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觀潮》說課稿(精選5篇)大綱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觀潮》說課稿(精選5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5W 次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觀潮》說課稿(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觀潮》說課稿(精選5篇)

  四年級上冊《觀潮》說課稿1

一、說教材

《觀潮》這篇文章是國家統編教材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組的一篇講讀課文。作者向我們描繪了浙江省海寧鹽官鎮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課文結構清楚,作者按潮來前、潮來時和潮過後的順序和大潮聲、形由遠及近的變化介紹了錢塘江大潮氣勢磅礴的景象,使人讀後不禁發出感嘆“錢塘江大潮不愧爲天下奇觀”。作者還介紹了觀潮的人數之多,熱情之高,從側面表現了錢塘江大潮之奇。選編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爲了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體會大自然給我們帶來的奇妙感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是讓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想象畫面,通過重點語句段體會文章表達上的特點。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四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將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制定爲以下幾條: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1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4自然段。

3、邊讀書邊想象畫面,聯繫上下文體會詞語表達上的含義。瞭解本文的寫作特點。

4、通過學習本篇課文,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自然美的薰陶,能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教學重點: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受到自然美的薰陶。

教學難點:體會文中一些語句,想象課文中描繪的錢塘江大潮的景象。

三、說教法

四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日益增加,但他們的認知能力有限,對文字描寫的景象難以形成深切體會,因此我採用創設情境法進行教學。上課時播放錢塘江大潮壯觀景象,讓學生結合文中的文字描寫深刻感受。閱讀教學中,朗讀是最重要、最經常的練習,因爲在朗讀的過程中可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還可以培養語感。因此,我還將採用以讀代講法進行教學,組織學生進行朗讀比賽,讀一讀,議一議,看誰能把潮來時的那種“浩浩蕩蕩、山崩地裂”的氣勢讀出來。

四、說學法

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中,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老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合作者,老師任務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他們在自主能動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學習的快樂。因此在這堂課中我將運用自主探究式學法。“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爲天下奇觀”,爲什麼這麼說?“奇”在哪兒?讓學生結合課前蒐集的資料說說自己對錢塘江大潮的瞭解。語文課堂應是開放而有活力的,因此我還將採用合作交流式學法,組織學生之間互相交流自己的獨特感受,議一議文中的哪些詞和句用得好。

五、說教學過程

《觀潮》這篇課文結構非常清楚,作者分別按潮來前、潮來時和潮頭過後這三個方面向我們詳細介紹了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爲總寫,重點描寫了潮來時的景象。這篇課文不僅可以讓學生積累好詞佳句,還是一篇寫作的好範文。爲了使本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質疑導入,激起探究興趣

導語“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觀潮》這一課。”(教師板書課題後質疑課題,什麼是觀,什麼是潮?師生交流後回到課文中。)請同學們齊讀課文第一段“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爲天下奇觀”,提問“讀到這兒,你有什麼要問的?”學生會質疑“爲什麼說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奇在哪兒?”讓學生展示課前蒐集的資料再結合課後的資料袋說說錢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意圖: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中來,激起學習新知識的慾望,爲下一步的學習做好鋪墊。}過渡語“同學們,我們知道了這兒的潮水是由於特殊的地形而形成的,那它究竟是什麼樣的呢,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感受感受。我們先把課文的障礙—生字掃除掉。”

(二)初讀文章,整體感知

1、學生分四人小組朗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找出不理解的詞、句,小組成員合作解決問題。

2、小組成員討論這篇文章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介紹錢塘江大潮的,重點寫了哪一部分?(意圖:小組之間互相討論交流,有助於帶動學生的思維,在文中找出問題,發現問題,共同解決問題,也促進了成員之間的團結。)

(三)品讀課文,深入感知。

這篇文章結構非常清楚,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很快就可以明白文章是按潮來前、潮來時和潮頭過後的順序來寫的,老師就按照這個順序來組織教學。

1、指名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說一說這一段給我們介紹了什麼?潮來前江面是什麼景象?結合課文插圖看一看人們都在幹什麼?這麼多人都來看潮水說明了什麼?他們現在是怎樣的心情?如果你也在場會是什麼心情?“這麼多人來觀看潮水,我們也來親眼看一看”。

2、播放潮來時錄像,師生之間交流感受後再回到課文。學生自由朗讀3、4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又是按什麼順序描寫潮來時的景象的,抓住了哪些特點來具體描寫的?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按由遠及近的順序和聲、形變化的特點來描寫潮水來勢洶涌的。指導朗讀3、4自然段,特別是第四自然段。指名讓學生讀,小組齊讀,比賽讀,看誰能把那種山崩地裂、萬馬奔騰的氣勢讀出來。再播放潮來時錄像,請學生當解說員,按照順序和聲形變化介紹潮來時的景象。評一評,哪位解說員解說得最好。

