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三國演義》讀後感經典15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經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7W 次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國演義》讀後感經典15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1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從小就讀過很多書。我最喜歡的書是《三國演義》。我喜歡這本書,所以我想向你推薦它。

《三國演義》是古代歷史小說中最有成就和影響力的作品。它廣爲流傳,魅力無窮。它在中國文學和人民生活中有着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它描繪了大約200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其中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張飛等人最爲成功。《三國演義》在我腦海中一個接一個地講述着傳奇而生動的故事,比如桃園的三個結拜兄弟,三個愛護茅草屋,赤壁之戰,草船借箭等等。它不僅讓我瞭解了很多歷史知識,也讓我學會了一些與人打交道的方法。

這篇文章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關羽,他九英尺高,胸前留着長髮,一雙鳳眼和兩條蠶眉,外表非常強壯。非常有用。智慧和勇氣,我最欽佩他的力量,因爲有一次他的左臂中了毒箭,需要用刀切開肉,一個接一個地刮掉骨頭上的.毒藥。雖然這種“手術”會讓“病人”非常痛苦,但他仍然在專心地和他的輔導員玩圍棋時忍住了疼痛。雖然關羽在一戰期間在麥城遭到魏國和吳國聯軍的伏擊和殺害,但關羽忠誠的英雄形象仍然留在我心中。

讀完《三國演義》後,我感受到了中國文學的廣度和深度。作者羅貫中形象地描述了所有的人物,如關羽的正義、張飛的正直、諸葛亮的忠誠和曹操的背信棄義等..這也表明我們每個人的性格都無法隱藏。我們必須克服缺點,做得更好。《三國演義》確實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我希望通過我的勤奮和努力,成爲一個知識淵博、聰明能幹、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國演義》讀後感2

《三國演義》是由明朝時期的羅貫中所著,是一本歷史性綜合小說,結合了真實的歷史所著此書。

在《三國演義》中的三國爲人們描繪一幅精彩動人的畫面,我最喜歡的國家是蜀國正是憑藉每一次勝仗才走向興盛!吳國在江南一帶一直稱雄,然而吳國最不同於其他兩國了,因爲吳國的地形要素,迫使吳國以防守見長,但吳國水上的攻擊力是最強的,因此它的船業也十分發達,魏國是由曹操統治的,魏國在三國時期一直是最厲害的,擁有百萬大軍,糧食萬擔,最後統一三國的也正是魏國。

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大將趙雲、典韋、關羽和軍師諸葛亮,遙想當年趙雲緊靠一匹馬,一把槍,一身盔甲這四樣東西東西在長板坡勇闖八十萬大軍,在趙雲眼中這八十萬大軍只是虛張聲勢,他視大軍如草芥,勇猛殺敵,揹着小主公阿斗硬是殺出一條血路,他在其他的戰役當中,也立下了赫赫戰功。趙雲比呂布的戰鬥力少,但比呂布更有計劃,愛護部下。

我聽別人說關羽最講義氣,但我認爲典韋是最講義氣的',比關羽更能報答別人,我喜歡他的是他戰死沙場的時候。那時曹操正在討伐張繡。曹操在被張繡的軍隊圍困之際,典韋本可以跳馬,卻又念他的義氣,與曹操當年對他的恩情,他回來救曹操卻不幸犧牲了,然而在他馬上終結的那一刻他向主公曹操大吼了四個字“主公,快逃!”在典韋死的時候,他幫助了曹操,大敗了袁紹,統一了大部分北方。

《三國演義》的結構宏偉而又嚴密、精巧,語言簡潔、生動,不僅是我國曆史章回小說的開山之作,而且是我國古代小說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一部小說。

《三國演義》讀後感3

今年寒假,我在媽媽的指導下,認認真真的通讀了一遍《三國演義》。媽媽對我說,清朝人毛宗崗將《三國演義》中刻畫出的三個典型人物。稱爲“三絕”即“義絕”關羽、“智絕”諸葛亮、“奸絕”曹操。對此,我倒是有一點兒自己的小小看法呢。稱關羽爲“義絕”,我覺得是很恰當的。不說關羽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這些耳熟能詳的故後絕食而死,就很能說明關羽的“義絕”。因爲,一匹馬尚且對主人如此忠心有義,更別說它的`主人。美中不足的是,關羽太過自大,不然便不會有敗走麥城的結局了。

