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同課異構心得體會(15篇)

同課異構心得體會(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9W 次

當我們備受啓迪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同課異構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同課異構心得體會(15篇)

同課異構心得體會1

本學期我有幸參加了同課異構教學活動。本次活動通過對同樣內容的不同教法和把握,成功地爲參與教師提供了一個面對面學習交流的機會,探討教學的藝術,交流彼此的經驗,更容易看到自己的不足也更容易學到同仁的優勢。反思這次教研活動,我感到自己有如下的體會:

一、拓展視野,豐富了教育教學藝術

任何一位教師都不可能是一切優點的全面的體現者,每一位都有他的的優點,有別人所不具備的長處,能夠在某一個領域裏比別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現自己。教師之間的這種差異性資源,在活動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示。在相互的聽課過程中,其他教師的教育機智可以被相互體會。

二、智慧碰撞,構建了多重對話平臺

在準備這次課的過程中,大家就每一個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大家都打開自己的心扉,發表自己對聽課的感受和看法。經驗豐富的教師把自己的教學專長奉獻出來。年輕教師也積極獻言獻策。思想發生了碰撞,討論的越深入,發現的問題也就越多,對問題的理解也就越透徹。

三、相互對比,引起教師對授課方法的思考

一節課結束後主要是反思教學效果。這種效果一方面是與自己課前的教學設計相比照,看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完成了課標目標。二是從現場效果看,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新性是否被激發出來,學生是否當堂掌握了所學的內容。對教學效果的反思主要是結合學生的反饋、同行和專家的評議,反思一節課的得與失,提出今後改進和完善的設想。通過這次活動我更加認識到,教師不能越俎代庖,居高臨下地對知識進行概括解析,用自己的解讀來替代學生的解讀;而應該站在一個引領者的位置,循循善誘,平等的與學生進行交流、真誠的與學生進行溝通。善於抓住學生髮言中的閃光點,重視課堂生成,鼓勵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想法,在合作討論的氛圍中,讓學生各自生成或構建自己的認識與知識。這是當前新課改的必然趨勢,如何做一個與學生平等的對話者,又站在對話者首席的位置,是當前新課改對教師的基本要求。而在導學教學中則全部的內容都由學生自行完成,教師只是起到引領的作用。

四、更新觀念,優化加深對教材的理解

在交流與研討中,我發現了自身結構上存在的不完整,特別是對新課程的教育理念,還不能很好的落實到課堂教學上,缺乏理論的高度,不能站得高,看得遠,所以還需要專家的引領,更需要在平時能多方面的去學習各種教育理念,從而使自己更好地成長。

通過本次活動,我在教學上得到了一次大大地磨練,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時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會借鑑別人的長處,不斷在實踐中探索,不斷總結,不斷改進課堂教學。

同課異構心得體會2

一、同課異構的感想

透過聽課學習和講課,我發現同課異構對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有很大幫忙,它能夠促進課堂優勢互補,教師之間互相啓發,智慧共享。而且同一課題便於教師理解教材,深入挖掘教材,透過同課異構的比較研究開展實質性的討論與反思,能夠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透過同課異構活動也給我們教師“個人自備,分頭施教”帶給了一個很好的模式和學習範本。

二、本學科同科異構的反思

優勢:

1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課程構思巧妙,各環節過渡自然,銜接緊密,講解細緻到位。

2、較好運用我校的“探究體驗式”四步教學法,以學生成爲主體,調動學生的學習用心性,時時關注瞭解學生的學習動態。

3、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潛力,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4、教師具有較高的教學素質,教態大方、語言準確、流利、板書正規。

當然老師們的課堂上的精彩部分還有很多,以上是我感受最深,

今後還要繼續學習,再接再厲做得更好。

三、個人授課後的反思

有人說教師在不斷地自我反思中成長。我認爲自己就是這樣在工作中不斷地透過發現自己的不足,不斷地思考學習成長,所以下面談一談自己在授課中的不足之處,以便日後能在教學中更加精益求精。

不足:

1.儘管完成了授課的教學目標,學生在學過程中,深刻理解了需要掌握的資料。可在時間安排上似乎前鬆後緊,如果前緊後鬆,能給學生更多思考的空間,去練習和發揮。

2.由於閱讀課的需求,雖然將答題的策略與方法滲透給學生,爲了整堂課的完整性,沒有進一步的練習這些答題方法,如果能將這些策略加以應用效果會更好。

針對自己的不足,今後我在教學中要做到以下三點:

1.發揮同課異構中各位教師的優勢,做好課堂教學。

2.要慎重,更有效合理的安排課堂時間。

3.將學習策略有效地滲透到平日教學的同時,注意對相應策略地訓練。

透過此次同課異構活動,向各位教師學習提高了自身的綜合素質,期望自己能再接再厲做得更好。以上是我對這次同課異構活動的一些學習心得,還有不足之處,請指正。

同課異構心得體會3

本學期我校開始觀摩“同課異構”活動。我們化學教研組是由我們學校的成文賜老師和我以及劉剛老師分別對學生現場授課《化學反應速率》,最後由我們組開展評課活動,我校張校長也適時做出點評。

參加這次活動感覺收穫很大,並體會到了學校領導及所有關專業人士的用心良苦,正如張校長對我們全體教師所寄予的:“平庸的教師是講授,優秀的教師是示範,偉大的教師是啓發”。這次活動肯定能夠觸動一批教師,通過活生生的範例,我相信多數參加這次活動的教師可以走出對新課堂的迷茫。當然,同時我也深深體會到了我和他們的差距,也感覺到我們學校在創建新課堂活動中跟先進學校的差距。我覺得跟他們學習和借鑑的地方有:

1、從學案的編制上

劉剛老師的學案的編制比較簡練合理,從學案的設計上能夠看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體現,三維目標的落實也很到位。比如:劉剛老師的學案也是一頁A4紙的,課時化的特點最爲突出。學案分爲:學習目標;重、難點;學習過程;知識比拼;能力比拼;思維拓展六大板塊。學習目標很規範,並沒有寫出明顯列出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條目,但具體的學習目標隱含了三維目標。重難點把握也很到位。學習過程設計了兩個活動與探究並通過幾個追問的問題對學習難點進行了揭示。知識比拼欄目根據學習目標設計了簡練的習題,其中學生互相仿照示例出題並互相檢測是一個亮點。能力比拼的六個問題充分向學生揭示了化學源於生活又走向社會的客觀規律。思維拓展板塊有一定的深度,可以啓迪學生的思維。

2、從學生合作學習上

兩位老師的課堂都注重了學生的參與度,通過學生探究得出化學原理並加以運用到生活生產中,整個教學組織都不完全侷限與教材的設置。學生之間的搶答也體現了學生競爭的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激發。通過學生學生活動的設計讓我感悟到了學生自主、合作、快樂和探究學習的過程。

3、從學生的評價上

兩位老師都很注重對學生表現的適時評價,評價語言也靈活多樣,都潛移默化地起到了點燃、喚醒和激勵的效果。比如付麗宏老師的通過給小組表現的噴繪顯示笑臉的設計既結合了本課題的學習主題又激勵了學生學習的慾望。張朝輝老師雖然和學生接觸不多,但通過恰當的點評充分顯示了教師的親和力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

4、從學生學習效果上

這樣的課堂,效果能不好嗎?兩位老師都做到了大膽放手,充分的相信學生、鼓勵學生。劉剛老師能做到合理簡練的編制學案、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功能、適時對學生以鼓勵和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想不好都很難。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盡我全力,把我的工作做好,爲創建新課堂做出貢獻!

同課異構心得體會4

這學期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同課異構”教學研討活動,這次同課異構活動,給我們帶給了一個很好的平臺。此項教研活動是真實地發生在課堂教學情境中的教師研究活動,針對需要研究的教學資料,由授課教師和聽課教師來共同研究課堂效果、改善提高課堂效率的工作。這是一種橫向的同事之間的互助指導式的聽課,能夠透過授課和聽課的教師在此次的課題方面提出的問題及對問題的分析和研討,來改善教學行爲,提高教學水平。作爲聽課者的教師既是學習者,又是研究者。這種活動不僅僅將聽課具體化,還爲今後的研究分析帶給了科學的依據。同時也給教師自己及同伴帶給了自我提高自我反思的材料。

同堂異構的授課方式完全是開放式,自己講完之後,立即就會聽到與本節課資料相同,但風格迥異的另一堂課。自己的優勢、劣勢,授課時存在的問題即一覽無餘。這是一種鞭策,更是一種激勵。在你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的同時,及時吸取了他人的經驗,這樣既到達了學習交流的目的,更彌補了自身的不足,把學到的知識用到課堂中。活動中我與馬春梅老師執教了《四個太陽》一課,雖然是同一篇課文的同一課時,但我們的執教風格與執教方法有很大的差別。在識字環節中,馬老師採用了採用了集中識字的方法。我重視說話的訓練,抓住果園裏,果子熟了,有什麼,怎樣邀請小夥伴品嚐果實的香甜,進行語言訓練,從易到難,步步深入,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而馬老師設計了三個環節。金黃的什麼,金黃的落葉忙着邀請誰來嚐嚐水果的香甜。

什麼熱得怎樣樣,進行語言訓練。我們的課也有相同的點:都採用了猜謎導入,在學習一二兩段時,都創設了情境和重視語言訓練。在學完課文後,我們讓學生利用準備的材料,畫一個自己喜歡的太陽,並想一想你要把它送給誰?馬老師並讓學生說出爲什麼要這麼畫?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但我們這兩節課也都有自己的不足之處。馬老師的課訓練學生感情朗讀比較集中,學生沒有讀的興趣。我的課在結尾只讓學生畫出自己心中的太陽,送給誰,卻沒有讓學生說出爲什麼要這麼畫。也就是缺少了愛心教育的指導。“同課異構”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師對同一教材資料的不同處理,不同的教學策略所產生的不同教學效果,並由此打開了教師的教學思路,彰顯教師教學個性,真正體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同課異構”的教研方式,能夠引發參與者智慧的碰撞,能夠長善救失,取長補短,明顯提高教學效果。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經過教師一輪“同課異構”教研活動,我認爲建立在備課基礎上的“同課異構”則是在集中大家智慧的基礎上,構成大體的框架和思路,已經是羣衆智慧作爲鋪墊,這種“異構”體現的是教師的個人風格、個人高超教學技能、個人的教學風采。這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教學過程,這種“異構”必然會張揚教師的個性特長,讓課堂更精彩,讓教師在“異構”中感悟自我,讓教師在“異構”中學習他人的長處,找到自己的差距。

在聽課期間,我不僅僅能認真去聽、去想、去感悟,還能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置身於課堂中,傾聽着老師們一堂堂精心準備的課,在那裏,我親身領略着他們對教材的深刻解讀,感受着他們對課堂的準確把握,體會着他們對學生的密切關注。他們在開啓學生智慧大門的同時,也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引發了我對課堂最優化的思考。透過聽課我受益匪淺,讓我近距離的領略到每位教師的的教學風格,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雖然這幾節課的教學風格各異,但每一節課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借鑑的東西。課堂上老師們都能針對學生的實際狀況採取適合本班學生的特點,採用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交流培養學生大膽創新,勇於實踐的潛力!

總之,每位教師的課都有自己的精彩之處。老教師學識淵博經驗豐富、駕馭課堂的潛力強;年輕教師朝氣蓬勃對問題的處理有自己的獨特之處。感謝同堂異構給我們帶給了享受的平臺,讓我們有了更多學習交流的機會。透過活動,使我深深的體會到了,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就要不斷地學習別人的優點,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只要不斷地總結,不斷地反思,我們就會不斷地進步!

