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通用29篇)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通用2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98K 次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書心得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書心得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歡迎閱讀與收藏。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通用29篇)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 篇1

起先看到這個書名後,我不由的陷入了思考中,什麼叫跪着?誰跪着了?向誰跪着?老師怎麼會跪着教書?帶着種種疑問我拜讀完了吳非老師的這本隨筆集,看完之後才明白,此書寫的是吳非教師多年教學工作的實際經驗,該書內容豐富、資料翔實。這本書強調要想學生成爲站立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看完以後我再一次陷入深深的思索中,因爲吳非老師的很多思想的確是讓我有震撼!

《不跪着教書》——很有骨氣,很有個性的書名,透着倔強,透着理性,透着思索!《永不凋謝的玫瑰》、《我美麗,因爲我在思想》、《愛與敬重的閱讀》等文章顯現出一種爲人的道理,一種正直、純潔的氣質,深入的剖析、新銳的理念、獨特的視角、無畏的精神,深深地吸引了我。“想要教師成爲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封面上的這兩句話深深地觸動了我。

書中讓我最感動的是《永不凋謝的玫瑰》,這篇文章講的是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他記下了這樣一則真事。校園的花房裏開出了一朵碩大的玫瑰花,全校師生都非常驚訝,每天都有許多同學來看。這天早晨,蘇霍姆林斯基在校園裏散步,看到幼兒園的一個4歲小孩在花房裏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從容地往外走。他很想知道這個女孩爲什麼摘花,他彎下腰,親切地問:孩子,你摘這朵花是送給誰的?能告訴我嗎?小女孩害羞地說:“奶奶病很重,我告訴她學校裏有這樣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點不信,我現在摘下來給她看,看過我就把花送回來。”聽了孩子的天真的回答,蘇霍姆林斯基的心顫動了,她攙着小女孩,在花房裏又摘下了兩朵大玫瑰花,對孩子說:“這一朵是獎給你的,你是一個懂得愛的孩子;這一朵是送給媽媽的,感謝她養育了你這樣的好孩子。”這個故事長久地感動着我。爲了愛的教育,爲了我們的學生能像人一樣地站立在這個世界上,我希望着生活中能有這樣的美好。

吳老師在書中提到“小睡有何不可?”這恐怕和很多老師的想法大相徑庭,吳老師在書中說到多年前默許學生課上睡覺的事情,並且怕學生睡覺着涼,還請同桌給他蓋了件衣服,並且事後對大家說,以後上課如果誰睡着了,就輕輕地替他蓋件衣服,少聽幾分鐘語文課不要緊,萬一生病了,損失就大了。他還舉了單位開會(包括學校教職工大會)的例子,先到的人都喜歡往後排坐,講臺前都要空出一大片,爲的就是坐在後面可以分分神,小聲聊聊天嘛!既然如此,爲什麼對學生那麼苛求!對教師而言,要有本領把課上得讓學生喜歡,讓學生輕鬆愉快的學習。如果學生能喜歡他的課,只是因爲特殊原因偶爾打個瞌睡,老師們實在不必大驚小怪。看到這裏,我覺得吳老師是真的在用心去教育他的學生,是真正的人道教育。

在當中我也看到了很多觸目驚心的例子,有個大學有女學生跳樓自殺,屍體躺在教學樓前,大樓裏的老師還在照常上課,學生正常嬉笑,誰也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對。還是有個外國留學生看不下去了,給死者獻了一朵花,這時候師生纔開始對死者有動靜。浙江有個高中生殺死了親生母親,在監獄裏有人問他,如果你能夠出去,你最想做什麼?他說,我最想好好讀書。吳老師氣憤地寫道:“他殺了自己的媽媽,居然沒有一點悔罪的意思,居然想不到人死不能復生,這還是人嗎?”這就是冷漠教育的典型作品。清華大學學生劉海洋用硫酸潑熊,雲南大學大學生馬嘉爵無端錘殺四個同學,這樣的新聞有轟動效應,但是更多人的冷漠一樣的可怕。人文教育缺失,必將會有報應。吳老師的教育思想就是回到常識,他希望學生有感情,有愛,有憐憫,敬畏生命,知恥,知感恩圖報,說真話……這是教育之本,是教育的大目標。

我認爲,現在的道德教育應該重視讓兒童不斷感悟人性美的方面,多給兒童一些真實的東西,如:我們的社會應給學生一些美好的東西,學校應營造人性美的氛圍,讓我們的學生具備美好的人性;同時我們教師首先應該是站直了的教師,要不斷的學習,要了解學生、關心學生給學生以真愛,要從細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學生的真實的思想,通過一些真實的事例,找回他們的同情心,讓他們不斷地發現人性美,這樣我們的學生纔可能成爲站直了的人。

這本書裏還有很多很多發人深省的案例以及吳老師對於如今教育界的一些看法,看完後的震撼和反思是無限的。我想我已經慢慢明白吳老師在書中說的那句話的含義了“想要學生成爲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 篇2

《不跪着教書》是吳非老師的一部教育隨筆。還沒打開書就被封面作者的自序所深深吸引,"想要學生成爲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確有過放棄的念頭,然而一想到中國人有千百年下跪的歷史,想到文革給中國人帶來的恥辱,想到下一代還可能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下跪,就覺得我們中國首先得有鐵骨教師,教育的辭典中才能有『鑄造』這樣的詞條。"短短的一百多字,讀完後居然有些莫名的激動,這是怎樣的一本書?教師是什麼?怎樣才能做到"不跪着教書"?帶着好奇與疑惑翻開了它。

這本書一共分爲六輯,每一輯都有自己的思想與主題,記錄的都是作者見到或者聽到的教育現象及對教育問題的思考,作者針對這些現象與問題分析得一針見血,給人耳目一新,讀後受益匪淺。

教師是什麼?

從小時記事起,人們對教師的形容與比喻也都是高尚與無私的。有人把教師比作辛勤的園丁,培育着祖國的未來;也有人把教師比作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塑造着學生美好的心靈;更有人把教師比作燃燒的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學生人生的道路。我覺得,教師不僅僅是園丁,他自己本身就應該是一朵美麗無比、賞心悅目的花,吸引着學生;教師還不僅僅是工程師,人類的靈魂不可能用一個固定的工藝流程去塑造,再說,教師自己的靈魂又由誰來塑造呢;教師更不僅僅是蠟燭,他不應該用"燃燒"自己來"照亮"學生。那麼,教師究竟是什麼?其實,教師就是教師,教師和學生是一對相互依賴的生命,是一對相互影響的夥伴,是一對共同成長的朋友;教師就是人,有自己的油鹽醬醋,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酸甜苦辣;教師就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大寫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永遠讓學生銘記在心並學習的人。而要做到這樣,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

教師怎樣才能做到"不跪着教書"呢?

我認爲最重要的途徑就是認真地讀書,不停地讀書,從書籍中獲得教育智慧。

教師讀書是關係教育成敗的大事。教師不讀書,就沒有教育理想,就沒有教育思考,就沒有教育創新,一句話:就沒有教育生命。教師這份職業決定着我們必須是天生的職業學習者,職業讀書人。教師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一輩子"站直了"教書!教師必須成爲一個思想者,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和懷疑精神,努力保持自己的教學個性,有自己的教學見解和主張。要多動腦筋,做一個智慧型的老師;教師要堅持讀書,讓讀書成爲自己的一種生活習慣。吳老師在書中談到"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如若不讀書也就沒有了知識,聯想到自己作爲一名信息技術老師,雖然課程本身的重要性比不上語文、數學這些主要科目,但教育的意義都是相同的,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現象也都是相通的,而且信息技術本身就是在不斷髮展,不斷更新,想到這些,更加覺得對自身的要求不能因此而降低,同樣需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從書本中吸取新的知識,唯有這樣,自己才能站在信息教學的前沿,開拓自己的思維。

合上書,深深體會到基礎教育的重要,作爲一名小學教師,不但要傳授孩子們書本上的知識,更要以身作則給他們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教師自身的修養與魅力,教師的喜怒哀樂,處理問題的方式,甚至一舉手一投足都會給孩子們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

我們都需要站着,站着教書。站直腰桿,不僅僅需要底氣,更需要的是信念!對學生熱愛、對教育事業熱愛的信念。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 篇3

終於放寒假了,很長的寒假,工作的時候沒有閒暇時間,去讀讀書,這回可以洗禮一下我的大腦,接受一下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思想,從那些成長的前輩或後來居上者的教學歷程中汲取經驗,督促自己不至於被他們甩的太遠。因爲我已跨過了三十歲這道門檻,卻仍覺得自己碌碌無爲。放假時校長介紹了一個令我很震撼的書,書名叫:《不跪着教書》,這讓我毫不遲疑的將書取下,迫不及待地翻開——因爲一種直覺告訴我,可能這許多天一直籠罩在我心裏的許多困惑、無奈的情感,會因這本書而消除。

作者吳非老師是50年代生人,因此我覺得在書中他是一個以長輩的口吻,教給我許多道理,或者指出了許多我壓根就沒有考慮過的問題。

這本書讓我感覺到作爲主科教師,身上的擔子陡然增加了千斤。書中說道:“面對一本教參,他不敢說不;面對外行領導的錯誤指責,他會立刻匍匐在地;教師失去了獨立思考的精神,乃至喪失尊嚴,能靠他去立人嗎”我不禁汗顏,對照自身,我是否能稱得上是一個有思想的教師好像相差甚遠。我常常在教參與個人思想之間舉棋不定:要是按照自己認爲的來教,萬一考試考到這個問題,而標準答案肯定是以教參爲準,那豈不吃了虧鬥爭的結果,往往是違心地將教參上的答案傳授給學生,寧可躲過學生懷疑的目光。而今天我知道了,我只是“授業、解惑“,我更重要的還要“傳道”,我要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而我首先要是一個思想先進、厚重,不盲從、很自信的人,我的學生才能在學習先進科學技術的基礎上,更懂得爲人處世,更能成長爲一個有思想、有魄力、有高尚品格的人。因爲“老師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是跪着的,他的學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

這本書還教給我要追求自己的風格。如果說剛剛參加工作的新教師,還可以在模仿名師、教研室以及老教師的基礎上來求得進步,那麼隨着自己教學年限的加長,就不能滿足於在他人身後人云亦云,拾人牙慧,否則一輩子都不會有進步和創新。

我想爲什麼必須追求自己的風格,可以從很多方面來證明它的正確性,比如教師有了自己的風格,就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可以揚長避短,可以真正地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而不是隨意的機械的模仿。那麼怎麼樣才能形成自己的風格呢首先要清楚自己的長項和短處,要將自己最擅長的那一面展示出來。每一個人都不可能什麼都精通,什麼都做得相當的精彩(當然不排除有特例)。就拿英語教學來說,一個優秀的英語教師的要求有很多,要思路清晰,要有幽默感,要有播音員標準的普通話,如果再像演員一樣擅長表演就更好了。能全部做到這些的人肯定是人中龍鳳,可我們大部分只不過是普通的教師而已。即使我們發奮要朝着這個目標努力,但傾盡一生,也不一定能全部做得很優秀。那麼,我們就要合理地分析自己的特點,在不違背英語教學規律的前提下,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教學風格,並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將它發揮到極致。

也許你口才很好,你可以利用你的課堂,天南海北的給你的學生講很多東西,講所有對學生有用,而且開闊他們眼界的東西,你的學生會聽的津津有味,可能很多對數學不感興趣的學生,從此會迷戀於這門課程,只要你不要太喧賓奪主,要記得給學生留出很多他們獨立思考的時間;如果你性格內向,不善言談,那麼你的課堂可以變成睿智的、思辯的陣地,你開動腦筋、精心設計的問題可以在無聲之中取得繁華與喧鬧永遠也無法取得的效果你總有一技之長,所以你總能形成自己的風格。你不必抱怨自己不具備做一個優秀英語教師所必須具備的種種素質——因爲沒有人天生下來就是做優秀英語教師的料,但既然我們已經幹了這一行,我們就要努力把它做得更好!

