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牛奶可樂經濟學讀後感(精選19篇)

牛奶可樂經濟學讀後感(精選1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W 次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牛奶可樂經濟學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牛奶可樂經濟學讀後感(精選19篇)

牛奶可樂經濟學讀後感 篇1

我第一次看到羅伯特·弗蘭克的《牛奶可樂經濟學》的介紹是在湖南大衆傳媒學院的圖書館一樓。新書介紹上是這樣介紹《牛奶可樂經濟學》的:最妙趣橫生的經濟學課堂。爲什麼牛奶裝在方盒子裏可樂卻裝在圓瓶子裏?爲什麼女模特要比男模特掙得多?我被這些有趣的問題吸引住了,當時我就借了一本來閱讀。

我閱讀時感覺這本書寫的很平易近人,以簡單的經濟案例來分析經濟學原理,給人代入感很強。它不主張用高深的數學公式去解釋,很適合我這種毛躁的人閱讀。我把這本書當作故事書來閱讀,通過一個個案例來大概瞭解以美國爲主的經濟。

我最喜歡書中的“一切爲了您的閱讀價值”和推薦序:經濟學解釋生活。這兩段開頭真的很引人入勝,看完開頭就忍不住的想往下閱讀。

其中這個案例個人覺得很有趣:爲什麼紅殼蛋比白殼蛋要貴?3.09美元一打;如果是紅殼的,則賣3.79美元一打。根據華盛頓雞蛋營養中心的研究,不管是雞蛋的味道還是營養價值,都跟蛋殼的顏色毫無關係。那爲什麼會出現這種價格差異呢?

紅殼蛋更討買家喜歡,所以他們願意付高價,這麼解釋倒很簡單。但這個說法無法令人滿意,因爲它似乎暗示白殼蛋賣家有錢不去賺。如果賣紅殼蛋利潤更高,他們爲什麼還要繼續賣白殼蛋呢?

紅殼蛋的生產成本比白殼蛋要高,這個理由說得過去。雞蛋的顏色取決於生蛋母雞的品種。比方說,白來航雞下白殼蛋,羅德島紅母雞下紅殼蛋。紅母雞一般比白母雞個頭大,由於母雞每天必需的卡路里多少取決於其個頭大小,所以飼養紅母雞的成本更高,從而紅蛋的成本就更高。但要解釋爲什麼紅殼蛋賣得更貴,還必須考慮需求方的一個重要因素。正是因爲有消費者偏愛紅殼蛋並願意爲此多出錢,市場上纔有紅殼蛋出售。否則,根本沒人會賣這種成本更高的蛋。

這本書中很少提及令人難以理解的原理,公式,計算方法。它以一種白話的形式來闡述,讓人一眼就能看明白。

牛奶可樂經濟學讀後感 篇2

第一次拿起《牛奶可樂經濟學》這本書,是因爲它奇怪的名字吸引了我,牛奶可樂怎麼會有經濟學的學問呢?翻開目錄,裏面的問題更是使我對這本產生極大地興趣,爲什麼打開冰箱時,冷藏櫃會亮,冷凍拒卻不會亮?爲什麼牛奶裝在方盒予裏賣,可樂卻裝在圓瓶子裏賣?爲什麼DVD和CD的尺寸一樣大,但DVD包裝盒卻比CD包裝盒要大得多?爲什麼很多餐廳都爲飲料提供免費續杯?

在解釋這些各色各樣的問題時,作者羅伯特?弗蘭克教授的觀點顯然不同於傳統的經濟學書籍,他曾說道“請不要急於去書中找尋答案。這些生活中的問題不是公式和概念,它們並沒有標準確切的答案,每個人都有可能給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釋。雖說,不是每一個人都是經濟學家,但至少,我們可以更積極地去思考,並把思考用於生活。這樣,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爲一名博物經濟學家。”

當我第一次看到這些問題,也許就如作者所說急於去書中尋求答案,可當看完以後用經濟學的角度去思考其它的問題時,卻會發現經濟學已經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前我認爲經濟學是一個高深莫測的學問,可當我欣然接受它後,他便會成爲我的一把利劍,從此思考問題又多了一種角度,這就是這本書帶給我的一種體會。

牛奶可樂經濟學讀後感 篇3

爲什麼牛奶裝在方盒子裏賣,可樂卻裝在圓瓶子裏賣?

《牛奶可樂經濟學》這本書的招牌問題,書中是這樣解釋的:方形容器能比圓形容器更經濟地利用貨架空間。像可樂這樣的軟性飲料的生產商堅持使用圓形容器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軟性飲料大多是就着容器直接喝的,所以由於圓形容器更稱手,抵消了它所帶來的額外存儲成本。而牛奶卻不是。牛奶一例中節約的空間,顯然比軟性飲料一例來得更划算。超市裏大多數軟飲料都是放在開放式貨架上的,這種架子便宜,平常也不存在運營成本;但牛奶則需專門裝在冰櫃裏,冰櫃很貴,運營成本也高。冰櫃裏的存儲空間相當寶貴,從而提高了用方形容器裝牛奶的收益。所以就算是大多數人直接就着盒子喝牛奶,它們仍不大可能裝在圓形容器裏賣。

解釋上述現象用到了成本效益原則,即:唯有當行動所帶來的額外收益大於額外成本時,你才應該這麼做。這是準則之一,之二是機會成本原則:從事一項活動的機會成本,是指你爲了從事這件事而放棄的其他事情的價值。

經濟學認爲人是有理性的,人能夠根據自身利益的得失來權衡自己的行爲。其實,日常生活中每種事物的背後都蘊涵着經濟學道理。這本書正是讓經濟學徹底融入生活,它讓我覺得經濟學就是這樣實際,打破了人們對經濟學只是枯燥無味的理論與圖表的認識;它教會我用經濟學的眼光看待生活,並在不同的環境下巧妙地應用經濟學原理。

做一個理性的人,做一個善於思考的人,做一個把知識變爲智慧的人。

牛奶可樂經濟學讀後感 篇4

拜讀了弗蘭克教授的這本《牛奶可樂經濟學》,我感觸很深:

改變習慣思維,善於觀察身邊的事物並學會總結。經濟學認爲,人是有理性的,通常會以自身利益來權衡行爲。在日常生活中,由於對我們周圍事物的習慣,就不會對事物的存在性和合理性進行思考,不會對事物的表象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其實生活有其自身的魅力,生活中的各種事物背後都蘊含着經濟學道理,很多時候,我們都認爲理所當然,只是習慣罷了。以往的學習過程中就是這種思維方式影響着我,理所當然的想法是我忽略了探究的意義,看過此書後使我意識到了以前的認識水平有多槽糕,理論與實際脫離的程度有多大,答案不可能是唯一的,換個角度思考就會有新見解。

用最簡單直接的方式瞭解經濟學基礎裏面的概念。雖然我學會計,對經濟學也涉及頗多,之前上《西方經濟學》課程時,就學的雲裏霧裏的,連公式、專業名詞都記不住,又談何繼續探究,當考完就覺得一身輕,暗暗發誓再也不碰了。經濟學家的書都是“貴族經濟學”,一大堆表格、公式、怪名詞、英文縮寫。這就讓我們產生的錯覺,認爲經濟學很抽象,難以理解且與生活聯繫不大。《牛奶可樂經濟學》讓我懂的將抽象的理論用身邊的例子去理解,如此便簡單明瞭了,在與人溝通時也是同樣的道理,讓對方理解我所表達的意思最快最有效的途徑就是舉對方熟悉的身邊例子。特別在以後工作中,遇到的人不一定都懂財會專業名詞或術語,用身邊的事例就會使工作事半功倍,何樂而不爲。

整本書讀下來,不會覺得晦澀,徹底打消了“經濟學”這座大山造成的心理障礙。至少這本書使我明白了“理論來自於生活”這個樸素的道理,向我展示了經濟學的有趣,生動。對於生活中所看到現象的解釋,全書闡述了作者認爲最基礎最重要的兩個經濟學概念:機會成本和成本效益原則。機會成本是指爲從事某活動而放棄其他事情的價值;成本效益原則意爲唯有當行動所帶來的額外收益大於額外成本時,才值得這麼做,它外成本時,你才應該這麼做。這就是開頭問題的答案。

比如:爲什麼牛奶裝在方盒子裏賣,可樂卻裝在圈瓶子裏賣?

