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活動方案 >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W 次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1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1、以人爲本,尊重個性,發展特長,全面提高。

2、重塑校園文化,提升校本特色,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教學方式,推進基礎教育改革進程。

3、引導學生綜合運用社會、生活和學科知識,開展以學生爲主體的自主動手動腦的生活實踐活動,更好地培養學生各方面綜合實踐的潛力,帶領學生走入更廣闊的社會活動空間,豐富學生的知識和情感等方面的體驗。本學期,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將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爲指導,以實踐爲核心,以校本教材爲載體,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推進課程改革。

二、總體目標:

1、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構成善於質疑,樂於探究,努力求知的用心態度。

2、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潛力。

3、培養學生的樂於合作的情感和善於合作的技能。

4、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參與意識、社會職責意識和主人翁精神。

5、使學生進一步瞭解社會生活和社會環境,增長從事社會活動所需的知識,增強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潛力。

7、瞭解祖國,瞭解家鄉,培養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三、具體措施:

(一)、不斷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加強理論在實際中的作用。

1、利用開學初時間,羣衆學習《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計與實施》,領會新課改理念。

2、羣衆討論各年級主題設定的可行性,制定主題研究方案。

3、隨時根據活動的開展狀況更改活動計劃、提出活動過程中問題,羣衆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法。

4、任課教師及時認真地記好教學反思,不斷累積教學經驗,用心撰寫教學論文,共同交流,使全體受益。

(二)、加大組內教研力度,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1、成立綜合實踐活動教研組。

2、用心參加校外的教研活動,及時地將最新的教學理念上傳下達,做到有繼承、有突破、有創新。

(三)、以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爲出發點,開展實踐探究活動,初步構成我校研究特色。

1、活動以問題和項目爲中心,結合學生特點、學校特點、地域特色,將多學科知識整合,將個人與社會整合。

2、教學過程中面向全體,使每一名的學生的用心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並能夠充分認識自身的價值,在活動中使每一名學生都有收穫,體驗成功的喜悅,建立健全的評價體系,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3、在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潛力;提高蒐集、整理、運用信息的潛力;在活動開展中鍛鍊學生的與人交往的潛力、社會實踐的潛力、抗受挫折的潛力;發展學生終身學習的潛力。

四、過程開展

1、明確活動主題:根據各年級學生的實際,學期初選定好綜合實踐活動的2個主題。

2、制定活動計劃、方案:根據活動主題,認真制定好計劃,對於每次活動都要制定詳實活動方案,明確目的、資料、方法、步驟、注意事項及預期成果等,做到活動前心中有數。

3、組織活動:教師要根據計劃和方案,同學生一齊親歷實踐並給予學生及時恰當指導以解決實際困難,並注意生成性專題以完善活動內涵。

4、總結反思:幫忙學生及時活動總結,積累經驗彌補不足,提出推薦,展示成果,發展潛力。

五、實施保障

1、教師要進行專業理論學習,提高思想認識和業務水平,爲課程的成功實施奠定基礎。

2、及時制定各級各類實施計劃和方案,做到有的放矢。

3、強調合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本身就是一項綜合性極強的課程,因而學科之間的合作就顯得尤爲重要,他不僅僅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關鍵,更是課程實施成功與否的前提,因而本學期我們對此項工作尤爲重視,並將之列之工作的重中之重。

4、資源保障:開放校圖書館、實驗室、微機室等作爲活動基地,以保證綜合實踐活動課實施的科學性。

5、加強管理:落實課程實施職責制,強化過程管理,確保綜合實踐活動順利開展,做到每一次活動全程萬無一失,不出事故。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2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是義務教育階段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是國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開設的新型課程。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通過多種活動項目,豐富的活動內容,靈活多變的活動方式,使學生接觸自然、社會,綜合運用所學過的知識,開展以學生爲主體,以實踐性、自主性、創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學科性爲主要特徵的多種活動。通過活動使學生拓寬視野,增長知識,培養能力,發展個性,生動、活潑、主動地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二、實施目標:

(一)總體目標

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旨在讓學生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與豐富經驗,加深對自然、社會和自身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培養他們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身的責任,形成從自己的周圍生活中主動地發現問題並獨立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發展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1、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與豐富經驗。

2、形成對自然、社會、自身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發展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身的責任。

3、形成從自己的周圍生活中主動地發現問題並獨立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

4、發展實踐能力,發展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

5、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二)具體目標

1、學生髮展目標

①、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環境的意識和能力。

②、接觸自然,豐富對自然的認識;欣賞自然世界,發展對自然的熱愛情懷。

③、走入社會,熟悉並遵守社會行爲規範。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理解人與自然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繫。

④、瞭解社會資源,並能有效利用;知道如何保護和改善自然環境,並身體力行。增長社會溝通能力,養成初步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對社會負責任的態度。

⑤、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養成生活自理的習慣,初步具有認識自我的能力,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態度。

⑥、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發展探究問題的初步能力。

2、教師發展目標:

①、轉變教育,教學理念,改變教學策略。

②、強化教師的課程意識,提高課程開發能力。

③、形成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

④、培養教師之間的協作精神。

⑤、拓寬教師的知識結構。

3、學校發展目標:

①、營造“自主、合作、開放”的校園文化。

②、密切與社會、家庭的聯繫。

③、促進學校教育、教學的整體改革。

④、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更具有開放性和多元化,更具生命力。

  三、實踐內容:(略)

  四、活動方式:

一般根據實際情況可以採取以下三種組織形式:

1.個人活動

個人活動是在個別學生對某一問題有特別的興趣,並且對該問題已有一定程度的瞭解,能在教師指導下獨立完成的活動。個人活動的組織形式能夠有利於發展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部分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社會活動能力,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應允許學生獨立地進行活動,並完成活動任務。在學生個人完成活動後,應鼓勵學生積極與他人進行交流與分享。學生在探究活動中也需要與他人交流。在小學階段,特別提倡家長支持和參與孩子的探究活動,但家長不要包辦代替。

2.小組活動

小組活動是綜合實踐活動最基本的組織形式。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小組的構成由學生自己協商後確定,教師不過多介入他們的選擇。小組成員的組成不限於班級內,爲使實踐與探究走向深入,允許並鼓勵各班之間、不同年級之間、甚至不同學校、不同地域之間學生的組合。研究小組一般由3-5人組成,學生自己推選組長,聘請具有一定專長的成人(如本校教師、學生家長、校外人士等)爲指導教師。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成員要學會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務.