寫到這兒,我自己也有種豁然開朗之感,那種種壓在心頭的疑惑與無奈一掃而光。感謝這本書,感謝上天給我這一份富有創造力的工作,讓我可以邊做邊思考,做一個真正有思想的教師。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 篇4

xx年,我第一次聽到這本書的名字時,感覺非常詫異,心裏不斷的想着:不跪着教書,不跪着教書!這書會寫些什麼帶着疑惑,我找到這本書,封面上的一段話讓我震撼不已:想要學生成爲站立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在巨大的麻木與冷漠面前,我的確有過放棄的念頭,然而一想到中國人有千百年下跪的歷史,想到文革給中國人帶來的巨大恥辱,想到下一代人還可能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下跪,就覺得我們中國首先要有鐵骨教師,教育的辭典中才配有‘鑄造’這樣的詞條!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的文字,總的闡述了他的一個思想:教師應該是個有思想有理想的人。

這段話發人深省,由此也讓我不斷思考:教師是什麼,怎樣才能做到不跪着教書捫心自問自己在教學中站直了嗎

帶着心中疑慮,我拜讀了吳非老師的這一篇篇教育隨筆。《永不凋謝的玫瑰》、《我美麗,因爲我在思想》、《愛與敬重的閱讀》、《往高處飛》、《實話怎麼說》、《在歡樂中沉思》六輯一百篇文章,每一輯都有自己的主題,記錄的都是教育隨筆及教育問題的思考,其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第一輯。他通過真實的案例和故事告訴我們教育的目的及老師在學生心中的地位,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面對挫折,學會感恩等等做人的道理。我覺得這些纔是對學生這輩子有用的東西,對他一生都是有很大的影響的。捧讀着吳老師的力作《不跪着教書》,我被他深邃的思想和精闢的言論所折服,整個身心被這本書套牢了。短短兩天時間我就把這本書認真地讀了一遍,不時爲書中的精闢的言論而拍案叫絕。

今年寒假,我又一次捧讀,突然之間發現,原來它依舊令我心動不已……從書的題目我們就可以知道吳老師是主張做一個有着獨立人格和個性風格的教師,這是教師教育生命的靈魂!風格即人,沒有風格就沒有自我。所以教師要不跪着教書,像一個人一樣站立着。

然而,書中對當今教育的剖析,讓我頗感壓力。教育作爲社會生活的一部分,被融入了許多的社會因素,這一不斷演變,衍生了衆多的教育奇觀。我們常常聽到或看到,發生在孩子身上一些匪夷所思的事件,要不,是傷害自己,再不然就是危及他人的生命,其中不乏有知識有文化的大學生,不禁反問自己,孩子怎麼了,我們的教育又在充當什麼角色。爲何他們會如此漠視生命會變得如此冷酷無情作爲小學教師的自己更是感觸頗深,現在的孩子在家受寵,真的就是驕縱任性、唯我獨尊,一些孩子沐浴了學校的集體生活後逐步學會了謙讓、奉獻,而有一些孩子卻格格不入,覺得所有人必須以我爲中心,必須滿足我的所有要求,否則就大吵大鬧,發脾氣。看到種種,想想身邊,我不由得壓力倍增……

這種種現象,讓我不禁想起了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在我的認知裏,老師教的不僅僅是知識,還要爲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總的來說就是教育孩子成人。我一直認爲人才,人在前,纔在後,先成人,才能成才。所以除知識外,做人的基本道德,是首先應該教給學生的,在他們的潛意識中首先應該要讓如何做人深深紮根——爲人處事懂得謙讓、待人接物要有禮貌,與人不和需要忍讓,遇事三思而後行。而正因爲這種教育理念,讓家長一再的與我發生摩擦,家長認爲,憑什麼讓我的孩子忍着、讓着,別人打我孩子一下,我就要變本加厲都打回來纔可以。種種件件,讓我疑惑我們的教育最終目的是什麼學校與家庭的教育理念何時纔會在同一個空間中共同努力呢

書中還有一句話,我記憶猶新:我希望自己擁有最出色的學生,所以我必須使自己成爲最出色的教師。這是吳非轉述朱亦磊的一句話,打從我看到的那一刻起,就深深地刻在了腦子裏。是的,要讓學生出色,教師必須出色;想讓學生多讀書,教師首先應當多讀書,自覺地多讀書。關於讀書,作者提出應帶着愛與敬重來讀書,閱讀是一種心的教養。一本好書,往往就是一粒善良的種子,一粒誠信的種子,一粒愛的種子,一粒正直的種子,這些種子適時地播撒在心田,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萌芽,滋養感知,潛移默化,人的心靈就會變得充實,高貴,美麗,他就可能始終站立着……

我一直以爲自己在朝着這個方向努力着,而吳非老師對教師工作的評價卻讓我認識到自己相去甚遠。吳非老師在書中這樣說道:評價教師的工作,簡而言之三句話,讓學生喜歡你的課,讓學生喜歡你任教的學科,讓學生有終身學習的意識。看到這裏時,我汗顏不已,曾幾何時我因爲學生的幾句話而激動萬分:記得那是一次市領導到學校檢查工作時,問我學生的一個問題,問他們喜歡哪門學科,四個人中有三個說喜歡語文,另一個學生說他喜歡數學,但愛上語文課。這樣的回答讓我開心了好久。可在今天看來,我只不過剛剛達到做一個合格老師的第一步,離合格還有着很大的距離。還需努力、努力、在努力!

讀完整本書,語文教師不能跪着教語文,如果教師是跪着的,他的學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這句話跳到我的腦海中,我是一位語文老師,但我覺得,這句話適用於所有的老師。作爲一名教師,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要做到擁有獨立思考的意識,要有批判的能力,要敢於說不,要敢大膽的表述自己想法和觀點。還有一句話就是: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我覺得這句話對於我們老師來說,像燈塔一樣,在迷茫中指明瞭我們努力的方向。細想一下,這不就是終身學習的要求嗎活到老,學到老,這不是我們一直追求的嗎!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 篇5

第一次閱讀時是被書名吸引着,那時候還不知道吳非是誰?因爲是一篇篇隨筆,我也就隨意讀了一遍。感受是吳非老師性格率真,語言犀利。

十多年前的一次培訓會上有幸聆聽了王老師的講座(那會知道了吳非就是王棟生老師)。那是一個炎熱的下午,屋外雷聲陣陣,暴雨如注,但是大家被王老師的講座吸引着:我清晰地記得王老師告訴我們他的一隻眼睛高度近視,幾乎失明,但是他的心是明亮的;他給我們展示希特勒那張傲慢的中學畢業照;給我們講述希特勒與維特根斯坦之間的矛盾而引發的屠殺猶太人的推斷;給我們講述他想寫一本《教育失誤一百例》……

再讀《不跪着讀書》,我的眼前就彷彿坐着王老師,低垂的眼袋頂着一雙迷茫的雙眼,講述着他的所見所思所感,他直言不諱,他坦誠正直。

王老師關愛每一個學生。他說課堂上“小睡有何不可”。現在的學生,特別是中學的學生,學業負擔並沒有因爲“減負”的文件,口號而減下來,成堆的作業,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每天忙着應付着作業,沒有足夠的時間睡眠,更不用說留點時間給“思考”了。爲什麼學習?爲什麼寫作業?爲什麼考試?爲什麼這麼忙碌?當你不知道爲什麼做這件事的時候如何能把事情做好呢?每天市裏的“百校行”總會抓拍到“孩子在課堂上睡覺”的鏡頭。總會因此而曝光學校,曝光教師,曝光學生?你可知學生爲什麼在課堂上睡覺?王老師看到孩子在課堂上睡覺時,“請同桌幫他蓋件衣服”,並對大家說,以後上課如果誰睡着了,就輕輕地替他蓋上一件衣服。讀到這的時候,我心裏非常感動,爲學生能遇到這樣的老師而感到高興。

王老師鼓勵每一個老師。他說“要讓自己的學生出色,教師必須出色,想讓學生多讀書,教師首先應當多讀書,自覺地多讀書。”“我們很平凡,但是我們的學生需要最出色的教師,需要偉大的教師”。他鼓勵年輕教師要有精神追求,要有獨立的思考精神。如果教師都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如何能有獨立思考的意識。我們看看現在學生的作文就知道了。還有幾個孩子能用自己手中的筆寫出自己心中的話?“假大空”沒有改變,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更嚴重的是“抄襲”“套文”層出不窮,學生的大腦成了別人思想的“跑馬場”,學生的作文成了別人文章的“鏡像”。爲什麼會這樣?我想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的教師也不會寫文章了,“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抄來抄去,丟失的不是文章,而是獨立的思想與精神。要想有獨立的思想,“只要肯讀書”。可能有老師會說,現在工作很忙,沒有時間閱讀。真的沒有時間閱讀嗎?我們看到很多老師現在上課備課都不備了,拿着陳舊的教案,也能坦蕩蕩地走進教室,面對幾十雙渴望知識的眼睛,是如何能做到不汗涔涔的?我很想知道其中的“訣竅”。

王老師是一位理想主義者,然而現實卻是殘酷的,從他的文字中可以看到他思想的矛盾和對現實無奈。正如他在“序”中所寫:年輕時以爲教育是詩,教師的一生也在爲教育寫詩,沒想到後來總是要爲教育寫申告狀,爲學校的墮落而憤怒,爲教師的尊嚴而呼喊。作爲教師我認爲自己應當是理想主義者,而現實卻總在種植悲觀,我以爲自己的工作對青年成長有意義,沒想到青年常常會對一個教師的理想投來同情的目光……

雖然這些文章是十多年前寫的,我們從當下的教育場中仍然可以看見王老師所描述的故事。教育是緩慢的,教育的變革更是緩慢的,讓我們懷揣着夢想,在教育的“田字格”裏書寫一個個“人”。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 篇6

初次發現這本書是在某個悠閒的下午,不經意間這個書名中那個大大的“跪”字刺入眼簾。中國人曾經有着千百年給封建權貴下跪的歷史,人們深受封建思想毒害,逆來順受,我相信我們都不只一次的聽到奴性思想這個詞,可是,在教育的範疇裏也用這樣不和諧,甚至刻薄的字眼我還是第一次見。我很困惑,什麼是跪着教書?誰在跪着教書?當然我更擔心的是:我在跪着教書嗎?

書的作者是一位善於思考的長者,也是一位一線的教育工作者,任教於南師大附中。他叫吳非,他把近幾年來寫的有關教育問題的隨筆雜感彙集成這本書。雖是隨筆雜感,但也用其中幾篇雜文的題目將全書細分爲:永不凋謝的玫瑰、我美麗因爲我在思想、愛與敬重的閱讀、往高處飛、實話怎麼說、在歡樂中沉思六個板塊。雖是隨筆雜感,卻沒有散文雜文般零散朦朧,每個故事都讓人深思,每個問題都擲地有聲,讓我一邊讀,一邊問着自己:是這樣嗎?

作爲教師,不同於其他職業特點,說起來特殊,又很單純;說是辛苦,又充滿幸福。這本書開篇就說到:一位合格的教師,就說一盞燈,也許燈光未必耀眼,但一定能長久的照耀人一生的道路。不要簡單的把你的工作理解爲謀生的手段。的確,教師這個職業常常被縛之高臺,說我們是陽光下最光輝的職業,給了我們很多溢美之詞,也給了我們諸多束縛和非議。例如上次小學生給老師打傘的事件觸動很多人的神經,一度成爲熱議的話題。但我相信凡是登上過三尺講臺的老師,都曾被孩子感動過,都因爲孩子滿足過幸福過。老師最大的安慰就是我們培養出了人,一個有感恩之心的人,只要能經常地發現這樣的孩子,我們就會覺得既幸福又平常。感恩教育時下成了一個流行的詞,其實我一直認爲班上坐的大多數孩子都是普通的人,我沒有想過要培養多少社會棟樑,沒有想過我的學生要多幾個高精尖人才,我只希望他們懂是非,辨黑白,希望他們能甘於平凡,熱愛生活,可以成爲一個有溫度的人。

吳非老師在書中的“序”中說:“想要學生成爲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讀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成爲什麼樣的人?身爲師者,如果自身的學習能力都不是有效率的,那又怎麼去教那些孩子呢?如果自己都沒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又跟學生談什麼底蘊積累呢?在書中《我美麗,因爲我在思想》一文中,作者還說道:終身學習的立學之本是什麼,是獨立思考精神。學生不敢說,不敢想,是因爲開始老師不準說不能說。從指鹿爲馬的時代,就有了能不能說真話的問題。語文教師不能跪着教語文,如果教師是跪着的,他的學生只能趴在地上了。所以,不跪着教書,是一個教師最初的姿態,也應是一個終身的姿態。很難想象一名卑躬屈膝的教師能夠教導出光明磊落的學生。老師還是得有點思想,有點脊樑。

書中還提到,吳非老師認爲評價一位老師的工作,簡單地說可以是三句話:讓學生喜歡你的課,讓學生喜歡你任教的學科,讓學生有終身學習的意識。讀到這三句話,我想大概是我只能算是入門級,我孩子爲讓學生喜歡我的課而努力奮鬥着。書中也提到了影響學生對學科的興趣很大一部分取決於教師的風格。作者用生動直接的話語進行了比喻,沒有風格的教師一如泥胎木偶,他的語文課如破廟庸僧在談禪。看來,教學風格延續着教師的教學生命。

用吳非老師的話說總得有點質疑的精神,於是在粗讀了這本書後看到作者對於很多老師犧牲自己陪伴家人時間說是一種極端的個人主義。對於這樣的說法,我個人是覺得有點偏激了,勞作是神聖的,休憩也是神聖的。但每個人對於兩者之間的權衡有着自己的考量。另外對於書中對於現存教育體制的一些質疑,作者也是抱有些消極情緒的。

不管怎麼說,不跪着教書是一種理想的狀態,但我們至少得有那麼點風骨,有那麼點風格。教師也不僅僅是園丁,他本身就應該是一朵美麗無比,賞心悅目的花。就如最近微信朋友圈中瘋轉的那篇文章一樣,只有老師是優雅的,我們的孩子纔有望優雅。只有老師是從容的,我們的孩子纔有望大氣,只有老師是幸福的,我們的孩子纔有望明亮。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 篇7

這是吳非老師的一本著作,看到書名《不跪着教書》時,怦然而動,爲什麼說不跪着教書?不跪着教書是什麼意思?這些疑惑堵在心頭,想要知道答案,讀下去吧!

