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實用)《烏塔》讀後感15篇

(實用)《烏塔》讀後感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5W 次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烏塔》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用)《烏塔》讀後感15篇

《烏塔》讀後感1

今天我們學習了《烏塔》一課,文章主要講的是14歲的德國小女孩烏塔獨自遊歷歐洲的故事。

我覺得烏塔是一個自立意識極強還非常勇敢地孩子。相比之下,我和烏塔的自立意識,實在是天壤之別。

爲什麼我們和烏塔的自立意識會相差如此懸殊?是因爲爸爸媽媽過於溺愛我們嗎?錯!是我們自己溺愛自己。

烏塔去歐洲的經費都是她自己一點一滴掙出來的,而我們卻有時做一個家務活也叫苦連天。烏塔的知識全是她自己讀書學來的,而我們卻閒暇時吃飽睡,睡好吃,無所事事,只等時光之刃架到脖子上時,才抓緊時間幹正事。烏塔的.準備是多麼齊全,不像我們不是忘帶這就是忘帶那,讓家長忙前忙後還是死活不改。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溫室中的花朵雖然得到了溫暖,但不經歷風雨永遠也長不大。陽光總在風雨後,翱翔於天空的雄鷹不也是拋掉恐懼,奮力一拼才能成爲天空之王嗎?烏雲上也是有晴空的。那些在草原上被猛獸追趕的小獸心中只有“跑”字,只有拼搏,哪怕只有百分之零點零一的可能,因爲愛拼纔會贏,這是勝利的關鍵……而我們就像溫室中的花朵,不知何時能成爲雄鷹,何時能嚐到勝利的果實。

我們都要向烏塔學習,我們也許不能獨自遊歐洲,但平時幫助做做家務,多看一些圖書,和時間賽跑。生活和學習中多一份認真,少一份粗心;多一份勇敢,少一份膽小;多一份獨立,少一份依賴;多一份付出,少一份索求……也許這一點很小很小,但收穫卻很大很大,因爲這是我們燦爛輝煌人生中燦爛輝煌的一個開始。

《烏塔》讀後感2

讀了《烏塔》這篇課文,使我受益匪淺,因爲我被烏塔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深深的感動了。

《烏塔》主要講了:一個14歲的德國小姑娘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的'事情。烏塔用了三年的時間準備這次旅行。在開始旅行之前,她在家裏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再給家裏人撥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烏塔的自立自強精神,值得我們敬佩。

我十分贊同烏塔的做法,因爲獨立意識會使柔弱變爲堅強,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依賴,只會讓我們走向失敗。如果我們不能像烏塔一樣獨自生活,我們就會是“溫室裏的小草,永遠長不成參天大樹,永遠那樣弱小。”靠別人只是暫時的,靠自己纔是終生的。

看到烏塔的做法,使我想起了一個小故事。邰麗華,她2歲時因高燒失去了聽力和說力,成了聾啞人,但她從未自暴自棄。6歲時爸爸送了她一雙舞鞋。15歲時,她正式訓練舞蹈,開始了舞蹈生涯。邰麗華雖是聾啞人,但卻以堅強的毅力摘取了事業成功的花朵。

《烏塔》這篇課文,給了我一個啓示:我們要自立自強,擁有獨自意識和獨自生活的能力,而不是依賴父母。我們要做的是展翅高翔的雄鷹,而不是像風箏一樣被拽在手裏!

