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攀登者觀後感(集合15篇)

攀登者觀後感(集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3W 次

看完一部作品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攀登者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攀登者觀後感(集合15篇)

攀登者觀後感1

電影《攀登者》,20--年國慶登上銀幕,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1週年,這部電影選擇這個時候上映,獲得高票房是勢在必得的。劇情講述了1960年和1975年中國登山隊兩次登上世界之巔-珠穆拉瑪峯的故事。第一次中國登山隊隊員登上了珠峯,因相機和人命的取捨,導致沒能拍攝到登頂的畫面,而沒能被國際認可,帶着這樣的遺憾,中國登山隊20--年後整裝重發,9名登山隊員成功登頂,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的實力。劇中,第一次登上珠峯的3名隊員,由於沒有得到國際上的認可,有的選擇逃避,有的選擇堅守,但心中的執念讓他們沒有放棄二次登上珠峯,登山過程中“第三女神”並沒有眷顧他們,雪崩、暴風,凍傷,隊長的意外受傷,氣象工作人員的迷路,年輕隊長的臨危受命,選擇標杆還是放棄生命,肺水腫等等,每一秒,他們都在死亡的邊緣徘徊,一個國家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他們犧牲小我利益,完成國家賦予的使命,是真正的英雄。

查閱了珠峯的相關資料,1961年,珠穆拉瑪峯以南劃分給尼泊爾,以北屬於中國。今天的中國從百廢待興、一窮二白髮展到今天成爲繁榮昌盛、國力雄厚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70年來不論在哪一個歷史階段,中國的外交始都不斷爲世界和平做出巨大貢獻,所以對珠峯這樣的劃分體現了中國的大國情懷和和平的外交政策,我爲我是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攀登者觀後感2

今天,我和我的同學就看了一部電影《攀登者>。這部電影講述了在1960年中國登山隊要去攀爬珠穆朗瑪峯?攀爬途中遭遇雪崩。把用來拍攝登頂證據的攝像機扔了。雖然最後爬上了珠峯,但沒有人去拍下這個證據和歷史的時刻。外國人甚至懷疑我們的真實性。所以爲了中國人的尊嚴。在十年後我們重新組織了登山隊。當年有三位登山成功的英雄。也重新歸隊。經過5年的訓練。中國人再次攀爬。珠穆朗瑪峯其中有一次因爲一人的腳傷而撤退。還有一次,因爲隊長的犧牲而下山。在1975年最適宜攀登珠穆朗瑪峯的時候過去了。可正要撤離時,氣象臺發現了一個好的時機。這次氣象隊也跟着突擊隊做氣象觀察。雖然過程途中也經歷了雪崩與大風。但隊長知道,這是我們最後的一次機會。就帶着隊員奮力向上爬到達頂峯。在1975年中國人實地測量出了,真實的珠穆朗瑪峯的高度8848.13米。

看了這個電影后。我發現很多人熱淚盈眶。尤其是在最後登上珠峯。所有人都在歡呼雀躍。我開心的流淚,自豪的流淚。最後,我們所有人都想電影屏幕中的國旗敬了一個禮。這個電影詮釋了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更體現了中國人比泰山堅強的意志。

攀登者觀後感3

今天提前觀看了電影《攀登者》,坦白說它帶給我的震撼真的不止一點點。這是一部獻禮片,對此類影片似乎總有種模式化的印象,即“意義”是大於“好看”的,可是《攀登者》恰恰打破了,它調動起了你所有的情緒:緊張、懵懂、心疼、難過、釋懷、振奮……再聯想到真實的時代事件,場燈亮起時,你還在那個故事裏。

對於珠峯,作爲普通人其實是陌生的,它的概念大約存在於地理課本和風光紀錄片,登山,那就更遙遠了。從普及知識意義上,《攀登者》首先做到了。1960和1975兩年的登山,前因後果明瞭。前一次未能留存影像的遺憾,由此引發的國際爭議和國人懷疑,你會和主人公一樣覺得憋屈。適時出現在臺詞和字幕上關於珠峯的地理、氣象等知識,你會更明確攀登珠峯的困難程度和首次北坡登頂成功對中國領土主權的重要意義。

再來講講片中兩段感情,在我看來是有着對照感的。方五洲和徐纓相識多年,雖中有分離但不曾忘記,是最懂也最相信彼此的人,是彼此的助力。李國樑和黑牡丹在珠峯大本營相識,有點一見鍾情的味道,年輕人的互生情愫雖是暗暗的,也有直接的時候,他會默默給她拍照,洗出來放在房間的牆上,她會給他加菜(花絮中看到),也會因一點私心給他添了麻煩,當然還有情急之下的“人工呼吸”,兩人都青澀的可愛。這樣在完成國家登山任務過程中萌發的愛情之芽,並沒有最終得到花開圓滿的結果。