這本書一共分爲六輯:永不凋謝的玫瑰;我美麗,因爲我在思想;愛與敬重的閱讀;往高處飛;“實話”怎麼說和在歡樂中沉思。吳非老師在書的“序”中說:“想要學生成爲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呢?”這段話發人深省,讓我們不由得思索:教師是什麼,怎樣才能做到“不跪着教書”?書中的教育隨筆篇篇觀點鮮明新穎,分析問題一針見血,給人耳目一新,讀後受益匪淺。

教師究竟是什麼?從古至今,教師被太多耀眼的字眼照耀:有人把教師比作辛勤的園丁,培育着祖國美麗的花朵;有人把教師比作無私的春蠶,爲學生的成長吐盡最後一口絲;也有人把教師比作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塑造着學生美好的心靈;還有人把教師比作燃燒的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學生人生的道路……其實,我覺得,教師就是教師,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教師和學生是一對相互依賴的.生命,是一對相互影響的夥伴,是一對共同成長的朋友;教師就是人,有自己的油鹽醬醋,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師就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永遠讓學生銘記在心並學習的人。而要做到這些,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

《不跪着教書》中有一個小標題是“我美麗,因爲我在思想。”吳非老師說:“課堂應當擔負起思想啓蒙的任務。”這告訴我們不跪着教書,“老師應當是思想者”。吳非老師列舉了現實中的一些跪着教書的現象:“面對一本教參,他不敢說不;面對外行領導的錯誤指責,他會立刻匍匐在地;在教師失去了獨立思考的精神,乃至喪失尊嚴,還能靠他去立人嗎?”那我們教師怎樣才能做到“不跪着教書”呢?

首先,教師的情感要豐滿。教師應向學生廣施仁愛、感恩、善良的人性,使學生具備仁慈善良、互助友愛、節儉樸素、自尊自愛的心靈,只有給下一代留下真善美的種子,我們的學生將來不管身處何等惡劣的環境,都能在心中盛開一朵永不凋謝的玫瑰,都能照亮他前行的人生。

其次,教師應努力追求自己的教學風格。吳非老師認爲評價一位教師的工作,簡單地說可以是三句話:讓學生喜歡你的課,讓學生喜歡你任教的學科,讓學生有終身學習的意識。

第三,教師要讀好書,也要教育學生讀好書,要通過文學閱讀淨化學生的心靈世界。作者在書中提到:“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一位教師,只有不斷地進德修業,把自己的成長和學生的成長結合起來,讓自己成爲學生的表率,才能得到學生的敬重,才能讓學生成爲真正的人。吳非教師談到“要讓學生出色,教師必須出色;想讓學生多讀書,教師首先應當多讀書,自覺地讀書。”我們也要儘量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要讓學生有精力去讀經典名著,從前人文化中吸取營養,要避免產生有文憑而沒文化的學生。

我們要做站直了的教師,要不斷地學習,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遠,深厚底蘊,增長智慧。要時時瞭解學生、關心學生,給學生以真愛,要從細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學生的真實的思想,讓他們不斷地發現人性美,做一個正直的、真誠的、寬容的、有愛心的、對生活充滿熱情和希望的人。這樣我們的學生纔可能成爲站直了的人。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 篇8

閒暇之時,再次翻開吳非老師寫的《不跪着教書》一書。觀點鮮明,言辭犀利,一針見血,震驚於吳老師所提及的種種教育中的無奈與憤怒,感嘆於他對教育界的疾聲吶喊,他提出的:“‘教師’應該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頭頂天,腳踏地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永遠讓學生銘記在心並學習的人。而要做到這樣,教師就絕不能跪着教書。“這樣的觀點讓我陷入了沉思,教師究竟該是什麼樣的?什麼叫做不跪着教書?帶着這些疑問,我看完了整本書。

如今的這個社會,還是有着太多的“跪求生存”。有人會面對強權折腰,有人會面對不公隱忍,謂之以“生存之道”。吳老師一句“想要學生成爲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深深震撼了我,如果連作爲“傳道授業解惑”爲己任的教育工作者都對世俗匍匐行禮,我們所鄙夷、無奈的生活不是被我們自己一代代地傳了下去嗎?是的,我們的肩上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的重任,更重要的是“爲人”的傳承。如此,我們就要向吳非老師所說的,得要站直了教書,得要有鐵骨!

那麼又如何實現錚錚鐵骨?

“只要讀書,什麼都好辦”,“要讓自己的學生出色,教師必須出色;想讓學生多讀書,教師首先應當多讀書,自覺地多讀書”,“學生超越教師,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師太容易超越,我看真不是什麼幸事”……書中的這些話深深地觸動了我。書中提及的教師中存在的種種問題似乎也晃動着自己的影子:有時候工作繁忙,我對外出的業務進修怨聲連連,埋頭於作業批改之時往往忽略“及時反思”,對教學中和班級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往往怒氣重生卻鮮少缺乏深度的思考,圖書館似乎也只成爲要寫論文時纔去的地方。突然想起大學時候,老教授提出的“教師與教書匠的區別”的話題,心裏一驚,長期日復一日的生活似乎讓我越來越成爲一名“匠”而已。是時候該反思了,只有常讀書會思考的教師纔是真正的教師,纔會對身邊事務進行思辨性的判斷與分析,才能告訴面對的一批又一批的學生,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思想,什麼是爲人!

此外,書中也提及如今教師內心的困惑。不知何時起,“園丁與蠟燭”稱謂開始讓教師們焦躁不安。社會輿論中,這個稱謂成爲了精神枷鎖;家長心目中,這個稱謂成爲了無條件付出的理由。有人說,教師也只是普通人,有着自己的柴米油鹽的生活,有着做自己的教好書育好生的職業理想,有着自己的喜怒哀樂的情緒。社會輿論對教師職業“虎視眈眈”,而教師們卻更多地感覺不到社會給予“教師”這個職業的寬容與善意。或許,教師們都該一起來讀一讀這本書了,吳老師擲地有聲地告訴我們:教師是思想家。我們是園丁,是蠟燭,是引領孩子探索世界、認識未來的階梯,這是教師職業與生俱來賦予的使命,我們有着自己的美麗思想,我們不必理會他人的質疑,無懼輿論的無理抨擊,無視不懷好意的諂媚,我們勤勉工作、努力提升、關愛學生,我們不跪着教書!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 篇9

聽了劉良華教授的報告,感受頗深,尤其是吳非老師寫的《不跪着教書》一文,讓人精神振奮,不能自已!興之所至,馬上從網上買了一本,僅用了三天就拜讀完畢。讀了吳非老師撰寫的《不跪着教書》,篇篇觀點鮮明新穎,振聾發聵,分析問題一針見血,給人耳目一新,讀後受益匪淺。吳非老師在書的序中說:“想要學生成爲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呢?”這段話發人身省,由此引出一個問題:教師是什麼,怎樣才能做到“不跪着教書”?

有人把教師比作辛勤的園丁,培育着祖國美麗的花朵;也有人把教師比作無私的春蠶,爲學生的成長吐盡最後一口絲;還有人把教師比作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塑造着學生美麗的心靈;更有人把教師比作燃燒的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學生人生的道路。

我覺得,教師不僅僅是園丁,他自己本身就應該是一朵美麗無比、賞心悅目的花,吸引着學生;教師也不僅僅是春蠶,他的生命在每一個季節,在奉獻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的價值;教師不僅僅是工程師,人類的靈魂不可能用一個固定的工藝流程去塑造。再說,教師自己的靈魂又由誰來塑造呢?教師更不僅僅是蠟燭,他不應該用“燃燒”自己來“照亮”學生。

那麼,教師究竟是什麼?其實,教師就是教師,教師和學生是一對相互依賴的生命,是一對相互影響的夥伴,是一對共同成長的朋友;教師就是人,有自己的油鹽醬醋,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師就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大寫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讓學生銘記在心並學習的人。而要做到這樣,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

教師怎樣才能做到“不跪着教書”呢?我認爲最重要的途徑就是認真地讀書,不停地讀書,永遠地讀書,從書籍中獲得教育智慧。

著名教育專家朱永新教授提出的教師“必須讀一百本書”的目標、每年推薦的“教師必讀書目”,對教師的讀書是一種很具體、很有效的指導。假如,我們的教師都有一些值得一讀的好書;假如,我們的教師能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和精力,爲豐富自己而不斷地讀書;假如,我們的教師能夠把讀書作爲提高生命質量的途徑;假如,我們的教師能夠邊讀書,邊研究思考,那麼,我們的教師生活就充實了,精神就豐滿了,心靈就淨化了,生命就有價值了,人生就有意義了。

有讀者說,吳非老師的《不跪着教書》對目前中國教育的現狀的警示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不過,作者僅僅是找出了中國教育的痼疾而已,卻沒有能開出拯救痼疾的良方。而我的體會是,《不跪着教書的可貴之處不僅僅是“找出了中國教育的痼疾”,而在於“開出痼疾的良藥”。不是嗎?如果你能仔細地、從頭到尾地讀完全書,你就會發現,作者在書中談到的教育教學中的一些問題或者說痼疾,比如不讓學生讀名著、不讓學生請假過生日、不讓學生遲到、不讓學生組織課外活動,教師搞有償家教、教師接受學生禮物、教師接受學生家長宴請、教師要學生家長辦事,以及怎樣做一個出色的教師、做一名優秀的校長、做一位合格的父親等等,這些除了在文章中可以找到答案以外,作者還爲所有的閱讀者開出了一副普遍適用的“良方”,那就是:讀書。

吳非老師說:“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吳非老師在書中講了這樣兩件事:他有一次在骨幹教師培訓班上講課,看到坐在前排的兩位教師一直在說話,旁若無人,且時進時出,引得一些教師側目。教師竟然如此缺乏基本修養,吳老師很費解,只好當場提請他們不要妨礙別人。還有一次,吳非老師到江西“支教”,一上午的報告,千人會堂中手機聲此起彼伏,響成一片,前後左右,教師都全無顧忌地高聲通話,就像走在大街上一樣。吳非老師說,凡此種種,讓人感慨不已。很多時候,他都不忍指責同行,知道每個人都有具體的難處,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一些名師都是在一些艱苦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他說:“不管以後課堂模式如何,老師還是要在課堂上與孩子們說話的;無論如何,別讓孩子們看不起你”他期望年輕一代的教師“能注意知識的積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條件有限,那也要有點自我提高意識,哪怕讀點閒書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讀書不多,聽聽別人說讀書也行。”

教師讀書是關係教育成敗的大事。教師不讀書,就沒有教育理想,就沒有教育信念,就沒有教育思考,就沒有教育智慧,就沒有教育活力,就沒有教育創新,一句話:就沒有教育生命。教師是天生的職業學習者,職業讀書人。教師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一輩子“站直了”教書!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 篇10

《不跪着教書》所收入的是吳非老師近幾年來有關教育教學問題的隨筆雜感,第一次遇見此書,便被它的書名所吸引,心裏就在想:“不跪着教書”是什麼意思?它的內容是什麼?

