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起跑線》觀後感15篇

《起跑線》觀後感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2W 次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大家一定收穫不少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不能忘了。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起跑線》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起跑線》觀後感15篇

《起跑線》觀後感1

今天早上,我去奧斯卡工作室看了一部電影——《起跑線》。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故事,拉傑和塔米用各種手段讓他們的孩子皮婭——去了一所私立學校:買了一所學區的房子,辦了一張假證書,變窮了。最後,皮婭終於去了這所學校。在電影的結尾,他的父親出於良心發現並把皮婭送回了公立學校。

看這部電影不僅讓我想起了我媽媽,她花了一萬多元讓我去補習班。我也買了很多信息,只是爲了讓我進入一所好的中學。

我記得去年冬天,外面雪下得很大。外面多冷啊!但是當我媽媽聽到補習班老師說她想買材料時,她拿起衣服準備出門。我說,“媽媽,外面太冷了,你不買嗎?”我媽媽說:“不管雪下得有多大,有多冷,我都會買下來給你學習。”那時,我非常感動,我的母親冒着大雪爲我購買信息。

另一次,是今年7月8日,我要去洛陽參加第二外語考試的入學考試。我父母5點起牀,開車送我去洛陽。在我考試的兩個多小時裏,我的父母沒有吃一口食物,也沒有喝一口水,他們在那裏焦急地等待着。考試結束後,我告訴媽媽:“這次這個問題太難了。我考試成績不好,我想我做不到。”我媽媽沒有說話,但是她帶我去了餐館,讓我吃了一頓大餐。吃飯的時候,媽媽說:“沒關係,我考試沒通過沒關係,成績不重要,只要我努力。”聽完媽媽的話,我的心又感動又慚愧。與皮亞的母親相比,我的母親對我很好。我很高興我生活在一個民主的家庭。

看完這部電影,我知道我父母在背後給了我很多。我必須努力學習,不辜負父母的期望。

《起跑線》觀後感2

週末,我和爸爸在天漢長街散步,不知不覺就走到了盡頭。看了看錶,時間還早。“噢,去看場電影吧!”就這樣,我們走進了電影院。

我們看的是一步發人深省的電影《起跑線》,講的是一對很有錢的夫婦,他們爲了讓女兒上好的幼兒園,就買了一套全國最好的幼兒園的學區房。那裏住的人都是社會上層的人,都用英語對話。雖然主人公吉拉的妻子會說英語,但吉拉不會。因此大家認爲吉拉一家只是土豪。所以他們一家在當地很受排擠。終於,學校開始招生了,但是學校認爲吉拉是是商人,不會過分關注孩子的學習。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學校會留百分之二十五的學位給貧民。吉拉就想到一個好辦法,他們一家住進了貧民區。最後以假亂真進入了學校。可是,在貧民區一個多次幫助過他們的朋友的兒子,卻因此沒被選上。吉拉認爲他冒充窮人,將真正窮人的孩子上學的機會搶走了。於是他帶着他的女兒離開了那個學校。吉拉真是個值得敬佩的人,爲他的正義感點贊。

在電影開始時,吉拉正在和一個顧客談生意時,他的妻子給他打了一個電話,他便開車接她,說明他很愛他的妻子。而在開派對時,女兒要和他跳舞,他不顧形象,瘋狂地跳起舞來。爲了讓女兒進好學校,絞盡腦汁,想盡辦法,表現了他對女兒的愛。

同時,這個電影也形象地反映出現實生活中的擇校問題。在電影中,有一幕,報名排起的長龍似的隊,刻畫出了擇校的殘酷。表達了大家對擇校的不滿。我認爲應該改變這種現狀,爲孩子們的未來增添光明。

《起跑線》觀後感3

今天我們去電影院看了兒童劇《人生的起跑線》,剛聽這名字我就感到一種新鮮感朝我撲來,我迫不及待的想要看那到底是個講什麼的兒童劇。

原來啊!故事講的是一個姓蘇的老師帶着一位農村的名叫安小花的女孩來城裏參加少年語文競賽預備班,可是剛來到濟南就遇見了一位愛捉弄人的孫皮皮同學,他給安小花搞了一場惡作劇,害的蘇老師舊病復發而昏倒被送往醫院,而因爲蘇老師生病要住院,懂事的小花悄悄地去打工給蘇老師掙住院費的錢,蘇老師知道有這麼一件事,她是既感動又着急,感動的是小花居然會爲她掙錢,着急的是因爲小花已有好幾天沒去上課了,怕她會不會跟不上學習的進度,而小花卻一點也不後悔爲蘇老師做這些事。

