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報告 > 當前醫患關係現狀的調查報告

當前醫患關係現狀的調查報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6W 次

醫患關係作爲一種最基本的人際關係,是醫方與患方在醫療過程中產生的特定醫治關。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當前醫患關係現狀的調查報告,歡迎大家閱讀!

當前醫患關係現狀的調查報告

  【當前醫患關係現狀的調查報告1】

醫患關係本應成爲最和諧的人際關係,然而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這一關係變得日趨緊張,且嚴重衝擊着醫療服務市場,成爲社會關注的焦點。近年來,救死扶傷的醫護人員被所醫治的患者打罵、傷害,傷醫、殺醫事件不斷上演;媒體輿論充滿了公衆對醫者的幸災樂禍、挖苦諷刺,甚至傷醫、殺醫被視爲患者維權理所應當的手段之一;醫護人員則滿腹委屈與憤怒,有的消極怠工,有的全副武裝,有的採取防衛醫療。試想,如若醫護人員與患者相互敵對、相互失信、相互傷害,那麼醫療技術將停滯不前,醫療水平必然變得保守、退卻,最後的勝者將是病魔,屆時民衆的生命將得不到有效保障。新環境下,如何構建和諧的醫患關係,已經成爲當今社會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

1 當前醫患關係現狀

醫患關係是一種最基本且特定的人際關係。究其內涵,不同學者有不同的觀點,筆者認爲,醫患關係應定義爲以醫生爲中心的羣體 ( 醫方 ) 與以患者爲中心的羣體 ( 患方 ),在醫療活動中所建立的特殊人際關係.換句話說,醫患關係是個羣體關係,它不僅僅是人際關係的一種,它還會對社會和諧安定造成影響。

目前我國正處於醫療體制改革時期,醫患關係本應和諧穩定。然而近幾年來,醫療糾紛事件逐年上升,醫患關係日益緊張,醫療糾紛矛盾升級,進而演化成醫療暴力,患者就醫時心存疑慮,醫生行醫如履薄冰,醫患雙方的誠信嚴重缺失。據央視新聞 2015 年調查顯示:59.8% 的醫務人員受過語言暴力,13.1% 受過身體傷害,僅有 0.05% 的醫患衝突是因醫療事故和差錯,絕大多數因患者對醫療效果不滿意、不信任醫生的治療方案及覺得醫護人員態度不好。醫院的耳鼻喉科和急診室最易發生暴力傷醫案件。

醫患糾紛的頻繁上演,不論是給醫方還是患方,甚至給社會秩序,都帶來了非常大的負面影響:(1) 擾亂醫院正常的就診秩序,醫務人員的正常工作受到影響;(2) 醫患糾紛發生後,佔用大量的社會資源以及人力、物力、精力進行調解處理,但取得的效果卻不甚理想;(3) 醫患雙方之間的誠信度越來越低,醫患矛盾更爲尖銳,醫患關係更爲緊張;(4) 醫院救死扶傷、醫務人員醫者仁心的聲譽和形象受到極大的損害;(5) 阻礙臨牀醫療技術的正常開展以及醫療水平的逐步提高;(6) 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嚴重受挫[2].

2 當前醫患關係中存在的問題

2.1 醫院方面

(1) 醫院管理水平較低,管理觀念落後。隨着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人民羣衆的維權意識不斷增強,而醫院仍然保持原有的管理模式,在某些方面醫院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較低,辦事效率較低,管理存在漏洞,如就診程序繁瑣、醫療環境複雜、收費標準不透明等,管理水平還需進一步提高,管理觀念還需進一步改進。(2) 醫務人員的服務意識淡薄。當前一些醫務人員對前來就診的患者缺乏耐心、細心、關心和愛心,依舊保持看病不看人的傳統觀念,未真正體現以人爲本、以患者爲中心的服務理念,使得患者的人格未得到尊重,患者的精神未得到撫慰。(3) 醫院對醫務人員的監管不到位。長期以來,醫院對醫務人員隊伍建設只注重業務技術培養,缺少必要的人文素質培養和行爲建設監督,使得一些醫務人員在服務過程中態度冷淡生硬,或者在醫德醫風方面存在不正之風,甚至少數個別醫務人員出現了貪腐現象。(4) 醫患溝通不到位。良好的醫患溝通是醫患關係和諧的橋樑,但是目前醫院的醫療活動過於強調依靠醫療儀器設備,忽視了醫生與患者的溝通交流。患者在醫院就診,希望能夠與醫務人員多交流溝通,以此獲得與自己疾病相關的信息,然而醫務人員往往態度冷淡或寥寥幾語,或者溝通內容往往過於專業化,使得患者一頭霧水或聽不懂,導致醫患溝通不通暢,遠遠未達到溝通目的[3].(5) 醫院醫療技術水平較低。醫學是一門需要不斷進步的科學,醫療技術日新月異,加之醫療對象千差萬別,要求醫院的醫務人員不斷提高醫療業務技術水平;但現實中,一些醫院尤其基層醫院往往對技術水平缺乏追求,醫務人員臨牀經驗不足,經常出現漏診、誤診,或者責任心不強,忽視了患者病情的複雜性,延誤最佳就診時機,造成誤治的嚴重後果,也引發醫療投訴甚至醫療糾紛。

