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箴言》有感(通用11篇)

讀《箴言》有感(通用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9W 次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箴言》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箴言》有感(通用11篇)

讀《箴言》有感 1

讀完《一個父親的箴言》,我掩卷沉思,彷彿聽見了父親對孩子的良心教育。讓我們一起再回味一下吧!

這篇文章通過5個小故事講述了一位父親對兒子說的話。生活中不要斤斤計較,不要想着算計別人,想占人家的便宜。只要幫助別人,別人就會回報你。

“世界上沒有人喜歡愛佔便宜的人,但所有的人都喜歡愛吃虧的.人;你想着吃虧的時候,會贏得別人。”讀這段話讓我聯想到:愛佔便宜的人整天都想着怎樣算計別人,所以他的周圍肯定沒有朋友。比如:別人在需要你幫助時,你不理睬。將來,在你需要幫助時,別人也會像你對待他一樣地對待你。記得我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父親煮了兩碗麪條,其中一碗有雞蛋,一碗沒有。父親問兒子要哪兒碗,兒子要有雞蛋的那碗。然而,沒雞蛋的那碗底下竟有2個雞蛋。第二次,父親又做了2碗麪條,一碗有2個雞蛋,而另一碗沒有。兒子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沒有雞蛋的那碗。結果,碗底下也臥着2個雞蛋。想佔便宜的人,往往佔不到便宜,而愛吃虧的人,往往會得到意想不到的驚喜。

讀《箴言》有感 2

這位父親,使我明白了,世界上沒有人愛佔便宜的人,但所有都喜歡愛吃虧的人,要是我做到了這一點,人氣指數上不去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可我卻偏偏是個小雞肚腸的人。

一次,章家棟一不小心把我的鉛筆盒打翻在地上,原本此事可就此了結,他也蹲下來幫我撿,表示了歉意,而我更是得寸進尺。沒有就此放過他,一把把他的鉛筆盒重重的摔在了地上, 摔後我深感此事不妙,果然他真是惱羞成怒了,這下我的鉛筆盒又故計重演了——又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原本沒有摔破的筆現在都摔破了,真是多行不義必自斃。我問自己爲什麼要那麼做?對我而言又有什麼好處呢?‘退一步,海闊天空’的俗語說的不正是我現在的情形嗎?

當這位父親看到兒子誠實的時候,心裏是那麼高興。

在做這一點上,我並沒有讓我的父親失望。那天,爸爸給了我 2 元錢,讓我買 2 包榨菜,我買回來後,誠實地將找來的 4 角錢交到爸爸的手裏,那時我看到了爸爸的臉上露出了世界最美麗的笑,興許這能讓爸爸整整高興上一天。

這位父親還交會了人世間許多東西是多餘的,比如錢,比如慾望,比如名聲。我把這句話理解得很透。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少點同樣可以生活,也同樣可以生活地有滋有味。慾望是渴求許多東西,但是還是俗話話說的好“貪心不足蛇吞象”。名聲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重要,它只僅僅是稱讚你,讚美並不能帶給你有用的東西。錢、慾望、名聲都是虛擬的,都是抽象的。只有內心的'善良纔是真正的財富,真正值得自豪的東西。

我想《父親的箴言》看了以後,我不僅是感同身受,同時也受益匪淺。它給我指明瞭人生的道路該怎樣走,爲我敞開了陽光大道,關閉了黑暗之門。甚至它將影響我的一生。

讀《箴言》有感 3

箴言提到要守住自己的心,把追求智慧放在人生的首位,把追求智慧作爲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智慧絕對比賺錢重要。所以現在還是要儘量擠出時間讀書。

星期天早上成了我最享受的一天——孩子去唱詩班,腳踏實地把孩子交給上帝,而我坐在教堂旁邊的咖啡店裏,完整地閱讀日記沉默,喝美味的咖啡和美味的蛋糕。

沒有神我活不過三集,感謝主,我答應姐姐看完箴言寫下我的感受。姐姐問我要不要寫一點?我說是。我剛讀完箴言,馬上就有幾個大問題要解決,這真是赤裸裸的考驗。老實說,讀箴言對我幫助很大。神的話成了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他的話讓我充滿了勇氣和信心。