3、霎時,潮頭就奔騰西去,這時江面又是怎樣的景象?潮水西去後有什麼變化?人們此時又會是怎樣的心情?你要發出怎樣的感嘆?(意圖:利用影像資料進行直觀教學,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是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第一次播放錄像讓學生有初步印象,在這個基礎上結合課文學習,使學生很快地把剛纔看到的畫面在頭腦中重現一遍,從而更深地理解課文內容。第二次播放錄像,讓學生不看書,直接對照畫面做現場解說,利用孩子好勝的心理,積極調動孩子的思維,使課堂氣氛活起來。)

4、總結:錢塘江大潮爲什麼被稱爲天下奇觀?(學生在學完課文後很快就能回答上來。)

(四)回顧課文,加深印象。

這個環節讓學生在文中找出自己喜歡的部分朗讀,並給予時間讓學生展示自己。這樣既鞏固了學生的感受,又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五)課後練習,拓展運用。

1、把今天看到的錢塘江大潮的景象和感受講給家長聽,既鍛鍊了學生運用詞彙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2、小練筆。讓學生以《觀潮》這篇課文做範文,按照一定的順序寫一處你印象最深刻的景觀。學會了的方法,應及時運用,這樣有利於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四年級上冊《觀潮》說課稿2

一、說教材——解讀文本,感知“天下奇觀”:

《觀潮》是第一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作者經過自我的所見、所聞、所感,以生動的語言展現了被人們稱爲“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雄偉壯觀的景象。這篇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是先總的介紹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然後按照“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退之後”的時間順序,描述看到、聽到和感到的壯觀景象。在重點部分“潮來之時”又按從遠到近的順序,抓住潮聲、潮形寫出了潮來時的驚心動魄。作者這樣清晰的行文順序,既向學生們揭示了怎樣按照必須的順序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也供給給學生讀文,理清文章脈絡的一個扶手。這一點將成爲我教學設計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

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自古以來就被人們稱頌。明代詩人王在晉以往在《望江臺》中寫道:“海闊天空浪若雷,錢塘潮水自天來。”其中,“奇”,作爲主線始終統領全文。具體來說:潮來之前,作者經過觀潮人羣急切心境的描述,從側面突出了一個“奇”;潮來之時,作者把潮水由遠及近的聲音和看到的景象交織在一齊描述,再現了大潮的勢不可擋,進一步突出了一個“奇”;潮頭過後,餘波“漫天卷地般涌來”,可見潮頭雖去,氣勢猶在,留給我們的仍是一個“奇”。以上就是對自我對教材的一個整體把握和分析。

二、說學生——以學定教,探究“天下奇觀”:

四年級是小學階段由低向高發展的關鍵期,四年級的學生已具備必須的自讀自悟本事,如:他們在初讀課文中,會比較容易地抓住全文的行文順序,也會在自由讀中相繼找出直接描述潮水的語句,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變化,所以在教學中,針對學生能夠自悟到的,能夠放手讓學生去讀去悟。但透過那一系列“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風號浪吼”等的精妙、生動的描述,從而感受到錢塘江大潮不愧是“天下奇觀”,那雄偉壯觀的景象一次次映像在學生的頭腦中,這是四年級學生難以自讀自悟到的。雖然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樂於與人交流,但他們的生活經驗有限,透過一系列精妙、生動的文字去想象的本事還有待於培養和提升。讀懂了學生的“懂”與“不懂”,由此我開始制定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三、說目標——以學定教,探究“天下奇觀”:

我制定的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爲:

1、引導學生邊讀書,邊抓住有關描述潮水的詞句,經過聯繫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等方法來想象畫面,從而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神奇壯觀,並鼓勵學生把自我的閱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導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3、讓學生感悟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學生對自然奇觀,壯美山河的熱愛之情。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讀懂3、4自然段,即引導學生抓住潮來時潮水聲音變化的詞語和潮水形態變化的詞語,來理解大潮的雄偉氣勢。

本課時的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生動而有層次地描述錢塘江大潮的雄奇的,從而深切體會到錢塘江大潮,被稱爲“天下奇觀”。

四、說思路——建構過程,感悟“天下奇觀”:

“爲學生營造充滿真情、詩意的課堂”是我們語文教師共同的追求。應對《觀潮》這樣一篇大氣磅礴,詩意十足的寫景散文,我們更應當以強烈的人文意識、多樣的學習方式、豐富的讀書實踐促發孩子獨特的情感體驗。讓孩子們在充滿詩意的課堂上與文本實現心靈的對晤,享受閱讀的歡樂!