堅持讀完這本書,我覺得它並不是那種枯燥無味的教育理論專著,也不是那種純粹的教育敘事,而是利用教學中、生活中所見所聞所遇的小事,來發表對當前教育的思考和見解,從而表達作者對當前教育現狀的擔憂。

吳非老師本書中的一個基本觀點是:想要學生成爲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我是從這四個方面來理解這句話的:

一、教師應當具備獨立思考的精神

培養獨立思考的學生,是當前教育最重要的任務。而要求學生獨立思考,成爲一個思想者,那麼首先是教師要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一個教師,只有成爲一個思想者之後,他纔能有充實的內心,才能始終充滿活力,才能以身示範,感染學生。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精神,那麼教學的“創新”從何而來?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精神,那麼學生的獨立思考的意識從何而來?所以,教師要時刻自己思考問題,才能“立”好學生。

二、教師要有精神追求

現在如果一個教師對教學工作做機械重複,對學生的冷漠,對生活的冷漠就是對職業的褻瀆。傑出的教師之所以“傑出”,是因爲他們對新思想新事物很敏感,他們對未知領域不停的探索,對教學保持濃厚的興趣,在精神上始終追求着。教師有了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追求,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保持激情,才能不斷的有所發現和創造。教師沒有了信仰,沒有了精神追求,那麼學生也就很難成爲站立起來的人。

三、教師要多讀書

教師要學會教書,首先應當會讀書,學會思考。通過多讀書,才能獲得文明教養,才能淨化心靈世界,才能拓寬知識面。一本好書猶如一顆善良的種子,一粒誠信的種子,一粒愛的種子,一粒正直的種子。多讀好書,纔有可能始終站立着,我們把這些種子播種在學生的心裏,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萌芽,滋養感知潛移默化,學生的心靈就會變得充實、美麗。教師多讀好書,纔有可能始終站立着,也才能教會學生“站立”着。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 篇11

有人說讀一本好書,就像是和一個智者在談話。好久沒有靜下心來,認真地去閱讀一本書來補充自己的大腦了。這次學校爲我們提供的這些書,正是教師所需要的,尤其是我們青年教師,因爲我們是“教書育人”經驗的缺乏者,我們需要這類書籍來豐富我們的教育經驗。

剛來到閱讀室,我的眼神就被一本名叫《不跪着教書》的書吸引了,何爲“不跪着教書”?我帶着這個疑問開始閱讀起這本書來。

作者的“序”中有這麼一段話:“想要學生成爲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呢?”這段話發人深省,“如果教師是跪着教的,他的學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那麼教師應該怎麼樣來教書呢,怎麼樣才能“不跪着教書”呢?

開篇的第一則隨筆《永不凋謝的玫瑰》就深深感動了我。這是蘇聯的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記錄下來的一則真人真事。學校的花房開出了一朵碩大的玫瑰花,全校師生都非常驚訝,每天都有許多同學來看,有天早晨蘇霍姆林斯基在校園裏散步,看到幼兒園的一個4歲的女孩在花房裏摘下了這朵玫瑰花,從容的往外走。他想知道孩子爲什麼摘花,他彎下腰親切地問,小女孩害羞地回答:“我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訴她學校裏有一朵很漂亮的玫瑰花,奶奶有點不相信,我現在摘下來給她看,看過我就會把花送還回來的。”蘇霍姆林斯基聽了孩子天真的回答又摘下兩朵玫瑰花對孩子說:“這一朵是獎勵你的,你是個懂得愛的孩子,這一朵是送給你媽媽的,感謝她養育了你這樣好的孩子。”

這則故事強烈地刺激了我,如果換做我是老師,我一定會不遺餘力從道德高度教訓這個4歲的孩子:花草也是有生命的,我們應該愛護身邊的一草一木。可是我自己真正做到了嗎?這是不是就是對傳統的道德教育下跪了,經過這樣的教育大家都能板着面孔說出一番大道理,可是缺乏了對人性美與人情美的感悟,缺乏同情與憐憫之心。

爲了“不跪着教書”我應該檢討我的教學。教師要教會學生學會同情。我們的學生首先是人,是需要關懷的人,教師的美德讓學生感受到了,仁愛的情感才能這樣傳遞下去。一位優秀的教師,應當是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也就是說教師首先必須成爲一個思想者,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和懷疑精神。一個具有獨立思考精神的教師人格獨立了,才能給學生良好的示範;思想獨立了,才能教會學生用智慧去懷疑,去判斷,去立論,去創新!

教育的藝術就是要學生喜歡你的課。學生喜歡有激情的老師,喜歡有激情的課堂,我們得靠激情感染學生。我們要和學生對話溝通,要展現所教學科的內在魅力,體驗老師的妙趣橫生。但是如果我們只是對教學工作的機械重複,冷漠地對待學生,這樣的行爲就是對職業的褻瀆。有了熱愛的品質,教師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保有職業激情才能不斷進德修業,才能不斷地有所發現和創造。

想要不跪着教書,我們要不斷地學習,多讀一些好書,從書中得到你的教育理想、教育智慧,從而增強你的教育活力。我將在今後的教育工作中堅持這一原則。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 篇12

手中拿着南京吳非教授的教育隨筆《不跪着教書》已有一年多,因爲工作時間的關係,也因爲書的精彩。我陸陸續續地閱讀着,在這個學期終於初步把它讀完了。讀罷掩卷,心中的震撼卻不能平息。在這裏,我看到了一個真正的教育者的一顆拳拳之心,爲着中國的未來而努力奉獻自己、永不言棄的一名真正的教育者。

吳教授在書的序中這樣寫着:“想要學生成爲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確有過放棄的念頭,然而一想到中國人有千百年下跪的歷史,想到文革給中國人帶來的恥辱,想到下一代人還可能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下跪,就覺得我們中國首先得有鐵骨教師,教育的辭典中才配有‘鑄造’這樣的詞條。”的確,教育並不僅僅叫給學生一些自然、人文的一些知識,很重要的一方面是教給學生怎樣做人。當然,如何爲人雖不是僅靠學校一方可以獨立完成,但學校對學生的“爲人”教育卻是不可或缺的。對人的教育是本書中最大的亮點,也讓我印象最爲深刻。在選擇重點中、小學,拼命考取重點大學的全社會氛圍下,有多少家長關心孩子的“做人”;有多少人士明白國家未來的主人在未來是以怎樣的形態來生活;中國在他們手中又會以怎樣的形象出現……“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今天的教育者,應該考慮的更多,而不僅是幫助學生贏得一個好的學校而已。

在“不”書中,吳教授觀察着,憂慮着,反思着,更是行動着。他把自己的這種種思量和行動都記錄在了書中。本書一共分成了六輯“一、永不凋謝的玫瑰;二、我美麗,因爲我在思想;三、愛與敬重的閱讀;四、往高處飛!;五、‘實話’怎麼說?;六、在歡樂中沉思”。在這六個專輯中,作者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自己對教育、對人生、對生命、對時弊、對專業、對教師羣體的一些獨到的看法和見解。在不同的角度下,我也感受着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他的筆觸或溫婉、或嚴厲、或辛辣、或滄桑。不論哪種,卻都讓我有茅塞頓開之感——原來教育可以是這樣的!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永不凋謝的玫瑰”、“善良的心是一盞燈”、“教師要有精神追求”、“理直氣壯談‘教養’”、“愛與敬重的閱讀”、“如果孩子們不懂得信任”等。

“永不凋謝的玫瑰”通過蘇霍姆林斯基與4歲小姑娘的故事來測驗,卻發現我們的學生會洋洋灑灑地說出一大堆道理,從道德角度來教育一位4歲的小女孩(故事裏,這個小姑娘把學校裏一朵最大最美的玫瑰花摘下來想給病中的奶奶看一下),卻沒有人想到要保護小女孩那幼小的美好的心靈。小女孩的這一行爲雖然與公共道德不符,可那卻體現了多麼美好的人性、人情啊!故事中大教育家表揚了小女孩,可測試中的孩子對這一行爲都持否定態度,我們的學生在應試教育中已經喪失了對基本人性的判斷了。這難道不足以引起所有教師和家長的關注嗎?

在“善良的心是一盞燈”裏,作者着重提出,教育要重視培養學生仁愛的稟賦,要教會學生善良。只有仁愛和善良才能讓大家覺悟,才能衍生出博愛,才能讓我們擁有自尊!

“教師要有精神追求”講的是上海的於漪老師,雖然年逾古稀,可她的職業敏銳和對新事物的追索,讓許多年輕人都難望其項背。而她能保持這樣一種狀態全因爲在她的靈魂中那種對事業的“熱愛”。有了熱愛的品質,教師才能知道不足,才能保有對職業的激情,才能不斷進修,才能不斷地有所發現和創造——我想這就是教師應具備的精神追求吧!

對於這本書的感受實在很多,可有些卻覺得自己見識太過淺薄,不敢妄加菲薄。但是,從這本書中,我深刻感悟了教育的境界,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也有了全新的認識。教師能不能成爲社會關注的羣體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不管你偉大或平凡;貧窮或富貴,你都曾經有過自己的老師!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 篇13

最近讀了江蘇省特級教師吳非老師撰寫的教育隨筆《不跪着教書》,篇篇觀點鮮明新穎,振聾發聵,分析問題一針見血,給人耳目一新,讀後受益匪淺。吳非老師在 “序”中說:“想要學生成爲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呢?”發人深省的思考引出一個話題:教師是什麼,怎樣才能做到“不跪着教書”?

人們把教師比着辛勤的園丁、無私的春蠶、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燃燒的蠟燭等等等等……

我覺得,教師不僅僅是園丁,他自己本身就應該是一朵美麗無比、賞心悅目的花,吸引着學生;教師也不僅僅是春蠶,他的生命在每一個季節,在奉獻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的價值;教師還不僅僅是工程師,人類的靈魂不可能用一個固定的工藝流程去塑造,再說,教師自己的靈魂又由誰來塑造呢;教師更不僅僅是蠟燭,他不應該用“燃燒”自己來“照亮”學生。

教師究竟是什麼?其實,教師就是教師,就是一個普通的人,有自己的油鹽醬醋,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師也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大寫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永遠讓學生銘記在心並學習的人。而要做到這樣,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 而書中提出的“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的質問振聾發聵!

《不跪着教書》有一個標題是“我美麗,因爲我在思想。”吳非老師列舉了現實中的一些跪着教書的現象:“面對一本教參,他不敢說不;面對外行領導的錯誤指責,他會立刻匍匐在地;教師失去了獨立思考的精神,乃至喪失尊嚴,能靠他去立人嗎?”事實上,我們身邊乃至我們自己都不免犯同樣的錯誤,我們算不上是一個有思想的教師。我們常常在教參與個人思想之間舉棋不定:要是按照自己認爲的來教,萬一考試考到這個問題,而標準答案肯定是以教參爲準,那豈不吃了虧?鬥爭的結果,往往是違心地將教參上的觀點與標準答案傳授給學生,寧可躲過學生懷疑的目光。讀了吳非老師的《不跪着教書》,知道了,我們不只是“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我們還要“傳道”,要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而教師首先要是一個思想先進、厚重,不盲從、很自信的人,學生才能在學習先進科學技術的基礎上,更懂得爲人處世,更能成長爲一個有思想、有魄力、有高尚品格的人。如果一個教師自身都缺乏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很難想象他所教出的學生會是什麼樣子,真的就如吳老師說的“學校只能教出一羣精神侏儒,只能培養順服的思想奴隸”?

