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東陽馬生序》有感15篇大綱

讀《東陽馬生序》有感15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3W 次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讀《東陽馬生序》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東陽馬生序》有感15篇

讀《東陽馬生序》有感1

讀完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我有數不盡的感受想要表達出來。

宋濂——明初詩文三大家之一,他家境貧寒卻依舊嗜學;天大寒卻弗之怠,從不逾約;踏深數尺雪,皮膚皸裂而不知;以中有足樂者而從不慕同舍生……

回憶過去,再想想現在。我們生活在衣食住行樣樣現代化的社會,在家裏是父母手心中的寶;在學校裏,還有老師教我們讀書做人……國家和社會也處處爲我們青少年的學習創造條件。但是是我們呢?我們曾幾時坐在窗明几淨的教室裏,心卻飛到了外面的世界;聽着老師苦口婆心的教誨,卻想着明天要怎樣躲避考試;父母處處爲我們着想,我們卻從未學會理解他們……

我感動於家貧卻依舊嗜學的宋濂,就像人們感動於那個天黑了都不肯回家的孩子一樣。輾轉六百多年,當今的社會條件與大學士宋濂那時相比,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但是是,當今社會又有哪幾個傑出的人才能夠與宋濂相提並論呢?這也許就是環境變化的原因吧!艱苦的環境可以使人堅強,幸福的環境卻會使人懶惰。我曾經看過一篇關於澳大利亞父母教育孩子的文章。文章介紹說,澳大利亞是一個發達國家,每個家庭都相當富裕。但是是,澳大利亞的父母卻秉着再富不要“富”孩子的原則,讓孩子們過着清貧的生活。冬天,父母讓孩子穿很薄的衣服,磨鍊他們的意志;從小讓他們到大海中衝浪、冒險,鍛鍊他們的膽量……我想,也許這就是澳大利亞之所以能夠成爲發達國家的原因之一吧!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在如今這樣優越的生活條件下,我更希望學校、家庭乃至整個社會多給青少年提供一些鍛鍊的機會,磨鍊我們勤奮好學、不怕吃苦的意志,使我們在優越的生活條件下有更出色的表現。

讀《東陽馬生序》有感2

古人云“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做舟”至今我都沒有真正讀懂“勤”“苦”的真實含義,我自詡聰明絕頂,任何老師講的東西,只需稍稍意會就能學透,於是乎對學習很不用心,幸得遇到了幾位良師,成績纔沒有下滑。但當讀了《東陽馬生序》之後,我才發覺我錯了。

宋濂,明初著名詩文家、政治家,官之副宰相,年幼家境貧寒,但勤勉勵學,終成一代文豪、政治。是什麼讓這個窮小子取得如此之成就呢?是勤奮,是信念,是執着。

小時候,宋濂就十分好學,但因家貧,無錢買書,只得向別人借,親手抄錄,並在規定時限歸還,在酷冬時節也不例外。試問你不要說在酷冬抄書,就算在初秋時節叫你在一定時間內讀完一本書,恐怕也很困難吧!更何況在寒冬天氣親手抄錄了,你想想手指僵硬,寒風撲面的情景也應該十分心悸吧!到底是什麼讓他這麼執着呢?

成年後的宋濂外出求學,在求學途中的艱苦,校舍生活的簡陋,老師態度的惡劣與嚴厲。在一次次衝擊着宋濂,假如他向前邁一步,那迎接他的將是成功,但這一步卻是理智和理性的廝殺,而向後一步,同樣,迎接他的只是水月鏡花下的火海,這一步到底應該如何抉擇,宋濂選擇了前者,到底是什麼讓他這麼執着呢?

是信念,是勤奮。之所以他會成功,是因爲他堅信只有勤奮纔有成功的資本,只有刻苦纔有美好的明天!

再次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倍感羞愧,宋濂在物質生活短缺、無師諮詢的艱苦條件下自學成才,在優越的今天,我們竟連其千分都比不上,是否我們該反思呢?

