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滿山的燈籠火把》說課稿(通用15篇)

《滿山的燈籠火把》說課稿(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7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滿山的燈籠火把》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滿山的燈籠火把》說課稿(通用15篇)

《滿山的燈籠火把》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滿山的燈籠火把》這篇課文選自S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是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作者童年中的一個成長故事,故事記敘了作者住在農村的外婆家時,一天在風雨中墜入田邊的土井後,經過掙扎和等待後,最後被鄉村們救起的感人故事。文章褒揚了作者遇事善於動腦思考及勇敢的品質,說明了在個人成長的過程中離不開別人無私的幫助。課文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徵。是一篇優秀的記事文章。

2、依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爲:

(1)理清文章的兩條線索,找動詞———經歷線;體會心情變化———情感線,指導學生抓住一個“情”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課文內容,從作者童年這件難忘的事情中得到成長的啓示。

3、根據課文的內容,我將本課教學重點定爲:

(1)品味課文語言,引領學生得到成長的啓示。

(2)感情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語感。

二、新課標指出,教師是課堂的主導,爲了體現教師的主導地位,我將選用以下教法:採用創設情景法,以讀促悟法。

三、針對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經驗,我引導學生採用如下一些學習方法:採用“讀、找、想、議、悟、說”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

四、說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引出新知。通過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使學生以較快的速度投入到本課學習中去,這樣的導入雖然簡單,但是十分有效。學生通過預習能解決的問題,課堂上就不再安排學習的時間。體現了追求高效課堂的理念。

(二)創設情境,抓住主線。新的語文學習理念要求我們,課文不應該逐句逐段地講,應該抓住主要的線索,貫穿全篇課文來理解。所以我首先伴着風雨交加的場景引讀,把學生帶進小男孩墜入井口的畫面中,然後直奔重點,讓學生默讀課文2—5自然段,找有關小男孩墜入井口後有關表現的動詞———經歷線。這樣既創設了情境,又抓住了文章的線索。

(三)以讀促悟,體會心情

文中共描寫了兩個重要的場景即分成兩部分:一是描寫小作者落入井後的表現;二是描寫鄉親們持着火把找小作者的景象。

1、文中的第一部分內容,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我通過讓學生交流的方式,指名站起來分段讀,接着老師範讀,然後學生自由練讀,最後彙報讀書情況。在這個環節中,讓學生抓住一條情感線來體會小男孩的心理變化(恐懼———冷靜———堅持———堅信)。此外我還聯繫實際讓學生明白遇到危險時要冷靜,要多動腦筋想一想。爲了給下文做鋪墊,我還適時提出兩個問題:當小男孩墜入田邊的土井,自救不成功時,他憑什麼相信親人一定會來救他?當小男孩在滿懷信心,苦苦等待親人來援救時,家裏又是一番怎樣的情景呢?這樣設計學生的朗讀水平不僅會有一定層次的提高,而且在感悟的基礎上會將課文讀得很到位。能夠檢驗學生對於課文的理解,同時也是對孩子們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想象能力的培養。接着我要進行過渡:孩子的險惡處境牽動着外婆的心,牽動着親人的心,牽動着全村人的心。突然孩子聽到了——看到了——這樣就自然而然地引出課文的第二部分。

2、課文中第二個重要場景就是人們來救援的情景。首先我指名讀後,讓學生說小男孩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然後配着《父老鄉親》的音樂,讓學生舉着火把呼喊着模擬救援場景。這樣設計,學生的情緒空前高漲,對“急切渴望聽到”,“焦急”、“親切而悠長”的呼喚,親人之間的擔心,關懷和疼愛感受得淋漓盡致,對“淚如泉涌”,“眼淚是熱的”的理解也就不言而喻了;對“一線”、“一片”、“一大片”、“滿山遍野”的燈籠火把由遠到近,由少到多的壯觀場面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課文的重難點也得到了解決。

3、最後,在學生激情高昂的時候,我又給學生精心設計了小練筆:同學們,假如你是獲救的小男孩,你會對鄉親們說些什麼?請你拿起筆給父老鄉親寫一封感謝信,最好用上黑板上的詞語。(配樂《愛在人間》)這樣設計既讓學生回顧了課文,又昇華了他們的感情,同時他們從文中得到的啓示也蘊含其中,還培養了學生的習作習慣,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然後我順勢總結,課下讓學生讀一讀歌頌人間真情的好文章,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

五、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可以說是一份微型教案,能夠全面而簡潔的反映課文的主要內容,我的這篇課文的板書就遵循:簡、準的原則,清晰直觀得把貫穿全文的兩條線顯示了出來,便於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滿山的燈籠火把》說課稿 篇2

一、教材簡析:

《滿山的燈籠火把》是四年級上冊的一篇主體課文。這是作者童年中的一個成長故事,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徵。文章配有兩幅形象生動的插圖,記敘了作者住在農村的外婆家,一天,作者在風雨中墜入田邊的土井後的表現,最後被鄉村人們救起的感人故事。從中感受到人們的善良品質,學習作者遇事善於動腦思考及勇敢堅強的品質。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教材的特點及四年級學生的實際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獨立自主地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學會多音字“卡”,完成課後練習3

2、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體會鄉村人們勤勞善良的品質;

3、注意抓住文中的事例,通過作者的心理、情感表現,明白遇事要善於動腦思考,要勇敢、堅強。

重難點:目標中第2、第3

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本課安排2課時進行教學。

三、說教法

針對課文作者的情感表現(哭喊着——不哭也不喊——淚如泉涌)非常鮮明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教師以作者情感爲主線,以讀貫穿教學始終,注重學生的個性感知、聯想、體驗等心理活動。採用“以讀促悟法”爲主,“直觀教學法、想像描述法”爲輔的教學手段。

四、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採用自主質疑法,合作解疑法,朗讀感悟法,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體現“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訓練爲主線”的教學原則。

五、說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指讀導語,瞭解大意

(葉老說過:教是爲了不教。編者有意設計導語,是給予學生學法的指導,教師應引導學生找出方法,爲學文設置鋪墊)

二、談話導入,質疑課題

(愛因斯坦說: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好。從課題處入手,大膽質疑,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三、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輕聲讀文,畫生字詞

2、同桌合作,互讀互糾

3、小組交流識字方法

4、教師檢測自學情況

(課堂上,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孩子們在充分讀的基礎上自主、合作、交流識字方法,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說說你讀懂了什麼?讀不懂的地方上作記號。

2、大堂交流: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3、質疑問難:讓學生說出不懂的地方,注意課堂中的生成。

4、梳理問題,提出學習目標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質疑可以使教師更有的放矢,可以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可以促進學生主動探究,敏於發現,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

五、佈置作業:

熟讀課文,獨立思考問題。

第二課時

一、圖文結合,直奔重點。

1、觀察課文插圖1,說出所見所思。

2、帶着問題,再次讀文。

3、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A、爲什麼亂掙的結果只會更壞?(想象亂掙的結果,理解“堅持”的意義。)

B、從作者的身上,你受到什麼啓發?

(首先採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法,學生與圖親密接觸,培養學生觀察、思維、表達的能力,體會作者的勇敢堅強、善於動腦思考的良好品質,突出重點。其次,利用文本空白處,激發學生想象,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讀中感悟,讀中體驗

1、默讀課文,想一想:哪些情景最讓你感動?

2、指名讀被感動的句子,說說理由。

3、圖文結合,理解詞語意思,能夠遷移運用。

(渴望、滿山遍野、淚如泉涌、是熱的)

4、指導朗讀最後一段,認識設問句。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教師應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讀文,自我發現,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理解課文內容,說出自己的獨特體驗。)

三、回顧全文,體味感悟

1、開火車有感情朗讀課文。

2、尋找最能表現作者情感的詞。

3、嘗試複述故事

(課標指出:積累語言材料的最佳途徑是複述。閱讀教學目標強調:學生能複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的生動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滿山的燈籠火把》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滿山的燈籠火把》是小學語文S版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記敘了作者小時候有一次遇到了危難,全村男女老少一起出動援救的動人情景。教育學生在危難面前要勇敢、堅強、聰明以及關心他人、愛護他人。

二、說學情

本單元以“成長”爲主題,寫了不同人物在成長過程中難以忘懷的事情。他們當時的年齡與學生比較接近,學生讀起來容易產生共鳴。四年級的學生比較活躍,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不難體會出文章的思想感情來,但要學生從作者的身上得到一定的啓示,這有些困難,需要教師教學時注意啓發引導。另外,理解“只有眼淚在不停地流着,是熱的”這句話時,也存在一定的難度。

三、說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程的教育理念,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和新詞。

2、理解課文中重點詞句的意思。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學會用“堅持、渴望、滿山遍野”各寫一句話。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引導學生通過“讀、找、劃、議、悟、說”的方法學習課文,讓學生深刻理解全村人對我的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會“我”在危難之中的堅強、勇敢、聰明,教育學生關心他人,愛護他人。

(四)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五)教學難點:

讓學生從作者童年這件難忘的事情中得到成長的啓示。

四、說教法

根據本篇課文特點和本班學生特點,在教學中我採取這樣的方法:

(一)以讀代講,悟真情。“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盡情地去朗讀、感悟,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品詞析句,重理解。教學中,通過重點詞句的理解,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從中得到啓示。

(三)圖文結合,助體會。充分利用文中的插圖,讓學生感知畫面,體會當時惡劣的天氣以及滿山遍野都是燈籠火把的壯觀景象。

五、說學法

本課,針對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經驗,我引導學生採用如下一些學習方法:

(一)採用“讀、找、想、議、悟、說”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

(二)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六、說教學程序

本課我打算用三課時完成教學任務,這裏我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大約4分鐘)

1、多媒體出示課文插圖一,請學生認真觀察、思考:從圖上你知道了什麼?如果你是圖中的小朋友,你會怎麼做?

