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人生哲思錄》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人生哲思錄》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1W 次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生哲思錄》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人生哲思錄》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人生哲思錄》讀後感1

最近兩天看了一些周國平寫的《人生哲思錄》,是他關於人生、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的思考。曾經以爲自己的想法和他有些相似或者類似,但是讀了之後,發覺他比我更加理想化和不現實,也許是他所處的環境和心態與現在的我的不同,看到的接觸到不同,所以他對於物質的要求相對來說是比較的低。或者他現在所處的環境的物質已經能夠達到他所謂的“小康”,而他對物質的要求也就是小康的要求吧,因而對於精神層面的要求,他是強調又強調的。

貧困是可憐和可恥的,但是很多人在所處的環境中擺脫貧困是比較困難的,因爲會有層層的阻隔和障礙,老老實實的幹活的人,可能擺脫貧困的機率會更小。怎樣擺脫貧困,達到小康,不僅是個人努力就能夠達到的,而是社會環境首先要給予的,環境的優或者差,使得個人的努力或者事半功倍或者事倍功半。

自己曾經是很怕自己的努力沒有結果,很怕儘管自己努力了,但是還是達不到自己想要的,所以在努力的同時會有所保留,不會全力以赴,這就是自己做事的缺點,是自己不能由衷做事的表現。

表現真實的自己是自己嚮往的和需要的,但是表現真實不是那麼容易做到或者實現的,自己需要在清楚確認自己的需要和目標的時候,以表現真實的自己去做事情,去交朋友,以完全真實的心去感受周圍

  《人生哲思錄》讀後感2

《人生哲思錄》共分“生命感悟”、“情感體驗”、“人性觀察”以及“精神家園”四編,每一編又具體分爲若干不同的文章。由於這本書是周國平先生用他的人生經歷、他的思索、他的沉澱寫出來的,實際上是從不同的角度對其人生進行的哲學思考,感覺可對自己的未來人生之路有所幫助,於是便不假思索買了回來。

周國平先生的《人生哲思錄》在篇幅上來說比較短,從語言風格上來說質樸平實而又不失詩的光華,從內容上來說暢達深邃而又滲透着哲學思想,其思想深刻而又超然於世。雖然他的一些觀點現在看來可能是消極的,但是更多的是對人生的積極態度。

周國平先生在“情感體驗”《幸福》這篇文章中寫道:我對幸福的看法日趨樸實了。在我看來,一個人若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並且靠這養活自己,又能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並且使他(她)們也感到快樂,即可稱幸福。

周國平先生又寫道:人世間真實的幸福原是極簡單的。人們輕慢和拒絕神的禮物偏要到別處去尋找幸福,結果生活越來越複雜,也越來越不幸。

周國平先生對幸福的定義如此簡單!

而我卻在生命的旅途中對幸福要求的太高,以至於我苦苦尋覓、苦苦奔波,就像一個被生活所抽打的陀螺一樣停不下來,但卻始終找不到真正的幸福答案,內心因而充滿了痛苦與失望,人也因此變得消極起來。

生活中的怨言與不滿足源於內心充滿的慾望太多,以至於被物化的雙眼所遮擋看不到眼前的幸福。

其實幸福就在身邊。助人爲樂的諺語就在節假日裏學生髮的一條條信息,就在空間裏學生的一條條留言,就在課堂上學生幸福的微笑,就在課下學生的一聲“老師好”。

就在累了一天回到家能吃上可口的飯菜,就在兒子在懷中撒嬌的喊“爸爸”,就在家人雖離的很遠仍聯繫不斷。

讀了《人生哲思錄》,讓我覺得以前很多想不通的事情,內心會得到安撫,它讓躁動的心沉靜安寧,它教我要淡泊名利沉澱自己。它讓我認識到“對於體驗幸福的人來說,是不會沉溺於眼前瑣屑享受的”,因爲沉溺於眼前瑣屑享受的人是不足與言真正的歡樂和幸福。

  《人生哲思錄》讀後感3

澄澈的月色,從高大的洋槐樹濃密的枝條間流瀉而下,潑灑在大地無垠的遼闊裏。那些隱祕草葉深處的蟲鳴,於幽靜裏說着六月的情話。風邁着細碎的腳步,像一個隱藏身份的夜行人,在窗口的不遠處,走來走去。

此刻,惟有遠山,在靜謐中,突顯着健壯的骨骼,和着寺院遼遠的鐘聲,諦聽蒼茫天宇裏星子明滅有致的對話。

而我,就深陷在臨窗的藤椅裏,藉着這天宇點亮的星燈,讀一本書——讀暗藏在一個人內心深處躍動的思想。“生命是宇宙間的奇蹟,它的來源神祕莫測。是進化的產物,還是上帝的創造?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用你的心去感受這奇蹟。於是,你便會懂得欣賞大自然中的生命現象,用它們的千姿百態豐富你的心胸。於是,你便會善待一切生命,從每一個素不相識的人,到一頭羚羊,一隻昆蟲,一棵樹,從心底裏產生萬物同源的親近感。於是,你便會懷有一種敬畏之心,敬畏生命,也敬畏創造生命的造物主,不管人們把它稱作神還是大自然。”(摘自《周國平人生哲思錄》)多麼令人感動的文字,如涓涓細流,流淌在這滌淨浮華的暗夜,流進你我安靜的內心。真的,擁有生命多麼美好!不管這生命起源於何,終歸於何,而現世的擁有,就讓我們於這茫茫天宇之間,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心懷善意,看衆鳥翻飛,閱春秋冬夏,聆聽季節吟唱,感念時序更替,從一頭羚羊,一隻昆蟲,一棵樹,感知萬物靈動,生命崇高……