讀《東陽馬生序》有感3

上週,我們學習了《送東陽馬生序》這篇文章。它是一篇文言文,也是一篇贈序。講的是明初文學家宋濂幼時到青年時代的求學經歷。學完整篇文章後,我的感觸極大,作者的求學經歷讓我難以忘懷,其中一小段讓我最爲感動。

文章的部分內容是: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常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作者把自己青年時代的求學經歷刻畫的很是細緻,而這段主要是要告訴我們,對待老師我們要持以尊重的態度,對於學習,要持以虛心,實事求是,不懂就問的態度。

俗話說:好問是成就知識之基礎,知識是成就未來之基礎。對於學習,我們就應該勤學好問。

讀小學的時候,我記得老師對我們說過:“問問題,不是代表你愚蠢,而是代表你虛心;不懂裝懂,那叫做虛僞。不僅這樣,還要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是啊,我們都不願做一個虛僞的人,不僅這樣,我們對於學習還應該有強烈的競爭意識,要有“火燒眉毛,快滅火”的想法。學習是自己的事情。不競爭,你就的落後,落後,就會被社會淘汰。

知識不分大小,但分多少,無論是平常生活中的小問題,還是大知識,我們都要有想要鑽研它的慾望。同時,我們也不能驕傲,必須抱有謙虛的態度。宋濂寫到: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這不就正表現了他謙虛的品質嗎?

對於老師的批評,我們也應該抱有:有錯改之,無則加勉的思想,對於老師的講解,我們要耐心聽講,不能老師講東自己想西,因爲,這是不尊重老師的表現,也是狂妄的表現,同時,也是愚昧。

這篇文章對我的感觸極大,也讓我明白了許多學習上和師生關係上的道理。謙虛,好問,實事求是,這是學習的必備素質。尊師,懂理這是做人的道理。

裝懂,就是虛僞;真才實學,纔是硬道理。

讀《東陽馬生序》有感4

自從讀了《送東陽馬生序》這篇文章後,我懂得了很多,和作者宋濂比較起來,我才知道我以前是多麼的無只。我更沒想到的是被譽爲“開國文臣之首”的明初散文家宋濂背後卻有那麼多的心酸事,年經的他爲了求學,不惜在冬天雪地裏穿破鞋去上門請叫老師,他爲了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他面對老師的責罵卻是“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要達到這種境界對現代學生是容易的麼?

讀了這篇《送東陽馬生序》之後,我明白了我們應該好好用工讀書,我們和宋濂比較起來,真是幸運兒,想起我們左說說好好讀書,右說說好好讀書,真是可悲啊!作者喜歡讀書,因爲家裏窮的原因,沒有辦法得到書來讀,所以他就經常向那些有書的人家去借,看玩之後就親自動手用筆抄寫,抄寫完之後怕日期過了用跑的去還書。

然而現在的我們,父母養育了我們這麼多年,含辛茹苦,只是希望和盼望兒女都成龍成鳳,出人頭地,可是卻反而弄巧成拙,但這並不能怪父母,要怪只能怪自己,光嘴裏念念長大後想要一份好的工作,能出人頭地,可是做的卻與說的相反。你們要知道這天下不會白白掉下餡餅啊!更不會掉下黃金的,我們一切只能靠我們自己的雙手去拼搏。

所以,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淺,我們要好好學習作者勤奮好學,以苦爲樂。而且能夠誠實守信得以博覽羣書,更應該學習的是尊重老師,虛心求教,這樣才能做到了好好用功讀書呀。!

讀《東陽馬生序》有感5

“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當老師翻書朗讀,同學們凝神以聽時,我似跨進了這時空隧道,墜入這元末之時。

這矮小的茅屋是誰之所,比起如今的高樓大廈真是如螻蟻之穴。

這粗麻所織的褞袍敝衣是何人之服,比起如今的絲裙皮衣真是如垃圾般的百衲衣。

着羸弱的後生是哪方人士,髮飾與我等有如此差別。

瞧,這冰天雪地,滴水成冰的時節,這後生竟在硯墨抄寫借來的書籍,墨汁凍得堅硬如石,手凍得亦與筆僵爲一體了。如此毅力,如今還有幾人?

這後生對知識的渴望與歲月一起成長,那舊有的所學早已“食”不裹腹了。

他,走出村莊,到百里之外求學,路途之艱、跋涉之辛,手腳凍木,皮膚凍裂,渾然不知。我每當聽、讀到此,都倍感心靈震撼。

他,在師長面前,不斷探索,尋求真理,若遇老師訓斥,更加畢恭畢敬,如此學習態度,真令我輩汗顏。

他,在紈跨子弟中學習不以貧爲恥,而是以腹中富有精神食糧而滿足。物質貧窮,精神富有,這乃真正頂天立地的偉丈夫。

看着他像老黃牛一樣勤奮,像老鼠愛大米一樣深深的熱愛學習,我明白了:難怪朱元璋稱他是“開國文臣之首”,劉基讚許他“當今文章第一”,四方學者稱他“太史公”。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忽然,身體一陣輕晃,我又返回了課堂,看着那些嬉笑吵鬧的面孔,我真想大喊一聲:你們還有個學生的樣子嗎?管他!我要學習,我要讀書,並且牢記兩個字:發奮!

