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人生哲思錄的讀後感(精選15篇)

人生哲思錄的讀後感(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5W 次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生哲思錄的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生哲思錄的讀後感(精選15篇)

人生哲思錄的讀後感 篇1

“單純的人也許傻,複雜的人才會蠢”。——題記

也許,當你手捧一本好書時,你的心纔會靜下來;當你真正地看透了作者的內心,你的精神纔會得到提升。我的確找到了這樣一本好書《人生哲思錄》,它以平實的語言,引經據典,道出人生一個個哲學——生與死,愛與孤獨,享受與創造......這些最平凡但又最難理解的東西。

一開始剛看到這本書時,我便盯着這五個大字看——人生哲思錄。提起哲學,總覺得晦澀難懂,枯燥無味,讀哲學書不會有多大收穫。於是,我便帶着這份喜憂參半的心情隨意翻了一下書,本想着一目十行的看完,但卻被一句話打動“如果痛苦,只因爲你在乎,愈在乎就愈痛苦。只要不在乎,就一根毫毛也傷不了。”這句話,好像並沒有什麼華麗的詞藻,言語的修飾,卻能字字打動我,令人回味無窮。

也許,我們看過許多高談闊論的書或者文章,作者在書中誇張的寫來寫去,用上高深的道理或虛假的情感,只爲陳述一個衆人皆知的事實,乍讀無趣,細細咀嚼更是乏味至極,但周國平的《人生哲思錄》卻如同一枚青橄欖,初嘗味道酸澀,久嚼後方覺得滿口清香。讀這本書,總會有一種對生命淡然的感覺,很真實,也很享受,字裏行間充斥着是作者獨特的見解和真摯的感情,不浮誇,不做作,但也足夠撼動人心、

“我從來不把成功看作是人生的主要目標,覺的只有活出真性情纔是沒有虛度了人生。所謂真性情,一面是對個性和內在精神價值的看重;另一方面是對外在功利的看清。”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句話,雖然以我們現在的年齡不足以完全看透,但是對於作者來說,做到這點着實不易,一個人有追求成功的慾望是好的,但不能把它作爲生活的全部。因爲功名畢竟是件衣裳,穿着它雖然覺得光鮮亮麗,但只有自己知道究竟想要什麼,是精神上的自我安慰還是心靈上的追求,每每讀這本書,都像在和自己的靈魂進行對話,使人愉悅。他的文字像是清涼的薄荷葉,撫慰我的心靈,又像是炎炎夏日裏的一杯可樂,讓我從頭至尾清淡透頂,帶來沁人心脾的快樂。

《人生哲思錄》這本書和我們的生活那麼貼近,像作者所說的“爲自己寫作,也就是爲每一個與自己面臨和思考着同樣問題的人寫作。”作者既沒有盲目的傳達樂觀情緒,也不憤世嫉俗地批判現實,而且理性的,積極的解釋了人生哲學,讀起來不會覺得乏味無趣。

作爲一名高中生,我們也許無法對書中的內容做好百分之百的理解,但我們可以從中汲取有益的信息來充實自己,因爲只有從現在做起,一步一個腳印,我們纔不會讓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我們沒有時間等待,父母沒有時間等......

人生哲思錄的讀後感 篇2

周國平的《人生哲思錄》在篇幅上來說比較短,從語言風格上來說質樸平實而又不失詩的光華,從內容上來說暢達深邃而又滲透着哲學思想,其思想深刻而又超然於世。它讓我知道了生命的不可重複性,要更加珍惜生命,讓我知道人生的短暫,要合理利用時間。迴歸簡單的生活必須有一顆淳樸的心,它讓我躁動的心沉靜安寧,它教我們淡泊名利沉澱自己。

《智慧》中告訴我們智慧和聰明完全是兩回事,聰明是指一個人在能力方面的素質,如具有機敏靈活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想象能力、數學思維能力等。而智慧不是一種才能,而是一種人生覺悟,一種開闊的胸懷,足夠的勇氣和敏銳的眼光,成熟了,卻不世故,依然保持一顆平常的心,是一種超然的人生態度。這就教會我們大學生要有勇氣改變我們可以改變的事情,有度量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更要有智慧來分辨二者的區別。

《真實》中告訴我們,人活的獨特、瀟灑一定要發自內心。如果你太關注自己活的樣子,總是活給別人看,或者哪怕是活給自己看,不是自己真實的性格,那麼,你愈是表演的真誠、獨特、瀟灑,你實際上卻活的愈是做作、平庸、拘謹。大學生正處於性格養成的關鍵時刻,太看重自己的外在形象無益於我們的成長。更重要的是周國平一直着重於內在和靈魂的超脫,不難從《真實》中看出他強調的是一個真實的自我,即一個正直的性格,而性格是否正直也表現在一個人的語言和行動方面。

讀《安靜》時想到,現時社會上一些世俗觀念也進入了學校。利益的驅動超越了一切,物質的誘惑淹沒了精神的愉悅。我們很難再聽到來自心靈本真的呼喚――如此浮躁的環境中我們又如何做學問?擺脫外在的虛名、浮行,保持一份心靈的恬淡,守望自己的精神家園,沉澱自己,積蓄力量,成就自己的夢想,這是我們大學生正確的選擇。