(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上課伊始,我想用平和的語氣和學生們在簡便的談話中漸漸走近文本。試想能夠這樣展開一番談話: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觀潮》這篇課文,還學習了生字新詞,那我們就比比誰的記憶力最強,好嗎於是,我會分別出示四組詞語:

平靜

悶雷滾動一條白線

白浪翻滾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風號浪吼

在學生讀過這些生字新詞後,我相機問道:這四組詞語,都是描述錢塘江大潮的,那麼有什麼不一樣呢學生們會輕而易舉地回答出來:這四組詞語分別描述了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來之後潮水的樣貌和聲音的。這樣設計的意圖有二:一是引導學生們複習重點的詞語;二是引導學生們快速理清課文大的脈絡。緊之後,我故作玄虛,設計一個更加趣味的記憶力比賽的資料,我會快速提問道:課文描述的是哪兒的大潮一年一度的觀潮日,是什麼時候目的是重溫第一課時已經讀懂的第二自然段的相關資料。而後,我繼續提問:這節課,教師就和大家一齊去錢塘江觀潮。是啊,江潮還沒有來,江面很平靜,可是海塘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人們等啊,盼啊!那麼,如果你就是這人羣中的一員,你會等着什麼、盼着什麼心境又是怎樣的呢就在師生們簡便的一問一答中,把學生們已經讀懂的重新建構起來,也能夠漸漸地讓學生們由讀者轉向一個觀潮者,勾起學生們觀潮的強烈慾望,自然而然地把學生帶入文本當中,身臨其境地感受大潮的雄奇。

(二)重點切入,體驗大潮的雄奇。

1、自由讀,總體感受潮來之時的景象。

我是這樣設計自由讀導語的:自由輕聲讀課文的三、四自然段。大家要細地聽潮、看潮、用心體驗潮,用直線畫出描述潮來時聲音的語句,用曲線畫出描述潮來時樣貌的語句。

2、指名讀、聽讀,感受潮來之時的巨大變化。

學生自由讀後,我想這時教師應當適時地對學生們所畫的聽到的和看到的語句進行及時的反饋,這是學生們繼續理解其巨大變化和雄偉氣勢所必不可少的。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們在反饋中,可能會打亂順序,或者遺漏其中的一些語句,這是客觀存在的,所以在學生自由分散反饋後,我們可試着用這樣的一個小設計進行糾正與整合。具體來說:認真聽教師讀3、4自然段中你們所畫的語句,看看作者是用哪些詞語把這幾處描述連接起來的。請你把聽到的詞語在書中圈出來。隨後師讀生聽: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構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其中,把表示作者觀察、寫作順序的四個詞語讀得重一些,我想此時在學生頭腦中所呈現的決不只是支離破碎的語句,而是感受到潮來之時,大潮的聲音和大潮的形態的變化以及作者由遠及近地觀察,隨着位置的轉變和時間的推移來描述潮水變化的敘述方法。

3、細緻默讀,深入體會潮來之時的雄偉氣勢。

設計的默讀思考題是這樣的:請你再細緻地讀讀你剛纔所畫的語句,邊讀邊想象,看看從哪兒感受到潮來時那壯觀的景象,把你由此想象到的批註在書旁。在此基礎上,並提出交流的要求:一會兒,你能夠藉助批註,用語言來描繪你所想象到的,也能夠經過朗讀,再現出你所想象到的。這樣一個問題的設計,我想是基於這樣幾點思考:一是保證引發學生思考的問題要有必須的開度,也就是說值得深入思考;二是兼顧到了學生的差異,有的學生善說、有的學生善讀,讓他們有選擇學習方式的權利,盡顯他們的才華,帶給他們學習語文的歡樂;三是這其中關鍵性的語句十分多,但難易程度卻不一樣,爲了防止少慢差費現象的發生,以這樣不一樣的交流方式可使課堂教學更具實效性。

4、品讀,深入體會潮的聲音和形態之奇。

在交流伊始,我們能夠出示剛纔學生在聽讀中圈出的表示順序的那四個詞語“遠處……”、“過了一會兒……”、“再近些……”、“越來越近……”,引導學生按照記敘順序,來邊讀邊談談自我想象到的。

(1)“遠處……”

學生們很容易抓到第一句,我們能夠藉助學生的朗讀,引起大家的發散思考。具體操作是:我剛纔聽到你在讀這句話中,異常突出了“好像悶雷滾動”,你能說說此時聽着這滾滾而來的聲音,你彷彿想到了什麼嗎此時,孩子們可能會結合生活實際,說道:平時我聽到過大雨來臨之前,那由遠而近的滾滾的雷聲,預示着一場傾盆大雨即將來臨,那麼此時聽到潮水發出的隆隆的聲音,雖然比較沉悶,但持續不斷,我想潮水的來勢也必須很猛、很大。此時,教師可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小結:是啊,就像他剛纔聯繫生活實際體會的那樣,未見其形,但聞其聲,雖然潮水還距離我們很遠,但卻能聽到它滾動不止的聲音。而後,再請幾個學生帶着自我的感受再來讀這一句。隨之,教師以學生剛纔的發言進行過渡:是不是真像你們所說的這潮水來勢洶涌呢過了一會兒,潮水又有什麼變化呢!