一是因爲消費的習慣,可樂圓的適合拿在手上喝。而很少有人拿着牛奶盒子喝,雖然有的配了吸管。二是產品的不同特性,牛奶需要專門裝在冰櫃裏,運營成本高,如果是圓的,會使得冰櫃的利用率降低。而我們在超市看到可樂大多放在開放式貨架上。

這是書上給出的答案,我相信這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可以聯繫現實生活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如王老吉、旺仔牛奶,有方的紙包裝,有圓的鋁罐包裝。至於哪種利潤高,我並不清楚,但從隨處能買到的情況看,不同包裝,不同定價的同種飲料在飲料市場都佔領一定的份額。我覺得,不管方或圓,更多取決產品定位和市場需求。

由此也說明這本書更多的是喚起了我們思考的熱情和對經濟學的興趣,是從一個例子去學從哪個角度怎麼分析,書中還說了很多小事,不要太較真裏面的例子,因爲作者和我們所處的環境不一樣,有些例子不免無法理解。在以後,我們要運用經濟學來解決問題感受生活的魅力,它不僅對我們的事業有幫助更能優化生活。雖說並非每一個人都是經濟學家,但我們至少可以更積極地用心去思考,並把思考用於生活。

牛奶可樂經濟學讀後感 篇5

寒假向圖書館借了一本由美國羅伯特·弗蘭克寫的《牛奶可樂經濟學》。最初還怕因爲對經濟必修一內容理解不好會看不懂經濟學的書,翻開書立刻消除我所有顧慮。我想就算是沒學過經濟學的人,只要識字,都能讀懂書中大部分內容。這讓我感覺好多了,還好沒借一本枯燥的理論書。我還曾一度認爲經濟學那些死板的條條框框的內容沒有用,這本書完全否認了我的觀點,它具體細微地從生活中各個方面闡述經濟學在生活中發揮着重要作用。但它並不是一直在空講大道理。它都是舉身邊最普通但我們不常關注的例子給理論堅實的後盾。

看完這本書,雖然不理解爲什麼要取這個名字,但是有收穫就好。走在大街上我也會下意識挑出一些東西侃侃而談。書中有幾個事例我覺得十分有趣。比如“爲什麼硬幣上的人像是側面像,但是紙幣上的人像是正面像?”(當然是美元,人民幣的硬幣刻的是花)因爲硬幣上刻畫出辨認度高的正面像是十分困難且成本高,而且在流通中容易磨損,所以沒有這個必要。但是在紙幣上畫正面像,精緻而複雜,成本低還可以辨別真假。另一個有意思的例子是“爲什麼鯨魚瀕臨滅絕,而雞卻沒有繁衍之憂?”我剛看到這個問題時就蒙了,等看完覺得是可愛的推理。書中說因爲鯨魚不被人擁有。捕鯨人知道,如果自己不捕鯨它們就會被其他捕鯨人捕走。但雞大多是被人擁有的。如果雞被人殺了一隻,主人肯定會要求賠償,然後再買進雞維持平衡。雖然鯨魚和雞都有價值,但由於沒有所有權,導致鯨魚瀕臨滅絕。

看完這本書,我深刻了解對生活中的每個細節多問幾個爲什麼的重要性,或許就在思考爲什麼的答案中找到許多樂趣。

牛奶可樂經濟學讀後感 篇6

近兩天在看一本經濟學與生活的書,叫《牛奶可樂經濟學》。

一個朋友說對這本書不感興趣,因爲不喜歡把生活中所有的事都用經濟學來解釋,他的理由反而激發了我的興趣,因爲這種解釋方法我剛好很喜歡,可以多一種看問題的方式。

其實不是特別喜歡純說理的書,想靜心看的時候反而覺着很枯燥,結果買了包瓜子一邊嗑一邊看竟然更有效率。

書裏的第一個案例講一夫多妻的種羣往往雄性的體型會比雌性大很多,因爲雄性要戰鬥,勝利者更容易獲得雌性的青睞。

一個想法瞬間失笑。想到其實在封建社會,男人可以有不止一個妻子,那在很遠古時,遠古到刀耕火種時,是不是人類也要決鬥,從而更強壯的獲得雌性的芳心呢。至而今,很多女生在說理想型時希望180以上,這種想法恰好跟遠古跟其他動物一脈相承。

牛奶可樂經濟學讀後感 篇7

花了三天的時間把這本書通讀了一遍,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一些日常生活中通俗的經濟學問題。個人覺得,越是能把深刻的知識講得越通俗易懂,這個作者的水平一定很高,羅伯特弗蘭克教授絕對是一個很牛逼的大學教授。

其實,生活中的很多現象和問題都可以用經濟學來解釋,只要能思考就並運用到生活中,你會發現很多有意思的事。寫讀後感,我不想再像嗄以前一樣簡單的把書中感覺比較重要的段落語句抄錄下來,爲什麼呢?原因很簡單,沒用處。我雖記錄下來,卻從來不去背去理解,也從來都不去看,所以這次我一改往日的風格,僅寫下一些隨時能想到的內容。就像是買了很多書,買不來不看就是一種浪費;又如微信中收藏了許多文章,後來又沒去看,一樣是浪費。對於我這個懶人來說,到手中的就得有用處,否則等於沒有。

最後,用作者羅伯特弗蘭克教授的一句話來結個尾:請不要急於去書中找尋答案。這些生活中的問題不是公式和概念,他們並沒有標準確切的答案,每個人都有可能給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釋。雖說,不是每一個人都是經濟學家,但至少,我們可以更積極地去思考,並把思考用於生活。這樣,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爲一名博物經濟學家。

這句一點都沒錯!

牛奶可樂經濟學讀後感 篇8

牛奶?可樂?經濟學?當你看到這三個名詞,我想,你怎麼也不會把它們聯繫在一起!超市裏的牛奶2.5元一盒,可樂3元一瓶,它們的經濟價值就這麼多,想要跟經濟學聯繫在一起,無非就是研究它們的生產原料,流程工藝,產品包裝和人力成本。但經過老師的指點,看完《牛奶可樂經濟學》之後才發現:生活處處是經濟!