《讀書》中周國平認爲,讀書不在於破萬卷,重要的是讀書時的一種感覺,即讀書已經成爲生活用品的基本需要,不讀書就會感到欠缺和不安。人生有種種享受,讀書是其中之一,讀書破萬卷的快樂:一在求知慾的滿足,二是在於與活在書中的靈魂的交流,三是自身精神的豐富和成長。要領略讀書的快樂,就必須擺脫功利的考慮,要有從容的心境。大學時期是我們養成讀書習慣的關鍵時期。大學培養的就是我們讀書的習慣和無師自通的能力。同時讀書也提高了我們的覺悟,進化了我們的心靈,使我們從中得到某種教化。更重要的是,大學讀書的多少決定我們以後發展潛力的大小。讀的書越多我們的發展潛力就越大,因爲我們有厚度,這個文化底蘊的厚度,也決定了我們發展潛力的高度。

《人生哲思錄》的積極思想給我注入了前進的動力,在浩瀚的生命之岸,我自豪地告訴你世界,我追求過,奮鬥過,我從來沒有放棄過希望,沒有停止過拼搏,而這個造就了萬物的世界也將欣慰地回答:只要你奮鬥不息,人生終將輝煌。

人生哲思錄的讀後感 篇3

喜歡周國平的思想文字,他的哲學觀有很多讓我產生共鳴,也有很多讓我開始思考。既簡單純粹,又有深度。

讀完周國平的《人生哲思錄》,讓我不得不審視自己的價值觀(或者說,之前沒有穩定的價值觀,現在開始思考形成自己的價值觀),重新梳理自己的生活態度。時不時翻翻這本書,讓我在快速前進的節奏中,慢下來沉澱一下,獲得內心的一種淡定的滿足感。

生活態度

熱愛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人生的意義,在世俗層次上即幸福,在社會層次上即道德,在超越層次上即信仰,皆取決於對生命的態度。我想,我還算是個幸福的人。這種幸福,僅僅是因爲內心覺得,我熱愛生命,而跟外在的物質、標準等無關。因爲熱愛生命,對這個世界仍充滿了好奇心和探索心,喜歡去發現身邊的美,而不是熟視無睹,覺得生活如死水一般沒活力;關於同情生命,我自己的理解是有一顆感恩之心,覺得能活着已經是人生的萬幸,繼而要努力地好好的活着;關於敬畏生命,是我一直要學習的東西。有信仰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品質。尤其在普通這麼浮躁的大環境中,能夠獨善其身,按照自己的節奏步伐來前行,若沒有內心的信仰,是根本做不到的。信仰,並不只是宗教的信仰。比如堅持跑步,堅持早睡早起,堅持自省等等,這些在我看來都是信仰。重要的是你用心去感受到這些表面上的痛苦而實際上的美好。

欣賞大自然中的生命現象,用他們的千姿百態豐富你的心胸。於是,你會善待一切生命,從每一個素不相識的人,到一頭羚羊,一隻昆蟲,一棵樹,從心底裏產生萬物同源的親近感。於是,你便會懷有一種敬畏之心,敬畏生命,也敬畏創造生命的造物主,不管人們把它稱作神還是大自然。不知是因爲敬畏生命而喜歡親近大自然,還是因爲喜歡親近大自然而敬畏生命?

生命所需要的,無非空氣、陽光、健康、營養、繁衍,千古如斯,古老而平凡。但是,驕傲的人啊,拋開你的虛榮心和野心吧,你就會知道,這些最簡單的享受纔是最醇美的。的確,生命中最美好的都是簡單的、免費的,卻也是無價的東西。我們應該好好珍惜。

讓我們都安靜下來,每個人都向自己身體和心靈的內部傾聽,聽一聽自己的生命在說什麼,想一想自己的生命究竟需要什麼。靜坐兩分鐘,看看自己在想些什麼,聽聽自己的內心說些什麼。

長年累月關閉在窄屋裏的人,大地和天空都不屬於他,不可能具有開闊的視野和豐富的想象力。對於每天夜晚守在電視機前的現代人來說,頭上的星空根本不存在,星空曾給予先哲的偉大其實已經成爲失落的遺產。總是宅着是會禁閉自己的,要增長見識和開拓視野,必須要走出去和現實接觸,才能體味到世界如此之大。人,要自己親身經歷一些事,學會思考。

活得簡單才能活得自由。

看海,必須是獨自一人。和別人在一起時,看不見海的真相。那海灘上嬉水的人羣,那身邊親密的同伴,都會成爲避難所,你的眼光和你的心躲在裏面,逃避海的威脅。你必須無處可逃。作爲一個喜歡看海的人來說,我覺得跟朋友們一起去和自己一個人去看海,都是有必要的,有不同的意義所在。有時,我們的確需要一種無心無肺,跟夥伴們一起放鬆一起瘋的節奏;有時,我們也的確需要獨自一人面對寬廣的大海,真實面對海,傾聽自己的心聲,讓大海把自己的情緒沖洗乾淨。