攀登者觀後感4

今年的國慶節即將到來,而在國慶檔將有多部電影上映,也是競爭激烈。在這其中,有吳京出演的兩部電影,一部是《我和我的祖國》,還有一部就是《攀登者》。相比之下,《攀登者》更爲大家所關注。

電影《攀登者》由吳京、張譯、胡歌和章子怡等主演,有了這些實力派演員加盟,這部戲自然是看點很多。不過,這部戲多少受到了題材的限制,使得一些人並不看好其票房。

對此,吳京在接受採訪時稱自己出演這部戲就像《流浪地球》那樣,主要還是重在參與,其實只要參與了這個過程,自己也就值了。可見,對於這部電影的票房如何,吳京本人還是很有信心。

最近,這部戲的國際版預告曝光,據說將在北美和英國同步上映。吳京在轉發時,還以“攀登,用實力說話”給自己打氣鼓勁。

很多網友看了新的預告後,認爲吳京的確是與衆不同。此前的《流浪地球》一開始也不爲大家所看好,但上映後受到了大家的歡迎,以至於躋身於票房前幾名的行列,更被譽爲開創了科幻題材的歷史等等。

此次吳京主演電影《攀登者》,雖然主要將攀登者的事情,相信依然會讓人看了熱血沸騰,票房和口碑還是會有很好的保證,讓我們拭目以待。

攀登者觀後感5

拍登山運動的題材,國內導演應該還沒有經驗。於是導演就加了愛情這條線,把一個陌生的題材拍成熟悉的兒女情長片。這樣造成的後果就是,把一個宏大的愛國題材變成狹小的愛情題材。

本來這部電影能把格局升到愛國精神的層面,但卻被方五洲和徐纓、李國樑和黑牡丹的愛情故事一攪和,格局瞬間就被拉下來了。

拍不出宏大的感覺,我們也可以在細小處用功,着重強調細膩的人物情感,但導演顯然也不夠細膩,把人物的情感表現得太粗糙,有着歷史電影的通病——假大空。

導演的表現手法粗糙提現在哪裏呢?例如爲了表現人們對方五洲的偏見安排了砸玻璃的情節,這都是多少年前的表現手法了。例如很多劇情都要靠旁白推進,技術高超的導演會用影像說話,而不是像新聞紀錄片一樣念旁白,用太多旁白,就會導致電影看起來像博物館裏的歷史資料,冷冰冰的。

電影結構上是的很平庸的平鋪直敘,缺乏新意。我認爲如果能60年代和70年代兩條線並行推進,60年代的劇情影響着70年代人物的做出抉擇,最後同時達到高潮,電影在邏輯上會通順很多,情感上會強烈很多。

電影透露出的價值觀也不符合中國精神,要知道,中國精神強調的是每個個體的默默付出,是不提倡個人英雄主義的,片中方五洲個人的主角光環太強,顯得其他人都像廢物一樣,這樣設置完全否定了其他人的付出,是不尊重歷史。

攀登者觀後感6

《攀登者》講述的是爲彌補1960年中國登頂所留下的遺憾,1975年,由“一代攀登者”方五洲(吳京飾)、曲松林(張譯飾),“二代攀登者”徐纓(章子怡飾)、李國樑(井柏然飾)、楊光(胡歌飾)兩代攀登者組成的中國“最強攀登聯盟”,舉國之力,向珠峯發起衝頂挑戰。

在攀登過程中更是不斷遭遇各種難以預測的危險時刻,多次命懸一線。在種種困難面前,衆人未曾妥協,選擇團結一心,帶着向死而生的攀登精神,奮勇向前,展露骨子裏堅韌不拔的民族氣節。

“不到長城非好漢,登頂珠峯真英雄”方五洲和他的隊員們正在前行,登上去,活下來,讓世界見證中國奇蹟。“衝頂中國高度,攀登永不止步”一步一步的向前,他們在挑戰人類極限,他們在書寫中國輝煌。山高絕頂人爲峯!如果奇蹟有顏色,那麼它的顏色必須是中國紅。

這是一種堅持,一種信仰,給予我們前進的力量。新中國成立x週年,70年春華秋實,70年不屈不撓,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閃耀在天空,它承載了我們對祖國的熱愛。爲了共同的信仰,多少人前赴後繼拋頭顱、灑熱血。這些感人淚下的故事,讓我對愛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懂得了愛是一種力量,愛是一種承擔,愛是一種榮耀,愛是一種回報,愛是一種奉獻……今日的我們更要向愛護生命一樣,愛護五星紅旗,因爲它神聖不可侵犯。接過長輩的旗幟,樹立遠大夢想,爲中華之崛起而努力學習。

