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觀潮》說課稿大綱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觀潮》說課稿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1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四年級語文《觀潮》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觀潮》說課稿

  四年級語文《觀潮》說課稿1

  一、說教材

《觀潮》是四年級第七冊第三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是《注意積累寫作材料》,它既是第二單元《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繼續,又是第四單元《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延續,同時還爲完成第五單元《抓住事物的特點寫》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篇講讀課文,按順序抓特點通過“我”的耳聞目睹,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爲“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文中洋溢着作者強烈的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年級是小學階段由低向高發展的關鍵的階梯,大綱明確要求:“能抓住重點詞、句、段”,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課文是怎樣觀察事物,用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根據大綱目的要求,語文教學的規律以及《觀潮》這一課的特點,應達到以下4個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學會生字新詞,理解並運用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

4.給課文分段,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3、4自然段。

教學重點:學習課文3、4自然段。

教學難點:

1.理解重點詞、句、段。

2.學習作者有順序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養成積累材料的習慣。

教具:錄相帶、投影片。

  二、說教法

運用電教手段,採用情境教學法。

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羅丹說過:“藝術就是感情。教育離不開愛,教學情爲先。我充分應用電教手段,把學生帶到一個錢塘江大潮來臨時雄偉壯美的景象中,使編者情、作者情、教師情、學生情融爲一體,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認識是有意識心理活動和無意識心理活動的統一,是理智活動和情感活動的統一。我抓住學生和教師感情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響的心理特點,採用情境教學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而且能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還能啓迪思維,發展想象,對開發學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有獨到的作用。

  三、說學法

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的學習過程,要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從過去的“講堂”變成學生的“學堂”,必須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益,把課堂這一個廣闊的舞臺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素質,遵循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訓練爲主線的“三爲主”原則,學生採用:看、聽、讀、品的方法學習。

我說的是《觀潮》一課的第二課時。

  四、說教程

1.複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觀潮》一文,首先請同學們回憶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

(學生答後教師板書,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從整體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觀潮的順序,爲學習下文奠定基礎。)

2.齊讀第一段,投影出示:

a.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爲“天下奇觀”。

b.這裏是觀潮的好地方。

請大家讀後說說“觀”字各是什麼意思。

3.江潮還沒有來,作者看到了什麼?大家輕聲讀第二段,然後同桌互說。

學生通過讀理解課文內容,因爲每一節課教學效果的好與壞,實際上是教師導、學生演“戲”的演出效果如何的體現。課堂教學不僅在於老師的導,還在於學生的學。學生通過讀書,理解了潮來前江面的平靜,體會到“人山人海”觀潮的熱鬧場面和人們期盼的心情。

4.那麼,潮來時究竟是怎樣的景象呢?今天讓我們隨着錄像細細觀賞一番,不過要邊看邊聽邊想: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此時此刻你又想到了什麼?看完後前後桌四人小組討論。

教師巧設疑問,引導學生進入角色,學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錢塘江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中。學生看得如夢似醉,這就是情境教學法的作用。同時圍繞單元重點訓練這一個面,巧設三個點即三個小問題,由點到面,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強化課堂教學的語言文字訓練,注意訓練的坡度、難度。看完後,學生情緒激昂,興致勃勃展開討論,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的說聽到潮來時的聲音從小變大;有的說先看見一條細白線,然後又看到白浪翻滾,還有的說我真想大喊一聲“太美啦”,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眼睛看得細、耳朵聽得真、討論得熱火朝天。播放錄相把握時機,將視覺手段和聽覺手段緊密結合起來,有助於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動態形象的思維能力,學生見其形、聞其聲。這樣做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藝術水平,落實了本單元重點訓練項目,抓住了本節教學重點,爲突破教學難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5.教師趁熱打鐵,抓住機遇巧引導:

閱讀3、4自然段,思考:

a.作者觀察順序是怎樣的?你是怎樣知道的?

b.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點來寫?