因此,心懷善念,是我們在塵世最好的詮釋。沒有人能夠遠離生老病死,但我們一定能夠遠離暴力與邪惡,珍愛自我,用心中無垠的愛溫暖塵世的每一個黎明,用呵護春天的手呵護每一朵花葉,用熱愛陽光的心情熱愛身邊的每一個人。在歉疚的時候學會理解,在失意的時候學會寬容,在放縱的時候學會內斂,在一次又一次失敗的時候,學會牽念,畢竟在有限的年月裏,活着是最幸福,最自足的。

看,窗外的月色依舊如水地流淌。

聽,低語的蟲鳴依舊在深情地吟唱。

大地安寧。曠野安詳。一顆劃過天際的星辰,向着黎明的方向,在深邃的夜空留下靜美的弧線,童話中,那就是生命流逝的胎記!

這夜,月色澹澹,書香淡淡……

  《人生哲思錄》讀後感4

周國平的《人生哲思錄》在篇幅上來說比較短,從語言風格上來說質樸平實而又不失詩的光華,從內容上來說暢達深邃而又滲透着哲學思想,其思想深刻而又超然於世。它讓我知道了生命的不可重複性,要更加珍惜生命,讓我知道人生的短暫,要合理利用時間。迴歸簡單的生活必須有一顆淳樸的心,它讓我躁動的心沉靜安寧,它教我們淡泊名利沉澱自己。

《智慧》中告訴我們智慧和聰明完全是兩回事,聰明是指一個人在能力方面的素質,如具有機敏靈活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想象能力、數學思維能力等。而智慧不是一種才能,而是一種人生覺悟,一種開闊的胸懷,足夠的勇氣和敏銳的眼光,成熟了,卻不世故,依然保持一顆平常的心,是一種超然的人生態度。這就教會我們大學生要有勇氣改變我們可以改變的事情,有度量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更要有智慧來分辨二者的區別。

《真實》中告訴我們,人活的獨特、瀟灑一定要發自內心。如果你太關注自己活的樣子,總是活給別人看,或者哪怕是活給自己看,不是自己真實的性格,那麼,你愈是表演的.真誠、獨特、瀟灑,你實際上卻活的愈是做作、平庸、拘謹。大學生正處於性格養成的關鍵時刻,太看重自己的外在形象無益於我們的成長。更重要的是周國平一直着重於內在和靈魂的超脫,不難從《真實》中看出他強調的是一個真實的自我,即一個正直的性格,而性格是否正直也表現在一個人的語言和行動方面。

讀《安靜》時想到,現時社會上一些世俗觀念也進入了學校。利益的驅動超越了一切,物質的誘惑淹沒了精神的愉悅。我們很難再聽到來自心靈本真的呼喚――如此浮躁的環境中我們又如何做學問?擺脫外在的虛名、浮行,保持一份心靈的恬淡,守望自己的精神家園,沉澱自己,積蓄力量,成就自己的夢想,這是我們大學生正確的選擇。

《讀書》中周國平認爲,讀書不在於破萬卷,重要的是讀書時的一種感覺,即讀書已經成爲生活用品的基本需要,不讀書就會感到欠缺和不安。人生有種種享受,讀書是其中之一,讀書破萬卷的快樂:一在求知慾的滿足,二是在於與活在書中的靈魂的交流,三是自身精神的豐富和成長。要領略讀書的快樂,就必須擺脫功利的考慮,要有從容的心境。大學時期是我們養成讀書習慣的關鍵時期。大學培養的就是我們讀書的習慣和無師自通的能力。同時讀書也提高了我們的覺悟,進化了我們的心靈,使我們從中得到某種教化。更重要的是,大學讀書的多少決定我們以後發展潛力的大小。讀的書越多我們的發展潛力就越大,因爲我們有厚度,這個文化底蘊的厚度,也決定了我們發展潛力的高度。

《人生哲思錄》的積極思想給我注入了前進的動力,在浩瀚的生命之岸,我自豪地告訴你――世界,我追求過,奮鬥過,我從來沒有放棄過希望,沒有停止過拼搏,而這個造就了萬物的世界也將欣慰地回答:只要你奮鬥不息,人生終將輝煌。

  《人生哲思錄》讀後感5

《人生哲思錄》就是有這樣一種讓人無法抗拒的魅力。

起初是被書的封面所吸引——簡約,淡定從容的風格,讓人感受到一種內在的平靜與充實。打開書本,周國平先生用最平凡的語言把一些經過深思熟慮的生活感悟呈現在你面前,你會突然發現那些人生哲思是如此貼切的表述着你的情感,你的經歷,你的精神家園……

在這麼短短一篇讀後感中要細談此書給我的震憾與感動,那真的是天方夜潭了。這裏我只能挑幾個給我印象特別深刻的詞,也是書中的幾個短篇書題,來談下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