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小故事 > 中國古代名人誠信的小故事

中國古代名人誠信的小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5W 次

言忠信,行篤敬。堅守誠信,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下面是中國貴名人誠信的小故事,歡迎閱讀:

中國古代名人誠信的小故事

  中國名人誠信的小故事:《郁離子》

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的麻桿大聲呼救。有個漁夫聞聲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濟陽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給你100兩金子”。待被救上岸後,商人卻翻臉不認帳了。他只給了漁夫10兩金子。漁夫責怪他不守信,出爾反爾。富翁說:“你一個打漁的,一生都掙不了幾個錢,突然得十兩金子還不滿嗎?”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後來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慾救,那個曾被他騙過的淦夫說:“他就是那個說話不算數的人!”於是商人淹死了。商人兩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報卻是在意料之中的。

因爲一個人若不守信,便會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處於困境,便沒有人再願意出手相救。失信於人者,一旦遭難,只有坐以待斃。

  中國名人誠信的小故事:一諾千金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着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

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於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爲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於物質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於朋友,無異於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中國名人誠信的小故事:曾子殺豬

曾子的妻子到市場上去,她的兒子要跟着一起去,一邊走,一邊哭。媽媽對他說:“你回去,等我回來以後,殺豬給你吃。”妻子從市場回來了,曾子要捉豬來殺,他的妻子攔住他說:“那不過是跟小孩子說着玩的。”曾子說:“決不可以跟小孩子說着玩。小孩本來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樣子學,聽父母的教導。現在你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做媽媽的騙孩子,孩子不相信媽媽的話,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於是把豬給殺了。

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得出一個道理:一定要言而有信。

  中國名人誠信的小故事:

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派使臣去見趙惠文王,說秦王情願讓出十五座城來換趙國收藏的“和氏壁”,希望趙王答應。

這件事讓趙惠文王左右爲難:要是答應了,怕上秦國的當,丟了壁又得不到城;要是不答應,又怕得罪秦國。於是,趙惠文王就想藺相如出使秦國,讓他要麼把壁帶回來,要麼把十五個城池帶回來。

藺相如一口答應了,並且說:“不完成使命不回來見大王。”

藺相如帶着和氏壁到了咸陽,秦昭襄王接見了他,藺相如把和氏壁獻上去。秦昭襄王接過壁看了看,挺高興,又把壁遞給美人和左右侍臣,讓大夥兒傳着看,可是就不見秦王提換城的事。藺相如確信秦昭襄王不是真心換壁。

於是,他上前對秦昭王襄王說:“這塊壁有點兒小毛病,只是不容易看出來,讓我來指給大王看。”

秦昭襄王信以爲真,就吩咐侍從把和氏壁遞給商相如。

藺相如一拿到壁,就怒氣衝衝地說:“趙王誠心誠意派我把壁送來。可是,大王並沒有交換的誠意。如今壁在我手裏,大王要是逼我的話,我寧可把我的腦袋和這塊壁在這柱子上一同撞碎!”

說着,他真的拿着和氏壁,對着柱子作出要砸碎的樣子。

秦昭襄王怕他真的砸壞了壁,連忙命令大臣拿上地圖來,並且把準備換給趙國的十五座城指給藺相如看。

藺相如怕再上當,就說:“大王如果誠心換壁,應當齋戒五天,然後再舉行一個接受壁的儀式,我纔敢把壁奉上。”

秦王答應了。藺相如回到賓館,叫一個隨從的人打扮成買賣的模樣,把壁貼身藏着,偷偷地從小道跑回趙國去了。

過了五天,秦昭襄王召集大臣們和別國的咸陽的使臣,在大殿上舉行隆重的儀式。藺相如不慌不忙地走上殿去,向秦昭襄王行了禮,說:“秦國自秦穆公以來,前後二十幾位君主,沒有一個講信義的。我怕受騙,丟了壁,對不起趙王,所以把壁送回趙國去了。”

秦昭襄王聽到這裏,大發雷霆說:“是你欺騙了我,還是我欺騙了你?”

藺相如鎮靜地說:“請大王別發怒,讓我把話說完。天下諸侯都知道秦是強國,趙是弱國。天下只有強國欺負弱國,決沒有弱國欺壓強國的道理。大王真有誠意的話,請先把那十五座城割讓給趙國,然後打發使者跟我一起到趙國去取壁。趙國得到了十五座城以後,決不敢不把壁交出來。”

秦王覺得有道理,不好治他的罪,就放他回去了。

秦國當然不願意割十五個城池,這件事就這樣放下了。藺相如回到趙國後,趙惠文王提拔他爲上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