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6W 次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體會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體會1

初次發現這本書是在某個悠閒的下午,不經意間這個書名中那個大大的“跪”字刺入眼簾。中國人曾經有着千百年給封建權貴下跪的歷史,人們深受封建思想毒害,逆來順受,我相信我們都不只一次的聽到奴性思想這個詞,可是,在教育的範疇裏也用這樣不和諧,甚至刻薄的字眼我還是第一次見。我很困惑,什麼是跪着教書?誰在跪着教書?當然我更擔心的是:我在跪着教書嗎?

書的作者是一位善於思考的長者,也是一位一線的教育工作者,任教於南師大附中。他叫吳非,他把近幾年來寫的有關教育問題的隨筆雜感彙集成這本書。雖是隨筆雜感,但也用其中幾篇雜文的題目將全書細分爲:永不凋謝的玫瑰、我美麗因爲我在思想、愛與敬重的閱讀、往高處飛、實話怎麼說、在歡樂中沉思六個板塊。雖是隨筆雜感,卻沒有散文雜文般零散朦朧,每個故事都讓人深思,每個問題都擲地有聲,讓我一邊讀,一邊問着自己:是這樣嗎?

作爲教師,不同於其他職業特點,說起來特殊,又很單純;說是辛苦,又充滿幸福。這本書開篇就說到:一位合格的教師,就說一盞燈,也許燈光未必耀眼,但一定能長久的照耀人一生的道路。不要簡單的把你的工作理解爲謀生的手段。的確,教師這個職業常常被縛之高臺,說我們是陽光下最光輝的職業,給了我們很多溢美之詞,也給了我們諸多束縛和非議。例如上次小學生給老師打傘的事件觸動很多人的神經,一度成爲熱議的話題。但我相信凡是登上過三尺講臺的老師,都曾被孩子感動過,都因爲孩子滿足過幸福過。老師最大的安慰就是我們培養出了人,一個有感恩之心的人,只要能經常地發現這樣的孩子,我們就會覺得既幸福又平常。感恩教育時下成了一個流行的詞,其實我一直認爲班上坐的大多數孩子都是普通的人,我沒有想過要培養多少社會棟樑,沒有想過我的學生要多幾個高精尖人才,我只希望他們懂是非,辨黑白,希望他們能甘於平凡,熱愛生活,可以成爲一個有溫度的人。

吳非老師在書中的“序”中說:“想要學生成爲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讀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成爲什麼樣的人?身爲師者,如果自身的學習能力都不是有效率的,那又怎麼去教那些孩子呢?如果自己都沒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又跟學生談什麼底蘊積累呢?在書中《我美麗,因爲我在思想》一文中,作者還說道:終身學習的立學之本是什麼,是獨立思考精神。學生不敢說,不敢想,是因爲開始老師不準說不能說。從指鹿爲馬的時代,就有了能不能說真話的問題。語文教師不能跪着教語文,如果教師是跪着的,他的學生只能趴在地上了。所以,不跪着教書,是一個教師最初的姿態,也應是一個終身的姿態。很難想象一名卑躬屈膝的教師能夠教導出光明磊落的學生。老師還是得有點思想,有點脊樑。

書中還提到,吳非老師認爲評價一位老師的工作,簡單地說可以是三句話:讓學生喜歡你的課,讓學生喜歡你任教的學科,讓學生有終身學習的意識。讀到這三句話,我想大概是我只能算是入門級,我孩子爲讓學生喜歡我的課而努力奮鬥着。書中也提到了影響學生對學科的興趣很大一部分取決於教師的風格。作者用生動直接的話語進行了比喻,沒有風格的教師一如泥胎木偶,他的語文課如破廟庸僧在談禪。看來,教學風格延續着教師的教學生命。

用吳非老師的話說總得有點質疑的精神,於是在粗讀了這本書後看到作者對於很多老師犧牲自己陪伴家人時間說是一種極端的個人主義。對於這樣的說法,我個人是覺得有點偏激了,勞作是神聖的,休憩也是神聖的。但每個人對於兩者之間的權衡有着自己的考量。另外對於書中對於現存教育體制的一些質疑,作者也是抱有些消極情緒的。