依靠上帝,即使恐懼來臨時,上帝也會保護你到底。(這句話真的給了我很大的力量)。一路走來的很多問題,都是因爲自己沒有做好。有時我很情緒化,但我不會考慮所有事情。有時候還是想打破常規,走捷徑。

現在一旦發現自己有小念頭,就會馬上調整,認錯,重新選擇。心中的任何不安都會讓我重新思考問題的根源。讀完箴言後,我會對問題有更敏銳的.洞察力,雖然還是比較遲鈍,內心的反應不能立刻察覺到問題的本質。不過,如果能靜上幾天,靜靜地檢查一下,就會漸漸有明確的反應了。

時代的車輪,我是車輪前的牛。日夜拉車。這周我一天沒在電腦前,感覺自己快要死了,但我沒有。因爲神是完全在第一位的。於是我開始踏踏實實地享受着辛勤工作帶來的美好生活。

希望讀者在看完上面那些毫無頭緒的句子後,能繼續耐心地讀下去,因爲他們還想寫箴言書中所教導的夫妻關係。

讀《箴言》有感 4

這本書讀的時候很有一種暢快感,因爲在當今社會裏不小心喝到的心靈雞湯太多,像叔本華這麼毒雞湯的倒是少見。讀下來,大概有一個模糊的感覺,這應該是一個倔強清高獨孤的小老頭,便順手去查了一下他的一生,覺得也真差不多。雖然物質生活並不匱乏,但是精神世界上的潔癖讓這個哲學家終身未娶,與母親的關係也比較糟糕。

《建議與箴言》一書娓娓道來,從平常話語中引入,但總是夾雜着驚雷之言,揭示的道理多是人生的減法。比如,"聰明人活着的目的並不是享樂,而是免於痛苦的自由”“考慮我們的條件,儘量降低對生活的要求,這樣最保險,最不容易落入巨大的不幸當中"“賢者很快會明白定數難逃,便會安分守命。他們明白,在這世上,道理可以發現,幸福卻不能。”我理解是,人生想要快樂,最佳辦法是多做一些人生的減法,便不會有佛家所謂諸苦,譬如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之類的因加法而帶來痛苦。所以叔本華建議我們不要參與外界的交際,獨處或者說享受孤獨,“因爲只有獨處的時候,他纔是自由的”。獨處的時候,唯一的享受是“自身思想上的豐富性”。這讓我想到了莊子,作爲道家代表,莊子求的也是一個自由。在人的自由本性一點上,他們是有着共同觀點的,叔本華說“我們不該僞裝自己,不該矯揉造作”,莊子口中的真人也是這個樣子,“受而喜之,忘而復之,是之謂不以心損道,不以人助天,是之爲真人。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顙頯,悽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時,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他們都是不爲外界紛擾的人。但是莊子更有一些逍遙灑脫,對於生命有一種磅礴之意。但是兩人又有所不同,叔本華要求“必須剋制我們的意志,給慾望套上繮繩”“總之,我們要忍耐、要剋制”,我理解是擯棄一切,停留在最初的狀態。莊子更喜歡意志的無限自由,放飛自我,與天地萬物齊一,修煉到最初的狀態。就像近代馮友蘭先生劃分的那四層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感覺中,自然境界與天地境界其實差不多,叔本華要的是停在自然境界,莊子要的'是超脫到天地境界。

這本書裏的許多生活箴言仍然具有現實的價值。叔本華強調孤獨的人在享受的是思想的豐富性,所以孤獨纔是自由的。若是看過來當今社會,一切都緊密的聯繫在了一起,想要獨處都不大可能。即使所謂的宅男,沒有wifi便也宅不住了。所以,這裏不妨適當的做一些減法,去掉無用的社交,保持思想的獨立性,也許會獲得更多的愉悅。而要修煉出思想的高貴,我更推崇孟子的養浩然之氣,最終到那內聖外王的境界。至於怎麼養,智者見智仁者見仁,我總覺得,多讀書,來做一做修養上的加法,大概是一條不錯的路子。北宋張載說的“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與諸君共勉。

