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週記 > 精選數學週記七篇

精選數學週記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5W 次

愉快又充實的一週又告一段落了,我們或多或少都學到了一些新東西,現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寫週記,就是在準備寫週記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週記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數學週記7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數學週記七篇

數學週記 篇1

今天晚上我去學跳舞,因爲沒有帶水。所以,我們要去超市買一瓶礦泉水。平時都是媽媽買的,所以我都不知道一瓶水是多少錢?

媽媽給了我一元錢,可是!售貨員阿姨說不夠,一瓶礦泉水要4元錢。哇!比我想象中貴了四倍。

嘻嘻嘻網又跑出去向媽媽拿錢,媽媽這次給了我十元錢,我就再給售貨員阿姨。

我自己算了算,10元-4元=6元,售貨員員阿姨應該找我6元。我算得真準,售貨員阿姨果然找給了我6元。

我把剩下的錢交給了媽媽,媽媽誇我真棒!

數學週記 篇2

二單元數學考試開始啦!老師說:“明天,我們數學考試。大家回去好好複習喲!”我們吃了一驚,怎麼這麼快又要考啦!?不久前才一單元考試了的。不過,考還是必須要考的。所以我們回家抓緊複習,一個字不漏的看了一遍數學書上二單元的題目。

第二天,大家都沒有像昨天那樣緊張了。老師一發卷子,就更不緊張了。因爲卷子上的題目好簡單喲!大家都放鬆了緊張的心情。而我,卻對我說:“是很簡單,但還是要仔細點。”老師嚴肅的說:“安安靜靜的做。”大家拿出筆,寫上名字、班級、學號便開始做題目了。課堂上頓時變得鴉雀無聲。只有鋼筆寫在卷子上的聲音。不一會兒,下課鈴響了。老師說:“把卷子傳到排頭。”大家把卷子傳到排頭後,便衝出教室,玩自己的去了。但有些女孩子卻在教室裏聊天。大多數都聊數學考試的事。第二天,咱們來到學校,老師又把卷子發下來。我一看,什麼!?99。5!只扣了0。5分!繼續往下面一看,盡然是個低級錯誤!那就是,700加500應該等於1200。我寫成了120。所以,我只有得全班第二了。第一名是宋鈺欣,100分。我不服氣,心想:下次,爭取超過她!

數學週記 篇3

第二節課到了,“惡夢”也到了。因爲數學考試開始了。老師捧着一疊卷子,走進了教室。

同學們一拿到卷子就奮筆疾書作了起來。空中瀰漫着緊張的氣氛。教室十分安靜,只能沙沙的寫字聲。這張卷子有些難度,大家都十分擔心,生怕時間不夠。我環顧了四周,有的同學正用手託着臉頰,冥思苦想;有的同學正東張西望,似乎想在空氣中尋找答案;有的同學緊握着筆,快速地書寫着。

這時,我卻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臉蛋漲得通紅。因爲最後幾題把我難住了,我反覆看了好幾遍題目,還是不知道從哪裏下手。該怎麼辦呢?當下課鈴聲響了,我都還沒做出,心想:這次一定完蛋了。我隨便蒙了一個數字填了進去。

考試結束了,大家都如釋重負地鬆了一口氣,不過還繃着一根弦:分數是多少呢?我呢,臉上露出了難過的表情,心想:這次數學考試一定考砸了。

數學週記 篇4

在生活中。比如說,上街買東西自然要用到加減法,修房造屋總要畫圖紙。類似這樣的問題數不勝數,這些知識就從生活中產生,最後被人們歸納成數學知識,解決了更多的實際問題。 我曾看見過這樣的一個報道:一個教授問一羣外國學生:“12點到1點之間,分針和時針會重合幾次?”那些學生都從手腕上拿下手錶,開始撥錶針;而這位教授在給中國學生講到同樣一個問題時,學生們就會套用數學公式來計算。評論說,由此可見,中國學生的數學知識都是從書本上搬到腦子中,不能靈活運用,很少想到在實際生活中學習、掌握數學知識。

面向21世紀的數學教學,我們的理念是“人人學有用的數學,有用的數學應當爲人人所學,不同的人學不同的的數學”,“數學教育應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將數學與學生的生活、學習聯繫起來,學習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數學”。這一理論在新世紀(版)數學(1~6年級)教材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如何根據教材的特點,把枯燥的數學變得有趣、生動、易於理解、讓學生活學、活用、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與實踐能力呢?通過反覆思考,我就從課堂教學入手,聯繫生活實際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把數學問題生活化。

  一、運用生活經驗解決數學問題

低年級學生儘管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但他們對周圍的各種事物、現象有着很強的好奇心。我就緊緊抓住這份好奇心,結合教材的教學內容,創設情境,設疑引思,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作爲實例,引導學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經驗探索新知識,掌握新本領。

