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一平方米的靜心》讀後感

《一平方米的靜心》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7W 次

大自然的寂靜是美國消失最快的資源,他的使命便是在這些撫慰心靈的地球聲境因與日俱增的人爲噪音而消失之前,完整地錄製並保存這些豐富多樣的聲音。下面是小編我爲您準備的“《一平方米的靜心》讀後感”,歡迎參考,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一平方米的靜心》讀後感

  《一平方米的靜心》讀後感一

身處職場的你快樂嗎?本書開篇就問了這樣一個問題,於是自問,職場中的自己快樂嗎?我把工作看作什麼?是僅僅爲了養活自己付出的勞動?還是因爲本身的熱愛?問了幾遍之後,猛然驚醒。

如果我們僅僅追求錢,那可能得不到很多錢。門鎖着了,打開門的方法絕對不是隻盯着鎖頭,因爲鑰匙肯定不在鎖頭上,而在其它地方。那工作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自己清楚自己工作的意義,如果工作一開始就是發自本心,那工作帶來的副產品不僅僅包括金錢。金錢、名譽等等遠不及自己做好工作時內心的愉悅。

我想,首先知道了這個大前提,知道了自己工作的意義,或許本書中的快樂職場八大支柱就不難理解了。

首先,均衡,就是平衡好工作和生活的關係。《正念的奇蹟》這本書中講要無分別心地對待自己的生命狀態,我們人生的每一步都是我們人生的一部分。不管工作還是生活,我們都應該有個積極態度,誠實面對自己的承受能力和需求,遵從自己內心的想法,在自我需求和選擇之間取得平衡。還記得自己剛進入職場時的窘迫,可能是出於對未知的恐懼和對自身的認識不足,每天身心俱疲,回家只剩下睡覺的力氣,一點兒多餘的精力都沒有。我不否認,沒有工作是不辛苦的,但,當初的那種狀態絕對不是一個正常的狀態。如果我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時間、如果我能分清自己和別人工作的界限、如果我能清楚的知道自己所能承受的工作量、如果我能平衡好這些各種關係,那麼,很大程度上就能夠減少自己的疲累,最重要的是,不會有那樣不好的生命狀態。

其次,專注,從小我們就知道一心不能二用,但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大家好像都在盲目地追求效率,恨不得一心三用,每天感覺滿滿的充實感,然而,夜深人靜,內心無盡的焦慮。其實,一次做好一件事情就行了,那些真正高效率的人,不是一心二用,而是他們把自己的注意力從一件事切換到另外一件事情上的速度較快吧。注意力是一個人唯一擁有的最寶貴的財富,他們能夠遊刃有餘的用,並且科學的用。

再次,慈悲。不隨意評判別人也無須在乎別人的評判,保持內心的正直。與其說是保持善念,不如說是一個人的品格吧。我們沒有經歷過別人的人生,本來就不該妄自評論,就如別人也沒有經歷過自己的處境,更無須在意被別人評判,身爲人類就意味着不完美,我們都會犯錯,但我們可以學會重新開始。從一開始工作時我就告訴自己,不去評判別人,有一段時間也堅持的很好,但是,人啊,還是容易受環境的影響,或者是自己意志不堅定,總是想要證明自己,不自覺地在言語中就操碎了別人的心肝兒,只是,那種浮躁的狀態確實挺不好的。嗯,我對自己瞭解太少了,哈哈。

最後,彈性。彈性是指我們從挫折、沮喪、失敗中復原的能力。不僅在職場中我們會經歷挑戰,遇到挫折和失敗,在人生的各個階段,我們都不總是一直順風順水的。彈性能力就是要我們照顧好自己,溫柔的對待自己,不讓負面情緒吞噬我們。彈性能力就是要我們不要總是苛責自己,將所有的錯誤都攬在自己的身上,很多事情的結果往往是各種複雜因素綜合形成的,不是我們一個人能夠左右的。彈性能力就是要我們在人生低潮時也要保持耐心。彈性能力就是要我們學會適當的發泄情緒,儘量讓自己處於平和的狀態,平靜下來了,我們才能試着去解決問題。

書中還講了要建立良好的溝通和聯結、保持開放的覺察。這八個能力不僅能夠讓職場上的我們產生快樂,而且,如果我們能夠把握住其中的精髓,應用到日常生活中,會使我們整個人生產生更多的獲得感。

用一則故事結束今天的分享。印度有一則寓言:有一種把黏黏的柏油鋪在地上的捕猴陷阱,猴子一踩第一隻腳就黏住了。爲了想要脫身,猴子又把另一隻腳踏上去,然後是手,頭,最後這隻猴子徹頭徹尾被困住了。

我們也像這隻猴子,總在同樣一塊膠着難解的方寸之間打轉,卻不肯思考創新,以至於努力付流水。其實,我們可以環顧四周,伸手抓住樹枝或附近的人,然後獲得自由。正視陷入了僵局的事實,然後抓住機會做出大幅度的轉變。