再說“智絕”諸葛亮吧。諸葛亮草船借箭,巧借東風,一情孟獲,擺下空城計嚇退司馬懿的大軍,這些讓我對他的智慧佩服的五體投地,只恨自己沒有長一顆他那樣的腦袋。然而要說他聰明絕頂,我卻要反對一下。一個聰明絕頂的人,會在重大事情上犯錯誤嗎?我想不會的,而諸葛亮卻在家庭一丈誤用馬謖,結果導致慘敗,軍事要地被敵人奪取。不這樣一件事,讓我認爲諸葛亮不能稱得上“智絕”。

至於曹操評價爲“奸絕”我更是要舉雙手反對了。雖然曹操有“狹天子以令諸侯”“夢中希人”這樣奸詐的一面,但是他愛惜人才,臨死時細心安排身邊人的生計,可見他也有充滿愛心的一面;這樣一個人物,僅用“奸絕”去評價他,太不公平了。

《三國演義》中刻畫的人物形形色色,現在回想起來,面前還能浮現出那一張張鮮活的面容。我想,這就是經典的魅力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4

懷着激動的心情,我翻開了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

我印象最深的是孔明,因爲他領蜀軍打過很多勝仗。其中最讓人稱奇的就是空城計。馬謖丟了街亭,諸葛亮聽說司馬懿領雄兵十五萬向西城殺來,但是諸葛亮卻泰然自若,在城上撫琴,司馬懿不敢前進,撤退。

諸葛亮有着很高的外交才能,劉備兵敗時,是他說服了孫權: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據有江東。劉豫洲赤收衆江南,與曹操並爭天下。今操……願將軍量力餓而處之!同時指出在這緊要關頭孫權"外託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

孫權立刻反脣相譏:“苟如君言,劉豫洲何不事曹乎?”對孫權有意的諷刺,孔明採用激將法:“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況劉豫洲之室之胄,英才蓋世,衆人慕仰,若水之歸海,若世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爲之下乎!”談吐之間就說服了孫權聯劉抗曹。

雖然諸葛亮很有才能,但是他也犯過兩個錯誤:第一個是在赤壁之戰後期,曹操連環船被火攻,大敗。曹操逃亡華容道,孔明卻派關羽去堵曹操。可是呢,關羽接受過曹操的恩惠,關羽念舊情,義放曹操。這對魏國滅蜀國創立了根。

第二個錯誤是司馬懿來取街亭,諸葛亮讓馬謖出戰,可是馬謖只會生搬硬套,在街亭一戰中失敗。

《三國演義》讀後感5

《三國演義》中有一個大人物——諸葛亮。他爲劉備出謀劃策,後來,劉備與周瑜合作,共同對付曹操。其中有一篇《草船借箭》更是顯示出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周瑜十分妒忌諸葛亮的才幹。一天周瑜在商議軍事時提出讓諸葛亮10天趕製10萬枝箭,並說不要推卻。諸葛亮答應三天造好十萬支箭,並立下了軍令狀,周瑜告訴魯肅說,他要故意遲延造箭,好定諸葛亮的罪。諸葛亮請魯肅幫忙,借二十條船,每條船要有30名軍士,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兩旁,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魯肅答應了.前兩天諸葛亮都沒有動靜,到了第三天諸葛亮請魯肅一起上江上取箭,這時江上霧大,天還沒亮,這時諸葛亮把船靠近曹軍水寨,然後擂鼓吶喊,曹操看不見虛實,不敢輕易出動,只好射箭,就這樣,不一會兒諸葛亮就得了十萬支箭,曹操知道上了當想追也來不及了。

