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教育的奇蹟》讀後感700字(精選5篇)

《教育的奇蹟》讀後感700字(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46K 次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育的奇蹟》讀後感700字(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教育的奇蹟》讀後感700字(精選5篇)

  《教育的奇蹟》讀後感700字1

暑假閒暇之餘,我也會翻翻書籍,品品書的清香。其中崔華芳編著的《教育的奇蹟》這本書,讓我感受頗多,受益匪淺。

身處教育第一線,每天都是忙忙碌碌地穿梭於學校和家庭之間,穿梭於教材和學生之間。催促着學生,追逐着時間,匆匆忙忙地奔向着那些既定的教學目標。總是在期待自己所教的學生個個都能出類拔萃,可又總在每次考試後爲那些沒能達到自己預期目標的孩子而嘆息。牛頓、愛迪生、達爾文、愛因斯坦在年幼的時候也曾是老師眼中的“差等生”“糊塗蟲”“討厭鬼”“愚笨兒”然而成年以後的他們卻成爲了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個巨人。面對和他們類似的孩子,需要的是作爲老師的我們,能夠透過表面深入內部去尋找、發現那些他們潛在的能量,並將這些能量激發,使之成爲他們前進的動力,推動他們不斷地在知識的海洋中探索發現。這些潛在的能量不會那麼輕易地被我們激發,那就需要我們善於分析思考,設計適合他們特點的教學方法和教育策略,而這就是教育的智慧——“因材施教”。

翻閱書中,仔細閱讀那些奇蹟的創造者的故事。無論是那些憑藉成功的家庭教育將殘障兒童培養成人的父母,還是那些書寫學校教育奇蹟的老師們,在他們身上有種共同的特質,那就是熱愛。他們熱愛自己的孩子,熱愛自己的事業。正是這份濃厚的愛,支撐起他們不懈的信念,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這讓我從中悟到對每個學生都要充滿愛,賞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以此激勵他們。對教師來說,沒有什麼比愛心更重要的。教育家夏丏尊說: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爲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

在教學中,我們經常會提到某某學生是差生。其實,我們不該隨意地給孩子定性爲“差孩子”、“壞孩子”,只有把每一個孩子當成“好孩子”、“聰明孩子”、“優秀孩子”、“正常孩子”來對待,他們纔可能成爲父母期待成爲的人。實際上,每個孩子都具有無窮的潛能,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強項和弱項,他們都會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來展示自己特有的天賦,對孩子的教育,應該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既不要和別的孩子攀比,也不要和家長當年有能力相比,應該多爲孩子喝彩,多對孩子進行鼓勵。關鍵是父母和教師如何去挖掘。

人性各異,特點不同,兒童時代尤爲明顯。宋代理學大師朱熹曾經在《孟子集註》中注云:“對賢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無棄人也。”意思就是說,善於施教者是根據每個孩子的特長而進行教育,使才能一般的孩子得到一般的成就,才能較優的孩子取得優秀的成就,沒有不可以教育的孩子。因此,作爲老師,我們應該明白:儘管孩子的能力有高低,都應該根據孩子的才能、興趣、愛好等不同來因材施教。我班的一名小男孩,生性懶惰,缺少教育,學習習慣差。自從我接管以來,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我先是找他談心,旁敲側擊,及時表揚、鼓勵。慢慢的,他和我越來越親近,有事沒事愛主動找我說話。我也以此機會鼓勵他學習,半個學期過後,他從我班的後三名一躍成爲中等學生。我們還一起制定一個計劃,朝優生行列邁進。我們堅信,只要我們一起努力創造,奇蹟就會出現。

掩卷沉思,回憶着書中這些創造奇蹟的老師、父母,在他們身上我首先看到了智慧的光芒在閃耀。教育是藝術,學生是璞玉,只知一味地鑿擊敲打,而沒有預先的精心構思設計,是難以有精美的藝術作品誕生的。教育家周弘說:“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實際上,我覺得只有健康成長才可能成才,無法健康成長的孩子是不可能成才的。本書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是,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和老師。雖然不是絕對,但父母老師的教育也會對孩子起着絕對的作用。老師、家長們應該學習各種教育理論,幫助孩子成長,而不是一味地給孩子過高的壓力,強迫孩子去成長。

每個孩子都有閃光點,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具有伯樂的眼光。賞識每一個孩子,多給孩子一些寬容,讓他們在老師愛的眼光中充滿自信,健康地成長。或許我們真誠的愛會創造教育的奇蹟呢!