(設計意圖:插圖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正確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讓學生觀察插圖,主要是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爲理解整篇課文內容做好了鋪墊。)

2、根據學生髮言,教師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大約7分鐘)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設計意圖:主張閱讀的自主性,讓學生帶着問題閱讀,做到讀思結合,可以增強讀的效果。)

2、再讀一讀課文,把你認爲感動的地方多讀幾遍。

(設計意圖: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概括能力,也培養了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

(三)圖文結合,讀中感悟:(大約20分鐘)

1、再次多媒體出示圖一,讓學生邊看圖,邊勾畫文中描寫天氣的詞語,根據學生髮言,教師相機板書:下大雨抄近路

(設計意圖:進入情境是理解下文的必要前提。圖文結合,能夠引導學生了解當時的惡劣天氣,使學生能身臨其境。)

2、學生了解了當時的天氣以後,引導學生思考:“我”是怎麼墜入那口土井的?當時的情景怎樣?學生答問,教師相機指導:由於腳滑,“我”不慎墜入土井中,當時非常的害怕着急、無助。並板書:腳下滑墜井中

3、接着,我追問:在這樣的情況下,“我”是怎麼做的呢?請學生默讀課文第3-5自然段。在這裏,我設計了三個小環節:

(1)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

①我爲什麼不再掙扎了,不再哭喊了?

②用自己的話誇誇文中的“我”。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本環節我放手讓學生以小組學習爲主,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我讓每個學生都要參與到討論中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與人合作的能力。)

(2)再用課件出示表現“我”在危難之中勇敢堅強、沉着冷靜、遇事動腦筋想辦法的句子:“不能再這樣盲目地胡亂掙扎了,亂掙扎的結果只會更壞,我應該保存體力,堅持着不再往下掉,等人來援救。我知道親人一定會來救我。”“雖然四肢已經發麻直哆嗦,身子又可怕的往下陷了一點兒,可是我仍然堅持着,堅信着。”學生齊讀句子,結合上下文理解“堅持”的意思,然後請學生用“堅持”說話。

(3)再次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句子,並說說自己從中得到的啓示。教師相機板書:明白保存體力

(設計意圖:通過反覆的朗讀、感悟,教師引導學生體會“我”在危難之時所表現出來的勇敢堅強、沉着冷靜、遇事動腦筋想辦法,能自我保護的意志品質,這是一般年齡較小的孩子不容易做到的。)

4、提問過渡,引入下一部分的學習:是啊,這樣的情景既驚險又令人感動!文中的“我”在努力地堅持着,等待親人來救他,那結果怎樣呢?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的第6-8自然段。

(1)教師課件出示圖二,讓學生仔細的觀察圖畫,並結合課文找出描寫鄉親們打着燈籠火把來找“我”的句子。

(設計意圖:課件的展示,爲學生提供了直觀的畫面,讓學生從視覺上感受到滿山遍野都是燈籠火把的壯觀景象,加深感悟鄉親們對“我”的愛。)

(2)教師再用課件出示句子:“突然,從遠處村莊的方向傳來我急切渴望聽到的聲音,那是一聲又一聲焦急、親切而悠長的呼喚。緊接着又看到了涌出的先是一線,很快是一片、一大片的亮光。那滿山遍野的燈籠火把,越來越近,越來越亮……頓時,我淚如泉涌。”

①指導學生朗讀句子,結合上下文理解“渴望”“滿山遍野”“淚如泉涌”的意思,請學生用“渴望”和“滿山遍野”說話。

②讓學生說說從句子中體會到了什麼?

③再讓學生帶着感動的語氣讀句子,加深感受。

(3)用課件出示句子“只有眼淚在不停地流着,是熱的”。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句子的意思,讓學生體會到這淚是感動的淚,更是感激的淚。教師相機板書:得救淚如泉涌愛(並將板書串成心形)

(設計意圖:通過品讀句子,教師要讓學生明白親情、友情是偉大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心,那世界將充滿溫情,充滿陽光。)

(四)總結全文,拓展練習(大約9分鐘)

本環節,我主要分成兩步來進行教學:

1、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收穫和體會。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說讓學生懂得在危難面前要勇敢堅強,要動腦筋想辦法,能自我保護,教育學生關心他人,愛護他人,熱心地幫助他人。)

2、讓學生說說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得到親人、朋友關心和幫助的事情。

(設計意圖:將課堂與課外聯繫起來,使學生能將課堂上的感悟用於實際生活中,珍惜親情,獻出愛心。)

最後,師生在歌曲《愛的奉獻》中結束本課。

七、說教學評價

本節課,我緊緊地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展開教學,充分地發揮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同時把課堂內外緊密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情感教育。此外,本節課通過教學,還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懂得了在危難面前自己應該怎麼做,增強了自我保護意識。

《滿山的燈籠火把》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說內容:《滿山的燈籠火把》是小學語文S版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是作者童年中的一個成長故事,記敘了作者小時侯住在農村的外婆家,在一個大雨滂沱的傍晚,獨自一人從田裏回家,不幸墜入土井,經過掙扎和等待,最後被鄉親們救起的感人故事。

2、說插圖:文章配有兩幅形象生動的插圖,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徵。插圖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由觀察插圖產生與文本對話的強烈願望,對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正確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單元導讀與要求以及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學習基礎(學生第一課時已掌握了生字、熟讀了課文,對課文內容也有了初步的瞭解),以新課程倡導的理念爲指導,

我把課時教學目標確定爲:

1、知識目標: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②、能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體味真情。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把朗讀和理解作爲小學閱讀教學的重要目標。)

2、能力目標:引導學生通過“讀、找、議、悟、說”的方法學習課文,從而深刻理解內容。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注意抓住文中講述的事例,用心體會,從別人的成長經歷中,吸取有益於自己成長的東西。”)

3、情感目標:體會“我”在危難之中的堅強勇敢,教育學生關心他人,愛護他人。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現時代要求。要使學生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品讀,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重點成因:新課標指出四年級學生重在培養閱讀理解能力,這對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基礎性意義。)

難點是: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得到成長啓示。

(難點成因:小學生限於社會經歷及智力發展,並且大多數屬於獨生子女,在安逸的環境下成長,缺乏“苦難”的體驗。)

三、說教法與學法

(一)說教法:

在教學中我採取這樣的方法:

1、朗讀感悟法。

(閱讀教學,“讀”佔鰲頭。語文新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因此,我讓學生盡情地去朗讀、感悟,體會。)

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於提高教學內容的感染力,激發興趣,誘發情感,使學生在情感上和行爲上積極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二)說學法:

1、自主學習法

2、合作學習法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學過程中我放手讓學生以小組學習爲主,讓每個學生都要參與到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多媒體出示課文插圖一,請學生認真觀察、思考:從圖上你知道了什麼?如果你是圖中的小朋友,你會怎麼做?

(藉助插圖,讓學生快速進入課文情境,並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二、自讀感知(整體把握)

1、請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想想:課文中的“我”在什麼地方?遇到了什麼事?“我”又是怎樣做的?結果又怎樣呢?

(主張閱讀的自主性,抓課文的主要情節,整體把握課文,交給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2、學生展示自學成果。

(檢查學生的自學效果,一方面可以瞭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另一方面又可以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三、品讀感悟(突出重點)

①自讀自悟:默讀課文,想一想:哪一句感動了你?

②合作探究: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

③風采展示:請小組代表讀被感動的句子,並與大家分享感動的理由。

④集體研討:指導學生通過理解重點詞語,加深感悟。

反覆指導學生入情入境朗讀句子。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教師應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讀文,自我發現,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理解課文內容,說出自己的獨特體驗。)

在這一環節中,學生找到哪一句,我就引導學生有感情的'讀哪一句,與學生一起理解,一起感悟,受到啓發。

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品讀句子,逐步落實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

四、聯想體驗(突破難點)

在語文學習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這樣可以對調動學生的情感,對理解課文有很好的作用。

①、找到鄉親們救“我”的動作,並設身處地演一演,體會鄉親們對我的關愛;

②、想象1:鄉親們摟着我,輕輕的拍着我的背,會對我說些什麼呢?

學生根據自己平時的生活體驗,可能會說:“孩子,你受苦了。”“孩子,你不要怕,有我們在,你不會有事的。”……把鄉親們對孩子的那種關愛之情形象的表現了出來。在理解後邊的:“我不停地流着淚,是熱的。”這句時,問題迎刃而解,孩子們體會到“我”被救了,被鄉親們深深的感動了,所以流下了眼淚,這是激動的淚,是感動的淚……

想象2:看到那滿山的燈籠火把,面對那善良的鄉親們,“我”會對鄉親們說什麼呢?