  《一平方米的靜心》讀後感二

這幾天在聽樊登讀書會《一平方米的靜心》,主要提到了卡巴金的“正念”,比如他提到卡巴金讓大家去安靜下來咀嚼一粒葡萄乾。只有靜下來才能去體會到萬事萬物的細微滋味。

而孔子說:“顯能知味者。”是我覺得現代大部分人所處的狀態。

這也讓我想起來,以前很多人跟我講“茶不都是一個味兒嘛!”、“香不都是那個味嘛!”甚至很多人分不清楚天然香和有害化工香的區別。

因爲沒有靜下來用全身心與葡萄乾、餅乾、茶或者是香進行全然地“相遇”~

由此可見,我們沒有真正地調動出我們的感官和嗅覺真正的能力。所以快樂肥宅水等冰飲相對高糖劇烈的東西才能衝擊我們的感官,覺得短暫的“好喝”。

但我覺得很多人對刺激性食物飲品都屬於“顯能知味”的狀態,這種“一時爽”讓自己一個激靈,其實過後什麼也記不住,身體呈現出來的感受也會被自己忽略掉。

日本里千家茶道體驗課,很多人對茶和香“顯能知味”,也沒有靜下來去感受,同爲一種茶——飲水機衝出來的袋泡、大杯悶泡、用柴燒茶器工夫泡、蓋碗泡~以及水溫的不同、泡茶人個性狀態及手法的不同,讓這款茶有什麼口感與體感上的不同?甚至製茶人在做茶時對發酵、焙火(電焙和碳焙)的輕重不同?白茶的陽光萎凋和電萎凋的口感區別?

在我19歲時,曾遇見仁欽師父(不是廣仁寺的住持,另一個仁欽師父)他笑着說我:“年紀太小沒有閱歷,學佛難免抽象。不如跟我學茶,以茶爲方便法門來見自己、見天地。”

那時候我79斤,瘦弱且營養不良,中醫說我氣虛。同樣一款鳳凰單樅,用同樣溫度的水。我沖泡出來的味道萎靡、悶澀、無力,茶香味虛弱打不開。其他人喝了我的茶,說我體虛的厲害;

而師父的姑姑是個女強人,風風火火的那種。她上前去泡這款茶,香味直衝頭顱,讓人暈眩,似乎沒有喘息的機會。大家都說:“血壓都要高了。”

只有師父的二叔笑眯眯坐鎮,將這款茶泡的綿柔卻有韌勁,香氣幽然,介於蘭花桂花之間的香氣,脣齒留香。

日本里千家茶道體驗課,給我的感官打開第二扇門的則是香,聞到芸香會流淚,香的涼氣和乳香感,讓我想起小時候跟我爸手牽手去買大白兔清涼奶糖。也讓我正視那漸行漸遠的背影,和“不必追”的無常;

聞到星洲紅土,我會想起曹操的謀略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的大氣,尤其是那句“星漢燦爛若出其裏”的時空感、畫面感,聞到一款香氣是以潛意識深處的某個地方,穿越了時間與空間,超越了二元——與你喜歡的人心神交匯。

我聞到存放10年的伊利安沉香,那種柔和質樸的味道讓我想起一生默默無聞卻內心豐富的匠人的老去;

我聞到海南沉香,會體會蘇東坡後來流放海南,讚歎海南沉對自己的陪伴,甚至對命運的臣服,握手言和,與自己和解。

同樣的人,用同樣的香粉,和香的味道、感覺與風格都不同。當我們與自己相遇,把感官放大,才覺得這個世界太有魅力,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小小的一杯茶、一本書、一支香中,便能窺見天地衆生,鏡映自己。

《一平方米的靜心》這本書,就是讓你學習在忙碌中與自己相遇。

  《一平方米的靜心》讀後感三

今天聽樊登讀書中老師講的書《一平方米的靜心》,發現生活中真的需要靜下來,慢下來,而不是匆忙地前行。

對許多人來說,職場生活都是一種懲罰,一種必須忍受的生活之惡。對於他們來說,每天跨進工作場所的門檻,就開始忍受折磨。

尤其近年來,隨着移動互聯網的極速發展,海量信息涌入和“永遠在線”的工作模式左右夾擊,更是將這種職場壓力和焦慮延伸至生活的更多角落,甚至覆蓋每一個毛孔。人們好像呼吸不到新鮮空氣的病人,不堪其重。

真有那麼多事需要我們時刻關注嗎?還是給自己些空間吧。

樊登老師說,參加活動間隙,本是喝茶休息,放鬆大腦的時間,但不少人掏出手機,開始不停刷。

所以,大腦是不停歇的,心也會更累。

還是讓心停下,有時,慢即是快,也是這道理。

實際上,不需要很大,很豪華的地方,一平方米就好,在這裏,你是自己,思緒可以紛飛,沒有太多事情需要關注,對於想做的事情,要有取捨。

爲何食不知味,夜不能寐?

因太匆忙,因被太多煩擾擾亂方向,因不夠簡單。 所以,味道如何,不知道,只爲飽肚而已。

不要太貪戀十點後的兩小時,那不是娛樂,工作、玩耍時間,是睡覺時間,告訴自己,要改變觀念了,注重效率,不拖延。

想說,不能只是寫,而是行動,行動最重要!

相信靜心、冥想帶來的巨大能量,給自己空間,不斷成長。

一平方、一整個世界,那份靜心,都在你的心裏。把所謂的失敗,當做學習和成長的機會;把每一次成功,都匹配及時且得體的二級反饋,一切皆會靜下來。請記得,坐在八大支柱下,我們永遠有重新調整和重新開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