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牛奶可樂經濟學讀後感1000字

牛奶可樂經濟學讀後感10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9W 次

導語:《牛奶可樂經濟學》書中提出了100多個問題,全部來自於日常生活經驗,涉及產品設計、供求分析、人際關係、職場風雲等等各個方面。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牛奶可樂經濟學的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牛奶可樂經濟學讀後感1000字

  牛奶可樂經濟學讀後感【1】

讀過《牛奶可樂經濟學》這本書以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這本書是我曾經對經濟學誤解的救贖。對於剛剛開始接觸經濟學的我來說,每天面對一些令人頭疼的公式,一些學術的名詞,讓我對自己的專業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不過,通過這本書讓我認識到了生活中到處存在着經濟學,經濟學正生動地編織着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身邊的大事小情都可以用經濟學原理一一破解,這讓我對經濟學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以下是我讀過本書以後的一點小小的感受。

  一、生活中多問幾個“爲什麼”也許我能收益很多

全書以發問的方式來引起讀者的興趣,我是一個好奇心很重的人,所以自然對這本書有着濃厚的興趣讓我把它吃透。作者會在開篇發問,“爲什麼牛奶裝在方盒子裏賣,可樂卻裝在圓瓶子裏賣?” “爲什麼打開冰箱時,冷藏櫃會亮,冷凍櫃卻不會亮?” “爲什麼女裝的扣子在左邊,男裝的扣子卻總是在右邊?”······這一系列的設計方式問題,其實都是蘊含着經濟學的道理。產品的設計既要包含最符合消費者心意的功能,又要滿足賣方保持低價、便於競爭的需求,這也就是說,產品設計必須在兩者之間保持平衡。產品設計的功能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則並且細節上的設計還與幾何學原理有一定的關係。就拿牛奶可樂的例子來說,一是因爲消費的習慣,可樂大多是直接就着容器喝的,所以圓柱形拿在手裏更方便,而牛奶卻不是這樣,雖然有的配了吸管。二是產品的不同特性,牛奶需要專門裝在冰櫃裏,運營成本高,用方盒子裝無非就是能節省點貯存空間,我們在超市看到可樂大多放在開放式貨架上,運營成本低。冰櫃裏的存儲空間相當寶貴,從而提高了用方形容器裝牛奶的收益。因此,多問幾個“爲什麼”,可以減少我們的成本,提高收益。

  二、經濟沒有多麼的複雜,它來源於生活,我們也要將它運用到生活

這本《牛奶可樂經濟學》讀後沒有沉悶感覺,至少給我們一是它講了個樸素的道理:經濟學也沒什麼了不起。現在經濟學被經濟學的精英們越挖越深、越整越難了,沒有研究出幾十個看不懂的公式,沒有成堆的術語創新,那就成不了好專家。所以大家都怕了,不敢琢磨。其實,就拿最低成本、最大產出這個原理來說,無非就是牛奶用方盒子裝能節省點冰箱空間,可樂用圓瓶子拿在手裏方便的道理而已,就是沒有讀過書的人都知道裝箱子的時候放方的東西能歸置得整齊一些。想起了“理論來自於生活”這句簡單的道理。“爲什麼在酒吧喝水要錢,卻又提供免費的花生米呢?”在生活中我們會認爲自己佔了多大的便宜,而因此津津樂道的時候,卻不知道自己的錢已經悄悄被商家賺取。酒和花生米是互補的,酒客花生吃的越多,要點的酒自然也就越多,而酒精飲料的利潤又是相當可觀的,所以花生是免費的。而沒有人願意一邊喝酒一邊喝水的,所以食客如果選擇水那酒的量自然也會下降,因此水的價格也是不菲的。這也因此提醒了大家一個道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所以這也提醒了我要在生活中時時都擦亮我的雙眼,減少自己的利益損失。