c.用“”劃出你認爲最能體現潮水雄偉、壯觀的詞句。同桌可以討論。

學生通過讀、劃、議,明白以“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白色城牆”、“千萬匹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這些詞語中,抓住潮來時的形狀特點。在觀看錄相之後,再回到文中細品評,學生陶醉在有聲有色有形的情景中,潮水越來越近,潮頭越來越高,聲勢越來越猛的景象中,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美的薰陶,落實了大綱要求,對學生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在課堂上給學生學習和思考的時間,落實了“三爲主”的教學原則。

6.引導學生美讀3、4段。

讓學生自己在讀中學,學中讀,如“橫貫江面、山崩地裂、白色城牆、白色戰馬:浩浩蕩蕩”讀得頓挫有力,語氣由緩到急,語調由平靜到高昂,讀出了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來。通過教師導讀,學生試讀、領讀、自由朗讀、齊讀、對學生進行了讀的能力的培養,學生在學中讀,讀中品,品中悟,最後實現了“讀書百遍,其義自現。”

7.再次觀看潮來時的錄象,深化理解,加深感受,看後說一說自己的感想。

把情境教學法和看、聽、讀、品的學習方法通過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有機揉合在一起,把課文中語言文字所描繪的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景觀和文中所表達的強烈的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教學藝術的境界,真是“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

8.學習第五自然段,讀讀,想想,潮過後是怎樣的情形?

學生通過自己學習,明白潮過之後江面才恢復平靜,江水漲了兩丈來高。這從水量之大講江潮的壯觀,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9.師生共同總結全文。

把你這節課所學到的知識講給大家聽(從寫作、詞句、思想等方面來考慮)。

學生想好後,自告奮勇說給大家聽。在總結全文時,教師有意識從思想、知識、能力方面引導學生,變教師“一言堂”小結爲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課堂小結”。這種形式獨特新穎,能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年級語文《觀潮》說課稿2

  一、說教材和學情

《觀潮》是山水遊記的佳作,南宋文學家周密用精妙純熟的語言,形象逼真的描寫,將南宋時期錢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觀潮的盛況展現在讀者面前課文節選自《武林舊事》,編入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這個單元所選用的篇目都是以描寫自然山水爲主題的古代詩文,單元要求“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整體感知內容大意,在反覆的誦讀中,進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並對作品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在四年級裏,學生已學習了近十篇文言文,還閱讀了一些課外文言短文,學生對文言知識和文言文學習方法有了一定的認識根據以上內容,我將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能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賞析文中的優美詞句,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

3、瞭解錢塘潮雄偉壯觀的景象,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而其中,在理解的基礎上品析課文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二、說教法

人們常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就是告訴我們教學方法要針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對象等因素進行合理的安排爲此,在這堂課裏我選擇了以下教學方法:

1、激趣導入法

文言文的字詞句和現代漢語有很大的不同,與學生的知識水平,語言習慣距離較大,學生較難讀懂,這是他們對文言文不感興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學中,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堂課裏,我利用小學四年級的一篇同名課文,通過現代文方便理解的特點,讓學生對文章描寫的情景有初步的瞭解,並通過古人與今人對觀潮的熱情和看法導入課題。

2、小組競賽法

據研究表明,大腦處於競賽狀態時的效率要比無競賽時的效率高得多,學生因渴望競賽取勝而產生間接興趣,也會使他們忘記事情本身的乏味而興致勃勃地投入到競賽中去爲此在這堂課中,我讓學生以組爲單位,開展了難易結合的朗讀、譯讀、賞析和表演競賽,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參與通過競賽活動,既活躍了課堂氛圍,又激發了學生的團體榮譽感,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競賽中主動的獲取了知識。

3、實踐鞏固法

語文新課程標準也提出:“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積極開展各種有助於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發展智力和個性、展現才能的活動”在這節課裏,我安排了一個“學做主持人”的環節,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前提下,模仿主持人來介紹錢塘潮的盛景、水上的表演以及觀衆的反映這不僅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極大的激發他們學語文的興趣,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4、多媒體輔助法