《烏塔》讀後感3

《烏塔》這篇課文主要寫了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遊歐洲的事。烏塔用了三年的時間,設計好旅行路線和日程,週末一有時間就去幫餐館和超級市場發廣告單掙錢。閱讀了很多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能耐住三年這麼多的`時間,而我一個星期都耐不住;烏塔能一個人遊歐洲,我卻連紹興也不敢一個人遊;烏塔自己掙錢,我只能向父母伸手要錢;烏塔像一顆在戶外的小草,而我卻是溫室裏的花朵。我要學習烏塔的自主生活的能力和獨立自強的精神,這樣才能適應社會的生活。有一次,爸爸和媽媽帶着和姐姐一起去遊樂園玩,由於那個遊樂園太大了,我和姐姐走着走着就和爸爸媽媽分開了。當時,我才上三年級,所以特別害怕,而姐姐去遊樂園的時候,忘了帶上手機,所以也有點害怕。這時一個阿姨走了過來,問道:“小朋友,你們是不是找不到爸爸媽媽了呀?”我和姐姐點了點頭,那位阿姨拿出了一個手機給姐姐,讓姐姐打電話給媽媽,不一會兒,媽媽和爸爸就匆匆地趕來了,謝了那位阿姨後,就帶着我和姐姐離開了。我覺得我應該向烏塔學習,遇到危險和困難時向相關人員請求幫助。從烏塔“愛孩子,爲什麼就不能讓他們單獨出門?”這句話中,我覺得烏塔說的非常對。因爲我們從電視、圖書中不能完全感受到那些地方的美,要感受到它們真正的美,必須要我們自己去實踐。我要好好學習烏塔勇敢、有耐心、膽大的精神。我覺得要認識祖國,認識世界,認識世界,就要去闖,烏塔就是一個值得我好好學習,烏塔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爸爸媽媽爲了讓我像雄鷹一樣飛翔,請放手!

《烏塔》讀後感4

烏塔,僅僅是一個十四歲的女孩子,竟然一人敢旅遊歐洲!這對一個沒有單獨旅遊的孩子是都不敢想的事!

烏塔爲了這一次的旅遊,她整整花費了三年的時間做準備!而且,這次的旅費沒有從家裏面拿一分錢,而是靠自己去餐廳和超市、還有發報紙和廣告單自己辛苦掙來的!

我讀完之後,心裏掀起了無數個波瀾。因爲我是個十歲的孩子了,從來沒有離開過爸媽,更不要說自己外出和旅遊了。這還讓我想到了那一次:因爲我每個星期天的下午,我都會去上英語課。吳老師有次讓我們去青島日照三日遊,誰想參加誰報名。我興高采烈的把此事告訴了爸爸,結果爸爸一口否定,“你還小,以後會有機會的”。我傷心的回到了英語班,看着同學們高興離開時的身影,我心裏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後來同學們回來了,向我講起外面的風景和拾貝殼的感受,我心裏即替她們高興,又感覺她們像是在諷刺我。

有的家長就是太“愛”孩子了,爲什麼在愛字上加上引號呢?因爲這是錯誤的愛。爲什麼烏塔的爸媽敢於讓烏塔獨自一人去旅遊歐洲呢?難道她的.爸媽不愛她嗎?不是的,烏塔的爸媽只是想鍛鍊孩子的獨自能力。中國的爸媽真們是把孩子是“捧在手裏拍掉了,含在嘴裏怕化了”。

爸爸媽媽們,請讓我們獨立去做一件事情吧!像烏塔一樣過早的學會獨立,我們不想做溫室裏的花朵,不想做籠中之鳥,我們要做雄鷹、暴風雨裏的雄鷹!

《烏塔》讀後感5

你相信一個14歲的女孩獨自一人遊歷歐洲嗎?你肯定會說:不相信、不可能。讓我來告訴你: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趁暑假獨自一人遊歷歐洲,已經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意大利,還要去希臘……

烏塔是一個做事認真、心細的小姑娘。她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困難和危險時請求幫助;每到一地就給家裏打個電話或寄明信片,向家人報平安,可以讓家人知道自己的行程;爲了這次行程,用了三年的時間閱讀有關這些國家的書籍,瞭解各國的風土人情、名勝古蹟等,做好旅遊攻略。

烏塔是一個做事獨立的.小姑娘。爲了掙旅費,每個週末去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裏陪小孩玩。

而我們呢?一心只顧讀書,什麼事情都不操心。吃完飯,推開飯碗,就去讀書了。衣服髒了,還讓父母幫助洗,我們事事都要依賴父母。想了很久,我才明白爲什麼我們和烏塔的差距那麼大,因爲我們依賴性強、獨立性差、經不起挫折。

看看烏塔,再比比我們,她雖然只比我大幾歲,獨立性卻那麼強,爲此我感到慚愧。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每個家長都很愛自己的孩子,我們的缺點是依賴性太強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爲了讓我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爸爸媽媽經常在假期帶我去各地遊覽,遊名勝古蹟、觀各地名校……但是每次都是爸爸媽媽做好旅遊攻略,都是用爸爸媽媽的錢去吃、住、行。

讀了這篇文章,讓我下定了決心:一定要養成獨立的習慣,向烏塔學習,克服依賴思想,逐步提高獨立生活的能力。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小事做起,做一個獨立的陽光少年,不做母雞翅膀下的小雞,要做真正的雄鷹搏擊長空!加油!