  三、每個人其實都是自己生活中的經濟學家

莊子曾今說過:“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從古至今,我們都受到利的困擾,也因此這麼多人都選擇經濟學,因爲每個人都想爭取到自己最大的利益,當然我也不例外。但是這本書告訴我,拋開那些煩人的公式,其實生活中我就是自己的經濟學家。從這本書的名字上就不難看出,牛奶、可樂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飲品,而牛奶對於我這種身體差的人來說更是已經成爲生活中的必需品。但是我卻從來沒有對這裏面所蘊含的經濟常識有絲毫的察覺,這一問題給我也敲響了警鐘。在前不久的國家公務員考試中,據報道常識題中最後一道選擇題,讓許多考生傻了眼:在超市常看到牛奶裝在方形的容器中出售,而碳酸飲料則常裝在圓形容器中出售。下列關於此現象的原因解釋不合理的是?

A、視覺上圓形比方形更柔和舒緩,吸引更多的顧客購買;

B、圓柱形易拉罐下底可做成半球形凹槽以承受更大的壓力;

C、牛奶通常需要存放在冷藏櫃中,立方體容器更節約空間;

D、碳酸飲料通常直接用包裝罐飲用,圓柱形拿在手裏更舒服。

對於讀過這本書以後的人來說答案無疑選A。我想這就是讀書的好處,它不僅讓我對自己的生活實踐多了許多思考,更是增長了我的見識,讓我對自己生活有了不同角度的認識,更加合理的安排我的資金。讓我在生活中成爲一名正真的經濟學家,做到學以致用。

生活中許多的小例子都可以用機會成本和成本效益原理解釋清楚。同樣的道理,我們在工作中要處理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的技巧也不盡相同,要想全面的自如應付,就必須對本行業的一些原理有深刻的理解和透徹的領悟,因爲不同的表象歸結起來都是不變的道理,這樣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學習領悟原理的過程,就是將書本知識內化成自身能力的過程。悟出了原理同時也就提升了思想水平和行爲能力。我們追求速成更要追求功力。

以上就是我對《牛奶可樂經濟學》的一些小小見解。

  牛奶可樂經濟學讀後感【2】

“爲什麼牛奶裝在方盒子裏賣,可樂卻裝在圓瓶子裏賣?”“爲什麼很多酒吧喝水要錢,卻又提供免費花生米?”“爲什麼女裝的扣子在左邊,男裝的扣子卻總是在右邊?”。在支部開展的"三個一"讀書活動中,我讀到了《牛奶可樂經濟學》這本書,有些在生活中習以爲常的事例被其巧妙的引用來闡明那些乏味、枯燥的經濟學原理,使我不由的對該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牛奶可樂經濟學》原名叫做《經濟博物學家:破解日常生活的密碼》,書中提出了100多個問題,全部來自於日常生活經驗,涉及產品設計、供求分析、人際關係、職場風雲等等各個方面。書中提出的問題千奇百怪,分析工具卻相當簡單,全書闡述了作者認爲最基礎、最重要的兩個經濟學概念:機會成本和成本效益原則。機會成本是指爲從事某活動而放棄其他事情的價值;成本效益原則意爲唯有當行動所帶來的額外收益大於額外成本時,才值得這麼做,它是所有經濟學概念的源頭。作者羅伯特•弗蘭克教授說:“這些生活中的問題不是公式和概念,它們並沒有標準確切的答案,每個人都有可能給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釋。”這也許正是此書的魅力所在。

所有的事物,如果你從理論層面去解讀,就會讓事情變得複雜化,而你運用人們熟知的事例去理解說明,就會讓人一目瞭然。就如同與人溝通時,要讓對方理解我們所表達意思的最有效的途徑就是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使用對方熟悉的事物來舉例。比如在統計工作交流中,如果單純的給企業人員解釋報表中指標含義,由於每個單位具體情況不同,個人理解也有差異,很難讓企業人員正確掌握。假如我們針對每個單位的特殊性做出解釋,或是利用常見的情況舉例,對方理解起來就會容易許多,我們的工作就會事半功倍。

生活中多問幾個“爲什麼”,能增強我們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理論來源於實踐,又指導實踐。生活中許多的小例子都可以用機會成本和成本效益原理解釋清楚。同樣的道理,我們在工作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處理的技巧方式也不盡相同,要想全面的自如應付,就必須對本行業的原理有深刻的理解和透徹的領悟。

學習領悟原理的過程,就是將書本知識轉化成自身能力的過程。悟出了原理的同時也就提升了自我的水平和能力。當我們在處理複雜問題的時候,可能往往會被問題的表象所矇蔽,其實抽絲剝繭,撥開雲霧看本質,情況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複雜。讓我們隨時都處於思考與收穫之中,不僅對我們的工作有幫助,更能優化我們的生活!