怎麼叫有思想?想到了這麼個小故事《不要考100分》,這幾個字是已故著名數學家陳省身先生給中國科技大學的少年班題詞。中國科技大學前任校長朱清時說:“爲了多考一二十分,孩子們要多做練習,要多學幾個星期。等他們長大後,當初多得的這一二十分沒有起到好的作用,反而起了壞的作用。”他說:“不要爲了這一二十分,摧殘了孩子的創新能力,浪費聰明才智,讓人格、品德扭曲化,讓他們淪爲考試的機器。”這麼看來,兩位大家對教育有着明確的理想,這種思想植根於對工作的信念,來源於對學生終生髮展負責,對民族未來負責的觀念;也因爲他們有着更爲廣闊的教育視野。

怎麼做個有思想的老師?我是個有思想的老師嗎?什麼叫不跪着教書,怎樣才能不跪着教書?吳非老師說:“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這是告訴我們要多讀書纔能有思想,不跪着教書。“不管以後課堂模式如何,老師還是要在課堂上與孩子們說話的;無論如何,別讓孩子們看不起你。”他期望年輕一代的教師“能注意知識的積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條件有限,那也要有點自我提高意識,哪怕讀點閒書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讀書不多,聽聽別人說讀書也行”。教師讀書是關係教育成敗的大事。教師不讀書,就沒有教育理想,就沒有教育信念,就沒有教育思考,就沒有教育智慧,就沒有教育活力,就沒有教育創新,一句話:就沒有教育生命。教師是天生的職業學習者,職業讀書人。教師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一輩子“站直了”教書!

讀了《不跪着教書》這一本書,讓我明白了:教師不僅僅是園丁,他自己本身就應該是一朵美麗無比、賞心悅目的花,吸引着學生;教師也不僅僅是春蠶,他的生命在每一個季節,在奉獻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的價值;教師還不僅僅是工程師,人類的靈魂不可能用一個固定的工藝流程去塑造;教師更不僅僅是蠟燭,他不應該用“燃燒”自己來“照亮”學生。他本身應該站着教書。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 篇14

其實說起寫這篇讀後感,也不完全準確,我也該反思一下自己,因爲這本書暑假忘了帶回家,自身也一直忙碌着準備某個考試,一直沒有時間去仔細品讀吳非老師的《不跪着教書》,最近才靜下心來看了一部分,雖然我看的不多,但是,短短几篇文章就讓我心有所悟,心靈上也有所觸動。

我之所以選擇這本書,是因爲我是一名青年教師,在這三尺講臺上還沒有站穩腳步,教學經驗還不足,甚至偶爾會出現被學生牽着鼻子走的現象,以至於失去自己的方向,有時候還會對課堂失控,這一直是我在摸索中想要解決的問題,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想了想自己,好像就是在跪着教書,這就勾起了我想讀這本書的慾望,書發到手裏,我就看了這本書的簡介和摘要,對照了一下自己的現狀,感覺這本書就是給我自己寫的,完全是自己的寫照。

在我已經看到這些文章當中,有幾篇給我的印象最爲深刻,第一,就是“永不凋謝的玫瑰”,講述的是一個小女孩在校園裏摘下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說是爲了向生病的奶奶證實自己沒有撒謊,當老師見到時問它爲什麼摘下這多花兒時,孩子的回答讓我也感動了,它說:“奶奶不相信我們學校有朵最大的玫瑰花,我拿回去讓她看看後再還回來。”於是作者摘下了兩朵,一朵是送給這個天真的孩子的,一朵是送給他的媽媽的,感謝他教育出了這樣好的孩子。這個故事讓我看到了教育的進步;真正的真善美、人性的善良純真,絕不是用所謂的道德觀去抹殺孩子們原本善良天真的心靈。其實我們也期待着這樣美好的人性,我們的心中應該有這樣一朵永不凋謝的玫瑰,有這樣一朵散發着同情心和愛心的玫瑰。它也讓我思考,如果是我們,碰到這樣的事情,我相信我們大部分老師都會去嚴厲的斥責這個小女孩,說她沒有愛護花草樹木。其實我們就是這樣扼殺了孩子的天真純潔,讓他們成了呆板的受教育者,他們的天真在逐漸的消失。

第二篇就是“做最出色的老師”,“我希望自己擁有最出色的學生,所以我必須使自己成爲最出色的教師。”這是吳非老師在上海一個小學的門廳牆壁上看到的,是這個學校的一位老師親筆所寫,是的,我們平時總是要求自己的學生要去做一名出色的學生,該怎麼怎麼做,事實上有沒有想過我們自己呢,我們自己是不是一名出色的老師,有沒有嚴格的要求過自己,而我們教師要做到出色,就應不斷進德修業,把自己的工作和學生的成長結合起來,讓自己成爲學生的表率,才能得到學生的敬重,才能讓學生成爲真正的人。教師要出色就得學習,就得學會用自己的大腦思考。學習的主要形式就是讀書,而且要不跪着讀書。吳非老師提出應帶着“愛與敬重”來讀書,閱讀是一種“心的教養”。有了好書的滋養,人的心靈就會變得充實,高貴,美麗,他就可能始終站立着……

這是我讀過這本書之後的部分收穫,我也希望自己通過進一步的閱讀,能夠更深的體驗到吳非老師的教育理念,最好的效果就是能把這些教育理念運用到我們的實際教學活動中,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能夠讓學生喜歡你,喜歡你任教的課程,能夠讓學生有終身學習的意識,這纔是我們讀書的最終目的。我也希望在讀完這本書的時候,來自這本書的收穫能讓我這位青年教師站穩這三尺講臺。豐富我這位青年教師的教學經驗,而不會再去跪着教書。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 篇15

這個學期期初,校長贈這本書時,心想定要好好看、認真寫一篇心得,不料工作、生活等事物繁瑣,竟難靜下心來好好拜讀一番,實在愧疚難當。

一開始拿到這本書時,一眼掃過書名?不跪着教書?覺得平平無奇,後來細思,這書可不一般!“不跪着教書”它有幾個意思?何謂不跪着教書,很多人跪着教書嗎?不然作者爲什麼要人站着教書。想到這,我不禁自問那學生的學習狀態呢?教師跪着教書,學生不是得五體投地趴着讀書嗎?細思恐極。

翻開書一頁一頁細細品讀,字裏行間都透露着:“獨立思考、堅持己見、勇於探索、敢於懷疑”,作者時時刻刻都在強調教師要有獨立健全的人格和思想,要在整個教育生涯中不懈督促自己要告誡自己和學生培養學生不畏艱險的懷疑探索的精神,畢竟真理是越辯越明的。說到底跪着教書就是對權威、世俗的畏懼和妥協,是對自己和學生的不負責,是一成不變的拿來主義,就是複製黏貼的過程,這樣教出來的學生就好比流水線出來的產品,跪着教書的人怎麼還敢自詡靈魂工程師呢?簡直就是流水線的機器。

要站着教書,首先要培養自身獨立見解的精神,獨立思維形成纔有資格站着教書。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重中之重就在解惑。何謂解惑,就是向學生解析疑問的,說穿了老師最重要的工作不是教會學生多少知識,也不是指導學生取得多高的成績,而是給學生解惑,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勇於懷疑的精神,這會讓學生受益終生。

現代社會節奏飛快,人們承受的來自工作壓力、家庭的羈絆、世俗的誘惑太多,最重要的是能夠堅持自己內心對教育最初的信念不改,即使衆人皆醉我獨醒,也不能哺其糟而啜其醨。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 篇16

迫不及待地拜讀完吳老師的《不跪着教書》,我的靈魂經受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洗滌,我似乎聽到了一個對人生、對生命無比崇敬和熱愛的教育思想者來自心靈的強烈吶喊,充滿了坦誠,詩意,也充滿了慷慨亦或犀利。在我眼中的吳老是那樣的年輕美麗,雖然他已年過半百,或許是因爲他的思想吧!

“想要學生成爲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寥寥幾語發人深思:中國人曾經有着千百年下跪的歷史,深受封建思想毒害,文革又給中國人帶來恥辱,我們的下一代人很可能還會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下跪”。這是個嚴肅的問題,我們知道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那麼這個重擔勢必落在了教師身上,試想教師如果是跪着教書,那他的學生只能是趴在地上了。因此,我們教育工作者就要向吳非老師所說的,得要有獨立思考的精神,得要有鐵骨,站直了教書!

肖川博士指出:“教育智慧只能從我們內心深處長出來,其長勢取決於土壤的肥沃程度:我們的文化底蘊,我們的學識修養,心性修養,精神修養。”所以教師要有“心”:愛心、善良的心、同情心、感恩的心、純潔的心;要教會學生擁有善良,懂得感恩,懂得同情,懂得珍愛一切生命,懂得寬容理解,懂得真善美;要用情感溝通情感,用智慧啓迪智慧,用心靈觸摸心靈!在《永不凋謝的玫瑰》中蘇霍姆林斯基讓小女孩懂得了愛,懂得了感恩,她用手中的玫瑰花送給了奶奶和媽媽,教師就要有這樣的思想,讓學生有人性美和人情美的感悟,心中有一朵永不凋謝的玫瑰。

一位合格的教師,必定擁有獨立的思想,他就像是一盞燈,他的光不一定耀眼,但一定能夠長久地照耀着人一生的道路。我們得時刻想到,我們教師的工作是無可替代的,我們在追求一種幸福,不簡單地把工作理解爲謀生的手段。《不輕易地接受家長的饋贈》文中提到這樣一個難題:家長請你赴宴,並讓校長代邀,你不想去,可是看到校長很爽快地答應了,你不知如何是好,那個家長是市委書記,因爲工作忙,顧不上孩子,想請老師關照孩子,於是宴請全體任課教師並送禮。這種事情很多老師都遇到過,大多數人雖心有不願但還是赴宴了,吳老在這裏的做法是乾脆地回絕。沒有這個習慣,不破例。教師的工作對象是學生,只要能在教學上、品格教育上與學生溝通就行了,除此之外,不宜與家長過多接觸。因爲那樣對孩子不利,有可能會有優越感,同時教師的位置被動搖了,也喪失了他的職業自尊。我作爲市區的年輕教師,看完後真是受益匪淺。當面對這種情況時,我不能貪圖眼前的小利,而應該從學生的發展和維護教師的神聖地位出發,委婉拒絕,在我的心目中不存在特殊學生,他們的地位都是平等的。

“我美麗,因爲我有思想”,教師如果沒有思想,那麼,“學校便只能教出一羣精神侏儒”。一名考上名牌大學的學生寫信向吳非表示敬意,他卻感到苦惱和遺憾,因爲這是一名非常“聽話”的學生,老師教什麼就學什麼,高中三年,竟“從來沒有向老師提過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就好象是猶太民族說的“揹着很多書本的驢子!”吳非因沒有在有限的時日內引導他接受正確的學習理念而後悔,不得不佩服吳老的自我反省精神,而作爲一名小學教師,孩子探索學習、勇於發現的精神應是從小培養的,那我們是不是更改反省呢?因此,我們及時啓發學生的發現和創造意識,讓他們真正地超越自我,關係到孩子的一生。

不僅如此,我清楚地聽到一個有良知的知識分子,從靈魂深處或者說從骨子裏流淌出來的椎心泣血的呼叫:“名校,你在追求什麼”?這是他對百年名校南師大附中,也就是他自己任教的學校發出的質問。因爲,“我們不能不憂傷地看到,名校的實際價值,幾乎等同於‘高考升學率’了”,教育是不能像工業生產的。此外,吳老的大學母校找了他好幾次,讓他填一張校友聯誼的表格,只因爲他是“正教授”級,吳老斬釘截鐵地拒絕了。

“我們中國首先得有鐵骨教師,教育的辭典中才能有‘鑄造’這樣的詞條。”真的佩服吳老的勇氣和魄力,一種世人皆惑我獨醒舉世逐利我獨清的傲骨,一串串錚錚然擲地有聲的思想,閃爍着真理光芒的思想。教師因思想而美麗!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 篇17

寫在前面。想要學生成爲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我們中國首先得有鐵骨教師,教育的詞典中才能有“鑄造”這樣的詞條。

剛拿到《不跪着教書》這本書,我就急切想搞清楚,在吳非老師眼中,“跪着”教書的教師爲什麼跪着?又在向誰下跪?中國人有千年的下跪歷史,雖然辛亥革命覆滅了封建帝制,跪拜的儀式在絕大多數場景下被廢除,但這並不代表,國人實現了真正的站立。

從古至今,中國的知識分子是非常不喜歡“跪”着做人的,更何況教書了。然而文明的發展進步,從來都是迂迴向前的,有坦途,也有曲折。現階段,師道尊嚴,似乎進入了至暗時刻。

書中那些種種羅列的事實,我邊讀邊嘆息。還有身邊的諸多事實,老師被家長扇耳光堵在教室門口辱罵;學生在課堂下五子棋,老師勸說無效,無奈下跪;老師罰站遲到學生,被家長關押到派出所;老師用試卷拍了拍孩子的肩膀,賠家長3萬元。就連二十年前體罰了學生,也會遭到掌摑的報復……這些現今在身邊層出不窮的衆生相,隨處可見的人文精神的失落、道德的淪喪,對扼殺生命的專制落後的教育,吳非老師無不在做着各種長嘆,各種憤慨,各種譏刺。

我是向來不贊成“天地國親師位”的神祀牌,把教師放在跪敬對象的位置,那是封建禮教殘餘的糟粕。我們教師只是普通勞動者,給予應有的尊重即可,不需要別人向自己下跪,也不應該向別人下跪。

有時候感慨,建國七十年了,爲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迷戀等級尊卑?要麼高人一頭,要麼低人一等。或倨或恭,從不想平等待人。一會兒把教師奉上神壇“捧殺”,一會兒把教師按在地板上“棒殺”。

鐵骨教師,鑄造靈魂。忽然間想起以前讀過的一個故事:在1922年10月17日,北大的那場講義風波,面對幾百個憤怒學生的圍攻,蔡元培捋起袖口,向學生吼道:“我跟你們決鬥!”然後滿臉青筋地步步進逼,學生旋即潰散。

又想起之前看到的一篇新聞報道——“我的學生在課堂上罵我,我回罵!那一刻,我心靜如湖,愛他如初。但,罵他就是教育!我有責任告訴孩子,這個世界不是任你馳騁由你撒野的遊樂場,罵人要被人回罵,打人也要被人痛打……

姑且不論老師回罵學生對不對,但是這份教訓傳遞給學生的信息卻是對的,罵人,是要付出代價的,無論是回罵還是回打,都有可能在社會上面對。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積極、樂觀、自信、堅毅、不斷進取。可是,沒有這樣的老師,又怎會有這樣的學生?