心理學告訴我們: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感覺器官越多,它們的作用發揮得越充分,對學習的知識就越容易理解和鞏固錢塘江大潮離我們的生活比較遙遠,藉助多媒體可以變抽象的文字敘述爲優美壯觀的畫境,它能帶給學生在聽覺、視覺等感官上極大的享受這一感官上的享受,也能更好地促使學生深刻地體會散文語言文字的優美。

  三、說學法

中國有句古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文言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他們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學習這篇課文,我要求學生使用以下學習方法逐步地掌握課文內容:

1、藉助文下注釋、工具書排除文字障礙

文言文言簡意賅,即使有一定功力的人閱讀時也很難一目瞭然,中學生養成閱讀註釋、查閱工具書的習慣,不僅能夠初步達到“瞭解內容”的要求,還可以爲課外閱讀開拓廣闊的天地。

2、反覆誦讀,積累語言材料,培養語感

在文言文教學中,要讓學生讀通課文,理解文意,必須讓學生反覆誦讀俗語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通過反覆的誦讀,自然而然就能積累語言材料,提高朗讀能力,形成一定的語感。

3、用圈點、勾畫、批註的方法閱讀課文

即不動筆墨不讀書好的閱讀方法,能使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自行閱讀、自己註解、自我圈點、自我評註,直接在閱讀材料上畫上思索的軌跡,打上認知的烙印這種學習方法可以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習慣,還可以拓展他們的思維,提高寫作水平

  四、說教學程序

(一)開講激趣、導語引入

首先我在屏幕上展示小學課文《觀潮》,讓學生欣賞這篇現代文會將學生與文言文的《觀潮》拉近距離,同時,也會引發他們的好奇心:相隔幾個世紀的錢塘江大潮有多大變化呢?古人和今人觀潮的熱情是不是一樣呢?然後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回顧了小學課文《觀潮》,現在我們要學習南宋文學家周密的一篇散文,題目也是《觀潮》這兩篇文章作者不同,寫作的時間更不同,但他們所描繪的都是自古以來被稱爲“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讓我們來看看古人和今人眼中的錢塘江大潮有何異同這樣,就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順利過渡到對新課的學習。

(二)朗讀課文,瞭解大意

朗讀分爲三個步驟:首先是學生試讀,這是對學生預習情況的一個檢測;其次是教師範讀,這是對學生朗讀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糾正;最後是學生仿讀,這也是一個學習與改進的過程通過反覆地朗讀,學生可以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對課文內容也會有一個大概印象緊接着我給出一道思考題:這篇課文描繪了哪幾幅畫面?經過分析可以看出課文中的四個自然段,剛好描繪了四幅畫面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可歸納成:海潮圖、演習圖、弄潮圖、觀潮圖這樣,學生對於文章內容就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

(三)小組合作,分析課文

我把全班分爲四個小組,一個組分配一個自然段,即一幅畫面要求四小組以競賽的方式完成兩項任務:

1、找出本段的重點字詞,能夠用自己的話翻譯句子。

2、選擇你最喜歡的語句,試做簡要的賞析這兩項任務由小組成員合作完成,依據他們答題的情況、小組參與面與課堂上的表現計團體得分。

這個環節是這堂課的主體部分,教學的重難點都在這裏得到解決採用小組競賽的方法,目的是讓學生在團體榮譽感和好勝心的驅動下,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找出文中的重點字詞和翻譯句子是一項非常簡單的任務,學生藉助文下注釋和工具書就能較好完成,而賞析文中優美的語句則是一項略有難度的任務,可以提示學生從修辭手法、表達方式和感情色彩等方面加以品析,這樣就可以降低這道題的難度係數文中可圈可點的地方比較多,比如海潮圖中對潮水的描寫,運用了不少比喻、誇張的修辭手法,像“如銀線”“玉城雪嶺”“如雷霆”“吞天沃日”幾句,就將潮水形、色、聲、勢幾方面的特點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再比如觀潮圖中,描寫觀潮人羣的密集,實際上是從側面襯托江潮之勢和水上表演之精彩,這些修辭手法和寫作技巧都值得學生去揣摩和品析爲了收到良好效果,我安排了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思考、討論,要求他們並運用圈點、勾畫、批註的方法爲答題作好準備只要學生說得言之成理就可以得到認可。