此時,老師就可以根據孩子的回答點撥:我們也要做個有愛心、善良的人。

五、昇華拓展(總結全文)

新課標指出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①、說一說——讓學生暢所欲言說一說自己的收穫和體會。

作者,你感動了我,讓我學會了。

鄉親們,你感動了我,讓我學會了。

(通過學生的說讓學生懂得在危難面前要勇敢堅強,要動腦筋想辦法,能自我保護;教育學生關心他人,熱心地幫助他人。再次強調重難點。)

②、想一想——溫馨提示:小學生怎樣進行自我保護?

(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懂得在危難面前自己應該怎麼做,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③、寫一寫——佈置作業:讓孩子們寫一寫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得到親人朋友關心幫助的小片段。

(將課堂與課外聯繫起來,使學生能將課堂上的感悟用於實際生活中,珍惜親情,獻出愛心,還培養了學生的寫作習慣。)

《滿山的燈籠火把》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滿山的燈籠火把》這篇課文選自S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是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作者童年中的一個成長故事,故事記敘了作者住在農村的外婆家時,一天在風雨中墜入田邊的土井後,經過掙扎和等待後,最後被鄉村人們救起的感人故事。文章褒揚了作者遇事善於動腦思考及勇敢的品質,說明了在個人成長的過程中離不開別人無私的幫助。課文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徵。是一篇優秀的記事文章。

2.依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爲:

(1)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課文內容,從中獲得成長的啓示。

(3)學習作者遇事善於動腦思考,勇敢、堅強的品質,領悟關心他人、愛護他人的思想感情。

3.根據課文的內容,我將本課教學重點定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重點內容,從中得到成長的啓示。

4.根據我班級學生的實際特點,教學難點爲:使學生明白人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親人和朋友的幫助。

二、說教法

新課標指出,教師是課堂的主導,爲了體現教師的主導地位,我將選用以下教法:

1.引導法。學生纔是學習的主體,所以我用一系列的問題來引導學生自主地理解課文,期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朗讀法。新的語文學習理念告訴我們,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該以教師的過分講解代替學生的朗讀實踐,因此我將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讓他們用多種方式進行朗讀,從而真正地實現以讀促講、以讀代講的目的。

3.創設情境法。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但是由於學生閱歷有限,他們不能夠很好地感知到課文中描寫的情景,所以對課文的理解也不會很透徹,那麼我就採用不同的方式來創設情境,例如看圖片、角色轉換等等,爭取以最大的限度讓孩子們感受到當時的情景。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爲了實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我將對以下學法進行指導:

1.探索法。由於我是用一系列的問題來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因此學生需要不斷地探索這些問題的答案,那麼這樣就培養了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2.朗讀法。新課標指出,語感是語文素養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中朗讀就是培養語感的有效方法。課堂上學生會採用多種朗讀方法進行充分朗讀,如自由讀、默讀、齊讀等等,從而促進形成他們的語感。

3.自主學習法小組合作法。我會要求學生用多種方法學習,期望培養他們的團結精神和協作、探究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引出新知。我將問學生上節課的內容,即: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事。這樣,學會很快地將兩堂課的內容系起來,並且以較快的速度投入到本課學習中去,這樣的導入雖然簡單,但是十分有效。

(二)創設情境,抓住主線。新的語文學習理念要求我們,課文不應該逐句逐段地講,應該抓住一個主要的線索,貫穿全篇課文來理解。所以我首先配樂有感情朗讀課文,讓學生邊聽邊思考:到底作者想通過這篇課文告訴我們關於成長的什麼道理?那麼這樣即創設了情境,又抓住了文章的線索和重難點。對於學生們的回答,因爲那是他們的獨特體驗,所以只要言之有理,我都會給與肯定。

(三)研讀課文,感悟理解

文中共描寫了兩個重要的場景即分成兩部分:一是描寫小作者落入井後的表現;二是描寫鄉親們持着火把找小作者的景象。

1.文中的第一部分內容,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我讓學生默讀課文1、2自然段,並畫出描寫“我”的句子,說一說你感受到了什麼。學生讀後就會說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小作者是個懂事的孩子。然後我會接着學生的話詢問:就是這樣懂事的孩子,卻一不小心掉入了井中,那麼當時的天氣和環境是怎麼樣的?孩子們就會找出描寫天氣的詞語。爲了加深孩子們對惡劣天氣的認識,我再讓孩子們看關於暴風雨的圖片,孩子們就能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作者掉入井中的心情了,從而理解到作者的哭喊和掙扎行爲,而朗讀也就水到渠成了。接着,我會做一個假設,假設你是小作者,在掙扎後沒有任何效果,反而又往下陷了一點,你又會是什麼樣子?學生回答後我順勢讓大家自由讀課文的3,4,5自然段,看看小作者是怎樣做的,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這樣的設計是讓學生通過與自身的對比中感受到小作者的優秀品質,這樣的感受更真實,更深刻。學生讀完課文就會說出他們的理解,在他們的回答中,我要抓住重點詞語“堅持”來讓學生體悟重點句子的含義,並讓學生通過朗讀來檢驗對課文的理解,從而達到朗讀的目的:讀中體會、讀中感悟。學生讀完之後,我要和孩子們做一個小結,我問學生們:這就是文中的小作者,他的行爲和你們的表現一點也不一樣,那麼從中你們可以看出小作者身上具有什麼樣的品質呢?相信學生就會說出小作者的勇敢、堅強、冷靜、善於動腦筋等優秀品質了。最後我要進行一個小小的拓展:你想對這位善於動腦筋、勇敢的小作者說點什麼?這樣設計不僅能夠檢驗學生對於課文的理解,同時也是對孩子們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俗話說,打鐵要趁熱,孩子們說完他們的讚美之詞後,我要他們用朗讀把對小作者的情感抒發出來,相信學生會在感悟的基礎上將課文讀得很到位。接着我要進行過渡:作者堅持並堅信着,等待人們的救援,那麼他等到了嗎?這樣就自然而然地引出課文的第二部分。

2.課文中第二個重要場景就是人們來救援的情景。首先我讓同學們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的6到8自然段,畫出感動的部分,再和小組同學們說一說。學生回答之後,首先我要抓住“渴望”這個詞語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聽到鄉親們呼喚聲的心情,並讓孩子們用“渴望”說一句話。這樣設計不但讓學生能夠通過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心情,還能培養學生正確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其次我讓孩子們找一找哪些詞語能表現出鄉親們的焦急和關心之情,這樣便培養了學生們抓住重點詞語理解重點句子的能力。

3.讓孩子們理解“漫山遍野”的含義,並在理解之後,讓學生用這個詞語說一句話,這樣不但讓孩子們通過詞語感受到當時的感人情景,而且學以致用,會運用這個詞語。學生彙報結束,我問學生,你能通過課文中對鄉親們的描寫,想象到人們是怎麼樣尋找小作者的嗎?這樣設計,一方面是幫助學生們體會鄉親們的善良和無私,一方面是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學生想象之後我問孩子們:被人救了,是件高興的事,可是作者爲什麼還“淚如泉涌”呢?學生通過對以上內容的理解,就能很容易的回答出來了:因爲感動,所以纔會淚如泉涌。明確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生也就能讀出作者的情感了。讀完之後我讓其他學生進行評價。因爲新的語文理念要求,對學生的朗讀要進行及時的評價,這樣有助於他們朗讀水平的提高。接下來,我繼續引導,小作者被救上來時候是什麼的樣子?並找同學來進行朗讀。讀完之後,我會讓學生想象:如果沒有人來救小作者,他會變成什麼樣子?這樣就能讓學生感受到親人和朋友對作者的幫助是多麼的巨大,多麼的及時,從而進一步體會到:個人成長的過程中離不開親人和朋友的幫助。接着我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爲什麼作者強調自己眼淚是熱的,“是熱的”包含了什麼含義?學生討論之後就會得出結論:作者強調眼淚是熱的,是強調他對親人朋友的感激之情,這眼淚是感動的淚,是感激的淚。

學生朗讀之後,我要對課文的第二部內容進行小結,引導學生有感情的齊讀課文的最後一自然段,並詢問學生,學習了課文的6到8自然段後,你有什麼感悟?那麼學生就能自然的談出他們的感受了。課文全部學習結束了,我再提出本課開始的問題,作者到底想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關於成長的什麼道理?學生一定能說出正確答案了。這一環節的設計一方面是檢驗學生對本堂課的學習效果,再次強調重難點;另一方面是回答課堂開始的問題,使得整堂課始於提問,終於回答,十分完整。最後,我要及時地對課文進行總結,在學生們的感情已經被充分調動起來之後,讓他們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這樣的朗讀是理解地讀,也是對小作者敬佩的讀,同時也是對作品喜歡的讀。本課結束前,爲了實現讀寫結合的要求,我讓同學們課後寫一寫他們和自己親人朋友間感人的小片段,這樣的設計,不但使本篇課文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繫起來,還培養了學生的寫作習慣。

五、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可以說是一份微型教案,能夠全面而簡潔的反映課文的主要內容,我的這篇課文的板書就遵循:簡、準的原則,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滿山的燈籠火把》說課稿 篇6

教材分析:

《滿山的燈籠火把》第二課時講的是在一次意外遇險時,全村的鄉親們都舉着燈籠火把四處搜尋我,讓我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這課時內容讓學生在學習中受到關心他人,愛護他人的教育。

學情分析:

1、 本班學生活潑,但不善於表達自己的見解,在教學中我讓他們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口語能力。

2、 要讓學生很好地體會文中所表達的濃濃的親情,必須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想力,並設身處地思考怎樣做。

3、 通過學習,加深體會,讓學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教學目標:

1、 學習課文第2——8自然段。

2、 理解課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體會親情的偉大,關心他人的精神。

3、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

難點:說說課文中的哪些情景讓你感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新課。

1. 聽寫本課生字詞。

2. 過渡: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指名回答)

3. 板書課題:滿山的燈籠火把。

二、教學2---8自然段

(一)師範讀課文第2—8自然段,瞭解內容。

1.指名分段讀課文,師生評價朗讀情況。

2.學生齊讀課文。

(二)學生自主學習。

1.同桌互相說說讀懂了什麼?再指名回答。

2.找出自己有疑問的地方,提出在小組內交流、討論。

3.學生彙報自學結果,老師對疑難問題加以點撥。

(三)重點分析

1.我爲什麼不再掙扎?又爲什麼不再哭喊了?爲什麼會有這種變化?