不管怎麼說,不跪着教書是一種理想的狀態,但我們至少得有那麼點風骨,有那麼點風格。教師也不僅僅是園丁,他本身就應該是一朵美麗無比,賞心悅目的花。就如最近微信朋友圈中瘋轉的那篇文章一樣,只有老師是優雅的,我們的孩子纔有望優雅。只有老師是從容的,我們的孩子纔有望大氣,只有老師是幸福的,我們的孩子纔有望明亮。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體會2

說到經典閱讀,這似乎與一個數學老師沒什麼關係。而由一個數學老師來講經典閱讀的現狀與重要性,就更可能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今天我這讀後感悟,還真是如此。

在展示讀書感悟時,我先講兩個小故事。

巡視教學樓時,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很多學生拿着一份講義在讀,細聽,竟然是《水滸傳》的知識要點。課後詢問,這才知道是學生“有效”地學習名著的方法。一本書着實太厚,學生自行讀找不到考點,而且佔用時間。

第二則小故事:有初三家長跟我談論孩子情況時,憂心忡忡,非常苦惱——她的孩子利用課餘時間讀一些名家散文。初三時間緊迫,恨不得一分鐘都掰成兩瓣用,這讀課外書就是浪費時間了!

這是兩個非常平常的小故事,可即便是作爲教數學的人也知道,這兩則小故事裏反應的是大問題。閱讀,是古今中外名人最推崇的完善自我,昇華自我的方式。可是眼下,閱讀卻成了最佔用時間的.事情,成了不務正業。

無可厚非,初三算是人生的第一個分水嶺。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家長們自然在心裏擰上了一根弦;老師們也是卯足了勁兒,希望用最短的時間教給孩子最多的得分方式。在他們看來閱讀遠沒有高分重要!此時此刻閱讀應試考試所考不到的課外書本,在他們看來自然就是佔用了時間,不務正業了。

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事例。

某學生在談論某一個新進語文教師時,用了“粗俗無知”四個字。這讓我震驚,調查下來才發現,這四個字的評價竟然是因爲教師的閱讀面窄。新進教師,還是文科類的,多多少少應該能算是年輕人的代表之一了。作爲一個語文教師,其閱讀面居然不如一個孩子,難怪孩子會做出如此評價。

不過,深究這種現象的原因,我們也不得不搖頭惋惜。不用猜,這位新進教師必然是遇到了之前我說的老師和家長了。以“高分最重要”綁架孩子的閱讀,最終卻製造出了一個只會向學生灌輸“應試經驗”的工具。

一代不讀書,必然貽害下一代。淺嘗輒止,我們再看看現如今青少年的狀況。

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的統計資料表明,近年來,青少年犯罪現象呈上升勢頭,青少年犯罪總數已經佔到了全國刑事犯罪總數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歲少年犯罪案件又佔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總數的70%以上。

青少年的犯罪率越來越高,這讓人們又是痛心又是迷惑,“現在的孩子是怎麼了”?很多老一代教育工作者提出用抓緊孩子的文學閱讀來緩解這一現象。沒錯,青少年的道德養成途徑多樣,但是通過閱讀獲得文明教養,通過閱讀淨化心靈世界,是非常重要的途徑。

回憶我們求學時期,經典作品在手,有哪一篇、哪一部不是都得細細品讀個兩三遍呢?且不說我們是不是真的能夠得到名家的精髓,但是閱讀短小散文,總能體會裏面的情思;閱讀名家著作,總能理解裏面的美醜善惡……

經典作品是耐讀的,反覆咀嚼能獲得更多的精神滋養。

一本好書,往往就是一顆善良的種子,包含善良、真誠、正直等等,這樣的種子適時播撒在孩子的心靈,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萌芽,滋養感知,潛移默化,人的心靈就會變得充實,高貴,美麗。

良好的閱讀,能讓我們的孩子第一眼看到最美好的東西,接觸最基本的道德理念,如誠實、友愛、自尊、善良、正直等,良好的閱讀能讓愛和美充滿孩子的心靈世界,讓崇高和尊嚴引領青春的目光……

希望在今後的教學道路上,人們能找到開展經典閱讀的途徑,能利用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並存的理念指導青少年的文學閱讀,社會能真正形成多讀書、讀好書的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