  牛奶可樂經濟學讀後感【3】

一直對經濟學感到困惑——很多人被它的火熱攪得暈頭轉向,卻無法參透箇中內涵。這反而引起了我對它的興趣——經濟學到底是什麼?經濟學會如同無數的高深學說一般,令人深感迷惑與不解嗎?

於是我選擇推薦這本名字極具誘惑力的書,《牛奶可樂經濟學》。似乎這與晦澀的大部頭理論不搭邊,事實上作者也並沒有闡述什麼高深的學問,而是在解釋生活中一些有趣的,讓人不解的,或是沒有人思考過的現象。他把這些現象中潛藏的利益關係告訴我們,用經濟學原理來一一破解生活中的大事小事——這就是博物經濟學。誠然,對於整天潛心研究經濟學、分析數據搞研究的人來說,這本書或許會是他們很不屑的小兒科,如同小點心;但對於喜歡尋根問十萬零一個爲什麼的人來說,這確實是個appetizer(開胃菜),雖然沒有大快朵頤的酣暢淋漓,但是卻能滿足對博物經濟學管中窺豹的胃口。

我很喜歡裏面生活化的例子。書中大多數例子都是學生的作業,但是有一些例子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例如“爲什麼鯨魚瀕臨滅絕,雞卻沒有繁衍之憂?”“爲什麼DVD格式各地區不同,而CD格式卻到處都一樣?”等等。當然,看到最後還有一個壓軸的經典問題:“爲什麼通常外表富有吸引力的人也比其他人更聰明?”學生十分巧妙地搬出了心理學家Satoshi Kanazawa和Jody Kovar提供的具有說服力的證據:“(1)聰明人更容易獲得較高的社會地位和較高的收入;(2)男性大多把外表迷人的女性視作更合意的婚姻伴侶;(3)女性一般把有着較高收入和較高社會地位的男性看作更合意的婚姻伴侶;(4)智力和外表吸引力都是重要的可遺傳特徵。”這看似與經濟學有所距離,卻體現着一種規律與分析的經濟學思維方式。這也是這本書的饋贈——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

在談到這些各色各樣的博物經濟學問題時,作者羅伯特•弗蘭克教授的觀點顯然不同於傳統經濟學課堂的要求。“請不要急於去書中找尋答案。這些生活中的問題不是公式和概念,它們並沒有標準確切的答案,每個人都有可能給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釋。雖說,不是每一個人都是經濟學家,但至少,我們可以更積極地去思考,並把思考用於生活。這樣,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爲一名博物經濟學家。” 正如同弗蘭克教授的話,其實經濟學的基礎並不那麼高深晦澀,每個人都可以理解並將這種思維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之中。我雖然不是什麼學術研究者,不過我一直在努力讓自己學習更多知識,明白更多道理。

通過這本妙趣橫生的書,我驚喜地看到了生活更深的層面,一個經濟學視角中的社會,彷彿灰色高牆後面是一片爛漫的春野。無論是饕餮盛宴還是可愛的小點心,只要能夠人們引發更深的思考,指導人們更好地認識、改造世界,那麼這便是研究與前進的目的。是的,經濟學也可以是優雅的、睿智的、快樂的,相信越來越多的人會認識到這一點,越來越多的人會重視這一點。在追求所沒有的東西之前,應該先認清已經擁有的是什麼,我們的購買力和競爭力更多的來自於自我認知而不是他人的煽動,這是經濟學中最寶貴的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