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精選讀書演講稿模板彙編七篇

精選讀書演講稿模板彙編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2W 次

通過對演講稿語言的推究可以提高語言的表現力,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在學習、工作生活中,用到演講稿的地方越來越多,怎麼寫演講稿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書演講稿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讀書演講稿模板彙編七篇

讀書演講稿 篇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我很喜歡讀書,這種喜歡,似乎是天生的。

媽媽告訴我,從我兩歲時爸爸就在單位訂了《嬰兒畫報》給我讀,那時候爸爸上班離家很遠,早出晚歸,所以說每月月初的晚上,小小的我總是等到很晚,等待着爸爸帶回新的故事聽。我長大了些,《嬰兒畫報》逐漸過渡成了《幼兒畫報》,從小便愛書的我特別迷戀那些故事和圖畫,一月一本的小書不知媽媽給我讀了多少遍。後來,經常倒着拿書的我竟會給小朋友們“讀”故事,斗大字不識一個的我把整本整本的故事“讀”得一字不差。至今,我還記得《小松鼠滾雪球》、《大老虎拔牙》……這是我讀書生活的開始。

上小學後,我背過的那些故事給我帶來了很大好處,看圖寫話我頻頻獲得滿分,還有一次,老師竟給了我“100+5分”,這可讓我樂了好久。媽媽說這是多讀書的結果,於是我更加喜歡讀書,一有機會就扎進書堆裏,成了不折不扣的“小書蟲”,還是條雜食性的“小蟲”,就連奶奶的《長壽的祕密》也讓我看了好幾遍,讀書讓我受益匪淺。

三年級時,我無意間看到《綠山牆的安妮》是五年級的必讀書目,我不服氣了,憑什麼五年級才能讀,我也要讀。我軟磨硬泡讓媽媽給我買了一本,這是我讀過的第一本外國作家寫的小說,雖然加點的長人名和拗口的`地名把我弄得暈頭轉向,但我還是被安妮的樂觀和幻想深深打動了,我一拿起它便像着了魔一般瘋看,有一次躲在被窩裏偷看還被爸爸發現了,被狠狠訓了一頓,可安妮那迷人的笑聲,讓我魂牽夢縈,今年暑假買來了全套,看得昏天黑地,哭哭笑笑,如瘋了一般癡迷。借給同學一本《綠山牆的安妮》,同學竟稱早忘了,氣得我痛心疾首地批判她一頓,這麼好的書怎能忘了呢?“安妮”被我讀了六年,我想我被她的魅力打動了,在我心中任何好書也無法取代“安妮”。

能夠讀到與自己產生共鳴的書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幸福是一種持久的感覺,它停留在我讀書時和讀書後的每一瞬間。

我不喜歡功利性地閱讀。因爲,最好的書是不可以帶着功利性去讀的;最大的收穫,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得到的。就像吃藥不會馬上病好,喝牛奶不會突然躥高一樣,書籍帶來的是潛移默化的營養。有了這營養,我們就會快樂、幸福。

讀書的幸福感覺,在於過程……

讀書演講稿 篇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記得小時候,一天,媽媽給我帶一本封面漂亮的版《三國演義》我從媽媽手中搶過去,我立刻被書中有趣的情節,漂亮的圖畫吸住了,從此我癡迷上了《三國》。

那驚心動魄的場面,引人入勝的情節時時牽動我的心,當劉備三顧茅廬終於打動了諸葛亮時,我被劉備求賢若渴的誠心所折服,也爲他得到知己而高興,當趙雲在曹軍的千軍萬馬中來去自如,孤軍奮戰,單騎救主時,我不禁爲趙雲的英雄氣概所震撼。當週瑜巧施苦肉計時,我既感慨周瑜的過人機智,又爲那一鞭鞭的抽打而忍不住心痛,明知是假,卻不由得同情黃蓋,當諸葛亮鎮定自若地坐在城牆之上,悠然自得地挾琴退兵時,我嚇出一身冷汗,生怕司馬懿識破諸葛亮的計謀,當多疑的司馬懿中計退兵時,我懸着的心終於放下了,也爲諸葛亮精妙的空城計而拍手叫絕,關羽身處曹營,深受曹操的賞識,卻不忘與劉備的結義之情,在得知劉備的`消息後,義無返顧,過五關,斬六將,毅然回到劉備的身邊,我不禁感嘆道,“真是一代忠臣啊!”在那個峯火狼煙的亂世,謀士也好,將領也罷,當以忠義爲主,凡不忠義之人都沒好下場,看魏延,觀呂布,非但不能如心所願,還要遺臭萬年。知陳宮,讀諸葛,雖身死但流芳千古,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更是千古佳話。

三國的故事道不完,說不盡,真希望世上的人都來讀《三國》,品《三國》,悟《三國》。

讀書演講稿 篇3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雖已聽過無數遍了,但仍是琢磨不透,如何才能“破萬卷”呢?