3.集體活動。

集體活動是以班級、年級或學校爲活動單位共同完成一項主題活動的組織形式。通過分工合作、共同探究、集體討論,以求對某一主題的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中,可以多種形式交融使用。由於綜合實踐活動要求學生走出校園,走近自然,走入社區,走向社會,在開放的時空中開展實踐性的學習活動。因而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安全意識教育,培養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教師要精心規劃和組織學生校外活動,要對校外活動的空間範圍、活動情境進行事先考察和推想並作出合理的規劃,儘可能採取小組協作的方式來進行。學校和教師要儘可能地爭取社會有關部門和學生家長的支持,鼓勵一部分學生家長在可能的前提下,參與學生的校外活動。

班級集體探究需要全班學生圍繞同一個研究主題,各自蒐集資料、開展探究活動。再通過全班集體討論,交流大家蒐集到的信息和形成的想法,進行思維碰撞,由此推動同學們在各自原有基礎上深入探究。此後,可以進入第二輪研討,也可以就此完成各自的“作品”。

小組研究、班級研究或其他各種合作研究形式要強調集體中每個人的積極參與,要以個人的獨立思考和認真鑽研爲基礎,避兔出現一部分人忙、其他人閒,少數人做、多數人看的現象。同時,也要防止學生之間的不合作現象。個人研究並不排斥交流與合作,要引導學生主動地與他人交流,學會分享資源。

  五、工作措施:

(一) 課程落實

綜合實踐活動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計劃》所規定的小學3-6年級的一門必修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課時爲3-4年級每週2課時,5-6年級每週3課時。根據現階段的實際情況,建立彈性課時制度。

(二) 制度制訂

制度政策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走向“規範化”、“常態化”的根本,也是的必備條件。要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成爲“常態課”,必須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激勵機制。學校要制定相應的制度,如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級段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管理制度、教師和學生的評價制度以及相應的管理制度等。

(三) 師資建設

1.全面參加培訓,促使指導教師認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價值,把握課程的特點,掌握課程實施的方法。

2.加強校本培訓,促進指導教師快速成長。培訓要求:①參加培訓的教師相對固定;②培訓時間要保證有教師系統學習;③培訓的內容系統全面,專題設計合理,有助於骨幹教師把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念,同時掌握實踐經驗;④培訓的形式要靈活多樣,既有理論學習,又有自主實踐,實現個人自學與集中學習相結合,本校實踐探索與經驗交流分享相結合,學校整體現場觀摩與個人提交研修成果相結合。

(四) 課程開發

課程資源開發成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常態化實施的核心問題。

(1)利用校本開發的理念編寫綜合實踐活動資源包;

(2)建設實踐基地,如語文學科基地,英語學科基地等;

(3)建立人才資源庫,加強校內外指導教師隊伍;

(4)繼續開發、落實非指定性領域的課程內容,如體育節、藝術節、科技節、體育競賽、大課間操、班幹部輪換等。

  六、評價獎勵:

綜合實踐活動的學生評價應堅持發展性原則、客觀性原則和激勵性原則。評價的方式主要有測試、觀察、彙報表演、成果展示、答辯、競賽等。

(一)評價內容:

1.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課時量與態度。

2.活動中所獲得的體驗情況。

3.知識、方法、技能的掌握情況。

4.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情況。

(二)評價方式:

1.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個別評價與集體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

2.建議建立《學生綜合實踐活動檔案》,將學生參與每一項活動的過程及評價裝入成長檔案袋,期末進行綜合評價。

3.提倡協商研討式評價,即教師和學生共同協商評價的方式和標準,並根據協商的結果進行評價。

4.恰當運用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

5.評價要客觀、公正、合理,要從促進學生學習的角度恰當地解釋評價數據,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提高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習的動力。

6.教師在評價過程中要注重方法、態度和體驗的評價,重視用文字說明學生活動令人滿意或需要改進的地方。

(三)獎勵措施:

每學期開展“四個一”活動,即一次公開課活動,一次論文撰寫活動,一次綜合實踐活動案例評比,一次學生研究小論文評比。每學期末,學校擬表彰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優秀指導教師和學生。

  七、操作措施:

1、成立領導小組。確保每週每班的信息課、勞技課、研究性學習課安排。

2、在教師中廣泛開展有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學習和理論培訓,瞭解其內涵理念、目標、操作的基本原則,不斷提高教師對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的規劃和設計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一方面學校將派出骨幹教師外出培訓;另一方面充分發揮校本培訓的作用,開展校內培訓,並將培訓計劃納入學校整體工作之中。

3、學校加大宣傳力度,開好家長會,積極爭取家長、社會等各方面對學校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工作的支持。聯繫社區,與周邊居委加強合作,資源共享,擴大學生的實踐活動範圍。

4、做好經費保障和後勤保障工作。加強後勤管理,落實責任制,並制訂好安全工作方案,確保綜合實踐活動順利開展,保障活動全過程安全順利進行。

5、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我們採取三步走,第一階段爲模仿階段,模仿其他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使我校的教師感悟綜合實踐活動;第二階段爲摸索創新階段根據前階段的模仿感悟,結合我校的特點提出切合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題並予以實施;第三階段爲總結模式,根據操作的結果確定符合我校特點的綜合實踐活動系列方案。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3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素質,開發人的潛能,使學生得到全面的、和諧的、充分的發展爲宗旨。以活動爲主要形式,以實踐爲主要環節,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做”、“考察”、“實驗”、“探究”、“設計”、“製作”、“想象”、“反思”、“體驗”等一系列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進而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二、總體目標:

1.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熱愛自然,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環境的意識和初步能力;

2.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自覺遵守社會行爲規範,增強社會溝通能力,養成初步的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瞭解基本的生活自理的習慣,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態度;

4.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養成從事科學研究的正確態度,發展探究問題的初步能力。

5.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掌握一些信息技術、勞動技術、社區服務等活動中的一些具體技能;並在活動中獲得參與綜合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美人格,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三、具體目標

1.增進學生對自然的瞭解與認識,增強關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思想意識和能力。

(1)走進自然,增進對自然的瞭解與認識,理解人與自然的內在聯繫;

(2)關心自然環境,自主探究自然問題,具有環保意識;

(3)參與環境保護的活動,增強環境保護能力。

2.主動積極地參與社會活動和社區服務,增進對社會的瞭解與認識,增強社會實踐能力,並形成社會責任感和義務感。

(1)走入社會,增進對社會的瞭解與認識,理解個體與社會的關係;

(2)關心社會現實,主動探究社會問題,積極參與力所能及的社區活動,服務社會,發展社會實踐能力;

(3)遵守社會行爲規範,養成社會交往能力,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關心他人,關心社會,具有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勞動技術,具有自我認識能力,養成負責的生活態度。

(1)反省自我,增進自我認識,確立自信,樹立人生理想,積極進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學會適應社會生活,養成負責的生活態度;

(3)瞭解與認識現代生產和勞動技術,端正勞動態度,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4.發展主動獲得知識和信息的能力,養成主動獲得信息的學習習慣和主動探究的態度,發展信息素養、探究能力和創造精神。