人最寶貴的東西,一是生命,二是心靈,而若能享受本真的生命,擁有豐富的心靈,便是幸福。很好的詮釋了對幸福的理解。

人生有兩種快樂,一是沒有得到想要的東西,於是你可以去尋求和創造;另一是得到了想要的東西,於是你可以去品味和體驗。快樂觀,大抵如此!同樣的東西,悲觀和樂觀者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此快樂觀跟王爾德的悲觀理解都是基於同一個事實,卻從不同的角度和眼光來看待,境遇也就大不同。王爾德認爲,人生只有兩種悲劇,一是沒有得到想要的東西,另一是得到了想要的東西。

我已經厭倦那種永遠深刻的靈魂,它是狹窄的無底洞,裏面沒有光亮,沒有新鮮的空氣,也沒有玩笑和遊戲。博大的深刻不避膚淺。走出深刻,這也是一種智慧。需要在簡單和深刻中找到一種平衡。

人生在世,不能沒有朋友。在所有朋友中,不能缺了最重要的一個,那就是自己。一個人是否自己的朋友,有一個可靠的測試標準,就是看他能否獨處,獨處是否感到充實。能否和自己做朋友,關鍵在於有沒有一個更高的自我,這個自我以理性的態度關愛着那個在世上奮鬥的自己。

獲得理解是人生的巨大歡樂。然而,一個孜孜以求理解、沒有旁人的理解便痛不欲生的人卻是個可憐蟲,把自己的價值完全寄託在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並無價值。人生其實就是一個人修行的路,自我理解最重要。

對於自己的經歷應該採取這樣的態度:一是儘可能地誠實,正視自己的任何經歷,尤其是不愉快的經歷,把經歷當做人生的寶貴財富;二是儘可能地超脫,從自己的經歷中跳出來,站在一個比較高的位置上看它們,把經歷當做認識人性的標本。去經歷,再總結,提升自己。

日常生活是有惰性的。身邊的什物,手上的事物,很容易獲得一種支配我們的力量,奪走我們的自由。我們應該經常跳出來想一想,審視他們是否真正必要。還是得多自省。

人生哲思錄的讀後感 篇4

《人生哲思錄》共分“生命感悟”、“情感體驗”、“人性觀察”以及“精神家園”四編,每一編又具體分爲若干不同的文章。由於這本書是周國平先生用他的人生經歷、他的思索、他的沉澱寫出來的,實際上是從不同的角度對其人生進行的哲學思考,感覺可對自己的未來人生之路有所幫助,於是便不假思索買了回來。

周國平先生的《人生哲思錄》在篇幅上來說比較短,從語言風格上來說質樸平實而又不失詩的光華,從內容上來說暢達深邃而又滲透着哲學思想,其思想深刻而又超然於世。雖然他的一些觀點現在看來可能是消極的,但是更多的是對人生的積極態度。

周國平先生在“情感體驗”《幸福》這篇文章中寫道:我對幸福的看法日趨樸實了。在我看來,一個人若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並且靠這養活自己,又能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並且使他(她)們也感到快樂,即可稱幸福。

周國平先生又寫道:人世間真實的幸福原是極簡單的。人們輕慢和拒絕神的禮物偏要到別處去尋找幸福,結果生活越來越複雜,也越來越不幸。

周國平先生對幸福的定義如此簡單!

而我卻在生命的旅途中對幸福要求的太高,以至於我苦苦尋覓、苦苦奔波,就像一個被生活所抽打的陀螺一樣停不下來,但卻始終找不到真正的幸福答案,內心因而充滿了痛苦與失望,人也因此變得消極起來。

生活中的怨言與不滿足源於內心充滿的慾望太多,以至於被物化的雙眼所遮擋看不到眼前的幸福。

其實幸福就在身邊。

就在節假日裏學生髮的一條條信息,就在空間裏學生的一條條留言,就在課堂上學生幸福的微笑,就在課下學生的一聲“老師好”。

就在累了一天回到家能吃上可口的飯菜,就在兒子在懷中撒嬌的喊“爸爸”,就在家人雖離的很遠仍聯繫不斷。

讀了《人生哲思錄》,讓我覺得以前很多想不通的事情,內心會得到安撫,它讓躁動的心沉靜安寧,它教我要淡泊名利沉澱自己。它讓我認識到“對於體驗幸福的人來說,是不會沉溺於眼前瑣屑享受的”,因爲沉溺於眼前瑣屑享受的人是不足與言真正的歡樂和幸福。

人生哲思錄的讀後感 篇5

年初的時候購得此書,在這將近一年的時間裏,這本書一直在我牀頭陪伴着我,每天或每兩天讀一篇。漸漸地,這種閱讀成了睡前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這種閱讀對於生活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洗禮。曾經看到有人給這本書這樣的評價“讀了這本書,她使粗暴的人變得溫柔;使懦弱的人變得堅強;使無主心骨的人變得有主見;使破碎的心重新得到吻合;使矛盾的雙方重新言歸於好;使……”的確,《人生哲思錄》就是有這樣一種讓人無法抗拒的魅力。

