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報告 > 2015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學習考察報告

2015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學習考察報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6W 次

爲進一步推進我市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10月29日至31日,市委常委、農工委書記史秉銳帶領有關部門負責人赴湖南省長沙市實地考察學習,所到之處山綠水清、路淨村潔,令人印象深刻。本報今刊發其考察報告,敬請關注。

2015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學習考察報告

  一、長沙市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主要經驗和做法

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農村居民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農村環境污染治理滯後於經濟發展的問題越來越突出,長沙市農村環境形勢一度十分嚴峻:畜禽養殖污染嚴重,生活垃圾污染蔓延,生活污水排放混亂,工業企業污染加劇,“垃圾靠風颳、污水靠蒸發”。爲解決這一問題,從2007年開始,長沙市在全省率先開展了農村環境治理工作,並形成了以“政府推動、村民自治、市場化運營、多元化監督”爲主要特色的長沙模式。

(一)政府引導,推廣統一模式。長沙市委、市政府將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列爲城鄉一體化建設的“五大工程”之一,市政府成立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領導小組,各區、縣(市)政府也相應成立了領導小組,建立了農村環保調度機制,統籌全市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政府統一規劃,明確指導思想和任務,鼓勵大膽探索,多種途徑力推生活垃圾污染治理,從試點到全面推廣,形成了全市農村垃圾污染治理相對統一的“三步分類,三化處理,三級補助”模式。“三步分類”即農戶初次分類、保潔員第二次分類和鎮中轉站工作人員第三次分類;“三化處理”即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三級補助”即市、縣、鄉三級財政補助。

(二)財政補助結合市場運作,多方籌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需要大量資金,爲此長沙市財政每年拿出1億多元,建立了市、縣、鄉三級財政補助制度。市級財政給予每個鄉鎮30萬~50萬元不等的建設資金,每村每年1.2萬元的運行資金;縣級財政按照1∶1的比例給予資金配套;鄉鎮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補助資金用於生活垃圾治理的基礎設施建設、部分保潔員工資支付等。全市共建成鄉鎮垃圾中轉站110個、村級垃圾收集站1200個、各類垃圾收集池(桶)65萬個;成立垃圾資源化回收機構270個,農戶垃圾收集處置體系建設率達100%。如長沙縣積極探索“用未來的錢,辦現在的事,解決過去存在的問題”農村環境整治投入新機制,大膽引入市場運作機制,組建了農村環境投(融)資管理中心,成立了長沙縣農村環境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將年度財政預算、上級支持資金注入公司,統一調配使用。該項目建設歷時5年,總投資達11億元,開拓了縣、鄉、村、戶四級聯創的工作局面。

(三)因地制宜分類推進,探索污水治理新模式。對只排放生活污水的集鎮採用生物處理技術,對有工業廢水排放的集鎮運用生化處理技術,在廣大的農村分散居住區則大力推廣“四格淨化工藝”的小型人工溼地處理技術。通過5年的綜合整治,長沙市共投入資金近15億元,在鄉鎮建成區(中心村)啓動了71家集鎮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工作,農村分散居住區建設三格化糞池11.6萬個、戶用沼氣池18.9萬個、四格淨化池2.5萬個、聯戶式人工溼地126個,完善了縣、鄉、農戶三級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市縣城污水處理覆蓋率達100%,鄉鎮污水處理廠建設率達80%,實現了農村“污水變清水”。

(四)行政手段與經濟槓桿結合,促進垃圾分類減量。一是採取宣傳指導、組織活動、檢查評比、督導整改、考覈評價等行政手段督促農戶、保潔員、城建所等逐級做好垃圾分類減量,確保環環相扣,各環節到位。二是將村級清潔工程運行經費與考覈垃圾分類減量掛鉤,實行經費包乾,超支不補,節餘歸己,鼓勵減少垃圾中轉量。目前,長沙市所有農村垃圾分類減量處理做到了“五個一點”:“賣一點”,指導農戶將可回收利用廢品自行整理賣給保潔員或廢品回收公司;“埋一點”,煤渣、爐灰、石塊等無害化處理垃圾就近鋪路填坑;“漚一點”,可堆肥垃圾要求農戶在家附近挖坑集中堆漚成有機肥;“燒一點”,能夠作爲燃料的秸稈、樹葉等收集加工後作爲燃料使用;“運一點”,最後不能處理的固體垃圾由保潔員統一收集送鎮中轉站處理。