魯肅把借箭的過程告訴周瑜,周瑜自嘆不如諸葛亮。

起初我也擔心諸葛亮三日之內造不出箭,但後來看到他的妙計之後才恍然大悟。他之所以推辭了十天的'期限,而說只需三天,是因爲他算到了第三天江上必定會大霧漫天;算到了魯肅是個老實人,會幫助他;算到了曹操在霧中不會派兵來攻,會射箭。諸葛亮不僅神機妙算,而且還是上知天文,其實諸葛亮能有這麼神通,跟他的勤奮學習脫不了干係,所以,只要我們努力學習,便也可以像諸葛亮一樣聰明。

《三國演義》讀後感6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首詞拉開了《三國演義》的序幕。

在書中,有太多太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了,劉關張的兄弟情誼,鳳雛臥龍的智慧以及許許多多的三國英雄都是那麼值得人們敬佩。

其中,關羽是令我最敬佩的。關羽是五虎上將之首,武器是重八十二斤的青龍偃月刀,後來統治者尊稱他爲“武聖”。關羽也是“忠、勇、義”的化身。孫權聽說劉備奪得了西川,就打算要回荊州,使計策打算要回荊州,可是關羽執意不還荊州,魯肅打算讓關羽第二天過江赴會,沒想到關羽一點也不驚慌,派關平收到信號後去江邊接應,宴會上,關羽假裝喝醉,拉着魯肅去江邊,手裏提着青龍偃月刀,其他人不敢輕舉妄動,眼睜睜的看着關羽回到荊州。這就是“關雲長單刀赴會”。敢問這樣的忠義與勇氣世間有幾個人有?在學校,同學連打針都會哭,這與單刀赴會比起來,又算得了什麼呢?

《三國演義》的一些故事催人淚下,能夠讓我學會許多。其中涌現的無數故事也給了我啓迪。比如《張飛繡花》讓我知道了粗魯的人也有細心的.一面;《火燒赤壁》中孫劉五萬聯軍戰勝曹操八十萬大軍的奇蹟,讓我知道了團結的力量是最大的,可以戰勝一切;《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讓我知道了武力不能解決一切,感化人心纔是化敵爲友的金點子……

《三國演義》中,人們的正義感,責任感,以及那些熱血男兒骨子的堅貞不屈,都令我熱血沸騰,心中充滿豪情。

《三國演義》讀後感7

初識你,就在一個新春的午後。

翻開你那普藍的封面,那略微泛黃的紙張,像清風一般映入我的眼簾,讓我感受到了一股富有年代氣息的感受,詫異你歷經滄桑,卻仍舊不朽於世,更爲你記載的亂世不知傾倒了多少人而感到迷惘。帶着這種迷惘,去認識真正的亂世。

你,就是《三國演義》。

當我跟隨你穿梭於時空的隧道時,你讓我品讀了爾虞我詐的三國。在那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世界,你毫不猶豫的唱出了對劉備仁之世的讚歌,你誇讚劉備是“威而有恩,勇而有義,寬宏而有大略”。是你,喚醒了沉睡已久的.野心。是你,點亮了烽火,照亮了沙場。從此,我才步入了你的心境,才真正認識了你。

當我背誦着《八陣圖》,隨你一同漫步在林蔭小道的時候,我似乎看見了你心中的那位先生,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也灰飛煙滅了。你轉過身,笑了:“你瞭解真正的三國嗎?”我被你的問題愣住了,回過頭,凝視那飄滿花瓣的蒼穹。

你邀我到了一個莊園,走到芬芳的小路上,突然看到了,劉關張正對天盟誓,“我明白了,講真情的纔是真正的三國。”你對我的回答並不滿意,搖搖頭。又將我帶到了一個真正的沙場,聽着響徹雲霄的喊殺聲、雷鳴般的擊鼓聲。看到一位猛將在百萬大軍中穿行,原來是長板坡趙子龍,忽然,我明白了:“不顧一切去實現承諾的世界纔是真正的三國。”你點點頭。我理解了你的心聲,認識了一個全新的亂世。

亂世已過,其中的真諦卻銘記在每一個認識、瞭解你的人心中。認識你,纔算真實了真正的三國。

《三國演義》讀後感8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它描寫了魏、蜀、吳三個國家之間的政治及軍事鬥爭。

