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人生由我》讀後感推薦(通用7篇)

《人生由我》讀後感推薦(通用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3W 次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人生由我》讀後感推薦,歡迎大家分享。

《人生由我》讀後感推薦(通用7篇)

《人生由我》讀後感 篇1

我之所以不怕老,是因爲我每一個十年都比上一個十年好!

梅耶.馬斯克是誰?他是硅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的媽媽。

埃隆。馬斯克的經歷已經非常精彩了,但他媽媽的人生經歷更加令人驚奇。

書的封面上提到硬核兩個字,她到底有多硬核呢?

她15歲第一次登臺,22歲結婚,31歲成爲破產的單身母親。在3個國家9個城市生活並不斷開展自己的事業,獨立培養出三個出色的子女,同時獲得兩個碩士學位。

60多歲時重返模特舞臺,在頭髮變白時走紅。

69歲時,在美國時代廣場獨佔4個廣告牌。

在71歲時,她寫下《人生由我》這本書。

她在書中寫道:“活到我這樣的年紀實在是太棒了。我已經度過了七個美好的十年,享受了兩段成功的職業生涯,把三個孩子順利撫養長大,成爲十一個孫子孫女的祖母。現在,作爲一名傳播健康的演說家和模特,我感到自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受歡迎———我甚至被邀請寫這本書!這就是爲什麼我感覺七十一歲這個年齡很棒。每一天,我都在興奮中醒來。”

書中提到,千萬別因爲你是女性,你就隨着年齡的增長而放慢腳步。別讓年齡減緩了你的速度,或成爲你前進的絆腳石。梅耶在15歲時第一次登上T臺,有人告訴她,模特生涯通常到十八歲就會結束,可是她竟然在七十一歲的時候進入了事業的黃金期。一切都源於她孜孜不倦地學習,和不斷地找尋前行的方法。

剛到達紐約時,她簽約了一家大型的模特公司,本以爲會增加自己的曝光率,可這家模特公司從不主動幫她邀約,甚至連配角都沒有幫她爭取到。在長達六個月沒有試境的困境中,她一致認爲自己的模特生涯已經結束。她意識到,必須有所改變了,她找到經紀公司成功解約,並主動簽約各個地區的多家經紀公司,隨後大量的工作機會紛至沓來。

在拍攝大片的過程中,她會接到許多飛舞,跳躍等動作,這些對她來說,無疑是有一定難度的。她意識到,學習必須要列入到計劃之中了,於是開始研究雜誌。

在她六十七歲的時候,她的照片無處不在,時代廣場,地鐵,甚至遍佈每一個機場。

她說:你永遠可以找到一個前行的方法,你也永遠可以制定另一個更好的計劃。

梅耶出生在一個愛冒險的家庭。

她的父母經常開着飛機四處旅行。在那個還沒有GPS導航的時代,他們僅靠着地圖與指南針已經周遊了六十個國家。十二次進入沙漠探險,梅耶參與了八次。她們的母親會準備三週的食物與水,衣物,父親準備汽油,地圖,修理工具等,他們會仔細的制定計劃,一次次完成探險挑戰。

梅耶遺傳了父母的探險精神,也善於爲自己的人生制訂計劃。她說,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害怕那些並不會發生的事情。有什麼可害怕的呢?就算糟糕的事情降臨,想辦法找到解決方案就是了。

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忍受了九年的家暴生活後,她毅然絕然地選擇了離婚。她認爲,哪怕自己獨自艱難的生活,也好過在前夫身邊過提心吊膽的日子。爲了永久的擺脫前夫的糾纏,她選擇什麼都不要,一個人獨自撫養三個孩子,這無疑也是一場冒險。但她並不懼怕,她知道怎樣去生活,如何去面對現實。