言傳身教的影響,不僅僅來自家長,也來自老師。如果老師頹廢、自卑、悲觀、偏激,有太多負面的情緒,一定會傳遞給學生,影響學生養成健康的心理品質。

想要自己的孩子擁有優秀的品質,就不要讓他們的老師跪着教書。善待老師,就是善待我們的孩子。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 篇18

有幸從工作室獲贈此書,拿到手的那一刻,就迫不及待打量一番。初次看到書名——《不跪着教書》,甚是迷惑,不知其意。“想要學生成爲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這句話深深地觸動了我。我不由地陷入思考,什麼叫跪着教書?帶着疑問拜讀了吳非老師的這本教育隨筆,看完之後才明白,這裏的跪着教書是說教育界普遍存在着的一種不自由的狀態,老師不自覺地成了照本宣科的機器,成了考試的奴隸。看完以後,我慢慢明白吳老師在書中說的那句話的含義了,它使我不得不思考我們應該做一個怎樣的教師。

要教書育人,首先就應該自己站直了。通過不斷地學習來充實自己,通過深入的觀察來了解學生,讓他們從一些細小的事情中不斷地發現人性的美,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這樣我們的學生纔可能成爲站直了的人。“不一廂情願的教書”表明了一種基本態度,就是學生在學校裏的學習行爲,不是一種孤立的存在,它是在一種互動的環境中產生,需要在師生雙方達成共識的情況下,我們的教育、教學效益纔有可能提高一個高層次。“以生爲本,敬業求實”就是要求人文性和科學性的統一。其中的人文性就是人性和愛心。沒有愛心的教育將導致青少年喪失善良之心、同情之心。同樣,沒有愛就談不上尊重人的生命。愛是教育的永恆,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吳老師批判昏庸,不思進取的教師,從內心深處呼喚適應時代需要的教師;他批判一切有悖文明、破壞社會和諧的人與事;他更是毫不留情地批判教育腐敗現象。但無論社會的風氣多麼不正,學校的問題多麼令人痛心;也無論自己曾有多麼的痛心疾首,他始終保持自己的一份冷靜,一份樂觀,一份豁達。

《不跪着教書》傳達的是一種理想,一種理想的知識分子人格,一種理想的教育。當這種人格和理想與現實相抗衡時,她又成了捍衛人格尊嚴和理想大旗的武器。我真的佩服吳非老師的勇氣和魄力,一種世人皆惑我獨醒、舉世逐利我獨清的傲骨,一串串錚錚然擲地有聲的思想,閃爍着真理光芒的思想。

教育是一個民族的根本,我想,如果每個教育者,在瑣碎勞頓的教育工作中都能這樣思考:我們中國首先得有鐵骨教師,教育的辭典中才能有“鑄造”這樣的詞條。那麼,我們的民族真的就有希望了。當然,《不跪着教書》一書的本身,就告訴人們:這個社會還有希望,中國的教育還有希望,因爲,我們的面前還有這樣站着寫作的人,鐵骨錚錚的人!

最後我想說,《不跪着教書》真是一本好書。在此我只想好好地感謝吳非老師,他給我帶來了觸及靈魂的感悟。爲了愛的教育,爲了我們的學生能像人一樣地站立在這個世界上,我希望生活中能有這樣的美好。我要學習吳老師,做吳老師那樣的教師。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 篇19

讀完了吳非的《不跪着教書》,我又一次翻開了書的首頁,讀了作者的《序》,突然發現自己似乎能感受到他的內心,他在真摯地呼喚,大聲地吶喊,直面現實,懷揣夢想,絕不放棄。書中的篇篇隨筆如陣陣波濤,一次又一次地衝擊着我,讓我洞悉當今教育現狀,反省自身的教育行爲。

吳非老師在書中的《我美麗,因爲我在思想》一文中提到“語文老師應當是思想者,語文課應當擔負起思想啓蒙的任務”“語文教師不能跪着教語文,如果教師是跪着的,他的學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學會思考是“師與匠之間的差別”我們要學會思考,思考如何培養出能思考,會創新的學生嗎?

在《教師要有精神追求》和《做最出色的教師》中,他也把我帶入思考的王國,思考的同時也讓意識到教師沒有信仰,沒有精神追求,他的學生很難成爲站立起來的人。

另外有一篇文章《口才》講有個學生考進名校不久,非常高興地同父母和剛從海外回來的親友到學校參觀,豈知一進校門就遇見了班主任,父母出於禮貌問班主任:我們的女兒在校表現怎麼樣呢?班主任當着學生的面對家長說:你們的女兒,嘛用功是很用功啦,就是腦子笨了一點,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看到這,我也不禁憤怒起來,這是爲人師該說的話嗎?該生回家痛哭不止,要求轉學,父母也覺得失望,親友也很難堪。

這讓我不由自主地思考:教師的批評只會使這些學生感到學校生活不愉快、看到老師害怕疏遠、對考試感到緊張。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這一事實,“因材施教,以人爲本”,用寬容的心態去對待孩子們的每一個過失,用期待的心情去等待孩子們的每一點進步,用欣賞的目光去關注孩子們的每一個閃光點,用喜悅的心情去讚許孩子們的每一點成功。這時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平時在看到成績優秀同學那一字不差的作業時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績較差同學那滿是狼籍的作業時的怒火攻心,反省一下,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說的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真正做到一視同仁呢?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在這一系列問題面前,我們該如何應對,如何選擇,繼續做教書匠?還是做個獨立的思想者。如何在新的環境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更是重中之重,更是我們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於孩子們的成長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對教師的職責概括爲:傳道、授業、解惑。這其實只指出了老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中教書的一面,但教師更應重視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視教師職業的特質修養和個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標。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 篇20

科組推薦了一本書,要求我們繼續讀書學習,我被《不跪着教書》這本書吸引了。什麼叫跪着?誰跪着了?向誰跪着?教師怎麼不跪着教書呢?可能嗎?身爲教師,我僅從標題就能感覺到這觸及到現行教育的痛處和教師的尷尬,憑直覺,這是本好書。

帶着期待、懷疑、審視拿起此書,便放不下了,胸中涌起無限的溫暖和遐想,書中平實樸素的文字浸滿了對教育、對學生、對教師的愛,親切而感人。書裏沒有什麼高深的觀點,也沒有那些晦澀難懂、拒人千里的理論,而是對教育現象的反思或教學隨想,是和同行或學生的對話。但是,整本書讀下來,我感覺到了作者在用沉甸甸的思考印證着他幾十年教育教學工作的信條:“不跪着教書”。參加教育工作幾年了,正處於年輕力壯的階段,按說正是奮發有爲的時候。可是,感覺到自己的壓力越來越大。特別是推行新課標、強化新理念以後,感覺教育無所適從了,你尊重學生,可學生不尊重你;你嚴格要求學生,他們說你不給他自主的空間;你想懲罰違紀的學生,他卻說你體罰他。學生難調、課本難教、高考難以應付、家長社會要求太高,總感覺自己生活在社會的夾縫之中,困惑無法解決,激情難以燃燒,身心疲憊,表現出對職業倦怠。但讀了吳非老師的《不跪着教書》後,給了我很好的啓迪,特別是教師如何獲得幸福感,對我的觸動很大。

記得上學期高二級舉行男女子毽球比賽,比賽前要組織學生參賽,但我們班學生一直對集體活動不感興趣,在動員會議上,全成了我的獨角戲。最後,我不得不強硬點名參賽。下午男子比賽時,我來到賽場,居然不見我們班一位男生,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於是,我叫他去找別的同學,誰知,那個同學走後,就一去不復返。等着等着,我開始怒火攻心,一氣之下,我說:“我們班棄權啦!”於是我就興沖沖地走了。一段很長時間裏,我很鬱悶,很難過。讀了吳非老師的《不跪着教書》一書,更讓我認真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爲和平時的師生關係。作爲教師,我們不僅教書,更重要在於育人,因此,教師的任務不是約束學生,而是爲學生提供自由的空間,引導學生學會自由地思考和自覺地自我約束。此後,當學生犯了錯誤,出現問題時,我先使自己冷靜下來,思考出現問題的原因,找出行之有效、既不損害師生關係、學生又樂於接受的辦法,而不是與學生爲敵。事實上,如果當時我能夠擁有一顆平常心,不急不躁,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基礎上去教育學生,冷靜客觀地對待學生,理智地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並作出恰當合適的決策,就不至於弄到如此地步。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 篇21

《不跪着教書》,聽到這麼一個名字,我很驚詫,也很迷惑,不知是什麼意思,帶着期待、懷疑、審視,我迫不及待地翻開了這本書,便放不下了,胸中涌起無限的溫暖……書中充滿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對人、對教育的熱愛。“想要學生成爲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中國人曾經有着千百年給封建權貴下跪的歷史,深受封建思想毒害,逆來順受,從骨子裏向外透着奴性。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這段話發人深省,由此引出一個話題:教師是什麼,怎樣才能做到“不跪着教書”?爲了不使我們的下一代繼續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下跪,我們教育工作者就要向吳非老師所說的,得要站直了教書,得要有鐵骨!文章對當前教育界的一些問題所作的深入的剖析與抨擊,深深地吸引我。讀完之後更是受益匪淺!

在書中,吳非老師說:“如果教師是跪着的,他的學生只能趴在地上了。”是的,社會上許多不懂教育的人不斷糟蹋我們的教育,加上我們老師往往屈服於壓力或利益而跪着教書。這樣一來,基礎教育的光明在何方?當我們說理解教師的艱難處境時,往往忽視了教師也是人,也是教育的主體!教師和學生是一對相互依賴的生命,是一對相互影響的夥伴,是一對共同成長的朋友;教師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酸甜苦辣,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師就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能夠對學生身心產生影響的人,一個讓學生銘記在心並學習的人。而要做到這樣,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教師的思想,教師的人格,教師的尊嚴,教師的勇氣在哪裏?許多中國的教師都在訴苦:考試不改,教學沒法改;領導要檢查,壓力太大,所以只好爲了教而教。能有幾人真正爲了自己的理想而教書,爲了學生生命而教書?教師應該有教育理想,沒有教育理想就沒有教育信念,就沒有教育思考,就沒有教育智慧,就沒有教育活力,就沒有教育創新,最後教育必然失去生命。

《不跪着教書》這本書裏傳達了一種理想,一種理想的教育。看完這本書,我想說的是當老師首先要當回自己,不需要你刻意扮演,更不要這麼去刻意證明自己;因爲你無需證明,你就是老師,如果你真實,如果你善良,如果你有學問,那麼盡情在學生面前表現真實的你吧,當你表現自己的時候,在學生心中,儘管你不高大,儘管你不瀟灑漂亮,但是那時候的你是最美的!