(1)學會自主提出問題、制定獲得方案,並組織實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3)開展問題探究,體驗探究過程,對感興趣的自然問題、社會問題和自我問題進行深度探究;

(4)養成主動探究的習慣,形成問題意識,發展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

5.組建一支基本穩定的師資隊伍,以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爲抓手,加強校本教研,提高教師素質,推進課題研究工作穩步發展。

  四、資源的開發與實施

針對學校實際,我們這學期倡導主要圍繞下列線索進行設計和開發。

1.利用學科課程生成綜合實踐活動課題

綜合實踐活動不是學科課程,同時又是必修課程,不能成爲其他課程的附屬品,但不是對立的,而是相互聯繫的,綜合實踐活動與各學科領域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學科領域的知識可以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延伸、綜合、重組與提升;綜合實踐活動中所發現的問題、所獲得的知識技能可以在各學科領域的教學中拓展和加深;在某些情況下,綜合實踐活動也可和某些學科打通進行。學科知識不再是唯一的學習資源,所以我們應當突破學科教學自我封閉的僵化模式。擴展學生的知識領域,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要使課堂成爲學生整個學習生活的策劃中心,依託學科課程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把課內外打通,對學科資源和非學科資源的開發進行一體化設計,將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引入課堂。因此,我們將考慮如果有機地與學科內容進行整合,開發綜合實踐活動的活動內容。

2.走進社會生活,生成綜合實踐活動課題

我們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但是很多學生對自己的生活熟視無睹,豐富多彩的生活對他們來說是平淡無奇的。這是因爲他們對身邊的小事往往習以爲常,見怪不怪。所以引導學生走入社會生活,獲得生存體驗,讓學生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周圍發生的事情,從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課題進行研究,從學生身邊的小事生成綜合實踐活動課題,也是這次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如《吸菸有無毒害》、《網絡利與弊》、《瞭解身邊的環境》等通過參觀、訪問、實地考察、實際參與、親身探究等活動,瞭解社會的現象與社會問題。因此,我們將着重引導學生形成關注社會、服務社會的意識和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實踐能力,加強學校與社會、教學與生活的聯繫,發掘學生學習和成長的資源,使學生的學習生活更充實、更有趣、更有意義和富有創造性,有效利用校外教育資源。

3.走進自然,生成綜合實踐活動課題。

根據學校及周圍自然環境的狀況,引導學生自主地從自然環境中發現問題,並指導學生通過觀測、考察、實驗、探究等形式,收集各種自然環境的信息,關愛自然,提高環保意識,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五、工作思路:

(一)整體構思,制訂切實可行的活動綱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很強的自主性,學校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充分開發利用各種教育資源,落實課程計劃的要求,拓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空間。本學期,學校將把綜合實踐活動與學科課程、特色建設、德育活動等聯繫起來思考,在各年級實踐探索的基礎上制訂出詳細、全面、切實可行的活動綱要,以使綜合實踐活動有序深入地開展。

(二)加強學習,提高對活動課程的認識。加強專題培訓。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及研究性學習的有關材料,綜合實踐活動的優秀案例其它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論和經驗文章。讓每一位指導教師都明確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意義,用正確的理論指導學科教學實踐。培訓的方式可以是多樣的:集中培訓、教研組研討、個人自學相結合,以“案例式”、“對話研討式”等學習形式使學習具有靈活性和多樣性,理論學習和實踐研究聯繫起來,使之具有針對性和時效性。使教師在活動中不斷反思,獲得實踐經驗。

(三)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增強交流。積極參加省、市、區組織的教研活動,實現校內老師增強交流,本校與外校老師之間加強交流,吸取兄弟學校開展本課程的經驗,更好地推進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效實施。

(四)注重過程,進行有效的實踐活動指導。本課程主要以活動爲載體,以綜合爲特徵,以實踐爲重點,主要以課題研究爲基本形式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以社會考察爲主的體驗性學習活動等學習來開展。學生通過社會考察、討論分析、角色扮演、辦報創作等社會活動方式,對主題進行探究、發現,通過從不同角度對社會問題和科學現象進行研究,自己去發現問題並作出結論。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增加學生親身體驗的機會,經歷活動中的各種感受,在實踐中鍛鍊學生的創造意志,培養學生創造性個性品質,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注重學生的活動過程的展現。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制定研究計劃、記錄活動經過、撰寫小論文調查報告,要及時瞭解學生開展活動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點撥、督促,並且這些事情要力爭在課堂上、在老師的指導下、小組內成員合作完成。讓每個學生都在活動的過程中,親歷探究的過程,體驗成功的樂趣。加強教師的有效指導。教師要及時參與學生的研究,預設學生將會遇到的困難,給予有針對性的幫助與支持,尤其是方法上的指導,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探究方式,將教師的有效指導和學生自主選擇、主動實踐有機結合起來。

(五)關注評價,深入推進實踐活動的開展。要引導學生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收集好每次活動的方案設計、活動成果作品、反思日記、研究報告等,及時記錄自己參與綜合實踐活動探究的過程和體驗;開闢學生成果展示。學校可利用校園廣播、櫥窗等欄地將學生的研究成果、小論文、小報告、小作品展示或展覽。讓教師、家長、學生都積極參與對學生綜合實踐活動過程的評價,採用自評、互評等方式,實現評價主體和評價內容的多元化和評價過程的動態化。

(六)加強和家長的聯繫,爭取家長參與到活動中來。能夠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會使綜合實踐活動開展得更加順利,因此可加強和家長的聯繫,爭取家長參與到活動中來。

(七) 具體活動內容:

1.尋找春天 學做葉畫

2.認識綠色食品 學做涼菜、水果拼盤,做餃子

3.小菜園 通過採訪,實地察看,瞭解幾種蔬菜和水果存在的主要問題,

4. 走進紙的王國 學簡單的摺紙、剪紙

5.零用錢的調查 調查 採訪零用錢的去向

  六、流程安排:

1、制訂並貫徹綜合實踐活動計劃、討論活動內容,訂好學期活動計劃。

2、召開擔任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指導教師培訓會。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及研究性學習的有關材料,綜合實踐活動的優秀案例其它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論和經驗文章。

3、按制定的計劃開展活動。

4、進行階段性的工作小結。

5、組織一次綜合實踐活動研討活動。

6、收集整理活動資料。

7、完成綜合實踐活動學生的評價工作。

8、總結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情況,撰寫專題總結。

  七、活動評價

(一)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方式多種多樣的,通過觀察、記錄和描述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並以此作爲評價學生的基礎。本學期將充分發揮評價這一機制激發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熱情,通過評價讓學生感受自我成長,促進自我反思,享受成功的喜悅。

1.注重過程: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不過分強調結果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將關注的視角指向小學生獲得結果和體驗的過程,注重小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在具體操作中,教師可以通過觀察,採用即時評語的方式記錄小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行爲、情緒情感、參與程度、努力程度等表現,並將其作爲評價小學生的標準。

