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範文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6W 次

歷史,每次讀來總是心潮跌宕起伏,那些事兒又都是大事,平凡如蟻的事,正史不關心,野史也不疼愛。然而無論大事還是小事,只要是個事兒,哪怕你是王侯將相。也構成了後人在閱讀歷史時的一個微妙的心理,這種奇妙的品味過程,相信每個讀歷史的看官都深有體會的。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範文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一:

三國志這一遊戲之所以如此吸引人,主要是它會給人帶來這樣一種快感:玩家可以隨意挑唆歷史,讓歷史的巨輪隨自己的意志轉移。最終讓自己操縱的人物實現天下統一,成就前人無法完成的夢想後,顧往昔反而有種孤獨蒼涼之感。這巨大的孤獨感來源於千古悲嘆的歷史史實:先人們灑盡一身熱血,抱着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信念去追逐自己的夢想,多年以後卻頹然驚覺,人生五十年,如夢亦如幻的宿命。多少腥風血雨,多少明謀暗算盡赴滔滔東流。

當年明月的這系列著作就是一張巨幅的衆生相,一些人佔據最顯眼的位置,輕輕一掰便扳動了歷史的巨輪推動歷史的發展,一些人不算太突出卻還能勉強影響歷史的軌跡,但大部分人都處於鋪墊的位置,他們化作歷史的煙塵,爲這波瀾壯闊的歷史增添五光十色。這或許是時間最真實的面目,也正是這三百多年的波浪壯闊與夾雜其中的平淡不驚,給我們一段鮮活的歷史,給我們無數站在歷史舞臺上的人格形象。

——世間已無張居正

第一次看見這標題是在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第一次便讓我銘記一生的一段話。張居正不是什麼聖人,他出生於一個普通的家庭,從小熟讀四書五經,挑燈苦讀,是爲了混碗飯吃,進入官場,參與權力鬥爭,拉幫結夥,是爲了保住官位,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他都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俗人。可正是這樣一個俗人佔據了歷史最耀眼的位置,成就萬世不滅的功績。也許只有當你知道,他是一個正常人,有正常的慾望,有自己的小算盤,有過猶豫和掙扎,有過貪婪和污點,你才能明白,那個不顧一切,頂住壓力堅持改革的張居正,到底有多麼的偉大。

我不認同他爲實現夢想不擇手段的做法,但不得不讚服他爲夢想堅持貫徹,始終如一的人生態度。“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是難於法之必行。” 在因循守舊的官場體制下,他滿布親信排斥異己,爾後力排衆議推行改革。他用他的人生告訴我們,良知和理想是不會消失的,不因富貴而逝去,不因權勢而凋亡。

縱使最後你的夢想不能得以實現,至少你爲此奮鬥了終生,而人生最偉大的成就往往不在於結果,而在於經歷。張居正用盡他的一生擦出了夢想的火花,爲大明帝國綻放最動人的光輝,儘管這輝光猶如曇花一現,卻曾經耀如天堂。

——帝國空餘老槐樹

《明史》評價崇禎說:“帝承神、熹之後,慨然有爲。在位十有七年,不邇聲色,憂勸惕勵,殫心治理。“如果說明史有偏頗之嫌,那麼李自成在《登極詔》也說“君非甚暗(崇禎皇帝不算太糟),孤立而煬竈恆多(即便他被孤立,卻頗能爲人民國家做出許多打擊貪官污吏好事);臣盡行私,比黨而公忠絕少。”總的來說,崇禎同樣是個堅持的人,以一己之力苦苦支撐着早已臃腫不堪的大明帝國。無奈,他只有他一個人而已。

我曾聽別人說,一個勤勉的人就算再弩鈍也能通過笨鳥先飛的方式獲得成功。這樣的人如果還能對自己節儉對他人慷慨,那必然能成就一番大事業。而這位明朝乃至整個皇朝最爲勤勉的帝王,每天只睡五六個小時,其餘時間全部都在工作。即使穿着一補再補的衣裳早朝,也寧願拿出自己的錢來充當軍餉。就是這樣一個崇禎,天仍不酬勤。繁重的稅負體系,因循守舊的文官政治,乃至於突如其來的叛亂、異族的興起,早已讓這個帝國走過沒落的餘暉。“惜乎大勢已傾,積習難挽。”