一、生活處處是經濟。

《牛奶可樂經濟學》,書中提出了100多個問題,全部來自於日常生活經驗,涉及產品設計、供求分析、人際關係、職場風雲等等各個方面,比如:“爲什麼牛奶裝在方盒子裏賣,可樂卻裝在圓瓶子裏賣?”“爲什麼硬幣上的人像是側面像,而紙幣上的人像卻是正面像?”“爲什麼很多酒吧喝水要錢,卻又提供免費花生米?”“爲什麼女裝的扣子在左邊,男裝的扣子卻總是在右邊?”“爲什麼女模特比男模特收入高?”“爲什麼很多餐廳都爲飲料提供免費續杯?”“爲什麼許多超市24小時營業?”“爲什麼幾乎全新的二手車比真正的新車便宜得多?”“爲什麼在單行道上,謙讓有時反而會導致效率降低?”類似的問題有很多,這些都來源於生活,而且從經濟學的角度進行了闡釋,這些可愛的問題正是美國康奈爾大學經濟學教授“羅伯特·弗蘭克”講授經濟學時,順手收集的學生課堂問題和作業。面對這一個個問題,也許現在的你也在抓耳撓腮,百思不得其解,而你最直接的答案:“這是現實!”而正是這些在生活中習以爲常的事例被其巧妙的引用來闡明那些乏味、枯燥的經濟學原理,使我不由的對該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二、生活多問幾個“爲什麼”,簡答即答案!

剛開始提出的問題用經濟學的簡單解釋就因爲:牛奶用方盒子裝,可樂用圓罐子裝是因爲牛奶需要放在冰箱裏,方形容器節約存儲空間,可樂用圓瓶子拿在手裏更加方便的道理.在不大的金屬上變現正面肖像很難,而在紙幣上印製精細、複雜的正面像可以防僞鈔所有的事物,如果你從理論層面去解讀,就會讓事情變得複雜化,而你運用人們熟知的事例去理解說明,就會讓人一目瞭然。就如同與人溝通時,要讓對方理解我們所表達意思的最有效的途徑就是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使用對方熟悉的事物來舉例,或是利用常見的情況舉例,對方理解起來就會容易許多,我們的工作就會事半功倍。

生活中多問幾個“爲什麼”,能增強我們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理論來源於實踐,又指導實踐。生活中許多的小例子都可以用機會成本和成本效益原理解釋清楚。同樣的道理,我們在工作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處理的技巧方式也不盡相同,要想全面的自如應付,就必須對本行業的原理有深刻的理解和透徹的領悟。

學習領悟原理的過程,就是將書本知識轉化成自身能力的過程。悟出了原理的同時也就提升了自我的水平和能力。當我們在處理複雜問題的時候,可能往往會被問題的表象所矇蔽,其實抽絲剝繭,撥開雲霧看本質,情況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複雜。讓我們隨時都處於思考與收穫之中,不僅對我們的工作有幫助,更能優化我們的生活!

三、機會成本和成本效益原則。

該書中提出的問題千奇百怪,分析工具卻相當簡單,全書闡述了作者認爲最基礎、最重要的兩個經濟學概念:機會成本和成本效益原則。機會成本是指爲從事某活動而放棄其他事情的價值.成本效益原則意爲唯有當行動所帶來的額外收益大於額外成本時,才值得這麼做,它是所有經濟學概念的源頭。

作者羅伯特弗蘭克教授說:“這些生活中的問題不是公式和概念,它們並沒有標準確切的答案,每個人都有可能給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釋。”這也許正是此書的魅力所在。

回想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也可以用它們來解釋:早餐,吃煎餅就要放棄包子,喝豆漿就要放棄米粥.在學校超市買一盒牛奶2.5元,去市區買一盒牛奶2元,但來回車費2元,爲了獲得最大收益,付出最低成本只有選擇在學校超市購買,此等事例比比皆是,觸手可得!

牛奶可樂經濟學讀後感 篇9

讀了這本《牛奶可樂經濟學》以後,發現了很多淺顯易懂的生活中的經濟學示例,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打折經濟學的這一章。大家都愛打折,打折可以購買到自己心儀的東西,有的時候甚至會購買一些平時用不到的東西,這一點在我母親身上尤其明顯。

理性的分析來說,打折對商家和消費者都是是一件好的事情。巴菲特就說不管是買襪子還是買股票,我都喜歡在打折的時候買高檔貨。

而對商家來說,客戶分爲對價格敏感性和對價格不敏感的類型。價格敏感型的人,當他看到打折信息,就會對他有促進消費的作用。

好多商家對打折採用了一個門檻式運營。比如淘寶裏面的優惠券,如果價格敏感型的人,比如說我自己,當我買一個東西,我會先進首頁去看一看,有沒有這個店鋪的優惠券可以領取,或是將鏈接發給專做返利的查詢下,有沒有隱藏優惠券。但是有的人買東西,是對價格不敏感的,他可能覺得做這些事情很浪費時間,他可能就不會做到這一步,就會直接直接購買。對於商家來說,兩種顧客他都可以掙到錢,所以都需要。

通過打折,商家可以一方面是可以消耗掉自己的庫存,如果沒有庫存,也可以採用打折來作爲一種營銷的方式,賣出更多的產品。

打折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非常普遍,比如伊藤,晚上八點鐘以後他的食材區:熟食、麪包、蔬菜等,好多東西都是打五折的。比如我們買衣服,換季的時候都是要打折的。比如好多服裝或者是品牌店鋪的VIP是有VIP折扣的,有很多人甚至會爲了這個折扣,越過一些門檻成爲商家的VIP的會員。

那麼我們以伊藤的這個打折的策略,來分析一下里面蘊含的經濟學。伊藤對打折設置了門檻,就是晚上八點鐘以後。如果價格不敏感的顧客,他可能就不願意等到八點鐘以後再來逛商場,他可能在白天的時候就來了,而價格敏感的人呢,他有可能會特意等到八點以後才,或者是他本來沒有這樣一個購物的需求,那麼他也會在八點以後,逛上一逛,說不定就會購買一些的東西。伊藤採用這個打折的策略,如果他能夠獲得的總的利潤額比不採取打折策略獲得的利潤總額有所增加,那麼他這個策略就是成功的。很顯然他各個門店都在使用這個策略,說明這個策略的確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策略。

打折和股票有什麼關係呢,巴菲特在好股票打折的時候買入,那麼股票爲什麼會打折,股票打折其實有可能是因爲市場環境導致整個基本面不好,也有可能是因爲,這家公司犯了什麼錯誤導致市場對它不看好,比如之前的茅臺塑化劑超標的事件,茅臺不可能主動往酒裏面加塑化劑,但是事實客觀存在,導致市場對它有消極的反應,股價跌到了一個相對低點,其實這個時候就是買入的好時機。總之,好的公司都是需要等機會的,有可能是幾年時間等一個機會。

牛奶可樂經濟學讀後感 篇10

《牛奶可樂經濟學》介紹了微觀經濟學中兩個最核心的概念,機會成本和成本效益原則

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叫機會成本,本書給出一個解釋,從事一項活動的機會成本,是指你爲了從事這件事而放棄的其他事情的價值。有一個故事,講地上的1000塊錢,比爾·蓋茨撿不撿的段子。如果他去撿的價值少於做其他事情的獲得的收益。就不值得撿。所以簡單的就是當機會成本>放棄的價值,那就應該做;要不然,就沒有必要去做。對動物界的搏鬥也是如此,當一方獲得勝利,就可以享受雌性的權力的機會成本大於其它的一切。所以至死方休。