2.2 患者方面

(1) 患者對醫療效果期望值過高與醫學水平本身侷限性之間存在矛盾[4].由於醫學知識未全面普及,患者的醫學知識相對缺乏,加上綜合素質和理解能力的參差不齊,不能正確認識醫學的特殊性和侷限性,也不能充分理解醫療工作的高風險,從而在就診時對醫務人員寄予過高的期望,一旦醫療效果達不到患者期望的結果或與患者期望的結果有偏差,就可能引發醫療投訴甚至醫療糾紛。(2) 患者的法律意識淡薄、申訴渠道不通暢。隨着我國法律法規的健全與普及,人們的法律意識、維權意識不斷增強,一些患者在就診過程中如果對醫療服務或醫療效果不滿意,會藉助法律法規維護自身權益,但是這些通過法律途徑維權的患者在全部就醫人羣中只佔少數。實踐中由於患者法律意識淡薄,發生醫患矛盾時申訴渠道的不通暢,維權成本較高,加之社會上職業醫鬧的影響,患者維權往往採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如在醫院拉橫幅、打砸醫院、毆打傷害醫務人員等。(3) 醫患之間的低信任度。隨着人們對自身健康的重視,以及自主參與意識的增強,患者不安於被動的求醫角色,在涉及自身健康的每一個細節上都想知道的更加清楚透徹,但實踐中醫療服務往往不能滿足患者的需求,如診療過程中對檢查、用藥不透明,醫院的價格公示欄形同虛設,侵犯了患者的合法利益;同時,個別醫務人員缺乏良好的職業道德,在診療過程中收受紅包、過度檢查、開大處方等,極大損害了醫務人員在人民羣衆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使得一些患者在就診時先入爲主的對醫務人員提供的醫療服務不信任或存有懷疑,加劇了醫患之間信任度的大幅滑坡。

2.3 其他方面

(1) 醫療體制改革不到位。目前,新一輪的醫改正在逐步推行、不斷探索中,尚未形成成熟的體系,而醫患關係也是對醫療體制改革的一種挑戰,需要完善的制度來規範和維護。看病難、看病貴,因病返貧、因病致貧等問題仍然在不同領域不同羣體中存在,高投入的醫療費用與患者低水平的收入矛盾突出,當患者期望值較高,而醫療結果與期望值差距甚遠便會產生很大的心理落差,導致醫患關係的緊張,產生醫患矛盾。(2) 醫療資源分配不均衡。不同地區間的醫療資源分配不均衡,目前醫療體制下,醫療優勢資源往往集中於大城市大醫院,而基層醫院尤其貧困山區或者農村的醫療資源獲得較少。在醫療資源相對充足的大醫院,物資、人員、技術以及設備都可以應付各種緊急事件,相比之下,基層醫院則難以應對,這也會在某種層面上引起醫患矛盾。(3) 媒體輿論的錯誤導向。隨着傳播媒介的完善和發展,社會事件的公開透明度越來越高,社會公衆可以藉助各種網絡媒介發表自己對社會熱點事件的看法。然而,由於部分媒體記者在報道事件時失實,未調查清楚便加以報道評論,片面的將醫療糾紛的責任歸咎於醫方,公開對醫院及醫務人員進行譴責,導致社會公衆在不明事實的情況下發表錯誤或者帶有偏見的言論,在某種程度上誤導了社會公衆,也極大地損害了醫院及醫務人員的形象,使得社會公衆對醫方產生不信任或敵對心理,更加加深了醫患矛盾。(4) 法律法規不健全。近年來,雖然我國相繼頒佈了一些相關的法律法規,對規範醫療衛生行業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患者的利益,但從總體來看,整個醫療衛生行業仍然缺乏完備健全的法律法規來防範醫療糾紛,在醫療糾紛發生後缺乏必要的政策規定來緩解糾紛、解決問題,使得部分患者撇開法律途徑維權,反而採取非正常甚至偏激手段進行維權,更加激化了醫患矛盾。

