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一平方米的靜心》讀後感範文

《一平方米的靜心》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W 次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平方米的靜心》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平方米的靜心》讀後感範文

《一平方米的靜心》讀後感 1

今天讀了一本書叫《一平方米的靜心》。有這樣的收穫:生活中必須的八大支柱,即均衡、專注、慈悲、彈性、溝通與連接、正直、意義、開放的覺察。

均衡:當感覺到生活和工作混在一起的時候,這時我們需要均衡。失去均衡,能夠引起一些負面的情緒,負面情緒升起的時候,我們第一步要識別,第二步要接受,第三步要探究,第四步表達非認同。如孩子吃飯的時候邊玩邊吃邊看電視,然後自己就會很暴躁,很想讓孩子按照我的想法去吃,抓緊時間把這飯吃完。這時負面情緒升起了,那麼要先識別這個負面情緒,我升起了暴躁的脾氣,我允許自己有這樣的情緒,這是正常現象,我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負面情緒呢,那是因爲我想用成人的思想去約束小孩,想要讓小孩跟我一樣,按着我的思維去走。其實,孩子有孩子的思想,我要理解孩子,我可以不升起這樣的情緒。這個時候請負面情緒就會漸漸的平息。怎樣才能達到均衡呢。每天可以有一個小小的慈愛行動。比如遇人面帶微笑說謝謝,可以給老人讓座,開車的時候給行人讓行等等。

專注:做事情做好眼前的事兒,當下的事兒。有時可能會感覺到自己做的事很無聊,無聊,是因爲沒有專注,所以無聊。當事情太多,要專注做好一件事兒。課件要做,作業要改,試卷要評,不要想太多,一件件來,專注做好其中的一件,再接着做下一件。

慈悲:不做對別人有負面的評判。隨時想着這個人與我一樣人生波折重重,這個人與我一樣也會犯錯,這個人與我一樣也需要快樂。不去評判任何一個人,因爲我們沒有經歷和他一樣的人生。

彈性:將工作中領導給予的.具有挑戰性的任務看做成長的契機。做錯事,不要太過糾結,要認識到,這件事重新開始就好了。要學會釋放能量,可以選擇打球,可以選擇k歌,還可以對着空曠的山谷大聲喊叫。

溝通與連接:與同事發生矛盾。要學會溝通,專注傾聽,不放大別人的錯誤。與人交談要用肯定式的提問。極怒時莫與人書。嚐嚐給自己一個釋放能量的空間。

正直: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問問自己,如果是自己的偶像,他會怎麼做,如果是孔子他會怎麼做,如果是老子他會怎麼做,如果是觀音菩薩她會怎麼做。認清自己的意圖和價值觀。

意義:認識的自己工作的意義。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老師能帶給孩子開心,帶給孩子快樂。

開放的覺察:放大工作的視野,想象它的美好。覺察同事的優點,並把它放大。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同事,是可以拓展的,而非侷限的。

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不去評判任何一個人,因爲我們沒有經歷和他一樣的人生。

《一平方米的靜心》讀後感 2

我們常常心煩雜亂,對生活焦慮,對工作失去信心。畫地爲牢,讓自己身心疲憊。想要擺脫這些負面的情緒,就要回歸正念,如果你能用正念,與他和平相處,就能保持平衡。

其實這種習得性無助的感覺會讓人失去自信,會否定自己,在我第一次來這裏工作時,就充滿了擔憂,三年的鄉村教育已經讓我失去了對專業幼兒教育的瞭解,當面對一些前輩讓我做一件事時,第一個反應就是我不行,哎呀,不會,慢慢的經過一段時間後,真的就不行了,當我讀到這本書時,頓時恍然大悟,慢慢的去靜下心與自己對話,其實你可以的'不是嗎?爲什麼要第一反應就是不行呢?遇到不會的事不應該先去嘗試嗎?再或者去向前輩請教,你是可以的。隨着時間的流逝,慢慢的遇到同事交待的事情,首先告訴自己,你可以的。當你慢下來的時候,心自然就靜了,跟自己對話,我們要遵從自己內心的想法而行動,爲心靈打造一處靜謐之地,聆聽周遭的聲音。