讀《箴言》有感 5

因爲是學教育的,零零碎碎的接觸過一些陶行知先生的文章,也總是能從不同的教授口中聽到陶先生的名字和理念,考錄的時候爲了取巧也曾背誦了一些陶先生的事蹟和名言,卻總也沒能完整地拜讀過一本書,這次總算有機會靜下心來讀完了一本朱永新先生推薦的《陶行知教育箴言》。陶先生有學多樸實卻發人深省的箴言,但讓我感觸最深的卻是一個反覆出現卻特別簡單純粹的詞語——"孩子".陶先生一直把學生們稱之爲孩子。是啊,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常常忘了他們還在只是一羣孩子,一羣對成人世界的規矩並沒有那麼熟悉,對遙遠的未來充滿未知與渴望的孩子,一羣有大把大把的時間來改正、完善自己的孩子,一羣每個人都不一樣的孩子。

當上老師的.人,尤其是當上班主任的人,總是容易忘了自己面對的是一羣小孩子,總喜歡給他們制定出許許多多的規矩,提出許許多多超出孩子能力的要求,如果他們做不到,自己就會上火,埋怨他們爲什麼不能老老實實的聽話,埋怨爲什麼自己的話怎麼說了一遍一遍的話總也沒什麼用處。其實恰恰是因爲我們都忘了,這是因爲他們還是活潑可愛的小孩子,是在精力旺盛好動的年紀裏做了符合他們本性的事情。陶先生說"我們辦教育的人,總要把小孩子當作活的,莫要當作死的。地球看起來,好像是個不動的東西,其實他每天每時都在旋轉不已。小孩子也像這樣。表面上看起來,也好像是很平常的,沒有什麼進益,其實他的能力知識,沒有一天不在進行中求活。我們就要順着他這種天然的特性。"其實他們每天都在不斷的成長,只不過不一定是按照我們制定的循規蹈矩的方式成長,我們需要的相信他們,引導他們。恰如陶先生所說"小孩子的能力大得很:他能做許多您不能做的事,也能做許多您以爲他不能做的事。等到您重新生爲一個小孩子,您會發現別的小孩子是和從前所想的小孩子不同了。"現在,我嘗試着用孩子的眼光來看待他們,所以隊伍裏偶爾的調皮,偶爾的笑臉也變成一件美好的事情。每天都告訴自己班級裏的每個孩子都有無限成長的可能,我不期待他們都能成長爲別人眼中的社會精英,我期待他們每個人都能成長爲一個幸福的人,一個能保留住一份天真的帶點孩子氣的人。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裏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我或許不能成爲陶先生那樣爲教育事業付出終身的人,但是我嘗試着踐行"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箴言。拿出一顆愛孩子的心來對待他們,相信真心總能換出真心,也許我的孩子們現在的紀律不是最好的,也並不"怕"我這個脾氣好的老師,但都是最可愛的孩子,我相信用自己的愛總能換來孩子們的愛,讓他們愛上老師,愛上學習,變成一個不斷成長的幸福的"小孩子".

讀《箴言》有感 6

《葉聖陶教育箴言》是朱永新教授對葉聖陶先生的教育思想的選編,全書分爲前言及教育是我們程途中的一盞燈等爲首的共十個章節。剛開始讀的時候,前兩個章節“教育是我們程途中的一盞燈”“教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就給了我非常深刻的閱讀感受。

教育是我們程途中的一盞燈。在這一章中,葉聖陶先生主要對教育的目的進行闡述。概括來說,教育本身並非目的,而是工具,通過這種工具,大而言之,可以培養學生做社會的合格成員,引導學生了解世界形勢及本國的情狀,理解自己所負有的歷史使命,這樣就可以挽救國家和社會;小而言之,可以使學生養成正確的人生觀,自學自勵,習得知識技能,他將進而成爲更高尚的人,這樣就可以指導個人,改造個人的錯誤,實現個人的才能,它的作用是很大的。爲了達到這種作用,卻也要摒除幾種錯誤的做法,比如:教育爲挑選少數選手而設計,爲了應付考試而教育,把知識學問當成一種裝飾品,附庸風雅,即孔所說的“爲人”而學。怎樣纔是正確的做法呢?教育要爲全社會設計,要爲訓練成對社會做點事的人而設計;教育應該滲透在各種活動之中,浸潤式學習;評價學生時,不應該過分看重考試成績,在與學生的日常接觸中,學生的一舉一動都是評判的資料。