這個兒童劇讓我看見了有錢人的奢侈,只知道好吃懶做,依賴他人,整天像個“少爺”一樣的等着人家來伺候,根本就不會體諒他人。而貧窮人呢?不像有錢人那樣,他們雖然窮,但他們的心底十分的善良,知道如何關心、體諒他人。

我們應該向安小花學習那種吃苦耐勞的精神,而不是像孫皮皮那樣只知道當“小少爺”那樣的人。我們只要人人都有一顆平常的心,用平常的方式對待生活;我們也應該有一顆感恩的心去愛每一個人,關心每一個人;我們更應該有一顆擁有好品德的心,在這裏我想對孫皮皮說:“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上帝賜予人們的都是公平的,不能應爲他哪裏不好就嫌棄他、小看他,更不能去罵他,說粗話,知道了嗎?”

親愛的夥伴們,讓我們心存感恩,攜起手來,走向美好的明天吧!

《起跑線》觀後感4

今天上午,老師帶我們看了一場電影印---《起跑線》。這部電影講的是:拉吉和米塔爲了讓自己的女兒皮婭上一個好的幼兒園;想盡了各種方法:換房子、上提高班、找關係、扮窮人……終於把皮婭送進名校。影片最後,因爲父親良心的拷問,皮婭最終還是去上了公立學校。

這部電影最讓我感動的地方是:皮婭的父母爲了讓皮婭上一所好學校而付出的努力。我的爸爸媽媽也是這樣的,爲了我以後的人生更加美好,從小就給我報補習班,讓我長大可以有自己的特長,花了很多錢、付出了很多辛苦。爸爸每天努力地工作,起早貪黑。有一次,爸爸得了重感冒,但爲了工作爸爸並沒有去醫院,結果在第二天爸爸咳嗽加重了,迫不得已在屋子裏打吊水,剛打完吊水就又去工作。醫生建議在家休息,但爸爸還是執意去上班了,那時我就在想:長大了,我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

記得還有一次,我下學的時候下了暴雨,我當時沒有帶傘,就在我以爲自己要淋成一個落湯雞時,我看見媽媽像救星般向我走來。我急忙跑過去抱住媽媽,媽媽什麼也沒說,拉着我的手往前走。到十字路口時,地上的水已經淹到了膝蓋的位置,媽媽把傘給我,二話不說地把我背起來,蹚過去。回到家時,媽媽的褲子和鞋子都已經溼了,我趕緊去把毛巾拿過來讓媽媽擦,媽媽當時還笑着誇我:“寶貝,真孝順呀!”其實,媽媽才應該是被誇的那一個。

今天看了這部電影,我明白了“爸爸媽媽任何舉動都是爲我們好,即使有時候是訓斥我,也是爲了不讓我們再犯這個錯誤!我要聽爸爸、媽媽的話,好好學習,長大了孝順爸爸媽媽。

《起跑線》觀後感5

今天上午,我去奧斯卡影城看了一部電影——《起跑線》。這部電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拉吉和米塔爲了讓他們的孩子——皮婭上私立學校,用盡各種手段:買學區房、辦假的證件、變成窮人……最後,皮婭終於上了這所學校。電影結尾,他的父親因良心發現,又送皮婭回到了公立學校。

看了這部電影,讓我不僅想起了我的媽媽,爲了供我上補習班,她花了一萬多塊錢。還給我買了許多資料,就爲了讓我考上一所好的中學。

記得去年冬天,外面的雪下的非常大。外面是多麼的冷呀!但是媽媽聽補習班老師說要買資料,她拿起衣服就準備出門。我說:“媽媽,外面太冷了,不買了吧?”媽媽卻說:“雪下的再大,天氣再冷,爲了你的學習,我也要去買。”當時我非常感動,媽媽冒着大雪去爲我買資料。