《烏塔》讀後感6

最近,我們學完了第七單元。其中《烏塔》這篇課文使我記憶猶新。

課文中主要講了一個名叫烏塔的14歲德國女孩獨自一人周遊歐洲的故事。烏塔做事十分周全,用了足足三年的時間準備旅行。她還很勇敢,很熱情她擁有的許多品質都是我們身上欠缺的`。

在中國,父母都很疼愛兒女,使他們如同弱小的花蕊,藏在綠葉中養尊處優。同樣是家中的寶貝,中國父母讓孩子待在家裏,烏塔的父母卻放手讓烏塔自由飛翔。其實,過度溺愛對我們的成長有弊無利。

比起烏塔,我們該慚愧。相仿的年齡,卻有着大不相同的地方。我們像溫室中的花朵,雖看着富麗堂皇,卻終究少了那麼一絲頑強的生命力。烏塔,她是開在原野的玫瑰。溫室中的我們,到頭沒有平原上的玫瑰嬌豔。她的自強,勇敢,獨立,都在我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我們去文具店買筆,見到店員阿姨都害羞,更別說打招呼了。可是,烏塔還能鎮定,神態自若地周遊列國,在旅店碰到陌生人也會熱情地問好。這一點,我們是無論如何做不到的。

烏塔,你真是勇敢,敢於周遊歐洲;烏塔,你真是自立,張開雙翅飛翔;烏塔,你真是聰明,做事如此周全。而我們,卻那樣軟弱,膽小總怕這怕那

我們應當學習烏塔,學習她的大方,爽朗,熱情,自立。海闊憑魚遊,天高任鳥飛。我們要懂得的還有很多。

《烏塔》讀後感7

學了《烏塔》這篇課文後,我要爲小姑娘烏塔點贊。一個14歲的女孩,獨闖歐洲,這可不是一般孩子能做到的哦。

《烏塔》主要講了“我”去羅馬旅遊,遇到14歲的'女孩烏塔。經過與烏塔的交談,作者瞭解了烏塔獨自遊歷歐洲的事——她爲了這次旅遊,用了三年的時間準備,還自我掙旅費……

這真是一個勇敢、獨立的孩子啊!

在生活中,我可沒有像她這樣自強自立。一次晚上,爸爸媽媽對我說:“我們有事情要出去,你一個人在家待幾分鐘,好嗎?”

我一聽,自我一個人在家?我一下子就緊張起來。可爸爸說,他和媽媽有事必須要出去一下。“那……嗯,好吧!可是,你們必須立刻回來!”我研究了一會兒,勉強答應了。

爸爸媽媽走後,家裏變得很安靜,我的心開始怦怦怦直跳,看着空蕩蕩的房子,開始害怕起來:“會不會有鬼呢?”

我這樣想着,我立刻向客廳的電話機跑去,把自我縮在電話機旁的一個玻璃櫃子旁,等待爸爸媽媽回來。

過了很久,爸爸媽媽纔回來,我感覺我已經等了一年!

烏塔會這樣做嗎?不,她不會!烏塔會這樣想嗎?不,她不會!一個人在家裏比起14歲獨自遊歐洲,又算得了什麼呢?

有時,我完成作業遲了,就叫媽媽幫我整理書包,如果媽媽不願意,我就不高興。

讀了這篇課文,我決定向烏塔學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會洗衣服、扎辮子……幫家裏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再“一來伸手,飯來張口”。

我不做溫室裏的花朵,我要成爲一粒種子,落在大自然裏,經歷風雨,長成蒼天大樹!