這種競賽活動不光可以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意識,也能讓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真正的成爲學習的主人而作爲教師的我,在課堂中扮演的角色,我覺得應該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

(四)能力延伸,拓展訓練

當兩輪緊張激烈的競賽結束,同學們極有可能意猶未盡,可以利用他們的這種心理給出一道創新題:七百多年過去了,人事已非,而錢塘海潮盛景依舊如果你是觀潮盛景的直播現場主持,請根據學完本課後印象,用自己的語言向觀衆介紹最打動你、最吸引你的一幅畫。

爲了讓學生儘快地進入角色,我在屏幕上展示錢塘潮的圖片,配上背景音樂《春江花月夜》,來創設情境,營造氛圍優美動聽的旋律、直觀形象的畫面,加上學生精彩的解說,一定會讓我們身臨其境,感受到這大自然的神奇與壯美。

最後對以上的比賽作小結,計算出總成績,評出優勝組給予鼓勵,也要對錶現突出的學生加以表揚但我想,這個時候勝敗已經不是很重要了,只要在整個活動中,學生們積極地參與、全心地投入、收穫了知識,那麼他們都是勝利者到這裏,這堂課的教學目標基本上已經達到了。

(五)複習鞏固、佈置作業

我再次和學生一起回顧課堂內容,梳理知識要點之後佈置作業:比較兩篇《觀潮》在內容上和語言上有何異同?我設計這道題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比較閱讀,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並學習其寫作技巧由於時間的關係,這道題可以在課後完成。

  四年級語文《觀潮》說課稿3

  一、教材分析

《觀潮》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以生動的語言展示了錢塘江大潮的雄偉與壯觀。文中洋溢着作者強烈的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學情分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想上好一堂課必須瞭解學生。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富於想象,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但學生生活閱歷有限,對文中描繪的雄偉景象缺乏直觀感受,需要老師提供直觀的圖像幫助。

  三、設計理念

遠程教育將課堂教學以“教”爲中心到以“學”爲中心的方向轉變,關注學生信息素養的形成,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感受遠程教育的魅力。

  四、教學目標

依據大綱要求、教材特點及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我特擬定了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習抓重點詞句進行品味,培養學生積累語言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3、情感與態度:讓學生通過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使學生受到壯闊美和力量美的感染,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五、教學重難點:

我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能力,確定出本課的重難點。

重點:指導學生讀懂課文3、4自然段,體會大潮的磅礴氣勢和潮來時的壯麗景象.

難點:

1、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2、理解重點詞句。

  六、教學準備:

爲了上好這一堂課,我在遠程上查找了和課文有關的圖片和錄象資料,製作了多媒體課件。同時希望學生課前收集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資料

  七、教學方法:

1、教法

“教有多法,但無定法。”在本課中主要採用情景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法和朗讀法進行教學。我將遠程教育資源:圖片、影像等有機地融合到多媒體課件中,通過展示課件讓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而感受大自然的偉大力量,爲學生提供了直觀、動態、形象的影視文件,並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課文。爲學生自瀆、自悟文章內容提供了充分的依據

2、學法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學不只是單純的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和技能,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因此,設計學法如下:

(1)讀、思、議結合。讓學生在讀中積累語言,感悟情景,入境生情,自悟自得,在讀中思考,讀中討論,讀中理解。

(2)想象品味法。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培養學生把語言文字轉化成畫面的想象力。