當自己情緒不是特別好時,面對幼兒調皮行爲時,可能會更加的激動、暴躁,甚至想要發脾氣,又或者遇到想要表達謝意的家長,此時就是教師的危險邊緣了,很容易觸犯教師的職業道德,我把工作看作什麼?是僅僅爲了養活自己付出的勞動?還是因爲本身的熱愛?如果我們僅僅追求錢,那可能得不到很多錢。門鎖着了,打開門的方法絕對不是隻盯着鎖頭,因爲鑰匙肯定不在鎖頭上,而在其它地方。那工作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自己清楚自己工作的意義,如果工作一開始就是發自本心,那工作帶來的副產品不僅僅包括金錢。金錢、名譽等等遠不及自己做好工作時內心的愉悅。

職場雖然充滿挑戰,人卻永遠掌握着最終的解釋和充滿正念的靜心冥想就是對抗感性煩惱的最大利器。正念冥想八大支柱:均衡、專注、慈悲、彈性、溝通和聯結、正直、意義、開放的覺察。生氣時、煩惱時、鬱悶時、傷心時、猶豫不決時都要尋找自己的一平米靜心,在方寸之間,給世界降噪,讓心靈重歸正念。帶着正念去工作。

《一平方米的靜心》讀後感 3

這幾天在聽樊登讀書會《一平方米的靜心》,主要提到了卡巴金的“正念”,比如他提到卡巴金讓大家去安靜下來咀嚼一粒葡萄乾。只有靜下來才能去體會到萬事萬物的細微滋味。

而孔子說:“顯能知味者。”是我覺得現代大部分人所處的狀態。

這也讓我想起來,以前很多人跟我講“茶不都是一個味兒嘛!”、“香不都是那個味嘛!”甚至很多人分不清楚天然香和有害化工香的區別。

因爲沒有靜下來用全身心與葡萄乾、餅乾、茶或者是香進行全然地“相遇”。

由此可見,我們沒有真正地調動出我們的感官和嗅覺真正的能力。所以快樂肥宅水等冰飲相對高糖劇烈的東西才能衝擊我們的感官,覺得短暫的“好喝”。

但我覺得很多人對刺激性食物飲品都屬於“顯能知味”的狀態,這種“一時爽”讓自己一個激靈,其實過後什麼也記不住,身體呈現出來的感受也會被自己忽略掉。

很多人對茶和香“顯能知味”,也沒有靜下來去感受,同爲一種茶——飲水機衝出來的袋泡、大杯悶泡、用柴燒茶器工夫泡、蓋碗泡~以及水溫的.不同、泡茶人個性狀態及手法的不同,讓這款茶有什麼口感與體感上的不同?甚至製茶人在做茶時對發酵、焙火(電焙和碳焙)的輕重不同?白茶的陽光萎凋和電萎凋的口感區別?

在我19歲時,曾遇見仁欽師父他笑着說我:“年紀太小沒有閱歷,學佛難免抽象。不如跟我學茶,以茶爲方便法門來見自己、見天地。”

那時候我79斤,瘦弱且營養不良,中醫說我氣虛。同樣一款鳳凰單樅,用同樣溫度的水。我沖泡出來的味道萎靡、悶澀、無力,茶香味虛弱打不開。其他人喝了我的茶,說我體虛的厲害;

而師父的姑姑是個女強人,風風火火的那種。她上前去泡這款茶,香味直衝頭顱,讓人暈眩,似乎沒有喘息的機會。大家都說:“血壓都要高了。”

