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孔乙己》觀後感

《孔乙己》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1W 次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孔乙己》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孔乙己》觀後感

《孔乙己》觀後感1

有一種社會,黑暗,後無人性,冷漠,毒害併兼。而我讀的《孔乙己》就詮釋了這一切。

故事的開端就說明了發生時間——清末,地點——酒店,酒店裏各種人物及其相互的關係,掌櫃對待短衫客,長衫客的態度截然不同。前者是漫不經心,後者是伺候着的,這是人與人之間的差距,階級體現的愈發明顯。而故事的主人公——孔乙己的悲劇也隨之展開來了。

孔乙己進了酒店,而後又介紹了他的形象,可看出他是一個深受封建社會科舉制度毒害而又自視清高,自命不凡的讀書人。而故事中的“我”又去孔乙己發生了些有關學問的接觸,可“我”確實看不起他,輕視他。

除了“我”,還有長衫客,掌櫃等人,孔乙己可以說是他們的“開心果”了,他們常常嘲笑孔乙己行竊,讀書等事件,既看不起又不相信,可憐可悲的孔乙己卻還在苦苦掙扎,自欺欺人,同他們辯論,反駁他們,可見他十分好面子,在這種社會下,他也變得虛僞,勢利。

故事中“笑”可謂是貫穿全文,這也是體現了當時社會下人性的扭曲。掌櫃的笑,沒有人性,自私卑劣的笑,短衣幫,麻木不仁的笑,小夥計,解脫的笑,而孩子的確是天真無邪,與上面的笑形成鮮明的對比,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與冷酷,同時批判了羣衆的麻木。其實,孔乙己還是有可取之處的,即使他很貧困,但他還是把豆子分給孩子們,他的這份善良,淳樸是當時社會下不可多得的。

而後,孔乙己再次行竊,竊到大戶人家被打折腿,這無疑給他的'生活雪上加霜,可過一段時間,在酒店念着他的債的掌櫃見到了他。他喝了最後一次就,放話所有債下次一起還,可之後他再也沒來了,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

小說以這一含蓄作結尾,讓讀者自己去想象孔乙己的悲慘結局,思索造成悲劇的社會根源,言盡而無窮。終究是孔乙己對自己悲慘的處境沒有理性的認知加之封建社會下的冷酷無情的推動下,導致他最終走向可悲可憐的路。

《孔乙己》觀後感2

除了上次說道的敘事人選擇的特殊,魯迅使用了小夥計的角度,這樣就略去了很多關於孔乙己的介紹,以及他的悲慘命運的瞭解,就在這小夥計的眼中,也沒有對於孔乙己的出場做面面俱到的描寫。在表現方法上,《孔乙己》沒有描寫,沒有渲染,只有平淡的敘述,這一點和魯迅的其他名篇是很有些不同的。

在表現方式上,《孔乙己》一文中沒有渲染,只有平淡的敘述。文中寫到“沒有他,人們也一樣快活”這裏後,小說接着寫在酒店裏,人們發現,孔乙己長久沒有來了:

一個喝酒的人說道,“他怎麼回來?……他打折了腿了。”掌櫃說,“哦!”“他總是仍舊偷。這一回,是自己發昏,竟偷到了丁舉人家裏去了。他家的東西,偷得的麼?”“後來怎麼樣?”“怎麼樣?先寫服辯,後來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後來呢?”“後來打折腿了。”“打折了怎樣呢?”“怎樣?……誰曉得?許是死了”掌櫃也不再問,仍然慢慢地算他的帳。

從字面上看,好像並沒有任何文字直接寫到人們的“快活”。然而從對話的語調中,仍然可以看出那個提供消息者的心態。對於丁舉人打折了孔乙己的腿這樣野蠻的人身傷害,說話者沒有半點保留,相反給人一種理所當然、津津樂道的感覺。特別是,傳孔乙己可能已經死了的時候,說話的和聽話的都沒有震驚。“掌櫃也不再問,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賬。”對於一個給酒店帶來歡笑的人的厄運,居然一點反應也沒有。這就充分顯示出魯迅在對話描寫中潛在量的巨大——有意不去直接點明說話者那種津津樂道的神態甚至以消息的傳播者爲榮的情緒,把想象的空間留給讀者。

唯其平靜、平常、平淡,才顯得諸如此類的殘酷無情,由於司空見慣,而沒有感覺,沒有痛苦,而魯迅的筆墨,就是要揭示這種無形的精神虐殺的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