3 解決醫患關係問題的對策

3.1 深化醫療體制改革,加大政府經費投入,完善醫療保險制度

進一步深化醫療體制改革,維護人民羣衆的生命健康權益,逐步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醫療衛生體制,明確政府維護人民生命健康的職責,運用政府宏觀調控作用,體現社會的公益性,同時發揮市場的調節作用,推動醫院積極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加大政府對醫藥衛生行業的經費投入,完善醫療保險制度,放寬醫療保險報銷範圍,增加可報銷的診療項目,降低個人支付比例,使人民羣衆看得起病;制定完善、合理的醫療價格體系,提高就診費、治療費、手術費等,體現醫務人員的勞動價值,降低化驗、檢查等費用,合理收治患者,降低醫療費用;結合地區差異,合理分配醫療資源,切實落實雙向轉診、分級診療制度,緩解患者看病就診難的現狀,消除人民羣衆看病貴的思想,從宏觀角度上減少醫患矛盾。

3.2 加強醫院管理,轉變服務理念,提高服務質量,確保醫療安全

建立健全醫院規章制度,規範和約束醫務人員行爲;進一步加強醫院內部管理,建立必要的監督管理制度和監督管理部門,定期或不定期對醫務人員的工作進行監督檢查;優化醫院就診環境,簡化就診程序,明確收費標準,提高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改善醫務人員的工作效率;借鑑國外醫院先進管理經驗,吸取先進的醫院管理觀念,改變原有的醫院管理模式,注重培養教育醫務人員以人爲本、以患者爲中心的服務理念;結合醫院實際情況,制定嚴格完善的醫療服務標準,通過定期學習、培訓、考覈,逐步提高醫務人員醫療技術水平,確保醫療服務質量,爲患者提供優質的服務;進一步加強醫患溝通,注重提高醫務人員的醫患溝通技巧,改進醫患溝通方式,耐心傾聽患者訴說,運用親切、通俗的語言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取得患方對醫務人員的信任,與患方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

3.3 加強與媒體的溝通和聯動,正確引導社會輿論,推動醫患關係的健康發展

網絡媒體是醫療衛生行業與社會大衆進行溝通的橋樑,加強與媒體的溝通和聯動,正確引導社會輿論,能夠有力推動醫患關係的健康發展,是構建和諧醫患關係的基礎[5].由於醫患關係已經成爲當前的社會熱點關注問題,媒體往往會參與到發生的醫療事件之中,它們的報道對醫患關係的影響越來越大,因此醫療機構應當重視與網絡媒體的關係,及時向網絡媒體提供準確、全面、真實的信息,讓網絡媒體在第一事件瞭解事實真相,第一時間據實報道,讓社會大衆瞭解事實真相,發揮正面的輿論引導作用。此外,醫療機構還應主動聯繫網絡媒體,定期宣傳醫患關係和諧健康、團結向上的形象,報道宣傳醫院新技術新業務以及醫務人員先進事蹟等,傳遞正能量,讓社會大衆重塑對醫務人員的正面形象,重新樹立對醫院、醫務人員的良好信任,促進醫患關係的和諧發展。

3.4 進一步加強法律法規建設,積極探索完善的醫療糾紛調處機制

醫學是集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於一身的一門科學,有太多的未知領域需要不斷研究和探索,這也就決定了醫療服務的高風險性。醫療服務的效果是否讓患者滿意,服務態度是否讓患者覺得滿意,都是當前醫患關係的焦點。然而目前調整醫患關係的法律法規並不完善,不論是《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還是《侵權責任法》,均沒有系統、全面地對醫患關係之間可能存在的問題作出規定,加之訴訟時間長、成本高、舉證難,在出現醫患糾紛時患方往往避開法律途徑尋求救助。因此,進一步加強相關的法律法規建設,建立健全醫療糾紛相關法律,在立法上平衡醫患雙方的權益,引導醫患雙方運用法律途徑解決糾紛,切實維護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促進醫患關係的和諧發展[6].同時,還應積極探索完善的醫療糾紛調處機制,如設立第三方調解機構,通過該機構的介入,將醫療糾紛引出醫院,由第三方調解機構進行處理,既能降低醫患雙方的維權費用,也能在公平公正的立場上取得醫患之間的信任,將醫療糾紛處理向健康方向引導。