在教育的漫漫長路上,我們需要思考、學習的還有很多。當然成功譜寫教育奇蹟的因素還有很多。但我想當我們有了智慧,有了愛,其餘的那些因素也必會不難具備。只要我們悉心去努力,用心去創造,我相信教育的奇蹟也定會屬於教育一線上平凡的你我。

  《教育的奇蹟》讀後感700字2

《教育的奇蹟》主要講了教育的驚人作用,一些當代的人物曾經是父母、老師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問題孩子”、”殘疾孩子”等,但是,他們後來卻成功了:牛頓——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愛迪生——不受老師歡迎的“糊塗蟲”、達爾文——愛“說謊”的“討厭鬼”、愛因斯坦——連續考試不及格的“愚笨兒”,這些不好的“頭銜”根本沒有影響他們成才。這是爲什麼?顯然,是教育在起作用。

我被書中成功的奇蹟所感動,細想平時的教育生涯。在我們的身邊,總是不乏一些調皮搗蛋、行爲散漫、性格怪異的學生。他們的`個性、缺點各不相同。由於成長環境不同、家庭的教養方式不同,年幼的孩子表現出來的行爲特徵也不同。許多人都把孩子比做一張白紙,所以我認爲是白紙就一定能描繪出美麗的圖畫。我相信,每個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他們也都有一個共同的需要。那就是需要老師和家長的愛。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學會去賞識每一個孩子,要給予孩子關愛的目光、鼓勵的微笑、讚美的語言、親切的擁抱。讓他們在愛的眼光中充滿自信,健康、快樂地成長;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魚兒離開水一樣。我國童話大王鄭淵潔說:“差生是差老師和差家長聯手締造的。”這句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父母和老師在教育中的責任。

書中一句話很好的概括了這部書中所要傳達的一個理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講:“在孩子的培養問題上,首先一定要先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這樣也能讓他們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正是如此,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如何讓孩子在上面繪出燦爛的彩虹和美麗的圖畫是我們每個教育者都要考慮的問題,有時間看看這部書吧。

  《教育的奇蹟》讀後感700字3

假期中我認真拜讀了朱永新教授的《教育的奇蹟》。這是一本關於學生教育的書籍。它是以青少年的成功教育爲中心,從家長、老師和學校三個方面闡述了成功教育的要旨和方式。全書提供給讀者十二個成功教育的典範,從著名的美國盲女作家海倫·凱勒到中國的女神童周婷婷,無一不是成功教育下的奇蹟。

《教育的奇蹟》這本書主要通過對當代一系列知名人物的成才經歷進行描述,講述了這些當代人物曾經是父母、老師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問題孩子”、”殘疾孩子”等,但是,他們後來卻成功了。如:牛頓曾經是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愛迪生曾經是不受老師歡迎的“糊塗蟲”,達爾文曾經是愛“說謊”的“討厭鬼”,愛因斯坦曾經是連續考試不及格的“愚笨兒”,這些不好的“頭銜”根本沒有影響他們成才,他們最終走向了成功。爲什麼?因爲他們周圍有善於對他們肯定的人,有善於發現他們身上閃光點的人,有對他們始終充滿愛心永不言放棄的人,再加上他們自己的努力纔有了卓越的成績。全書總共12章,分別對孩子的創造力、想象力、專注力、興趣性和自信力等進行分析,對教育者如何培養孩子的天性、陶冶孩子的情操、如何賞識孩子等方面進行了理論的闡述和指導。

作爲一名教師同時又爲人母的我,通過對本書的認真閱讀,真是受益匪淺。書中的“笨小孩”、“差等生”讓我想到了現在手中的學生。我們班的吳友波小朋友,說話含糊不清。乖巧、守紀、愛勞動,如果撇開學習不談,是個不錯的孩子。可是談到學習,讓人頭疼。手把手的教,前面教後面忘。儘管如此,作爲他語文老師的我和數學馬老師,對他從未令眼看待,課堂上儘量把最簡單的問題留給他來回答,課後對他不停地鼓勵和輔導。我想:他才一年級啊,考試就不及格,以後他的學還怎麼唸啊!所以能多教他一點是一點,讓他儘量多掌握些。作爲老師,我們多麼希望他的父母也能同我們一樣,不斷地鼓勵他,輔導他。可是,第一次把他父親請到學校。沒等我開口,他父親就說:“老師,以後放學讓他自己回家,不用我來接。”我跟他講了他孩子的學習情況,問他是否知道,他說不知道。我對他提出了要求,也跟他預計瞭如果不趕緊輔導孩子的後果。他沒支聲。一晃到了期末,我是焦急萬分,又撥通了他媽媽的電話,可是與他媽媽的通話,讓我的心徹底涼了。她說孩子就這樣前面學,後面忘。我說那你也得輔導啊,她說沒用。真正讓我無語了。他的親生父母待他尚且如此,我們老師使多大的勁,也是事倍功半啊!如果他能生在榮博那樣的家庭或者他的父母有榮博父母那樣的執着,或許他會有很大的進步。榮博是個腦癱患兒,大腦思維正常,但是運動神經癱瘓,他的父母就根據他的這一特點,進行堅持不懈的教育,最終把榮博培養成一名十分優秀的人才。如果我們的家長和老師,對於孩子的教育能夠從他們的實際出發,不同能力,不同個性的孩子,能夠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平時多給予他們肯定,多善於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不是早早地就否定了某些成績稍差的學生,從而使他們失去學習上進的信心和勇氣,他們該會有多麼大的進步?