(3)多媒體直觀法。利用電教手段,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能更好更快地把握課文重難點,從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八、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激趣導入,引人入勝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教學也是如此,一堂課的導入十分重要。爲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用潮水聲作襯托,同時用優美的語言聲情並茂地渲染課堂氣氛,勾起學生想去觀潮的強烈慾望

(二)觀看畫面,啓發想象,學習第2自然段。

①我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潮來前人山人海的情景圖片。啓發學生結合實際展開想象:假如自己身在其中此刻的心情怎樣?我的意圖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通過邊看邊想,設身處地地理解人們期盼潮水早點來的焦急心情。

②課堂教學不僅在於老師的導,還在於學生的學。對於第二自然段的內容我將讓學生自由朗讀,然後提出問題:江潮還沒有來,作者看到了什麼?學生通過讀書,能夠自己解決問題。

(三)讀中感悟,理解課文3、4自然段。

潮來時這部分是課文的重點,我運用情境教學法,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品味、悟情,學生採用看、讀、思、背等學習方式進行學習。同時我利用遠教資源,適時地將聲音、圖像、視頻、及文字等信息巧妙恰當地呈現,製成課件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補充學生學習的知識背景,使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能使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情緒。

a、首先運用多媒體學生展示潮來時的情景: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學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中。同時,我巧設疑問,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這裏採用情景教學法將視覺手段與聽覺手段緊密結合起來,有助於培養學生觀察力、想象力、思維能力。

b、如此壯觀的景象,作者又是如何進行描繪的呢?我因勢利導、自然過渡,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內容。

1、《小學語文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我準備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來朗讀課文,比如:自由讀,合作讀,指名讀,讀自己喜歡的詞語、語句等,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感悟,讀中自得。然後用課件出示自學提示:

(1)作者觀潮的順序是怎樣的?

(2)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點來描寫?我讓學生組建學習小組,共同探討、合作解決問題,存在困難的地方,我適當點撥,利用板書巧妙引導學生抓住潮水聲音變化的詞語。如:悶雷滾動—響聲越來越大—山崩地裂,潮水形態變化的詞語,如:一條白線——拉長、變粗——白色城牆——白色戰馬來理解大潮的雄偉氣勢。

2、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在教學中。我將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質疑,在本課中學生也許會提出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潮水爲什麼會拉長呢?我組織學生結合自己收集的資料在小組內交流,然後我用課件出示錢塘江的地理位置圖,及時點撥。這樣,學生的疑問就能得到解決。

3、爲了使學生提高品味詞句的能力,又再一次爲大潮的雄壯所折服,我將引導學生背誦3.4自然段,讓學生把生動形象的語言描寫內化爲自己的真切感受,受到大自然美的薰陶。

4、迴歸整體,理解全文

在理解了前面兩個重點段落以後,我讓學生回過頭來,整體瀏覽全文,感受觀潮的整個過程,從而整體把握全文。

(四)總結延伸,感情昇華

錢塘江大潮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不愧爲天下奇觀。我們的祖國還有象錢塘江這樣美麗的地方,於是我利用網絡所提供的圖片資料向學生展示祖國大好河山的圖片,並啓發學生:我們的祖國美麗嗎?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熱愛祖國的情感,(當小導遊,向同學們介紹潮來時的壯觀景象、向大家介紹你在課前所收集的資料、朗誦寫觀潮的詩歌等)爲了進一步昇華主題,有意識地把這種感情昇華到對大自然,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九、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種直觀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的縮影,反映課堂教學的全部過程。板書設計根據學生認知規律和年齡特點用簡筆畫的形式,形象直觀,使學生一目瞭然,能根據板書理解潮來時雄偉壯觀的景象,從而突破本課的重點。

  十、說課小結

總之,遠程教育資源深入課堂,爲師生提供了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讓語文教學由封閉到開放,由以“書”爲本到以“人”爲本,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在《觀潮》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情境教學法,適時將遠程教育資源運用到了課堂教學中,發揮了課堂教學“三爲主”的調控作用,圍繞重點,教師注重導方法、導技能,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時又滲透了思想教育,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