(2)“過了一會兒……”

此時,學生們會抓住“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羣又沸騰起來。”來加以回答:那條白線就是大潮的潮頭,說明潮真的來了。隨之,教師追問道:觀潮的人們從一大早一向等到了午後一點左右,這時最終看到了一條白線,如果你們是觀潮的人,你們會怎樣樣呢這樣一個追問,目的是讓學生打開想象的空間,把自我當作好像是真的在看潮,真的在聽潮。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這是我們一向倡導的,那麼我想爲了不讓學生由教師牽着走,不讓學生成爲旁觀者,所以抓住學生與教材的契合點,使他們不由自主地走進文本,促其體驗,和作者產生共鳴,這可能是比較實用的一個方法。剛纔的一個追問,學生們勢必會七嘴八舌地說道:人們會叫喊起來!跳起來!歡呼起來!隨即我會問道:那麼多的人,大家都這樣情不自禁地喊呀、叫呀,這樣的場面,能用書中的一個詞語來形容嗎顯而易見,學生們會不約而同地找到“沸騰”一詞。此時讓學生想象着沸騰的場面,懷着激動、高興的心境再讀這一句,想必會讀得有滋有味。在這種情形下,教師能夠準備一小段過渡語,調整一下課堂的節奏,也對作者這樣精妙的寫法進行闡明,教師能夠這樣小結:課文既寫出了大潮在遠處時的聲音和樣貌,還寫出了觀潮人的情緒!

作者觀察得多麼仔細啊!你們也很會觀潮,不僅僅聽到了大潮在遠方的聲音,看到了大潮在遠處的樣貌,更難得的是你們還想象到了觀潮人的心境,真是不簡單。還有的學生會緊之後抓住“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這一句來加以體會。爲了避免學生泛泛地想象和空談,需要在此提示學生經過抓住句中的重點詞語來加以體會。這樣,學生會相繼抓住“很快移來”、“拉長變粗”、“橫貫江面”這幾個詞語,加以具體的想象和描繪:潮水前進的速度越來越快,並且離我們越來越近,我們不只能看到潮水的頭,還能看到整個江面都是飛奔而來的潮水,這就是“橫貫江面”。如果,在學生的發言中,能抓住“橫貫江面”一詞來理解,必須要對他及時地給予肯定,並請他經過朗讀再現這壯觀的景象。隨後,教師在那裏播放大潮由遠及近的視頻畫面,讓學生們更加如臨其境,最終讓他們齊聲朗讀這兩句話。藉着孩子們興趣盎然的時候,教師可相機導讀到浪頭越來越近的時候,大潮又是怎樣一番情景呢!

(3)“再近些……”

“只見白浪翻滾,構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牆。”這一句話比較好理解,我想能夠提示學生們藉助數學常識“兩丈相當於6米多”來深刻感受到“兩丈多高的水牆”是多麼的壯觀啊!如果能夠,我們在那裏能夠順勢追問:此時,我們看見的是什麼而看不見什麼呢看似一個不相關的問題,實則引導學生聯繫着上文加以想象,更加深刻體會到“兩丈多高的水牆”是如此的壯觀。此時,從學生們的口中可能會描繪出不一樣的畫面,有的說:“我們眼中只見洶涌的潮水構成無數的巨浪翻滾着,一浪高過一浪,一浪蓋過一浪。”有的說:“我好像看到巨浪相互交錯、撞擊,構成一堵高大的水牆,而看不到那條白線了。”還有的說:“江邊的、遠處一切景物都已被這如同水牆一般的、不斷翻滾、奔涌的潮水擋住了,看不到了。”這樣一個追問必須會撩起學生心中的感慨,而由此轉向高潮部分的學習。

(4)“越來越近……”

第四自然段的最終一句,十分值得品味,因爲作者用一系列恰如其分的四字詞語和兩個形象逼真的比喻,不僅僅寫出了潮水的聲音特點,還寫出了潮水形態、顏色的特點,更寫出了潮水磅礴洶涌的氣勢。而更爲可貴的是作者很好的把這幾個方面交織在一齊,語言簡短、富有韻律,帶給人無限的遐想。所以,我打算用句子比較的方法,引導學生去不斷深入體會這些詞句的意思、包含的情感以及其精妙生動的作用。之後,具體操作爲:在學生整體感受的基礎,經過句子的比較,讓學生體會逐步添上的詞語所發揮的精妙的作用。如:

A浪潮越來越近,猶如白色戰馬飛奔而來。

B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飛奔而來。

C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學生們在A和B的比較中,可發現:前文提到了潮水橫貫江面,此時潮水掀起的無數巨浪就像千萬匹戰馬一樣,馬不停蹄地向前奔涌,後浪推着前浪,前浪引着後浪,所以作者用上了“千萬匹”這個詞語。在B和C的比較中,可發“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寫出了潮水鋪天蓋地般、如萬馬奔騰般地奔涌的具體樣貌,其場面浩大、宏偉、壯觀。趁着學生們交流的高潮,請三個同學依次讀出這句話,要求一個比一個讀得更有氣勢。其他人閉眼欣賞,以強化這些關鍵詞語的作用。這樣形象直觀的詞句比較和誦讀,不僅僅幫忙學生理解了關鍵詞句,讓學生感受到課文中語言文字的魅力,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還抓住了本課時教學的重點,突破了難點。趁着學生們意猶未盡之時,拋出這樣一個問題,引導學生繼續抓住潮水的特點來體會:這磅礴的氣勢僅從形態能夠看出來嗎,你還從哪些詞句體會到這大潮勢不可擋自然而然,孩子們會抓住“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來想象當時大潮咆哮、怒吼着,似乎吞沒了整個江邊上的一切聲響,耳朵也都要被震聾了。這無比巨大的聲響更能襯托場面的壯觀。這時,再讓學生帶着此時的感受完整地讀出四自然段的最終一句,學生讀着文本上的文字,耳邊迴響着山崩地裂的聲音,情寓其中,真正體會到了潮來時聲音之奇。這樣精妙、精彩的語言很值得讓學生積累,所以爲了讓學生更好的抒發此時無限感慨的情懷,也爲了讓學生當堂熟讀成誦,我想補充一個小設計,可供實際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具體操作是用教師活力引讀:浪潮越來越近,只見眼前無數巨浪鋪天蓋地捲起,奔涌咆哮,此時你們看到到什麼,聽到了什麼——學生接讀這一句。再引讀:浪潮越來越近,只聽見耳畔迴響着震耳欲聾、震天動地的巨大聲響,放眼望去,側耳聆聽,你們又彷彿看到到什麼,聽到了什麼——學生接讀這一句。

5、有感情朗讀,領略大潮的變化奇觀。

學生的交流到此能夠告一段落了,教師要適時地收口,引導學生縱觀這個大潮的變化,讓學生把剛纔零散的感受化作切實的感悟,讓學生一時的感慨化作對大自然神奇魅力的讚歎。教師能夠這樣做以小結:作者隨着時間的推移、位置的變化,按由遠及近的順序描述了潮來時的景象,使我們彷彿和作者一齊站在錢塘江畔,聽到的聲音越來越大,看到的潮水越來越近,浪頭也越來越高。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爲(天下奇觀)!我們爲之自豪,爲之(驕傲)!隨之,讓學生帶着對錢塘江大潮的無限讚歎之情,觀看完整的大潮變化的視頻。觀看完,找四個孩子按照作者描述的順序,有感情朗讀大潮變化的這四個句段。

6、略讀潮後,感受大潮氣勢猶在。

最終一個自然段其實重點詞句也不少,但通俗易懂,並且學到這兒,我們都明白還要注意教學時間和重難點的分配,所以,在這樣的實際情景下,我想打算用漏讀法,讓學生找出我漏讀的“還在、依舊、才”這三個詞語,體會到大潮氣勢猶在。

五、積累運用,再現天下奇觀。

值得和大家探討的是,我們常說每節課都要讓學生有所獲,除了在課堂教學中的滲透外,積累運用更會讓學生得其所。所以,在課終時,我們可留出幾分鐘時間,讓學生現場積累運用。那裏我有兩個預設方案,可根據學生的實際加以選擇或整合。預設一:看得出,同學們在閱讀課文的時候,很注意詞語的體會、想象和積累,那麼就讓我們用上這些生動的詞語,編寫一段完整的導遊詞。緊之後出示這樣一段不完整的導遊詞,讓學生在括號中用上今日學到的詞語,使這段導遊詞表達得清楚、通順、生動:今日,我去海寧觀潮。潮來之前,江面上。可潮來時,卻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潮水聲猶如。漸漸的,潮過去了,可是。(學生在各自的小練習紙上完成,指名回答,團體反饋)反饋的結果能夠是:今日,我去海寧觀潮。潮來之前,江面上(風平浪靜)。可潮來時,卻一浪一浪(像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一浪一浪(像千萬匹白色戰馬)。潮水聲猶如(山崩地裂)。漸漸的,潮過去了,可是(餘波還在漫天卷地般涌來)。在師生共同評價中,允許有不一樣答案,如:能夠填一一浪一浪(齊頭並進);一浪一浪(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一浪一浪(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一浪一浪(漫天卷地地涌來)。預設二,就是改編導遊詞,如:教師出示這樣一段話。