學生分成八小組討論反饋:

(1) 我突然間明白了———不能再這樣盲目地胡亂掙扎了,結果只能更壞,我應該保存體力。

(2) 我不再哭喊——我要用全力拽住井邊的雜草,不讓自己再往下墜。

(3) 我相信親人們一定會來救我。

2.我堅持的結果怎樣?我的眼淚爲什麼會不停地流着,是熱的?學生討論反饋:

(1)我聽到了焦急、親切而又悠長的呼喚,我還看到了那滿山的燈籠火把。

(2)我被親情所感動。

3.適時板書:

滿山的燈籠火把

內容需要下載文檔才能查看內容需要下載文檔才能查看 內容需要下載文檔才能查看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師生互動,以多種方式來讀)

(五)情感昇華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體會?(學生自由發言)

2.你懂得了一個什麼道理?(學生交流後教師小結)

三、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完成課後練習題。

《滿山的燈籠火把》說課稿 篇7

教學目標:

1、抓住重點句子品讀感悟,體會“我”的善於思考與堅強勇敢,體驗“我”得到全村父老鄉親救助時的感動與感激之情,進而感悟鄉親們的淳樸和善良,我們的生活需要互相幫助。

2、指導學生聯繫課文和生活實際理解“雨幕、盲目、堅持、渴望、漫山遍野”,正確運用這些詞。

3、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總會有許多難以忘懷的事情,總有令人終生銘記的感動,那一聲聲焦急的呼喚,那滿山遍野的燈籠火把就永遠銘刻在作家鄒德學的心裏。孩子們,今天我們接着學習第九課《滿山的燈籠火把》,一同去體驗那份感動於感激。

二、細讀2—5自然段,體會“我”的聰明、勇敢。

1、通過昨天的學習,你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作者按社麼順序講述的?

2、體驗環境惡劣。

(1)這件事怎麼發生的?聽老師讀課文,邊聽邊想象當時的天氣情況,在特別能表現天氣情況的詞語下面畫上圓點。

(2)生交流找到的詞語,課件出示句子,理解“雨幕”。

(3)你能用一個詞說說當時的天氣情況嗎?

(4)作者爲社麼要這樣具體些天氣的惡劣?

3、體驗剛墜入土井時的慌亂無助。

(1)剛墜井時,我是怎麼做的?找出有關的句子畫上直線,讀一讀,在寫我動作的詞下滑上三角形符號,並用心體會我是怎樣一種心情。

(2)指名生讀句子,(課件出示句子)找出動詞。

(3)你從中體會到我此時是怎樣一種心情?

(4)能用你的朗讀表達出我當時的慌亂嗎?(自讀、指名讀、點評指導再齊讀。)

4、品讀3—5自然段,體會我的冷靜聰明、勇敢堅強。

(1)然而,這樣一番艱苦努力的結果卻是——(生回答)那我是怎樣面對的?默讀課文3—5自然段,用直線畫出寫我怎麼想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寫我怎麼做的句子,多讀幾遍,用心體會,從中你感受到我是個怎樣的孩子,批註在書上。

(2)我怎麼想的?(生讀句子,課件出示)

(3)指導學生聯繫前後文理解“盲目”。爲什麼亂掙扎的結果只會更壞?

(4)引導孩子們聯繫生活中的具體事例理解“堅持”。(課文中學過的事件、汶川地震中那些堅持不放棄的事例、自己學習生活中的事例等)

(5)我又是怎麼做的?此時,我面臨那些可怕的情況?(寒冷、黑暗、孤獨、危險)

(6)知道有感情地朗讀。

4、從作者身上,你收到什麼啓發?(遇到困難要勇敢堅強,善於動腦筋)

三、自學6----8自然段,體驗那份親情,感悟作者的感動與感激。

1、出示自學提示:默讀課文,想一想:哪些情景最讓你感動?

2、指名讀出被感動的句子,說說理由。

(1)抓住兩個“急”字:“急切的渴望”,體會“渴望”一詞的含義,“焦急悠長的呼喚”是親人“焦急”的呼喚,體會我的感動。

(2)還要抓住一個場面描寫:重點的詞語—“一線、一片、一大片、漫山遍野”等加點。這些描寫,特別是這些加點的詞語,反映了什麼情景?一方面,反映出親人們的心情之急切,;另一方面。反映出援救我的人數之多,這情景無不使人感動。

(3)當鄉親們把我緊緊地摟在懷裏,拍着我的背,會說些什麼?

(4)體會淚“是熱的”。

(5)我又會對鄉親們說些什麼?

(6)指導朗讀最後一段,體會作者的感激之情。

四、回顧全文,體味情感

1、那一聲聲呼喚時時縈繞耳畔,那滿山的燈籠火把常常浮現眼前,那是因爲我心裏永遠無法忘記全村老少的關愛。作者深情講述這個感人的故事,除了要表達深深的感激之情,還要告訴我們什麼?

2、生自由說自己的閱讀收穫。

3、師總結,課件播放《讓世界充滿愛》。

五、課外作業

1、摘抄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2、你經歷過令你感動的事嗎?那起筆寫下來吧!

3、課外閱讀《魯濱遜漂流記》。

《滿山的燈籠火把》說課稿 篇8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抓住課文重點部分,理解課文內容,從作者童年這件難忘的事情中得到成長的啓示。

2、有感情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教學重點:

瞭解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從作者童年難忘的事情中得到成長的啓示。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初讀課文,大致瞭解課文內容。

2、學會生字新詞。

3、學習第一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引語,導入新課。

大家見過燈籠嗎?爲什麼會有滿山的燈籠火把呢?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自讀課文,檢查生字自學情況。

三、再讀課文,給課文分段。

1、分段,歸納段意。

第一段(1):講我小時候在農村外婆家生活。

第二段(2—5):講我在大雨中一個人從田裏回家,墜入一口土井卡在井口,自己勇敢地堅持着,並堅信親人會來救援。

第三段(6—8):講全村男女老少一百多人打着燈籠火把,找到並救助了我。

2、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齊讀。

2、你讀懂了什麼?

五、作業:

1、書寫生字詞。

2、有感情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理解內容,得到成長的啓示。

2、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新課。

二、學生自學,教師輔導

1、出示自學提綱:

(1)我回家時的天氣怎麼樣?

(2)我墜入土井裏,先是怎樣的表現?後來又是怎樣的表現?用“——”劃出我內心活動的句子並體會。

(3)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親人們援救我的急切心情?

(4)課文中哪些情景使你感動?

2、教師巡迴輔導。

三、學生輿論,互解疑難。

四、學生彙報,教師點撥。

1、完成提綱(1)。

2、完成提綱(2)。

(成長的啓示:一是在危難之中不僅要勇敢、堅強,還要做到遇事冷靜,學會動腦筋想辦法,能自我保護;二是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離不開親人、朋友的關心幫助。)

3、完成提綱(3)。

五、品詞品句,質疑問難。

1、完成提綱(4)。

2、把你認爲最好的句子有感情地讀出來。

六、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3。

2、有感情朗讀課文。

《滿山的燈籠火把》說課稿 篇9

教學目標 :

1. 指導學生抓住課文重點部分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是人們的愛讓小作者脫離危險,學會感謝他人的愛,並關愛他人,並從作者童年的這段往事中得到成長的啓示。

2. 理解滿山遍野、抽搭、拽等詞語的意思。

3. 本課要求會認的字有:婆、驟、墜、虧、瘦、恰、盲、援;要求會寫的字有:婆、雜、幕、溜、虧、瘦、恰、卡、盲、肢;要求掌握的詞語有:外婆、雜活、雨幕、滑溜溜、幸虧、瘦弱、恰恰、卡住、雜草、盲目、四肢。掌握多音字:卡。

教學重點: 學習課文的3—8自然段,學會感謝他人的愛,並關愛他人,並從作者童年的這段往事中得到成長的啓示。

教學難點:

理解滿山遍野、拽等重點詞語的意思,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情感。

課前準備:

1.生詞卡片。

2.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一)全班齊讀課題後質疑:讀了課題,你眼前出現了什麼景象?(展示課件第二屏)

(二)看着課題,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一)自由讀文,畫出本課生字詞。

(二)同桌合作,互讀互糾。

(三)小組交流識字方法。

(四)彙報自學成果,說說自己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並口頭組詞。

(五)教師重點指導:

1. “卡”字是多音字, 口頭組詞。

2. 注意“瘦”字中“叟”的筆順和筆畫;雜字上邊的“九”字,一撇上不要加點;“盲”字上邊的“亡”不要多寫一點。

3. 出示本課生詞,指名讀後齊讀。(展示課件第三屏)

三、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默讀課文後思考:用一句簡短的話說說,發生了一件什麼事?