著名認知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認爲,每個人都有其特殊的智能綜合形式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如語言的、邏輯的、數學的、空間的、音樂的、身體的和內省的。每個人都有其不同的學習風格,有些人對視覺反應極敏銳有些人對語言比較敏感,有些人則敏於觸覺。由此可見,每個孩子都有着自己的強項和弱項,他們都會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來展示自己特有的天賦,因此,多加觀察孩子,從中發現孩子的智能結構特點,進行適當、有針對性的指導和訓練,就可以使每個孩子的天賦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對教師來說,沒有什麼比愛心更重要的。我們的學生中沒有天才,沒有一看就聰明過人的孩子,沒有英俊少年,有的是表現平平、看不出多大“出息”的一羣少年,甚至是一班“調皮大王”、頑劣不化的“主兒”,是一考就“大紅燈籠高高掛”的“差生” 但我們有“化腐朽爲神奇”的執着期待,有“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的律己精神,有“轉化一個後進生與培養一個優秀生一樣重要,甚至更重要”的理性認識,一句話,有非凡的愛心,我們同樣可以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優生和俊才。李鎮西老師自願把人見人厭的“差生”要到自己班級,在“轉化”和促成方面寫下了一篇篇瑰麗的教育詩章;孫維剛老師在名不見經傳的北京二十二中爲清華大學等重點高校輸送了許多新生,同樣是充盈胸間、激情蕩懷的“愛”讓他們體會與領略到教育的美麗和幸福。

由此使我想到了我們班的張超喆同學。上學期末他一度情緒低落,上課不聽講,作業不完成。發現後我找他談話,瞭解了他父母在家吵架,甚至到了要分東離西的地步,所以孩子很害怕,很傷心,無心學習。我就開導他,教導他回家該怎麼做,怎樣緩和父母間的矛盾。自己該如何學習,讓父母欣慰。讓父母看到自己的優秀表現,從而恢復以前幸福溫馨的家庭。孩子很懂事,照做了。第二天我就把他的座位往前調了,課堂上多提問他,多多向他送去微笑。這時發現孩子上課聽講了,作業完成了。以前那個活潑開朗愛學習的孩子又出現了。所以作爲一名教師,要時刻關注孩子,不僅關注他的外部表現,還要注意他的內心變化。

每個孩子都有閃光點,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具有伯樂的眼光,賞識每一個孩子,多給孩子一些寬容,讓他們在老師愛的眼光中充滿自信,健康地成長,或許我們真誠的愛會創造教育的奇蹟呢!

  《教育的奇蹟》讀後感700字4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知識的海洋,取之不盡、用之不絕。假期裏,學校要求在假期讀一些有意義的教育書籍,寫寫心得,給了我很多教育實踐中曾經歷過,卻未細細揣摩的教學真諦,我遨遊在這片書海中,深深的懂得教書育人的不易。

朱永新的《教育的奇蹟》一書中的教育成功經驗來自教育的門外漢,給我很大的感觸。所有這一切來自一個“愛”字——人世間最普通也偉大的父愛。他們用父愛使教育出現奇蹟得到成功,成爲教育家。我們呢?我們得時時反省自己,時時反思自己,才能將工作更落到實處。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學海無涯,藝無止境。教師的專業追求、專業探索、專業提升,要靠不斷的反思,不斷的學習,更新教育觀念,教師要學會在言行中思考,在反思中成長,在學習中昇華。