書中的好詞佳句自行修改。午後一點左右,會從遠處傳來響聲。過了一會兒,大潮就會出現。很快,離我們近了,浪頭寬了。再近些,浪更高了。浪潮越來越近,浪會更急,聲音會更響。這兩個思路設計的意圖皆是把課文中的語言文字和文字所描繪的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景觀以及文中所表達的強烈的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有機結合在一齊,力求構成一種教學藝術的境界,爲學生營造出充滿真情、詩意的課堂。

  四年級上冊《觀潮》說課稿3

一、說教材

《觀潮》這篇文章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一組的一篇講讀課文。作者向我們描繪了浙江省海寧鹽官鎮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課文結構清楚,作者按潮來前、潮來時和潮過後的順序和大潮聲、形由遠及近的變化介紹了錢塘江大潮氣勢磅礴景象,使人讀後不禁發出感嘆“錢塘江大潮不愧爲天下奇觀”。作者還介紹了觀潮的人數之多,熱情之高,從側面表現了錢塘江大潮之奇。選編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爲了讓學生經過學習課文體會大自然給我們帶來的奇妙感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是讓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想像畫面,經過重點語句段體會文章表達上的特點。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四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將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制定爲以下幾條: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4自然段。

3、邊讀書邊想像畫面,聯繫上下文體會詞語表達上的含義。瞭解本文的寫作特點。

4、經過學習本篇課文,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自然美的薰陶,能把自我的閱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教學重點: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受到自然美的薰陶。

教學難點:體會文中一些語句,想像課文中描繪的錢塘江大潮的景象。

二、說教法

四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日益增加,但他們的認知本事有限,對文字描述的景象難以構成深切體會,所以我採用創設情境法進行教學。上課時播放錢塘江大潮壯觀景象,讓學生結合文中的文字描述深刻感受。閱讀教學中,朗讀是最重要、最經常的練習,因爲在朗讀的過程中能夠理解課文資料,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還能夠培養語感。所以,我還將採用以讀代講法進行教學,組織學生進行朗讀比賽,讀一讀,議一議,看誰能把潮來時的那種“浩浩蕩蕩、山崩地裂”的氣勢讀出來。

三、說學法

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中,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合作者,教師任務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他們在自主能動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學習的歡樂。所以在這堂課中我將運用自主探究式學法。“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爲天下奇觀”,爲什麼這麼說,“奇”在哪兒。讓學生結合課前蒐集的資料說說自我對錢塘江大潮的瞭解。語文課堂應是開放而有活力的,所以我還將採用合作交流式學法,組織學生之間互相交流自我的獨特感受,議一議文中的哪些詞和句用得好。

四、說教學程序

《觀潮》這篇課文結構十分清楚,作者分別按潮來前、潮來時和潮頭過後這三個方面向我們詳細介紹了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爲總寫,重點描述了潮來時的景象。這篇課文不僅僅能夠讓學生積累好詞佳句,還是一篇寫作的好範文。爲了使本課教學到達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質疑導入,激起探究興趣

導語“同學們,今日我們來學習《觀潮》這一課。”(教師板書課題後質疑課題,什麼是觀,什麼是潮?師生交流後回到課文中。)請同學們齊讀課文第一段“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爲天下奇觀”,提問“讀到這兒,你有什麼要問的?”學生會質疑“爲什麼說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奇在哪兒?”讓學生展示課前蒐集的資料再結合課後的資料袋說說錢塘江大潮構成的原因。{意圖: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中來,激起學習新知識的慾望,爲下一步的學習做好鋪墊。}過渡語“同學們,我們明白了這兒的潮水是由於特殊的地形而構成的,那它究竟是什麼樣的呢,我們一齊走進課文去感受感受。我們先把課文的障礙——生字掃除掉。”

(二)初讀文章,整體感知

1、學生分四人小組朗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找出不理解的詞、句,小組成員合作解決問題。

2、小組成員討論這篇文章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介紹錢塘江大潮的,重點寫了哪一部分?{意圖:小組之間互相討論交流,有助於帶動學生的思維,在文中找出問題,發現問題,共同解決問題,也促進了成員之間的團結。}

(三)品讀課文,深入感知

這篇文章結構十分清楚,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很快就能夠明白文章是按潮來前、潮來時和潮頭過後的順序來寫的,教師就按照這個順序來組織教學。

1、指名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說一說這一段給我們介紹了什麼?潮來前江面是什麼景象?

結合課文插圖看一看人們都在幹什麼?這麼多人都來看潮水說明了什麼?他們此刻是怎樣的心境?如果你也在場會是什麼心境?