2.尊重多元: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鼓勵並尊重小學生極富個性的自我表達方式:演講、繪畫、寫作、表演、製作等.在教師對活動做出評價的同時,通過討論、協商、交流等方式引導,小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相互評價。

3.注意反思:發揮評價的指導功能,引導小學生反思自己的實踐活動.通過調動小學生的認識和情感因素,激勵小學生自覺記錄活動過程〈特別是重要的細節〉、投入對問題的討論、對成果的分享及思考中,主動審視自己的利弊得失,逐步完善自己的行動,拓寬自己的視野,達到自我反思、自我改進的目的。

(二)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師評價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的教師評價以下列幾項爲標準:(1)深刻領會綜合實踐活動的實質並以負責的態度參與這門課程的實踐;(2)不斷完善和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以應對學生廣泛的知識需求;(3)逐步發展活動中規劃與設計課程的能力組織、管理與協調的能力、探究與問題解決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課堂教學調控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4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新開設的一門實踐性課程,是基礎課程改革中的一顆明珠,璀璨奪目。它給教育教學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也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基於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直接體驗,密切聯繫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在實踐操作中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然而現實中,小學生的年齡小、知識面狹窄、抽象思維潛力差等生理和心理特點都決定了,在這一課程實施中要統籌設計,周密計劃。

二、課程目標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超越了具有嚴密知識體系和技能體系的學科界限,強調以學生的各種經驗、社會實踐和社會需要的問題爲核心,以主題(課題或項目)的形式對各種課程資源進行整合的課程,從而有效地培養和發展學生解決問題潛力、探究精神和綜合實踐潛力。注重學生實踐方式和學習方式的多樣性,改變學生那種單一的以知識授受爲基本方式、以知識結果的獲得爲直接目的的學習活動,強調多樣化的實踐性學習,如探究、調查、訪問、考察、操作、服務、勞動實踐和技術實踐等,強調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的親歷和體驗。基於以上理論結合我校的生本理念,確立校綜合實踐活動的總體目標。

(一)知識目標

利用各種活動的開展,豐富學生社會知識,提高學生的生活潛力;在勞動技術中學會花卉的種植與管理,製作摺紙花卉、小動物。在研究性學習中,瞭解研究資料知識,學會製作活動方案、多種研究方法、策劃各種展示活動。在溼地文化節中,孩子們走進大自然、瞭解溼地、觀察溼地、保護溼地;在學生課堂中,學習各類課外知識。

(二)過程與方法

方案設計更強調學生親身體驗學習的過程,在實踐情景中運用並掌握各種實踐的方法,使學生獲得用心的體驗和豐富經驗。在各活動載體中,發展學生的多方潛力。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潛力、培養學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潛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潛力、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潛力。綜合發展學生實踐潛力,提高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潛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要養成合作、分享、用心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學生構成對自然、社會、自我以及三者之間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發展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自我的職責感。

三、年段分目標

四、課程資料

五、課程實施

(一)課程實施保障

1、領導小組

學校成立學校校長爲組長,教務處、級部長共同參與的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統籌安排各年級各階段活動策劃負責人,落實相關的職責任務。

成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領導小組,組長:胡順利副組長:張蘭英李雪梅三到六年級的級部主任組員:三到六年級的綜合實踐任課教師和班主任。

2、課時設置

根據學校特點,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課時安排採用固定課時每週2課時。根據需要可將綜合實踐活動時間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相結合的辦法。

3、師資力量

我校個性重視綜合實踐活動課,在我區率先實現了綜合實踐活動課專職化,將年輕、求知慾、上進心強的三名教師來擔任綜合實踐老師。三名教師,在區內優質課評選中都獲得一等獎,兩名獲得市一、二等獎。其中他們的研究成果在省市創新大賽中紛紛獲獎

(二)課程實施措施

1、準備階段

(1)成立實施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組織學習專項理論。

(2)召開教師會議,透過學校綜合實踐方案。

(3)以年級爲單位,選取子課題資料,撰寫年級活動計劃。

(4)對教師進行案例撰寫和實踐操作等方面的培訓。

(5)分析學情,確立主題,設計教案。

2、實施階段

(1)制定學校實施計劃。

(2)分年級組按計劃組織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記錄活動過程,建立綜合實踐活動過程檔案,收集記錄學生體驗、反應。

(3)定期召開綜合實踐老師碰頭會,對活動進行交流、探討,對案例進行反思和評價。

(4)開展學生評價指導、探索並制定具有學校特色的綜合實踐評價指導體系。

3、成果展示階段

(1)積累資料,創造性地編寫綜合實踐活動案例

(2)舉行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展示,

(3)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進行反思和總結,以進一步提高質量,完善機制,促進綜合實踐活動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

六、課程評價

1、評價理念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目的是爲了激發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興趣和用心性。評價應以主體性、過程性、構成性和發展性評價爲主,它應根據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取得的成果和表現狀況,對其優點、學習態度和進步狀況進行多樣性地評價。堅持量化與質性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採用“自我參照”標準,引導學生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強調師生之間、學生同伴之間對彼此的個性化表現進行評定、鑑賞。

2、對學生的評價

採用:成果彙報式、作品評價式、展示與交流式。

3、對教師的評價

側重於對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組織、規劃、管理、指導並方面的潛力和實效。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5

一、問題的提出

21世紀,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綜合國力競爭實質就是勞動者素質的競爭。而國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勞動者真正素質和能力的重要表現。而我國原有的基礎教育體制明顯存在部分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脫離了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脫離了社會實際。這樣的教學往往以學校、課堂、書本爲中心,難以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我校要通過積極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來克服以往課程中脫離學生自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傾向,注重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形成學生勇於實踐的意識和善於實踐的能力。同時,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培養學生活動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中學會發現,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形成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課程實施的主要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要內容包括:信息技術教育,探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等。

三、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

1、實施原則

“綜合實踐活動”不是以往幾種課程的隨意疊加,它的內容和形

式和其他課程有交叉,但價值取向和功能是相對獨立的。我們在實施中須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關注興趣。基於學習者的需要、動機,興趣和直接經驗來設計、實施相關課程活動,是綜合實踐活動有別於學科課程的一個基本標誌。充分關注學習者的興趣和直接經驗,並以此爲基礎實現對傳統學科知識結構與邏輯體系的超越,建立一個更接近學生真實學習世界的創新課程領域,是綜合實踐活動確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選擇。