她堅信,越努力,越幸運。

她考取營養師學位,開諮詢室,繼續模特工作。她一個人帶着孩子們在三個國家九個城市生活過,也曾多次推倒並重建她的人生。

她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也深深地影響了孩子們,長大後的孩子們也都有了自己輝煌的事業,埃隆創立了特斯拉公司,並開展火箭發射事業。金博爾開了一家農場食材直供餐桌的餐廳,並開展他的“綠色巨人”計劃。托斯卡經營着自己的娛樂公司。而她自己,也有自己的生活,參加各種營養學會議,飛到世界各地走T臺,拍雜誌封面。七十一歲的`她,活出了自己獨特的人生。

她真是一個自立自強的女性,更是一個硬核的母親。她的品質,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

生活是自己的,今後的每條路都是由自己選擇的。無論生活是否艱難,都要報以微笑,接納它,擁抱它,享受它,這纔是你的人生。精彩纔剛剛開始。

梅耶說:”我之所以不怕老,是因爲我每個十年都比上一個十年好。“

《人生由我》讀後感 篇2

《人生由我》,作者梅耶·馬斯克,她是埃隆·馬斯克的媽媽。起初看到大家推薦這本書,我想這也許是一本兒子成名,老孃跟着出名的成功媽媽傳記而已。事實並非如此,梅耶的勇敢、堅韌和對專業的追求等等都讓人欽佩。

梅耶·馬斯克22歲結婚,曾經歷9年家暴,31歲淨身離婚,成爲三個孩子的單親媽媽。在3個國家多個城市生活過。今年72歲,在69歲時成爲美國暢銷彩妝品牌代言人,曾登上紐約時代廣場的四塊廣告牌,她不僅僅是一位模特,還是營養學專家,擁有2個碩士學位。

本書梅耶以一種輕鬆的語氣和我們分享她的故事,並根據自己的經歷給我們提了很多忠告和建議。我希望能汲取梅耶的勇氣和力量,去面對人生的每一個選擇,做更好的自己。同時,因自己的改變,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孩子,爲他做好榜樣。

時常翻閱這本書,能讓我們獲取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以下僅僅是我感觸比較多的地方做個分享,梅耶身上值得我們學習的遠遠不止這些。

作爲媽媽,我能爲孩子做的最好的教育,就是認真過好自己的生活,努力成爲更好的自己。身體力行的踐行,比任何耳提面命的說教都更有說服力。孩子能感受到家庭的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要學會自己照顧自己。同時,爲自己負責。

尊重孩子,支持孩子的興趣愛好,越早知道興趣所在,越能享受快樂,早日找到人生的方向。我們這一代人,從小被告知要好好學習,要聽話,等到工作了自由了,卻不知道要往哪裏走。沒有熱愛的事情,很難獲得內心的愉悅和滿足,也更容易迷失自己。

培養並堅持好的家族習慣,有些精神會深入家庭成員骨髓。梅耶在多個國家和城市生活過,每次換一個地方都是從頭開始新的職業和生活。這種勇氣也許得益於家訓“冒險而審慎地生活”。沒有富於冒險的精神,生活中每一次可能的變故都會讓人害怕而躊躇不前。當我們因未知而恐懼退縮時,我們失去的也許是一次極好的機會。傾盡全力去嘗試,如果仍沒有好的結果,大不了回到原點。

想要什麼就要主動爭取。沒有絕對的“yes”,但是如果你沒有嘗試,那答案一定是“No”。只要別人沒有堅定的拒絕,那就還有機會。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會誇大想象中的失敗,害怕被拒絕或者丟臉,而機會就在一次次糾結的時候溜走了,讓生活中多了些遺憾。想一想,我們會因爲別人的失敗去嘲笑羞辱他嗎?不會!任何一個有教養的人只會報以善意的微笑或者安慰。所以,爲什麼我們總執着於失敗後別人的反應呢,總是幻想自以爲的出醜或者丟臉的樣子有多尷尬。

人生太長,慢慢修煉!