2、播放潮來時錄象,師生之間交流感受後再回到課文。學生自由朗讀3、4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又是按什麼順序描述潮來時的景象的,抓住了哪些特點來具體描述的?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按由遠及近的順序和聲、形變化的特點來描述潮水來勢洶涌的。指導朗讀3、4自然段,異常是第四自然段。指名讓學生讀,小組齊讀,比賽讀,看誰能把那種山崩地裂、萬馬奔騰的氣勢讀出來。

再播放潮來時錄象,請學生當解說員,按照順序和聲形變化介紹潮來時的景象。評一評,哪位解說員解說得最好。

3、霎時,潮頭就奔騰西去,這時江面又是怎樣的景象?潮水西去後有什麼變化?人們此時又會是怎樣的心境?你要發出怎樣的感嘆?{意圖:利用影像資料進行直觀教學,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是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第一次播放錄象讓學生有初步映像,在這個基礎上結合課文學習,使學生很快地把剛纔看到的畫面在頭腦中重現一遍,從而更深地理解課文資料。第二次播放錄象,讓學生不看書,直接對照畫面做現場解說,利用孩子好勝的心裏,進取調動孩子的思維,使課堂氣氛活起來。}

4、總結:錢塘江大潮爲什麼被稱爲天下奇觀?(學生在學完課文後很快就能回答上來。)

(四)回顧課文,加深印象

學完全文後,我再次讓學生自由讀自我最喜歡的地方,並給予時間讓學生展示自我。這樣既鞏固了學生的感受,又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進取性。

(五)課後練習,拓展運用

1、把今日看到的錢塘江大潮的景象和感受講給家長聽,既鍛鍊了學生運用詞彙的本事,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本事。

2、小練筆。讓學生以《觀潮》這篇課文做範文,按照必須的順序寫一處你印象最深刻的景觀。學會了的方法,應及時運用,這樣有利於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五、說板書

板書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教師精心設計的結晶,是課堂教學的精髓,不僅僅能夠體現主要資料,並且能使學生抓住板書資料掌握整個課堂教學資料,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我的板書設計正是體現了這一點,具有代表性,一目瞭然,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觀潮

潮來前平靜

聲:悶雷滾動越來越大山崩地裂

潮來時形:一條白線橫貫江面兩丈水牆

潮頭過後平靜漲水

六、說效果

經過充分讀,學生實現了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讀中展示;經過自我領悟,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體驗;經過自由評,使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得淋漓盡致。“讀中感悟,議中深入”學生不僅僅讀懂得了課文,並且體會到祖國河山的壯麗,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四年級上冊《觀潮》說課稿4

一、說教材

《觀潮》這篇課文是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組第一課。這組課文是圍繞“自然奇觀”的專題來寫,《觀潮》是這組課文的第一課,起着十分重要的引領作用。本文經過作者對潮的生動描述,讓我們看到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更讓我們領略了大自然的魅力,體會大自然那種魔術般的神奇。

二、說學生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富於想象,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但學生生活閱歷有限,對文中描繪的雄偉景象缺乏直觀感受,需要教師供給直觀的圖像幫忙。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識記生字詞,抓重點詞句進行品味,注重語言積累。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經過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使學生受到壯闊美和力量美的感染,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習課文3、4自然段,體會大潮的磅礴氣勢。

難點: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五、說教法

在本課中主要採用情景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法和朗讀法進行教學。經過展示課件讓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而感受大自然的偉大力量,並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課文。

六、說學法

在新課標的理念中,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合作者。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遵循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訓練爲主線的三爲主原則,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七、說教學過程

(一)運用多媒體,直觀感受,激發情感和興趣。

運用多媒體,讓學生直接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壯的氣勢,學生的活力立刻被調動起來,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利於學生理解詞句。

(二)檢查預習情景,學習生字。

中年級的課文篇幅比較長,如果讓學生按照教師揭示的教學目標及學前指導進行課前預習,這樣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讓學生在課前養成預習的學習習慣。

(三)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教學時我抓住文章重點,圍繞“觀”(觀奇觀)這個中心詞,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的思路,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首先引導學生思考:課文按照什麼順序來寫觀潮的,作者抓住了什麼來體現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然後,讓學生找出你認爲最能體現潮水雄偉、壯觀的詞句。最終小組討論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所看到的和聽到的景物。

(四)創設情境,體會觀潮人的感受

經過創設情境,讓學生設身處地的體會到觀潮人的急切、激動的心境。所以,我設計這麼幾個問題:如果你就是觀察人中的一員,想到就要見到大潮了,你心境如何你會怎樣做觀潮的人羣又是怎樣做的呢

(五)經過“讀、悟、議、賞、再讀”,重點體會潮來時壯觀景象。

潮來時雄偉壯觀的景象這一部分是課文的重點。抓住重點詞句品味是難點。學習這一部分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讀,體會,並發動學生相互評議、補充,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

(六)結束

學完全文後,我再次讓學生自由讀自我最喜歡的地方,並給予時間讓學生展示,這樣既鞏固了學生的感受,又進一步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

(七)作業設計

讓學生把自我觀賞到的錢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講給家長聽,既鍛鍊學生運用詞彙的本事,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本事。