崇禎是不幸的,明朝三百多年的基業卻不曾給予他任何有用的`東西,當他登上極位,他看見的不是盛世天下而是一個爛攤子。但即便他擁有所有的不幸,他都依然在堅持,幾十年的堅持,爲我們講述了另一類人的堅持,用他的方式,堅持他的生活,即使他的堅持沒有結果,或許他的堅持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滅亡,但是他仍然堅持着。

而最後他還是繼續了他一如既往的堅持,帶着明帝國最後的光芒登上了煤山壽皇亭,走過了風雨三百年,走向了那根 屬於他的吊繩。

歷史的弔詭正在於此,沒有人可以準確地預期自己的選擇究竟意味着什麼, 堅持着自己的選擇,命運就此註定。歷史是一面鏡子,也許有太多的不幸讓我們在堅持夢想的路上踟躕不前,也許太一之輪下人生的渺茫感讓我們在堅持夢想的旅途彷徨躊躇,我們來到這個世上並非只有宿命論的悲傷,我們爲了各自的夢想,在人生的征途中去闖去愛去後悔去相信,以自己的方式圓滿人生的價值,這纔是當年明月鋪下漫長的歷史畫卷嘗試揭示告訴我們的人生真諦,也是時間最真實的面目揭示給我們最深刻的道理。

在全書的最後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叫徐霞客的行者的故事,巧妙的運用了一個簡單純樸的例子總括了全書主題:也許我們大部分人都無法站在最耀眼的位置上翻雲覆雨,但我們活出了自己的價值,堅持過自己的堅持,執着過自己的執着,那便是人生的英雄。請執着地相信,歷史需要我們,需要我們不斷嘗試,不斷堅持。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二:

《明朝那些事兒》是一部白話正說明朝的史書,它與史書不同的是它的語言生動幽默,而與演義不同的是它講述的全是真實精彩的歷史,這成了我喜歡這部書的原因。

歷史,每次讀來總是心潮跌宕起伏,那些事兒又都是大事,平凡如蟻的事,正史不關心,野史也不疼愛,既然是大事,就總會引來很多的假設,總會假如這個不這樣,那咱們國家早就怎麼樣啦,如果那個不那樣,咱們早怎麼樣啦。無論大事還是小事,只要是個事兒,就沒有如果的,哪怕你是王侯將相。但這也就構成了後人在閱讀歷史時的一個微妙的心理,這種奇妙的品味過程,相信每個讀歷史的看官都深有體會的。

本書從明太祖朱元璋的一份檔案開始,細數朱元璋的小名朱重八,座右銘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等,一切事情都從1328年的那個夜晚開始,朱元璋因爲家庭出身三代貧農,所以爲了吃飯,他爲隔壁地主放了16年的牛。自古雄才多磨難,他17歲時的一場饑荒讓身旁的親人一一死去,帶着復仇的火焰和有飯吃的追求,朱元璋來到寺廟,做了8年的和尚,但身旁的數十起暴dong讓他揭竿而起,經過長達16年的艱苦努力,他打敗了元朝,建立了一個全新的王朝明。

朱元璋在元朝末期出生在一個農民世家,缺乏食物,於是他就去討飯吃,做和尚,但到後來,元朝把朱元璋列爲造反成員,以此爲藉口來殺朱元璋的一家。平靜的湖面,練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環境,造不出時代的偉人。朱元璋就是在這樣的險惡環境下成爲一代偉人的。他不得不戰鬥,而在戰鬥中,他學會了冷靜、堅持與果斷。冷靜讓他能夠準確判斷局勢,甚至在失敗後能夠正確總結經驗;而堅持,能讓他在僵持時打破僵局;果斷,讓他能夠從現在的局勢中正確而快速地判斷。這三件寶物結合起來就是一道打不破的心理防線,而朱元璋利用這道防線取得了成功。做一件事,必須要學會冷靜、堅持與果斷。它們讓你準確地判斷局勢;讓你在失敗後能重新勇敢地站起來,而不至於崩潰;讓你從困境中發現機會。只要做每一件事都能非常冷靜、堅持與果斷,那麼所有的困難都能迎刃而解,最終到達成功的彼岸。