《人生由我》讀後感 篇3

剛拿到這本書,最先被吸引的是書本封面,一個72歲的女人,容顏還如此精緻,眼神中充滿了從容與自信,似乎是與生俱來的,微笑散發出來幾分優雅,說不完道不盡的人生故事皆在那滿頭的白髮裏。

書中有這麼一句話,“千萬別因爲你是女性,你就隨着年齡的增長而放慢腳步。現在的我就像一顆出膛的子彈一樣在狂奔——探索一切,盡情享樂,比以往都要繁忙”。這話直戳心口,記得前不久去貞山的一個水上樂園學游泳,不知道是我的方法不正確還是什麼其他原因,一整個下午下來腰一直在使勁。晚上回到家身體疲憊不堪,到了第二天出到小區門口打了個噴嚏,就能把腰給拉傷了。這無疑給自己找了個很好的藉口——年紀大了,沒辦法。但實際上,自己內心知道原因就是這些年自己從沒有主動去做過一次身體鍛鍊。

作爲女性,自己從來不會考慮到自己容顏、自己健康,自己想要活成什麼樣子,只知道自己一天天變老,一天天變胖,一天天力不從心,工作也就一天天毫無目的地做着。回想起來,一直都是時間支配了自己的生活,像行屍走肉般過着每一天。

72歲,該是個跳廣場舞最好的年紀,會不會我還沒到72歲的時候,也跟大多數人一樣,每天散散步,曬曬太陽,買買菜,跳跳舞,過完餘生,想想都心有不甘。

即將邁進30歲的大門,我更是希望自己能像作者一樣有個最美的狀態,不是美豔逼人,而是內心的自我覺醒,健康,學習,家庭,工作都賦予朝氣,希望在30歲來臨之前,能活出最好的自己,等到那天我也能有資格跟別人說三十而已!

《人生由我》讀後感 篇4

這是一本很容易讀的書,但是讀完之後還是有些地方出乎意料。

書的作者是特斯拉老闆的親媽。只看到這裏的時候還以爲是教給我們如何培養出特斯拉老闆這樣的孩子呢,看完了才發現人家有自己的生活,雖然以孩子的成就爲榮,但並不以孩子的成就爲生活的主要甚至唯一目標。

這是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個意外。不過這個意外倒是印證了平時讀育兒書的一個感覺,那就是育兒要先育己。想要一個很酷的孩子嗎?如果你自己就是個很酷的人,那有個很酷的孩子也就是順理成章了。他們一家三代就是典型的例子。

第二個意外是這樣的一個美女加才女居然在面臨家暴的時候也沒有太好的辦法。和近期網絡上說到的藏族姑娘拉姆的遭遇類似,她的前夫,也就是她的孩子們的生父對她也實施着精神和肉體的雙重家暴。可見人一旦置身於這種惡劣環境,想完全靠自身力量擺脫是極其困難的。如果大家身邊有這樣的受害人,還是要儘可能施以援手,而不能認爲是別人的家務事就不管不問。

第三個意外是關於美女和化妝衣品的關係。雖然覺得化妝和挑選着裝是必要的,但總覺得對美女可能並不太需要。事實證明,美女的化妝技術和着裝品位在專業人士的加持下和自己操作的效果也是有云泥之別的。可見什麼事情都是要相信專業的力量。

另外,由於作者同時是一名營養專家,書裏邊對於飲食安排也提出了一些建議。雖然並不認同她對具體食物的安排,但是總體理念是贊同的,那就是“只在餓的時候進食,只吃健康食物,絕不暴飲暴食”。同時特別贊同她說的關於飲食方面“沒有人想聽常識,大家都只想要靈丹妙藥”和“不要把你的卡路里配額浪費在難吃的食物上”的說法。作者提醒我們,在吃東西的時候一定要想清楚,吃東西並不是因爲感到悲傷或者是有壓力,而僅僅是因爲食物可口,這樣才能確保是在享受美食,而不是被自己的情緒綁架,把吃東西當做是減壓手段。這真是一句至理名言。感覺在解決了溫飽問題之外,什麼都可以是吃飯的理由,社交、減壓、無聊、獵奇,等等等等,只除了解決生理需要。畢竟,現在社會中的多數人都是吃的太多,而非相反。飢餓反而成了一種稀缺的感覺。