  四年級上冊《觀潮》說課稿5

一、說教材

《觀潮》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組第一課。這是一篇十分優美的寫景的文章,描寫了被稱爲“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全文共5個自然段,先總寫,然後從“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後”三個方面,描寫了大潮由遠而近、奔騰西去的全過程,刻畫了錢塘潮的奇特、雄偉、壯觀,有聲有色,有景色的正面描寫,也有觀潮人的側面烘托,使人讀後不禁發出由衷的讚歎: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爲自古以來的“天下奇觀”!可以說這是一篇很好的進行朗讀訓練的文章,也是進行寫景類文章寫作訓練的典範。

二、說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15個生字。正確讀寫“寬闊、籠罩、逐漸”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3、邊讀書邊想象畫面,能聯繫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

4、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自然美的薰陶,能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重點:積累語言,引導學生感受大潮的神奇壯觀。

難點:體會課文中的重點語句,想象課文描繪的大潮景象。

三、說學情。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樂於與人交流,但他們的生活經驗有限,對潮汐的形成原因,和文中描繪的錢塘江大潮的雄偉景象,僅憑想象深刻感受,需要教師提供直觀的圖像。

四、說教法學法。

基於對文本的把握和對學生的學情分析,我採用“創設情境法,多媒體輔助法”進行教學,努力爲學生創設情境,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將自己想象成觀潮人羣中的一個,身臨其境地融入學習活動中。同時我還採用了“朗讀法”,因爲閱讀教學的重點要通過不同形式的讀,實現理解內容,體會感情,領悟表達的方法的目的。

在新課標的理念中,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合作者,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教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他們在自主能動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學習的快樂,爲此,我採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學習方法。

五、說教學過程。

我將本課分爲兩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的教學任務是反覆誦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和寫作順序,弄清錢塘江的地形特點,感受錢塘江大潮的神奇雄偉。並引導學習生字。第二課時的教學任務是引導學生通過聯繫上下文讀懂重點語句,積累語言,學習作者的描寫方法。下面我主要說說第一課時的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情境導入

1、出示錢塘江地形圖。

教師進行介紹:我國有許多名山大川,今天老師就給大家介紹一條有代表性的河流,那就是錢塘江。錢塘江是我國浙江省的第一大河,位於浙江省北部,全長605公里,河域面積五萬平方公里。與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南亞的恆河並稱爲“世界三大強涌潮河流”。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錢塘江邊一睹涌潮的景象吧。

2、播放錢塘江大潮視頻,板書“觀潮”

看了這潮水,聽了這潮聲你覺得錢塘江潮怎麼樣呢?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嗎?在作者眼裏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找出一個最能體現錢塘江潮特點的詞語。

3、理解奇觀

教師板書“天下奇觀”,並引導學生理解“奇觀”

設計意圖:此環節通過圖片和視頻資料,給學生形成視聽衝擊,讓學生直接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壯的氣勢,學生的激情馬上被調動起來,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順理成章地引出關鍵詞“奇觀”。

(二)檢查預習,學習生字

1、採用多媒體形式出現本課生字詞,指名讀,重點強調“罩”“鼎”“崩”三個字的讀音。再齊讀鞏固字音。

2、讓學生那個字記起來有困難。幫助學生解決難字。

3、多種形式讀,如開火車讀、賽讀、男女生讀等,進一步鞏固生字詞,這樣既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又在學習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教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認真聽,聽出節奏、停頓和速度。

設計意圖:在語文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範讀十分重要。好的朗讀可以營造氣氛,讓課堂更有感染力,也可以通過正確的朗讀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實現以讀代講的目的。

2、學生模仿讀。

3、指名讀,然後進行評議,看好在哪兒,不足在哪兒,如何改進?

設計意圖:評價的過程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因爲只有自己入情入境地讀了,才能評價別人,這樣既掌握了知識,又鍛鍊了學習的能力。

4、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錢塘江大潮的?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適時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後

設計意圖: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對課文的把握不同,會有不同的感受,所以他們的彙報過程正是體現他們獨立獲取知識的過程。

在這個環節中,我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循序漸進地走進文本,逐步提升學生的感悟,這樣不僅保證了讀的時間,讀的形式,還保持了讀的興趣,更爲深入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四)指導書寫

中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書寫能力,能獨立識寫大部分的生字,教師只需指導難寫、易錯字,爲此,本課我重點指導了“罩”“頓”“震”三個字。

六、作業設計。

聽了獅子媽媽的話,還有小朋友的話,懶獅子會怎麼想,怎麼做?請你說一說,想一想,畫一畫。選擇完成一項作業:

1、愛編故事的你,可把這個童話故事,繼續往下編,講給同伴、老師、家人聽。

2、假如課文有第3幅插圖,會畫些什麼?愛畫畫的你,請接着往下畫。

3、假如課文有第8自然段,會寫些什麼?愛寫文章的你,請試着寫一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