其次,成本效益原則指出唯有當行動所帶來的額外效益大於額外成本時,你才應該這麼做。簡單來說就是在學校小超市的東西的價值大於外面超市的價值時,你會把時間成本,交通成本都當成效益。有時會選擇價高的東西。

1、從產品設計中影響成本效益原則及運用

一般而言,生產商並沒有什麼動力給產品增加新功能,除非這種功能所帶來的產品價值(收益)大於其成本。產品設計既要包含最符合消費者心意的功能,又要滿足賣方保持低價、便於競爭的需求。也就是說,產品設計必須在兩者之間實現平衡。比如隨着油價上漲,福特汽車就減產了最大的SUV車型Excursion,而加產了節能的混動力車。

簡而言之,就是產品設計的功能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則,只有收益不低於成本時,才應當採取行動。如家裏都有的冰箱,大部分都只有冷藏櫃纔有燈,而冷凍室很少有燈。這是由於大多數人打開冷藏櫃的次數,比打開冷凍櫃的次數要多的多,顯然,根據成本效益原則,在冷藏櫃安裝燈的好處更大。

我還記得,我第一次去給汽車加油時,發現油箱位置在車身的另一側,油槍夠不着。那爲何製作商沒有把加油孔統一設在汽車的一側呢。那我們假設油箱總設在汽車司機的一側,會發現,在交通高峯期時,所有車都只能排隊等着加油,這種好處(收益),顯然比偶然停錯了方向帶來的成本大的多。

有時,我們還必須深入考慮歷史源流,才能對產品設計功能做出解釋。如爲何我們會發現女裝釦子在左邊?這是因爲釦子最初問世的時候,只有有錢人的外套上才釘釦子。按當時的風俗,男士自己穿衣服,女士則由僕人幫着穿。女士的扣子在左邊,極大地方便了伺候女主人的僕人們。而男士釦子在右邊,一方面是自己穿衣服,還因爲用右手拔出掛在左腰上的劍,不容易被襯衫給兜住。那麼如今沒有僕人伺候穿衣了,爲何女裝釦子依然留在左邊呢?這是因爲規範一經確立,就很難改變。並且,部分女士恐怕還覺得,當衆穿釦子在右邊的襯衣會讓人以爲她穿的是男士襯衣。

2、微觀經濟中最核心的供求定理

“沒有免費的午餐”原則提醒我們,要小心的提防那些太過美好的機遇。如果你的投資顧問聲稱某公司的股票價格過低,那麼,他所說的實際上就等於桌子上擺着免費的午餐。可是,如果真是這樣,總不會一直沒有去吃吧。如同我們在路上看到有一百元錢,而沒有人去撿,那是假的機率是很高的。錢不會躺在地上專等着你去撿。不管是過去,還是未來,賺取真正財富的唯一方式,仍然是天賦、勤儉、幸運、再加上艱苦的勞動。

一般來說,我們認爲一向新技術的出現,會極大的提高生產率,並且率先採納新技術的公司,會由此獲取大量的利潤。可是,一旦競爭者也採用了同樣的技術,那從長遠來看,新技術所節省下來的成本,並不會給生產者帶來更高的利潤,而是降低了產品的價格,使消費者受惠。

“一價定律”原則指出,任何試圖利用富人願意多花些錢想法的供應商,都會給競爭對手創造出直接的獲利機會。即便賣家們聯手向富人們賣高價,窮人也會從中作梗。他們會按窮人的低價買進食鹽,再把價格調得比鹽商賣給富人的鹽價稍微低些,轉手賣給富人,從中獲利。隨着這種人越來越多,差價也越來越趨近於零。

3、收入與貢獻之間的關係

近年來,開發工程師的工資水漲船高,這是由於他們的需求量提高了。這是受制於供求關係原理。當開發工程師供應量增加,那他們的工資水平往往就會下降。

競爭性勞動力市場的基本原則:僱員的工資與他們爲僱主在盈虧平衡點之上所創造的價值大致成正比關係。此解釋了爲何收入最高者的薪水比普通人漲的快的多。這是由於技術的高速發展,提高了最有能力的人的個人優勢。當然優勢更強大,競爭更激勵,高層管理者薪資的增長,主要因爲管理者的決策對提高公司業績越來越重要。當我們可以影響別人越大時,我們所獲得的回報越大。

在產品市場,商品的價格取決於其特性。比如,高分辨電視機就比傳統電視機要貴。在勞動力市場,情況是一樣的,特定工作的薪資取決於其特性。“補償性工資差別”理論提出,倘若其他相關因素一樣,爲什麼風險更大、需費更多工夫、工作地點骯髒或氣味難聞的工作,工資一般會更高。如同在高檔餐廳中,一名侍者的工資要比助理廚師高的多。對餐廳的成功而言,兩份工作都很重要,成爲一名優秀助理廚師所需要的經驗、天賦和訓練,比做一名好侍者要多的多。爲什麼收入反而低了。這是因爲不少需要熟練技能的工作,工資相對較低,是因爲它們是邁入心儀工作的墊腳石。因爲從事助理廚師的工作爲晉身主廚提供了必要的訓練和經驗。而主廚,是一個受人尊敬且收入優厚的職業,而待者卻是一個終極崗位。如果你正在考慮換工作,或孩子在考慮自己未來要追求什麼事業,可以認真考慮下自己的職業選擇。起初,好些人唯一的目標就是要找份薪水儘量高的工作。但誠如我們所見,高工資意味着要在職業滿足感等其他重要方面作出讓步。要是碰到薪水太優厚的工作機會,可得小心覈查。要是條件好得叫人沒法相信,那你最好別信。

專業人士所得的服務報酬,可能會影響他們提供的建議。醫生爲患者提供的每項服務,都會獲得相應報酬。醫生會建議我們立刻進行一系列常規檢查。而如果是不管患者接受多少服務,醫生都獲得同樣報酬時,他們必然偏愛觀望策略。

4、商品生產、定價與競爭

上面說的一價定律不適合電影放映市場,如電影票價高價不同,或給特殊羣體(學生、老人等)打折,這些人的需求對價格敏感,但與黃金和食鹽不一樣,電影票無法隨意轉售。但在實際的產品市場中,套利的可能性限制了壟斷者向特殊買家索取高價的能力。但爲了突破這一侷限,賣家允許顧客以折扣價購買,但前提條件是顧家必須首先躍過某種門檻。最常見的例子就是適時賤賣。願意付出努力的買家,必須躍過這兩道門檻:其一,熱衷於買折扣商品的購物者,必須提醒自己,商品什麼時間開始打折;其二,必須耐心等待,把要買的東西推遲到打折的時候再買。只有時間機會成本低的人,一般沒有折扣就不會買的。

記得我去青島玩的時候,預訂了一家賓館,房價大概是200元。登記的時候,我注意到有個小牌子上說:“300元升爲金卡,並可住兩夜”,我很好奇,問過之後,對方告訴我,300元可以直升金卡會員,並可以拿到150元的房價。這裏我爲了獲得折扣所要躍過的門檻是,問一個簡單的問題,由於這個門檻太容易清除,我禁不住想,怎麼會有人不問問看呢?結果,前臺職員告訴我,大多數人都沒有注意過。從賣方的觀點來看,設置折扣門檻的做法管用是因爲,對價格極度敏感的潛在買家會發現,門檻很容易跨過,而其他對價格不那麼敏感的顧客則會覺得困難,甚至乾脆覺得不值得費功夫。一些客人恐怕會覺得詢問特價不體面,對價格也並不敏感。還有一些客人,比如能報銷房價的商務人士,根本就不在乎。