在16年的造反經歷中,我看到了朱元璋無比的軍事天賦。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在與陳友諒的鄱陽湖之戰中,他利用徐達的多點圍攻的衝鋒旗開得勝,而後常遇春的單騎救主,再是猛男丁普郎的衝鋒,最後致命一擊火攻。這幾板斧掄得陳友諒一敗塗地,而後用安撫俘虜的命令獲得民心,並一舉消滅了他當皇帝路上最大的敵人。這幾招看出了朱元璋對海戰的精通兵貴神速,旗開得勝;他的眼光之準關鍵時刻常遇春一箭射中孤軍深入、勇不可擋的張定邊;不斷敗退中,丁普郎無畏的衝鋒當這些名將都被朱元璋納入麾下時,勝利還難嗎?其實,他最狠得是最後一招,利用不殺降的政策廣博民心,將陳友諒的軍隊弄得支離破碎,再無還手之力。不得不承認,朱元璋是個軍事天才,小時候放牛、討飯的情況下能有如此出神入化的軍事才略,實在難能可貴!

明代,是君主專制中央集權最明顯的體現。在政治制度上,朱元璋基本照搬元朝,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廢除丞相,撤銷中書省,由六部分理朝政。這麼做其實是通過分權來抓權,他將軍政大權全都集中到他手裏。但這是要付出代價的,這對於精力旺盛,每天加班加點批奏章的朱元璋也是累得夠嗆,於是他另設內閣,參與決策,減輕負擔;而後內閣首輔權傾天下,連皇帝的聖旨都可以不批,想整誰整誰,這和明太祖的內閣制度是有直接關係的。

時勢造英雄是真理!朱元璋雖有過人之處,但總體上不算是奇人,和歷史上許多君主相比,他並不出衆。與其說他有王氣,倒不如說他很有運氣,先是出生在了一個漢人必反的動盪年代,又巧遇了衆多良相俊將,就連細節因素(鄱陽湖的東風)也那麼庇佑他想不稱王也難。他的過人之處不多,但有一點對他的對手來講是致命的,那麼就是緩稱王政策,這能讓他在高舉自然法正義旗幟的基礎上巧妙地周旋在蒙元和陳、張之間,先是幫助蒙元剿滅陳、張二人,然後再對蒙元反戈一擊。考察歷史,我們發現國民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和改革開放初期的韜光養晦理念都有緩稱王的影子。

朱元璋一生殺人如麻,他的統治時代像極了蘇聯的大清洗時期政治上極端恐怖,經濟水平和軍事力量卻都有了長足進步。儘管如此,中國的朱元璋還是要比俄國的斯大林優秀:斯大林搞大清洗,主要目的在於剷除異己,只是徒有肅反之名罷了,他把殺人當作目的;朱元璋雖也濫殺了不少無辜,卻也幾乎沒有放縱一位奸臣,殺人在他眼裏只是手段。但總會有人會爲這種人才的大量流失埋單吧:蘇聯在二戰中付出了死亡2000萬的慘痛代價,而朱元璋的孫子朱允炆則丟掉了江山。

朱皇上無疑是個成功者,但他卻不是個常勝將軍。在他的成功的路上經歷了那麼多的失敗。因此,要獲得最後的成功,不是經歷失敗,而是經歷失敗後,繼續奮鬥的勇氣。這是普通人和成功人士的本質區別。

作爲大明天下的締造者,朱元璋有過不朽的功勳,也有過嚴重的過失,但他有充足的理由爲大明帝國而驕傲和自豪。

朱元璋的失誤之處也許在於他太相信責罰、殺戮的功效,而忽略了制度的完善和教育、感化吧。不過,朱元璋就是朱元璋,他的是非功過早已載入史冊,人們心中自有分數,又豈是你我可以譭譽的?!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歷史風雲即便,各個英雄人物流星般橫空出世。滄海桑田,世事變遷,當年的人、事早已灰飛煙滅;然而,大浪淘沙,他們這些豪傑在歷史的長河中更加灼灼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