(2)迴歸生活。學校課程建設迴歸兒童的生活世界,課程設計向真實生活情景轉化,是當今世界課程改革的一大趨勢。綜合實踐活動必須最大限度地迴歸兒童的生活世界。當今學習理論表明,只有當學習發生在有意義中和有背景中,即與學習者的生活世界發生密卻聯繫時,纔是有效的。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性質客觀上決定了這類課程在確定課程內容時必須真正迴歸學生的生活世界,從學生真實的生活世界中選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實踐性、現實性的、現象來設計課程內容。這是綜合實踐活動選擇課程內容時必須堅持的一條最基本的準則。

(3)立足實踐。不在侷限於書本知識的傳授,讓學生親身參與,主動實踐,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各種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

問題的能力,是綜合實踐活動的最根本特點。需要指出的是,實踐的內容是豐富的,實踐的方式也是多樣的。實踐並不僅僅意味着讓學生作社會調查、參觀、訪問,更重要的是爲學生營造實踐情景,通過引導,讓學生自己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特別是學生能夠面對生活世界的各種現實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主動去探索、發現、體驗、重演、交往、親歷親爲,獲得解決現實問題的真實經驗,從中培養實踐能力。

(4)着眼創新。着眼於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價值與目標最本質的體現。與學科課程相比,綜合實踐活動爲學生創新品質的形成提供了更爲寬鬆、自由的空間。它不受學科知識體系和邏輯結構的限制,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始終處於主體地位,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設計方案,自己收集資料,自己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可以充分發揮出來。着眼創新的根本目的在於,要以培養今天的學生適應明天的社會生活爲己任,儘可能創造條件,讓學生在積極探索、主動實際的過程中,不斷有所發現,有所思考,有所創新,具備初步的懷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爲將來成爲創新人才奠定基礎。

2、實施途徑

(1)信息技術教育

幫助學生髮展適應信息時代需要的信息素養,即獲取、傳遞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和素質。

(2)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

組織引導學生接觸大自然,參加實際,使書本知識在運用的過程中成爲活知識,使實踐能力和創造性得到培養。

(3)勞動與技術教育

增加科技含量,賦予勞動教育更多發明創造的內容,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給學生讓出創造的空間。將發明創造賦予動手實踐的過程,使勞動技術變得富有生命力。

3、實施步驟

(1)加強學習,更新觀念

加強學習,轉變教育觀念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展成敗的關鍵。這不是幾個擔任該課程教師的事,而是全體教師的事。通過學習和研究,要從根本上轉變教師的教育觀、人才觀和學習觀,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滲透到學校的教育教學之中。

(2)健全組織,加強領導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立是一種新生事物,必須動員全員參與,全社會參與和支持。以協調和組織順利開展各項活動,必須健全組織,加強領導。學校設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領導小組與協作小組,制定具體工作計劃,落實各年級綜合實踐活動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小組名單:

組長:徐耀良

副組長:陳黎明

成員:吳根元(小)、葉建新、金美媛、周秋英、李剛、

許曉紅、吳文喜、及各涉及教師

綜合實踐活動協作小組名單:

二年級組負責人:金美媛

成員:程大妹、賈靜燕、王怡、姚金妹、顧菊芳、龔杏芬

三年級負責人:陳燕紅

成員:魏萍、嚴鳳、蔡秋蘭、胡靜芬、陶妹金、陶亮

四年級組負責人:周秋英

成員:徐豔、毛進興、唐鐵君、徐洪、吳根元(大)、孫文霞

五年級組負責人:吳根元(小)

成員:許曉紅、鄒雪英、胡建剛、張紅豔、孫麗娟、龔燕

六年級組負責人:夏雪明

成員:馬蕙珍、朱葉、鄒國芬、鄔旭霞、吳茜、平建國

(3)選好主題,落實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是教師和學生合作開發和實施的。教師和學生既是活動方案的開發者,又是活動方案的實施者。選題既要體現學校特色(文學)和社區實際情況(城鄉結合部),又要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選取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探究。

(4)加強聯繫,取得支持

綜合實踐活動涉及面廣,工作難度大,要探究建立社區、家長有多效參與實踐活動的新機制,積極利用各種社會資源,通過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四、課程實施的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目的是爲了激發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評價應以主體性、過程性、形成性和發展性評價爲主,它應根據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所取得的成果和表現狀況,對其優點、學習態度和進步情況進行多樣性評價。強調師生之間、學生同伴之間對彼此的個性化的表現進行鑑賞。以形成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手段多樣,評價方式靈活,注重學習過程,注重情感表現,注重實際環節的開放性評價體系。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6

  一、問題的提出

21世紀,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綜合國力競爭實質就是勞動者素質的競爭。而國民的創新精神和能力是勞動者真正素質和能力的重要表現。而我國原有的基礎教育體制明顯存在部分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脫離了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脫離了社會實際。這樣的教學往往以學校、課堂、書本爲中心,難以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

我校要通過積極參與綜合活動課程的實施來克服以往課程中脫離學生自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傾向,注重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形成學生勇於的意識和善於的能力。同時,通過綜合活動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培養學生活動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中學會發現,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形成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課程實施的主要內容

綜合活動課程主要內容包括:信息技術教育,探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等。

  三、綜合活動的實施

  1、實施原則

“綜合活動”不是以往幾種課程的隨意疊加,它的內容和形

式和其他課程有交叉,但價值取向和功能是相對獨立的。我們在實施中須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關注興趣。基於學習者的需要、動機,興趣和直接經驗來設計、實施相關課程活動,是綜合活動有別於學科課程的一個基本標誌。充分關注學習者的興趣和直接經驗,並以此爲基礎實現對傳統學科知識結構與邏輯體系的超越,建立一個更接近學生真實學習世界的創新課程領域,是綜合活動確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選擇。

(2)迴歸生活。學校課程建設迴歸兒童的生活世界,課程設計向真實生活情景轉化,是當今世界課程改革的一大趨勢。綜合活動必須最大限度地迴歸兒童的生活世界。當今學習理論表明,只有當學習發生在有意義中和有背景中,即與學習者的生活世界發生密卻聯繫時,纔是有效的。綜合活動的課程性質客觀上決定了這類課程在確定課程內容時必須真正迴歸學生的生活世界,從學生真實的生活世界中選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綜合性、性、現實性的、現象來設計課程內容。這是綜合活動選擇課程內容時必須堅持的一條最基本的準則。

(3)立足。不在侷限於書本知識的傳授,讓學生親身參與,主動,在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各種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

問題的能力,是綜合活動的最根本特點。需要指出的是,的內容是豐富的,的方式也是多樣的。並不僅僅意味着讓學生作社會調查、參觀、訪問,更重要的是爲學生營造情景,通過引導,讓學生自己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特別是學生能夠面對生活世界的各種現實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主動去探索、發現、體驗、重演、交往、親歷親爲,獲得解決現實問題的真實經驗,從中培養能力。