《烏塔》讀後感8

學習了《烏塔》這一文,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文中寫了一個德國小女孩烏塔用了三年時間,在家裏就設計好了旅遊路線和日程。閱讀了很多與這一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爲了掙旅費,每個週末去幫飯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裏陪小朋友玩。在暑假裏,一個人遊歷了整個歐洲。在我們中國有哪幾個孩子,自己獨自一個人到其他國家去過。

我時常看見這樣的情景,媽媽抱着孩子,爸爸從包裏不斷地拿出零食來,爺爺奶奶一邊哄着他,一邊講着笑話。我想,這雖然包含着偉大的母愛,還有父愛,但是“小皇帝”會成會合適的棟樑之才嗎?我的心不是甜的,更不是自豪的。而是苦的、澀的……是童年是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候,特別是我們這一代吃着好吃的,玩着好玩的。有電視,有兒童圖書,還有遊樂園……孩子們淋浴在媽媽溫柔的懷抱中,無憂無慮,什麼也不過問。但是,爸爸媽媽卻不讓孩子們單獨一個人出遠門,害怕孩子們迷路。所以,每當孩子提出要出去玩時,爸爸媽媽就會像忠實的管家一樣看着孩子。

與烏塔相比,我們有着一個共同點:烏塔在家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很愛她。我也是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爺爺奶奶的心肝寶貝。但我和烏塔卻有着絕然不同的生活:烏塔一個人遊歷了整個歐洲,也不害怕。我卻獨自一人在家,也會害怕得要命。更不用說一個人到外面去玩,全家人都會忐忑不安。

總而言之,烏塔,我打心眼裏敬佩你的勇敢。

《烏塔》讀後感9

烏塔,一個十四歲的女孩。你能相信她獨自一人遊歷歐洲嗎?也許大多數人都會覺得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就算可以,也只能遊歷一個國家而已,怎麼可能遊歷整個歐洲呢?可她卻去了法國、羅馬、意大利、米蘭、威尼斯、佛羅倫薩、瑞士、奧地利等國家。她,一個德國小姑娘,身上卻有着我們沒有的美好品質。她愛學習、開朗、活潑、熱情、大方,更重要的是她獨立自主,自食其力。我曾看到過這樣一篇報道:一位考入名校的學生,卻因爲自己不會疊被子,穿衣而被退學。這,就是對我們敲響的警鐘啊!、

父母常常約束我們,擔心我們的安全,從來不讓我們單獨出門,把我們呵護得像溫室裏的花朵。冷了,有棉衣,有火爐。餓了,有香噴噴的飯菜。我們只知道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坐享其成,卻忘記了當下孩子最需要的一點:獨立,自強.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是未來的棟樑,但如果我們只知愚昧的學習,那,就失去了學習的意義,更失去了寶貴的自主能力呀!我們何時才能不做溫室裏的花朵,而做一隻翱翔在藍天裏的雄鷹啊!我們就像一隻被關在籠子裏的小鳥,沒有自由、沒有嚮往、沒有憧憬、沒有夢想。只求填飽肚子,睡眠充足。可是,你是否想過,當有一天,你的主人離你而去時,你的命運又將由誰來做主?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學會自己穿衣,自己疊被。讓我們向烏塔學習,學會自食其力。面對挫折跌倒了,再從那兒爬起來!讓我們告別雛鷹,告別溫室的花朵,一起成爲展翅高飛的雄鷹吧!

《烏塔》讀後感10

讀了《烏塔》這篇課文,我不禁愣住了,心中感慨不已。一個14歲的女孩,獨自一人遊走四方,竟把足跡遍佈了大半個歐洲!這可是何等勇氣,令人勇闖天涯;那又是何等懶惰,讓人足不出戶呢?

在中國,有誰哪怕是大人能獨自走上個十天半個月遊遍亞洲已經要讓人捧上天了,可歐美遍地的小冒險家們已經屢見不鮮。恐怕我不用談美國“驚世駭俗”的對於中國學生可望不可求的教育法,也不用說枯燥的大道理,單看看身邊的小事就知道爲什麼美國一些乞丐都叱責中國人 “胡鬧”:若有秋遊、夏令營之類的活動,哪怕兩三里路也會有家長不時地“跟蹤大部隊”;每個人總不會一無是處,而家長們總是“恨鐵不成鋼”,稀里嘩啦地把雜七雜八的補習班一股腦兒潑到孩子身上,反倒越學越糟……這類事情基本上遍佈三分之二的家庭。能怪孩子不爭氣嗎?只能說家長太溺愛,被樹陰蔽護的.芽苗永遠長不成參天大樹。整日地對孩子“捧在手裏怕壞了,含在嘴裏怕化了,背在背上怕摔了”只能害了孩子。獨立,孩子纔有進步的空間。

再看看烏塔,一個僅大我3歲的女孩,整整準備三年遊走歐洲!讓我到她那麼大也就是3年。我能準備好嗎?不能!我能下決心嗎?不能!我有她的膽量嗎?沒有!究竟爲什麼?爲什麼?不得而知。奉勸老師們上這堂課不要問學生“敢像她一樣嗎”,答“敢”的話,你對他們關於誠實的課全白上了。

那麼,你們敢嗎?唉,我也是有此心,無此膽吶!

