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讀論語別裁心得體會

讀論語別裁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9W 次

我們心裏有一些收穫後,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論語別裁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論語別裁心得體會

讀論語別裁心得體會1

近來讀完南懷瑾大師的《論語別裁》,感想頗多,藉此機會,談談感言。

論語裏說要“尊師重道”,南懷瑾大師說現在這個問題值得研究,我們須注意將來如何建立,如何復興固有的尊師重道精神。現在的尊師重道,只是一句口號而已,真正尊師重道的人是小學生,諸位都有這個經驗,我們的孩子如果在小學唸書,回來就開口老師怎麼說的,閉口老師怎麼說的。幾年前,教師節的時候,孩子回家要敬師金,說給他五十元,孩子一定說不行,這是敬老師的要一百元。這種事到了中學就淡了;到了高中以上根本沒有這個觀念了;到了大學,學生看老師是不相干的陌路人。相對的,老師對學生也是如此,挾了一個皮包上來,拿一本書講解一番,便有鐘點費,彼此都是商業行爲,教完了以後,懂不懂是你的事,挾個皮包走了。學生與老師在路上見面,萬一點個頭,在我覺得,已經是很稀奇了。一般都彼此不認識,就這麼迎面過去,堂而皇之的,學識愈高,愈沒有尊師重道的精神。這是今日中國文化一個極大的諷刺。

什麼原因造就了這種諷刺呢?我想可從許多方面來說,首先必須得說是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普遍存在有急功近利的思想,這種思想完全與責任相脫節,自己很難踏實的認清自己 、尊重自己,何談尊重他人?乃師又如何?實則一悲哀。在有就是,教育的退步不前,中國的教育目的性很明顯,形式主義又是常態,這很容易泯滅一名優秀教師的理想教學,而墮落於形式,滋生不良責任,被壞境所同化,試想,懷有目的去“教育”的教師何談教育?

對於總結原因,你一言我一語,道理一籮筐,實則進行的仍然是被同化的形式。

讀論語別裁心得體會2

隨着國學熱潮的洶涌而至,我也通過閱讀提升自己的國學積澱和文化素養,讓自己更充實起來。閱讀南懷瑾先生的《論語別裁》一書,我從中讀出了先生的謙虛和虛懷若谷,把學問做透的執着態度。特別是讀完先生對《卷二?里仁第四》的解讀,如在《里仁第四》、《月是故鄉明》、《兼收幷蓄見仁心》等篇章對“仁”的闡釋和講解,讓我更加深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仁”的認識,更堅定了“仁在心,學做人”的信念。

南懷瑾先生認爲“里仁”是人如何處在仁的境界,要求我們重視個人修養,強化精神提煉,追求“仁”的境界。這就引導我們以“里仁爲美”,讓修養、學問、做人達到智慧之境,達到真善美的境界。這就啓迪我們從以下三大方面要求自己:

樹“仁”之人生觀,做到知行合一。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只有以發自內心的善意去對待他人,以博愛之心“泛愛衆,而親仁”,能夠深刻認識到“仁德”是人之本、人之性,以仁愛作爲真正的做人之道,逐漸超越血緣基礎之上的親親之愛,以無限的溫暖照亮他人,逐漸讓“仁愛”作爲一種品性和能力,並在現實生活中加以落實,讓自己的言行舉止都能展現出“仁”的風範,併成爲一種行爲的自覺。

堅信心中有愛,以仁愛之心愛人。在日常生活中,堅信“己所不欲,勿施與人”,想別人所想,以一顆仁慈之心學會關愛,做到在家愛父母、愛兄弟姐妹,在外愛朋友、愛他人,逐漸構建愛的和諧氛圍。做到以寬以待人的胸襟勇於承擔,摒棄自私自利之念內修文德。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人與人之間的'相親相愛,以仁愛之心平等對待他人,以和睦相處促進團結協作,那麼怎麼會成不了真正的正人君子和仁人君子呢?