讀《東陽馬生序》有感6

書,是進步的階梯;書,是精神的慰藉;書,是情感的昇華,好讀書的人常與書爲樂,能夠細細品嚐書中的精華,加入芝蘭之室。

不久之前,在老師的帶領之下,我們學習了一篇令我回味無窮的文章——明代宋濂寫的《送東陽馬生序 》。剛開始接觸時,我感覺太陌生了。領會不了主旨,經過長時間一遍又一遍反覆的精讀,我有了更深的感悟。

它主要是以一個名叫馬君則的讀書人爲敘,記述了他求學的困難,卻一直堅持不懈,永不放棄,最終學有所成。此篇大量運用對比的手法,突出了馬君則“抄書之艱,叩問之難,旅途之困,生活之苦”的遭遇,但他勤且堅,用心專,最終業精德成。與之相比的是,現在的學生書不抄,叩問易,坐涌書,無凍餒。卻用心不專,業不精德不成。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告誡我們要珍惜現在擁有的,最後業精德成。

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關鍵,並不是在於先天的聰慧,更重要的是後天的勤奮。與古人相比,我們的學習,生活等方面都有較大水平的提高,想完成一件事並不太難,關鍵在於個人的態度與勤奮,只要心用到了,難道還有什麼事不能做到嗎?作爲新生代的我們,擁有這麼好的條件,更應該刻苦勤奮的學習,做到業精德成,以對得起優越的學習條件。

讀《東陽馬生序》有感7

火紅的太陽在西方慢慢地落下了。我也始終相信,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不管怎麼樣都會是一個擁有智慧的人,而只要擁有了智慧,那麼,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中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的,因此在我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始終把媽媽的教導記在心上;

宋濂從小勤奮好學,家裏貧窮,沒錢買書來看,就常常向藏收的人家借,親手抄錄,和他們約定日期歸還。在非常冷的冬天裏,硯臺都結了堅固的冰,手指凍得沒法屈伸,他仍然不敢懈怠、偷懶。當他出外去追隨老師的時候,揹着書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中。酷寒的`冬天、凜冽的冷風,大雪積了好幾尺深,腳、皮膚都凍裂而不知道。他博覽羣書,最終成爲明代的大學士。

時光過去了600餘年,今天我們的生活、學習條件與600餘年前相比,發生了不可同日而語的變化。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老師和顏悅色地爲我們傳道授業解惑;我們不需要抄書、不需要長途跋涉,也沒有寒凍之苦,可是,我們真正像宋濂那樣用心求學了嗎?

讀《東陽馬生序》有感8

我讀完這篇文章後,驚異的是古人與現代的我們在學習態度和從師尊師方面的差異。仔細思慮起來,我覺得我們值得學習的除了類似於“懸樑刺股”這樣的學習方式外,更重要的是一種學習態度。 日記

宋濂家裏窮,沒錢買書,那時也沒有複印機,就只能借別人家的書來抄。“抄書”啊!什麼概念!就是爲了能看到更多的書。而現在的我們呢?成千上萬的中學生,爲了玩電腦、打遊戲,書擺在眼面前都不讀,更別說做些什麼讀書筆記。我覺得這是一種“時代病”。我們這個時代,擺在學生面前的選擇太多了,而且大多是獨生子女,平時是家裏的掌中寶,根本不懂得什麼讀書苦,得書艱,要他們來學古人什麼“鑿壁偷光”?根本不可能!

