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成功勵志 > 中國“誠信飯店”的成功故事

中國“誠信飯店”的成功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5W 次

導語:安徽省阜陽市清河路文峯巷有一家特殊的飯店,來就餐的顧客川流不息,吃完飯,顧客將飯錢丟進桌上的錢盒裏,給多了,自己從盒裏找零;給少了,沒有人過問;真不給,也沒有人向你要錢。這家飯店名叫蘭馨飯莊……下面讓我們瞭解一下誠信酒店是如何成功的吧!

  絕味鹹膜閃亮登場

中國“誠信飯店”的成功故事

1994年,在阜陽市武裝部做司機的傅志國買了一輛車跑運輸,不巧,車買回不久就出了車禍,本來小日子過得還不錯的一家子頓時債臺高築。

一天吃飯時。妻子邵蘭雲一邊給傅志國端上自己做的成膜,一邊唉聲嘆氣地說:“咱們以後只能吃鹹膜了。”鹹膜是皖北特有的一種家庭麪食。簡單易做,在麪皮中放人蔬菜、佐料,摺疊兩下,放入蒸籠中蒸熟即可。傅志國咬了一口鹹膜。兩眼冒出了光:“咱們開個鹹膜店怎麼樣?”邵蘭雲點了點頭。

很快。文峯菜市鹹膜店開張了。

雖然邵蘭雲以前給家人做過鹹膜。但現在要做出符合衆人口味的鹹膜,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打烊後,邵蘭雲在家裏做起了實驗。多少菜多少鹽,用盛器一比量。心裏有了數。光鹹淡還不行,邵蘭雲覺得,鹹膜只有一種口味太單調,營養也單一,多做幾種餡的,以適合不同口味顧客的需要。就這樣,邵蘭雲做的鹹膜越做越好吃。

一次,一位顧客到店後,滿足地說:“吃了幾家鹹膜店,就數你家的正宗,最有家常味。”邵蘭雲先是一愣,原來已經有人開始模仿她家的鹹膜了。而後她一笑,問自家的鹹膜怎麼好吃的,顧客說餡多皮薄。爲了讓麪皮更好吃,邵蘭雲更加錘鍊自己的擀麪技術。由於生意越來越好,1米多長的案板已顯狹促。邵蘭雲讓傅志國給她做個更大更長的。幾天後,一個3米長,1米寬的超級案板放在了店門前。

爲了儘快適應大案板。邵蘭雲每天不斷增加麪糰的份量,小心地擀大,拉長。直到有一天,麪皮佔了整個案板,顧客們大開眼界:“這是世上最大的鹹膜了!可以報吉尼斯紀錄了。”一次。附近十幾個農民工,要連續十幾天在店裏吃早餐,要他們多準備些飯菜。那天,傅志國剛把爐火升起,蒸籠放好,回裏屋擦好桌子出來時,看到一塊雪白的麪皮已經整整地攤在了那塊3米長的案板上,他簡直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足3分鐘,妻子就擀出了這麼大的麪皮。他走上前,再看麪皮,沒有任何斷裂,不薄不厚不硬不軟。不僅皮和餡完美融合,而且做膜的速度驚人,這下真可申報吉尼斯紀錄了。

可以申報吉尼斯紀錄的絕味鹹膜就這樣傳開了。

  誠信飯店名聲遠揚

到文峯鹹膜店吃飯的人越來越多,邵蘭雲和傅志國忙得不可開交。

一次,一位顧客吃完後給錢,邵蘭雲兩手是面,傅志國兩手是水,誰都騰不出手。這時,傅志國說,就把錢放在旁邊的桌上吧。下一個顧客付賬時,夫妻倆還是忙得騰不出手。就這樣,到餐店打烊時。桌子上堆成了一個錢幣小山丘。