同課異構心得體會5

通過這次的“同課異構”教研活動,使我受益匪淺。正所謂教一遍有一遍的收穫,聽一遍有一遍的心得。特別是觀摩別人同內容的課和聽了同行的評議之後,會對課本有更深的理解,把這種感受和理解記錄下來,對別人對自己都會有所啓發。

同課異構,意思是同一節的內容,由不同老師根據自己的實際、自己的理解,自己備課並上課。由於老師的不同,所備所上的課的結構、風格,所採取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這就構成了不同內容的課。聽課的老師就通過對不同老師上課的`對比,結合他們所取得的效果,找出他們的優點和不足,然後反思自己上過這節課所經歷的過程或沒上過的爲自己準備上這堂課進行再次備課。這也爲我們教師提供了一個面對面交流互動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中,教師之間的這種差異性資源,在活動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示。並在相互的聽課過程中,其他教師的一些緘默的知識和情境性教育機智可以被相互體會。

同課異構,對於聽課者來說,通過就同一內容開課,所以更有可比性,對教材的理解也更加深刻。老師們共同探討教學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探討教學的藝術,交流彼此的經驗,共享成功的喜悅。多維的角度,迥異的風格,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昇華,這種多層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討,整體提升了我校教師的教學教研水平,提高了教學質量。

本次“同課異構”活動形成了濃郁的教研氛圍,大家達到共同學習,共同研究探討,共同提高的目的,最重要的是從異中領悟到許多有價值的東西。我認真反思,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及自己與其他老師的差距,借鑑別人的長處,不斷在實踐中探索,不斷總結,不斷改進課堂教學,努力提高語文教學水平。

這是爲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採取的一項舉措,也就是同一學年同學科的教師講授同樣的教學內容,通過不同的教學設計來呈現不同的教學效果,從而達到教學研究的目的。每一位授課的老師各顯其能,作了多彩的課堂展示,可以說是精彩紛呈、各有千秋,呈現了課堂教學的多樣化。來新州三小的楊超平老師、新州中心校的劉華羣老師和新州一小的李先梅老師,同臺獻課,通過觀摩三位老師的教學過程使我深有感受感。下面把我自己的感受與大家共同分享一下。

“同課異構”本身屬性決定了授課教師風采形式的多樣化。讓人感受到了不同的授課風格,在鑑賞中尋找差異,在比較中學習特性。如;楊超平老師的課堂在樸實中見真情,靈活中促情感。整節課,學生在老師的引領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進行心靈交流,老師能和學生融爲一體,讓孩子的思維得以擴散。能感受到她真的用心在講課,整個課堂很大氣,教態自然大方。劉華羣老師的課,最大的特點就是重視創設有實際意義真實環境,極大地激發了學生觀察和交際的興趣,注重了知識的引導而非簡單的傳授。讓學生在朗讀中去感知,在感知中去領悟,而劉老師紮實的基本功,嫺熟靈活的課堂教學水平又讓我爲之一振。李先梅老師在學生交流之前有明確的要求,交流之中適時指導,更重要的是能把自己的發現及發現的過程講給同學聽,她不僅以自身的熱情感染學生,激起學生交流的慾望。而且李老師自始至終激情高昂,情緒的感染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教師和學生表演配合默契,使課堂有真實感。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儘管授課課題一樣,但這些老師對教材的鑽研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使我學到了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非常佩服老師們的教學智慧,無論是教學基本功還是課堂教學水平,都讓我受益匪淺。通過這次的“同課異構”教研活動,我明白了課堂教學是個性化的藝術,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精心設計的教學環節也許對於學生對於課堂來說是無效甚至是有弊端的,只有通過老師們的共同研討,集思廣益,我們才能發現自己設計的不足,讓有效的教學過程佔領課堂。“同課異構”讓我真正地認識到了只有在聽與評的過程中總結經驗,發現問題,在對許多問題的研討中,取得比較一致的認識,更重要的是從異中領悟到許多有價值的東西。這樣才能達到激發內在潛能,張揚個性,從而追求異中有同、同中求異的境界。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帶來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學生有合作有交流、自主探究,課堂氣氛活躍充滿歡聲笑語。我會珍惜每一次學習的好機會,也爭取讓自己的課堂變得更加樸實紮實些,使學生逐步從“學會”到“會學”,最後達到“好學”的美好境界。

同課異構心得體會6

週四我有幸參加了邢臺一中、師大附中、邯鄲四中叄校的同課異構活動。這不僅僅是對我工作的肯定,還爲自我的發展供給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本次活動經過對同樣資料的不一樣教法和把握,成功地爲參與教師供給了一個應對面學習交流的機會,探討教學的藝術,交流彼此的經驗,更容易看到自我的不足也更容易學到同仁的優勢。反思這次教研活動,我感到自我有如下的體會:

拓展視野,豐富了教育教學藝術

任何一位教師都不可能是一切優點的全面的體現者,每一位都有他的的優點,有別人所不具備的長處,能夠在某一個領域裏比別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現自我。教師之間的這種差異性資源,在活動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示。在相互的聽課過程中,其他教師的教育機智能夠被相互體會。

智慧碰撞,構建了多重對話平臺

在準備這次課的過程中,大家就每一個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大家都打開自我的心扉,發表自我對聽課的感受和看法。經驗豐富的教師把自我的教學專長奉獻出來。年輕教師也進取獻言獻策。思想發生了碰撞,討論的越深入,發現的問題也就越多,對問題的理解也就越透徹。

相互比較,引起教師對授課方法的思考

一節課結束後主要是反思教學效果。這種效果一方面是與自我課前的教學設計相比照,看是否到達了預期的效果,完成了課標目標。二是從現場效果看,學生的進取性、主動性、創新性是否被激發出來,學生是否當堂掌握了所學的資料。對教學效果的反思主要是結合學生的反饋、同行和專家的評議,反思一節課的得與失,提出今後改善和完善的設想。經過這次活動我更加認識到,教師不能越俎代庖,居高臨下地對知識進行概括解析,用自我的解讀來替代學生的解讀;而應當站在一個引領者的位置,循循善誘,平等的與學生進行交流、真誠的與學生進行溝通。