四、學習課文一、二自然段

(一)自由讀第一、二自然段。

(二)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

(三)“我”是怎麼墜入那口井的?當時的情形怎樣?找出課文中的句子讀一讀。

(四)出示句子及課文41頁的插圖:天上下着大雨,身下浸着井水,我哭着、喊着、掙扎着,兩手摳着井沿上的泥土和雜草,希望能爬上來。(展示課件第四屏),指名讀後互評朗讀。(板書:哭喊)

五、小結

六、作業

(一)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正確書寫本課生字。

第二課時

一、複習課文,激情導入

(一)齊讀課題。

(二)複習上節課學過的生字詞,開火車讀詞。(展示課件第三屏)

(三)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一、二自然段,誰能用一句簡短的話說說:發生了一件什麼事?

(四)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句子,回憶當時的情景。(展示課件第四屏):天上下着大雨,身下浸着井水,我哭着、喊着、掙扎着,兩手摳着井沿上的泥土和雜草,希望能爬上來。

二、品讀課文重點段,悟情悟境

(一)學習3—5自然段。

1.抓住重點句,自主學習 自由讀3—5自然段,思考: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我”卻仍然堅持着,堅信着。“我”在堅持着什麼,堅信着什麼? (板書:堅持 堅信) 2.彙報自讀情況,悟情悟境,品讀句子。

(1)“我”在堅持着什麼?

①學生回答後出示句子(我不再哭,也不再喊,只是全力拽住井口的雜草,不讓自己再往下墜。)(展示課件第五屏)

②換詞理解:“拽”的意思。

③誰能通過朗讀爲我們再現當時的情景?指名讀後互評朗讀。

(2)“我”堅信着什麼?

①談話:同學們,如果你遇到了危險,你的親人會來救你嗎?

②帶着這樣的信念讀句子:我知道親人們一定會來救我的。(展示課件第六屏)

③拓展說話:小作者這樣堅信自己的親人會來救自己,說明他的親人平時對他怎麼樣?他的親人平時是怎樣關心他的?進行說話練習。(展示課件第七屏) 當我生病時,外婆 。 當我 時, 。

(3)出示句子:雖然四肢已經發麻直哆嗦,身子又可怕地往下陷了一點兒,可是我仍然堅持着,堅信着。(展示課件第八屏)

(4)指導朗讀:正是親人的愛讓“我” 堅持着,堅信着,讓我們帶着這份愛讀句子。指名讀後分小組讀。

(5)指名讀後分組讀,齊讀。

(二)學習6—7自然段。

1.自主學習,讀練結合。 正像“我”堅信的那樣,“我”的親人來救“我”了!這時,“我”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用橫線畫出“我”聽到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我”看到的句子。(板書:看到 聽到)

2.指導讀法,階梯朗讀。

(1)“我”聽到了什麼?你能通過朗讀,表現“我”聽到的聲音的特點嗎?

出示句子:焦急、親切而悠長的呼喚(展示課件第九屏),指導朗讀,體會聲音的特點。

(2)我們讀好了關鍵詞就能讀好句子,讓我們把這聲音放到句子中去,朗讀句子。

出示句子:突然,從遠處村莊的方向,傳來我急切渴望聽到的聲音。那是一聲又一聲焦急、親切而悠長的呼喚 。指導朗讀,讀出呼喚聲焦急、親切而悠長的特點。(展示課件第十屏)

(3)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這聲音是“我” 急切渴望聽到的,指名讀並自我評價後,請會讀的同學起立讀。

(4)拓展說話:聽到這喧譁聲,我想來找小作者的人一定很多,哪些人會來找他? (5)創設情境練說:如果你就在這尋找的人羣中,如果你就是小作者的外公、外婆、是他的哥哥、姐姐,是他的小夥伴,你會怎麼呼喚他?請你來試着呼喚一下吧。

(6)深化理解,再讀句子:同學們,從你們的呼喚中,我聽到了多少焦急、擔憂、多少關愛啊!我們就帶着這樣的感情再讀這段話。

(7)自主品讀:我看到了什麼?看到的景象是怎樣變化的,該怎樣讀?(展示課件第十一屏):緊接着又看到了涌出的先是一線,很快是一片、一大片的亮光。那滿山遍野的燈籠火把,越來越近,越來越亮學生自由品讀後再指名朗讀,讀後自我評價,互相評價。

(8)齊讀。

(9)課件展示火把由一線,然後看到一片,一大片最後變爲滿山遍野的景象。深化理解“滿山遍野”一詞。(展示課件第十二屏)

(10)拓展說話練習。(展示課件第十三屏): 滿山遍野的( )。

請用“滿山遍野”說一句話。

(11)天色越來越暗,四周一個人也沒有,如果是你掉在這井中,聽到這聲聲呼喚,看到這火把滿山,你是什麼心情?帶着體會讀句子:頓時,我淚如泉涌。(展示課件第十四屏)教師根據學生的朗讀進行點評和指導,鼓勵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板書:淚如泉涌)

(12)配樂朗讀第六自然段。(展示課件第十五屏)

(13)以讀代講學習課文第七自然段:是啊,這淚水中包含着多少感動,多少激動,真是百感交集!此時,我的身體是冰冷的,心卻是溫暖的,淚更是熱的!

同學們,讓我們以朗讀的方式來學習第七自然段吧。全班齊讀第七自然段。

三、小結

第三課時

一、複習導入 全班齊讀課文,回憶課文內容。

二、學習第八自然段

(一)自由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思考:作者本來以爲只有與自己有血緣關係的親人會來救自己,可是,讓他難以想象的事情發生了,發生了什麼事?

(二)比較一下這兩個句子有什麼不同?爲什麼?引導學生體會課文中的句子末尾歎號表達的感情。(展示課件第十六屏): 整個村莊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百多人哪。 整個村莊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百多人哪 !

(三)就讓我們帶着感情讀好最後一個自然段吧。指名讀後齊讀。 (展示課件第十七屏):你知道有多少人出來尋找我嗎?整個村莊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百多人哪 !

三、情感昇華,再讀課題

(一)(展示課件第一屏),教師在課件的背景音樂聲中與學生交流:在這寂靜的黑夜,看到這滿山的燈火,也許你感受到的是它的絢麗,但在此時,在小作者的心中,看到這滿山的燈籠火把意味着什麼?

(二)指名帶着體會再讀課題,讀出自己的感受。

四、拓展練習,積累語言

(一)過渡:課文學到這裏結束了,愛的傳遞卻沒有結束。作者在這燈火之夜得到了一份濃濃的愛,因此寫下了這篇文章感謝人們的愛。在同學們的成長過程中,也一定得到過很多愛。

(二)你想對那些曾經關心、愛護過你的人說些什麼呢?說話訓練:(展示課件第十八屏): 讓我爲那些關心、愛護過我的人:

1.唱一支歌

2.誦一首詩

3.寫幾句話

(三)學生先在四人小組中練說,再指名說。

五、總結

六、作業

(一)用“滿山遍野”寫一句話。

(二)像小作者那樣,把自己得到別人關心、愛護的事寫下來。

板書設計: 堅持 聽到

哭喊 淚如泉涌 堅信 看到

《滿山的燈籠火把》說課稿 篇10

教材教學簡析:

這篇課文是第三單元的第一課,它寫的是作者小的時候生活在農村的外婆家。在一個大雨滂沱的傍晚,獨自一人從田裏回家,不幸墜入一口土井,被卡在井口,直到天黑。在危急中他冷靜的意識到不要亂掙扎,要保持體力,等待親人救援。在黑暗、孤獨、害怕中,他堅持着,堅信着,最後全村男女老少一百多人打着燈籠火把出來救助他,令他十分感動。第三單元以“成長”爲主題,課文通過優美、深蘊的語言,將學生帶入了一個同齡孩子一次驚險的童年生活中,激發了他們內心強烈的的情感共鳴,感受到在危難之中不僅要勇敢堅強,還要做到遇事冷靜,學會動腦筋想辦法,能自我保護。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離不開親人、朋友的關心幫助從而深化了主題。

教學目標:

爲了順利完成本課教學,我分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主要解決生字詞的識寫,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下面我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結合本單元訓練的重點“抓住課文講述的事例,用心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及四年級的學生在識字寫字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礎,但在詞意句意的理解上還有欠缺和學生思維情感特點我確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抓住課文講述的事例,用心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語段,品詞析句,感受語言魅力;