3.5 加大宣傳教育力度,促進社會公衆對醫療知識的瞭解,全面支持醫療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

隨着互聯網的發展和進步,社會大衆獲得醫療信息有了捷徑,但由於醫學是一門專業性極強的科學,面對網絡的海量信息,患者很難甄別良莠,因此仍需要醫學專業人員的幫助。衛生行政管理部門與醫療機構應加大健康教育宣傳力度,普及防病治病知識,讓社會大衆瞭解人體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機體,提高社會大衆對醫療技術存在特殊性、侷限性及高風險性的認識,縮小醫患之間的醫療知識差距。只有讓患者認識到醫療服務的特殊性、侷限性和高風險性,瞭解醫務人員爲保護患者生命健康付出的艱辛,纔會真正理解醫務人員,進而積極支持醫療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

  【當前醫患關係現狀的調查報告2】

近年來,全國範圍內醫療糾紛數量明顯上升,醫患矛盾有激化的趨勢。醫生與病人之間缺乏信任和理解,打亂了正常的醫療秩序。這主要表現在:

(1) 醫患衝突不斷髮生,醫療糾紛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2) 醫療糾紛以醫療過失爲主轉變爲以非醫療過失糾紛爲主。

(3)處理難度越來越大,對其處理以行政爲主體轉變爲以法院爲主體。

(4)醫療糾紛易於引發社會的反應,並構成了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5) 醫療糾紛的賠款額越來越高。

中國醫師協會2004年《醫患關係調研報告》顯示,將近

3/4的醫師認爲自己的合法權益不能得到保護。醫院平均每年發生醫療糾紛66起,發生患者打砸醫院事件5.42起,打傷醫師5人,單起醫療糾紛最高賠付額達300萬元,平均每起賠付額爲10.81萬元。日趨緊張的醫患關係嚴重衝擊着醫療服務市場,醫護人員土氣低落。然而,醫療糾紛數量上升的同時,醫療事故數量並沒按比例上升。艾力彼認爲,醫療技術並不是糾紛的主要的原因,醫患矛盾有其更深刻的社會根源。

再讓我們來看這樣的事例。2006年深圳山廈醫院因爲病人家屬衝擊醫院,影響正常醫療秩序,醫護人員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脅。醫院在無奈之下,發給臨牀一線醫護人員每人一項鋼盔,以求自保。

我想,只要是一個關心國家前途命運的人都不希望看到這樣的局面持續下去,因爲它將影響到我們國家的未來和發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醫患關係是一件不可忽視的大事。

醫患關係是醫務人員與病人在醫療過程中產生的特定醫治關係,是醫療人際關係中的關鍵。著名醫史學家西格里斯曾經說過:“每一個醫學行動始終涉及兩類兩事人:醫師和病員,或者更廣泛地說,醫學團體的社會,醫學無非是這兩羣人之間多方面的關係”。

造成醫患關係緊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想到以下幾點。

(1)醫方因素:醫療質量問題,醫風醫德問題,醫患溝通問題,技術性違規問題,“以藥養醫”問題等等各種技術和體制方面的問題;

(2)患方因素:主要是對醫療工作不瞭解,認爲治不好就是醫院有過錯,並認爲醫方收取貨幣就理所當然要治好病,還有一些患者及其家屬的無理取鬧事件;

(3)社會因素:主要是解決醫患糾紛的法律法規不夠完善,醫療資源分佈不均衡,醫療保險制度不健全,媒體炒作引起社會公衆對醫院信譽的質疑;

(4)醫學本身的因素。

其實,我們可以瞭解到深知體會到,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醫患之間缺乏理解和信任,不能換位思考。

醫生給患者看病的過程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活動,醫患之間的協調和信任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良好的醫療服務離不開和諧的醫患關係。美國功能學派社會學家帕森斯和福克斯將醫患關係的特點歸納爲四點:(1)支持:在醫患關係中,由於接受了對病人提供保健照顧的義務,醫生變成了在病人生病期間依靠的支柱。支持包括使自己可以被病人利用,並且盡力爲處於依賴狀態的病人提高所需要的保健照顧.(2)寬容 在醫患關係中,病人被允許有某種方式的行爲舉止,而這些舉止在正常情況下是不允許的。病人的某些行爲和舉止之所以得到寬容是因爲,生病期間病人對他的疾病不負責任,只要他繼續承擔病人角色並承擔希望和盡力恢復健康的義務。(3)巧妙地利用獎勵 在醫患關係中,爲了在獲得病人的服從時提供另外的支持,醫生有能力建立並巧妙地利用一種獎勵結構。通過控制病人非常重視的獎勵,就可以增加醫生的權威和病人的依賴性。(4)拒絕互惠 在醫患關係中,儘管醫生給病人以支持,並且比較寬容患者的偏離常規的行爲,但醫生通過在人際反應中保持一定的距離來保證醫患關係的不對稱性。也就是說,醫生了解病人的真實感情,但不以允許病人瞭解自己的真實感情作爲回報。