凡是具有規模經濟生產流程的賣家,都必然會用到設置折扣門檻這一工具。對價格敏感的買家打折,同時無需對其他顧客降價,能推動生產者擴大規模,降低平均生產成本。爲何家用電器零售商會在爐具和冰箱上敲出凹痕?這是因爲本來有一部分電器,在運送過程中會出現細小的碰撞損傷。零售商並不將這些電器送回工廠修理,而是直接降價賣掉。而這種打折安排的目標,都是向那些不會以標價購買產品的潛在顧客提供一個價格突破口,同時儘量少讓其他買家利用折扣。要參加瑕疵品特賣會,顧客必須邁過三道坎。首先,他必須不怕麻煩,找出特賣會何時舉行;其次,他必須記住日子,在那天專程趕到特賣會;最後,他必須容忍冰箱有瑕疵的事實。大多數高收入者連邁過一個門檻都懶的做。

強迫買家跳過門檻,獲得享受折扣價的資格,必定需要買家付出能夠跳過該門檻的努力。但在某些情形下,折扣門檻只不過是需要掌握一定的信息。一旦你掌握了這種信息,就能享受到較低的價格,又無需付出額外的努力。如星巴克出售的咖啡分爲3種規格:高杯(12盎司)、大杯(15盎司)和超大杯(20盎司)。但從技術上來說,普通的一杯咖啡,應該爲8盎司,6盎司即可。爲何星巴克不賣標準杯咖啡呢?實際上,他是買的。需要找服務生要“小杯”,但售賣單上並未列出“小杯”,而知道這點的顧客也很少。

5、公共資源

市場中對個人利益的追求,往往造福了所有人。舉例來說,生產者採用節省成本的創新,是希望獲取更高利潤,但由於競爭公司的羣起效仿,產品的價格下降了,最終得益的是消費者。但認爲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之間存在深刻矛盾的人,乃是進化論之父達爾文,他的中心論點是,自然選擇偏愛有利於個體成功繁殖的特性與行爲。至於這些特性與行爲對整個物種是否有利,則不在考慮當中。一些特性,如智力,不僅有利於個體的成功,對整個物種的利益也有好處。而另一些符合個體利益的特性,只會對整個物種造成損害。如雄麋鹿的碩大犄角,有助於贏取雌性,可要在繁茂的樹林裏碰到狼和其他食肉天敵,想要逃跑可就難了。而犄角較小的能相對安全逃生,但它接觸不到雌麋鹿,所以它的基因的副本不會出現在下一代身上。

超大的犄角,屬於一種可以稱之爲“對個體來說是好事,對羣體來說卻沒有用”的特性。成本效益原則認爲,當個人效益超過個人成本時,個體會採取行動。比如漁夫出海打魚,結果必然導致過度捕撈,形成“公用品悲劇”。我們去醫院看病,不少醫生都會開發抗生素類藥品。可病人每一交吞服抗生素,細菌產生抗體的'風險也隨之增加。但爲何還有這麼多醫生開呢?跟海洋過度捕魚一樣,個別漁夫的捕魚量,本身不足以對魚羣數量造成重大影響;同理也是,然而,每當醫生開出抗生素,引起患者感染的細菌很可能會有一些得以倖存。隨着時間的推移,變異也逐漸積累,最終,倖存細菌的抗藥性越來越強。最終肯定會催生也更多帶抗藥性的有毒變異細菌。

爲何公園裏的櫻桃,要不就是酸的,要不就沒有了。這是因爲在公園裏,人人都有自由採摘櫻桃,所以動機也就不同,人人都知道再等久點櫻桃的味道會更好,可要真等太久的話,樹上早就沒有櫻桃可摘了。

所以倘若個人利益與羣體利益不一致,人們會採取多種措施加以協調。如最近喜歡的冰球比賽,選手不帶頭盔滑冰,能增加球隊獲勝的機率,可不戴的不利方面是容易受傷。如果個人認爲提高獲勝機率比個人安全更重要,就會放棄頭盔。所以規定都需要戴頭盔。

6、產權明晰的重要性

強制執行產權的艱鉅性,有助於我們理解爲何以某種方式管理資源比其他方式更有效。我們可以注意到幾乎每年環保主義者都會上街遊行,譴責國際捕魚業對許多大型海洋哺乳生物的生存造成了威脅。而從來沒有人上街抗議,號召大家拯救小雞。這是爲什麼?簡單來說,雞從來沒當過瀕危物種。但這就引出另一個問題:爲什麼有的物種瀕臨滅絕,有的卻沒有?鯨魚的數量銳減,是因爲沒人擁有鯨魚。它們在公海里大巡遊,而好幾個國家拒絕遵守保護鯨魚的國際條約。雞和鯨魚都有經濟價值。人們對雞能享有可靠的所有權,但對鯨魚卻不能。這一事實解釋了前者繁衍不息,後者瀕於滅絕的原因。

個人動機與集體動機不符,當然不是國家對行爲加以管制的唯一原因。比方說,在安全領域,不少人認爲,個人大多缺少必要的信息和遠見來做出明智的抉擇。這種家長做派的管理方式,常常引得一片爭議。但有關兒童的此類決定,卻更有可能受到民衆的支持。因爲大多數成人都同意,兒童無法自己做出明智的安全決定。但考慮這類規則具體採取何種形式的過程中,成本效益原則仍然扮演着中心角色。比如在汽車上必須安裝兒童安全座椅,飛機上卻不用。這是因爲在汽車上後座總是有足夠的空間允許你做這件事。既然邊際成本爲零,而邊際收益則是提高了孩子坐車的安全性,那麼在開車時把孩子系在安全座椅裏極爲合理。而飛機上,你必須多買一張機票才能把孩子用安全帶固定在座位上,而在搭乘飛機是爲孩子提供額外的安全保護太昂貴,這麼說恐怕會讓許多人覺得不舒服,但確實如此。所以他們緊緊地抱着孩子,希望一切順利,而不是多花錢再買個空座。校車上也同樣如此,校車本身就很安全。在校車上增設安全帶的成長,不如改善校車站臺旁行人過街通道的安全性。

7、行爲經濟學,即把心理學引入經濟學來分析問題

在做決定時,人們有時會依賴錯誤的信息,還有的時候,他們會從正確的信息中推導出錯誤的結論。比如,我們在買二手房時,買房人常帶客戶看兩棟差不多完全一樣的房子,可其中一棟比另一棟既便宜、環境又好。這是因爲人們往往會在兩個選項中做對比。當發現一棟比另一個好太多的時候,就像撿到便宜一樣。這種手法經常奏效。

8、經濟學對非正式的社交關係市場的影響(如愛情、婚姻等)