(4)着眼創新。着眼於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綜合活動課程價值與目標最本質的.體現。與學科課程相比,綜合活動爲學生創新品質的形成提供了更爲寬鬆、自由的空間。它不受學科知識體系和邏輯結構的限制,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始終處於主體地位,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設計方案,自己收集資料,自己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可以充分發揮出來。着眼創新的根本目的在於,要以培養今天的學生適應明天的社會生活爲己任,儘可能創造條件,讓學生在積極探索、主動實際的過程中,不斷有所發現,有所思考,有所創新,具備初步的懷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爲將來成爲創新人才奠定基矗

  2、實施途徑

(1)信息技術教育

幫助學生髮展適應信息時代需要的信息素養,即獲娶傳遞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和素質。

(2)社區服務與社會

組織引導學生接觸大自然,參加實際,使書本知識在運用的過程中成爲活知識,使能力和創造性得到培養。

(3)勞動與技術教育

增加科技含量,賦予勞動教育更多發明創造的內容,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給學生讓出創造的空間。將發明創造賦予動手的過程,使勞動技術變得富有生命力。

  3、實施步驟

(1)加強學習,更新觀念

加強學習,轉變教育觀念是綜合活動課程開展成敗的關鍵。這不是幾個擔任該課程教師的事,而是全體教師的事。通過學習和研究,要從根本上轉變教師的教育觀、人才觀和學習觀,把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滲透到學校的教育教學之中。

(2)健全組織,加強領導

綜合活動課程的設立是一種新生事物,必須動員全員參與,全社會參與和支持。以協調和組織順利開展各項活動,必須健全組織,加強領導。學校設立綜合活動課程實施領導小組與協作小組,制定具體工作計劃,落實各年級綜合活動內容。

綜合活動小組名單:

組長:徐耀良

副組長:陳黎明

成員:吳根元(小)、葉建新、金美媛、周秋英、李剛、

許曉紅、吳文喜、及各涉及教師

綜合活動協作小組名單:

二年級組負責人:金美媛

成員:程大妹、賈靜燕、王怡、姚金妹、顧菊芳、龔杏芬

三年級負責人:陳燕紅

成員:魏萍、嚴鳳、蔡秋蘭、胡靜芬、陶妹金、陶亮

四年級組負責人:周秋英

成員:徐豔、毛進興、唐鐵君、徐洪、吳根元(大)、孫文霞

五年級組負責人:吳根元(小)

成員:許曉紅、鄒雪英、胡建剛、張紅豔、孫麗娟、龔燕

六年級組負責人:夏雪明

成員:馬蕙珍、朱葉、鄒國芬、鄔旭霞、吳茜、平建國

(3)選好主題,落實內容

綜合活動是教師和學生合作開發和實施的。教師和學生既是活動方案的開發者,又是活動方案的實施者。選題既要體現學校特色(文學)和社區實際情況(城鄉結合部),又要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選取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探究。

(4)加強聯繫,取得支持

綜合活動涉及面廣,工作難度大,要探究建立社區、家長有多效參與活動的新機制,積極利用各種社會資源,通過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四、課程實施的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目的是爲了激發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評價應以主體性、過程性、形成性和發展性評價爲主,它應根據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所取得的成果和表現狀況,對其優點、學習態度和進步情況進行多樣性評價。強調師生之間、學生同伴之間對彼此的個性化的表現進行鑑賞。以形成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手段多樣,評價方式靈活,注重學習過程,注重情感表現,注重實際環節的開放性評價體系。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7

一.指導思想:

繼續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思想,實施素質教育,更好的培養學生各方面綜合實踐的潛力,帶領學生走入更廣闊的社會活動空間,豐富學生的知識、情感等方面的體驗。圍繞“讓學生在活動中成長,讓學生在活動學習”的教育理念,進行《我愛家鄉》校本課程的開發研究,建立一支穩定的指導教師隊伍,以《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堂實施的研究》的課題研究爲抓手,實現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常態化實施。

二.主要措施:

(一)教師指導要落到實處:教師是綜合實踐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老師指導不能只偏重活動形式,忽略具體活動方法的指導;偏重活動過程與階段,忽略活動的具體落實程度;偏重書面的方案完成,忽視過程性資料的積累;主題活動不能浮於表面,缺少深度。

1.指導教師要制定學生活動主題的具體指導方案,編寫活動設計,參考設計:主題來源、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

2.指導教師對學生的活動展開過程可能遇到哪些問題和困難應有預先的設想和解決方案。

3.指導教師要明確具體任務:

指導如何選取主題,到哪裏去找問題怎樣把問題變成研究課題指導制訂活動方案,活動方案包括的資料,如要做什麼怎樣做做成什麼可能會出現的問題指導查閱文獻資料,需要哪些資料能夠從哪裏找到這些資料如何整理資料指導學會社會調查,如確定調查的資料,確定調查的對象,設計調查問卷,發放調查問卷,整理調查數據,可能會出現的問題等。指導學會整理和分析資料,對記錄的目的,記錄的原則,記錄的方法進行輔導。指導選取成果表現形式,有文字類:課題研究論文;有實物類:模型,音像製品,多媒體制品,網頁,廣告;在選取成果表現形式的原則、方式方面給予指導。指導學生評價自己的表現和研究成果:能夠寫小論文、活動日記等。

4.指導對學生進行多元化的科學評價。

(二)管理落到實處

1.細化管理制度

(1)制訂實施計劃:全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計劃;年段實施計劃;班級實施計劃。

(2)成立年級研究組,確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年級負責人、班級負責人。保證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的各個環節都落到實處。

(3)建立隨堂聽課制度,將該課程列入六認真檢查和考覈的項目。加強對該課程實施的隨機檢查,努力杜絕隨意佔用該課的狀況發生。

(4)提倡羣衆備課制度,但不提倡案例共享,每位老師應根據班內實際狀況,獨立設計特色性方案,積累規範的資料。

(5)制定獎勵制度:制定科學的考覈獎勵辦法,教師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質量,作爲教師教學業務考覈、晉級、職稱評定、評選先進的依據之一。對在綜合實踐活動教學中做出成績的教師,給予表揚和獎勵。

2.細化研討制度:

(1)每學期學校都要開展一次校級綜合實踐活動觀摩活動。面向全校開放,及時作好活動的總結、評價和記錄。

(2)年級組兩週一次研討構成制度,每學年每位老師在校內上一節研討課。

(3)注重規範的積累過程性資料,如:學生活動活動方案、活動日記、學生蒐集的資料卡、學生調查表等。

(4)細化學生評價:對學生的評價要注重構成性評價,讓學生在課堂觀察、開放作業、專題彙報、個案調查、實際操作等評價過程中互相評價,讓家長、社會力量參與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8

透過給學生創設一種動態、開放、主動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親身參與實踐,並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踐,在實踐中獲取信息時代所需的各種知識和潛力。我校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既是開展教育教學系列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也是貫徹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爲進一步推動我校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使綜合實踐活動的管理有章可循,並逐步走上規範化、科學化、制度化的軌道,同時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我校實際,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目的好處