聆聽聖人啓迪,提升綜合素養。通過學習閱讀,從先賢聖人那裏學習做人之道,以“恭、寬、信、敏、惠”要求自己,真正成爲“至仁之人”,以此才能行於天下。在生活工作中,以“恭”要求自己,堅持做到必恭必敬,對世界、對他人有恭敬之心,做到恭則不侮;以“寬”勉勵自己,以自然寬和之態善待他人,以寬容和美匯聚人心;以“信”立人品,做守信之人,講求信用,力爭做到誠以修身,信以立世;以“敏”提升做事效率,在工作中以敏銳、敏捷的態度抓住機遇,能以敏銳的應變能力力爭敏則有功;以“惠”警示自己,能以慈惠之心感動別人,發揮精神感染力。

總之,無論是在工作還是在學習中,我都將以“仁”爲追求人生向善的動態的進取過程,進行自覺地地“仁道”選擇。最終,以良好的品性爲保障,以過硬的本領爲支撐,以遠大的理想追求爲航標,以超強的主觀能動性爲自覺,以恆久的“仁心”勤踐行,以推己及人之心溫暖世人,溫暖世道!

讀論語別裁心得體會3

“得半部《論語》者,得天下”。這句話我也忘了是從哪裏聽到的。以前,我粗略地看完一本唐宋後註譯的《論語》,覺得這句話太過誇張。不過,自我看了《論語別裁》後,我對《論語》有了新的理解。我推翻了自己的認識,有了新的見解。

我看《論語別裁》的初衷是爲了提高自己的文言文能力。不過,當我接觸了《論語別裁》後我對“做學問”,“作人”有了新的認識。

不過,由於我每天只有一小時,所以現在我並未完全看完《論語別裁》上冊,更別說整部《論語別裁》了。我只是閱讀了《學而篇》,粗略地翻閱了《爲政篇》和《公治長》。

我下面所有的感受,只是對《學而篇》的讀後感

首先,讀了《論語別裁》給了我新的認識。現在讀《論語別裁》,不像以前那麼枯燥乏味,那麼難懂,而是有種與南懷瑾先生面對面交談一樣。原來讀《論語》這類四書五經的書也能這樣有趣。同樣,我也推翻了以前所認爲的古人讀書都得“寒窗苦讀”的見地。

然後,是我對“三家店”的認識。南懷瑾老先生生動形象地比喻,讓我明白了原來“五四運動”時,那些自稱“知識分子”的人竟這樣理解孔子的話。

還有就是南懷瑾寫這本書是用心在寫。他把自己原本的認識與現在的理解,毫無保留地都說出來了。

這是我在讀“學而有何樂”時理解的。首先,南老先生是通過字面來解釋。說“悅”應改爲“苦”。朋友來家是“包袱”,雖然很真實,,但我當時就認爲這些認識彷彿是一些自以爲是的不想讀書的學生在鑽“牛角尖”。

不過,當我接着看下去,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男老先生把這一切都分開做了解釋,而且真正懂是看了“誰來懂得你”這一小節。南老先生在這一篇中對孔子的話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並將所有自己的解釋都總結在了一起。尤其是這篇中引用明代陳眉公的話,真是恰到好處。不但說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的意思,還告訴了讀者,做人做學問成功的途徑。

還有,我覺得寫得很妙的是南懷瑾說,現在的人讀《論語》不能依靠朱熹的註解。

剛開始,我認爲這只是南懷瑾的片面之解,不過在詢問父親後,才明白這是告訴讀者,看《論語》要自己反覆品讀原文,而不是單單看註釋。至於不懂,接着看下去,下文自然有解釋。這也是南懷瑾不支持將《論語》分類的原因吧,因爲原文都是連貫在一起的。

還有就是“沒有朋友的上帝”中說到的“過錯一經發現後,就要勇於改過,纔是真學問,真道德。”這句話很對,大概“知錯就改,善莫大焉”,也是這個意思吧!

總之,《論語別裁》是本好書,它有助於你理解《論語》和孔子的爲人之道。我現在還未完全看完,等我看完後再和大家一起來研究吧!