特別可愛的是,作者說即使我們有不健康的飲食,也不必感到懺悔,只要在這個過程中是在享受美食,那就下不爲例,從下一餐再恢復健康生活方式。因爲我們不需要讓每一次進食都十全十美,我們的人生也是同樣如此。

由此想到,完美主義確實是我們的敵人。一個最新的案例就是孩子上課時的表現被老師評價爲有創造力。其實,也許孩子們在我們身邊時也是那麼有創造力,只是我們的眼睛總是看着他們完成的沒那麼精彩的部分,而總是忽略他們精彩的部分,或者是認爲理所當然。另外就是老師對孩子的評價,就像別人的朋友圈——看上去很讓人羨慕,但很可能只是局部的事實。這些閃亮的瞬間肯定不是課程的全部,甚至可能就是整節課上一剎那的靈光一閃。輪到這些老父親老母親自己看娃時,多半還是要抓狂的。所以必須時時提醒自己,對孩子還是要再多一點耐心,再多一點欣賞,或者最重要的是,再多一點沉浸,而不是置身事外,把陪伴當做一項工作。

《人生由我》讀後感 篇5

梅耶·馬斯克在《人生由我》中說:

“行動得越早,痛苦越小。那些無法改變的其實也是我們應該儘快擺脫的,哪怕你會因此失去一切,或者你認爲可能會失去一切,甚至你的經濟狀況會因此受到重創。”

行動之前,給自己設定一個規劃。不打無準備之仗,可以先制定短期規劃。比如:一個月要完成哪些目標,可以再細分到一週或者一天。

目標通常分爲兩種:習慣型目標和成就型目標。

習慣型目標就是規律、持續的進行某項活動。要求寫出從什麼時間開始,以什麼頻次,在某個固定時間執行什麼任務,要在什麼截至時間前養成一個什麼習慣。

例如,早晨6點用20分鐘看書寫當天的筆記,每週6次,外加一次覆盤,從2022年今天開始,堅持一年,不間斷。

成就型目標就是在截止日期前能完成某個理想結果。

比如,在2月28日前,熟練並掌握書評的框架結構,爭取上稿一篇書評。

不做思想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先動起來,總有一天會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前方的路纔會越走越寬。

《人生由我》讀後感 篇6

梅耶·馬斯克,特斯拉公司創始人埃隆·馬斯克的母親。企業家,營養師,演說家,知名時尚偶像,擁有兩個營養學碩士學位,72歲仍活躍在舞臺上的模特和網絡紅人。梅耶的人生可謂如過山車,經歷了大起大落:家暴、失業、獨自撫養三個孩子、流離失所,任何一件事都足以讓人崩潰,但她多次推倒並重建她的人生,活得比任何人都精彩!

關於冒險

梅耶成長於一個家訓爲“冒險而審慎地生活”的家庭。她的父母曾開着一架沒有GPS(全球定位系統)和無線電,只用帆布覆蓋的小型螺旋槳飛機,穿越加拿大、美國、非洲、歐洲、亞洲和澳大利亞。在她還是孩子的時候,她的父母就帶着他們進行沙漠之旅,尋找失落之城。這樣的家庭教育和經歷讓梅耶學會了對未來不設限,只要制定好計劃,爲未知做好準備,勇敢嘗試。面對新的機會,問自己一句:爲什麼不?