《不跪着教書》真是一本好書!它給我帶來了觸及靈魂的感悟。爲了愛的教育,爲了我們的學生能像人一樣地站立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都需要站着,站着教書。站直腰桿,不僅僅需要底氣,更需要的是信念!一個教育者的信念!有了鑑定的信念,我們還用得着跪着嗎?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 篇22

讀了吳非老師撰寫的《不跪着教書》,讓我受益匪淺。

翻開吳非老師的《不跪着教書》,在“序”中他如是說:“想要學生成爲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呢?”對於這句話,相信很多教師都是認同的。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在小學生的眼裏,甚至於“神”一樣的存在。孩子的眼睛都是緊隨教師而移動的,我們必須站直了,孩子纔會跟着勇敢地站起來,成爲一個健康向上的人。所以我們不能“跪着教書”。

慢慢品讀這本書,其中有一個標題是“我美麗,因爲我在思想。”裏面列舉了現實中的一些跪着教書的現象:“面對一本教參,他不敢說不;面對外行領導的錯誤指責,他會立刻匍匐在地;教師失去了獨立思考的精神,乃至喪失尊嚴,能靠他去立人嗎?”對照現實,這情況確實存在。曾幾何時,我們都有着一樣的經歷。我們既想改變,但又怕因爲改變而耽誤了孩子的成績。結果就是,爲保萬無一失,我們繼續沿着老路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走。從這本書裏我意會到了教師不只是“授業、解惑”,更重要的還有“傳道”,要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教師首先要是一個有思想、不盲從且很自信的人,這樣才能引領學生一步步邁向更高的人生目標,成爲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否則就如吳老師說的“學校只能教出一羣精神侏儒,只能培養順服的思想奴隸”。

我常常想,作爲一名語文老師,我的思想必將會對孩子有着深刻的影響。怎麼做個有思想的老師?我算是個有思想的老師嗎?在書中,吳非老師說:“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說得很好!讀書能增長見聞、積累知識。有了知識,我們才能更好地提高技能。常言道:“教師要給孩子一杯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我們必須時刻能爲孩子續上“一杯水”,這樣孩子才能更健康地成長。要“不跪着教書”,我們必須有足夠的能力站起來,所以,就算我已經進入不惑之年,我依然會堅持讀書和不斷學習。有了知識,我們還要有勇於創新的膽量。順着教育教學改革的東風,我要學會穩中求變,勇於創新,做一個有思想、有個人風格的教師。時代在變,我們的教育教學方法方式也要不斷改變,順應時勢,適應潮流。教師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一輩子“站直了”教書!

讀了吳老師的《不跪着教書》這一本書,我明白了:教師應是燈塔,引領孩子朝着正確的方向前進;教師應是陽光,照耀着祖國的花朵健康成長;教師應是自己,活成一個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 篇23

最近有幸拜讀了江蘇省特級教師吳非老師撰寫的教育隨筆《不跪着教書》,還沒正式讀時就被作者的自序所吸引,“想要學生成爲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一開始我感到非常好奇,跪着和教書有什麼關係?怎樣才能做到“不跪着教書”?帶着這份疑惑我閱讀了吳老師的這本書。此書一共分爲六輯,每一輯各有自己的主題,記錄的都是吳非老師見到或聽到的教育現象以及對教育問題的思考,每一篇觀點鮮明新穎,作者針對這些教育現象分析得一針見血,書中並不是晦澀難懂、拒人千里的高深理論,而是實實在在、真真切切一線教學生活可能正在發生的事情,我讀後獲益匪淺。

吳非老師書中所說的“跪着”,是指教師沒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只會隨波逐流、趨炎附勢。那怎樣才能做到“不跪着教書”?書中反覆強調不管是學生還是老師都要堅持讀書,善於思考。教師是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能讓學生銘記在心並學習模仿的人,所以首先教師應該做到以身作則多讀書,從書籍中獲得教育智慧。讀到這裏我不禁反思,我做到博覽羣書了嗎,我能夠帶領學生找到知識的涌泉嗎?教師這份職業決定了我們必須是學習者,教師只有終身學習,活到老學到老,才能“站直了”教書。教師如果不讀書不學習,就沒有自己的思考,就沒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就沒有教育創新。所以這點醒了我,平時不僅要注意知識的積累,做學識淵博的教師,還要向新的高度攀登。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必須要堅持讀書不斷思考,具有大膽質疑的精神,保持自己的教學主見,做智慧型的教師,唯有這樣,才能開拓思維,站在教學的前沿,提高教學質量。

其次不跪着教書,意味着不僅要傳授給孩子書本上的知識,更要以身作則給他們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教師是堂堂正正“站着”的人,才能教出“站着”的學生。教師的教育對象是正在成長的、具有鮮明個性的活生生的個體,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在逐漸形成,這就要求從教者要像對待綠葉上的露珠一樣認真細心地善待每一位學生。作爲一名新時代教師應懂得:教育無小事,事事爲育人;教師無小節,節節皆楷模。我們必須要規範自己的言行,學爲人師,行爲世範。平時工作要精緻每個環節,細雕每個問題,實事求是,表裏如一,準確傳承文明科學、啓迪智慧,真摯地感悟人生,引導學生追求至真至善至美。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是呀,心中永遠裝着學生,爲學生的生動活潑發展撐起一方藍天,嚴謹務實,恪盡職守、終身學習、精益求精,做教人求真的真人,這樣我們的學生纔可能成爲“站着”的人。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 篇24

近期繼續在讀吳非先生寫的《不跪着教書》這本書。真是越讀越有勁,這本書不同其他專著,書中沒有那些晦澀難懂、拒人千里的理論,而是對教育現象的反思或教學隨想,是和同行或學生的對話。那充滿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對人、對教育的熱愛,使我看後久久不能平靜。

原來“跪着”,意爲教師沒有自己獨立的思考,意爲趨炎附勢,意爲爲名利而失去教師的責任,意爲隨波逐流。書中有一段話一直縈繞在我耳畔——“想要學生成爲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呢?”這段話發人深省,我不由得思索:教師是什麼,怎樣才能做到“不跪着教書”?

吳非先生在書中多次強調不管是學生還是老師都要堅持讀書,善於思考。“只要讀書,什麼都好辦”,“要讓自己的學生出色,教師必須出色;想讓學生多讀書,教師首先應當多讀書,自覺地多讀書”,“學生超越教師,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師太容易超越,我看真不是什麼幸事”……書中的這些話深深地觸動了我,讓我的心爲之一顫,作爲一名老師,我覺得自己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讀的書太少,思考的深度尚淺。現在學校推進新教育實驗,校長經常提醒我們應該博覽羣書,但是,自己卻常常以忙、累爲藉口推脫。事後我反問自己:要給學生一杯水,你準備好一桶水,甚至源源不斷的水源了嗎?尤其是書中講到現在的教師普遍缺乏思考,只知“埋頭苦幹”,不知“及時反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往往視而不見,缺乏深度的思考。想想自己也一樣,有時經常意識到了問題的存在,但沒有及時去反思,時間過了也就忘了。現在我告訴自己“思考也會成爲一種習慣”,長期的缺乏思考教師就會成爲教書的機器,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必須激勵自己多思考。

我要多思考,最實用的方法就是認真地讀書,不停地讀書,永遠地讀書,從書籍中汲取教育智慧。教師不讀書,就沒有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思考、教育活力、教育創新,一句話:教師不讀書就沒有教育生命。教師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一輩子“站直了”教書!不跪着教書,是一個教師最初的姿態,也應該是一個教師終生的姿態。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 篇25

書,究竟什麼叫跪着教書,什麼叫不跪着教書,我沒有在書中找到明確的答案,我又搜出一些讀後感,希望得到啓發,還是不夠清晰、不夠完整。

經過再次拜讀,終於解出這道考題的答案。是不是應該這樣理解呢?

一、對“跪着教書”的理解

跪着教書,就是失去了大腦思考的功能,失去了對人性美、人情美的感悟能力,失去了對弱者的同情與憐憫性,失去了一切情感連接的紐帶,失去了作爲人的基本尊嚴,屈從於應試教育的各種考覈、各種獎項、各種榮譽。把學生在校的時間無限延長,把“你死我活”的絕情冷漠引進班級,不顧學生內心感受地強迫他們也做考試的機器、分數的奴隸。師生共同被動地把全部的精力投放到書本、投放到考試、投放到分數上,導致學生不懂得生活,不懂得感情,不懂得感恩,教師不懂得心靈脩煉,不懂得不斷閱讀,不懂得終身學習,不僅思想貧血,而且專業缺鈣,成了沒水平、沒了底氣、教師立不起,學生、家長看不起你。

二、對“不跪着教書”的理解

不跪着教書,要求教師不僅要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澆灌祖國的花朵,更重要的是不斷通過讀書、思考、自我教育等各種自我修煉方式獲得足夠的養分讓自己也成爲一朵永不凋謝的玫瑰,成爲讓孩子們傾慕的最鮮豔的生命之花;教師不僅要成爲只會吐絲的春蠶,在奉獻的同時,也要不斷提升精神境界;教師不應該是蠟燭,而要在無私奉獻的同時,實現與學生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共同成長,成爲一個有自己獨立思想和信念的人,是一個站直的鐵骨錚錚的人。

不跪着教書,就是要求你成爲照亮孩子未來一生的道路的明燈,這是在追求一種幸福,絕不是謀生的手段、發財的途徑、升官的渠道;站着教書,是與形形色色的粗野作鬥爭,是與體制的弊端做抗衡,是與扭曲的價值觀做較量,是與人性中最殘酷、最冷漠、最虛榮、最功利、最醜惡的一面做決裂。

三、成長中的育人夢想

60後的我,從小就對教師這一職業有着神聖感;生長在偏僻農村的我,最有緣的就是中學還未畢業的教師人羣;當時,只對他們有能力教我們識字、算題而充滿崇敬。現在想來,雖然他們個個文化水平有限,見識也不廣,但他們個個都是樸實、真誠、熱愛生命的。在我十年寒窗的經歷中,沒有逼迫補課的經歷,也沒有因犯錯而遭受過任何傷害。只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小學時,經常在六一兒童節期間晚上外出演出,在演出完畢,老師總能步行幾公里送我安全回家,自己才又拖着疲憊的身體拐幾公里路程,摸黑回家;初三晚自習問完問題,老師也幾次行走幾公里路送我回家,自己再原路返回。當時,我只覺得感動,但沒想到,三十多年過去了,這些事情還留在我的記憶,給我的生命打下了終生的烙印。

熱愛生命、尊重生命、呵護生命,是現代教師最清楚的使命。但能否完全落實在自己的教育行爲中,值得質疑。可是那些曾經默默無聞、沒有太高學問的鄉村教師,是真正用他們平凡的生命照亮幼小生命前進的路程,讓他們的學生安全、溫暖、勇敢、自信地走向理想的彼岸。

上了大學的我,聽我們老師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講課,爲他們的學識淵博所震撼。爲了自己也能成爲業務精湛的稱職教師,我把所有的時間用在讀課本、背教材上,我的學科成績全達到95分以上,當時覺得自己很優秀。可是,95分以上的成績付出的代價是慘重的。上大學期間,也正是成人學習、成長的起始階段,是適應社會能力形成的關鍵時期,我卻除了學習就是學習,真正成了讀書的機器、分數的奴隸。休息、娛樂、社交、體育鍛煉、逛街、認識市場、幹家務、學習生活等,都被我的“跪着讀書”所代替,大腦全是語法規則、固定搭配、詞彙短語,沒了情感、沒了情趣、沒了思想,走向工作崗位,更多的是迷茫、困惑。

尤其教小學英語,怎麼也無法跟大學儲存的那些語言信息鏈接,思想的缺血,業務的缺鈣,情緒的低落,只能靠高壓的課堂管理,機械的重複教會最基礎的東西。隨着時間的推移,大學背的東西漸漸遺忘,教學上的難題隨時出現,我才意識到,我的大學是在跪着求高分的虛榮中葬送。