善於抓住學生髮言中的閃光點,重視課堂生成,鼓勵學生敢於發表自我的想法,在合作討論的氛圍中,讓學生各自生成或構建自我的認識與知識。這是當前新課改的必然趨勢,如何做一個與學生平等的對話者,又站在對話者首席的位置,是當前新課改對教師的基本要求。而在導學教學中則全部的資料都由學生自行完成,教師只是起到引領的作用。

更新觀念,優化加深對教材的理解

在交流與研討中,我發現了自身結構上存在的不完整,異常是對新課程的教育理念,還不能很好的落實到課堂教學上,缺乏理論的高度,不能站得高,看得遠,所以還需要專家的引領,更需要在平時能多方面的去學習各種教育理念,從而使自我更好地成長。

經過本次活動,我在教學上得到了一次大大地磨練,本事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時也看到了自我的不足,我會借鑑別人的長處,不斷在實踐中探索,不斷總結,不斷改善課堂教學。

同課異構心得體會7

我是第一次聽同課異構類型的課,雖然自己也曾在學生時代疑惑,爲什麼初中、高中時還會學到以前小學時候的篇目。當時的自己沒有過多的體會,而今天的三節課讓我在很短的時間內通過對比、思考了解到,面對不同階段的教育對象,教學的知識結構切入點不同,講授的內容呈遞進式,每一節又各自獨立,完整,這樣的教學活動展示讓我感受到了教學的魅力。

首先是小學四年級的教學,這位女老師的課堂完全展示出了“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的教學原則。從學生不能理解的地方入手,真正抓住了教育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提出疑問,學生幫助解答疑問的方式教學,既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也使學生更易接受知識,加強記憶。她的教學方法多樣,比如在體會古詩的節奏時,她先讀前兩字,學生讀後三字;疏通古詩意思的時候讓學生在腦海中畫出那個畫面,並描述出來,老師也在黑板上畫出詩的內容。這位女老師給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他的授課的內容,而是在授課的同時傳授學習的方法。對於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這階段接觸到的古詩越來越多,如何來自己理解古詩是比較難的。在這節課學完後她的學生就掌握了四種解釋字意的方法,比如查字典,聯繫學習過的古詩的字詞,組詞或者看字的部首推測字意。是啊,作爲老師我們交給孩子的不應該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知識的方法。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傳授知識和傳授學習方法並重,這樣才能培養出有學習能力的優秀學生。

第二位初中老師講《江雪》,將之與《小石潭記》相對比分析體會其中的深意。他的思維非常敏捷,每個學生站起來的回答,他都能迅速的整理出一段邏輯性極強的話語,可見他深厚的語言功底。他整節課都很陶醉,我覺得源於他對這兩篇文章深入的理解,包括對柳宗元一生的理解都非常的透徹,能看出他準備的十分的充分。語文教學不像那些理科教學那樣,記住一個公式、定理,就可以舉一反三。語文教學是需要舉三反一,甚至是舉十反一的,積累的越多,對於一個知識的理解才能越深刻。面對這樣的專業,我只能不用揚鞭自奮蹄,多讀書,深入瞭解教材,深入備課,用最豐富的自己滿足學生的渴望。

最後一位高中老師是吉林省語文學科的帶頭人孫立權。他講授的《江雪》將高中語文學習上升到了最高的境界,一節課下來彷彿是在聽專家的講座報告一樣。他的課堂上只研究一個問題就是這首詩的魅力在哪裏?在他的看似不經意的引導下學生們各抒己見,旁徵博引,孫老師的點評精妙,詼諧幽默,處處閃爍着智慧的光芒。他講到了《江雪》中由大到小的寫法,以鴻大蒼茫的意境更能突顯出詩人的孤寂之寒;他和學生們一起探討詩中的佛境和道境,上升到了哲學的範疇,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他還指引學生理解柳宗元坎坷的一生,並恰當的進行心靈成長的教育,指導學生樹立堅韌的人生觀。柳宗元面對那麼大的挫折都能淡然的接受,我們的人生也不會因爲這樣那樣的困難打倒,困難來了我們接受它;作爲語文老師他將語文學習與廣博深厚的中華語言文化融會貫通到極致。他將中國古詩語言和英語讓學生們進行對比,體會古詩語言的魅力,古詩語言精煉傳神,表意內涵豐富,讓人有無限的想象空間,進而又上升到中國漢語的文化魅力,只有漢語能做到“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境界。這讓我們聽課的所有師生內心無不有一種民族自豪感涌上心頭。我多驕傲我是中國人,我多自豪我是一名語文老師!

通過聽這三節課讓我近距離的領略到吉大附中教師的的教學風格,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每一節課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借鑑的東西。看到優秀的人變更想向他看齊,但是反觀自己看到的是差距。我只能把這差距看作是上升的空間,希望通過自己踏實的學習,認真的態度,廣博的閱讀,和更多的學習機會不斷地豐滿自己,充實自己,超越自己。

同課異構心得體會8

兩位老師的課都各有千秋,存在很多值得我去學習和借鑑的地方。

李虹虹老師上的是《三峽》的第一課時,在本堂課上她一改文言教學先疏通字詞再品讀賞析的教學次序,將誦讀穿插在教學過程始終,引導學生把握作品營造出來的意境從而體會作品所闡發的思想情感。李虹虹老師的教學環節從宏觀上把握文章思路,將朗讀作爲一座橋樑,帶領學生在慢慢走過這座橋樑的同時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獨立思考與賞析。李老師的朗讀富有感染力,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李老師將品味賞析和誦讀指導進行有效的捆綁,一堂課下來不僅學生的誦讀水平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框架及作者所表達的情感也有了清晰的把握。李虹虹老師對文本的駕馭和課堂整體思路的引導都很出色,在她的課堂中我體會到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魅力。

陳雪嬌老師則選擇《三峽》第二課時內容進行講授,在第一課時中陳老師就本文的字詞句進行了疏通。第二課時則主要圍繞三峽的“山”和“水”進行賞析,帶領學生歸納總結二者的特點以及作者描寫該景物的方法。在課堂設計的拓展探究部分,陳老師讓學生圍繞身邊的美景開展寫作,以教師示範到學生自主活動來教會學生善於動筆、善用修辭。陳老師注重培養學生“寫”的能力,由此可見語文教學的工具性和應用型。

總而言之,兩位老師對文本的理解以及教學活動的研究都十分透徹和細緻,在教學活動的開展上都各有側重、各有特色。感恩兩位老師,讓我受益匪淺!

