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烏塔讀後感(通用6篇)

烏塔讀後感(通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5W 次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烏塔讀後感(通用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烏塔讀後感(通用6篇)

  烏塔讀後感1

《烏塔》這篇文章主要講述小女孩烏塔爲了獨自遊歷歐洲,竟爲之準備了三年之久,並且在遊歷的過程中體現出很強的環境適應能力。

如果不是親口讀到和了解到,我絕不會相信。她畢竟才十幾歲呀!讀完這個故事,我才明白了這是千真萬確的。

其實,我們也要向烏塔學習。在中國,我們孩子從來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連整理自己的學習用品,幫助爸媽掃掃地這些基本家務都做不到,更別提一個人遊歐洲了!

坦誠講,我認爲,其實中國式的家庭教育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問題。從小就嬌慣孩子,讓孩子“吃飽喝足,衣食無憂”。可是,這樣又有什麼用呢?孩子長大,翅膀硬了,總有一天要飛翔的。但是,他們卻因缺乏對生活的歷練,過多地對父母的依賴,只能在現實社會中掙扎着、呼喊着,但都只是徒勞!相反,只要根據孩子的成長過程培養孩子的自理和獨立能力,孩子就會飛得更高、更遠!

很多家長都把孩子視爲“掌上明珠”,含在嘴裏怕化了,捧在手裏怕飛了,不讓他受到一點傷害。所以,我想說一句,“路,總要自己走的;獨立,就是一盞燈,指引着你前進”。

  烏塔讀後感2

我閱讀了《烏塔》這篇文章。烏塔是個14歲的德國小女孩,她通過自己的努力掙錢買票,獨自一人遊歐洲。她爲這次旅行準備了三年,日程安排得滿滿當當,滴水不漏。一個小學生,幾乎不要家長幫忙,與我們這些同齡人相比……

課文中我感受最深的還是烏塔與“我”的一番交談。她的話語無不折射出她邏輯嚴謹,條理清晰。“愛孩子,爲什麼就不能讓他們單獨出門?”這句話觀點鮮明,擁有獨特的見解,可見烏塔生活中的獨立源於思想上的獨立。當“我”告訴烏塔中國孩子可以從電視、兒童圖書、遊樂園獲得樂趣時,烏塔卻覺得親身經歷認識的世界纔是最美的。這一點讓我心服口服,親自體驗才能感受到美。

我們中國像烏塔這麼大的孩子都是家裏的“小公主”、“小皇帝”,什麼事情都讓父母包辦,讓孩子養成了依賴他人的習慣。我們獨立生活能力上的欠缺,會使我們在以後的社會交往中適應能力差,容易收到挫折和打擊。我們應該擺脫依賴思想,成爲一個獨立的人!

我們只有短暫的假期,但在這假期裏也報滿了興趣班,根本不能外出旅遊,而外國人卻有充足的假期去旅行,這是我們改變不了的現實。

但我還是想說:“爸爸媽媽,請你們放開手讓我們去鍛鍊,經歷挫折和困難,我們一定能更加獨立的!”

  烏塔讀後感3

最近,我讀了《烏塔》這邊課文,讓我受益匪淺。感觸最深的是中國和德國的對孩子的教育截然不同。

課文講的是一位14歲的德國小姑娘獨自一個人遊歐洲的的事。讀了這篇文章,我知道了我們要養成獨立的習慣,不能什麼事情都依賴大人。

我身邊的朋友,放學的.時候,一半是自己回家,一半是父母或者爺爺奶奶接回家。每天學生放學的時候,學校四周真是人山人海,全都是接孩子的大人。放寒假的時候,家裏的孩子不是補課,就是寫作業,玩遊戲。可烏塔就不一樣了,她是一個獨立的女孩,爲了這裏旅行,它利用假期時間出去打工,爲此整整準備了3年,我們別說旅遊了,連平時出去玩,大人都是全程陪同。

我自己也是這樣的,下樓玩,父母不放心,自己出去旅遊,更是想也不敢想的事。父母總是說我很小,外面的壞人太多,外面的危險太多,反正就是總有各種理由阻擋我出去,慢慢地,慢慢地,我也習慣了他們了周到的照顧。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我從心裏佩服烏塔這個獨立的女孩!

我覺得中國的父母應該給孩子多一點獨立自主的機會,使我們得到更多的鍛鍊的機會,將來的生活會越過越好!