《教育的奇蹟》書中介紹了周弘用母語玩字法教女兒識字,他從來沒有強迫女兒非得把這些字認會。正是這種只管耕耘不問收穫的心態使女兒對文字發生了興趣,從此婷婷在書的海洋裏自由地汲取知識如癡如醉。周弘帶着雙耳全聾的女兒走上了一條與命運抗爭的路,一條充滿希望但不平坦的路,一條沒有捷徑的路。日本心理學家多湖輝所着的《幼兒才能開發》正是這本書改變了周弘一生,也使女兒實現了超越,從一個聾啞孩子成長爲一名優秀的少年女大學生。

胡厚培看到了由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心理學教授申白普利和美國職業作家奧個茲合着的《兒童世界》一書,書中闡述的觀點讓他深受啓發,他選擇了音樂刺激法。使舟舟對音樂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在舟舟的早期教育中,第一次有成功的喜悅感。他便有意識地讓舟舟欣賞更多的歌舞和交響曲的排練,並對舟舟進行適當的啓發和提示,舟舟認識了很多的樂器,懂得了很多世界名曲。這爲後來舟舟當上樂隊指揮起到了很大作用。書中還有很多的例子不再一一介紹,每個教育成功的經驗背後都有一條不平坦的路,他們用耐心、愛心、責任心來填平這條不平坦的路,使殘疾人成爲有用的人才。

看了此書我被書中成功的奇蹟所感動,認爲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有思想的教育刊物、書籍,更需要有成千上萬有思想的教師,這些教師應該有自己明確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育者,它具有兩方面的意義:

一是用思想武裝我們的行爲,用思想去重塑我們的教育行爲,“觀念改變,行動改變;命運改變”。命運的改變,遠遠不只是個人命運的改變,也將是整個國家和民族命運的改變。

二是用思想陶養學子的心靈。只有思想才能滋養豐富的心靈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熠熠生輝,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相互碰撞,倘若有高尚、豐富、獨到、深刻的思想來鼓舞人心,我們的事業,我們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們才真正無愧於上蒼給予我們的——不可重複,不可替代,無比珍貴的生命。

在教育新形勢下,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教者,學習是唯一的途徑:學習,學習,再學習;以平常的心態對待學習,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氣躁;從錯誤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學習是人深層的精神需要,是“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精神漫遊。學習是辛苦的,但更是快樂的,是一種用努力釀造的快樂。

有這樣一句話只有教不好的老師,沒有學不好的學生。我們教育工作者應向《教育的奇蹟》中每個教育成功的人士學習,把自己的愛心奉獻給每位學生,使他們人人成才,我們必須認真讀書學習增長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教書育人,認真、有責任心地工作,只有這樣纔不愧爲人民教師。因爲學習,我們勝任着我們的工作,我們將學習與工作合爲一體,我們實現了我們美好的生活,“愛”是教育成功的基石。

  《教育的奇蹟》讀後感700字5

假期兩個月,以龜行速度讀完了校長推薦書目《教育的奇蹟》。讀完18個教育故事,唯有一個字可以概括我的感受——愛,真真切切的愛打動了我的心。要問我18個故事中哪一個更得我心,那便是海倫·凱勒和沙利文老師之間的故事。

海倫·凱勒,1880年出生在美國巴拉馬州北部的一個小鎮。海倫在一歲半的時候,因爲一場猩紅熱奪取了她的視力和聽力,接着她又喪失了語言表達能力。海倫就在這樣黑暗和寂寞的世界中摸索着成長。直到七歲那一年,家裏爲她請了一位家庭教師,也就是影響海倫一生的沙利文老師。沙利文小時候,眼睛也差點失明,因而瞭解失明的痛苦。在她的辛苦指導下,海倫用手摸觸學會了手語,摸點字卡學會了閱讀,後來用手沒別人的嘴脣,學會了與人交流。沙利文老師爲了讓海倫接近大自然,讓她在草地上打滾,在田野裏奔跑,在地裏埋下種子,爬上樹上吃飯,還帶她去摸剛出生的小豬,也去河邊玩水。海倫在老師愛的關懷下,竟然克服了失聰和失明的障礙,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拉得克里夫學院,成爲一名學識淵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語言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著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老師》、《我的生活》等十四部作品。

海倫如何從一個又聾又啞又忙的小女孩成長爲一個最令人感興趣的人物?海倫自身的努力自是不必說,我們還要看到默默陪伴海倫五十年,給予海倫無私的愛的莎莉文老師。

愛學生,每個老師都會說,也都做,但是爲什麼最後的結果卻千差萬別?我想這在於老師所給予學生的那份愛,是不是孩子需要的,如果是,那麼老師和孩子之間的舞蹈便翩然若蝶;如若不是,那便是他疼你槓腳。