攀登者觀後感7

今天和朋友一起走進了電影院,很久之前就想約要來看一看攀登者,吳京的出演彷彿就是票房保障,之前在網上看了徒手攀巖的紀錄片,不知這個電影會以怎樣的形式記錄。

影片一開始就講述了方五洲一行人歷經雪崩登上了珠峯,影片中爲了救隊友方五洲放棄了攝影機導致他們攀登珠峯不被國際認同,後來1975年他們重新攀登了珠峯,經歷了兩次失敗和一些同志的犧牲,最終獲得了成功,重新測量了珠峯的高度。

除了攀登珠峯本身的偉大意義,它的象徵性更令人動容,就像國家從重建到富強,一路上遭遇各種艱難險阻,突發情況,一步步拾級而上,抗過一次又一次風暴,解決一場接一場的危局,實現了一個又一個的壯舉,永不言敗,永不放棄,那份堅韌與勇氣是長在我們民族根骨裏的精氣神。而片中的這些攀登者是最佳的代言人。前進道路上經歷的所有苦難,付出的辛勞和犧牲,都在五星紅旗飄揚在珠峯頂時,成了永載史冊的光輝,足以激烈後人挑戰自我,衝向有形或無形的“世界之巔”!

有些事不是因爲有希望纔去堅持,而是因爲堅持了才能看到希望!

攀登者觀後感8

9月19日,電影《攀登者》同名主題曲於零點正式上線,該曲由國內著名詞作家陳濤、著名作曲家王備共同創作,並邀請樂壇實力唱將譚維維深情演繹。歌曲大氣磅礴,詞曲具有深厚感染力, “背朝燈火,面朝星光,下一步就在前方”、“必定有我,登上絕頂,只爲國旗飄揚”歌詞中更是透露出中國攀登者勢必登頂的決心和信念。

正如歌詞所說,天地蒼茫,哪是方向。在登山途中,等待這羣攀登者的是無所不在的危險,而其實在綠幕包圍的拍攝場裏,演員的登山戲,也是一項攻堅戰。最爲主演,吳京是串起這支登山隊的靈魂人物。

1960年和1975年,中國人兩次登頂珠峯,他扮演的方五洲都擔任了隊長的角色。前後20xx年的堅持,方五洲非登不可的理由,除了心中那份國家榮譽感外,還有對隊友的那一句承諾,一句承諾,一份信仰。方五洲犧牲了自己的青春還有愛情。

在此前發佈的預告中,吳京飾演的方五洲和章子怡飾演的徐纓,兩人之間的感情線已經十分明朗,從青澀少年到成熟中年,他們是隊友是情侶是艱難年代裏那抹最甜蜜的色彩。但如虹的音樂視頻好像泄露了兩個人的情感走向。

那座無形的山,那羣集結對抗雪崩的人,那座通向登峯的中國梯,9月30號,攀登者的故事即將上演。

攀登者觀後感9

這些人都是娛樂圈備受矚目的演員,更是集口碑和演技於一身的演員,他們無論是哪一個提出來都可以撐起一個影片,可是如今匯聚在一部電影內,那麼這部電影的質量就毋庸置疑了!

歷年來的國慶檔都是各類影片廝殺的主戰場,而今年作爲新中國成立70週年,應景的影片也不在少數,而和《攀登者》能夠相提並論的唯有《中國機長》,《我和我的祖國》!從三部影片的預售上來看,《攀登者》以6500萬的預售位列第一,而《攀登者》想看人數也超過了30萬人,這就是《攀登者》已經預定了爆款大片的席位!

作爲一箇中國人,我們對於祖國有着深沉的愛意對於革命先烈更是懷着無比的崇敬之情,在1960年那個裝備落後的時代,中國三人登山隊完成衝刺,從北坡登頂世界第一高峯珠穆拉瑪峯,足以振奮國人,他們是我們的榜樣,是我們的楷模!

而如今被搬上熒屏自然值得每個人觀看,也值得我們學習攀登精神,可是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天安門廣場將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更值得我們每個人觀看!