第二天、第三天,又是如此。半個月下來,顧客養成了習慣,吃完就把錢朝那裏一放。後來,傅志國拿了一個小鐵盒,放在了桌子上,方便顧客塞錢。邵蘭雲問丈夫:“咱們就這樣一直收下去?”傅志國憨憨一笑:“你看,咱們現在忙得哪有功夫收錢?先就這麼着吧。再說了,一邊收錢一邊做膜,多不衛生。”邵蘭雲想想也是,現在店裏請不起人手,只能這麼着,但她還是有些不放心:“會不會有人少給呢?咱這是小本生意,掙錢也不容易。”傅志國想了想,有把握地說:“咱相信別人,別人也會相信咱。”邵蘭雲也沒說什麼,但不久出現的一件事,證明了她的擔心。

一天,一位穿着有些破舊的顧客。吃完飯,左看看右看看,然後迅速地從口袋裏掏出了一把硬幣,數也沒數,就朝鐵盒裏一放,“譁”地一聲,吸引了邵蘭雲和傅志國的目光:他給的全是一角的硬幣。打烊時,兩人一數錢,覺得有些不對頭,一角的硬幣總共只有20個,但那位顧客吃了3塊錢的東西。傅志國這纔回憶起,那位顧客給錢時,表情有些慌張。邵蘭雲說:“看來真有人……”傅志國連忙打斷她的猜測:

“或許他有難處。不是存心的。做生意就是和氣生財,全當幫人家了。”邵蘭雲點點頭,要不是真有難處。誰會爲塊兒八毛的錢做手腳,只要以誠待客,總能真心換真心。

慢慢地,夫妻倆跟老主顧都熟悉起來。一次,邵蘭雲到工商局去辦手續,推開門後愣住了:裏面的工作人員個個眼熟。工作人員看到她,也愣住了。兩秒鐘之後,邵蘭雲和工作人員都笑了,原來這裏的工作人員經常到邵蘭雲店裏吃鹹膜,當然眼熟了。接着,邵蘭雲拿着表敲開另一間辦公室的門。相同的事情又發生了。邵蘭雲樂開了,沒想到,自己的顧客到處都是呀!工作人員一邊誇她家的鹹膜好吃,一邊幫她填表。

不光夫妻倆跟顧客的關係越來越親,連兒子正龍耳濡目染也能跟顧客打成一片。一次,邵蘭雲對一位來吃飯的女孩說:“閨女,來了!”正在擦桌子的正龍立即走過來說:“姐姐,這邊坐。”顧客笑成了花,這裏不光有最養胃的家常飯,還有更暖心的店主,真像到了家一樣。

要把顧客當成家人,夫妻倆一心想着怎麼把店經營得更好,倒覺得親手收不收錢的事兒不重要了。一天,店裏的顧客特別多,忙着收拾碗筷的傅志國用眼睛的餘光無意中注意到有個男顧客沒給錢就走了。傅志國沒說什麼。繼續幹自己的活。第二天。那個男顧客又來了,傅志國不得不留了意,就在男顧客放下碗筷的時候。他看到男顧客朝錢盒裏放了兩份錢。傅志國心裏一熱。然後扭過了頭。從此。顧客在給錢的時候,傅志國再也沒有看過,信任就是心靈的互換,真心換真心,錢盒在他和妻子眼裏,只是個盒子了。

倒是來店裏吃飯的新顧客極不習慣。一次,一位顧客沒有零錢,拿出了一張50塊錢的大鈔。等着老闆找錢。傅志國埋頭擦桌子,就說:“你把錢放在錢盒裏,自己從裏面拿零錢。”顧客睜大了眼睛,一臉害怕的樣子,這年頭哪還有這樣的事,你去買東西,賣家都要拿着錢要用手指摸幾遍。在陽光下照幾遍,這老闆不會這麼“傻”吧,他連連擺手:“還是你來找吧。”傅志國給他找了錢,笑着說:“下次,你可要完全‘自助’了。”顧客走時,自言自語:“有意思,現在還真有‘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地方。”老闆“不收錢”,還真稀奇,鹹膜店的名聲更大了。

自助的不光有飯錢,還有食物。後來人多時,傅志國忙不過來,就索性讓顧客自己去盛稀飯,自取鹹膜,一碗不夠,自己再盛,一份不夠,自己再取,想吃什麼吃什麼。這樣,傅志國不光自己省了勁,顧客也更加隨意自在了,這吃的不光是地道的家常飯。還吃出了家的味道,家的親情。做生意時間長了。傅志國悟出了一個道理:三流的生意經營產品,二流的生意經營文化,一流的是生意經營情感。