有人說:愛一個人要能愛她的有點,更要能包容她的缺點。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還是很有難度的。關鍵在於愛人的人有沒有一個大肚量,能容忍哪些缺點和瑕疵。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優缺點,只是老師眼裏有的孩子有點多於缺點,而有些孩子則被缺點掩埋,很難找到他的優點,有點多的孩子得到老師的關注也多,反之亦然,於是老師開始埋怨學生,抱怨不公。可是有誰會會回頭想想,“爲什麼我沒有找到孩子的有點,是這個孩子毫無優點,還是我缺少一雙尋找優點的慧眼?”被缺點掩埋的孩子不可怕,但是沒有一雙發現孩子身上有點的慧眼是極其可怕的,因爲他帶給孩子的不是積極,陽光和快樂,而是消極負面的,這一切將跟隨孩子的一生。

假期中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Children are the true treasure of countries。 Lets teach them well。”(孩子是國家的財富,我們必須好好培養他們。)這是一位加拿大老師的一句話,當我問起她爲何這樣說,她的回答是:愛孩子等同於愛財富。金銀珠寶誰人不愛?爲何不能用財富的心理去愛班級中那四是個孩子?

當然,沒有一個老師不愛孩子的,只是我們的愛在某些時候變味了。早讀鈴聲響了,玲玲踏着鈴聲姍姍來遲,其他同學早已開始了早讀,而你正站在教室外等着,此時的你會怎麼做那?大聲喝斥“教室外站着!”還是現行退讓,放她進教室早讀,可後再輕聲細語地詢問遲到的原因,瞭解到不爲人知的原因後,因同情,因關心,或其他因素給她一個撫摸,一句安慰,一個擁抱,讓她真真切切地感受你所給予她的愛和關心。

或許班機中的孩子對於老師來說只是幾十分之一的希望,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可是同樣的孩子對於他們的家長卻是百分之百的希望,作爲教師是何種心態愛你的學生呢?曾經看過這樣一個小故事:獵人帶着獵狗去森林中打獵,獵人一槍打中一隻兔子的後退,受傷的兔子開始拼命奔跑,獵狗在獵人的指示下飛奔着去追兔子,可是追着追着,兔子不見了,獵狗悻悻而歸,獵人開始罵獵狗:沒用的東西,連只受傷的兔子也追不上。獵狗不服氣:我盡力而爲了啊!兔子終於跑回洞中,它的同伴在慶幸的同時也感到很驚訝:那隻獵狗那麼兇,你還受了傷,怎麼還能跑得過它?受傷的兔子說:他是盡力而爲,而我是全力以赴。老師啊,你對你的學生們是盡力而爲了還是全力以赴了?

其實,在我看來,盡力而爲和全力以赴還不足以說明你會愛孩子。一個真正愛孩子的老師是剛柔並濟的。她既能給予孩子母親似的柔情,學生可以從她那裏得到溫暖;他又可以給予學生父親般的威嚴,學生可以從她那裏明白何爲責任和堅強。

然而,在我們身邊總有那麼一些擁有一隻證明便可將其一切行爲合理化的典型。作業不完成,沒關係,他有證明;考試不及格,沒關係,他有證明;言行舉止有偏差,沒關係,他有證明,一隻證明便是他一生的印記。我們作爲老師,可曾用悲天憫人的心爲他的將來想想?

我還記得,當沙利文小姐驚訝與海倫在就餐非常沒規矩時,立刻制止她那些放肆的行爲舉止,就連海倫的父母都對沙利文的做法覺得不可思議。沙利文小姐卻鎮定而堅定地認爲:不能因爲她看不見,就讓她那麼隨便。正因爲眼睛看不見,所以才更要嚴格管教。怎能以她殘疾爲理由,來要求周圍的人容忍這種無禮的行爲呢?他這時候最需要正確的訓導和無限的關愛,而不是一味的憐憫和遷就。

面對那些還分不清是非對錯,真善美醜的孩子在犯錯時,你是武力解決,血腥鎮壓;是另眼旁觀,聽之任之;還是文火慢燉,精心熬製,最終捧出一盅香氣四溢,色澤誘人的濃湯?相信每個老師心裏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選擇。

說到這裏,我不禁在想:除了對海倫的愛,到底還有什麼樣的力量在支持着沙利文,陪伴海倫度過漫長的50年?大概要歸功於沙利文老師崇高的奉獻精神和科學的教育方法吧!

有首歌唱得好“……愛是人類最美麗的語言,愛是正大無私的奉獻,我們都在愛心中孕育生長,再把愛的風帆撒播到我四方……”

各位老師,讓我們奉獻和愛心去澆灌那一個個平凡得生命,成就屬於你我得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