《烏塔》讀後感11

“愛孩子,爲什麼就不能讓他們單獨出門?”烏塔反駁道。這句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是呀,愛孩子,難道不該讓他們學會獨立嗎?

通過這篇文章,我能感受到烏塔自立的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與此同時,她也在我心中樹立了一個好榜樣,並讓我回憶起了在生活中的一件事。

在之前的一段時間裏,我總是看見高年級的哥哥姐姐們揹着書包獨自走在校園,看着他們自信的.眼神,我的心裏也不禁產生了一絲羨慕:爲什麼他們能自己進校?爲什麼我不能自己進校?是因爲我太小了嗎?可我不小啊……我一定要去問問媽媽。

“媽媽,您們把我送過馬路,剩下的路由我自己走完吧。”我央求媽媽。

“不行,孩子,你太小了,不安全。”媽媽果斷的拒絕了我。

“不用擔心,我要學會獨立,我不是小孩子了!”我堅定無比地說。

媽媽半信半疑的點點頭,把書包遞給了我。我接過書包,和媽媽說了聲再見,一蹦一跳的向學校走去。

在路上,我的腳步飛快,生怕後面有人來抓我,這時,我心想:周圍有這麼多同學和家長,怎麼會有壞人呢?看來,是我多慮了。正想着,我放慢了腳步,但還是時不時地朝後面張望一眼。我遵守交通規則,一路靠右行走,注意避讓來往車輛。我就這樣不慌不忙地進了學校。這有什麼不安全呢?我心裏不住地想。

今天,我獨立生活的能力又向前邁了一小步。我感到很有成就感。今後,我還要繼續努力,邁出一大步,成爲一個自強自立的好孩子!

《烏塔》讀後感12

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後,我的感觸頗深。從烏塔身上,我收穫到了很多有益的知識。

現在的中國孩子,在家裏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小公主”,家人百般呵護,沒有獨立的性格,而烏塔卻認爲自己有獨立的'性格比較好!更令人吃驚的是,她爲這次歐洲之旅準備了三年,路線日程安排得滴水不漏——一個小學生,幾乎不要家長幫忙,我想:中國的小朋友假如自己獨自出去旅行,一定不會想得這麼周全的!

尤其是烏塔和作者的談話,讓我更加佩服烏塔了!烏塔告訴作者,她爲這次歐洲之旅準備了三年旅費不是問爸爸媽媽索要,而是自己假期時幫餐廳或超級市場發廣告單,這讓作者非常敬佩。可我們卻每天都向父母要零花錢,而且都是一天花光,也沒有攢錢,這實在是一種不好的行爲。作者一致認爲愛孩子,就必須帶他們出去玩,不讓他們自己出去玩,不讓他們出遠門,每天在家看電視、看故事書,就是愛孩子,但是烏塔卻認爲愛孩子,就應該讓他們有獨立性,讓他們多多出遠門,多多鍛鍊自己,不能讓孩子們每天窩在家裏,纔是愛孩子!

烏塔還說光從電視和書本認識世界總不完美,要多多實踐!作者被烏塔說服了!作者舉雙手贊同烏塔的說法。我們中國小朋友一寫完作業就看電視,看連環畫,有的甚至直接把筆一揮,就玩兒去了,我們要親身體驗。

從《烏塔》這篇課文中,我瞭解了一個和我年齡差不多的小女孩,但是我們的行爲卻大不相同!她的行爲值得我們學習!