同課異構心得體會9

一、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這幾位老師:

第一位是海州區解放路小學的戚穎老師,她的動畫“貓和老鼠”惟妙惟肖的引入課堂,激發出學生的興趣,她通過播放多媒體視頻,和生活緊密結合起來,上了一堂很好的活動課《我們身體上的“尺”》。她的激勵性語言說的非常到位,打動每一位學生的心理。她的課堂總是讓學生爲主體,讓學生動手去做,讓學生去親身感受和體會自己身體上的“尺”。

第二位是東海縣和平路小學的劉瑞玲老師,她上的課也是《我們身體上的“尺”》。她的引用更生動更形象,利用動畫片柯藍,他在案發現場發現小偷,柯藍通過小偷的腳印估計出了小偷的身高,問學生:柯藍是怎麼估計的呢?學生都表現積極,很快融入到課堂當中去了。劉潤玲老師的板書清晰,語言一語中的。

第三位是東海縣和平路小學的王海燕老師,他上課的題目是《解決問題的策略》。王海燕老師形態大方得體,語言精煉。她很會調動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下,學到了很多的知識,這點令我十分佩服,她的多媒體課件使用的也是活靈活現。

二、同課異構的感想

通過聽課學習和評課,我發現同課異構對提高教學有效性有很大幫助,它可以促進可同優勢互補,教師之家互相啓發,智慧共享。而且同一課題便於教師理解教材,深入挖掘教材,通過同課異構的對比研究開咱實質性的討論與反思,可以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三、本學科同課異構的反思

優勢:

1、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課程構思巧妙,各環節過渡自然,銜接緊密,講解細緻到位。

2、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3、較好運用我校的“探究體驗式”四步教學法,以學生成爲主體,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時時關注瞭解學生的學習動態。

4、教師具有較高的教學素質,教態大方、語言準確、流利、板書正規。

四、個人授課後的反思

有人說教師在不斷地自我反思中成長。我認爲自己就是這樣在工作中不斷地通過發現自己的不足,不斷地思考學習成長,所以下面談一談自己在授課中的不足之處,以便日後能在教學中更加精益求精。

不足:

1、儘管完成了授課的教學目標,學生在學的過程中,深刻理解了需要掌握的內容。可在時間安排上似乎前鬆後緊,如果前緊後鬆,能給學生更多思考的空間,去練習和發揮。

2、我們雖然將策略與方法滲透給學生,爲了整堂課的完整性,沒有進一步的練習這些答題方法,如果能將這些策略加以運用效果會更好。

針對自己的不足,今後我在教學中要做到以下兩點:

1、發揮同課異構中各位教師的優勢,做好課堂教學。

2、將學習策略有效地滲透到平日教學的同時,注意到相應策略地訓練。

總之,這次連雲港市小學數學學科“同課異構”觀摩培訓活動非常有意義有內涵,給我們教師很大的提升。我一定不辜負學校對我的期望,牢牢抓住課堂改革,爲我們身邊那些求知若渴的學生們奉獻自己的力量。

同課異構心得體會10

英語組的同課異構活動今天繼續進行。上午我們聆聽了鄭婷老師和周少珍老師四年級的英語課。使受益匪淺,感受頗多,讓我再次領略到這倆位老師的教學風格,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讓我從中發現自己在課堂教學方面的不足,從中受到很大啓發:

一、語言素質高,教態親切,口語流利。

兩位老師甜美的嗓音,優雅的教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們不僅嗓音優美,而且口語流利,發音準確。我認爲這是每個優秀老師必備的素質。我自己也要在這個方面多加努力。她們上課的時候都是面帶微笑,極具親和力,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能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學習,從而很好的完成教學。

二、教具準備充分,課件製作精良。

兩位老師都精心製作了課件和教具,富有創意。課件 十分精美和流暢,能充分配合教學進程實施和展開,極大豐富了教學的層次。

三、課堂設計各有千秋。

1、創設情境,師生互動。課堂活動設計豐富。王莉莉老師把自己的家介紹給了大家,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了一個整體感知。而邱瑞鋒老師直接帶領大家參觀她的新家,邊參觀邊學習,很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教學設計各具特色,形式多樣。

3、Pairwork 的設計和組織效果好。在小組活動中,老師能很好的引導學生進行練習。使學生能夠克服開口難,怕開口的情況。從而激發學生說英語的表現欲。比如在邱瑞鋒老師的課堂上,學生都非常的活躍,積極的參與。每個學生都能夠很好的配合好教學。

4、還有一個亮點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都能很好的運用鼓勵性的語言和肢體動作。比如說 good 、 excellent 、 wel l-done 、clever等以及學生的自我鼓勵鼓掌。這些都能極大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人,最重要的是認識自己,正確、如實、全面的認識自己,有利於給自己定位,確定自己的目標,放開眼界交流溝通,學然後知不足~

