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海盜》觀後感點評大綱

《海盜》觀後感點評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8W 次

我對韓國的觀感,一向不佳,最主要的原因,不是網絡炮製的那些“宣稱某某是韓國的”之類的謠言,而是因爲他們不知道自己是誰。

《海盜》觀後感點評

片子取材於李成桂於威化島回軍之後,發動兵變,獨攬王氏高麗的大權,隨後,向朱元璋稱臣,乞封國號和國璽的事件。

看得出來,導演他們,對於這樣一個歷史事件,是深感遺憾的,因爲,這樣一來,他們的王就成了別人封的,連他們國家的名字,都是別人給的了。可事實上,在美軍入駐,或日本吞併朝鮮,抑或是崇禎上吊之前,朝鮮人並不會覺得,有“我們的王”和“他們的皇帝”的說法。事實上,朱元璋看不起李成桂的爲人,所以,賜了國號,也沒立他爲王,搞得李成桂上表朝廷,只好自稱“權知朝鮮國事”。直到朝鮮太宗李芳遠(也就是片子後面,說拿到國璽的那位),才被朱允炆冊立爲朝鮮國王,也就是朝鮮王朝第一任國王。

片子裏,皇帝召見朝鮮使臣,不但普通話這麼差,還居然在露天場所,完了還在聖旨上用“洪武1392年”這種,漢字圈裏一眼就看得出是笑話的東西,也真是夠了。當然,這是喜劇,引人發笑就是目的,也無可厚非。可你一艘破船,招惹鯨魚乾嘛?還是用火箭射,坑爹呢吧?然後,就真坑了,完了還給那鯨魚上面插一面旗,“朝鮮”(其實是想插太極旗來的吧?),真是喜感。腦洞開完之後,故事就算正式開始了。

一邊是落草爲寇,搶劫商隊碰上官兵的`男山賊,另一邊是驅逐了大團長,自己領導海盜船的女海盜。這之間的聯繫,又來自於逗比劉海鎮。這傢伙是個演技派,本身就擁有足夠的笑料,尤其是在向山賊描述鯨魚的那一段,真是把我笑慘了。

當然,真正聯繫起所有人的還是捕鯨。我一開始,還滿懷期待,想看古代是怎麼捕獵這種龐然大物的,但當我看到那樣精準的弩箭與那種威力的火器之後,我終於恍然大悟,電影就是電影。

當然,作爲喜劇片,這部片子裏設置了很多有趣的橋段,諸如小幺劉海鎮領會錯意思,導致男主掉着繩在官軍面前晃盪;成爲“大滾輪”的水車;山賊罵着海盜把船開到兩艘海盜船之間;男女主角站在海里“游泳”之類的,都是十足正經的笑料。可是,問題來了,說好的海洋冒險題材呢?可是,這聽說是韓國第一部海洋冒險題材,即使對於海盜的描述不夠,並且模仿痕跡很多,選取的題材也偏向於國家政治,但終究算是堅實的一步。而我們的電影人,對於這樣的題材,似乎感興趣的還不多,好像我們在陸地上已經有了足夠的故事,而海洋離我們實在太遠了。但我不覺得韓國人對海洋更感興趣,而這部片子的票房,除了海盜的新意之外,都討巧於李成桂和反抗他的武將的素材。就像是我這篇不是單純談論這部片子的文章一樣,這部片子並不是單純的展現擁抱海洋的胸懷,而是在討好他們自己罷了。

當半個朝鮮變成了韓國,他們的靠山變成了美國,而中國卻積貧積弱之後,無論是漢字還是歷史觀,哪怕是“朝鮮”與漢城”這種名字,都讓他們感覺到了某種負面情緒,進而拋棄了。於是,原本用來輔助學習漢字的諺文(韓文),成了民族獨立的必要。

他們的有識之士,也要跑對李成桂說,能保護百姓的人,纔是他們的王,而起因是,朱元璋問朝鮮要五百宮女兩百宦官……莫說朝貢之中,是否真有用來“上貢”的宮人,在古代,國王也並沒有尊重人權的可能。

朝鮮其實沒有海盜,何必穿鑿附會,將歷史改得面目全非呢?就像那顆所謂的國璽一樣,既然沒有冊立國王,又怎麼給國璽呢?再退一步說,即使國璽真的丟了,要麼在乞賜一顆,要麼乾脆自己僞造一顆,何必糾結?又不是傳國玉璽。你看朱元璋,想傳國玉璽想了一輩子,照樣穩坐皇帝位子。

所以,用來賺取眼球的,所謂取材自歷史,反而讓這部電影變得不夠單純,也沒法推敲,只是給韓國人宣泄了一下不滿,又攪渾了一些民族主義。

曾經自視爲小中華的朝鮮人的後代,終於國富民強,用拼音文字“創造”了自己的文明。在主權與民族成爲生死攸關的概念之後,曾經的歷史,都成了黑歷史,一切的恩惠與苦難都成了“別人的壓迫”。不錯,在新的遊戲規則之中,失敗者都在同一起跑線。可只有能認清自己的人,纔不會丟掉後勁。誰是敵人?“民族”到底是後起的概念,還有很多空間。以前,華夏族演變成了漢族,現在,中華民族不只是漢族而已。

越是想斬斷關係,越是想分家產,越是說明血脈相連。你即使視我爲仇寇,也到底是手足。當韓國人瞄向海洋,做出了這樣的片子,我想,我們爲什麼要“用裝闡述我們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