這裏,葉聖陶先生提到了教育應該滲透在各種活動中,讓我想起了蘇霍姆林斯基也有類似的看法。在《給教師的建議》中,他就提出,要設計各種興趣活動小組,學生在興趣小組中動手動腦實踐進行學習,其中有一個葡萄園的種植活動中,學生甚至能培育出抗寒的新品種;要用勞動的`愛好來教育學生,帶領學生在野外觀察,交給學生觀察的本領;在《窗邊的小豆豆》一書中,作者提到自己在巴學園下午有時不上課,老師帶領學生在校園中散步,在觀察中滲透各個學科的知識。對於相同的問題,不同國家的教育家的看法非常地相似。所以我們的學習應該是在實踐活動中的學習,也就是能夠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而不是單純的記誦。葉聖陶先生說:“教育固然有一點緩不濟急之嫌,然而總是我們旅途中的一盞燈,能夠照着我們的四周,使之光亮起來。”他偉大的教育情懷令人動容,我不禁反思自己的教學,有很多時候,爲了成績,教育方法不夠恰當;因爲有些學困生的難以教導,也有過放棄的想法,沒有那種鍥而不捨的教育精神,然而根本上,沒有如此偉大寬廣的教育情懷。

第二章,教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在德育當面,要養成待人接物和對待工作的良好習慣;在智育方面,要養成尋求知識和熟習技能的良好習慣,我覺得當然也包括良好的思維的習慣;體育方面,要養成保護健康進和促進健康的良好習慣。怎樣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呢?習慣要逐漸養成,在沒有養成的時候,要多用一些強制的功夫,老師要採用種種有效的辦法,循序漸進地教導學生練,而且要督促學生認真練,經常練,練到非常純熟。所以教師在訓練學生養成習慣過程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就語文教學來說,就是在精讀精講課的引領下,運用所學到的思維方法去學習自讀課文,理解文章,再在反覆的大量的課外閱讀中進一步領會、鞏固這種思維方法。學生才能真正養成這種思維習慣,纔是習得思維的學習方法。

葉聖陶先生以其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探索教育方法,澤被後世,一則強吾輩爲師之信念,一則授之具體的方法,像葉聖陶先生這樣的教育家,才真正是教育程途上的一盞燈。

讀《箴言》有感 7

快樂,不是錢財能釀成的。有些人總認爲,生活中只要有了錢財,就可以過得十分幸福美滿,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爲有了錢財並不等於擁有了一切,尤其快樂是千金難買的。

自從我看了選自《中外美文美讀100篇》中的《一個父親的箴言》後,更堅定了我的觀念。我們村上有戶人家日子過得很窘迫,父母沒有錢爲兒子買各種玩具。孩子小小年紀也沒有美好的`物質享受,可是,他能從微小的事物中尋找快樂,仍然感覺到生活有滋有味。

沒有金錢,並不一定不快樂,而有了金錢也不一定比沒有金錢快樂。記得有一次,我的好朋友要過生日了,我爲了送她禮物傷透了腦筋。最後,我決定送他一張賀卡。可是,等我買回賀卡,寫上祝福語後,卻怎麼看也不順眼。怎麼辦呢?找了半天,我也沒找出看不順眼的原因。最後,只好決定自己動手做一張賀卡。

我拿出一張紙,折成三頁,便插上想象的翅膀,在上面畫了起來。隨着我靈感的不斷涌現,我在上面畫了許多新奇有趣的東西,內容豐富多彩,引人遐想。看着我自己的作品,我想:這張賀卡夠他回味半天了吧,而且,這是我自己的勞動成果,還沒送出我已經享受到了創作的快樂,這是多麼有意的事啊!這不是比我2元錢買來的賀卡有意義多了嗎?