同課異構心得體會11

作爲一名實習教師,很榮幸參加了任縣三中數學組“同課異構”教學研討活動,這次同課異構活動,給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的平臺。此項教研活動是真實地發生在課堂教學情境中的教師研究活動,針對需要研究的教學內容,由數學組老師們共同開展制訂計劃、實施教學、檢驗效果和改進提高的工作。這是一種橫向的同事之間的互助指導式的聽課,可以通過聽課和聽課後的教師在此次的課題方面提出的問題及對問題的分析和研討,來改進教學行爲,提高教學水平。作爲聽課者的教師既是學習者,又是研究者。這種活動不僅將聽課具體化,還爲今後的研究分析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同時也給教師自己及同伴提供了自我提高自我反思的材料。

“同課異構”即同一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師根據自己的實際、已有的教學經驗、學生狀況、教學風格及教學技能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上出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特色。使教師在教學設計與實施方面做到“八仙過海,各顯其能”。這就形成了同一內容不同結構的課。“同課異構”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師對同一教材內容的不同處理,不同的教學策略所產生的不同教學效果,並由此打開了教師的教學思路,彰顯教師教學個性,真正體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真“同課異構”的教研方式,可以引發參與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長善救失,取長補短,明顯提高教學效果。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經過教師一輪“同課異構”教研活動,我認爲建立在備課基礎上的“同課異構”則是在集中大家智慧的基礎上,形成大體的框架和思路,已經是集體智慧作爲鋪墊,這種“異構”體現的是教師的個人風格、個人高超教學技能、個人的教學風采。讓教師在“異構”中感悟自我,讓教師在“異構”中學習他人的長處,找到自己的差距。

在聽課期間,我不僅能認真去聽、去想、去感悟,還能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置身於課堂中,傾聽着老師們一堂堂精心準備的課,在這裏,我領略着老教師們對教材的深刻解讀,感受着他們對課堂的準確把握,體會着他們對學生的密切關注。他們在開啓學生智慧大門的同時,也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引發了我對課堂最優化的思考。通過聽課我受益匪淺,讓我近距離的領略到每位教師的的教學風格,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雖然這幾節課的教學風格各異,但每一節課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借鑑的東西。課堂上老師們都能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採取適合本班學生的特點,採用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交流培養學生大膽創新,勇於實踐的能力!

總之,這次學校組織的同課異構活動非常有意義有內涵,我要牢牢抓住這次課堂改革的春風,爲我們身邊那些求知若渴的學生們奉獻自己的力量。再次感謝三中學校的老師們給我們提供了這次不可多得的學習機會!

同課異構心得體會12

“同課異構”即同一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師根據自己的實際、已有的教學經驗、學生狀況、教學風格及教學技能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上出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特色。使教師在教學設計與實施方面做到“八仙過海,各顯其能”。這就形成了同一內容不同結構的課。“同課異構”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師對同一教材內容的不同處理,不同的教學策略所產生的不同教學效果,並由此打開了教師的教學思路,彰顯教師教學個性,真正體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同課異構”的教研方式,可以引發參與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長善救失,取長補短,明顯提高教教學效果。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經過幾周來教師一輪“同課異構”教研活動,我認爲建立在備課基礎上的“同課異構”則是在集中大家智慧的基礎上,形成大體的框架和思路,已經是集體智慧作爲鋪墊,這種“異構”體現的是教師的個人風格、個人高超教學技能、個人的教學風采。這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教學過程,這種“異構”必然會張揚教師的個性特長,讓課堂更精彩,讓教師在“異構”中感悟自我,讓教師在“異構”中學習他人的長處,找到自己的差距。

在聽課期間,我不僅能認真去聽、去想、去感悟,還能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置身於課堂中,傾聽着老師們一堂堂精心準備的課,在這裏,我親身領略着他們對教材的深刻解讀,感受着他們對課堂的準確把握,體會着他們對學生的密切關注。他們在開啓學生智慧大門的同時,也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引發了我對課堂最優化的思考。通過聽課我受益匪淺,讓我近距離的領略到每位教師的的教學風格,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雖然這十幾節課的教學風格各異,但每一節課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借鑑的東西。課堂上老師們都能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採取適合本班學生的特點,採用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交流培養學生大膽創新,勇於實踐的能力!

總之,通過本次學習,我更加明確了今後教育、教學的方向、方法,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今天老師的學習狀態就是明天學生的生存環境。”

同課異構心得體會13

前兩天半大家聽了6位專家的評課,收穫頗豐,精彩的課堂加上恰到好處的點評讓聽課的老師們受益匪淺,把聽課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弄的清清楚楚的。如果專家們的評課是一盤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餚的話,我的評課只能算得上一杯無色無味白開水,大家聽一聽,當做飯前潤潤嗓子,準備後面品嚐於老師的評課大餐。

感覺這四節課共性的地方有以下兩點,第一是:在對網絡知識結構圖的建構整理上體現了由個體思考到集體智慧的碰撞:其實複習的目的在於“連點成線”並根據知識點之間的關係建構成網絡。四位老師在第二環節建構網絡的開始都是把找點的過程完全放手給學生,讓每個學生參與其中,然後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繫,各小組彙報後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總結,即點評肯定學生學習方法的正確,又在學生意見的基礎上整理出本單元內容的知識體系。通過師生共同的修改補充完善,使結構圖更加的清晰、明確!

第二點是:從內部聯繫到思想方法的提升。複習不是簡單機械的重複,在溫故的基礎上還要知新。其實讓學生知新的過程既是提升的過程。在這四節課中在這一方面體現比較好是第一節課中老師藉助知識網絡結構圖的建構向學生滲透了轉化的思想和化繁爲簡的思想;後面的三節課也都在第二環節 建構網絡的過程中向學生滲透分類的思想方法。 通過這些思想方法的滲透,使得整節複習課厚度或者說課的深度有了很大的提升。

第三點是:在溝通知識之間的前後聯繫上,每位教師都做得比較好。關於運算定律在四年級之前學生就有了相應的認知基礎,比如在加法中用交換加數的方法進行驗算,加法中“湊整”計算等等。這些知識過去只知道這樣做,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明白了它們的依據,這種再認識對於加強新知識的鞏固和記憶也是很有幫助的。