1.使學生結合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取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從中發展學生的創新潛力、實踐潛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2.以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爲依託,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提升教科研潛力;以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研究,帶動學校辦學特色項目,完善校本課程體系。

3.透過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促使學校在教育教學質量、學校管理等方面不斷提升,帶動學校教科研和師資隊伍建設,並促進校園文化建設,豐富學生課餘生活。

4.以學校現階段的辦學思路和發展總體規劃爲指導,透過不斷總結、提煉,構成具有本校特色和校本課程相結合的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二、綜合實踐活動的資料目標

1.以“體驗”爲主的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活動

針對現時段我校學生實際,我們提出透過活動體驗,獲得豐富的經驗和參與實踐的用心體驗,即爲人之道、爲事之道。這是實施以“體驗”爲主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總體目標,具體是引導學生在體驗的基礎上實現下列目標。

第一,學會認知。透過經歷文本資料的蒐集、調查、訪問、實驗等方法實踐,學會自主獲取知識的潛力,並從活動中總結經驗,逐步養成方法論意識和良好的思維品質。關注自我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發展自主獲取知識的願望和潛力,發展問題意識和創新品質。

第二,學會做事。透過對各種複雜的活動情景的體驗,學會合理地應對各種具體的、現實的衝突和問題,妥善地解決實踐中的各種問題,逐步學會在現實情景中,利用已有的知識和潛力,藉助必要的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發展實踐潛力。

第三,學會交往。綜合實踐活動一般採取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展開,指導教師應引導初中生在活動中處理好各種人際關係,學生自己應總結在活動過程中處理人際關係的得失,學會表達、交流與合作。

第四,學做完人。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獲得如何成爲一個完整的人的心靈啓迪。構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學會對自然負責、對社會負責、對自我負責的職責感,關注自我的生活方式和社會行爲方式。

2.以信息技術爲主體多學科相結合的研究性學習的活動

學校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總目標是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狀況,透過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繫,推進學生對自然和社會,對學習和生活,對自我的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潛力、實踐潛力以及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

2.1透過開展研究性學習課程,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用心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2瞭解研究性學習活動的一些常識,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潛力、交往協作潛力、觀察分析潛力、動手實踐潛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潛力和創新潛力。

2.3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信息資料的蒐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驗論證的方法;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用心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2.4塑造完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用心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構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職責感。

2.5透過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培養一支適應新時期素質教育需求的具有一專多能的教師隊伍。

2.6構建學校新型的課程體系。透過努力,逐步構成具有時代特點、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校本教材體系。

三、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步驟

1.準備階段(每學年開學初至9月底)

1.1成立組織機構,制訂《黎裏中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規範落實各項管理制度;

1.2建立校園網綜合實踐活動專題網頁;

1.3落實柳亞子紀念館、黎裏敬老院、社區活動中心三個綜合實踐活動基地;

1.4準備好綜合實踐活動管理的各種表冊。

2.組織實施階段(第一學期10月~第二學期5月)

2.1以教務處、德育處、班團隊組織爲主體逐步實施以“體驗”爲主的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活動。

2.2以教務處、教研組爲主體逐步實施以信息技術爲主體多學科相結合的研究性學習的活動。

2.3以綜合實踐活動組織機構爲主體,對綜合實踐活動實施動態管理和調控;

2.4組織綜合實踐活動工作交流和階段成果總結;

2.5組織教師參加各種參觀學習和培訓活動;

2.6及時收集有關數據,積累資料和活動經驗。

3.總結階段(第二學期6月)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9

舉行綜合實踐活動會課評比及成果展示活動,進行總結交流活動,編印案例、學生子課題設計方案、學生心得,評選綜合實踐活動優秀小組;完成有學校特色、校本課程相結合的綜合實踐活動的總結工作,確定下階段綜合實踐活動思路。

四、探索有本校特色與校本課程相結合的綜合實踐活動主要措施

1.根據學校現有條件,合理安排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時間。其中,初一年級每週安排2課時信息技術課,初二安排1課時,在完成信息技術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根據綜合實踐活動狀況,調配使用信息技術學科,重視信息技術的應用,重點體驗多學科相結合的方法,把信息技術融入到各學科的學習研究中去;初一年級每週單獨安排1課時勞技課,初二、初三每週在校本課程課中安排0.5課時,主要學習中國結的編織、摺紙等技能,配以布藝、陶藝、雕刻等製作,學生人人動手參與,不斷提高發展;活動課安排與公益活動、社會服務、勞動課相結合,由學校德育處、班團隊組織根據德育工作安排,從小事出發,以低起點爲要求讓學生體驗爲主體的公益活動、社會服務活動,每月安排1次;在綜合實踐活動的思想框架內,有分有合安排社會綜合實踐活動課,由學校德育處、教務處、班團隊組織、思想品德老師負責,明確活動主題,利用節假日、寒、暑假安排社會綜合實踐活動。

2.團結協作,分塊到位,職責明確。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的總體目標是“探索與學校特色、校本課程相結合的綜合實踐活動”,在這基礎上分塊到各處室,並各負其責。

2.1組織保障:由教務處、德育處、教科室、教研組長、骨幹教師組成綜合實踐活動管理小組,指導並督促每個教師、每個班級學生,用心參與並完成活動任務。從下學期起,在初一年級各學科組先挑選一名教師開出綜合實踐活動指導課,以利於綜合實踐活動的全面開展。

2.2資源保障:學校建立綜合實踐活動素材信息庫,並經常性地、有意識地補充資料,以確保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所需的信息來源,定期開放綜合實踐成果展覽室和信息中心資料室及實驗室。校電視臺及時報道綜合實踐活動的熱點、亮點課題,以進一步調動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用心性。

2.3安全保障: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原則上由學生自行組織,獨立研究,針對學生身邊、學校周邊的有關事項進行調查研究,部分課題組如需要利用節假日外出活動的,務必徵得各自家長同意,並儘可能由家長陪同進行,由家長負責監護,以確保學生人身安全。

2.4後勤保障:總務處爲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帶給後勤保障。

五、組織管理

1.健全組織領導。成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領導小組,校長室負責對課程的開展進行統一的協調;教務處負責培訓、教師的工作、課程的組織與落實;信息中心負責信息技術教育;德育處負責開闢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工作,落實好活動基地。

2.加強過程管理。加強研究、分工合作。期初,由校長室負責制定學校;教務處負責各年級組、信息組和科技教師認真制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計劃以及本學期的主題活動方案,在此基礎上,各年級組應加強平時的研討,每週開展羣衆備課,相互瞭解狀況、分析狀況、互相學習交流經驗,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構思對策,並及時記錄每一次的活動狀況,由教務處負責平時的監督調控,定期召開工作例會,交流做法,解決問題,提高實效,並及時反饋給校長室。