《烏塔》讀後感13

學了《烏塔》這篇課文之後,我非常佩服烏塔。一個14歲的小姑娘,竟然能一個人獨自游完全歐洲。

“一個14歲的小女孩,獨自一人遊歐洲,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絕不會相信。”課文中的這句話我也同意。在中國幾乎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要是真有一箇中國孩子要外出遊玩很多天,即使自己願意,他的父母也肯定是千萬個不同意的。他們怕孩子遇到危險,怕孩子肚子餓沒飯吃,怕孩子生病不會照顧自己,怕孩子在外面不會自己洗衣物……總覺得孩子永遠長不大,抱在懷裏怕掉了,含在嘴裏怕化了,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心肝寶貝來對待。

我聽說過一件事,中國有個大學生考上了一所非常好的大學。可是,他總是依靠父母,雖然考上了名牌大學,但他不會照顧自己,最後,他只能退學回家了。

外國的父母,雖然過得很寬裕,但他們會讓孩子學會生活自理,做一些力所能極的事,從小得到鍛鍊。而中國父母只會寵壞孩子,讓孩子有一個依賴的思想,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怎樣就怎樣,自私且沒有獨立能力。

烏塔的父母沒有讓烏塔成爲溫室裏的`花朵,而是讓她闖蕩世界,讓她成爲搏擊暴風驟雨中的雄鷹。所以,中國的父母們,我知道你們也不想讓孩子成爲溫室裏的花朵,那就大膽地放手讓孩子獨立自主勇敢地面對困難和挫折吧,讓我們成長爲國家和社會的棟樑。

《烏塔》讀後感14

最近學了《烏塔》後,我感觸很深。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名叫UTA的14歲少女獨自在歐洲旅行,在羅馬的青年旅舍裏被稱爲王曉潔的故事。

小女孩烏塔這樣對王曉潔說。“我叫烏塔。已經14歲了。我是德國人,住在漢堡。趁這個暑假去歐洲旅行,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從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最後去了希臘。”

中國父母一定嚇壞了,說:“啊,你一個人嗎?你父母不擔心你嗎?”

讓我們看看UTA是如何回答這個問題的。“我在家設計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每次都先調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在遇到危險和困難時尋求幫助。給家裏打電話或者再發一張明信片。”

這麼小的孩子一個人出去旅行的話,旅費肯定是家人給的'。但事實並非如此。其實旅費也是UTA自己一點一點屬於我們的。她花了三年時間準備這次旅行,讀了很多有關這些國家的書。爲了掙旅費,每個週末都會幫餐廳或超市分發廣告紙,假期會去別人家和孩子們玩。

UTA小小年紀就這樣自立,回頭看中國孩子,聽到一個學生考上了名牌大學,但他因爲不能洗衣服、疊被子或整理書包而輟學。(你知道的)。

我想對中國父母這樣說。“請爲孩子撐起獨立自主的藍天。請讓愛情更加完美。讓愛情更加充實!

《烏塔》讀後感15

最近我學了一篇課文,名字叫《烏塔》,文章中的小主人公烏塔讓我深感震撼,這篇文章也讓我受益無窮。

《烏塔》這篇文章描述了年僅14歲的烏塔獨自一個人遊歐洲的故事。烏塔能獨自一人遊歐洲是因爲烏塔用了三年的時間準備了這一次旅行。烏塔每到一個國家都會先查明警察局的電話,然後給家人打個電話或者寄張明信片,烏塔還閱讀了大量關於歐洲國家的書籍。我想這就是烏塔敢獨自一個人遊歐洲的原因吧。

烏塔的父母認爲,愛孩子就要讓他們品嚐生活的酸甜苦辣,從小就學習獨立自強。而中國的父母卻把我們看爲掌上明珠,像小皇帝、小公主一樣,不讓我們自己出家門;在學校也沒幾個同學敢獨自一個人去上學,大多數都靠爸爸媽媽來接送我們去上學、放學。所以中國的孩子都不獨立,別說獨自遊歐洲了,就是獨自遊中國也不一定有人可以做到。

和烏塔相比,我們之間差的不是幾歲了,而像是幾十歲的'差別了。她有勇氣去遊歐洲,而我們都還不敢獨自去上學;她在打工掙錢的時候,我們還在向爸爸媽媽索要零花錢去買好吃的、好玩的玩具……因爲這種種不同,我們和烏塔也大不相同。

讀了《烏塔》我的感觸很深,她那種自主自立的精神太值得我去學習了。以後我要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事儘量不麻煩父母。設計好自己的生活,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如果有時間還要幫把爸爸媽媽做一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