還有一次,那是今年的7月8日,我準備去洛陽參加二外考試入學考試。我的爸爸媽媽5點多起牀,開車陪我去洛陽。在我考試那兩個多小時中,爸爸媽媽他們一口飯也沒吃,一口水也沒喝,一直焦急的等在那裏。我考完試後,我告訴媽媽:“這次的題太難了,沒考好,估計考不上了。”媽媽沒說話,卻把我帶到飯店,讓我吃一頓大餐。吃飯時,媽媽說:“沒事,沒考上沒關係,成績不重要,只要自己努力就行。”聽了媽媽的話,我心中既感動又慚愧,我的媽媽和皮婭的媽媽一比,我覺得我的媽媽太好了。我很慶幸我生活在一個民主的家庭。

看了這部電影,我知道了爸爸媽媽在背後爲我付出了很多很多。我一定要努力學習,不辜負父母對我的期望。

《起跑線》觀後感6

剛纔,看了一個短片,叫《起跑線上的較量》,這部短片是講的是中國專家帶着自己的學生到日本武石小學交流,不與日本小學生交流,直接不知道什麼叫“輸在起跑線上”。

在日本,大人對小孩要求嚴格,不溺愛小孩子,武石小學的午餐既簡單,味道又一般,可是,孩子們都吃的乾乾淨淨的,不剩下一粒米,不放過一滴湯。專家剛進來的時候,看見一些比我們個子小的小孩子,他們看起來是一年級的他們提着一個比水桶還沉的牛奶箱進來了,當專家問他們是誰的時候,翻譯說,他們在幫食堂裏的廚子幹活兒,每天都會抽籤抽到一個班,有些時候,會連續好幾天都抽到一個班,他們也不抱怨。日本的小孩,在等着專家和他的翻譯以及他的學生們,如果他們不來,日本的小孩就不動筷子,日本的小孩非常懂禮儀。日本學生送給國家代表隊的禮物是一個用畫筆親自畫的`帽子。一個日本女學生幫專家解開了牛奶的繩子,還幫一些中國學生解開了繩子,好懂得禮儀呀!中國的學生一解開繩子,就有日本學生來收拾瓶蓋和繩子。塑料包裝要放到1號垃圾桶裏,紙質包裝要放到2號垃圾桶裏。我們中國人問:“你們快樂嗎?”他們說:“快樂!”他們問我們中國人同樣的問題,國家代表隊的學生們卻有的沉默,有的說:“不快樂!”這一點,明顯看出了中國小孩子的不知足有多麼的嚴重。日本學生基本上所有人都把飯菜吃光了,雖然《憫農》這首詩是中國人寫的,但是看起來,日本人貌似比中國人瞭解這一句瞭解的更透徹!!!!!看到短片裏的中國學生剩飯剩菜有這麼多,作爲中國人讀後感,我

都感到臉紅。吃完飯後,很多日本學生都自覺的搶着活兒幹,有的雖然是低年級小朋友,可是卻如此的有邏輯性!!他們不用老師分配幹什麼活,他們直接自己找活兒幹!這一點,他們的一年級都比我們五年級學生做得好!連一個一年級的女生都提着和水桶差不多沉的大號飯桶!

我覺得,我們還有很多很多地方要向日本學生學習,不然,我們就要“輸在起跑線”上了!!!

《起跑線》觀後感7

今天我們去電影院看了兒童劇《人生的起跑線》,剛聽這名字我就感到一種新鮮感朝我撲來,我迫不及待的想要看那到底是個講什麼的兒童劇。

原來啊!故事講的是一個姓蘇的老師帶着一位農村的名叫安小花的女孩來城裏參加少年語文競賽預備班,可是剛來到濟南就遇見了一位愛捉弄人的孫皮皮同學,他給安小花搞了一場惡作劇,害的蘇老師舊病復發而昏倒被送往醫院,而因爲蘇老師生病要住院,懂事的小花悄悄地去打工給蘇老師掙住院費的錢,蘇老師知道有這麼一件事,她是既感動又着急,感動的是小花居然會爲她掙錢,着急的是因爲小花已有好幾天沒去上課了,怕她會不會跟不上學習的進度,而小花卻一點也不後悔爲蘇老師做這些事。