只有師父的二叔笑眯眯坐鎮,將這款茶泡的綿柔卻有韌勁,香氣幽然,介於蘭花桂花之間的香氣,脣齒留香。

給我的感官打開第二扇門的則是香,聞到芸香會流淚,香的涼氣和乳香感,讓我想起小時候跟我爸手牽手去買大白兔清涼奶糖。也讓我正視那漸行漸遠的背影,和“不必追”的無常。

聞到星洲紅土,我會想起曹操的謀略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的大氣,尤其是那句“星漢燦爛若出其裏”的時空感、畫面感,聞到一款香氣是以潛意識深處的某個地方,穿越了時間與空間,超越了二元——與你喜歡的人心神交匯。

我聞到存放10年的伊利安沉香,那種柔和質樸的味道讓我想起一生默默無聞卻內心豐富的匠人的老去。

我聞到海南沉香,會體會蘇東坡後來流放海南,讚歎海南沉對自己的陪伴,甚至對命運的臣服,握手言和,與自己和解。

同樣的人,用同樣的香粉,和香的味道、感覺與風格都不同。當我們與自己相遇,把感官放大,才覺得這個世界太有魅力,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小小的一杯茶、一本書、一支香中,便能窺見天地衆生,鏡映自己。

《一平方米的靜心》這本書,就是讓你學習在忙碌中與自己相遇。

還有那句話,不是因爲你“無聊”纔不專注,而是因爲你“不專注”才感覺到“無聊”。

願我們都在未知中與自己相遇,感受一蔬一飯,一草一木,一茶一香中的宇宙。

《一平方米的靜心》讀後感 4

均衡

生活中不如意十之八九,這也造就了一定的不平衡誕生,當然不用擔心,正念能夠改變關係,能夠使人們身心合一。

當然我們也能從鮮能知味者-孔子身上學到正念的運用,平時我們可以在會議前祝福他人,用正念提高效率,治療負面情緒,使我們的機理能夠更好的趨於平衡。一個小小的慈愛舉動聆聽周圍的聲音,把自己從工作中區分出來,用RAIN法參觀負面情緒,均衡身邊的事、人、物。

專注

經常聽人們說做事要專注,可見專注的重要性。集中精神去做手頭的事通常精力是有限的,這也導致了專注需要我們去時刻調整。

干擾專注的因素大致爲:後悔和焦慮、回味、對未來不必要的憂慮。我們可以開始專注於一件事情,通常的.無聊也是有不專注導致的。行走靜心,通過這樣全身心地放在行走靜心上。關注自己爲什麼特別無聊,進行專注分析。感受自己的雙手,單點式專注解決拖延症。

慈悲

慈悲是接受不完美和錯誤的能力,最大的障礙是嚴厲和負面的評判。我們要有慈悲心對待整個世界,要時刻清楚人無完人,我們要時常稱讚別人,不要輕易的去評判別人,他們走的路未必和你相同,我們時刻要寬容他人,這就需要我擁有正念、共同的人性、仁慈。

彈性

彈性是我們應該具備的能力,他也就是從挫折中復原的能力。例如我們將挑戰視爲自我成長的鍥機,當遇到苦難時我們要相信它很快能被解決,釋放是很重要的,沮喪需要適當的釋放,我們平靜下來很快所有的困難就會有着落,彈性的人生值得你我擁有。

溝通和連接

溝通與連接需要我們用心去踐行。溝通的前提需要我們講究準則:真實、有用、善意.需要我們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要被貶義文化帶走,在正式書面溝通時要謹慎,避免適得其反。聆聽也是溝通的一大法寶,它能把連接與溝通建立良好的橋樑。我們不惡語傷人,最大化溝通你我,不讓負能量影響你我。

正直

正直是一個人的形體表現,把深入的道德觀帶入職場,正義價值觀,結合自己的工作和能力,去實現自己的價值。設定生活工作目標,尋找其意義。

意義

把自己當下的環境工作及自己的能力相結合,設定有意義的目標,尋找工作及生活的意義,把我們的內心放空,靜靜地去嗅花香。

開放的覺察

開放的覺察這就需要我們以不同的視角去體會,學會知之,放大我們的視野,從多角度去體會工作及生活,有時會誕生柳暗花明又一春的景象。

總的來說這是一部很不錯的書籍,值得我們去研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