非正式的社交關係市場,也要受支配其他市場行爲的供求邏輯所影響。在我們的周圍會發現男女初婚年齡延後了。原因之一是,隨着收入的提高,人們接受到更多的教育,一個人找到工作所需的教育量也因此提高。對男女雙方來說,早結婚的機會成本提高了。比如,結婚早的人很難拿到大學文憑,生了孩子的年輕家長就更難了。此外,從人們希望跟成功者結婚的角度而言,預測對方是否能獲得成功所需的信息,不如以前那麼容易獲得了。以前,早結婚的一大好處是,趁着好人全被別人搶走之前,找個有魅力的伴侶先下手爲強。但現在的人憑藉較高的收入,較高的教育水平,遷居的靈活性也比從前大,人們總能碰到潛在的結婚伴侶。所以,年輕時錯失有魅力伴侶的機會成長,不如以前那麼高了。以前早結婚,是希望在自己身體健康強壯,有能力滿足撫養下一代的需求時,及時生下孩子。但隨着健康水平和壽命的普遍提高,這個好處也漸失意義。由此可見,早結婚成本提高了,收益卻減少了。這有助於說明人們初婚年齡提高的原因。早婚的現象,也可以看做是個人利益與羣體利益衝突的又一個例子,從所有人的角度來看,等得久更好,但對個人來說,最有利的策略是好機會一出現就牢牢抓住。

通過用經濟學的眼光看待問題,除了能幫助你在市場中做出更明智的決策之外,還有其他許多豐厚的回報。基本上,既定環境的方方面面以及人類和動物行爲的所有特點,都是成本與效益相互消長所造成的直接或間接結果。憑着敏銳的目光,在未來的日子裏,我們可以把找出這些有趣的現象當做一種美妙的智力冒險。

牛奶可樂經濟學讀後感 篇11

《牛奶可樂經濟學》就是一本這樣的故事的集合。問題千奇百怪,分析工具卻相當簡單——成本效益原則。當一個行動帶來的收益大於成本時,人們就會採取行動。這是絕大多數舉動的根源。

比如,爲什麼最暢銷的書常常打折銷售,而最熱門的電影卻不打折?

因爲對電影院來說,最稀缺的資源不是電影本身,而是座位。大受歡迎的電影即使不打折也會滿座,出於收益最大化的考慮,電影院有理由不給票價打折。但是書不一樣,如果預見到哪些產品更熱門,賣家往往可以提前準備好充足的庫存。賣家給書打折以促進銷量,是更有利的做法。

爲什麼機票現賣價格更高,而演出門票現買卻更便宜?

因爲航空業主管們發現,出公差的商務人士更傾向於臨時決定出行安排,而他們往往是高收入者,要麼很富裕,要麼可報銷,對價格並不敏感。而演出不一樣,高收入者一般不願意到最後一刻纔買票,臨時買票畢竟要面對不知道能不能買到、也不知道還有什麼樣的座位等不確定因素。事到臨頭纔在售票口買票的,大多是對價格比較敏感的人。

爲什麼某企業獎勵員工一輛豪華轎車,而不是等值的現金?

經濟學家有一個很有說服力的觀點:最好的禮物,往往是我們想要但是又不捨得買的東西。被獎勵,等與別人幫着自己做出了選擇,自己可以開開心心享受獎品,又無需爲自己的奢侈行爲感到愧疚。

爲什麼很多酒吧喝一杯清水賣四塊錢,但鹹花生卻可隨意索要?

理解這種做法的關鍵在於,花生的生產成本雖然比水高,但花生和酒是互補的。客人花生吃得越多,要點的酒或者飲料也就越多。水雖然幾乎沒有成本,但是客人水喝得越多,點的酒自然也就越少了。所以,即便水成本更低,酒吧還是要給它定個高價,打消顧客的消費積極性。

書中提出了100多個這樣的問題,全部來自於日常生活經驗,涉及產品設計、供求關係分析、公用品、人際關係、心理學、職場風雲等等各個方面,作者說“這些生活中的問題不是公式和概念,它們並沒有標準確切的答案,每個人都有可能給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釋。”這也許正是此書的魅力所在。人人都可以從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經濟生活現象,我思故我在,人生因此充滿樂趣。作爲一個“從沒上過經濟學課的親戚”,這種書讓人讀得真是高興。別出手眼,獨特的觀察角度,如同一場美妙的智力探險,情趣盎然。不枝不蔓,一個圈子也不繞,儘量用最簡單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沒有高深的數學模型,成本效益原則,邊際效益分析,機會成本分析……都是最基礎的經濟學概念。如同高手,無招勝有招,手中不需藏利器,拈花飛葉,皆可傷人,何必非要倚天劍、屠龍刀?

牛奶可樂經濟學讀後感 篇12

在讀《牛奶可樂經濟學》時,我的第一感覺是它很親近就在我身邊,這也讓我從新感受了語言的魅力。

我們爲什麼喜歡讀古詩,因爲它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畫面感超強。比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寥寥數字沒有秋天字眼,卻道出秋滋味。

《牛奶可樂經濟學》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它把原本高高在上、敬而遠之、學院式的經濟學,徹底變成我們隨處可見、親切可人的身邊經濟學。

“牛奶可樂”成爲通俗代名詞,經濟學不再讓人聽而生畏,因爲經濟學它就源於生活,生活不是戰鬥,快樂是一種需求。這些生活中的問題不是公式和概念,書中也沒有標準的答案,每個人都可以給出更多解釋。本書的宗旨就是鼓勵讀者積極的思考,並把思考用於生活當中。

書中關注的是我們生活中司空見慣而又未注意到的現象。比如:爲什麼牛奶的盒子是方的,可樂瓶子是圓的;爲什麼酒吧中不值錢的水要收費而花生米卻免費;爲什麼飲料可以免費續杯……

理論是枯燥無味的,但是通過生活中的點滴,告訴你背後的經濟學,看完後醍醐灌頂啊!

牛奶可樂經濟學讀後感 篇13

當我聽到這本書的名字時,還再三和同學確認,懷疑是不是自己聽錯了,“牛奶可樂”怎麼會和“經濟學”有關係?接觸、閱讀之後才發現,《牛奶可樂經濟學》其實講的就是生活中一些常見的事物,圍繞這些事物所提出有趣的、常見而沒有人思考過的問題,作者則用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其中潛藏的利益關係。

就舉個例子:

你有一張大歌星埃裏克·克萊普頓的演唱會門票,但你不能轉售。而今晚另一大歌星鮑勃·迪倫也在開演唱會,門票是40美元,當然你可以別的時間去看,可你的心理承受價格是50美元。換言之,如果迪倫的票價高過50美元,你就不想看了。除此之外,看兩人的演出並無其他成本。試問:你去看克萊普頓的機會成本是多少?

作者是這樣解釋的:

去看克萊普頓的演唱會,你就不能去看迪倫的;不去看迪倫的演唱會,你就會錯失對你來說價值50美元的表演。但同時,你也省下了買迪倫演唱會門票所需支付的40美元。所以,你不去看迪倫的演唱會,你放棄的價值是50-40=10(美元)。如果你覺得看克萊普頓的演唱會至少值10美元,那你就應該去看;要不然,就去看迪倫的演唱會。

這就是機會成本。這個問題看似十分簡單,可還是有很多人認爲是40或50美元。倘若學生沒花足夠的時間在上面,沒在不同的例子裏反覆演練,也就無法真正理解它。

通過這本妙趣橫生的書,我很驚喜、很意外的看到了生活更深的層面,像我這樣一個不愛思考的人,竟然能耐心看完一本關於經濟學的書。沒錯,經濟學並不一定是枯燥的,它也可以是耐人尋味的。相信越來越多人會認識到這一點,重視這一點。也會有更多人會因此喜歡上經濟學!