起初是被書的封面所吸引——簡約,淡定從容的風格,讓人感受到一種內在的平靜與充實。打開書本,周國平先生用最平凡的語言把一些經過深思熟慮的生活感悟呈現在你面前,你會突然發現那些人生哲思是如此貼切的表述着你的情感,你的經歷,你的精神家園……

在這麼短短一篇中要細談此書給我的震憾與感動,那真的是天方夜潭了。這裏我只能挑幾個給我印象特別深刻的詞,也是書中的幾個短篇書題,來談下自己的感受。

《獨處》——“獨處是靈魂生長的必要空間,在獨處時,我們從別人和事務中抽出身來,回到了自己”。

我也喜歡一個人週末沐浴在陽光下悠然看書喝茶的感覺,也渴望一個人住在大山裏沒有電話騷擾沒有熟人滔滔不絕地交流自己安安靜靜地呆着的感覺。在家的時候,喜歡經常體會外面下着雨坐在窗戶下,看着外面綠油油的樹木和莊稼。非常同意周先生的這句話“一種缺乏交往的生活是一種缺陷,一種缺乏獨處的生活則簡直是一種災難。”可是現在的生活總體來說還是一種羣居生活,現在的人們總是缺乏了些許獨處的機會,我總覺得這是很大的遺憾。正如周先生在書中所述“太熱鬧的生活始終有一個危險,就是被熱鬧所佔有,漸漸誤以爲熱鬧就是生活,熱鬧之外別無生活,最後真的只剩下了熱鬧,沒有了生活”。直到今天,我仍然記得當時念到這段話時的震驚。

《溝通》——“我相信,一顆優秀的靈魂,即使永遠孤獨,永遠無人理解,也仍然能從自身的充實中得到一種滿足,它在一定意義上是自足的。但是,前提是人類和人類精神的存在,人類精神的基本價值得到肯定。唯有置身於人類中,你才能堅持對於人類精神價值的信念,從而有精神上的充實自足。優秀靈魂的自愛其實源於對人類精神的泛愛……”

這是《人生哲思錄》第259頁關於“溝通”這一主題中的一段話,我想這裏談到了,人離不開人類,一個人再獨特,再獨立,你依然離不開人類這個種族,因爲個人的精神的獨特都緣於對人類精神價值的追求,離開了人類羣體,你的獨特的精神價值就失去了根,失去了存在的理由,雖然,有很多人能表現出與衆不同的獨特精神,正是依賴於它對人類精神的不斷探索,誰也不能保證你找到了人類精神的全部,人類的精神需要每個人根據自己獨特的視角去發現,去展現。

一個人的價值與整個人類的價值連在一起,才能散發出其魅力。只有一個個獨特的個體精神才能豐富和完善整個人類的精神領域,所以,個人的存在依賴於整個人類的存在,依賴於整個人類精神價值的存在和認同,人類的精神價值同樣離不開獨特個體的價值的展現和發揮,試想如果沒有諸子百家的百花齊放,怎能拓展出不同的思想領域。怎能啓發我們後人、沿着不同的方向去發現人類精神的祕密。誰又能保證或預言你就是人類全部精神的發現者。既然無法保證,任何人都有權利也有可能通過不同的視角尋找人類精神。所以,你再優秀,也不要以爲自己是上帝,是如來,是天神,懷有你自己的獨特性就足矣。尊重別人的獨特性。

《超脫》——周國平先生提倡人需要重視精神活動,需要給自己的心靈或精神留有一定的空間,而不是每時每刻都被瑣事所佔據。他不反對事業和忙碌,但需要與自己從事的事情適時適當地保持一定的“距離”,我就是我,遭遇是遭遇。我自己也非常喜歡的一個詩句是“榮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很有意境,也很佩服主人的韜略。

超脫是要與忙碌保持一定的“距離”,距離產生美;給心靈一些空間和時間,來回味體會自己最近做的事情。但超脫又不能過於深刻,完全脫離於忙碌和世俗,遊離於人間膚淺之外,甚至遁入空門,也不是最佳境界和結果。

《自足》――講的也是空靈。和作者一樣,我的性格也是兩個方面;一個好動,想嘗試各種新鮮和好奇,想體驗人生各種可能;一個好靜,經常對自己的所作所爲進行反省。記得好長時間的習慣是晚上睡覺之前回憶自己一天的事情,分析得失和利弊,有日省吾身的習慣。

閱讀一本好書,就等於在和一個靈魂溝通。很多特立獨行的人走了,但他留下了他的思想,啓迪着後人,我想即使在當代他沒有感覺到它的思想被認同,但他仍然堅信,仍然有一種期望,有朝一日,能與人溝通。書面文字可以引人深思,可以讓自己更有思想。

最後想以書中這樣一段話來結尾:“孤獨中有大快樂,溝通中也有大快樂,兩者都屬於靈魂。一顆靈魂發現、欣賞、享受自己所擁有的財富,這是孤獨的快樂。如果這財富也被另一顆靈魂發現了,便有了溝通的快樂。所以,前提是靈魂的富有。對於靈魂空虛之輩,不足以言這兩種快樂。”

不斷豐富自己的靈魂吧!你會享受到最大的快樂!