東漢末年朝廷腐敗,以鉅鹿人張角啓發起的農民工起義正式打響。雖說最後以失敗告終,但也徹底坐實了東漢朝廷名存實亡的真相。

自打黃巾起義之後,北方也迅速崛起了兩大勢力——袁紹和曹操倆人都有獨霸一方的野心,便在官渡展開了戰爭。這也就是書中第一次以少勝多的`戰爭——官渡之戰。曹操因洗劫袁軍糧草從而取得了勝利,幾乎稱霸北方。

與此同時,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並不斷招賢納士,東吳勢力也不斷壯大。

曹操野心越來越大,準備攻打孫權。劉備聽從諸葛亮的話,與孫權聯軍,在幫助孫權的同時,也不斷擴充勢力。孫、劉聯軍在赤壁用火攻大敗曹軍。

赤壁之戰過後,劉備也順利地得到了荊州,可這荊州終究是借的,劉備到期不還,東吳便帶兵來攻打。關羽太過驕傲,從而促成了典故——關羽大意失荊州。隨後他敗走麥城,喪命於東吳手下。

自從關羽死後,張飛對手下就一直沒有好臉色看。終於張達、範強兩人忍受不了了,帶着張飛的頭顱投奔孫權。劉備摁那不住怒火,將火投向了孫權,卻不料慘敗,病死白帝城。

諸葛亮接手蜀國,盡心治理,卻難逃滅亡。最後,由司馬氏掌管的晉國(魏國)統一全國,三家歸晉。

《三國演義》讀後感9

寒假裏,媽媽給我買了《三國演義》原著,我讀了一遍後就愛不釋手。在原著裏,劉關張三人的義氣被刻畫得更清楚了,曹操、孫權的性格也更清晰了,裏面的一些故事也讓人感觸良深。

漢末時期,董卓入京挾持漢帝,天下大亂,各個地區的官員與袁紹聯合,董卓也派出了呂布出擊,劉關張三英戰呂布,立了大功。又在後來,曹操因不滿袁紹,就離開了,後來挾天子以令諸侯,滅了袁紹。

又統一了北方後,他又想吞併孫權所駐兵的江南,於是率領83萬大軍進攻孫劉兩家,這就是歷史上的“赤壁之戰”。

後來魏蜀吳三國成立,曹操病死,劉備敗走白帝城,關羽被呂蒙殺死,張飛也被部下殺死,老一批的將軍都不在了,故事也講了80回。後來的40回裏,三國戰亂不斷,大動兵戈。司馬炎也佔領了魏國,成立了晉國,先後打敗了劉禪和孫皓,過了一百四十餘年,三國終歸晉了。

《三國演義》講的是三國之間的戰爭,這中間不缺少謀略,諸葛亮被稱之爲自智絕,他考慮的事一般都能成功,比如空城計,草船借箭之類的事數不勝數。

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我們也需要像諸葛亮一樣,識人性,知天文,曉地理,通今博古。我們在生活中容易錯失珍貴的機會,濫竽充數這種事情經常發生在我們身邊。做事不敢嘗試,也不會換位思考,有時想的辦法也不夠周全,從而失敗,留下遺憾。在今後的生活中,我們也要像諸葛亮學習,學習他的膽識,學習他的謀略。成爲一個“現代小孔明”。

《三國演義》是一本好書,它告訴我們做事情要想周全,也要做一個知識豐富的人,爲當今的科技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也讓我們知道了友誼的珍貴。

《三國演義》讀後感10

《三國演義》這部小說以東漢末年爲歷史,小說裏介紹了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 ,曹操等幾個人物。講述了東漢末年黃巾起義至魏,蜀,吳三國鼎立,到西晉統一爲終結。

這本小說裏的人物,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周瑜。他是一個才華出衆而又心胸狹窄的人。