朋友,即使你一生中什麼也沒有抓住,但抓住了快樂,你依然是天底下最幸運的人。

讀《箴言》有感 8

今天我讀了馬德的一篇文章,叫《一個父親的箴言 》,它讓我深受感動 。

文中寫了他的孩子因爲一件事做錯了而哭,他去安慰,容忍了他孩子的調皮。然後讓他的孩子買醋,只要一個硬幣,而多給了他的孩子,孩子想起了父親的`箴言只拿了一個硬幣其餘的都放在了桌上,爸爸笑了。

我還隱約記得有這樣一段話:因爲你的捨棄,你豁然開闊的眼界裏,將會發現人生中更多更美的景象。就這句話啓發了我。

還有一段講了父親不枉法的事,用這件事教育子女。

這個父親讓我想起了我的父親。記得有一次,媽媽讓我去買鹽,鹽本來只要兩三塊錢,媽媽給了我5塊錢。我到了超市,買了鹽,經不住零食的誘惑用找到的錢買了零食吃等到回來的時候,爸爸問我找到的錢呢,我不敢說買了零食吃,就撒謊說沒找到錢,我買兩袋鹽要5塊錢,爸爸不信,一看上面寫的價格,一袋才兩元錢,爸爸說:"說實話,錢呢?”我支支吾吾的說:"賣小食吃了."告訴了爸爸後,我以爲爸爸會罵我,可是爸爸卻沒有罵,跟我講道理,讓我說實話,不能撒謊,自己做的是要自己承擔,更多的時候,得到自己該要的該有的就足夠了。從那以後,我很少撒謊,但是有些時候,我在說謊時,同時也想到了爸爸這些教訓,也包括文章中父親的教導。

通過閱讀,我知道了,說謊沒有好處,更不要因爲在你觸手可及的但不是你應得的時候而心生貪念,這是考驗你的意志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的時候。記住千萬不找藉口,這是一位父親教育你的。

讀《箴言》有感 9

說起陳鶴琴的名字,大家並不陌生。陳老師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幼兒教育事業的奠基人。而作爲一名一線的幼兒教師,陳老師各方面的書籍非常值得我閱讀與學習。在《陳鶴琴教育箴言》這本書中,最後一節篇章中“青年修養”四個字眼吸引了我的眼球,使我奮迅閱讀。

每個人的生命裏都會出現過那樣的人吧,他們象陽光一樣照耀溫暖過你的心房。有一天,天突然黑下來,他們變成深邃蒼穹裏的星星,你不會再走近,不能伸出手。遠在遠方的人比遠方更遠。遇見一本好書,如遇一故友。

陳老師不僅在教育上有着極深的造詣,有着崇高的思想,還有滿心的熱情面對着生活。在這一章節中,陳老師將在書中指引着我們如何做好一個青年,青年人中需要的修養。

現在快節奏生活裏,怎麼樣才能做一個有修養的青年呢?這讓我在心裏發起了疑問。網絡時代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缺少了很多交流,大部分的瞭解和溝通,都在網絡上完成,非常的快速方便。可是,我也總是看見一些熱血沸騰的青年們常在朋友圈、微博、QQ裏發一些激勵他人的心靈雞湯,或是發一些志願者愛國捐獻等感人畫面,關注里約奧運會,分享經典懷舊歌曲……推送一些有“營養”的鏈接、圖片。每次看到這些,都讓我感受到世界的溫暖與和平。

陳老師在書中首先對我們所提出的“要求”大多是學做人的基本原則,以及自我情緒的管理和良好的.心態。“禮貌待人,盡心盡責,自我剋制,爲人服務……”這些詞也經常被我們用在自我評價的總結上。

無論做人做事,都應該多從人家的實際處境想,不只是從自己的主觀做出發點來想問題。這樣的話,你的人緣一定會非常好,你想做的事情也會得到他人的幫助。要想成功先學會做人。“做人”比“做事”難得多,也的確。“做事”做的只是事,而學習做人則是一門學問。

曾經有人問過我,你爲什麼會選擇幼兒教師,而不去做其他的文員、會計?我笑着回答說,“整天面對一大堆枯燥的資料與文件,我更喜歡的是與人相處”。

所以畢業後,我選擇了幼兒教育。如果年輕的時候能喜歡這件事,長大瞭如願去做,那麼會爲自己的選擇而負責;假使現在做事不喜歡,將來做事也只是敷衍了事。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做一個樂觀積極的、力求上進的人。永遠都不會感到知足,他們所見的前途是善、是美的,也是光明、愉快的。

青年還要有“求學”的方法。求學當然不僅限於讀書,包括學做人,學做事,學學問。好學是自己主動去做,這種學習效率最大,在此過程,最怕的是“堅持”。任何事都離不開“堅持”,許多人做人做事讀書,剛開始做得很好,後面因怕苦怕累堅持不了而沒有目的目標,自然達不成所想要的結果,從而導致失落,頹廢。