1.借用學生熟悉的自然現象學習數學

在教學“可能性”一課時,先讓學生觀看一段動畫,在風和日麗的春天,鳥兒在飛來飛去,突然天陰了下來,鳥兒也飛走了,這一變化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這時老師立刻拋出問題:“天陰了,接下來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學生就會很自覺地聯繫他們已有的經驗,回答這個問題。學生說:“可能會下雨”,“可能會打雷、電閃”,“可能會颳風”,“可能會一直陰着天,不再有變化”,“可能一會兒天又晴了”,“還可能會下雪”……老師接着邊說邊演示:“同學剛纔所說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其中有些現象發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有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會很小如下雪……”“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事情可能會發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發生?哪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很大呢?”通過這一創設情境的導入,使學生對“可能性”這一含義有了初步的感覺。學習“可能性”,關鍵是要了解事物發生是不確定性,事物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讓學生聯繫自然界中的天氣變化現象,爲“可能性”的概念教學奠定了基礎。

2.結合生活經驗,在創設活動中學數學

在教“元角分的認識”一課中,我首先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母親節快到了,小明想給媽媽買一件禮物,就把自己攢的1角硬幣都拿出來,一數有30個,拿着這麼多硬幣不方便,於是小明就找隔壁的老爺爺來幫忙想辦法,老爺爺說這好辦,收了小明的30個1角硬幣,又給了小明3張1元錢,小明有點不高興,覺得有點吃虧。你們說小明拿30個1角硬幣換3張1元錢的紙幣虧不虧?爲什麼?首先組織學生討論:有的學生將這30個硬幣一角一角地數,每10個1角放在一起,然後再告訴大家這10個1角就是1元,3個10個1角就是3元,所以30個1角和3元是相等的;第二,根據學生的分析,再組織學生觀察已分好的硬幣,從中找規律:“看看元和角之間有什麼關係?”學生很快得出結論:“1元10角相等”,“10個1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個1角”,“1元=10角”。

這樣教學,讓學生感到數學中的知識有的是我們在生活實際中已經會的,但沒有找到規律,我們可以運用經驗,通過創設活動,把經驗提煉爲數學,充實和改善自己的認知結構。

3.依託兒童生活事例,滲透數學思想和數學知識

如在教“統計——最喜愛吃的水果”一課時,我在組織學生對生活實際生活情況的調查與統計的過程中,用學生生活中接觸最多的不同顏色積木代替不同的水果,而一塊積木代表一位同學最喜歡的水果。在搭積木的實踐活動中滲透統計的思想:積木要放在同一桌面上才能看出誰搭得高,同樣在統計中也要用橫線表示相同的起點;誰搭的積木最高,表示喜歡那種水果的人數最多。正是在這樣的活動中,把統計中深層次的數學思想生活化了。總之,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儘可能地創設一些生動、有趣、貼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數學原形生動地展現在課堂中,使學生眼中的數學不再是簡單的數學,而是富有情感、貼近生活、具有活力的東西。

  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數學具有豐富的.內涵,它具體表現在靈活運用之中。特別是小學數學,它作爲一門基礎性學科,有着其特殊的應用價值,能活學還不夠,還應在活學的基礎上學會活用,使數學知識真正爲我們的學習、生活服務。

1.數學知識貼近生活,用於生活

在學習了米、釐米以及如何進行測量之後,讓學生運用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測量身高、測量手臂伸開的長度、測量一步的長度、測量教室門的寬度以及測量窗戶的寬度等活動,以此加深學生對釐米和米的理解,鞏固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同時,使學生獲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識性數據。特別是使學生通過對自己身體高度的測量,感覺自己正在成長的快樂。在這個活動中既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實際測量的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學、在生活在用。

2.增強策略意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效率

在現代社會裏做任何工作或者解決任何問題,爲了提高效率,都要講究策略,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應重視策略研究。如教“可能性”時,設計了這樣一道實踐練習題,“要過六一兒童節了,小明要爲班裏的同學準備一個摸獎遊戲,其中準備了6個白球、2個黃球、3個綠球,設有三個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獎品有鉛筆、鉛筆盒、一個足球。現在小明要請同學們幫他設計一個摸球有獎遊戲規則,你能幫幫他嗎?”學生在看到題目後,經過討論都能確定摸到綠球爲一等獎,摸到黃球爲二等獎,摸到白球爲三等獎;但在獎品的分配上出現了分歧,這時老師作爲指導者告訴學生在獎品的分配上要考慮獎品的價錢,學生再次經過熱烈的討論,最後確定了摸球有獎遊戲規則。在這樣的實際運用中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創造意識和策略意識有所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以上是我在探索中的一些實例。我的想法和做法是:

“生活經驗 (解決)→ 數學問題 (獲得)→ 數學知識(解決) →實際問題”

旨在使數學教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使學習變得有趣、生動、易懂,並會把數學運用於實踐,使數學變得更有活力。

數學週記 篇5

隨着悅耳的上課鈴聲響起,教室裏頓時安靜了下來,因爲今天要進行數學考試。

試卷發下來了,同學們都拿起鋼筆低下頭來開始答題。教室裏非常安靜,只聽見“沙沙沙”的寫字聲。我看了一下試題,嗯,很容易,就開始答題。每做一題,心裏就想起媽媽對我說的話:一定要細心,一定要細心。不知不覺地做到了第四大題,忽然聽見了周圍同學“嘩啦嘩啦”翻卷子的聲音,壞了,又比別人慢半拍了,於是我加快了做題的速度。

到最後一題了,我看見“挑戰臺”三個字,心想:這一定是道難題,要不怎麼會叫挑戰臺呢?我仔細反覆地念着題,腦子裏飛快地思考着:這種類型的題好像在哪裏見過,當時是怎麼做的呢?太好了,我想起來了!我很快地做完了這道題。鬆開鋼筆,我發現手心裏出了很多汗,好緊張呀。等我剛把卷子檢查完一遍,就下課了,我把卷子交了上去。

同學們在班裏一起談論剛剛結束的考試,有的高興,有的後悔,有的嘆氣,還有的面帶笑容,有的直搖頭……

數學週記 篇6

我的數學老師姓張,別看張老師已經年過半百,但是那一頭清爽的短髮讓人覺得年輕了不少。張老師可謂是“聰明絕頂”(禿頂)。聽我爸說,聰明的人會掉頭髮,過度勞累的人也會掉頭髮。也許,張老師這些頭髮無一不是爲我們的學習而飄落在地的。

張老師很在意我們的數學成績。不僅可以從上課那富有穿透力的聲音可以看出來,還可以從課後可以看出來。就那一次吧,張老師在臨下課的時候清點了二十幾個學習能力較差的同學。這些要去“吃小竈”的同學個個苦着臉,到外面排隊去了。張老師就領着這一隻浩浩蕩蕩的隊伍向辦公室“進軍”。到了辦公室,張老師把自己的辦公桌讓了出來,自己則在辦公室裏走來走去,不時俯下身指導同學們的答題方法,不時彎下腰不厭其煩的講解着題目,不時伸出手爲同學們模擬着一個個幾何圖形……她有時間爲大家輔導學習,卻沒時間擦拭額頭上的汗水……

不僅是這些同學們去“吃小竈”,就連我們這些在張老師眼中“出類拔萃”的好學生也會隔三差五的“拜訪”張老師。每次張老師接過我們各種刁鑽的題目之後,永遠是先沉思一下,再耐心的講解。張老師娓娓道來,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讓我們理解了題目,得到了正確的答案。

這就是我們的數學老師,她無私的奉獻了自己,照亮了我們。

數學週記 篇7

嗨呀!這個……和數學的事情嘛!我可是有很多經歷的噢!掰着指頭數來數去,總也數不完,不過,光說可不行,總要有點實事來證明吧!嘿!正好,我最近可是碰上了一條大大的“攔路虎”……

回到家,我取出數學作業,準備就緒,然後“抽出寶刀”“跨上戰馬”開始了我的題林戰鬥。

“哎呀!怎麼這麼難呀!”做着困難的數學題,我的臉憋成了一張苦瓜臉,真不想做啊!可是這是老師的作業,不做完就要罰更多的題呢!我只好使勁捏捏筆,繼續往下做,突然,我一愣,在作業本上發現了一隻龐大的“攔路虎”,天哪,我頓時頭暈眼花,那隻大大的“攔路虎”猛地朝我撲過來,就快要把我吃掉了,我轉身準備“逃跑”可轉念一想,不行,一遇困難,自己不先試一下就去“搬救兵”那樣,不是顯得我太軟弱了麼?於是,我又回頭舉起了“寶刀”向“攔路虎”發出了猛烈的進攻……

我仔細地觀察着那隻“攔路虎”,想找到他的弱點,然後一舉殲滅,“刷刷刷!”鋼筆飛快地在紙上飛快的上下演算着,突破了一個又一個困難的關卡,到了決戰時刻,空氣裏透着濃濃的火藥味,我用筆墨噴灑着“攔路虎”,而他也不甘示弱,向我扔來一個又一個的“紙老虎”,不過是“紙老虎”嘛!太好打了,終於,“攔路虎”的部下全部被我殲滅,“攔路虎”也繳械投降了。

哈哈!終於把最困難的那隻“攔路虎”給打敗了,其實只要認真觀察,所有的“攔路虎”都不在話下,都變成了最軟弱的“紙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