,下文自然有解釋。這也是南懷瑾不支持將《論語》分類的原因吧,因爲原文都是連貫在一起的。還有就是“沒有朋友的上帝”中說到的“過錯一經發現後,就要勇於改過,纔是真學問,真道德。”這句話很對,大概“知錯就改,善莫大焉”,也是這個意思吧!總之,《論語別裁》是本好書,它有助於你理解《論語》和孔子的爲人之道。我現在還未完全看完,等我看完後再和大家一起來研究吧!

讀論語別裁心得體會4

本人一介學生,在家受父母教育,在學校受正統的國民教育,上班後,懵懂踏入社會,從事工作,交友,而今已近40,雖然生活安定,工作穩定,但工作之餘,還是對老祖先的東西感到好奇,生活中對本國許多文化也有很多疑問,偶然得知南懷瑾先生深通儒、道、佛,於是欣欣然購得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南環瑾選集》,纔讀了第一卷《論語別裁》,感到頗有收穫。南懷瑾先生對於《論語》的解說不愧爲一個嚴謹的學者,從歷史的角度旁徵博引爲《論語》的誤讀做了很多糾偏,與我們這些遠離祖先文化的人而言,真是專家級的解說。這本書將近800頁,我也是用了將近一個月的業餘時間纔看完,下面簡單談談自己的感想:

一、《論語》是一本教人如何做人的書,貼近我們的生活,現代人非常需要看看。我們70後這一代,對於西方的文化了解一些,我也能彈一些古典的和流行的如克萊德曼的鋼琴曲,對於現今的時尚物事如ipad、汽車等等也能緊緊跟上,但是在正統的國民教育體系中,對於老祖先的東西講的很少,以至於到現在對母親如何做人的訓導還有疑問,媽媽說的這些東西書本上怎麼沒有,因爲之前沒有接觸到任何一本這樣的書,看了南懷瑾先生《論語別裁》有了一些理解。比如我們說儒家講孝道,孔子的學生曾子著《孝經》,不單是對父母要孝,還要擴而充之大孝於天下,愛天下人,謂之大孝。還有我們在與人日常交往中,能夠做到“溫良恭儉讓”才能得人心,做到大家和諧。對於做事,要“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對於比自己意見更好的意見要及時變通採納。對於年近40的我,也有有益的人生導語:“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暗地裏,我也在笑,豬八戒真不容易,孔子才三戒,他要八戒,還管不住自己,呵呵。《論語》的故事都是日常生活中孔子和弟子們的言行,非常生動,建議有學者什麼時候把它做成動畫或漫畫故事,大家應該會喜歡看的。

二、《論語》對學習的要求提到了一個非常高的高度,而且人人不同,因材而用,對於管理工作也有很高的指導意義。我們說孔子的弟子每一個都有自己的特點,而孔子都能夠識人,儘量發揮他們的長處,而糾正他們的短處,讓他們不斷學習。這對於管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因爲一個人的特點既可以是缺點,也可以是優點,關鍵在於如何發揮作用。同時,孔子也提倡“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把我們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工作中去,貢獻出來,同時在工作取得成績之後還要總結提高,再去學習,平常我們只知道前面一句話,而不知道後面一句話,這對於建立學習型組織也是有益的。同時,學習必須勤奮,但是要悟道,學得越多,悟出的道理要越簡單,才能返回來指導實踐。這個悟出的道理,儒家叫“仁”,道家叫“道”,佛家叫“佛”,最終歸到“一以貫之”。

總之,僅僅是驚鴻一瞥,南懷瑾先生的《論語別裁》也使我猶如掉入傳統文化的海洋,祖先的生活方式使我對自己的民族有了更深的瞭解,對我的人生和交友有了詳盡的指導,收益匪淺,可以做爲一部經典,時常翻看,總會找到人生難題的答案,難怪孔子學院遍佈全球,也是有他的道理,做爲一個炎黃子孫,這也是自己的驕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