這個兒童劇讓我看見了有錢人的奢侈,只想要去好吃懶做,依賴他人,整天像個“少爺”一樣的等着人家來伺候,根本就不會體諒他人。而貧窮人呢?不像有錢人那樣,他們雖然窮,但他們的心底十分的善良,知道怎麼關心、體諒他人。

我們要去向安小花學習那種吃苦耐勞的精神,而不是像孫皮皮那樣只知道當“小少爺”那樣的人。我們只要人人都有一顆平常的心,用平常的方式對待生活;我們也應該有一顆感恩的心去愛每一個人,關心每一個人;我們更應該有一顆擁有好品德的心,在這裏我想對孫皮皮說:“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上帝賜予人們的都是公平的,不能應爲他哪裏不好就嫌棄他、小看他,更不能去罵他,說粗話,知道了嗎?”

親愛的夥伴們,讓我們心存感恩,攜起手來,走向美好的明天吧!

《起跑線》觀後感8

週末,我和父親在常傑天漢散步,不知不覺中結束了。看了看錶,時間還早。“哦,去看電影吧!”就這樣,我們走進了電影院。

我們看了一部發人深省的電影《起跑線》,講述了一對非常富有的夫婦爲他們的女兒買了全國最好的幼兒園,讓他們有一個好的幼兒園。住在那裏的人都是來自社會上層的人,都說英語。雖然吉拉的妻子會說英語,但是吉拉不會。因此,每個人都認爲吉拉只是土豪。所以他們的家庭在當地被邊緣化了。最後,學校開始招收學生,但學校認爲吉拉是個商人,不會太注意孩子們的學習。

"沒有辦法從山中的重水中恢復,黑暗中還有另一個村莊。學校將爲窮人保留25%的學位。吉拉想出了一個好主意。這家人搬進了貧民窟。最後,他帶着錯誤和虛假的真相走進了學校。然而,一個在貧民窟幫助過他們很多次的朋友的兒子沒有被選中。吉拉認爲他假裝貧窮,剝奪了真正貧窮的孩子上學的機會。所以他帶着女兒離開了學校。吉拉真的是一個值得欽佩的人,他稱讚自己的正義感。

電影開始時,吉拉正在和一個顧客談生意,他的妻子打電話給他,他開車接她,顯示他非常愛他的妻子。當聚會舉行時,他的女兒想和他跳舞,而他不顧自己的形象瘋狂地跳舞。爲了讓女兒進入一所好學校,他絞盡腦汁,想盡一切辦法來表達對她的愛。

同時,這部電影也生動地反映了現實生活中的擇校問題。在電影中,有一個場景,一長串的申請者描述了選擇學校的殘酷。他們對學校的選擇表示不滿。我認爲這種情況應該改變,爲孩子們的未來增添光彩。

《起跑線》觀後感9

印度電影起跑線與其說在說印度教育,不如說在描繪全世界的社會現實。貧富差距彷彿將人隔成不同世界。

無論是窮人和富人,在下一代的教育問題上,都力求得到最好的教育。可是教育資源就那麼多,優質教育資源更是少之又少。爲了獲得優質資源,無數家長動用各種資源,學校也逐漸有了“選擇權”,大家不過在各取所需,獲得最大化利益罷了。

所謂的教育公平,不過相對中的相對。影片中雖然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名額,但這也只能滿足一小部分窮孩子的需求。即便有幸獲得名額,也還要考慮學校課餘的活動費用,又有多少家庭能夠承擔得起呢?

即便孩子能夠順利入學,他的學校生活和家庭生活有着天壤之別,孩子如何能夠適應調整呢?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呢?從這點來看,這似乎是教育可以思考的問題。

所以,影片中的每個角色都是千千萬萬真實生活中的角色。不是每個有錢人最後都能幡然醒悟,影片最後那些想站起來鼓掌卻瞬間放棄的鏡頭告訴我們有太多的家長不能、不想也不敢,因爲拿孩子的未來開玩笑每個人都不敢。也不是每個窮人都像影片中那樣善良。也並不是每個學校的領導人都像或不像影片中的校長。

其實,看清楚現實不是妥協。那些喊着改變命運、促進公平的確很美好,不過幾千年來的人性和遊戲規則告訴我們,有些事情是無能爲力的,解決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就就會以另一種面貌出現,所謂防不勝防。

