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文祕知識 > 工業園區調研報告範文

工業園區調研報告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7W 次

1992年4月,新化縣梅苑經濟開發區正式成立,1994年3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爲省級開發區,並更名爲湖南新化經濟開發區,覈准面積6平方公里。2006年1月,新化經濟開發區設立省級梅苑工業園,並轉移工作重心,由原來的城市建設轉爲工業園區建設。自梅苑工業園設立以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該園建設,始終按照“高起點定位,高標準建設,高效率推進”的思路,從政策和資金等方面給予大力扶持,號召全縣各部門羣策羣力,力爭在最短的時期內把梅苑工業園建設成爲全縣改革開發的實驗園、經濟發展的增長點、招商引資的樣板區和財源建設的示範點,加強該工業園對其他工業園的引領和輻射源作用。通過幾年的努力,在全縣各有關部門和開發區黨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梅苑工業園區建設取得了較大成績,園區工作有了很大的進展。

工業園區調研報告範文

 一、工業園建設基本情況

通過幾年的開發建設,開發區梅苑工業園已初具規模,現已建成面積爲1.92平方公里,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建設較爲完善的工業園區。現有入園企業52家,其中投產企業19家,就業人數4980人,初步形成了電子陶瓷、農產品加工、輕紡製造三大主導產業。2012年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19.8億元,其中最大的企業湖南前進食品有限公司年產值爲2.1億元,園區實現稅收6421萬元,財政收入達1.12億元。

 二、縣委、縣政府對園區的扶持措施

自梅苑工業園動工建設以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園區建設,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和加快園區建設發展的政策措施,爲該工業園的快速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財政支持政策。一是從2006年開始3年內,縣財政共籌資2000萬元撥付給開發區,用於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實行稅費優惠。凡入園投資的新辦企業,辦理土地使用手續所發生的稅費,除去省、市上繳部分和手續費外,全額作項目安排給開發區;投產的企業所得稅實行“兩免三減半”優惠政策。三是實行規費優惠。明確工業園爲“無費區”。凡入園項目除辦理證照工本費和服務性收費按最低標準收取外,其他行政事業性收費縣級部分全免。四是開發區規劃範圍區的土地出讓收入,剔除成本和有關費用後,全部返回給開發區,用於工業園建設。五是落實財政財務管理,開發區財政實行獨立覈算。開發區設立財政分局,作爲縣財政局的派出機構,定編定崗,其人員編制納入縣財政局統一管理,代表縣財政局辦理有關開發區的財務收支事宜,負責工業園企業稅收協管工作。

其他政策措施。一是加強園區建設領導。成立工業園建設協調領導小組,由縣主要領導任組長,相關部門及單位負責人爲成員,負責工業園建設重大問題的協調處理。二是提高辦事效率,加快園區發展。一方面,鼓勵開發區在人事、工資制度上進行體制創新。另一方面,開發區項目相關手續辦理由政務中心代辦中心全程代辦,集中收費中心繳費。各相關職能部門按照“委託授權、備案監督”的原則辦理項目審批,進行規劃建設管理及土地管理,限時辦結項目的各類手續。三是實行土地優惠政策。投資者受讓土地,按國家法定程序,以最低工業用地價格供地出讓,土地使用年限50年。對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項目和固定資產投資額特別大的項目以及高稅收回報項目,採取“一事一議”的辦法,可享受更優惠的土地政策。四是實行土地回購政策。即在工業園範圍內徵用土地用於項目建設,兩年內如果項目不能產生預期效益,開發區以投資者取得土地權的同等價格回購土地。同時,投資者受讓或租賃的土地,不得再次轉讓或租賃,在取得動工建設條件後,半年內不動工建設或者兩年內不能建成投產的,開發區有權收回。五是鼓勵拓寬融資渠道。允許開發區創新開發,加大建設資金的籌措力度。通過加快招商引資步伐,採取“BT、BOT”模式開展基礎設施建設或吸納民間資金參與建設。六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行部門共建園區。工業園的主要骨幹道路,既是園區道路,也是庫區道路。各相關單位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儘可能列入項目計劃,並積極協助開發區申報和爭取各類專項資金,並確保資金落實到位;電力、供水、電信、廣播電視等部門根據工業園規劃建設方案制訂與園區建設同步的建設規劃並及時組織實施,按照“誰家的孩子誰家抱”的原則,由相關單位投資建設,開發區協調配合。七是科學合理調整園區規劃。根據實際情況,園區不修大馬路,道路可調整路幅和走向,可曲折建設。園區規劃30%的商居等綜合用地,其土地出讓收入全部返回給開發區,用於基礎設施建設。