  古風有望發揚光大

就在2009年,文峯菜市成膜店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升級成了蘭馨飯莊。

隨着對餐飲門道悟得越來越精,夫妻倆又有了新的發現。現代人晚上的休閒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在外面就餐。店裏已經有了早上中午的餐點,晚上的還沒有,不如做些家常小炒或就酒之類的小菜,將早中晚三頓的飯食全部串連起來,有積累這麼多年的人緣,生意絕對沒問題。

2009年初,蘭馨飯莊的扁牌高高地掛上了,夫妻倆把錢盒鄭重地放在了桌子上,他們認爲:新店有些東西是不會變的,有些是要變的。但哪些事情要變哪些不變,夫妻倆產生了分岐。傅志國認爲新店要不斷地融入現代經營理念,少些家庭式經營,屬改革派:邵蘭雲認爲,現代的東西有時沒有人情味,不一定就是好的,飯莊經營還是以安穩爲好,屬保守派。

2010年,新的變化在進行。一天,傅志國到菜場買菜,心裏久藏的擔心涌上來:雖說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吃的東西反而讓人沒有安全感了,肉食動物喂激素,蔬菜瓜果打農藥。如果能養殖或種植出全天然的綠色食品,不是給飯莊從源頭上提供了有力的食品保障了嗎?他立即把想法跟邵蘭雲說了,沒想到邵蘭雲搖搖頭:“雖說這是個好主意,但有點不現實,兩個人從白手起家到現在,全是一碗米一碗飯做出來的,拿辛苦錢去做這種風險大的投資,心裏不踏實。”傅志國一聽妻子這麼說,有些不悅。可時間一長,細想想,妻子的想法在某種程度上有些道理,想法也慢慢擱淺了。

不久,傅志國的一個新想法又出來了。爲了飯莊的規範化管理。也爲了減輕妻子的辛苦,傅志國多招了幾名店員,本以爲讓妻子可以過得輕鬆點。但妻子閒不住。傅志國讓妻子教店員做鹹膜,店員磨磨蹭蹭賺這手工活太累,勉強地學了,在妻子指導下做出的鹹膜卻與妻子做出的味道相差萬里。傅志國覺得有些奇怪,妻子拿起麪糰擀起來,輕描淡寫地說:“一塊麪團,在自己手裏擀擀、拉拉,幾分鐘就成了一塊好吃的鹹膜。多神奇。”一會兒,她把膜放進籠裏:“鹹膜不是用手做的,是用心做的,用心做膜就不會覺得累,反面覺得有意思了。”傅志國一下子震住了,妻子的這種思想多現代。

一次,新店員給顧客打菜,妻子看了一會。圍上圍裙自己上陣了。妻子一上陣,店裏的氣氛立馬活躍了。這位是老主顧,最喜歡吃什麼菜,那位是新來的,該怎樣向他介紹主打菜,妻子全瞭然在胸。這時,一位河南顧客來吃飯,邵蘭雲立即學着他的口音:“大哥,這道菜中不中?”顧客笑了:“中!”而後,幾位東北顧客來了。邵蘭雲立即又冒出了捲舌的東北話。屋內的老主顧笑開了。揶揄邵蘭雲“撇”。“是東北話好聽!”邵蘭雲用東北話笑着迴應。傅志國不禁佩服妻子,能這樣爐火純青地跟顧客進行交流的,只有妻子,妻子十幾年積累的溝通技巧和感情積澱能標準化嗎?如果飯莊都是千篇一律的微笑,沒有家常式的玩笑和歡笑,吃飯的氛圍還有嗎?

傅志國開始有些“保守”了。邵蘭雲卻在大膽地想着如何“改革”飯店:“現在的店面有些小,不過文峯巷馬上就要拆遷,我們正好利用這個時機買兩間新門面,讓蘭馨飯莊裏裏外外都換髮新機。如果有可能。我們再開連鎖店。”傅志國連忙說:“我想到了一個好主意,開業時,店裏新增加一項自助。顧客給我們的飯菜”自助“定價,想給多少給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