人生哲思錄的讀後感 篇6

自從看了這本《人生哲思錄》之後,我感覺到了周國平老先生對人生的感悟還是很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我在讀初中的時候,我就覺得自己在學業上有點困難,我經常性的打退堂鼓,尤其是逃避人生中的挫折和困難,我可是經常性選擇逃避啊!

但是,自從在上海書城裏看到了這本《人生哲思錄》,我覺得我應該好好學習人生哲學了。

因爲我迷茫了,我不知道爲何要學習,爲何要成績好?老師經常性的說:學習好,就容易被老師表揚,學習成績不好,就容易被老師罵,我搞不清楚爲何?

像我是個成績中流狀態的人而言,經常性會被老師忽略,之所以會被忽略到底,原因也是很簡單的,成績不是最好,卻也不是最壞的,所以,老師一般都不找這類學生麻煩,只有一旦成績變差了,老師纔會發怒。

我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很迷茫,迷茫到什麼程度,就是搞不懂爲何學習成績好,才容易被表揚。

我也很想要被表揚,但是,談何容易,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說自己爲何處在中流成績狀態。

通過閱讀《人生哲思錄》之後,我發現我找到了答案。

這本書是一本隨筆書,講述的內容都是關於人生問題的感悟,我在這本書裏學到了許多知識,是這本書教會我什麼是人生態度。

我發現,我自己學習的時候態度出了點問題,我很被動的學習,不肯主動學習,這造成了我學習成績永遠處在中流水平,這是我學習態度出了問題。

這本書教會我要認真、踏實的學習,一步一個腳印的學習,不可以投機取巧的學習,因爲學習是需要日積月累的,沒有日積月累的學習是沒有學習成果的。

這本書還教會了我,生命是一項旅程,有苦難還有悲喜,這是很正常的事情,要淡定從容地面對人生的困難和悲喜,你會意外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成果。

古人云:千里迢迢,始於足下。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比如我應該做好學習生活兩不誤的任務,每天制定好學習計劃和目標,多相信自己,未來的自己會越來越優秀。

這本書教會了我,迷茫期不要擔心,要坦然面對人生中的坎坷和挫折,學習也是如此,生活更是如此。

我通過這本書,總結了我自己迷茫期的主要原因,發現還是態度有問題,書中介紹有因必有果,有好因必有好果,所以,我認爲我只要好好的`腳踏實地的學習,努力背課本,努力的理解書中知識,我相信未來我的學習成績會提高的越來越快的。

人生哲思錄的讀後感 篇7

周國平說,如果你只想讀我的一本書,就讀這本書吧。在書中周國平以哲學之心問道人生。那我們就一起說說人生吧!

本書共四輯,我最喜歡的是第一輯生命感悟,這一篇章。也許是和我現在的年齡心境比較相符合,所以我認真並且享受的讀完這一章節。這一章裏又分成了幾個小的部分,生活態度,人生境界,生活質量,人生況味,人生難題。人生的種種狀況都被作者一一呈現,哲學又生活。

年齡在漲,心態在變,二十幾歲的時候只想活的個鮮嫩漂亮,三十幾歲確想活出氣場,胸襟要廣,眼界要寬,氣度要大。書中說到,我的人生觀若用一句話概括的話,就是真性情。我從來不把成功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標,覺得只有活出真性情纔是沒有虛度了人生。一個人活在世上,必須有自己真正愛好的事情,才能活得有意義。做有意義的事情,我們的人生也纔會更有價值。偶爾週末,有時候會帶着自己的女兒去參加義工團隊舉行的助學活動,孩子知道人生的不同滋味,知道感恩也知道給予愛,也會帶着她去親近自然,去看紅的花,綠的草,這是精神成長最好的養料。也經常去旅行,旅行的意義又在於走着走着便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自己和一個不一樣的人生。

王爾德說:“人生有兩種悲劇,一是沒有得到想要的東西,另一種是得到了想要的東西”平常心是控制和把橫一切的良藥。書中這樣說到,一個人的實力未必表現爲在名利山上攀登,真有實力的人還能支配自己的人生走向,適時地退出競賽,省下時間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享受生命的樂趣。

生活的味道有很多種,很多都需要自己把握。就如書中所說,老天給了我們每人一條命、一顆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頓好,人生即是圓滿。

人生哲思錄的讀後感 篇8

最近兩天看了一些周國平寫的《人生哲思錄》,是他關於人生、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的思考。曾經以爲自己的想法和他有些相似或者類似,但是讀了之後,發覺他比我更加理想化和不現實,也許是他所處的環境和心態與現在的我的不同,看到的接觸到不同,所以他對於物質的要求相對來說是比較的低。或者他現在所處的環境的物質已經能夠達到他所謂的“小康”,而他對物質的要求也就是小康的要求吧,因而對於精神層面的要求,他是強調又強調的。

貧困是可憐和可恥的,但是很多人在所處的環境中擺脫貧困是比較困難的,因爲會有層層的阻隔和障礙,老老實實的幹活的人,可能擺脫貧困的機率會更小。怎樣擺脫貧困,達到小康,不僅是個人努力就能夠達到的,而是社會環境首先要給予的,環境的優或者差,使得個人的努力或者事半功倍或者事倍功半。