古代的學生子弟想求學,得千辛萬苦、長途跋涉地去拜師,到了老師那兒還得看老師的臉色,老師心情不好,靠邊站去!可看看現在的中學生,他們好象把書本上的“師生平等關係”理解成了“師生互換關係”。也不知道大家記不記得,去年湖南的一所中學裏,一位老師跪下來求學生好好讀書。這個舉動看似讓人感動,但是也從側面影射出現代中學生的待師態度。“尊敬師長”這個美德是中華民族保留了幾千年的傳統,“天地君師親”,從這個順序就看得出,古時候,老師是排在爹孃之前的,比爹孃還重要,可現在的學生不是把老師當爹孃了,是把自己當爹孃了。

我覺得看一篇文章不能一個勁兒的說空話,要學習!要模仿!更重要的是你要學會自省,學會他的態度。宋廉手都凍僵了,仍舊在抄書。你要學什麼?學毅力!宋廉家窮,無錢買書,但他好學,於是就抄書來學;學誠信!宋廉借書從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時限;學勤奮!宋廉跑到百里之外求學,被老師多次責罵,也從不灰心、不抱怨;學吃苦!宋廉上學要走山谷雪地、忍飢挨凍,但他也沒有放棄過;學會滿足!宋廉一句“以中有足樂者”足矣,自己從中享受到讀書的東趣,其他的吃喝玩樂不值得羨慕;學爲了理想、爲了追求,去不懈的努力,讓自己心中充滿快樂!

一種好的學習方式只是形式,一種好的學習態度纔是讀書的精髓!

讀《東陽馬生序》有感9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作文

每個人都渴望在優越的生活條件下,過上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一分爲二的,人們在享受優越的生活時,也極易養成惰性,尤其是青年學生。讀了宋濂的文章──《送東陽馬生序》,我對此感受尤深。

宋濂從小勤奮好學,家裏貧窮,沒錢買書來看,就常常向藏收的人家借,親手抄錄,和他們約定日期歸還。在非常冷的冬天裏,硯臺都結了堅固的冰,手指凍得沒法屈伸,他仍然不敢懈怠、偷懶。當他出外去追隨老師的時候,揹着書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中。酷寒的冬天、凜冽的冷風,大雪積了好幾尺深,腳、皮膚都凍裂而不知道。他博覽羣書,最終成爲明代的大學士。

時光過去了600餘年,今天我們的生活、學習條件與600餘年前相比,發生了不可同日而語的變化。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老師和顏悅色地爲我們傳道授業解惑;我們不需要抄書、不需要長途跋涉,也沒有寒凍之苦,可是,我們真正像宋濂那樣用心求學了嗎?

好多時候我坐在窗明几淨的教室裏,心卻飛到了窗外;對老師苦口婆心的教誨,我缺乏應有的興趣和激情;父母不惜自己省吃儉用,爲我提供便利的學習條件,我卻不知心存感激與宋濂相比,我自感有相當的距離。正如宋濂所言,我的學業沒有大的進步,如果不是因爲我的天資不夠聰明的話,只能歸因於不如宋濂專心和勤奮了。

我曾經看過《要窮孩子不要富孩子》的文章,印象很深。這是一篇關於澳大利亞父母教育孩子的文章。文章介紹說,澳大利亞是一個發達國家,每個家庭都相當富裕。但是,父母卻讓孩子們過着清貧的生活。冬天父母讓孩子穿很薄的衣服,磨鍊他們的意志;從小讓他們到大海中衝浪、冒險,鍛鍊他們的膽量。我想,也許這就是澳大利亞之所以成爲發達國家的原因之一吧!

梅花香自苦寒來。在今天優越的生活條件下,希望學校、家庭乃至整個社會多給孩子提供鍛鍊的機會,磨鍊其勤奮好學、不怕吃苦的意志,使其在優越的生活條件下有更出色的表現。

讀《東陽馬生序》有感10

靜謐的午後,挾一本心愛的書籍,躲開校園飯間的喧雜,獨自來到教學樓後的白楊林中,選一塊巨石靜靜的坐下來,耳邊伴着樹葉輕輕的“嘩啦”之響,目光正如飢餓的人撲在麪包上一樣,在一行行的鉛字上流淌。隨着明初大文學家宋濂的名作《送東陽馬生序》的牽引,使我彷彿看到了“幼時即嗜學”的他求學苦讀的艱辛之旅。

宋濂雖自幼嗜讀,但家境貧寒,“無從致書以觀”,借書抄書中的艱辛等諸多困難,都在這個嗜讀的學童面前逐一被克服,因此雖幼便能“遍觀羣書”,隨後他遠道投師,克服了無師之難,學習中,雖師嚴厲,但始終謙恭對待,終於“卒獲有所聞”,成爲大家。

自古以來,“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求學的勤與苦永遠是並行的。大文豪宋濂在樂讀的同時,不乏奔走受凍、衣食不如人,但他終因“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在艱苦的條件中持之以恆,最終成就了他在中國文壇上的歷史地位。