牛奶可樂經濟學讀後感 篇14

這本書我是用兩遍文字閱讀模式+三遍語音解析模式+一遍手寫筆記模式完成的,不得不說好久不看書的壞處就是,理解能力,總結分析能力都下降了。不過好在如此模式之下我竟也有了幾分自己的感悟了,接下來就簡述一二。

首先還是要感謝作者羅伯特。弗蘭克,因爲這本書的內容他都是用博物經濟學的方式呈現出來的,所以我幾遍下來也算是理解了一些。其次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思維方式的啓發,它教會我們用經濟學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工作,並在不同的環境下巧妙地應用經濟學原理。說到思維方式我也不由自主想到了在長投學堂學習到的“量化思維”。如果說博物經濟學是教會我們分析日常生活現象中蘊含的經濟原理,那麼長投學堂學習到的“量化思維”就是幫助我們站在自身角度快速分析負債和資產並且執行財富計劃的路引。

在《牛奶可樂經濟學》這本書中,作者始終貫穿“成本效益原則”這個概念,它影響產品設計、供求關係、勞動力市場、人際關係市場等等。這裏解釋一下所謂成本效益原則就是唯有當行動所帶來的額外收益大於額外成本時你才應該這麼做。

引用文中的問題“爲什麼打開冰箱時,冷藏櫃會亮,冷凍櫃卻不亮?”

回答這個問題,經濟學家必然會對比相關成本與效益。不管是在冷凍室還是在冷藏室,安一盞打開門就會自動亮的燈,成本差不多都是一樣的。這也就是經濟學家所謂的“固定成本”,在這裏指的是,它不隨你開關冰箱門次數的多寡而發生變化。從收益方面來看,櫃子裏有一盞燈,你找東西更方便。由於大多數人打開冷藏櫃的次數,比打開冷凍櫃的次數要多得多,顯然,在冷藏櫃安裝一盞燈的好處更大。所以,既然加裝一盞燈的成本相同,那麼,根據成本效益原則,在冷藏櫃安燈就比在冷凍櫃安燈更划算。

“沒有免費的午餐”原則提醒我們,要小心提防那些太過美好的機遇——因爲太美好了,反倒不像是真的。若將它和成本效益原則用到一起還能幫我們理解尋常市場上的模式了。比如爲什麼很多酒吧喝水要錢,卻又提供免費花生米?

有些酒吧一杯清水賣4塊錢,但免費的鹹花生卻可隨意索要。花生的生產成本肯定比水高,那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理解這種做法的關鍵在於,弄明白水和鹹花生對這些酒吧的核心產品——酒精飲料的需求量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花生和酒是互補的。酒客花生吃得越多,要點的啤酒或白酒也就越多。既然花生相對便宜,而每一種酒精飲料又都能帶來相對可觀的利潤率,那麼,免費供應花生就能提高酒吧的利潤。

反之,水和酒是不相容的。酒客水喝得越多,點的酒自然也就越少了。所以,即便水相對廉價,酒吧還是要給它定個高價,打消顧客的消費積極性。

當然我自己感觸最深的還是第九章當心理學碰上經濟學,也就是行爲經濟學。比如爲什麼維多利亞的祕密要提供價值數百萬美元的鑲鑽胸罩,雖說從來沒人買過?

該公司恐怕從來沒指望要賣掉這些胸罩。鑲鑽胸罩不斷吸引着媒體的視線,使得潛在客戶注意到維多利亞的祕密這個品牌。但鑲鑽胸罩最重要的一個好處,恐怕是經濟學家們經常忽視的一點:只要它們在產品目錄上現身,人們對送禮物該花多少錢的參照系,就會因此發生改變。維多利亞的祕密把“別人花了幾百萬美元”的想法悄悄灌輸到人們的意識裏,於是,花幾百美元買份禮物就顯得再正常不過了。

並且我也在這一章節裏知道了最好的禮物就是讓我們自己買時有些捨不得,有別人幫我們做這個抉擇,我們就可以高高興興享受這個東西又無需愧疚!

當然我也深知自己理解的粗淺,基本上三個例子都是從書中拿來的,但我已經理解這本書想要給我們傳達的精神了,原來經濟學並不是我們所以爲的函數公式和複雜理論,它是遍佈日常生活的。就像股票也並不高大上,你用的格力空調,買的平安保險,喝的青島啤酒這些股票都在你生活中。所以我對學習股票知識很有信心啦!

亞當·斯密提出的“看不見的手”,是經濟學中最著名的一個概念。我想生活中也是有這麼一隻看不見的手,爲了能過上那種獨立自主,能夠自由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受到他人意志的左右的理想生活,所以我們需要也必須要成爲一個富有之人!加油吧!未來的百萬富翁!

牛奶可樂經濟學讀後感 篇15

有規律,就有例外,而有例外,才能證明規律的存在!

《牛奶可樂經濟學》走過的歷程,其實就是我們每個人認識、親近和運用經濟學的歷程!

它讓我們慢慢學會用經濟學的思維,去解決我們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利用經濟學原理,探討親身觀察到的事件或行爲模式中有趣的問題,持續引爆我們對經濟學的渴望與希冀!

我們可以把自己想到的經濟現象寫下來,用經濟學原理和方法,來解釋生活中的各種現象,並通過這些事例和解釋來加深我們對經濟學的理解,關注我們在現實中,司空見慣而又未注意到的現象。

書中介紹了微觀經濟學的機會成本和成本效益原則。圍繞成本效益的原則和運用、核心供求定理、收入與貢獻關係、商品生產、定價與競爭、公共資源、產權重要性、信息經濟學、差異對經濟行爲的影響、行爲經濟學、經濟學對社交關係市場的影響10個方面,提供豐富案例,加深對原理的理解。讓我們學會用經濟學方式去思考身邊的事物,理性地生活。

理論是灰色的,枯燥無味的,但從每天見到的現象入手,利用經濟學系統的知識去解釋,能讓我們輕鬆、愉悅地掌握經濟學深奧的原理。這樣,我們認識世界的水平提高了,決策纔會更加理性!

“教的少,學的多”,學習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把它寫下來。

微觀經濟學,是紀念,更是新的開始!不要急於從書中尋找答案,生活中的問題不是公式和概念,其實並沒有標準和準確的答案,每個人都有可能給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釋。我們可以積極地去思考,並把思考用於生活!我想,這纔是作者寫下此書的初衷和想法吧。

牛奶可樂經濟學讀後感 篇16

《牛奶可樂經濟學》是美國康奈爾大學管理學院的教授,他喜歡在自己的課堂上給學生布置“博物經濟學”作業,讓學生提交生活中的問題,並以經濟學的視角做出回答。這就是此書的藍本。書中有很多經典問題例如:“爲什麼牛奶裝在方盒子裏而可樂裝在圓盒子裏”“爲什麼女士衣服的扣子在左邊而男士的在右邊”。

其實,我們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可以用經濟學原理來解釋。“機會成本指你爲了從事這件事而放棄的其他事情的價值”“ 成本效益原則是所有經濟學概念的源頭。它提出,惟有當行動所帶來的額外效益大於額外成本時,你才應該這麼做。”在生活中,多問幾個爲什,就可以減少我們的成本,提高效益。產品設計、供求關係、人際關係、心理學……等等各個方面都會影響成本和效益。閱讀此書給我帶來了很大的啓發:很多看似複雜的事情,其實我們只是忽略了基本的概念,而基本概念往往都是一門科學的基礎。同時,在生活學習中,我們也應該培養自己的發散思維,多思考纔會有更多的發現。人生本身就像是一個正弦曲線,有波峯,也有波谷,但始終圍繞着一個x軸。在失意時被批評,於是我們很容易將緊隨其後的上升理解爲批評帶來的效果。在得意時被表揚,於是我們很容易將緊隨其後的降落理解爲表揚帶來的負面效益。