自己曾經是很怕自己的努力沒有結果,很怕儘管自己努力了,但是還是達不到自己想要的,所以在努力的同時會有所保留,不會全力以赴,這就是自己做事的缺點,是自己不能由衷做事的表現。

表現真實的自己是自己嚮往的和需要的,但是表現真實不是那麼容易做到或者實現的,自己需要在清楚確認自己的需要和目標的時候,以表現真實的自己去做事情,去交朋友,以完全真實的心去感受周圍

人生哲思錄的讀後感 篇9

我敬佩這樣的人,但我並不看好這樣的愛情。太沉重過分,難以承受。

三個主角:達摩石神,湯川偵探,花崗靖子。達摩石神,數學怪咖,包括愛情都一廂情願的將其設計成符合邏輯的樣子;湯川偵探,理科建築與前者不相上下,也就是社會學和文學方面比石神略多的一籌,讓他做了回上帝;花崗靖子,再普通不過的遇人不淑的普通人。

這一切都是天意,也許他們本可以永遠相安無事的平行,可命運偏偏如此。這種戲劇化安排在小說會出來好作品,但攤到誰身上都是悲慘的人生。

他對愛的處理方式,是他本人性格的外現:符合邏輯的即是正確的,哪怕踐踏法律和生命。在他完美的計劃裏,殺人、自首都是合乎邏輯的。我想如果不是命運使然,他也許一生都平靜的在此價值觀下緩緩度過。可是偏偏。

“石神嘶吼着好像要嘔出靈魂來”我相信所有人都會對小說的結尾印象最深。可是一切都是情理之中的,如果換做是我們,我們也會做出和靖子一樣的選擇,哪怕是看着很豬隊友的行爲。

石神的一廂情願,太不平等,無以回報。

愛無論性別。

《斷背山》講述的是同性之愛。我好像非常偏向於這種情節緩慢平鋪的敘事,含蓄內斂的表達讓我十分享受,緩緩積蓄的力量直擊人心,回味無窮。

兩位主角性格不同:一個是轟轟烈烈主動的,他的愛意時刻流露;一個是隱忍的壓抑的,他的愛在心口難開。

遇到最愛的你已是不易,何必在乎性別。

愛是不可掌控。

如何看待《平凡的世界》潤葉和向前健全時鬧彆扭,最後殘疾了纔好好在一起?早在一起不就完了。

所以,我在想能不能獲得一種智慧,可以讓人免於這種遺憾。實際上,不能,你不能小窺這條件。

有的時候外界條件是起決定性作用的,表觀遺傳學裏有很多案例。這學期學的,很有趣,大概是環境會影響同卵雙生的雙胞胎完全不同。

薛定諤的貓:無論你以什麼方式打開黑箱子,在你打開的那一刻,就會隨機觸發一個讓貓死亡的機關。像愛情一樣,你不去管她,她就在那裏,但誰都不知道她未來是怎樣。你越是想去研究她,那麼研究結果就會受到你本身的影響。

所以我本身的假設,是否潤葉在向前殘疾前就意識到兩人恩愛夫妻的可能性,就像那隻貓,是研究不得的。

雖然聽起來很遺憾,可是就是這樣,沒有一種智慧可以讓自己避免所有的遺憾。必須接受有些事情是利害是權衡不出的,例如愛情。

人生哲思錄的讀後感 篇10

澄澈的月色,從高大的洋槐樹濃密的枝條間流瀉而下,潑灑在大地無垠的遼闊裏。那些隱祕草葉深處的蟲鳴,於幽靜裏說着六月的情話。風邁着細碎的腳步,像一個隱藏身份的夜行人,在窗口的不遠處,走來走去。

此刻,惟有遠山,在靜謐中,突顯着健壯的骨骼,和着寺院遼遠的鐘聲,諦聽蒼茫天宇裏星子明滅有致的對話。

而我,就深陷在臨窗的藤椅裏,藉着這天宇點亮的星燈,讀一本書——讀暗藏在一個人內心深處躍動的思想。“生命是宇宙間的奇蹟,它的來源神祕莫測。是進化的產物,還是上帝的創造?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用你的心去感受這奇蹟。於是,你便會懂得欣賞大自然中的生命現象,用它們的千姿百態豐富你的心胸。於是,你便會善待一切生命,從每一個素不相識的人,到一頭羚羊,一隻昆蟲,一棵樹,從心底裏產生萬物同源的親近感。於是,你便會懷有一種敬畏之心,敬畏生命,也敬畏創造生命的造物主,不管人們把它稱作神還是大自然。”

多麼令人感動的文字,如涓涓細流,流淌在這滌淨浮華的暗夜,流進你我安靜的內心。真的,擁有生命多麼美好!不管這生命起源於何,終歸於何,而現世的擁有,就讓我們足以自我安慰於這茫茫天宇之間,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心懷善意,看衆鳥翻飛,閱春秋冬夏,聆聽季節吟唱,感念時序更替,從一頭羚羊,一隻昆蟲,一棵樹,感知萬物靈動,生命崇高……

因此,心懷善念,是我們在塵世最好的詮釋。沒有人能夠遠離生老病死,但我們一定能夠遠離暴力與邪惡,珍愛自我,用心中無垠的愛溫暖塵世的每一個黎明,用呵護春天的手呵護每一朵花葉,用熱愛陽光的心情熱愛身邊的每一個人。在歉疚的時候學會理解,在失意的時候學會寬容,在放縱的時候學會內斂,在一次又一次失敗的時候,學會牽念,畢竟在有限的年月裏,活着是最幸福,最自足的。

看,窗外的月色依舊如水地流淌。聽,低語的蟲鳴依舊在深情地吟唱。

大地安寧。曠野安詳。一顆劃過天際的星辰,向着黎明的方向,在深邃的夜空留下靜美的弧線,童話中,那就是生命流逝的胎記!