小時候就經常聽爸爸給我讀書,我十分愛聽,書中優美的語言和鮮明的人物形象打動了我。我那善於顧盼的雙眸明亮起來,儘管盯着那些不認識的文字,一雙本就大的招風耳也豎了起來,更是顯得大了。從那小時的記憶中,我彷彿挖掘出了讀書之樂。

上了幼兒園,就漸開始自我讀書了。每當教師教完拼音與漢字後,我總迫不及待地翻開那些帶有注音的小人書,一邊用手指點着,一邊癡癡地看着,似懂非懂地。可是,也不走神,比起其他正在打鬧的小朋友,真是專注多了。其實我也不明白那時到底是在看圖還是看字,但教師卻不管這個,只顧誇我好學。總之,從那依稀記得的時光中,我體會到,讀書之樂在父親那深厚的嗓音中,在教師甜美的表揚聲中。

小學時,我便開始閱讀很多的'書籍,那時,班裏還在比誰讀的書多,於是我便把“讀書破萬卷”當作我的座右銘。但許多同學開始“抄襲”我的座右銘,我便生氣地對他們說:“你們配用這個座右銘嗎?說說誰有我讀的書多?”在他們紅着臉低頭不語時,我偷偷地得意地笑了。讀書之樂又如同在小學時讀書的競爭中。

從六年級到此刻,我卻是對“讀書之樂”和“讀書破萬卷”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

暑假期間,我將《西遊記》原著讀了一遍。當讀到“小聖施威降大聖”時,更是置身其中。有時眼前灰濛濛一片,原是讀到大聖與二郎激戰:一會兒雲霧散開,見一隻麻雀釘在樹梢,一會兒又見小魚兒跳入水中,又一會兒,便有一隻木木樗樗的花鴇立在廖汀之上……一幅幅精彩的畫面彷彿成了真實的,如此生動,我不禁爲這文字藝術歎服。

此刻我最終懂了,之所以能夠讀書“破萬卷”,是因爲對書的樂趣了。

“讀書”樂!樂在與作者的交流。讀書之樂在於仰俯間,縱覽千古,橫歷八荒;讀書之樂在於掩卷後,靈思飄逸、神清氣爽;樂在於書中優美的語句、鮮明的形象和栩栩如生的畫面……

此爲讀書之樂!

讀書演講稿 篇4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做個幸福的教師》讀書心得。《學記》曰:"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愚以爲,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因此,在教學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教學中最大的樂趣。比知識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纔有成功的路徑。教師今天的學習主要不是記憶大量的知識,而是掌握學習的方法--知道爲何學習?從哪裏學習?怎樣學習?如果一個老師沒有掌握學習方法,即使他教的門門功課都很優異,他仍然是一個失敗的學習者。因爲這對於處在終身學習時代的人來說,不啻是一個致命的缺陷。學習型社會爲全體社會成員提供了充裕的學習資源。學習化社會中的個體學習,猶如一個人走進了自助餐廳,你想吃什麼,完全請便。個體完全可以針對自身的切實需求,選擇和決定學習什麼、怎樣學習、學習的進度等等。在知識經濟大潮中,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應該認準自己的人生座標,找準自己的價值空間。教書的生活雖然清貧,但一本好書會使我愛不釋手,一首好詩會使我如癡如醉,一篇美文會使我百讀不厭。我深深地知道,只有樂學的教師,才能成爲樂教的教師;只有教者樂學,才能變成爲教者樂教,學者樂學,才能會讓學生在歡樂中生活,在愉快中學習,這就是我終身從教的最大追求。愉快幸福是人生的主題,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纔是快樂和陽光的,追求幸福是每個人的畢生所求所願,無可非議。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尋求幸福的人生,但是,並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原因是對幸福缺乏認識、感悟和理解,還記得小時候的語文課本中就有對幸福的闡述,它非常生動而具體地告訴人們: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後的朝陽;是雪中送炭;是爲他人忘了自己;是給別人帶來快樂,可作爲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幸福在哪裏?