攀登者觀後感10

攀登珠峯與核試驗對於人類發展並沒有起到推進作用,把它們放到一塊來說,發現它倆有一共同點:人活着便是爲了掙口氣。

這口氣太難掙了,爲了這口氣太多人犧牲,太多妻離子散,太多太多。但是他們有退縮嗎?沒有。很多人看到有吳京在的`電影,就覺得是愛國主義。愛國主義沒有錯,有多瞭解中國的過往,必然會愛中國更多些。而且不僅僅是愛國主義,是人性,人性即能黑暗到一定地步,亦能光輝到一定境界。

中國是一個在苦難中壯大的國家,拿命搏纔有今天的輝煌。人會不惜命嗎?不會,但他們知道有比命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他們去做。珠穆朗瑪峯的高度是8844.43米,國際上最後採用了中國標準,用命換來的數據,終於把這口氣給掙着了。

脫離歷史背景,單看這部電影,如此選材,必然得與惡劣天氣對抗,假如單單是要宣揚所謂的愛國主義,大可以選擇相對舒適環境的題材,唯有這生生不息的愛國精神吸引着這幫擁有赤子之心的人,這珠峯精神,不就是中國精神嗎?

現在的中國之所以能夠傲立世界,背後是一個又一個像登頂隊員這樣強大的靈魂支撐。我們的國家沒那麼完美,但又有哪個國家是完美的呢?有問題,去解決,去完善。

最後,向每一位“攀登者”致敬!

攀登者觀後感11

上週末,觀看了當紅影星吳京主演的電影大片《攀登者》,劇中從現1960年的中國國情,1960年,國際登山界對珠穆朗瑪峯屬於中國還是尼泊爾產生了爭議,並稱:“中國沒有登上過珠峯,憑什麼說珠穆朗瑪峯是中國的?”於是,中國爲了珠穆朗瑪峯的歸屬權,組建了一支登山隊。在登山過程中,不幸遇到了雪崩,爲方五洲(吳京飾)了挽救其中一位登山隊員,丟失了攝影機,雖然最終登上了珠穆朗瑪峯,卻沒有留下任何影像資料,不被世界所承認。時隔15年,中國登山隊再次向珠穆朗瑪峯進發,經歷了重重困難,最終登上了珠穆朗瑪峯,並測出最準確的高度8848.13米!

登山隊員們在攀登珠穆朗瑪峯進程中,不斷遭遇各種難以預測的危險時刻,多次命懸一線。在種種困難面前,衆人未曾妥協,選擇團結一心,帶着向死而生的攀登精神,奮勇向前,展露骨子裏堅韌不拔的民族氣節。“不到長城非好漢,登頂珠峯真英雄”方五洲和他的隊員們正在前行,登上去,活下來,讓世界見證中國奇蹟。“衝頂中國高度,攀登永不止步”一步一步的向前,驚人的勇氣、智慧和毅力,在極其嚴寒和飢餓的條件下忍受着凍傷的巨大困難,成功的讓五星紅旗飄揚在了珠峯之巔,他們用忠貞的愛國主義情懷書寫了中國輝煌。

登山隊員們的團結拼搏無畏艱險,映照着中華兒女永不言敗、砥礪前行的精神。這種愛國主義精神,我們要一代一代的繼承和傳承下去。

攀登者觀後感12

吳京是一名非常優秀的導演,同時也是一位十分敬業的演員,在熒幕上經常以“硬漢”的形象出現。20xx年他自導自演的《戰狼2》創造了中國的票房奇蹟,累計票房高達56億,這部電影看得每個人的都是熱血沸騰,我們的中國精神在《戰狼2》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它激起了我們每個人的豪情和愛國情懷。

由李仁港導演吳京主演的電影《攀登者》即將上映,1960年,中國登山隊向珠峯發起衝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20xx年後,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氣象學家徐纓的幫助下,帶領李國樑、楊光等年輕隊員再次挑戰世界之巔。而吳京在裏面扮演的是方文洲,爲了更好地完成拍攝,他忍着腿傷帶着夾板,多次練習動作。在拍攝中戴着夾板跳、摔、跪,做各種危險動作,其實受傷對於一個演員來說,應該是稀鬆平常的事情,吳京自己也是對自己的腿傷毫不顧忌,只爲給大家創造一個完美的人物形象。不過,有很多“小鮮肉”在這方面做得並不好,受了一點傷就着急忙慌地去醫院,耽誤整個劇組的拍攝進度。漸漸地形成了一種風氣,有點傷粉絲就紛紛表示心疼,覺得自己偶像很敬業。敬業難道不是每一個從業者該做到的嗎?

攀登者觀後感13

今天是10月1日,爲了慶祝祖國七十歲生日,我和爸爸去電影院看了“攀登者”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中國登山隊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瑪峯時,因爲沒有拍下頂峯的照片,所以,蘇聯人懷疑我們沒有登上頂峯;爲了證明中國登山隊能登上珠峯,國家組織第二支登山隊伍,他們沒有辜負國家的期望,終於把中國的國旗插在了珠穆朗瑪峯峯頂上。

大家可能覺得登上珠穆朗瑪峯並沒有什麼稀奇的,因爲這種事情在電視上見多了。可是你們知道他們背後付出的汗水和艱辛嗎?