三、工業園區發展存在的困難與問題

近年來,儘管新化縣梅苑工業園區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爲新化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視的突出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工業基礎差。新化縣是國家級貧困縣、武陵山片區扶貧攻堅縣、傳統農業大縣。長期以來,工業基礎差、底子薄,沒有影響力大的產業和企業,更沒有產業集羣。梅苑工業園雖然靠近城區,但規劃範圍內原來沒有一家企業,一切從零開始,起步低。儘管通過幾年的努力,有52家企業入園,由於受徵地拆遷矛盾多、安置難度大、資金短缺、設施滯後等因素的影響,只有19家企業建成投產,且規模不大,園區工業基礎十分薄弱。

產業項目少。工業園轉型8年來,儘管有19家企業投產,但這些企業大多是本土企業,缺乏“中間大、兩頭長”、影響力大、帶動力強的項目和企業,園區經濟總量低,形不成規模效應。

招商政策磁力弱。雖然縣委、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招商引資優惠政策,但與先進發達園區及欠發達地區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土地價格、稅費政策、財政獎勵、配套服務、生產要素保障、人才引進等方面的政策,優惠力度小,缺乏足夠的吸引力。

土地儲備不足,報批難。由於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近3年來,開發區基本上沒有批迴土地,同時,土地報批規費高、程序繁瑣、報批週期太長,導致園區項目用地難、實施慢。

融資難,建設資金緊缺。一方面開發區原有的投資開發總公司已於2005年註銷,後成立的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由於沒有資產和現金流及良好的信用評價,有名無實。園區成立8年來,一直沒法向銀行貸款。另一方面,園區企業因大多是本土企業,剛剛起步,資產不夠雄厚,效益不太理想,很難從銀行貸款,難以快速做大做強。園區建設資金十分緊缺,欠債多,發展速度不快。目前,園區共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近8億元,除財政撥款6200萬元、社會融資1200萬元以外,欠債76600萬元。

用人機制不活,人才引進難。由於受思想認識、經濟發展水平、政策環境等因素的制約,導致人才引不進、留不住、盤不活,人才匱乏問題相當突出。現在開發區十分缺乏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和經營管理人才。

  四、進一步支持和加快園區建設發展的建議

工業園區是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載體和主導力量,是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城市的延伸。工業園區的發展,有利於優化產業佈局,促進產業集聚;有利於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有利於加快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的進程;有利於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實現可持續發展。因此,加快園區建設是該縣實現工業強縣的必由之路和大勢所趨。爲此,特提出如下建議:

出臺更多優惠政策。一是靈活應用徵拆安置政策。在不違反國家相關法律政策規定的前提下,准許開發區實行“股田制”徵地等徵地、拆遷和安置政策。二是出臺更加優惠的招商政策。包括重大項目一事一議的“零地價”政策,園區標準化廠房建設與管理政策,基礎設施建設“BOT”、”BT”招商政策,以土地做抵押向社會融資政策等等。三是土地保障政策。國土部門要按照“用地向園區傾斜、項目向園區聚集”的指導思想,一方面將園區用地指標單列,保證不同級別園區每年一定的用地指標,並實行“徵轉分離”,即對土地利用規劃範圍內的指標用地,可實行“先用後批”,確保園區每年都有一定的儲備土地,以加快項目的入園和建設。另一方面,簡化土地報批程序,減少土地報批規費,加快土地報批速度。

加強要素保障。一是加大幹部交流力度和專業人才引進力度。批准開發區建立靈活自主的選人用人機制,實行合同聘用制,逐步推行績效工資制。二是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地方政府每年要安排捆綁一部分專項資金用於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地方財政在年度預算中要安排園區建設專項資金。建議設立省級工業園區建設專項資(報告範文)金對工業園區建設的發展在政策上予以傾斜,建議省級工業發展引導資金重點支持園區重點企業和項目建設。三是加大土地清理力度。建議政府成立工業園區閒置土地清理領導小組,由主要領導任組長,建立開發區、規劃、國土、建設、監察、審計等部門爲組成單位成員的工作機構,對園區投產、在建及未建項目土地進行清理和處置,切實提高園區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水平,充分發揮土地利用效益。四是加大資產歸集力度,做實做強融資平臺。建議政府切實歸集優良資產給開發區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管理和使用,並理順公司與銀信部門關係,確保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有能力向銀行貸款和對園區建設進行投資,加快園區建設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