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 明朝那些事兒》勵志讀後感

《 明朝那些事兒》勵志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18K 次

導語:《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爲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爲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優秀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明朝那些事兒》勵志讀後感

  《明朝那些事兒》優秀讀後感1:

《明朝那些事兒》

假期一口氣讀完了《明朝那些事》這部書,讀後確實感覺酣暢淋漓,如果讓我用一個字來形容我讀後的感覺,那就是“爽”。 作者最大的成功,我想是用通俗的文筆,把本來艱澀難懂的歷史,變得非常活潑,尤其是對人物的描寫,篇幅不長,卻讓讀者感到活靈活現,躍然紙上。一提到歷史想必大家都會聯想到枯燥乏味,而本書的作者當今明月卻一改常規,取而代之的是調侃幽默風趣,讓讀者欲罷不能。

一,文章簡介

《明朝那些事兒》自大明武太祖皇帝朱元璋起,到明朝滅亡近三百年的事。第一卷則從朱元璋出朱元璋農民起義,經過艱苦戰鬥,打敗陳友諒,憑藉徐達,常遇春等人的輔佐登上王位,又殺掉胡惟庸,重權獨攬;朱棣被逼造反,遷都北上,開創永樂盛世;無奈朱祁鎮親信宦官王振,斷送了“宣統之治”的太平聖景;嘉靖萬曆爺孫更是深居簡出,不理朝政,東林黨與閹黨的爭鬥四起;誰知明朝氣數已盡,任憑勤勞努力的崇禎如何力挽狂瀾,也無法挽救頹勢,明朝最終在內憂外患下滅亡。

二,有感於書

《明朝那些事兒》從人性、人心的角度出發,刻畫了一個個歷史人物的內心世界,把人物寫活了,極富吸引力。其實,是人創造了歷史,每個人都有七情六慾,都有私心雜念,賦予歷史人物以活力,也就賦予以歷史以活力,賦予歷史以生的氣息。時光流轉,生活於現代的我們並不能設身處地理解古人的感情,普通人也沒有條件隨時進出歷史博物館去查閱資料,而作者卻打開了一個窗口,給後來人開創一個先河,讓我們看到歷史塵封的冰山一角。他用行動告訴我們:歷史是很冷酷的,卻可以充滿活力。 雖然一樣是說史,但作者用的筆法,卻不是以往那些史書筆法。而是一種充滿了活力和生氣,字字都欲躍然而出的鮮靈筆法,作者的文筆非常的幽默,其中有很多搞笑段子。時而幽默、時而嚴肅、時而乖張、時而正經.在他筆下,人物不再是一個刻板的名字和符號,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那些事件更是跌宕起伏,叫人讀來欲罷不能。在文中作者詳細地剖析了每個人的心理、特徵,讓歷史又一次精彩了起來,對於這個我曾不太熟悉的朝代,我在短短數日間便了如指掌。這裏面我印象最深最佩服的人物就是朱元璋了。朱元璋生於亂世之中,揹負着父母雙亡的痛苦,從赤貧起家,他沒有背景,沒有後臺,沒有依靠,當過乞丐,和尚。他的一切都是自己爭取來的,他經歷千辛萬苦,無數次躲過死神的掌握,從死人堆裏爬起來,掩埋戰友的屍體,然後繼續前進,繼續戰鬥。朱元璋的那個時代有着無數的厲害角色,陳友諒、張士誠、王保保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朱元璋用他驚人的軍事天賦戰勝了這些敵人。可以說,在那個時代,最優秀統帥的稱號非朱元璋莫屬。他幾乎是赤手空拳,單槍匹馬憑藉着自己的勇氣和決心建立了龐大的帝國。他在位期間實行了抗擊外侵、革新政治、發展生產、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於社會前進的政策,在政治、經濟、軍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強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統治,鞏固了明朝政權。但是他也有許多措施功過難斷或者遭人誹議,如廷杖大臣、廢丞相、設錦衣衛、大殺功臣、擅殺文人、重開殉葬制度、八股文取士制度、實行君主集權和高壓統治等舉措,所以他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具爭議的皇帝之一。