這夜,月色澹澹,書香淡淡……

人生哲思錄的讀後感 篇11

本人最近在看周國平的《人生哲思錄》,並不是我刻意變得深刻了,而是因爲這幾天身體有些不適,於是就不上網,也不玩遊戲,現代人沒有電腦就特無聊,便找找消遣的雜誌,沒把雜誌找出來,倒把這本書翻了出來,這一翻,我才知道,我錯過了一本怎樣的好書。

這本書是我在廣州深圳八卦嶺那個小小的書城買的,上面的扉頁邊角下,有我用纖細的圓珠筆記錄着"購於20xx.7.16日,有雨"的字樣,我似乎忘記了在四年前那個有點濛濛細雨的下午是怎樣的因緣拿起了這本書,也忘記了是怎樣的購買衝動買下了這本書,總之四年來,我從來,沒有翻過它,而它也靜靜的陪着我,從八卦嶺到布吉,從深圳到南寧,它陪着我搬了10多次家,直到我有了屬於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家,它也終於安定下來,睡在我衣櫃最底下的抽屜裏。

當我把它翻出來,非常的好奇,不敢相信是自己買下了這本書!這是怎樣的書呢?淺灰色的封面畫着零星的幾枝枯枝,簡單而不耀眼的封面,有種淡淡的從容在裏面。打開目錄,上面寫着這是一個探索境遇與心情,困惑與覺悟,執着,自我發現等等的書,是關於人生境界生活質量的書,是一本在我那個年齡看不懂的書——現在,我竟然發現自己可以讀的明白了,有時候,它說的一些話,就象從自己心裏走出來的一樣,我會對自己說,對了,就是這樣,就是這個意思,它怎麼跟我想的一樣呢?

也許,這是一本年輕的自己買給未來自己的書,是因爲相信自己經歷了許多的事情,會擁有了足夠的感悟和閱歷,會擁有足夠的智慧來與它共鳴,當我在閱讀的,我感受到了自己的靈魂在精神世界裏自由的飛翔,彷彿整個世界都不在喧譁,我很喜歡這樣的感覺,如果可以,我希望能讀到更多好的書,今後少一點玩無聊的遊戲。

人生哲思錄的讀後感 篇12

不是我們不思考人生,而是人生沒有給我們選擇的機會。哲人都說,要爲正義而活,要爲自己的良心而活。可是能夠遵從自己內心的聲音而活,是多麼艱難的一件事。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在生活面前,能或不能都顯得格外晦澀。周國平說,所謂成功是指把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做好。按照他的定義,成功基本上屬於稀缺物種。一個人顯露自己的真性情很簡單,但要真正出於公平和正義,那就不簡單了。人人都想活出個樣來,周國平卻認爲人應該活出個味來。古人也說,人間有味是清歡。味都有,是否是清靜之味,歡喜之味,就不得而知了。

敬畏,是每個人都應該擁有的內心情感,敬畏規則,敬畏制度,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失去敬畏,人便淪落爲原始狀態。自然之美,美在自然。萬事萬物皆有靈性,於天地間存在。

佛說,人生的三重境界:見天地,見衆生,見自己。可見,見自己是最爲艱難。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沒有看見真正的自己。既然無法看見真實的自己,不如像李誕一樣,做一個淺薄的人,反而有趣。有趣的人,不管在任何時代,都能專注於自我,專注於靈魂,對於他們來說,乏味是人生最大的敗筆。每個人都熱愛生命,但怎樣纔算珍惜生命?碌碌無爲,得過且過,還是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意義不在於外表,而在於我們的心,心往哪兒走,便決定了生命的意義。

人生哲思錄的讀後感 篇13

本人最近在看周國平的《人生哲思錄》,並不是我刻意變得深刻了,而是因爲這幾天身體有些不適,於是就不上網,也不玩遊戲,現代人沒有電腦就特無聊,便找找消遣的雜誌,沒把雜誌找出來,倒把這本書翻了出來,這一翻,我才知道,我錯過了一本怎樣的好書。

這本書是我在廣州深圳八卦嶺那個小小的書城買的,上面的扉頁邊角下,有我用纖細的圓珠筆記錄着"購於20____。7。16日,有雨"的字樣,我似乎忘記了在四年前那個有點濛濛細雨的下午是怎樣的因緣拿起了這本書,也忘記了是怎樣的購買衝動買下了這本書,總之四年來,我從來,沒有翻過它,而它也靜靜的陪着我,從八卦嶺到布吉,從深圳到南寧,它陪着我搬了10多次家,直到我有了屬於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家,它也終於安定下來,睡在我衣櫃最底下的抽屜裏。