3、引導學生從作者童年這件難忘的事情中得到成長的啓示。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爲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採取引導法,以課文題目爲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我綜合了啓發式教學法,合作探究教學方法,師生互動教學法組織學生探究並體驗,最後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重點詞句的含義,感悟“我”在危急中勇敢地堅持着的情景和全村男女老少打着燈籠火把救“我”的情景。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從作者童年這件親生經歷,難以忘懷的事情中得到成長的啓示。

【課文題目《滿山的燈籠火把》採用了設置懸念的方式,引發學生的創造思維,因此我認爲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理解重點詞句的含義,感悟“我”在危急中勇敢地堅持着的情景和全村男女老少打着燈籠火把救“我”的情景。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從作者童年這件親生經歷,難以忘懷的事情中得到成長的啓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爲了實現這一目標,我主要採用了學生自主朗讀、合作朗讀、探究朗讀的學習方法讀中體驗,讀中感悟。引導、幫助學生鑽研文本,用心閱讀,品味課文,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使學生在閱讀實踐中提高語文能力。】

教學準備:

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爲了達到本課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三個環節進行教學:課題導入,質疑導向——讀中體驗,讀中感悟——情感昇華,拓展延伸。

【一】課題導入,質疑導向。

1、板書課題:《滿山的燈籠火把》

2、齊讀課題,質疑課題,激發學生興趣。

(1)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2)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歸納概括。

設計理念和策略:愛因斯坦說:“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好。”由於文章題目發人深省,所以上課伊始,我就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質疑,質疑可以使教師更有的放矢,可以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可以促進學生主動探究,敏於發現,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我提問: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這時學生會提出:“爲什麼會有滿山的燈籠火把?打着燈籠火把做什麼?……”我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概括爲三個方面:“起因——經過——結果”確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後,學生進行自生探究,這樣就爲理解和探究作好鋪墊,使探究確定了方向。

【二】讀中體驗,讀中感悟。

1、學習課文2—5自然段,感悟“我”在危急中勇敢地堅持着的情景。

課件出示:一天,我跟着大人們到田裏去幹雜活。傍晚,突然狂風驟起,烏雲翻滾。大人們怕大雨把我淋壞,讓我先回家。我看了看茫茫雨幕中的田野,決定抄近路回家。因爲捨不得穿鞋,就脫下來拎着,光着小腳丫,深一腳淺一腳地,在滑溜溜的窄窄的田埂上走着。又一陣疾風撲面而來,我不由自主地側身避風,不料,腳下一滑,一下墜入天邊的土井中,幸虧那上大下小的揹簍和我瘦弱的身子恰恰能卡住井口。

(1)自由朗讀課文,彙報交流發生了什麼事,當時的環境怎樣,“我”墜井的原因。(板書:墜井)

①指名朗讀感受環境的惡劣重讀“狂風驟起、烏雲翻滾、茫茫雨幕、一陣疾風撲面而來”及作者行走的艱難句子“光着小腳丫,深一腳淺一腳地,在滑溜溜的窄窄的田埂上走着”。

②齊讀體驗當時的情景。

課件出示:天上下着大雨,身下浸着井水,我哭着、喊着、掙扎着,兩手摳着井沿上的泥土和雜草,希望能爬上來。

(2)指名朗讀,讓學生結合畫面,感受作者的困境和害怕。指導重讀“哭着、喊着、掙扎着、摳着”

過渡:我多麼希望能爬上來啊,接着師生輪讀然而,(生接讀:一番艱苦努力的結果卻是又往下陷了一點兒。)危急中,我突然明白,(生接讀:不能再這樣盲目胡亂掙扎了,亂掙扎的結果只會更壞。我應該保存體力,堅持着不再往下掉,等人來援救。)(板書:堅持)

課件出示:我不再哭,也不再喊,只是全力拽住井口的雜草,不讓自己再往下墜。

(3)指名朗讀,讀中感悟“我”的冷靜,體會“拽”和“摳”的不同。學生彙報交流中,教師相機點撥,引導學生體會困境,感悟堅持。齊讀再次體驗感悟。

課件出示:雨漸漸小了,停了,天色也漸漸暗了小來。四周死一般的寂靜,連一個人影也看不見。雖然四肢已經發麻直哆嗦,身子又可怕地往下陷了一點兒,可是我仍然堅持着( ),堅信着( )。

④女生齊讀,想像補白,深入理解“堅持”和“堅信”。男生齊讀,帶着心底的感動用稍慢、沉重的語氣讓孩子們陷入沉思悟出“我”的勇敢、堅強。

★小結:在大雨後泥濘的野外,在漆黑的夜晚,年幼的作者卡在井口無法擺脫困境,但是他的勇敢,他的聰明,他的堅強,使他對於危險的環境毫不畏懼,他自救意識是我們應該學習的。這個故事讓我想起在汶川大地震中,二年級學生林浩,在廢墟中從兩個傷病的同學重壓下硬是爬了出來,做到了自救。而且還把原來壓在他身上的兩個同學背了出去,成了抗震救災的英雄,在奧運會的開幕式上,和著名的體育明星姚明共同擔任中國隊的國旗手。還有的在廢墟中堅持三天、五天甚至更長時間,終於被營救出來的人。他們都有自救的意識,他們是了不起的人。

過渡:當我們遇到危險的時候,我們的親人和朋友又會怎樣呢?全班交流。是的,作者的親人和朋友同樣非常擔心,着急他們正在到處找他呢?串

2、學習課文6—8自然段,感悟全村男女老少打着燈籠火把救“我”的情景。

課件出示:突然,從遠處村莊的方向,傳來我急切渴望聽到的聲音。那是一聲又一聲焦急、親切而悠長的呼喚。緊接着又看到了涌出的先是一線,很快是一片、一大片的亮光。那滿山遍野的燈籠火把,越來越近,越來越亮——頓時,我淚如泉涌。

①小組朗讀,想象鄉親們找“我”的情景。(板書:得救)

②指名讀第一二句,理解“渴望”的意思,用“渴望”說一句話。感受“焦急、親切、悠長”等詞語的含義,說說鄉親們會呼喊些什麼?全班交流,感悟鄉親對“我”的愛。

③指名讀第三四句,想象“一線”到“一片”到“一大片”到“滿山遍野”都是燈籠火把的動人情景,感受語言魅力,體會親人對“我”的愛。

④齊讀,幸福的深情的朗讀。理解“淚如泉涌”的含義,指名回答

⑤師生接讀第6自然段,回味親情帶給我們的感動。

⑥還有哪些情景令你感動?同桌互相交流,指名一組同桌朗讀第7自然段。

⑦齊讀第7自然段,理解“淚是熱的”所包含的意思。指名說感受。

★小結:是啊,我怎麼能夠不感動呢?當我看到我堅信的事實果然出現時,我感受到了周圍人們對我的關心、關懷和疼愛,我情不自禁地流出了熱淚。雖然全身已經凍僵,但是那眼淚卻是熱的。這是親人、鄉鄰的關愛之情溫暖了我,這是感動的眼淚,這是感動的熱淚!請同學們用感激的心情來朗讀這一段。

⑧齊讀第8自然段,注意標點符號,這是作者對這種濃濃親情感動感激,這是在作者成長的過程中永遠難以忘懷的感情。讀出濃濃的深情體會作者內心的感動和對鄉親們的感激之情。

【設計理念和策略: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要加強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表達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我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體驗,讀中體驗,讀中感悟。】

【三】情感昇華,拓展延伸。

學了這篇課文你感受什麼?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你的親人朋友是怎麼做的,你想對他們說點什麼或做點什麼?交流感想,寫下感受。

【設計理念和策略:新課標要求中年級學生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或感受,並引導學生觀察社會、觀察人生,爲體現這一指導思想並突出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的宗旨,同時也爲了強化學生知道回報父母的愛,對關心他的人懷有一顆感恩的心。】

★小結: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長輩們、親人們的關懷和愛護,我們要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去孝敬父母長輩,去尊敬師長,去關愛周圍的人。我們還要有自救意識,當遇到危險的時候,要保持冷靜,懂得自救。我向同學們推薦一本課外讀物《魯賓遜漂流記》,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找來讀一讀。

板書設計:

《滿山的燈籠火把》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以作者的情感爲主線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我概括出事情的起因墜井,經過堅持,結果得救,概括體現了作者的情感過程先是哭着喊着害怕,然後不哭也不喊冷靜,最後淚如泉涌感動。板書既簡潔又易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9滿山的燈籠火把

墜井堅持得救

害怕冷靜感動

總之,這節課是根據本年級學生的特點,讓他們在讀中瞭解課文內容,在讀中培養閱讀能力,在讀中發展思維,在讀中陶冶情操,爲學生營造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課堂。

《滿山的燈籠火把》說課稿 篇11

一、教學目標:

1、認讀7個生字,以及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理解課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學會用“堅持、渴望、滿山遍野”各寫一句話。

5、理解課文,體會課文中重點句子的含義。

6、教育學生關心他人,愛護他人的思想感情。

二、重難點:

1、學習課文,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

2、課文中哪些情景讓你感動,跟同學交流。

三、教學方法:

談話法圖文結合法講練結合

四、教學準備:

相關的幻燈片

五、教學時間:

2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9滿山的燈籠火把

1、一起讀課題,學生質疑課題。

學生自由說

2、過渡:是呀,課文中描寫的山爲什麼滿山都是燈籠火把呢?他們舉着燈籠火把是爲了做什麼呢?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分段讀課文。要求學生讀得正確、流利,不讀破詞破句。其餘學生用筆畫出本課的。

2、生字以及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師生共同評價學生朗讀情況。

4、幻燈出示本課生字。

5、指名認讀生字,並做到口頭組詞。

6、出示文中的詞語:

艱苦堅信渴望喧譁悠長哆嗦

焦急掙扎抽搭援救幸虧盲目

7、指定小組進行自由朗讀課文,找出最令你感動的句子,並在句子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

1、以小組爲單位,小組討論:每個自然段寫了什麼內容?