登上頂峯需要四個階段:北坳,大風口,冰裂縫,第二臺階。到達北坳時,纔是真正的開始,天氣寒冷,風向不定,突擊隊隊長常五洲就是在北坳爲了救戰友而弄傷了胳膊。當到大風口時,突擊隊遇上了十級大臺風,當時,巨大的岩石都能被刮跑,而突擊隊員們就是這樣隨時能被刮跑的情況下度過了一個驚心動魄的夜晚,到了冰裂縫,地上的冰裂縫全部被雪覆蓋,只要稍不留神,就會掉下懸崖,直到凍死。挺過了三個階段,就迎來了最大的困難:第二臺階。第二臺階最大角度爲70度,如果遇上臺風或雪崩,就會被刮跑,或者被雪淹沒,那時候生命是以秒爲單位,突擊隊隊長就是在那裏犧牲的。

我很佩服攀登者的勇氣,他們不畏嚴寒,不畏困阻,遇到了颱風和雪崩,他們並沒有退縮,而是一一戰勝了困難,因爲他們揹負着祖國對他們的期望,因爲他們要向全世界證明中國攀登者登上了珠穆朗瑪峯!

攀登者觀後感14

每次跟爸媽去爬虞山,是件非常愜意的事。一開始我總是步伐輕快,逐漸變得氣喘吁吁,繼續艱難地堅持,終將會到達山頂。那一刻,舉目遠眺,一切美景盡收眼底,頓覺心曠神怡。

今天下午,爸爸帶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叫《攀登者》。看完走出影院,我才發現,原來“登山”沒有我想象中的那般美好,特別是攀登世界第一峯——珠穆朗瑪峯。等待攀登者的是深不見底的冰縫,極低的溫度,能把人吹到幾公里外的狂風……生命在這一切面前會顯得尤其脆弱。

但是,山就在那,外國人還質疑中國人爬不上自己的山。面對如此艱苦的條件,方五洲,曲松林,傑布三個人歷盡千辛萬苦,在隊員搭起的“生命階梯”的幫助下,於1960年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瑪峯。但是,又因爲丟了照相機,拿不出證據,被外國人嘲笑。十五年後,又經歷了無數人的犧牲,中國登山隊再次登上珠峯峯頂,向全世界宣告珠峯的中國高度!

一個登山英雄因沒有影像資料被人侮辱,其實方五洲是爲了救曲松林才丟了照相機,這座“大山”壓了曲松林十五年……

山就在那,攀上去,山就在腳下。

其實,不僅僅是電影裏,我們每個人的眼前都有一座座山。就說我自己,除了學習之外,還在攀登着的山——鋼琴。每天固定時間練習,因爲我堅信只要不懈努力,總有一天會到達登峯。俗話說得好“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李白不也是因爲這一句話,成了唐朝著名的大詩人

相信,我們都可以成爲勇敢的攀登者,一起加油!

攀登者觀後感15

週六,爸爸帶我去看了一部電影叫《攀登者》。

它主要說了:在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登上了世界最高峯——珠穆朗瑪。可是,隊長方五州因爲救人,卻把相機弄丟了。這時西方國家就說:“沒有照片,怎麼能證明你們登上了珠峯呢?”這讓我們被嘲笑了15年。終於在1975年,國家重組建了一支登山隊,向珠峯發起了衝鋒!

讓我最感動的地方是:一名隊員在登上珠峯北坡6800米高處時被瓶子砸中了腦袋,滾下了山。因爲他們身上都綁着繩子,一個人往下滑,所有人都受牽連,往下滑。一名隊員眼疾手快用冰鍬扣住了冰面,才使登山隊沒有全軍覆沒!但一名隊員被掛在懸崖邊,而相機在他手裏。隊長要去救他,卻被他拒絕了,他堅定地說:“不要爲了救我,而又一次登峯失敗!快把相機拿走!”說完就把繩子割斷,掉下了懸崖。還有一個地方就是:登山隊第一次登珠峯時遇上了雪崩。他們立馬往回撤,但人怎麼跑的過雪崩呢?不久,他們就被追上了,雖然他們躲在岩石後面,也躲不過雪崩。其中副隊長就被吹跑了!隊長方五州爲了救他,卻把相機弄丟了,就連自己差點也被雪崩吹走了!

看完這就電影,我對登山隊隊員十分敬佩。他們爲了國家而不惜自己的生命,這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