讀了陳老師的書,使我受益匪淺。想了一想,作爲教師,我們需要的正是陳老師口中說的“青年修養”。

說起這四字,回憶起自己平日的工作,在與幼兒言語交流中,我們的一言一句,一個細微的動作都會潛移默化地在他們的心靈裏種下一顆種子。當然,教師的個人素質和修養尤爲重要。

常說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幼兒園是幼兒接觸的第一個小社會,老師是除家人外,最親近、最關心、最愛他們的人。有些幼兒在家裏不聽父母的話,卻把老師說的每一句當作“聖旨”,說明老師在幼兒的心裏是多麼地重要,老師說的話都深深地記在心裏。

語言是人類溝通的橋樑,而我們平時與家人、同事、家長、幼兒,我們在溝通任何一件事的時候,都要有藝術去和他們溝通。溝通藝術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彼此關係、解決問題的好壞。即是陳老師所想表達的,“做事即做人”。

作爲一名新教師,紮實的才藝基礎是其次,重要的是做人的方法和積極向上的態度。青年是人這輩子承上啓下的一個階段,很多事情、習慣都可以通過自己長期堅持不斷的改變來獲得成果。父母親沒有給你一個富裕的家庭,通過自己的努力,你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父母親沒有給你好的容貌,你可以給自己創造一個好的身材。

我們平時也的確缺乏這樣的意識,“修養”是否有做到。即使過着朝九晚五的安穩工作,也要在自己的便利貼寫上這二字,每天提醒着自己,用積極向上的態度,激勵着自己,帶領着別人。

俯首聞花香,生活在別處!

讀《箴言》有感 10

《講真話,人生箴言錄》是一本講真話的人生大書,它將季老先生的語言精華和思想精華匯聚一堂,字字珠璣,讓人讀來如滄海拾貝之感。

讀第一遍的時候,我覺得有點混亂,文章都是一個一個回憶性的小片段,就像是一位老者和我們拉家常。聽着聽着,就被他樸實而真誠的話語所打動。"不完滿纔是人生。""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待在母親身邊。""懷舊能淨化我們的心靈。""青年學生就是我的藥石。"

這本書是先生百年人生的體會,是學問與人生融爲一體的完美結合。爲了更好的汲取書中的養分,我讀了第二遍。

本書第一部分是人生卷?自我記述,第二部分是世相卷?觀察與批評,第三部分是學問卷。季老先生說,我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凡人。像我這樣的一個凡人,吃飽了飯沒事的時候,有時也會想到人生問題。我覺得,我們"人"的"生",都絕對是被動的。我們糊里糊塗的降生,糊里糊塗地成長,有時也糊里糊塗地夭折,當然也會糊里糊塗地登上耄耋。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纔是人生。

在季老先生的精神世界裏,情是第一位的。用真摯的感情待人。不論是親情、友情、愛情還是愛國愛人類之情,都是如此充沛。季老先生在"賦得永久的悔"中寫到,我後悔,我真後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待在母親身旁。直到耄耋之年,我仍然頻頻夢到面目不清的母親,總是老淚縱橫,哭着醒來。我們要多陪陪老人,不要總是用錢、物品代替一切,陪他們嘮嘮嗑,陪他們旅遊,陪他們散步,給老人做飯吃,聽聽他們最近發生的有趣的故事,多和他們有精神方面的交流。用心對待父母,不要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話應到你身上。

季老對青年人特別關心,他告訴青年人時間是毫不留情的`,它真使人在自己製造的鏡子裏照見自己的真相。每一天每一個小時都是可貴的。我希望真正能夠仔仔細細地過,認認真真地過,細細品味每一分鐘每一秒鐘,我認爲每一分每一秒鐘都不"尋常"。青年人要有歸零的心態,就像得了世界冠軍的運動員,不管是冠軍或金牌多麼燦爛輝煌,一旦到手,即成過去,從現在起又要從零開始。不要做自命天才的人,多包容別人,容忍是一種美德,談戀愛千萬別浪費太多的時間,我認爲最重要的是要敢講真話,講真話也是看一個人的素養和修養。朋友之間、夫妻之間、兄弟之間往往由於不能講真話,用真話交心,互相猜疑,產生矛盾,最後矛盾擴大,弄得朋友遠離,夫妻分離,兄弟反目,這樣的事我們還見的少嗎?從青年時,我們就有敢講真話的魄力,季老曾說過,自己說的都是真話。從他的文字裏可以深切感受到這一點。他在病榻上的札記,更是字字發自肺腑,令人動容。