認清了現實再來談教育,教育不該放的太低,因爲下一代需要。教育也不該放的太高,太高會站的不穩。

《起跑線》觀後感10

每一個人的身上都有一定的缺陷,可是,我們中國的學生最大的缺陷就是控制自己習慣的能力。

在日本,就是一年級的小學生在吃飯時都是自己打飯觀後感大全,能吃多少打多少,儘量把飯菜吃完。吃完飯以後再自己刷盤子,擦桌子。他們自己控制自己的生活能力很強。在我們中國,一個班級中一般有100%60的人去各自的小飯桌,還有100%40的人可能家離學校比較近,就可以讓爺爺或奶奶或姥姥等等的親人去接,或者是會自己家。可日本的學生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學校解決了中午飯的問題。他們都是自己來照顧自己。

他們不僅僅管理自己的的能力很強,而且他們也很樂意去幫助別人。視頻裏有一段話是這樣的:不久,日本的小學生就和中國的小學生漸漸地熟了起來。

我們中國的學生不像日本的學生吃多少挖多少飯菜,而是先挖上特別多的飯菜,管他吃不吃得了呢!然後按照自己的飯量去吃,吃飽了以後實在吃不下去了,再往餐盤裏一看,還有一半的飯菜沒吃上呢!

當我們中國的小學生和日本的小學生一比,發現自己卻了很多很多,雖然日本人很狠毒,但是,他們管教孩子的能力是非常好的。不僅可以教育孩子可以吃多少飯挖多少飯,儘量把餐盤裏的飯全部吃光光,還很好的教育了吃完了飯就要收拾盤子,自己洗自己的盤子,把桌子髒的地方擦一擦,要不然就沒有人幫你幹着一些活了。而我們中國的學生呢?吃完了飯讓別人給自己擦桌子,洗盤子,自己不幹一點事。

人是要學習,沒錯!可是連生活的基本常識自己都做不到,學那麼多的習還幹些什麼呢?

《起跑線》觀後感11

自從我看了起跑線上的較量,我就發現自己身上有好多缺點,乾的事是一樣的,爲什麼我們就不能做到完美,我一直在反思。

我發現中國的孩子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日本的孩子很懂禮貌,來了客人知道好好招待,他們還把禮物準備好送給中國的孩子們。

同樣是吃飯,他們必須要等到中國的孩子來了纔開始吃飯,不然他們就一直不吃。他們的飯很簡單,一點都不精緻,一些米飯、古老肉、小菜,而我們吃的比他們吃的好多了 ,爲什麼他們就可以吃得很乾淨,而我們每次吃都要剩一點呢?

同樣是孩子,爲什麼人家吃完飯都會自己收拾的乾乾淨淨,而我們吃的到處都是,碗裏到處是剩飯,桌子上也是。他們會自己擦桌子,不像我們,還得讓老師擦桌子,父母擦桌子。所有的事情是日本的孩子自己都可以幹,吃完飯還會很自覺的去刷牙,而我們呢!生活不能自理,脫離了父母的懷抱就不能生存。

他們吃完飯後會自己去倒掉盤子裏吃不了的飯菜,而且垃圾還是分類倒的,料理是一個垃圾桶,一些塑料袋子是一個垃圾桶,它們都很遵守分類放垃圾,不像我們,別人明明標號是可回收垃圾還是不可回收垃圾,我們就隨便一扔,還得垃圾處理廠的叔叔阿姨們去收拾。

他們養成的好習慣,我們做到了嗎?我們是否是等到別人來了以後纔開始吃飯?是否講究衛生,飯後要刷牙?是否遵守分類放垃圾的責任?是否能自己把自己管好?誰可以告訴我,我都做到了,每一項我都做到了,我養成了這些習慣。那是不可能的,他們從小就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所以現在他們才這樣的。

所以我們必須提高對自己的要求,好好管着自己,從現在開始養成好習慣!