(五)多元化監督管理,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在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監督作用的同時,進一步創新監管舉措,鼓勵媒體、企業、公民等多元主體以不同的形式參與環保工作的監督管理。如長沙縣成立了縣生態建設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將相關職能部門的人、財、物優化組合,整合項目資金,按照“三統三分”(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協調,分組負責、分步實施、分項驗收)的運作模式,形成齊抓共管、協同作戰的工作機制。縣委、縣政府還將環境保護目標考覈納入對鄉鎮黨政領導班子的考覈範疇,從鄉鎮主要領導到各級各部門,按照“一崗雙責”的要求,層層落實環保目標責任制,形成環保工作一把手總負責、分管副職具體抓、全社會廣泛參與的新格局

  二、長沙市經驗對我市開展農村環境集中整治工作的啓示

學習長沙市經驗,結合我市實際,今後一段時期我市的農村環境整治工作應以農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規範秸稈雜物堆放秩序和建立健全農村長效保潔機制爲重點,以創建環境衛生村爲目標,打造整潔的農村環境。

(一)集中抓好農村環境三年集中整治活動。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從今年開始,在全市開展爲期三年的農村環境集中整治活動。活動分爲兩個階段,2012年10月—2013年3月爲重點治理階段。通過集中整治,全市所有行政村村容村貌要實現“四無一規範”(村內和周邊無垃圾堆積、無污水橫流、無私搭亂建、無亂塗亂畫,村內外雜物堆放規範有序)的整治目標。主次幹道路容路貌要達到“一清二治三規範四到位”(清除不規範廣告和標語;治理道路兩側違章建設,治理有礙觀瞻的建築物;規範公路交通標誌牌,規範標線,規範安全標誌牌;邊溝完善到位,路面平整到位,路側垃圾清理到位,林木花帶補植補栽到位)標準。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5%。2013年4月—2015年12月爲鞏固提升階段。從2013年起,普遍開展創建環境衛生村工作。2013年4月底前,全市所有行政村都要建立健全農村衛生長效保潔機制。2015年12月底前,力爭全市所有行政村達到市級環境衛生村標準。

(二)積極探索農村環境整治新方式。一是創新模式。要學習長沙市經驗,建立農村垃圾“戶保潔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和農村污水“戶初步處理、村集中處理”的新模式。二是堅持村民自治。通過宣傳教育和“村規民約”引導農民羣衆通過自我教育轉變傳統觀念,提高文明素養,養成良好習慣,自願投入、自覺管理,最終實現自己受益。三是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加大各級財政投入力度,整合各方面資金,運用市場機制,實現專業化的治理、標準化的管理、規範化的監督。努力實現垃圾減量家庭化、垃圾處理無害化、回收廢物資源化、村莊保潔常態化、村容整潔示範化的目標。

(三)建立健全農村環境整治長效機制。農村環境整治,農民是受益主體,鄉鎮政府及有關部門是落實主體,縣(市)區黨委、政府是責任主體,各部門單位要落實責任、明確目標、積極推進,建立起農民、村、鎮、縣四位一體的工作格局。在各級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整合相關部門資金,建立部門通力合作的工作機制,同時組織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形成共同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良好局面。將農村環境整治工作納入各級政府的年度目標考覈,建立以整治績效考覈、區域環境評價考覈、幹部任期目標爲主體的考覈體系,農村環境治理的好壞,要與縣(市)區、鄉鎮工作績效評價和幹部的考覈獎懲掛鉤,與縣鄉的綜合排名和評優評先掛鉤。建立政策及時公佈、媒體定期跟進、問題隨時曝光的信息公開體系,鼓勵引導廣大幹部羣衆積極參與對農村環境保護的管理和監督。要將村莊環境衛生納入常態化管理,實行月檢查、季評比、年終獎勵機制,實現運行經費有保障、制度健全能落實、社會化運作有創新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