2、各個小組在小組內先相互交流,進行改進。並推薦代表準備發言。

四、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齊讀第一自然段。

2、你讀懂了什麼?

3、你知道“我”的父母當時爲什麼要把“我”送到鄉下嗎?

五、我們學習了這篇課文第一段,知道了文中的我因爲父母常年在野外工作,無法照顧我,所以把我送一鄉下外婆家。我是和那兒的孩子們一起長大的。

六、作業: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正確書寫本課生字。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聽寫本課生字

2、聽寫詞語

3、過渡: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

二、學習課文2~3自然段

三、指名朗讀課文2~3自然段

1、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學生評價朗讀情況。

2、學生自主學習本段。

3、反饋學習情況:你讀懂了什麼?有哪些不懂的?

4、當時的環境怎樣?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5、從這兩段中找出人們關心我的語句。

6、我是怎麼附入那口井的?當時的情形怎樣?找出具體的語句。

7、指名朗讀課文,。注意讀出當時環境的惡劣以及我墜入土井時的慌亂和無助的感覺。

四、學習第4~5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其他學生思考:我爲什麼不再掙扎了?我又爲什麼不現哭喊了?

2、師生共同評價朗讀情況:是否正確、流利,是否讀出我的當時堅定的信念。

3、那麼我爲什麼不現掙扎了?我又爲什麼不再哭喊了?

4、那麼請用一些詞語來形容的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5、讀了這兩自然段,你認爲我爲什麼會有這些變化呢?

6、爲什麼呢?你會讀出這種語氣嗎?

7、全班齊讀。要讀出神氣、獨特的感覺。

五、學習課文6~8自然段

1、默讀課文,思考:結果是怎樣呢?親人們是否會你我堅信的那樣一起來救我呢?

2、“淚如泉涌”是什麼意思?我爲什麼會淚如泉涌呢?請聯繫課文內容談一談。

3、你是怎麼理解“……只有眼淚在不停地流着,是熱的?這句話的?

六、總結全文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體會?

2、你懂得了一個什麼道理?(親情是偉大的。因爲我們是一空人,我們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我們的周圍,我們的身邊,將處處充滿溫情,充滿陽光!)

七、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完成課後練習3。

3、用“堅持、渴望、滿山遍野”各寫一句話。

《滿山的燈籠火把》說課稿 篇12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典禮、委員、協商、外賓、誕生、電鈕、瞻仰、飄拂、彙集、莊嚴、宣告、歡呼”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抄寫課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的偉大風采,體會中國人民爲新中國的誕生而激動、自豪的思想感情。

【重難點、關鍵】

1、理解文章敘述順序。

2、體會重點詞句所包含的情感。

【課時劃分】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

2、初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3、自讀課文,理解課文第一段,訓練學生的朗讀和閱讀速度。

〖教學過程〗

一、播放國歌引入:

同學們,這是一首,聽着她雄壯的歌曲,老師眼前不由浮現出了新中國剛成立的場景。同學們想不想去看一看?

二、揭示課題

1、板題,讀題。

2、釋“開國”:新中國剛剛成立。

三、檢查複習

1、指名開火車讀生字詞。

2、師指導生字詞。

3、課文講了什麼時間、什麼地方的事?

4、1949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誰還知道有關這一天的哪些事?

四、初讀課文

自由讀課文,理清脈絡。

1、讀正確。

2、思考:

課文寫了幾個場面?哪幾個場面?

3、課文按什麼順序寫的?可以分幾段?爲什麼?

五、自悟課文

1、自然第一段:

⑴你讀懂了什麼?在書的空白處寫出簡要文字。

⑵你還有什麼不懂?

2、討論學生不懂的問題:

⑴學生小組討論。

⑵班級師生共同討論。

六、練習提高

七、作業

1、讀熟課文。

2、抄寫生字詞三遍,聽寫一遍。

3、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自讀自悟,學習課文,瞭解開國大典的盛況。

2、進一步訓練學生的閱讀速度。

3、指導背誦“下午三點整……觀禮臺上同時響起一陣掌聲。”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

聽寫生字新詞。

二、自悟課文

1、自然課文第二段:

⑴這段寫了幾件事?什麼事?

⑵“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你想應該怎麼讀?讀這句話你想到了個麼?

2、自讀課文第三段:閱讀盛況作者寫了哪三層?

3、自讀課文第四、五段:

⑴這兩段你讀懂了什麼?

⑵還有什麼不懂?

⑶討論學生不懂的問題。

三、總結方法

1、這篇課文很長,剛纔同學們在老師的要求下讀得較快,回憶一下,說一說怎樣才能使閱讀快一些?

2、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3、學了這篇課文,你想了些什麼?

4、如果你是記者,會選什麼鏡頭拍?請介紹。

四、鞏固提高

五、作業

1、讀熟課文,抄下自己喜歡的語句。

2、讀第二自然段,畫出示意圖。

3、背誦課文指定段落。

《滿山的燈籠火把》說課稿 篇13

教學目標

1、瞭解場面描寫的方法,並把這種寫法運用到習作中去。

2、瞭解“說”的幾種不同表達方式,並嘗試運用。

3、學會按照正確的格式創作書法作品。

4、讀懂積累一些古代的愛國名言。

教學重點

詞句段運用(相同句式“說”的不同表達方式)。

教學難點

理解並積累一組愛國名言。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瞭解場面描寫的方法,學習運用。

2、學習並運用說話的幾種不同表達方式。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交流平臺

1、讀下面兩段文字,說說描寫的內容有什麼共同特點。出示:【課件2、3】

文段1:爲了拖住敵人,七連六班的五個戰士一邊痛擊追上來的敵人,一邊有計劃地把大批敵人引上了狼牙山。他們利用險要的地形,把衝上來的敵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班長馬寶玉沉着地指揮戰鬥,讓敵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長葛振林打一槍就大吼一聲,好像細小的槍口噴不完他的滿腔怒火。戰士宋學義扔手榴彈總要把胳膊掄一個圈,好使出渾身的力氣。胡德林和胡福才這兩個小戰士把臉繃得緊緊的,全神貫注地瞄準敵人射擊。敵人始終不能前進一步。在崎嶇的山路上,橫七豎八地躺着許多敵人的屍體。

文段2:開頭是海軍兩個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個顏色的藍制服。接着是步兵一個師,以連爲單位,列成方陣,齊步行進。接着是炮兵一個師,野炮、山炮、榴彈炮、火箭炮,各式各樣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橫列前進。接着是一個戰車師,各種裝甲車和坦克車兩輛或三輛一排,整整齊齊地前進;戰士們挺着胸膛站在戰車上,像鋼鐵巨人一樣。接着是一個騎兵師,“紅馬連”一色紅馬、“白馬連”一色白馬,五馬並行,馬腿的動作完全一致。以上這些部隊,全都以相等的距離和相同的速度經過主席臺前。當戰車部隊經過的時候,人民空軍的飛機也一隊隊排成人字形,飛過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羣衆看見了,都把頭上的帽子、手裏的報紙和別的東西拋上天去,歡呼聲蓋過了飛機的隆隆聲。

2、學生交流。

3、教師總結評價,點撥指導:

(1)這兩段文字都是場面描寫。(板書:場面描寫)

(2)文段1和文段2既有詳細敘述又有概括敘述描寫,這樣的寫作方法叫點面結合。點,指的是對個別人或物的細緻刻畫;面,指的是全場情景的總的描繪(面)。

(板書:點面結合)

4、練習,認識“點”與“面”。

(1)請同學們把兩個文段中“面”的描寫部分用“”畫出來,“點”的描寫部分用“”畫出來。

(2)學生反饋練習情況,教師評價指導。

5、小練筆《拔河比賽片段》。

請同學們按一定順序,點面結合來寫一寫拔河比賽的片段,注意細節的刻畫。

二、詞句段運用

(一)相同句式

1、讀句子,注意加點的部分,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出示:【課件4】

起初是全場肅靜,只聽見炮聲,只聽見國旗和許多旗幟飄拂的聲音。

那裏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2、學生小組討論,說一說。

3、教師小結,指導:

這兩個句子都運用了相同的句式。(板書:相同句式)

第一個句子中的兩個“只聽見”說明了會場的肅靜,除了“炮聲和許多旗幟飄拂的聲音”,再也沒有其他聲音。

第二個句子中的兩個“是那麼”突出了那裏空氣的清鮮、天空的明朗,別處的都比不上。

4。練習用相同的句式寫句子。

(二)“說”的多種表達方式

1、讀句子,注意“說”的表達方式。

清明節前的一個晚上,我又漫步在廣場上,忽然背後傳來一聲讚歎:“多好啊!”