不斷充電之旅、濃厚的教研氛圍、書香的校園氛圍早就驚醒了迷茫中的我。思維的改變、閱讀的積累、寫作中的思考,讓我擺脫跪着讀書、跪着教書的困境。

當然,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教育體制的現狀、社會評價的傾向、家長的各種期望、上級部門的各種測評,都是我們不得不面臨的問題,我也曾經懷疑過育人的真誠是否能與傳統勢力抗衡,試圖迎合、放棄自己的追求,讀了南京師範大學附中特級教師吳非的這本書,讓我堅定了我的信念,我要義無反顧地走出傳統育人的誤區,像蘇霍姆林斯基那樣,打破傳統道德觀念的束縛,理解並欣賞孩子發自心靈深處的人性之美、情感之美,送孩子永不凋謝的玫瑰;像吳非老師那樣,能發現孩子住進五星級賓館後,第一個念頭就是讓含辛茹苦的爸爸媽媽能住一夜的感恩之心,激發孩子報答社會的無窮潛能;把學生培養得像吳非老師的醫科大畢業的學生郭虹那樣,在年三十夜裏,陪一個孤苦伶仃的老人生命的後幾個小時,替她換上街道居委會準備的衣服,推着躺車把她送到太平間去,讓老人最後一段生命不再孤獨。

並利用自己學習研究家庭教育的特長,繼續做家庭教育志願者,引導家長絕不讓任何邪惡的種子無意間落進孩子純潔的心田,給孩子帶來無窮無盡的災難。經過我反覆打磨寫成的《是誰弄丟了孩子的天賦》就是倡導天下父母加強“家風建設”,把文明引入社會的每一個細胞。

本次閱讀,更加堅定了我做一個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思想、有方法、有智慧、有素養、有人格魅力、有育人夢想的教育大師的夢想。

只有我們每個人堅定信念,纔不會被世俗觀念、被傳統勢力所壓倒,纔不會跪着教書,才能站着做一個鐵骨錚錚的人,才能找到衝破禁界線和生命成長的平衡點,既不讓孩子在應試教育的氛圍裏受阻,又能生機勃勃地成長,作一盞照亮學生生命之路的常明燈。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 篇26

《不跪着教書》是吳非老師的一本教育隨筆,最開始吸引我的,是這個題目,教書爲什麼會跪着,讀完我發現,這是思想的上的跪着,很多教師沒有自己的思想,只是一味的模仿別人,慢慢的可能真的就找不到自己了,也讓學生找不到自己,現在的社會環境特殊,有些老師和家長在歲月的牽引下竟然慢慢的走上了對立面,每天鬥智鬥勇,其實我不敢苟同,家長和學生都是同一個出發點——爲了學生,那爲什麼會有這麼尷尬的處境?我不斷的問自己。

今年是第二次帶一年級,說實話,真的是很累,不單是肉體,更累的是心,我本就不是一位有耐心的好老師,而且我喜靜不愛鬧,每次教室的譁然都會讓我焦躁和頭痛,很多時候學生讀書聲音大了,我都會有夢遊的感覺,這讓我很擔憂,這種狀態是怎麼才能做好自己,怎樣才能教好學生,四十多個小天使,總會有不同的狀況,這時候如何與家長溝通交流就顯得很重要,畢竟他們程度各不相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很傳統卻是很現實的問題,畢竟在家長的眼中,自己的孩子肯定是最棒的,學習自然不應該差。我想說的是,學生是家長的影子,你有什麼他就會顯現出來什麼,家長也需要有自己的思想 ,更要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獨立思想與健全人格,才能叫健康成長,我更要時刻提醒自己做好自己,正如文中那句“我美麗,因爲我有思想。”

文中更多的再接露了現在教師的弊端與毛病,很大程度上給我們敲醒了警鐘,讓我少走了很多彎路,解答了很多疑惑,家長是家長,老師是老師,只有做好自己,才能言語他人。

那麼,教師究竟是什麼?其實,教師就是教師,教師和學生是一對相互依賴的生命,是一對相互影響的夥伴,是一對共同成長的朋友;教師就是人,有自己的油鹽醬醋,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生活理想;教師就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大寫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讓學生銘記在心並學習的人。而要做到這樣,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

教師怎樣才能做到“不跪着教書”呢?我認爲最重要的途徑就是認真地讀書,不停地讀書,永遠地讀書,從書籍中獲得教育智慧。

職業的特殊性註定了,要不斷的讀書,不斷的學習,真的 做到活到老學到老,也許纔有可能不跪着教書。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 篇27

看到指定閱讀的數目中,有一本《不跪着教書》的書名。第一次聽到這本書的名字,我很驚詫,亦很迷惑,不知其意,但同時也深深地被吸引了。於是拿起《不跪着教書》,便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一書放置一邊,就迫不及待地閱讀起來。“想要學生成爲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封面上的這兩句話深深地觸動了我。

拜讀完一些篇章後,深深爲吳非老師的教育理想所折服,也爲他的理想主義在現實生活中的碰壁,爲他的困惑和矛盾所打動。

看到《母親教我的歌》時,我的內心又深深地受到啓發了。作者寫道:面對最早接觸到的生活矛盾,孩子總會首先學習父母的態度。由此讓我想到了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

我是位年輕的媽媽,怎樣才能做個稱職的母親,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媽媽”是一本書,書的每一頁都記錄了母親的親切、溫暖、深沉、堅強、無私和偉大,也記錄了媽媽的過失、不足,以及帶給孩子的煩惱。這本書伴隨着孩子一天天地成長。孩子一生都在讀着媽媽這本書。年輕的媽媽在不知不覺地寫着這本無字的書:用自己的心靈和行動。這本書寫得怎麼樣,只有孩子最清楚。

“孩子的心是塊空地,種什麼長什麼。”做父母的,如果真的愛孩子,那麼從小就要往孩子心裏播撒下愛的種子,這比什麼都重要。孩子的正確思想是靠灌輸的,愛的種子是需要培育的。愛是什麼?愛是一個口袋,往裏裝產生的是滿足感,而往外掏產生的是成就感。愛是一種感受,一個人在被他人需要時,才能感受到自己生命的價值;一個孩子在被大人需要時,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生命是多麼的偉大,於是感悟到一種深深的愛意。第一篇隨筆《永不凋謝的玫瑰》中的小女孩,懷着愛的情感、用愛的眼光看世界,她發現了美,並想把美與生病的奶奶一起分享,一起感受美。蘇霍姆林斯基及時抓住了一個愛的教育環境,適時地保護了孩子一顆愛心。環境可以塑造人,也可以改變人。良好的環境可以幫助人成功,惡劣的環境可以使人窒息。環境是人創造的。家庭環境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創造的。寬鬆、和諧的家庭環境,培養的是身心健康、性格開朗的孩子;緊張、壓抑的家庭環境,培養的是有心理障礙、心胸狹窄的孩子。在家庭關係中,成人是起主導作用的,想要改善家庭關係的緊張、不和諧,首先要改變自己;想要提高孩子的素質,就要先提高家長自己的素質。

農民怎樣對待莊稼,決定了莊稼的命運;家長怎樣對待孩子,決定了孩子的命運。農民希望莊稼快快成長的心情,和家長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是完全一樣的。可是,做法卻往往不同:農民日思夜想的是莊稼需要什麼,怎麼滿足莊稼的需要?家長爲教育孩子徹夜難眠的時候,有沒有想到孩子的心靈深處的需求是什麼?怎樣滿足孩子成長的需求?莊稼長勢不好時,農民從不埋怨莊稼,相反,總是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孩子學習不行時,一些家長卻一味地指責孩子,有沒有想到自己的責任,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地理環境變化時,農民都知道改變種植方法;社會環境變革時,做父母的也應該想到更新教育觀念。

目前,中國的家庭教育已經由“多子女家庭教育”向“獨生子女家庭教育”轉變。這個現實,也使得今天的家庭教育帶來變化。首先,家長的心態變了。獨生子女的惟一性,使家長對孩子的成敗帶有“下賭注”的感覺,自己承受過的苦難,轉化爲強烈的補償心理和懼怕心理,對孩子的培養表現出:過高的期望、過分的關心、過多的呵護、過分的保護,致使不少孩子出現無情、無能、無責任感。其次,是孩子成長的環境變了。孩子的成長環境由“兒童世界”轉化爲“成人世界”,成人對孩子的影響在加大,孩子對成人的依賴心理在加大,同時,孩子與成人的矛盾也在加大。還有,是孩子的生活內容變了。今天的孩子是在電視機和電腦前長大的孩子。雖然住房的空間越來越大,但孩子與父母的溝通的時間越來越少。很多父母已經意識到,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也是終身課堂;家庭教育要跟上變化的時代,父母就要重新學習,重塑自己。

“教育是一種藝術”。這種藝術也是也是“藝無止境”的。當老師,做父母的,更要提高自己的素質,做個合格的引路人。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 篇28

《不跪着教書》這本書中有一篇文章是《做最出色的教師》。讀了很有感觸,怎樣才能成爲最出色的教師呢?我根據作者的觀點,總結了一下,大致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教師要有尊嚴,要有自己的思想,要有獨立思考的精神。

教書近十年,碌碌無爲,渾渾噩噩,原因何在,就是因爲缺乏尊嚴,沒有鐵骨。繁瑣的工作,使我產生職業倦怠。得過且過,沒有個性,缺乏激情,使我見了什麼都無所謂。我成了十足的教書匠。我是跪着教書,跪在應試教育的面前,俯首貼耳,惟命是從。

所幸的是,這本書讓我徹底清醒,作爲一名教師,只有自己擁有獨立思考的精神,才能教出善於思考的學生。正如書中序言所寫:“想要學生成爲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確有過放棄的念頭,然而一想到中國人有千百年下跪的歷史,想到文革給中國人帶來的恥辱,想到下一代人還可能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下跪,就覺得我們中國首先得有鐵骨教師,教育的辭典中才配有‘鑄造’這樣的詞條。”

二、教師要不斷進修,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自身素質。

“評價一個老師的工作:讓學生喜歡你的課,讓學生喜歡你任教的學科,讓學生有終身學習的意識”。要想讓學生喜歡你的課,喜歡你任教的學科,教師本身就要有讓人信服的魅力:良好的修養、淵博的知識、風趣的談吐、較高的業務水平。這些素質並不是天生具備的,而是後天慢慢培養出來的。只有不斷地進修,不斷地汲取知識,才能不斷地豐富自己,完善自我。所以只有教師自己擁有終身學習的意識,才能讓你的學生有終身學習的意識。

三、教師還要有一顆真誠的愛心。

生活,需要關愛,需要同情,更需要一顆善良的心。善良的心充溢着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教育也如此,一樣需要有仁愛,需要有愛心的教師。愛孩子首先要走近孩子,瞭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所需。理解全班每個孩子的悲哀與歡樂。愛孩子,必須尊重孩子。要尊重孩子成長髮展的規律,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和自我意識,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愛孩子,就必須信任孩子,信任孩子的潛在能力。在師生之間,只有架起“愛”的橋樑,才能到達教育的最理想的彼岸。唯有在教育中注入更多的關愛與希望,生命之花才能永不枯竭地綻放,教育之樹才能永遠長青。

吳非書中說到,好教師的最高追求不是成績,而是能將學生身上的潛能最大限度地誘發出來,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能互相誘發對方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最後雙方都得到很好的昇華。但願我們都能朝着這個目標去努力,爭取做一名最出色的教師。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 篇29

在《不跪着教書》這本書中,老師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做教師的職責,身爲教師,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持之以恆要做到的:

一、要拋棄學科本位的思想:

身爲教師,不負責任,那就是老師的悲哀。老師對學生要有正確的評價觀,不以分數爲標準把學生劃分成三六九等,應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做事的態度,在師生交往的過程中關注學生做人的原則,一個學生,如果沒有優異的學習成績,但他認真,誠信,富有愛心,作爲教師,你應該爲這樣的學生自豪,雖然這樣的學生不會給你帶來所謂的榮耀,但會讓老師的內心變得踏實!

二、教師要做到以身作則:

一個老師不能一味用語言教育學生,身教重於言教,老師良好的行爲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個老師,你希望學生善良,那老師的內心就要柔軟和慈悲,你希望學生正直,那老師就要誠信,你希望學生積極向上,你老師就要不畏困難,你希望學生陽光朝氣,那教師就要樂觀開朗,老師要知道,若干年後,在你的學生身上會折射出老師的影子,我們希望,這些影子是美好的!

三、要有執着的方向:

在當今人心浮躁的社會,老師要耐得住寂寞,不沽名釣譽,要能經受住一些誘惑。我們要明確,教師的主陣地在課堂,老師的着力點在學生,把學生培養成站立的“人”是我們永遠努力的方向,身爲教師,千萬別把心思花在人際關係的內耗上。

《不跪着教書》這本書展示了老師的氣節和氣度,它是一本讓老師補鈣,讓老師醒神的好書,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