當我把它翻出來,非常的好奇,不敢相信是自己買下了這本書!這是怎樣的書呢?淺灰色的封面畫着零星的幾枝枯枝,簡單而不耀眼的封面,有種淡淡的從容在裏面。打開目錄,上面寫着這是一個探索境遇與心情,困惑與覺悟,執着,自我發現等等的書,是關於人生境界生活質量的書,是一本在我那個年齡看不懂的書——現在,我竟然發現自己可以讀的明白了,有時候,它說的一些話,就象從自己心裏走出來的一樣,我會對自己說,對了,就是這樣,就是這個意思,它怎麼跟我想的一樣呢?

也許,這是一本年輕的自己買給未來自己的書,是因爲相信自己經歷了許多的事情,會擁有了足夠的感悟和閱歷,會擁有足夠的智慧來與它共鳴,當我在閱讀的,我感受到了自己的靈魂在精神世界裏自由的飛翔,彷彿整個世界都不在喧譁,我很喜歡這樣的感覺,如果可以,我希望能讀到更多好的書,今後少一點玩無聊的遊戲。

人生哲思錄的讀後感 篇14

這本書教會我們什麼是人生以及生命的意義。

生命,短暫而珍貴,但它卻不平凡,就在你怎樣讓它露出光澤,繪出色彩。

“真性情”這一章,意在突出生命的意義,真正的自我是一種心靈生活,創造便是一個開端。雖然“義”和“利”兩者都無視人的心靈生活,但有時義務也是人們發自內心的職責,並不是去履行什麼,而是自覺地朝自己的目標奮鬥,我們的義務,也不是爲家長而學、爲學校而學,是爲我們自己而學。

或許人生之路的盡頭離我們還很遙遠,但這一路上不一定有很多時間屬於我們自己,所以,此時此刻,請享受你擁有的每一分每一秒,活出真正的自我。

人生哲思錄的讀後感 篇15

如果說有誰的文字能讓我感到像是在與其安靜地交流,那就是周國平筆下的一段段人生哲思。

我們隨意地生活,也許很多人都不曾真正靜下來去思考關於精神、關於靈魂的問題。而這些容易被我們忽略的就是藏於喧鬧生活之下的哲學。

正如周國平所說的:“每個人需要哲學的程度,或說與哲學之關係密切的程度,取決於他對精神生活看重的程度。”當我每每反覆問自己無止境的爲什麼,在不斷尋找答案的過程中,我偶然讀到了周國平的文章。

因爲產生了太過強烈的共鳴而使我更加安靜地沉浸在他的話語裏。品味着,思索着。

他的文字像是清涼的薄荷葉,安撫隱於我心中,摩挲過久而日益焦灼的疑問,這讓我更加體會他所說的:“哲學不是公共事業,而是屬於私人靈魂的事。

從周國平的文字裏,不僅能讓我感到撫慰人心的力量,也能感受到他性格中的內斂,心底裏的喜靜。

“和別人混在一起時,我向往孤獨。孤獨時,我又嚮往看到我的同類。孤獨和喧囂都難以忍受。如果一定要忍受,我寧可選擇孤獨。”多麼平和的文字,安靜地滲入我的心,感覺就像闔着眼坐在作者一旁,聽他慢慢道來他的感受,浸潤着我太過相似的同感。他教會了我如何去真正體會自己的所感所受。他沒有平鋪直敘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他對自己心中所感的真實寫照,所以我總是能在他的文字裏尋得一份心底的寧靜。

學會與自己交談,聽自己說話——就這樣去學會深刻。

周國平的文章裏讓我感受最深刻的莫過於安靜的心境,這種安靜包含了很多東西,也被容於很多不同的方面,比如:孤獨、寂寞、獨處,那幾處最爲強烈的地方。

這些透着冷冽氣息的詞語興許會讓人退避三舍,會被認爲是一種糟糕處境的象徵。其實不然,能夠真正體會到獨處背後的深義者,實則已達到了一種別緻的心境。有些特殊的感受不易於傳達,有些因爲內容獨特而不能交流。

這也就是爲什麼當我看到周國平寫下:“在舞曲和歡笑聲中,我思索人生。在沉思和獨處中,我享受人生。”這樣的語句時,會有如會舊友,如逢知己的思緒激盪的感慨。他的文筆隨意、簡單,卻連貫得像是面對面的交談。

他的文章並不旨在給我們的哲學問題一個標準化的答案,而是讓我們隨他慢慢地走完這個發問和探究的過程,我們在此之中漸漸平靜,思緒更爲清朗,同時始終處於對根本問題思考的活潑狀態。

周國平的人生哲思是樸素的,他在給我們帶來安靜的思考的同時,也同樣告訴我們哲學並不是深不可測的東西。哲學永遠是單純的。正因如此,哲學纔會被賦予終極與永恆的定義,纔會成爲對永恆之謎的永恆探索。

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個體,唯有安靜地思考與體驗才能引導我們踏上各自中的朝聖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