《起跑線》觀後感12

昨天,我和爸爸去看了一場電影:《起跑線》

講述的是一個關於父母爲孩子找學校的事:拉吉夫婦有一個女兒叫:皮雅,皮雅因爲語言的問題受到小夥伴的排斥,因爲皮雅說印地語。被認爲是貧民窟的孩子。爲了讓自己的孩子能上好的學校,受到好的教育,拉吉夫婦二人可以說絞盡腦汁,動用一切可以動用的關係力量。因爲在他們的國家裏也同樣有下面這樣的現實:好的學校都想進,但是好學校名額是有限的,而有關係的就佔去了一大部分。

爲了讓皮雅上好學校拉吉夫婦二人進行了搬家,爲此專門買了新房子。因爲男主人公是服裝店老闆,而學校說一般不接收店鋪老闆的孩子,於是兩個人開始身份轉換,兩人打扮成上流社會人士的樣子。因爲從消息人士那裏得知,每所學校必須留一定的配額給貧困的孩子。爲了能蹭上對於貧困人口家庭的名額,一家人裝作貧民的樣子,僞裝搬進了貧民窟。

最後,拉吉一家通過了檢查,皮雅進入了全市最好的學校。可是,他們剝奪了另一個孩子上學的權力,拉吉覺得良心過不去自覺的告訴了校長,想讓校長把自己女兒的名字去掉,讓那個窮孩子來上學。可沒想到校長不但沒去掉皮雅的名字而且也不想讓那個窮孩子上學。這時,拉吉既無奈又氣憤。因爲,那個窮孩子的父親曾幫助過拉吉一家通過學校的檢查,而那位孩子的父親卻並不知道拉吉一家並不是窮人。

在一次家長會上,拉吉趁其他人不注意的時候偷偷地把公立學校的一些窮孩子帶到了家長會的舞臺上,表演了一場震撼的節目。當拉吉起鬨讓這些家長爲這些孩子喝彩時,掌聲和尖叫聲熱烈而又持久。可當拉吉告訴那些家長這些學生其實是公立學校的孩子時,原本熱鬧的大廳裏變得鴉雀無聲。沒有掌聲,更沒有喝彩。

拉吉想那些家長表達了內心的想法,並透露了校長的陰謀,當面告訴那學家長現在就要給皮雅轉到公立學校。拉吉走下臺時,拉吉的夫人米圖鼓起了掌聲。

影片到這裏就結束了,讓我懂得了人不能虛僞,做任何事都要做到誠實!

《起跑線》觀後感13

當生命的號角吹起,誰家的孩子會在父母精心畫下的起跑線上率先開跑?

《起跑線》是一部印度電影,但電影的幕幕畫面不僅反應了印度社會教育,也將犀利的鏡頭對焦在中國、在世界的教育問題上。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對印度父母爲了讓自己年幼的孩子皮婭能進入高等學府學習不擇手段。他們熬夜排長隊拿到報名表、花重金購買氛圍良好的學區房、僞裝成窮人家庭試圖獲取貧困生學位……

終於,皮婭以貧困生的名義得到了入學機會。但父親卻漸漸明白皮婭奪取了本該屬於貧困生的權利,他發現在爭奪學位的過程中,他無情、他自私、他彷彿喪失了自我。“如果我不是一個好人,又怎能成爲一個好父親?”他在學校的家長會上揭露了學校的腐敗、教育的無知。儘管他的演講慷慨激昂、振奮人心,但最後只有他的妻子爲他獻出掌聲。妻子起立鼓掌的身影偉大而又渺小。

這對電影來說是個好結尾,但對社會來說卻是一種深深的無力感。父母們總想把孩子的起跑線往前推再往前推。殊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最好的永遠不是最好的,適合的纔是最好的。這人生的起跑線從來不是掌握在父母、學校手中的。起跑線要劃近劃遠?人生該往哪跑?要跑得快或慢?路上會領略怎樣的風景?向來就該由孩子自己體會。

父母總把希望寄託在下一代身上,總把青春年華的遺憾交給孩子來填補。又是何必呢?多數父母還未走過半生,爲何不再給自己一次起跑的機會,再讓自己像孩子那般無懼地追逐夢想?父母不是孩子人生路上的領跑人,更應是陪跑人。陪着孩子一同奔跑,心中相互照應,就別再停下奮鬥的步伐。