周瑜在和曹操打仗之前,看到曹操的`兵力比自己多那麼多,如果硬碰硬就不會取勝,只有智取。於是派鳳雛先生龐統假裝投靠曹操,並向曹操獻上一計:讓所有的船連在一起,這樣戰鬥力會更強。曹操接受了龐統的建議,周瑜看到用鐵環緊緊相連的船,知道自己的計策可以施行了。接着他又讓黃蓋假意投靠曹操,等颳起東風時,黃蓋的船駛向曹軍,等靠近時急忙把船上的草點着,火船藉着東風迅速衝進敵軍陣營,登曹軍發現洗時已經晚了,一瞬間,曹軍變成了一片火海,死傷慘重。周瑜看到這一幕,十分高興。這就是著名的以少勝多的赤壁之戰,指揮這次戰爭的是周瑜。他不愧是一個有才能的人。

如果沒有東風這場戰爭周瑜不會勝利,而東風卻是諸葛亮施法借來的。周瑜應該感謝諸葛亮,可是周瑜卻十分嫉妒諸葛的才能,諸葛亮借來東風之後,周瑜卻派人殺諸葛亮,可見他的心胸狹窄。後來諸葛亮三氣周瑜,讓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最後留下一句“既生瑜何生亮"這句話後離開人世。給後人留下許多笑話。

讀完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只要心胸狹窄,幾時有很高的才能,也不會有很大的成就”。

《三國演義》讀後感1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淡中。

每次看到這首詞,我就會想到《三國演義》這本書。

三國,是英雄、賢士滿天下的時代。論英雄,有:劉備、曹操、關羽、張飛……論賢士,有:諸葛亮、徐庶、司馬懿……

衆多英雄豪傑中,我最喜歡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才請出山,顯示了諸葛亮的謹慎;三氣周公瑾,不還荊州,顯示了諸葛亮的智慧;白帝城託孤,顯示了諸葛亮的忠心;七擒孟獲,七次放生,顯示了諸葛亮神機妙算、雍容大度。在做人和做事的時候,我也要向孔明一樣,面對事情要善於思考,機智化解;與人相處有摩擦,要寬容大度;和別人往來要守信,不能違背諾言。諸葛亮德才兼備,足智多謀,令我佩服,令我向往。

三國,是個文采洋溢的時代。前有曹操的《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其豪邁;後有曹丕的《燕歌行》,“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爲霜。”足見憂國憂民;諸葛亮的`《出師表》,“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更是廣爲流傳。

三國,是個時常入我夢中游蕩的時代。多少次熟睡的時候夢見我穿梭到三國,成爲諸葛亮,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每次被驚醒,都想在夢裏多待一會兒,多想和劉備談笑風生一會兒呀!

每次看《三國演義》,都是那麼有趣,都是那麼令人回味無窮!

《三國演義》讀後感12

三國演義這本書主要講劉備爲了保護漢帝,服飾漢帝。

第一篇講的是《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劉備看見地方官招兵買馬,遇見張飛兩人準備一起去招募鄉兵去投軍。兩人去酒店喝酒又遇見關羽,三人意氣相合在張飛莊後結義,第二天劉備打製了一對雙股寶劍,關羽打製了一杆一丈八尺的點鋼矛去投軍。曹操獻刀刺董卓時被發現弄巧成拙慌忙而逃。

董卓死後原先組織殺董卓的.組織開使爭鬥。在一次戰爭劉備、關羽、張飛三人被衝散了關羽暫時投奔了曹操,在這其間誅顏良、斬文丑、過五關斬六將,來找劉備,在路上又遇見張飛,三人終於又見面了。

三國中我最喜歡的是常山趙子龍趙雲,因爲在一次曹操攻打劉備時,兵力不夠的劉備帶着百姓逃難。劉備的夫人、阿斗都和劉備衝散了。常山趙子龍趙雲知道後衝進戰場七進七出,終於找到阿斗和夫人夫人投井自盡趙雲推倒牆壁掩埋屍體。然後將阿斗放入護心鏡殺出一條血路,趙雲面對三個大將毫無懼色,曹操在山上看見後問此人是誰,曹洪大叫:“軍中戰將可留下姓名嗎?”趙雲應聲道:“常山趙子龍”曹操知道後叫部隊不得傷他要活禽他。趙雲見此情形無心戀戰殺出敵人的部隊了,共殺死十幾名大將,已經沒有力氣了幸好有張飛接應。