教師的職業幸福是一種感受,它是教師個人價值觀的體現。在物慾橫流的世界,教師追求職業幸福的腳步當朝着精神"行走"。或許大學生的人生價值和理想是爲了西部的貧困孩子受到教育,爲了西部的開發、發展,他很苦但奉獻着、快樂着、幸福着;而南方老闆的人生價值卻是低成本、短時間、高利潤,可能爲"錢"活着,所以很富很累,腰纏萬貫而永不滿足,於是他很不幸福。教師這個職業的本身就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有了這種蠟燭、春蠶般的價值觀、人生觀、幸福觀,就能"一意孤行"地幹好自己的工作;就會真心對學生,走進"激情燃燒的歲月";就會用心靈點燃心靈;就會固守這份職業,堅守這份信念,並綻放出許多精彩與豪邁。

教師職業的勞心勞力、社會地位、勞動報酬確實很難輕言幸福,也感覺不到幸福,但這並不意味着就沒有了教師的職業幸福感,事實上很多教師在享受着教育、體驗着幸福,他們以多元、多姿、多態的幸福觀詮釋着什麼是教師的幸福,怎樣才能在平凡、清貧、煩瑣中不斷汲取幸福和快樂的元素。其實對於教師對說,是否能時時處處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爲這不僅僅影響着其人生是否快樂,更影響着學生,只有教師幸福,學生纔會感到幸福。那麼教師如何去感受幸福呢?

要懂得享受課堂。課堂是教師生命最重要的舞臺,一個懂得享受上課的人,課堂便自然會成爲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臺,營造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和學生一起痛苦、一起歡樂,你就會少了許多教學的焦慮和煩惱。要懂得享受學生。教師職業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學生的成功和他們對你的真情回報,影響教師職業幸福感的許多不利因素都可以從學生對教師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彌補。但要讓學生感恩你,你就必須學會感恩學生、呵護學生、尊重學生,真正做到這點並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權威,那也許你會離幸福更遠。幸福不僅僅來自工作,更來自生活。家人、朋友、閒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許手頭錢是有點緊,但還得學會捨得用杯水車薪中的一水一木去買些喜歡的書、買件心儀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個會、旅趟遊。開朗、豁達的生活態度、自覺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要懂得研究教學。把教學工作看做是一種簡單的重複,那必然厭倦,也無言幸福。應把研究教材、教學當成提高自己素質的'必走之路,應把教學作爲自己實現人生價值的一個體現。要對自己要合理定位,科學、合理、符合自己最近發展區、又不斷在動態變化提升的目標是自我價值實現的重要前提,不斷的自我價值實現是人不斷前進的不竭"內驅力"。過高的目標定位容易讓人因體驗不到經常的成功而沮傷。

其實,教師的職業幸福是一種心態和狀態,也是信念與追求的體現。教師是精神的"傳道士",必須擁有好的心態面對工作和社會,這與我們的幸福"魚水情深"。心態決定狀態,有了好心態就有了好心情,心情是可以傳遞的,教師是愛的事業,有了好心情,就能笑對生活,就能愛每一個學生,同他們"打成一片",非常專一的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就能通過言傳身教讓學生陶醉,接受情感的洗禮、引導和激勵。況且,有了好心態,就會少些煩惱多些快樂,少些狹隘多些豁達,就會視教師爲一種藝術,在忙碌之中、創造之中收穫更多的幸福,樂此不疲雖苦猶甜。我認爲,當我們教師的勞動被他人、社會認可時,必然會帶來無比的快樂,會被幸福緊緊"包裹"。

我想,教師的職業幸福就是來源於平凡、忙碌而又充實的每一天。這也許正是所謂天長地久的幸福吧!那麼,我也會說我愛教師這個職業,我也會爲教師這個光榮的職業貢獻畢生的精力。

讀書演講稿 篇5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我讀書,我快樂”。

我很愛讀書,讀書使我的生活更加充實、快樂。記得有一天我丟了一枝鋼筆,很不高興,回到家裏,依然氣呼呼的,這時媽媽遞給我一本書——<睡前故事>,這是我早就盼望得到的,我立刻把不開心的事拋到了九霄雲外,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看到有趣處還“咯咯咯”開心地笑了。

世上的書浩如煙海,我們一輩子也讀不完,所以,我們要有選擇的讀書。那麼,我們該看哪些書呢?我們就要看對自己有幫助的,適合自己看的。發明電燈的愛迪生大家都應該知道吧,以前他在圖書館看書時,曾發誓一定要把圖書館的書全部看完。一位年邁的圖書管理員知道了,對愛迪生說:“圖書館裏有許多書,有些書對你毫無用處,你不必費力把它們全部看完,要看一些對你有用的書。這樣,說不定還能達到出奇不意的`效果哩!”就這樣,愛迪生聽從了圖書管理員的意見,選擇了自然科學類的書,最終成爲了一位了不起的科學家。