  烏塔讀後感4

讀了《烏塔》這篇課文,我感到震驚:一個十四歲的小女孩竟有那麼大的勇氣,敢獨自周遊歐洲。

《烏塔》這篇課文主要講了:烏塔一人掙錢,用掙來的錢去周遊歐洲,她每到一個地方就會記下當地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備不時之需。之後“我”和烏塔談論,到底應不應當讓孩子獨自出去玩,可烏塔的一句話立刻讓“我”啞口無語,第二天,烏塔向“我”告別,說晚上坐車去波斯,還說要繼續掙錢,以後去中國旅遊。

而《烏塔》中,烏塔的一句話讓我受益匪淺,“爲什麼愛孩子就不能讓孩子獨自出去玩”這彷彿是在問所有的中國父母,“怕孩子受傷。”“怕孩子遭到不幸。”

“怕孩子交到些狐朋狗友。”……大家的答案千姿百態,可是,你們有沒有想過,這樣能夠讓孩子永遠不受傷嗎?不能。這樣能夠讓孩子永遠不遭到不幸嗎?也不能。並且,這樣還會扼殺了孩子的天性,讓孩子獨立、自主的本事被溺愛的泥土覆蓋了,僅有讓人經歷過苦難,才能綻放出燦爛的鮮花。

記得幾個月前,學校組織實踐活動,並且是學生自我去。坐上車子第一排,望着窗外一個個閃過的美景,心中歡快至極,“耶”最終能夠擺脫媽媽,開開心心地玩一天了。正當我悠閒地欣賞風景時,一輛紅色的小轎車“闖”入眼簾,我定眼一看,“浙C3170K!”我大聲喊道,“這不是我媽媽的車麼!”只見那輛小汽車一向在我的客車周圍開着。這時,一個壞想法出此刻了腦海:難道她要跟蹤我們?果然,在目的地,我看見了媽媽的身影,這時我感到一陣無名的懊惱,爲什麼媽媽還要來,不是說就我們小孩嗎?是不信任我纔來的嗎?媽媽,您僅有放開手,我才能成長。

花盆裏長不出大樹,鳥籠裏飛不出雄鷹,爸爸媽媽,請放開你們那雙溺愛的手吧,僅有這樣,我才能綻放出人生的光彩!

  烏塔讀後感5

最近,我們學了《烏塔》這篇課文,我深有感觸。

課文講述的是一個名叫烏塔的十四歲女孩獨自遊歷歐洲,在羅馬的青年旅館認識了作者汪小潔的故事。

從烏塔和作者的談話中我懂得了兩個道理:一是“愛孩子,就讓他們獨自外出”;二是“光從電視和書本認識世界總不完美”。

道理很明確,但做起來卻重重困難,令人驚訝的是,烏塔做到了!她的獨立,她的能幹深深震撼了我,這是怎樣一種勇氣,這是怎樣一種自豪?

這兩個問題引起了我的深思,是呀,烏塔才比我大幾歲,但她的獨立性卻遠遠超過了我。在生活中,爸爸媽媽總是慣着我,餓了遞麪包,渴了送牛奶,所有事情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才漸漸構成了依靠、不獨立、嬌慣等壞毛病。烏塔擁有超強的安全意識和生存本事,我們有嗎?我們有,只是這種本事被依靠的泥土深深覆蓋了。

記得一年級的時候,我十分期望能獨自一人乘公交車去上學,可爸爸媽媽死活不一樣意,但看着我又哭又鬧又是信誓旦旦的,只好讓步了。當我獨自坐在車上,望着車外一道道飛馳而過的風景,心裏飄飄然升起一種自豪感。這時,車身猛的震了一下,把我的書包拉鍊震開了,我轉過身去,突然發現一輛灰色的車正緩緩地跟在公交車後面,感覺很眼熟,定睛一看,原先是爸爸!我立刻感到一種無名的懊惱:看來爸爸媽媽還是不信任我,我已經長大了,完全有這種本事,只要放手讓我去體驗,我才能成長。

花盆裏載不出參天大樹,鳥籠裏飛不出雄鷹。親愛的爸爸媽媽,請放開你們那溺愛的雙手,讓我像一隻歡樂的小鳥自由翱翔在屬於我的天空吧!

  烏塔讀後感6

在星期六早上,我讀了《烏塔》這篇課文,讀完後,我受益匪淺。

《烏塔》主要講了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遊歐洲的故事,反映了外國兒童強大的獨立生活和和自立意識,同時也反映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當我讀到“不知過了多久,“丁零丁零”的鬧鐘驚醒了我……她走了不久,我也出去了。”我的內心十分慚愧,因爲我自強的力很差,而烏塔自強能力卻很強。

我每次寫完作業都出去看電視,從來不檢查作業,而且把書桌弄得亂七八糟,我總讓媽媽來善後。還有一次,學校舉行校運會,媽媽早早起來,煮好早餐,裝好水,叫我起牀,幫我把衣服穿上,疊好被子,拉起我的手陪我一起去學校,幾公里路程她都喋喋不休的說,讓我注意安全,跑步前要做熱身操……我總覺得媽媽就是我的女傭。另外我看到一張報紙,知道了中國人的父母太溺愛孩子,含在口裏怕化了,抱在手裏怕摔了,我們都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和小公主。而外國父母不是這樣教育的,他們是讓孩子從小學會獨立生活和技巧,我多麼希望我的媽媽也能像外國父母那樣教育孩子,相信孩子,放手讓我自己去面對生活的事情。

在這裏我呼籲,希望我們零零後不要再當父母的小皇帝和小公主,我們也要像烏塔那樣獨立自主,自立自強,做新時代的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