我又學到不少知識。

《三國演義》讀後感13

讀《三國演義》,我看到了忠義與背叛、仁德與殘暴,更看到承戰爭中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盟友,不覺感嘆人性的複雜。而看到一幕幕精彩的好戲;桃園三結義、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三氣周瑜、草船借箭、空城計又不禁拍案叫絕。

書中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令人不忍掩卷。曹操的深不可測,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劉備的愛民如子,趙子龍的一身是膽,張飛的粗中有細,關羽的義薄雲天,司馬懿的陰險狡詐等等。其中,曹操和劉備兩人帶給我的感觸最多。

羅貫中筆下,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在成功的藝術渲染下,我對這個運用暴虐殘忍的'手段和施展陰謀詭計統一了中國北部“奸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在他身上集中了陰險狡詐、虛僞冷酷、專橫跋扈等惡行,爲曹操招了不少罵名。不過,對曹操的正面描寫也挺多,寫他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博學多才,這樣的寫法是作者的主觀念和客觀真實得到統一。

而劉備,論才智,他沒有曹操機敏 ; 論文治,他沒有曹操高深 ;論武功,他沒有曹操勇猛。但他具備統治那個時代最需要的品德——仁義且謙遜!劉備“三顧茅廬”恭請諸葛亮出山,一直被後人傳爲佳話正是憑藉性格中的虛懷若谷,劉備得以廣納賢士,從最初的關羽、張飛,到後來的趙雲、黃忠,無不爲劉備建立蜀漢立下了汗馬功勞。

每當我讀到曹操因殘暴而失民心時,或讀到劉備因感情用事而釀成大錯時,總會幻想:若是有一位明君結合了劉備和曹操二人的優點,既具備愛民如子的仁德,又擁有權衡得失的能力,那天下不就能長治久安了嗎?然而,“人無完人,孰能無過?”我們只有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少走彎路,向着心中理想的生活前進。

《三國演義》讀後感14

“草船借箭”中說的是周瑜嫉妒諸葛亮,他就派魯肅前去打探,諸葛亮早就明白,周瑜得知後,認爲此人不除,日後必爲東吳大患。因那時缺箭,便要諸葛亮三日內拿出十萬支箭,想以此陷害他,諸葛亮用他的神機妙算,不費吹灰之力向曹操“借”到了十萬支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

一個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精明和智慧是不一樣的兩件事,精明的人是精細研究他自我利益的人,就像周瑜這樣,智慧的'人是精細研究他人利益的人,就像諸葛亮這樣。研究他人利益,自我也能帶來好處,但只研究自我的利益,反而不能帶來好處。

諸葛亮人人都明白他聰明有才幹,有一次,諸葛亮率領蜀軍北伐中原時,大將馬謖剛愎自用,使得魏軍司馬懿乘機而入,爲了避免更大損失,諸葛亮急忙安排大軍趕快撤回蜀國,城中只剩下一些老弱殘兵,同時下令:把城內所有旗幟藏起來,然後大開城門,並讓兩個書童跟自我一齊在城樓上彈琴。司馬懿來後看到這番景象,很是納悶,忽然他神色緊張,立即下令:立刻撤退。諸葛亮看他走後,長吁了一口氣,對大家說:“司馬懿一向明白我謹慎,必須以爲我是在用計騙他入城,所以反而慌忙退走了。”

《三國演義》不僅僅資料精彩,還讓我明白了許多戰略,真是讓人難忘!

《三國演義》讀後感15

讀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讓我受益匪淺:《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大國相互鬥爭爲主要的題目,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刻畫了很多人物形象。

先說說關羽吧。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之後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劉備,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劉備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爲雖降了敵,但最終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並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並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縱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再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爲奸雄。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可是他沒有殺劉備,雖然劉備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僅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之後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構成了鮮明的'比較。

還有趙子龍長阪坡單騎救主,巧用苦肉計黃蓋受罰、三江口周瑜縱火等等。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