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活動總結 > “你快樂嗎?”主題班會活動方案

“你快樂嗎?”主題班會活動方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7W 次
“你快樂嗎?”主題班會活動方案
你快樂嗎?主題班會活動方案
  
  開會日期:11年12月19日 星期二 人數:52人
  
  班會目的: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心智健全的人。人一生的幸福並不取決於地位,財富,學歷等外在條件,而在於擁有健康積極的心態。大到人生價值取向的原則問題,小到日常瑣事的判斷決定,心態不同,選擇自然不同;而不同的選擇當然帶來不同的後果。快樂是人生的終極目標,卻不是人與生俱來的能力,它需要人們去學會快樂,培養快樂的能力。通過學習產生快樂的心理學原理,瞭解快樂的來源,讓學生了解快樂的境界有高低,引導學生追求高層次的快樂,逐漸擺脫低級趣味;瞭解學習的艱苦及人生其他一些痛苦的經歷是獲得真正的快樂的必經之路,從而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並培養積極進取的樂觀心態;引導學生髮現生活細節之美,學會調節情緒,調整心態,創造出快樂的人生。
  
  班會形式:討論法,情景法,演示法
  
  班會過程:
  
  一.導入課題
  
  今天主題班會的內容與一本書名有關。(多媒體出示“快樂的科學”字樣。讓學生解讀書名.得到本書的內容重點是講“快樂”而非科學.通過解讀書名導入今天的課題---快樂)“快樂”的科學,快樂是有學問的。它的作者是德國一位著名的哲學家尼采。(多媒體出示尼采的頭像,簡介。)這本書是從宗教信仰,責任,及其他美德等方面來闡述快樂的根源.
  
  二.分享快樂
  
  (1)孔子三樂
  
  今天我們不從哲學而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快樂這個話題。尼采是西方的哲學家,他分析了快樂,那麼我們東方的大哲學家大教育家----我們的老祖宗孔子有沒有教我們如何快樂呢?(提示學生回憶初一的語文課本,學生答出“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多媒體出示孔子畫像及以上三句。)
  
  (2)孟子之樂
  
  另一位我國古代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孟子也有三樂。他說“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稍作解釋.)
  
  (3)同學之樂
  
  聖人有快樂,那麼我們這些平凡的普通人又如何呢?下面同學們來談談你們的快樂.“獨樂樂不如衆樂樂”我們來一起分享同學們的快樂。請大家回憶你最快樂的事是什麼?(學生準備一分鐘,然後發言。約有十至十五位同學發言。教師將學生的發言歸納爲親情,友情,獲獎,解難題,幫助別人,被表揚等方面的快樂。)
  
  三.快樂溯源
  
  剛纔我們講到自己的快樂,對比一下古代聖人的快樂會發現有許多相似之處,古今
  
  相差幾千年,快樂卻驚人地相似,這說明快樂是人性共同的一種追求與需要。心理學上
  
  說“快樂是當人們的需要得到滿足時內心產生的喜悅滿足幸福的感覺。”既然快樂是人
  
  性的基本需要,那麼我們應當瞭解人究竟有哪些基本需要,從而瞭解快樂的根本來源。
  
  第一層也是最基本的需要:生理需要。人的吃喝拉撒,健康等均屬於這個層次的需要。
  
  第二層:安全需要。目前還有不少國家處於戰爭中,這些國家的人民連這兩層最基本的需要都被剝奪了,這就是戰爭的罪惡。
  
  第三層;歸屬和愛的需要。吃飽喝足了,就想到成家了,因爲人需要愛與被愛,親情,友情,愛情都屬於這個範圍。
  
  第四層;尊重的需要。
  
  這個需要包括自尊及尊重他人兩層意思。所謂自尊就是了解並相信自己,不因他人而隨意否定自己。尊重他人呢,就是首先了解人與人是不同的,要站在他人的角度替他人着想,不急於將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人。舉個例子:(在桌子上寫一個“6”,問對面一個學生)這是幾,(學生會回答)“9”,(老師問)誰對呢?誰都對.這就是因爲兩個人所處的角度不同,看問題得出的結論就不同.所以平時要注意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地想爲什麼別人會跟我有不同的看法.這樣就容易理解別人了.這就是尊重他人.
  
  第五層;認知的需要。認知在心理學上泛指一個人的感覺,知覺,記憶,思維的能力等。認知需要包括學習的需要和了解他人的需要。所以我們要背起書包來上學,來求知,就是因爲我們與生俱來有求知慾,有認知的需要.
  
  第六層:美的需要。我們追求真,善,美.其中美是最高境界.音樂,美術,舞蹈,攝影…都是反映美體現美的載體,所以大家要努力培養和提高這些藝術素質;而人的外表美,心靈美,語言美,行爲美是這些美好素質的具體體現.
  
  第七層:也是人類最高層次的需要是自我實現的需要。指通過自身努力取得成就,或爲他人付出實現自我價值。剛纔很多同學提到最開心的事情是得獎,是幫助了別人,都是因爲你通過努力取得了自我價值或者爲別人付出使別人得到了幫助從而也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因此你會特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