關於成功

梅耶曾多次推倒重建自己的人生。四十二歲搬到多倫多,五十多歲搬到紐約,梅耶一次又一次地重新開始自己的營養師諮詢事業,重新開始自己的模特事業,也許時至今日,一切看起來都光鮮亮麗,但一切都離不開她的努力。越努力,越幸運。

她擁有兩個碩士學位,甚至爲了在加拿大開啓自己的營養諮詢事業在四十三歲取得了第二個碩士學位,爲了通過美國的考試在四十八歲重新開始學習。也爲了模特事業,她只吃健康的食物,每一分鐘、每一小時、每一天,都仍然在努力地維持她的健康和身材。

關於教育

梅耶有一句話這樣說:對孩子最有用的教育,就是讓他們看見你在努力地稱爲更好的自己。

“我從未像對待小寶寶那樣對待他們,也從未責罵他們,或告訴他們應該學習什麼。他們只需要讓我知道他們正在學習什麼或者沒學什麼就行。我不會檢查他們的家庭作業,因爲那是他們的責任。我們沒有必要對孩子們過度保護,這隻會造成他們與現實和責任脫節。”

一切皆有可能,年齡從來都不是問題。有時我們缺乏的是改變的勇氣、制定計劃並遵從計劃的決心、面對未知的準備和對學習的堅持。讓我們一起努力學習工作,不負春光,奮力前行。

《人生由我》讀後感 篇7

《人生由我》是一本易讀、不太枯燥還很有力量的書。全文分爲5大部分、29個小節。涵蓋關於美麗、冒險、家庭、成功和健康。文中有3個點最觸動我。

1、心懷對來自他人的善意的感激之情會讓你幸福滿滿。當然,同樣報以絕對的善意去對待他人,並且只是因爲你喜歡這樣,希望自己能對他人有幫助,那麼你也會通過這種方式認識到和你一樣的人。

這可能就是所謂的“吸引力法則”吧。有一次和朋友聊天,被說我是一個主觀性特別強的人,總是對還不太完全熟悉的人特別信任和想得過分的好,所以後來聽我說話,只聽事情,不看我的表情、動作,直接忽略我對他人的評價,因爲我口中好人太多。這是我一個挺大缺點,但我還有一個確定就是:若一個人一而再、再而三的利用的我善意,並且還總是言行不一的話,我會慢慢開始疏遠,平生最討厭總言行不一的人。

活到現在,一直信奉的人生格言就是“圈子不同,不必強融”、“不高攀、不將就、不分層,無論這個人是什麼地位、什麼職業、什麼性格,只要心裏認可的,就都是重要的人,需要我十足的去尊重”。

2、沒有絕對的“Yes”,但如果你沒有開口,那答案絕對是“No”。

膽怯是每個人都會有的、常見的一種心理狀態,但是在這種狀態下你會如何處理,就不一定的。有的事情總得去試一試,萬一就成功了呢,只要對方沒有明確的說“No”,就不要輕言放棄,因爲還會有一定的概率是“Yes”。

3、及時止損、走出舒適區

人性本懶,我們大多數人是害怕改變的,我也不例外。但是如果一直千篇一律、帶着不甘的心一直生活、工作下去,會不會到年老的時候感慨遺憾,會不會後悔自己當時爲什麼不向前一步。

27歲前的我有的可能常人難以想象的自卑、害怕改變,即使有棱角也會選擇妥協、維持現狀。我不希望我畢業了還要和父母要錢交房租、不想成爲任何人的負擔,因此我害怕一旦選擇就沒法回頭,害怕沒有收入卻又不知道這樣的狀態會維持多久。

可是現在的我變得更有勇氣。要感謝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愛人和弟弟對我的包容和理解,他們支持我不喜歡現狀,就去嘗試我想要的狀態,因爲嘗試了失敗了,我會甘心;不嘗試,一定會是我心中的遺憾。當然無論我做何種選擇,都有一個大前提,那就是在我想要的狀態下我也是能養活自己的,因爲我絕不允許自己成爲需要完全靠他人活着的人。

也要感謝我經歷過的領導、公司給予我的空間和成長機會,挑戰不一樣的事情、完成事情,讓我對未知不再那麼畏懼。我的內心是渴望新鮮感和難度的,同樣的一件事情,我也願意第二次和第一次做得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