三,我的體會

1,讀完整本書,于謙這位英雄一直讓我念念不忘。在讀到北京保衛戰讓我激情澎湃,我難以理解于謙,一個從未行軍打仗的文官,在大敵壓境,沒有兵卒朝堂一片混亂的危急時刻,如何克服內心恐懼肩負起保家衛國的重任?我無法想象,但是相信,于謙也是人,那個時刻畏懼過,但是他選擇勇敢的面對畏懼,最終戰勝並征服了它,這纔是真英雄。我敬佩這樣的英雄,但更讓我對他致以崇高敬意的是:位高權重卻保持清廉一生,功績顯赫卻始終低調謙和,一個真正品格高尚的人。我認爲他的英勇,他的忠肝義膽,他的高尚情懷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2,文章的最後一句是: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在明朝末年,如此艱苦的環境下任由無數人堅強地活了下去。在這期間,徐霞客穿着布衣,帶着乾糧,遊遍全國;鄭成功自己準備,自己招兵,遠征琉球。他們相信生活,相信未來,相信自己是一個勇敢的人。他們以自己的方式,成功地度過了人生。他們的精神、他們的執着值得我們後人學習!決定歷史進程的人民,並非個人。是的,不可否認個人的力量是渺小,是微不足道的。但這道理只適用於普通人,並不適用於歷史的關鍵人物,比如:朱元璋。如果沒有他,當時的恐怕明朝的歷史就要改寫:他加速了國家的統一;他屠殺了數以萬計無辜子民,嚴重阻滯了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他廢除了丞相,建立了內閣制度;……可以這樣說,他促進了歷史的進程的發展,他開創了大明前所未有的局面,他對歷史的影響是深遠的。

書讀完了,留給我無盡的思索。通過《明朝那些事兒》告訴我面對工作、生活中的重重挫折我們不應沮喪、抱怨、意志消沉,氣憤老天的不公平!人生路上苦與樂、悲與喜,都是你追逐理想生活的試金石,克服對前行困難的恐懼,從容面對榮與辱,你的生活才能綺麗多彩。尤其作爲一名新教師我更要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一絲不苟,努力成爲一名優秀教師。

  《明朝那些事兒》優秀讀後感2:

一個多月的時間,終於算把《明朝那些事兒》從頭到尾讀完了,也許是文風的關係,讀起來一點不嫌累,但更重要的,它的內涵在深深的吸引着我。

也許,讀完了這本書,並沒有讓我對明朝的歷史有多麼詳細的瞭解,但在這本書裏,我明白了道理,懂得了真情,更看到了若干世間罕有的高貴品質,並深深爲其折服。在這本書裏,我看到了一個個嘴臉醜惡的小人,一個個心狠手辣的宦官,一個個見利忘義的奸臣,當然,更看到了捨生取義的勇士,堅守信念的強者,更有獨守正道的孤膽英雄。隱藏其後的,還有那複雜又難以捉摸的人性。讀完了,看到了好多的改變,人的改變,物的改變,環境的改變......由於利益二字,兄弟反目,父子成仇,將好好的一代王朝攪和的烏煙瘴氣。但確有一樣東西始終未變,這個東西,叫做天道。借用仙四結局紫英的一句話來說,就是:惟有天道恆在,往復循環,不曾更改……千年的歷史,我們不能輕易評說,我們只能從看到的人與事中來自己分析判斷,冥冥之中,確有這樣一種力量,在左右着歷史的軌跡。