若干年來,季老有一個想法:人類自從成爲"萬物之靈"後,最重要的任務是正確處理人與大自然的關係,他稱之爲"天人關係"。要了解自然,認識自然,要同自然交朋友,他稱之爲"天人合一"。然後再伸手向大自然要衣,要食,要住,要行。他筆下的牡丹、美人鬆、海棠、荷花、二月蘭都有了思想,美人鬆既剛勁,又柔弱;既挺拔,又婀娜,簡直是個天上神話,是童話中的俠女。荷花是怎樣在深水淤泥裏走動呢?不到幾天的功夫,荷葉已經蔓延得遮蔽了半個池塘。認識了季老的咪咪二世,我都有想收養一隻貓咪的衝動了。人與自然應該渾然一體,人與鳥獸應該和睦相處,相向無猜,誰也離不開誰,誰都在大自然中有生存的權力。世界一切美好的東西,不管人類,還是鳥獸魚蟲,花草樹木,我們都應該會欣賞,有權利去欣賞。

人類千百年以來保存智慧的手段不出兩端:一是實物,比如長城等等;二是書籍,又以後者爲主。所以我們後一代人必須讀書,才能繼承和發揚前人的智慧。多讀書,以書爲友,去尋找書中的智慧吧!

季老先生真誠、純粹、坦蕩,人如其文,文如其人。他,人雖遠去,精神永存。

讀《箴言》有感 11

人生就像是一個高腳杯,只有用愛去呵護它,它纔會釋放出永久的光澤。”多麼富有哲理的話語啊!在我們成長的的道路上,總會遇到許多的坎坷,挫折。和許多數不勝數的誘惑。而每當這時我們就要學會捨棄,從簡單的生活中尋找快樂……但我卻始終理解不了這些話的含義,而讀了父親的箴言這篇文章,卻讓我豁然開朗。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父親對孩子的勸誡,告訴他做人應該學會吃虧;學會捨棄;學會去製造快樂;人應該學會誠實守信,而做人,更需要有尊嚴!

因爲只有學會吃虧纔會贏得朋友,只有擁有快樂的人,他的生活纔會得到充實,只有誠實守信,人生纔會變得更美好!

讀了這篇文章讓我懂得了 :其實吃虧也是一種美德,一個懂得吃虧的人,肯定是一個寬容大度的人,而用更大吃虧方式來報答你的那個人,才正是你的朋友!

而人生有許多的東西對個人來說是多餘的,那就要學會放棄和忘記。像文章中說的,得到你該要的就足夠了。不懂得滿足的人,是一個貪婪的人;一個不懂放棄的'人,是一個執着的人;而一個不懂得忘記的人,是一個斤斤計較的人。所以,只有一個懂得吃虧的人,才能在開闊的眼界中尋找快樂……

作爲一個獨生子女,經常在父母的溺愛下,缺少的是謙讓,寬容。這樣的事例時常在我們身邊發生,記得有一次,我和同學吵架了,而起因僅僅只是問我數學作業,那時正值中午連數學課都還沒上,身爲數學課代表的我,根本不知道數學作業,於是我輕描淡寫的瞄了她一眼,並沒有回答她。於是她一着急,開始對我實施了“人身攻擊”,她的無理取鬧讓我失去了理智,於是開始還擊,彼此脣槍舌戰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眼看事情越鬧越大,越鬧越僵,於是我拉着他去班主任張老師那兒評理。張老師瞭解了我們的情況,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們:“你們大家太沖動了,只要你們大家都退一步,不就海闊天空了嗎?同學之間除了要尊重對方,還要……”張老師的一席話讓我們羞愧難當,或許當時那樣的情景我們很難冷靜下來反思自己的不足,現在想來我們的確缺少了一顆包容的心。

讀了《父親的箴言》,我不僅是感同身受,同時也受益匪淺。它就像黑暗中的一縷陽光,指引着我前進,讓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自信,更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