下面我就針對每一節課簡單說說我自己的一點粗淺看法。每節課兩個亮點,一點自己的困惑。

第一節課中的第一個亮點是:

第二環節師生共同整理時對一單元知識體系分類規整.我們可以一起來回想一下,老師在引領學生整理時並不是按照教材呈現的先後順序去整理,而是根據知識間的聯繫對內容進行了規整。教參中這樣指出:在五條運算定律中,乘法交換律、結合律與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一樣,都是同一種運算的規律。只有乘法分配律,溝通了乘法與加法的聯繫,因此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 通常我們的複習一般狀態下應該是按照加法、乘法運算定律及運算性質進行知識網絡的建構。但是徐老師是在學生整理的基礎上對知識體系重新做了調整,把分配律從乘法中分離出來單獨作爲一部分,然後把交換律(包括加法、乘法)、結合律(也包括乘法、加法)分別作爲一部分來整理,這樣讓學生更加明確了乘法分配律是乘、加這兩種運算之間的一種規律,也就是不同級運算;而交換律和結合律只是乘法或加法運算內部的規律,也就是同級運算。如果學生對這一關係理清了,就不會出現(4+40)×25這樣典型用乘法分配律解決的問題而用結合律去解決了。

第二個亮點是在重點複習環節,通過幾道題的訓練讓學生髮現通過分與合都可以使一些數湊整從而使計算簡便。對於小學生來說,運算定律的應用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對數學能力的要求比較高,很多學生在這些題目中犯糊塗,經過這樣一拓展,孩子們會在以後的做題中輕鬆的找到簡便計算的方法,突破了本單元的難點。

一點困惑:在學生彙報知識點的時候,老師按順序把知識點按一定的順序貼到了黑板上是否對學生下面自己建構知識網絡有影響。很多學生是按照老師的這種順序去建構的。這樣是不是限制了學生的思維。

第二節課:

第一個亮點是教師素質高、駕馭課堂的能力強。這一點在整一節課體現的都很好,大家也都能感覺到了。尤其是在第二環節建構網絡環節,教師放手讓學生去完成,然後結合學生的整理完善結構圖,教師的引導總結都體現了教師沉穩、大氣、應對能力強的特點。

第二個亮點是重視簡便計算在現實生活中的靈活運用,有利於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以給學生購買圖書這一情景,提出了那麼多可以用簡便計算來解決的問題,。結合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幫助學生體會運算定律的現實背景。

一點困惑:在建構網絡環節如果給學生準備相應的卡片,在展示的時候可以把每組同學的想法都展示出來,便於學生比較,優化整理的方法。

第三節課:

第一個亮點是:教師的評價語言豐富、到位。在整一節課中教師不管是對知識方面的評價還是對學生表現的評價,說得都很到位,讓聽課老師感覺評價的自然舒服,沒有一點虛假的感覺。

第二個亮點:創設情境環節,能抓住本單元的知識特點,讓學生給數找朋友,爲引入本單元的複習做好鋪墊,感覺這個情景創設的比較有價值。

一點困惑:整理時是不是應該讓學生翻翻課本瀏覽本單元的知識點,從而更系統的找出一單元的知識點,爲以後整理知識指出方法。

第四節課:

第一個亮點是:重視了學生對習題的訓練。相信通過這一節課的複習,學生對各種簡便計算的類型應該掌握的都不錯了。

第二個亮點:重視對本單元知識網絡圖的建構。

一點困惑:這些運算定律和性質,應該結合具體的情景讓學生去感受體驗,在理解的基礎上應用它們去進行簡便計算,有沒有必要在課上留出時間讓學生去背誦。

同課異構心得體會14

此次去xx雙語學校主要是進行語文幸福課“同課異構”教學觀摩活動,此次教學活動的非常重要,內容很新穎,對於我來說是極大的震撼。

(一)課外閱讀“班級讀書會”。

在活動中,主要是以語文課的閱讀爲主,首先以“班級讀書會”的形式講了一本很著名的童話故事《兩個小洛特》。先是濰坊市雙語學校的李虹霞老師以自己的見解去講述故事。她首先創設愉悅的交流氛圍,讓學生深入的走進書中的人物,走進書中營造的溫情世界,感受作品的內在魅力,體悟作品中對家庭和幸福的詮釋。她採用“班級讀書會”的形式主要是促使學生個性化閱讀和合作性閱讀的融合,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她主要是抓住書中動人的精彩細節,感動學生的心靈,激發他們心中的勇敢和智慧。

從而達到教育學生:不論遇到怎樣的生活境遇,我們都應該堅強勇敢的坦然面對、機智爭取。在讀書會的過程中李虹霞老師始終在以自己讀書的方式來影響着孩子們的閱讀,雖然那些孩子不是自己班級的孩子,沒有很好的默契,但是整堂課聽起來是那麼的和諧融洽,因爲他們師生一起都走進了書中,把書中的人物當作了自己,似乎自己就是書中的主人翁。而與李虹霞老師對於這本書的讀書會處理方式不同的是來自浙江省永嘉縣少年藝術學校的李曉瑜老師,因爲她們南方的學校早已經開始了這種形式的課外閱讀教學,所以對於李曉瑜老師來說這節課自然而然的就會很得心應手的處理。在這節課中她設計了“人物特點大比拼”來引導學生說出故事的主人公,並且讓學生分組來自己說說他們眼中的兩個重要的主人公雙胞胎姐妹路易斯或者小洛特,把他們各自的性格、愛好、脾氣、習慣都進行了深入透徹的分析。然後趁熱打鐵推出“生活大事記”開始談論整個的書中的主線“交換身份”的計劃,以及計劃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難題。最後以“人物採訪站”的形式,讓學生說出他們對於書中的主人公做一個簡單的評價。最後交流主題“家的嚮往”。我想如果讓我自己講這個故事,最後的主題也會是他們雙胞胎姐妹對於一個完整的家的嚮往和期盼,這也就是xx老師和xx老師這堂課的差異之處——對於文章主題的見解和分析各有千秋。

雖然沒有雷同之處,但是同樣的課文,不同的思路,呈現給人們是截然不同的效果。在這兩節的共同點之處就是教會學生如何去更好的閱讀的方法,雖方法不同,但是目的都是更好地學習語言文字,培養讀書興趣和讀書習慣,提倡師生在閱讀過程中更多的是關注文章的主旨、思想、情感。作爲語文教師應該教會學生更好的親近母語,爲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們選擇適合他們閱讀的更好的書籍,像李金銘老師說的“語文教師是給學生點燈的人!”

