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關於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範文

關於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W 次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範文

三國志這一遊戲之所以如此吸引人,主要是它會給人帶來這樣一種快感:玩家可以隨意挑唆歷史,讓歷史的巨輪隨自己的意志轉移。最終讓自己操縱的人物實現天下統一,成就前人無法完成的夢想後,顧往昔反而有種孤獨蒼涼之感。這巨大的孤獨感來源於千古悲嘆的歷史史實:先人們灑盡一身熱血,抱着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信念去追逐自己的夢想,多年以後卻頹然驚覺,人生五十年,如夢亦如幻的宿命。多少腥風血雨,多少明謀暗算盡赴滔滔東流。

當年明月的這系列著作就是一張巨幅的衆生相,一些人佔據最顯眼的位置,輕輕一掰便扳動了歷史的巨輪推動歷史的發展,一些人不算太突出卻還能勉強影響歷史的軌跡,但大部分人都處於鋪墊的位置,他們化作歷史的煙塵,爲這波瀾壯闊的歷史增添五光十色。這或許是時間最真實的面目,也正是這三百多年的波浪壯闊與夾雜其中的平淡不驚,給我們一段鮮活的歷史,給我們無數站在歷史舞臺上的人格形象。

——世間已無張居正

第一次看見這標題是在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第一次便讓我銘記一生的一段話。張居正不是什麼聖人,他出生於一個普通的家庭,從小熟讀四書五經,挑燈苦讀,是爲了混碗飯吃,進入官場,參與權力鬥爭,拉幫結夥,是爲了保住官位,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他都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俗人。可正是這樣一個俗人佔據了歷史最耀眼的位置,成就萬世不滅的功績。也許只有當你知道,他是一個正常人,有正常的慾望,有自己的小算盤,有過猶豫和掙扎,有過貪婪和污點,你才能明白,那個不顧一切,頂住壓力堅持改革的張居正,到底有多麼的偉大。

我不認同他爲實現夢想不擇手段的做法,但不得不讚服他爲夢想堅持貫徹,始終如一的人生態度。“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是難於法之必行。” 在因循守舊的官場體制下,他滿布親信排斥異己,爾後力排衆議推行改革。他用他的人生告訴我們,良知和理想是不會消失的,不因富貴而逝去,不因權勢而凋亡。

縱使最後你的夢想不能得以實現,至少你爲此奮鬥了終生,而人生最偉大的成就往往不在於結果,而在於經歷。張居正用盡他的一生擦出了夢想的火花,爲大明帝國綻放最動人的光輝,儘管這輝光猶如曇花一現,卻曾經耀如天堂。

——帝國空餘老槐樹

《明史》評價崇禎說:“帝承神、熹之後,慨然有爲。在位十有七年,不邇聲色,憂勸惕勵,殫心治理。“如果說明史有偏頗之嫌,那麼李自成在《登極詔》也說“君非甚暗(崇禎皇帝不算太糟),孤立而煬竈恆多(即便他被孤立,卻頗能爲人民國家做出許多打擊貪官污吏好事);臣盡行私,比黨而公忠絕少。”總的來說,崇禎同樣是個堅持的人,以一己之力苦苦支撐着早已臃腫不堪的大明帝國。無奈,他只有他一個人而已。

我曾聽別人說,一個勤勉的人就算再弩鈍也能通過笨鳥先飛的方式獲得成功。這樣的人如果還能對自己節儉對他人慷慨,那必然能成就一番大事業。而這位明朝乃至整個皇朝最爲勤勉的帝王,每天只睡五六個小時,其餘時間全部都在工作。即使穿着一補再補的衣裳早朝,也寧願拿出自己的錢來充當軍餉。就是這樣一個崇禎,天仍不酬勤。繁重的稅負體系,因循守舊的文官政治,乃至於突如其來的叛亂、異族的興起,早已讓這個帝國走過沒落的餘暉。“惜乎大勢已傾,積習難挽。”

崇禎是不幸的,明朝三百多年的基業卻不曾給予他任何有用的東西,當他登上極位,他看見的不是盛世天下而是一個爛攤子。但即便他擁有所有的不幸,他都依然在堅持,幾十年的堅持,爲我們講述了另一類人的堅持,用他的方式,堅持他的生活,即使他的堅持沒有結果,或許他的堅持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滅亡,但是他仍然堅持着。

而最後他還是繼續了他一如既往的堅持,帶着明帝國最後的光芒登上了煤山壽皇亭,走過了風雨三百年,走向了那根 屬於他的吊繩。

歷史的弔詭正在於此,沒有人可以準確地預期自己的選擇究竟意味着什麼, 堅持着自己的選擇,命運就此註定。歷史是一面鏡子,也許有太多的不幸讓我們在堅持夢想的路上踟躕不前,也許太一之輪下人生的渺茫感讓我們在堅持夢想的旅途彷徨躊躇,我們來到這個世上並非只有宿命論的悲傷,我們爲了各自的夢想,在人生的征途中去闖去愛去後悔去相信,以自己的方式圓滿人生的價值,這纔是當年明月鋪下漫長的歷史畫卷嘗試揭示告訴我們的人生真諦,也是時間最真實的面目揭示給我們最深刻的道理。

在全書的最後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叫徐霞客的行者的故事,巧妙的運用了一個簡單純樸的例子總括了全書主題:也許我們大部分人都無法站在最耀眼的位置上翻雲覆雨,但我們活出了自己的價值,堅持過自己的堅持,執着過自己的執着,那便是人生的英雄。請執着地相信,歷史需要我們,需要我們不斷嘗試,不斷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