簡單的來說,我們要求醫患雙方的共同努力。醫務人員要爲患者着想,視病人爲親人,滿腔熱忱地關懷患者,千方百計地爲病人減輕痛苦;患者也應當增加對醫務人員的理解,認識醫療工作的高風險性和不可預知性,增強對醫務人員和對醫療工作的信任。

從目前的情況看,醫患關係的發展趨勢呈現出如下幾個特點:

(1)醫患關係完全技術化

醫學高技術應用於臨牀治療,大大提高了醫學對疾病的診治能力,但是美國著名醫生劉易斯 ? 新技術的出現使醫生對患者的關心、愛好和親密快速減少了,醫生忽視了對患者生命的關愛,淡化了對病人的理解和尊重,使醫患關係演化成了醫生 —— 機器 —— 患者的關係。托馬斯說: “ 觸摸是醫生最爲古老而且也是最爲有效的一種動作 ……”。這是幸運還是悲哀?也許,我們可以努力淡化高技術對醫患關係的影響,相信只要努力,我們可以做到!

(2)醫患關係不斷趨向市場化

市場爲醫學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推動力,但是市場化爲醫療事業帶來了非常大的負面影響,本來救死扶傷的神聖職責成了與病人交換的籌碼。是的,只要我們努力,白衣天使的純潔光芒會重回身邊,讓我們行動並期待吧!

(3)醫患關係不斷民主化

在對待疾病的問題上,醫患雙方地位越來越平等,醫患關係變得越來越民主化。“病人選醫生”就是最好的明證。

(4)醫患關係日益法制化

隨着整個社會生活和醫學科學的發展,醫患關係的發展還會展現其它的發展趨勢,僅從目前狀況來說,醫患關係在發展趨勢方面上述趨勢將會不斷增強,成爲不遠的將來醫患關係的幾個突出特徵。

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更要強調構建和諧的醫患關係,加強醫患之間的溝通。醫生與患者溝通,瞭解與疾病有關的信息,才能夠作出更加正確的診斷和治療,例如醫務人員一般要詢問病史以防不當治療。另外,患者相對於醫務人員來講,缺少醫學知識,主要是在醫務人員的安排下接受治療,所以處於一定的被動和服從地位。因此,醫務人員應加強與患者的溝通,才能滿足患者對醫療信息的需要,並且是醫患雙方實現平等。還有,醫患之間如果沒有溝通,缺乏真正互相信賴,與患者或者家屬之間發生誤解和糾紛就難免了。在醫療活動中,醫務人員如果把即將進行的醫療行爲的效果、可能發生的併發症、醫療措施的侷限性和可能出現的危險性等等,在實施醫療行爲之前與患者或者家屬進行溝通,讓他們在瞭解正確的醫療信息後,再作出醫療決定就會有助於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心理準備,以後出現不令人滿意的結果時,能夠理解和正確對待,有效減少醫療糾紛。

針對醫患關係現狀,發展趨勢及出現原因,我對構建和諧醫患關係提出幾點個人的看法。

首先,要最大限度地減少誤診誤治現象,這依賴於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人才的培養。

其次,也是當前要重點強調的,加強醫患溝通,建立人文關懷的醫患模式。這關鍵在於提高醫療人員的醫德和加強全民對醫療工作的認識和理解。醫務人員要始終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尊重患者的尊嚴和人格,恪守救死扶傷的醫德,有效地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全面瞭解患者,以便爲患者更好地服務。患者要理解醫學的高風險性和探索性,尊重醫務人員,積極配合治療、恢復和保持健康。

再次,要強化醫務人員和患者的法律意識。醫務人員應維護患者的隱私權和知情權,患者也應明確自己的權力與義務,並且強化溝通意識。

再次,社會應該加大醫療投資,奴隸實現醫療資源的均衡分佈,重視農村地區的醫療發展,完善醫療方面的法律制度和醫療保險制度,對媒體的炒作實施干預。

總之,我們要我們要爲構建和諧醫患關係不遺餘力。

作爲一個醫學生,默唸着醫學生誓言:健康所繫,性命相托……我感到了肩上責任之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