附:黎裏中學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名單

組長:XXX

副組長:XXX

成員:XXXXXX

六、教學評價

堅持以“活動促發展”爲指導思想,要求其教學評價也要以促進學生髮展爲目標,採取多樣化的評價方法,主要是構成性評價、過程評價。

1.教師評價

1.1每個教師都有開設綜合實踐活動指導課、方案策劃課和指導學生課題研究的義務,這作爲教師職評、評先、評優的必要條件之一。

1.1.1從下一學期開始,學校在每個班(初一、初二年級)定期開設“活動”指導課、方案策劃課,同學科教師觀摩學習,觀摩課等同於校級公開課,教務處將記錄備案。學校將舉辦綜合實踐活動課開放周,對開放周的指導課、方案策劃課按市級公開課計分(有外校教師參加觀摩、學習)。

1.1.2每學年學校將組織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展覽,開展一次活動成果評比,並在每個年級中評選出一、二、三等獎,編印綜合實踐活動成果文集,從中選出成果突出課題參加上一級相關單位評比。對指導學生綜合實踐課題獲獎的,第一指導教師在評先、評優和職評中以同級論文獲獎計分,第二指導教師減半計分;對指導多個學生課題獲獎的教師,可累計得分。學校每學年將在每個年級中取3~5名分值較高教師給予表揚、獎勵。

1.2每個學科組都安排一位教師負責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研究工作,時間爲兩年,在初二學年末寫出結題報告,對研究成果,學校組織人員從中分選一、二檔次,按校一、二等獎計入年度考覈分值。

2.學生評價:

2.1綜合實踐活動要求學生全員參與,對每個學生完成狀況進行檢查、登記,作爲初中階段學生學習任務之一,納入學生成績考覈範圍。

2.2以“重過程、輕結果”爲評價原則,鼓勵學生用心參與,對學生課題研究的每個環節,進行激勵性評價,遵循發展性原則,對有小發明、小製作、小論文展示的課題小組及時給予表揚、獎勵。

2.3綜合實踐活動成果作爲學生評選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的必要條件之一。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10

一、指導思想

以素質教育理論爲指導,全面貫徹全教會的精神,用心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的有關目標,根據各級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念的學習力度,結合本校的特色,加強學科間的整合,用心構建活動的評價體系。以綜合爲特徵,以實踐爲核心,以活動爲載體,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力爭讓綜合實踐活動成爲我校的辦學特色。

二、時間安排

由於綜合實踐活動極具開放性,它需要打破傳統的學校教學時間管理策略,因此本學期在綜合實踐活動課時的安排上,我們採用彈性課時制,課時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相結合,將每週3課時的綜合實踐活動時間根據需要靈活安排,當需要走出校門開展實地活動時,能夠將綜合實踐活動時間與某學科打通使用,或者將幾周的時間集中在一天使用。

三、實施策略

1、與學科教學相結合

每一門學科都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都互相滲透。在學科教學中,學生會由本學科生成許多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這時,教師要具有敏銳的捕捉信息的潛力,幫忙學生提煉加工使之成爲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課題,每一個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手中的教科書,並在教學中培養自己挖掘綜合實踐活動素材的意識,使學科教學深入、徹底,更使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的選取具有廣泛性。如結合語文的教學可開展閱讀實踐,生活語文實踐的教學活動,結合英語學科開展英語表演等活動,結合數學學科開展生活中的數學調查研究,結合科學學科開展研究性學習。結合信息技術課開展如何收集資料的研究。各種研究採用室內與室外相結合、個體與羣體相結合、小組與班級相結合等多種形式開展帶有學科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

2、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

生活,是學生學習的大舞臺。但是很多學生對自己的生活熟視無睹,豐富多彩的生活對他們來說是平淡無奇的。這是因爲他們對身邊的小事往往習以爲常,見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認識身邊的小事,不僅僅會理解小事的教育好處,而且會提高思維的品質和研究習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使命。1)賞識活動:即透過多種形式開展賞識活動課,能夠幫忙學生學會正確賞識自己、賞識別人、賞識自我,幫忙學生正確認識自我,進而關注個人專長、潛力、樹立自信心,賞識別人,讓孩子發現別人長處,學會與別人合作,發展學生合作過程中的人際溝通潛力。2)學會關心:透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學會關心自己、關心他人、關心自然、關心社會,透過設計系列化的實踐活動、校園文化活動體系。3)主題教育:透過每月一個主題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實踐潛力,九月份是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十月份是我爲家鄉喝彩,十一月份是爭做規範生,十二月份是爭做守法小公民。4)體驗教育:讓學生走出教室,參與社區和社會實踐活動,以獲取直接經驗、發展實踐潛力、增強社會職責感。如參加社區活動,我的第一桶金,實踐小能手的評比等等。透過該學習領域,能夠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繫,不斷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識和

實踐潛力,使學生人格臻於完善。

3、與社會熱點問題相結合

此刻的學生不再是隻會讀書的機器了,他們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的焦點問題。對一些公衆現象,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們渴望被大人們認同,期望得到和大人們一樣的成就。我們把社會熱點問題引入校園,指導他們採用具有個性化的方式展開深度探究,從而獲得自己獨創性的理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旨所在。如透過對自然界觀察、參觀、飼養、調查等多種形式,使學生懂得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珍愛生命,讓學生從人文景觀、自然景觀中獲得美的體驗。

4、與傳統節日相結合

我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文化傳統的泱泱大國,在歷史長河中積澱下來的文化精髓是學生學習的極佳資源,爲了讓學生記住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結合傳統的節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如由中秋節、重陽節引申開來的以敬老愛老爲主題系列活動。結合學校的常規活動(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秋遊)進行學生同伴間的交往活動、學生個人或羣體的心理健康活動等等。

5、與學校工作相結合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課程,雖然沒有固定的教材,但並不是沒有目標。而這些目標和要求往往也是學校德育工作要到達的。因此,我們將綜合實踐活動的課題與學校德育、少先隊活動和校本課程的開發結合起來,互相借鑑、互相滲透更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如結合國旗下的講話資料、紅領巾廣播欄目,開展行爲習慣系列、禮貌道德系列、時事熱點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結合實際工作的需要能夠邀請縣內各界人士前來學校講座,如緬懷先烈,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國情教育、消防教育等。

五、第一學期月份安排

九月份:

1、制定綜合實踐活動計劃

2、傳統節日:教師節、中秋節

十月份:

1、學會關心活動

2、傳統節日:國慶節、重陽節

十一月份:

結合語文學科特點,開展綜合性學習

十二月份:

1、爭做合法小公民

2、各班綜合實踐活動成果整理(各類案例,論文及學生活動體驗文章)

3、修改校優秀案例集,論文集,學生習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