既然我們說不清,那麼就說一些看得見摸得着的吧。舉世皆濁我獨清,世人醉最我獨醒。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這是我對於謙的評價。這樣的一位民族英雄,千百年來,有幾位能出其右者?我們理應牢記這個名字,記得百年前他的那句高呼“言南遷者,可斬也!”挽救了大明危亡,以一介書生之力,披甲上陣,力挫來犯之敵。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爲國戌輪臺。這是我看到的袁崇煥,儘管這是一個爭議性人物,但我們難道不應從優點處多加以學習麼?我記得的袁崇煥,是一個堅守孤城,面對數倍於自己的敵軍,沒有後援,沒有補給,依然奮力堅守,頑強禦敵的堅韌的人,他的行爲只因兩個字,信念。在他的一生我能始終看到的,就是堅持。有一種無堅不摧的力量,叫做信念,任由多麼強大的敵人在它面前,也只能鎩羽而歸。明朝向來不缺少愛國志士。儘管明朝是一個奸臣小人四起的年代,什麼王振,什麼魏忠賢,什麼嚴嵩、溫體仁,禍害無數黎民百姓;但同樣也是一個英雄豪傑展翅翱翔的年代,徐達,常遇春,于謙,袁崇煥,孫承恩(關寧防線的構築着),張居正,王守仁........數不勝數,正是有了他們,才使得明朝的歷史,變得更爲絢爛多姿。《本草綱目》《徐霞客遊記》這些著名的書籍,也都是在明朝時完成,還有鄭和、戚繼光、唐伯虎、吳三桂、李自成等一干猛人.......

也許,我們憑藉一己之力永遠無法改變歷史的進程,但我們可以改變我們自己。在這部書的末尾,我讀到了一句話:什麼是成功?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我們有什麼樣的理想,我們就會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力。也許有人說,是現實太殘酷,使我不得不放棄了自己的理想,但我想說,正是因爲現實太殘酷,我們更不應該放棄自己的理想!正是因爲有它,才使得我們在這徹骨的現實中保有一份溫暖,保有一份信念,保有一份不放棄的精神。支撐着我們一路走下去。

  《明朝那些事兒》優秀讀後感3:

初見《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對歷史還算感興趣的我隨手就看了幾段,沒想到竟一氣看完。認真的拜讀,還真學了不少東西。

《明朝的那些事兒》說的是自明太祖朱元璋出生起,到明朝滅亡300年的事。第一卷則從朱元璋出生開始寫起,到永樂大帝奪位的靖難之役結束爲止,敘述了明朝最艱苦卓絕的開國過程,其實就是以前一直被說書人及老百姓所鍾愛的《英烈傳》的內容,不過多了靖難之役。

在閱讀部分篇章後,感覺到該書語言風趣,情節生動,作者似乎在寫一部"通俗版的明朝通史"。能讓歷史寫得這樣,還真讓我佩服了。

不管從如今歷史講述者的自述,還是公衆對歷史的追捧,都不難看出,公衆喜歡並需要歷史,只是痛恨“教科書”式的表達。

有人說,歷史不可以幽默不可以白話,因爲歷史是嚴肅的,這話沒錯,但我認爲必須要加個前提,那就是你寫的是給專業人士看的學術論文,而不是給老百姓們看的歷史書。

給老百姓們看的歷史書,它就應該是幽默有趣的,精彩的說着大白話的歷史書。因爲現如今的老百姓們雖然大都有文化有文憑,可他們畢竟不全是歷史專業出來的,沒有那麼多關於歷史的基礎專業知識,如果你給他們看的書,要先讓大傢伙都去預習一回歷史基礎課,看完通史或通鑑纔可以看,這玩笑就不免開大了。

我喜歡這種方式,可能是和我自己水平有限有關吧,從小讀書就不認真的我,平時一看到文言文的東西就頭痛,現在好了,讀歷史居然可以這樣輕鬆。

我想,那些認爲歷史書不可以幽默、白話,必須要嚴肅的先生們,顯然是不屑於做這事的。既然他們不願意做,那還有誰願意用老百姓能聽明白的語言,給我們這些草根們說說歷史上的那些事兒,說說漢朝、唐朝、宋朝、明朝那些事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