“我還有作業沒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我婉言謝絕了夥伴的邀請。

“既然這樣,你以後再也不要來找我玩了!”話一出口,我就後悔了。

媽媽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臉焦急:“你的眼睛怎麼腫了?”

2、指名學生說一說,每個句子裏“說”的表達方式是什麼?

3、教師總結:如果對話都用“說”來表示,那就顯得單調、枯燥。這幾個句子中分別用“讚歎、婉言謝絕”代替了“說”。還有的時候,先把語言寫出來,然後再交代說話者。還可以直接不用與“說”有關的詞語也能表示。

(板書:“說”的表達方式)

寫幾個人物說話的句子,分別用上四種不同的對話表達方式。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按照正確的格式創作書法作品。

2、讀懂並積累一些古代的愛國名言。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書寫提示

1、談話導入:我們要舉行一次書法作品展覽,把你優秀的書法作品展示給大家看。大家願意參加嗎?(板書:創作書法作品)

2、優秀作品欣賞。出示【課件5】優秀書法作品圖片

3、學生評價,說一說從作品圖片中你有什麼發現或收穫。

(豎幅的作品從右往左寫,署名在左下角;橫幅的作品從上往下,署名在右下)

4、教師溫馨提示:

(1)行款整齊,佈局合理。

(2)書寫正確,字體規範。

(3)自我檢視,不斷提高。

5、創作自己的書法作品,寫一首自己積累的唐詩。可以先在草紙上練習幾遍,然後在書法紙上書寫。

6、班內作品展示。

二、日積月累

1、出示名言警句,學生嘗試讀一讀。

出示:【課件6—10】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三國】諸葛亮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三國】曹植

祖宗疆土,當以死守,不可以尺寸與人。——【宋】李綱

位卑未敢忘憂國。——【宋】陸游

2、說一說自己讀懂了什麼?

3、教師講解:

(板書:積累愛國名言)

(1)“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出自諸葛亮的《後出師表》,意思爲指勤勤懇懇,竭盡心力,到死爲止。多用來形容人的偉大。

三國時期,蜀主劉備死後,後主劉禪繼位,把國內的軍政大權交給諸葛亮處理。諸葛亮一面聯吳伐魏,南征孟獲,積極準備兩次北伐,在最後一次北伐前夕給劉禪寫《後出師表》表示自己爲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2)“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出自三國時期曹植的《白馬篇》,意思是爲了解除國難獻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樣。突出表現了一種愛國情感。

(3)“祖宗疆土,當以死守,不可以尺寸與人。”這句話出自《宋史李綱列傳上》,意思是祖宗留下來的土地,我們無論如何也要守住,一寸土地也不能讓給別人。

宣和七年冬,金兵兩路攻宋,昏聵無能的宋徽宗只好倉促讓位欽宗,慌忙出逃鎮江。李綱竭力反對南逃主張堅決抵抗。李綱奏言欽宗:“祖宗疆土,當以死守,不可以尺寸與人。”欽宗聽取了他的建議,把李綱提拔爲兵部侍郎。

(4)“位卑未敢忘憂國。”出自宋代陸游的《病起書懷》。意思是雖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從沒忘掉憂國憂民的責任。

4、再來讀一讀這些名句,相互交流,看誰讀得。

5、自己練習背一背,再抄寫一遍,積累下來。

《滿山的燈籠火把》說課稿 篇14

教學要求:

(1)認讀7個生字,學會本課9個生字以及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理解課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學會用“堅持、渴望、漫山遍野”各寫一句話。

教學重難點:

1、學習課文,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

2、課文中哪些情景讓你感動,跟同學交流。

課時: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

2、一起朗讀課題,學生質疑課題。

3、過渡:是啊,課文中描寫的山爲什麼滿山都是燈籠火把呢?他們舉着燈籠火把是爲了做什麼呢?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2、師生共同評價學生朗讀情況。

3、指名認讀生字,口頭組詞。

4、出示文中的詞語:

艱苦堅信渴望喧譁悠長哆嗦焦急掙扎抽搭援救幸虧盲目

5、指定小組進行開火車讀生字,新詞比賽。

6、學生輕聲自由朗讀課文,找出最令你感動的句子,並在句子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

三、再讀課文,理請文章的脈絡。

1、以小組爲單位,小組討論:每個自然段寫了什麼內容?

2、各個小組在小組內先相互交流,進行改進。並推薦代表準備發言。

四、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齊讀第一自然段。

2、你讀懂了什麼?

主要介紹了我的家庭情況和我的成長地是在四川農村。

3、你知道“我”的父母當時爲什麼把我“我”送到鄉下嗎?

五、小結

我們學習了這篇課文第一課時,我們知道了文中的我因爲父母常年在野外工作,他們無法照顧我,所以把我送到鄉下外婆家。我是和那兒的孩子們一起長大的。

六、作業佈置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正確書寫本課生字。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新課

1、聽寫生字。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

二、學習課文第2至3自然段

1、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學生評價朗讀情況。

2、學生自主學習本段。

3、反饋學習情況:你讀懂了什麼?你有哪些質疑呢?

4、當時的環境怎樣?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5、從這兩段中找出人們關心我的語句?(第三句)

6、我當時是怎樣墜入那口土井的?當時的情形怎樣?找出具體的語句。

7、指名朗讀2~3自然段,注意讀出當時環境的惡劣以及我墜入土井時的慌亂和無助的感覺。

三、學習第4~5自然段。

1、指名朗讀課文,其他學生思考:我爲什麼不再掙扎了?我又爲什麼不再哭喊了?

2、師生共同評價:是否正確、流利,是否讀出我的當時堅定的信念。

3、那麼,我爲什麼不再掙扎了?我又爲什麼不再哭喊了?

4、那麼請用一些詞語來形容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5、讀了這段,你認爲我爲什麼會有這些變化呢?

6、指導朗讀,要讀出神氣、獨特的感覺。

四、學習課文6~8自然段

1、默讀課文,思考:結果怎樣?親人悶是否像我堅信的那樣一起來救我呢?

2、“淚如泉涌”是什麼意思呢?我爲什麼會淚如泉涌呢?請聯繫課文內容談一談。

3、你是怎樣理解“……只有眼淚在不停地流着,是熱的”這句話的?

因爲時間太長了,天又下着雨,很冷,我都凍僵了,所以只有淚水是熱的,另一方面是說我太感動了,有那麼多人們來救我,我流出了激動的淚水。

五、總結全文

1、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體會?

2、你懂得了一個什麼道理?

親情是偉大的,因爲我們是一家人,我們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我們的周圍,我們的身邊,將處處充滿溫情,充滿陽光!

六、作業佈置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完成課後練習3。

3、用“堅持、渴望、滿山遍野”各寫一句話。

板書設計:

9、滿山的燈籠火把

燈火

籠我把

全村人民對我的愛

《滿山的燈籠火把》說課稿 篇15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準確理解詞句的意思,積累詞彙。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抓住課文重點,讀懂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

學習抓住課文重點部分,讀懂文章內容,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是怎樣把重點部分寫具體,又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掛圖、生字卡

教學時間:一課時

一、 導入新課。

1、讀了“滿山的燈籠火把”你眼前出現什麼景象?

2、讀了課題我們一定想知道發生過一個怎樣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讀課文。(板書課題)

二、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1、默讀課文,畫出生字,藉助字典讀準字音。

2、學生互動學習,老師利用生字卡或投影檢驗自學效果。

三、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2、思考好了在小組裏說一說。

四、細讀課文,理解感悟:回憶的這個故事是分哪兩部分寫的?仔細閱讀,想想哪些情景使你感動。

1、學生自讀課文,然後動筆劃出重點句及重點詞,並在旁邊做好批註。

2、把令你感動的內容讀給大家聽。

3、交流彙報:

(1)、我是怎麼附入那口井的?當時的情形怎樣?找出具體的語句。

(2)、指導朗讀課文,注意讀出當時環境的惡劣以及我墜入土井時的慌亂和無助的感覺。

(3)思考:我爲什麼不再掙扎了?我又爲什麼不在哭喊了?

(4)、師生共同評價朗讀情況:是否正確、流利,是否讀出我的當時堅定的信念。

(5)、請用一些詞語來形容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6)、請同學們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4、默讀課文,思考:結果是怎樣呢?親人們是怎樣來救我呢?

5、“淚如泉涌”是什麼意思?我爲什麼會淚如泉涌呢?請聯繫課文內容談一談。

6、你是怎麼理解“……只有眼淚在不停地流着,是熱的?這句話的?

五、總結全文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體會?

2.你懂得了一個什麼道理?(親情是偉大的。因爲我們是一個獨立的人,我們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我們的周圍,我們的身邊,將處處充滿溫情,充滿陽光!)

六、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1、學習作者是怎樣把內容寫具體的?學習描寫的方法。

(悟出文章先概括後具體的表達方法,達到學習的最佳效果。)

2、反覆朗讀仔細體會,並讓學生嘗試評價,並認真品味精美的詞句,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美妙。

七、學習拓展:講述一件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的一件事,並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