“讀書會”本身就是師生共同交流他們認爲有價值的,需要共同拿出時間來把自己共同喜歡的書目一起欣賞,共同分享的交流會。讀書會就是將文章的主旨和精神讓學生整體感知,進而共同進行提煉昇華爲學生自身的東西。

(二)課內閱讀。

在課內閱讀的這四節課堂當中,我受益最多的是蔣學晶老師講授的《趵突泉》一課,他在課的開始進行了一個很好的比較,用巴金的《貓》這片課文的結構特點以課件的形式呈現出來,把貓分成大貓和小貓,然後分別詳細講大貓和小貓的特點,最後對他們的特點進行整合總結。他用同樣的方法將《趵突泉》一課分成大泉和小泉兩方面來講,同樣採用了跟《貓》一課的結構圖,將大泉和小泉的特點呈現出來,這種方式不僅直觀而且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更加容易一目瞭然的複述內容和便於記憶。結構只是一個大體的條條框框,蔣老師對於文章中字詞句的講解細緻入微。

對於小泉這一段的處理更是採用讓學生先複述後講解的方式來加深理解和體會的,通過品味語言,來感受小泉的特點。而且在整個文字閱讀講解中故意的從人文方面挑起學生的認識衝突,以引起他們正確的世界觀。真正讓我們感覺到讓學生能夠從語言文字中有所得。在李英傑老師和蔣學晶老師的這兩節課中,看以會跟清楚的看到有很大的區別。一節成熟的課堂留給我們的感覺就是:張弛有度的、輕鬆的、充滿智慧和挑戰性的,而且課堂的節奏變化處理到位抑揚頓挫,充滿新鮮的亮點。而一節幼稚的課堂、年輕教師的課堂則是在整個講解的過程中節奏都是勻速行駛的,讓人感到累,因爲沒有經驗的課堂主要是講教案,備教案,而沒有真正從書本教案中解脫出來,沒有將課文做到整合。

還有一節讓我最感動的課就是王雷英老師的《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她是這樣處理的:首先以發生在浙江的真實的感人的故事,故事的內容跟這篇課文的內容很相似。

同課異構心得體會15

12月13日去天津中學參加“華北九校初中數學同課異構”做課活動,來自天津中學的馬玲玲、靜海二中的賈智學、河北師大附中的苑義層、內蒙古錫林浩特六中的劉娟娟四位教師對教材的鑽研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所以在課堂教學中都會展現出不同的教學風格。

一、教師善於創設情境。

劉娟娟老師先類比線段的比較並在黑板上貼了三個不同顏色和不同大小的角,學生利用第四個角在黑板上比較,引出本課課題。讓學生感覺數學是有趣的。每一個學生都渴望挑戰,渴望挑戰帶來的成功,這是學生的心理共性。長期以來,數學幾乎成了枯燥乏味的代名詞,重知識的傳授,輕能力的培養;重學習的結果,輕探究的過程;重反覆的練習,輕情感的滿足……這一切,使我們學生對數學很難激起興趣。他們感到數學是枯燥的、煩瑣的,數學幾乎等同於做題,而且沒完沒了。一個巧妙的問題引入,把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激起,他們感到數學是有趣的。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設各種情境,爲學生提供挑戰的機會,不失時機地爲他們走向成功。

二、教師精心設計教學課件。

教學課件製作精良,充分發揮了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苑義層老師通過疊合法比較角的大小時,就是通過動畫演示,使枯燥的數學教學變得形象直觀,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於學生對所學知識得牢固掌握。

三、教師的教學語言。

教師的教學語言也是至關重要的,天津中學的馬玲玲老師的語言表述最好,讓學生聽懂理解知識,四位老師隨時關注了學生的情感,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學語言敘述應合乎邏輯,因果關係不能顛倒,提出問題要清晰明確。教學語言應規範化,用普通話教學。教學語言要乾淨利索,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年齡特點,使用他們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語言。

五、小組合作。

劉娟娟老師對學習內容進行充分的實踐和探究,讓學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規律,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體現了探索性的教學過程。苑義層老師給學生討論的時間比較充分,能深入每一組傾聽學生討論並時而和學生共同交流。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使學生養成“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小組合作學習爲學生創設了一個能在課堂上積極交往的機會,培養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是有極大作用的有利於學生間的互幫互學、相互啓發,有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而且小組合作學習能較好的解決在較短的課堂時間內完成動手操作與相互交流、相互啓發、探索

創新這一矛盾,使學生能在和諧的氣氛中相互學習、逐步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

六、一題多變。

天津中學馬玲玲老師的學材的設計中最突出的是一題多變,經常做這種訓練,不僅可以提高學生思維質量,還可以培養學生面對難題的良好的從容心態。一題多變重點在於對某個問題進行多層次、多角度、多方位的探索。一題多變和一題多解對培養學生髮散思維有極大的幫助。是學生創新思維的必備前提,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品質。

數學中的一題多變設計應能夠體現知識的一定規律和一定的關聯,便於學生思考問題時思路的發展。新課程標準中增加了“增強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用題目的相同、相似這一系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瞭解數學從簡單到複雜,從一般到特殊的探索規律。再用不同的思路去分析,不僅使得學生對思考的問題由淺入深,而且極大的鍛鍊學生類推能力和梳理思路歸納的能力。

教學時,教師都經常埋怨學生講過的都不會,我們是否想過自己在教學上的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