讀《牛奶可樂經濟學》,學習博物經濟學是一項很好的學習本領。

牛奶可樂經濟學讀後感 篇17

近兩天在看一本經濟學與生活的書,叫《牛奶可樂經濟學》。

一個朋友說對這本書不感興趣,因爲不喜歡把生活中所有的事都用經濟學來解釋,他的理由反而激發了我的興趣,因爲這種解釋方法我剛好很喜歡,可以多一種看問題的方式。

其實不是特別喜歡純說理的書,想靜心看的時候反而覺着很枯燥,結果買了包瓜子一邊嗑一邊看竟然更有效率。

書裏的第一個案例講一夫多妻的種羣往往雄性的體型會比雌性大很多,因爲雄性要戰鬥,勝利者更容易獲得雌性的青睞。

一個想法瞬間失笑。想到其實在封建社會,男人可以有不止一個妻子,那在很遠古時,遠古到刀耕火種時,是不是人類也要決鬥,從而更強壯的獲得雌性的芳心呢。至而今,很多女生在說理想型時希望180以上,這種想法恰好跟遠古跟其他動物一脈相承。

牛奶可樂經濟學讀後感 篇18

這是我生平讀到的第一本經濟學著作,它和以往由晦澀的專業術語、複雜的數學公式堆砌成的書籍不同的是,此書主要從發生在我們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一些大事小事入手,透過這些小智慧,印象中高深莫測的經濟學原理一一得到解密。

從未想過,一向讓人避之不及的經濟學著作,在作者獨具一格的構思以及妙筆生花的描述下,彷彿就在看故事書一樣,生動有趣。

爲什麼牛奶裝在方盒子裏可樂卻裝在圓瓶子裏?

爲什麼女士衣服的扣子在左邊而男士的在右邊?

爲什麼酒吧便宜的白開水收費,而成本更高的花生米卻收費?

爲什麼全新的二手車要比新車便宜得多?

爲什麼餐廳都爲飲料提供免費續杯?

爲什麼女模特要比男模特掙得多?

乍一看,你以爲你一不小心進了一個八卦論壇,可是隨着一個個顯而易見的問題得到解密,你才發現,原來,這些被我們忽略的小細節背後隱藏了那麼多有趣實用的經濟學原理;原來,經濟學就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貧瘠的思維一直未挖掘出來而已。

書名《牛奶可樂經濟學》來源於書中一個有趣的問題:爲什麼牛奶盒子是方的,而可樂的瓶子是圓柱形的?通讀本書後,你會發現,這個以爲根本不需要思考的問題,竟然用到了經濟學原理。

拿儲存成本來說,軟性飲料大多是直接就着容器喝的,所以圓柱形容器拿着更稱手,抵消了它所帶來的額外存儲成本。而牛奶,大多數人不會就着盒子直接喝,所以它不大可能裝在圓柱形容器裏販賣。

另外,可樂一般放在便宜的開放式貨架上,牛奶則需要放在冰櫃裏,耗電的同時提高了運營成本,很顯然方形容器比圓柱形容器更節約空間,而在經濟學上,節約就意味着在側面增加收益。

這麼一說,是不是有種腦洞大開的感覺。當然,有趣的還在後頭,接下來,我們繼續。

爲什麼酒吧清水賣4元,花生米是免費的?因爲,對酒吧來說,酒是創造高收益的重要介體,如果用戶喝水多,則意味着對酒的需求降低了,整體收益也跟着走下坡路了。當然,酒吧會絞盡腦汁解決問題的,於是,聰明的老闆就會推出:成本低廉的清水賣4元,成本更高的花生米卻免費。

假如你不懂經濟學,你可能認爲老闆的腦袋被門縫夾了。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花生米是極好的下酒菜,用戶花生米吃多了,就會加大對酒的消費,哪怕表面上花生米的成本要高於清水,可是有了花生米對酒的間接促銷,花生米的成本顯得微不足道了。畢竟,獲得高收益的源頭還在於酒嘛。

本書列舉了很多妙趣橫生的例子,可是書的中心主題就兩個:成本與供需。整本書通讀下來,對作者的思維能力深爲佩服。原來,不論我們做什麼,我們都要對自己有個清醒的認知與判斷,尤其在經濟活動中,我們一定要養成“先謀後動”的習慣,透過現象看本質,只有這樣,我們的一系列規劃纔可能在實踐中有條不紊地進行,儘可能地規避風險,實現收益最大化。

牛奶可樂經濟學讀後感 篇19

全書闡述了作者認爲最基礎最重要的兩個經濟學概念:機會成本和成本效益原則。機會成本是指爲從事某活動而放棄其他事情的價值.成本效益原則意爲唯有當行動所帶來的額外收益大於額外成本時,才值得這麼做,它是所有經濟學概念的源頭。

在談到這些各色各樣的博物經濟學問題時,作者羅伯特弗蘭克教授的觀點顯然不同於傳統經濟學課堂的要求。“請不要急於去書中找尋答案。這些生活中的問題不是公式和概念,它們並沒有標準確切的答案,每個人都有可能給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釋。雖說,不是每一個人都是經濟學家,但至少,我們可以更積極地去思考,並把思考用於生活。這樣,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爲一名博物經濟學家。”

例如爲什麼牛奶要裝在盒子裏,可樂要裝在圓的瓶子裏?這個問題其實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不會去留意它。《牛奶可樂經濟學》回答:

一是產品的差異導致,牛奶大多需要放入冰櫃保鮮,如果是圓的,會降低冰櫃的利用率.可樂不需保鮮,不存在這個問題。

二是圓形可樂適合拿在手上喝,而很少有人拿着牛奶盒子喝。還有“路邊躺着一張貌似百元鈔票的東西,要不要撿”、“罰款能不能制止遲到”等問題。沒有公佈答案時,估計許多人會心裏沒底不敢回答,但見到答案後,就會覺得原因竟這麼簡單。所以弗蘭克教授寫這本書的一個出發點就是讓讀者感受到經濟學離我們很近,貫穿到生活的每個角落。

在經濟學被廣爲詬病的當下,這本《牛奶可樂經濟學》讀後沒有沉悶感覺,至少給我們一是它講了個樸素的道理:經濟學也沒什麼了不起。現在經濟學被一幫精英們越挖越深、越整越難了,沒整它幾十個看不懂的公式,沒有成堆的術語創新還真成不了專家。所以大家都怕了,不敢琢磨。其實,就拿最低成本、最大產出這個原理來說,無非就是牛奶用方盒子裝能節省點冰箱空間,可樂用圓瓶子拿在手裏方便的道理而已,就是沒有讀過書的人都知道裝箱子的時候放的東西能歸置得整齊一些。想起了“理論來自於生活”那句老話,多樸素的道理啊!

在本書中看到許多生活中不謀而合的例子,又加深了我對它的許多認識。由此看來,一條正確的原理,適用的絕不僅僅是一個領域、一個方面。就像這看似簡單的成本效益原則,原來不只是某一方面的科學決策能力的基礎,也是經濟學的基石與核心。這讓我想到了哲學中所說的——普遍性與與特殊性之中,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