最終皮婭跳上了父母捐資的一所平凡的公立小學的校車,踏上了人生新一條絢麗的起跑線。皮婭的父母也手挽手開啓了人生另一段奮鬥的旅程。

《起跑線》觀後感14

人生都有一條起跑線,有的家長就是從懷孕開始爲孩子準備,而我們今天就來看看《起跑線》這部電影的故事。

一對在印度開服裝店的小夫婦就是故事的主人公,爲了他們即將上幼兒園的可愛女兒皮雅能進排名第一的學校,他們搬入了附近的高檔社區,找了顧問,想扮成上層階段。這是招孩子?還是招家長?事實說明是招家長。雖然一切順利,最後問題還是出在家長身上:學校不想招服裝店老闆的女兒。無奈的兩位家長只好用下策——“裝窮”。

他們搬到了貧民窟,獲得資格卻發現是搶了鄰居的資格,男主過意不去去找校長坦白,校長的一句話讓我驚呆了:“如果我把這個學位給一個貧困孩子,那我怎麼從中受益?”男主最後發表了一次演講,勇敢的批判了人們的思想,最後夫婦將孩子轉去了公立學校,故事結束了。

在印度,英語不僅僅是一種語言,更是一種階級。男主針對這個話題在演講裏說:“如果一個法國人或德國人英語說錯了,我們不會認爲有什麼問題,但如果一個印度人說錯了,那麼他就會被認爲是廢物。”這句話使我感觸很大,明明是印度,卻要求說英語,校長將招生當做一場生意,不招貧困孩子。可在公立學校的孩子真的很差嗎?,不,並不差。他們的表演很精彩,可大家都覺得公立學校差,其實它並不差。

在電影結尾男主的演講雖然很有感染力,但始終只有女主站起來鼓掌,有兩位想站起來又坐下了,我感到一陣悲哀,這也許就是:我有良知,但面對這個社會,我選擇順從。

我覺得有一句話很適合形容這對主角,也可以送給大家,是電影《熔爐》裏的:“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爲了改變世界,而是爲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起跑線》觀後感15

起跑線上的較量,是一位中國老師帶着自己的學生到日本的石武小學一起就餐拍下的照片,做成了視頻。

老師剛剛帶着學生進入飯堂,就看見日本的小學生井然有序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沒有動筷子,等到我們的學生開始吃的時候,他們纔開始吃飯。而且有的小學生在幫着飯堂做飯、端牛奶。看到這裏,我不禁想到我們的學校,,我們的飯堂,每到吃飯的時間同學們就一窩蜂似的衝進飯堂,而且還很不安靜,幹什麼的都有,整個飯堂都亂糟糟的,哪裏能說得上是井然有序。再看看人家日本小學生,多麼安靜,多麼懂得待客之禮。

之後,他們開始就餐了。這時,幾個小女孩開始幫忙把中國小學生和老師桌上的牛奶解開,然後分類扔進了兩個不同的垃圾箱。在解開牛奶後,每一個日本小學生都把自己碗裏的飯吃得一粒米也不剩,並且爲了不把牛奶瓶打碎,他們都把牛奶瓶橫着放在餐盤的一邊。再看看我們中國小學生這邊,碗裏,都是剩菜剩湯,牛奶瓶站立在餐盤的一角,看起來搖搖欲墜。從這就可以看出中國小學生和日本小學生的素質問題了,這就讓我想起了一條廣告,中國人一年浪費的糧食,可以足夠讓兩億人一年吃的飯。想一想,這是一個多麼可怕的數字啊!再想想,全國有多少人吃不上飯啊!我們卻這樣浪費!

再看看日本小學吃完飯後都幹些什麼,首先,每一個日本小學生都沒有閒着,都在幫忙清理飯桌和飯碗。再想想我們自己,這些日本小學生做的事,在我們中國,往往是那些在廚房裏工作的大娘做的事情,我們自己是不是該感到自愧不如,是不是該向日本的小學生學習。這就是我們和日本小學生起跑線上的差距,如果在這起跑線上的較量,我們不能勝利的話,以後中國該怎麼辦?難道還是像原來一樣被別的國家欺負嗎?我們當然不希望這樣,那我們就應該去超越他們,和他們做的一樣。希望大家以後都可以向日本小朋友一樣,不要被他們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