哥德曾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的確是這樣。小時候,我們可以和安徒生、格林兄弟交談,通過一個個生動、感人的故事,時而品嚐到辛酸的淚水,時而綻開甜美的笑容;上學了,我們可以與楊紅櫻、湯素蘭等兒童作家交談,與作家筆下的小主人公一起體會學習與生活的豐富多彩;等到上了中、高年級時,我們就可以與司馬遷、高爾基等作家交談,這樣,我們就可以掌握更多的歷史知識,閱歷人情世故,懂得社會的冷暖。

最後我要提醒自己也提醒同學們的是,作爲一名學生,在儘可能廣泛閱讀的同時,一定要處理好課內和課外的關係,不能因爲沉迷於課外書的世界而影響到正常功課的學習,因爲只有把課內書讀好了,才能更好地讀好課外書,才能更加全面的從書中汲取營養。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 。廣泛的閱讀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增加我們的知識,幫助我們健康成長。同學們,讓我們快樂地成長,快樂的讀書吧!謝謝大家。

讀書演講稿 篇6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6年1班的 。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所以,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我愛讀書!”

我愛讀書,因爲書讓我增長了知識:我知道了我們祖國悠久的歷史文化;知道了我們中國的強大。我們中國有句古話叫:“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我正是如此。因爲我還小,所以沒去過多少地方,但對其它地區的人情風俗,名勝古蹟,我都瞭如指掌。這是爲什麼,就因爲我愛讀書。

我愛讀書,因爲書豐富了我的情感世界。我同情小凡卡的不平凡命運;我敬佩晏子巧答楚王的機智勇敢;我欣賞宋慶齡、華羅庚那種愛國精神;我喜歡林海音求知的慾望;我痛恨外國列強在我們中國的土地上爲所欲爲,無法無天……問我爲什麼知道這麼多——因爲我愛讀書。

我 愛讀書,因爲書幫我樹立了遠大的理想。有許多人爲了自己的理想努力着,奮鬥着。馬克思爲了寫《資本論》花了40年的時間;錢學森爲了回國而不惜忍受牢獄之 苦;江姐、劉胡蘭、董存瑞等一個又一個英雄人物爲了新中國的成立而拋頭顱,灑熱血……這些人爲了自己的理想而不惜一切代價,他們都是我們的'榜樣,是他們幫 我樹立了遠大的理想。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知識的海洋,一個人不讀書就像一個沒有靈魂的軀殼一樣。所以,同學們,多讀書吧!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吧!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讀書演講稿 篇7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聽到一些小光陰,像只可愛的小黑貓,躡着腳,輕輕走過我的夢境。它又多像佛祖手裏的念珠,散落在歲月的長河裏,數着數着,這人生也就走過來了……”這是丁立梅筆下的一段文字,我很是喜歡,便隨手抄下來了,現在想想,那些泛着油墨味兒的書頁,陪伴我度過多少平淡的歲月。

憶不起從何時開始,那些美妙的文字開始進入我的世界。它們像是一個個可愛的音符,譜寫出段段旋律。我讀的書很雜,讀過晶瑩剔透的童話故事,讀過曲曲折折的小說,讀過詩意雋永的散文,也曾迷過一陣子懸疑科幻……

我最喜歡讀的書是那種講述幾十年前的故事的書,大多出自已有些歲數的作家。我喜歡看那一代人幼時吃些什麼,玩些什麼,那些東西現在是哪兒也找不到了。也是喜歡散文的,“我不會叫它郵報亭,而叫它綠報停,我寧願相信,它是被公園裏吹來的.風染綠的。”“春日陽光的金線如雨傾盆地潑在溫暖的土地上,牽牛花在籬笆上纏綿盛開。”每當讀到這些詩一般的句子時,心中那根弦似被撥動了,抑制不住地激動起來。

認真讀書的時間是越來越少了。曾經無數個週末的下午,爲自己倒一杯淳淳的牛奶,嘴裏含一塊水果味硬糖慢慢化着,捧一本書,在書桌前一坐就是一下午。偶爾擡頭,看見幾只鳥兒飛過來,在窗外的樹枝上停息,蜷成圓融的球狀。筆直的樹枝直指天空,像畫家筆下蒼勁的線條。

那種靜謐的快樂,實是記憶中最寶貴的一段了。猶記得那時讀朱自清的《背影》,我的心被“月臺”、“離別”、“火車”等字眼佔據,竟隱隱嚮往起遙遠的遠方……

四周寧靜,陽光成桶地倒下來,水也不流,風也不吹,只沉浸在某本書的情節裏,尋常歲月就這樣旖旎生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