瀝覽中國求學的才子偉人,哪一個不是苦讀而成名成家的呢?就連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孔子在讀《易經》時,都曾“韋編三絕”,更不必提“懸樑刺股”、“囊螢映雪”、“鑿壁偷光”……古人勤學苦讀的佳話,至今令人稱頌。

看如今,我們與先人的求學之難相比,我們似乎基本沒什麼困難可言。不必說學校有藏書幾萬冊的圖書館,也不必說教室中還有數百冊的圖書角。就連每個家庭中的藏書也不再像以前父輩母輩求學時那樣匱乏。更不必說信息時代知識大爆炸的現在,電子書、網絡圖書等書籍更是隨處能讀。這些與宋濂的借書、抄書而讀之難真是有天壤之別,我們又有什麼理由而不讀呢?

朋友們,與書爲伴,能盪滌我們的心靈。在你憂傷煩惱時,讀書能給你快樂。在你得意忘形時,讀書會給你警醒。讀書能開闊你的視野,豐富你的閱歷,啓迪你的智慧,涵養你的人生。讀書,更是你人生成功的基石,終會引你到達理想的殿堂。

和着樹葉的輕響,讓我們共同走進書香。

讀《東陽馬生序》有感11

《送東陽馬生序》是語文課本中的一篇古文。學習了這篇文言文之後,我深深地爲文中的宋濂這種刻苦學習的精神所感動。

《送東陽馬生序》這篇古文講述了作者早年求學和刻苦學習的經歷。宋濂小的時候,因爲家庭貧困所以讀書都是向別人借書來讀並且抄寫。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宋濂都不會因天寒地凍就放棄抄寫。因此,他總能夠及時把書還給別人,別人也就願意借書給他。宋濂就是通過這種方法讀了許多書。後來,他去離家較遠的地方向前輩請教求學。在求學的過程中,即使腳凍壞了也不放棄,依舊勤勉學習。

宋濂這種刻苦求學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的心中有獲得知識的渴望,所以即使是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宋濂都會抓住一切機會,努力讀書學習。因爲對宋濂來說,知識就是他的精神糧食,所以他能夠克服生活中的種種困難,不因惡劣的生活條件就放棄讀書學習的機會。

再回想一下我們自己,現在的我們讀書條件比宋濂要好太多了。我們可以坐在溫暖的教室裏學習,而且富裕的物質生活也不需要我們自己抄書才能夠學習,因爲有嶄新的書本發放給我們。但是,雖然我們的學習環境和條件變好了,但有些人的學習態度卻並沒有端正,並不珍惜這麼美好的學習條件,白白浪費了我們的光陰。我想說,我們做到像宋濂一樣爲讀書學習而不顧一起了嗎?

學習是否能夠取得好成績並不是在於我們的天賦有多高,而是要看我們自己是否有刻苦努力。宋濂這種刻苦、勤奮學習的精神令人肅然起敬。今天的我們都需要像他一樣樹立起刻苦學習的精神。

讀《東陽馬生序》有感12

“蓋餘之勤且艱若此。”合上課本,我反覆回味着剛讀完的《送東陽馬生序》,心中久久不能平靜。

在《送東陽馬生序》中,宋濂借自己幼時“勤且艱”的求學經歷來勸告馬生要好好讀書,不知道馬生看到這篇文章時,會是什麼樣的心情?也許和我的感受一樣,震撼且有受益匪淺吧。

“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在當今社會,像宋濂這樣抄書的精神,還有幾個人有呢?我們借到一本書,大多人只是翻一翻,囫圇吞棗,一目十行,尚未領悟其中的意思,便大呼讀完了,實際上,自己連這本書的皮毛都沒學到;只有少數人想留下這本書多多鑽研,最多隻會去複印,而根本不會自己去抄一遍,雖然書的內容沒變,但是,古人那種求學好學的抄書精神已經改變了。

我也是這大多數人之中的一個,平時,我總是不認真看書,以爲書中的知識沒有什麼大不了,可是,宋濂的故事讓我醒悟了。

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宋濂就是通過讀書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書中的知識是無窮無盡的,難道我要讓這些知識白白溜走嗎?現在,我們都是生活在溫室裏的花朵,在爸爸媽媽給予的優越環境中成長。坐在明亮的檯燈下,不用因擔心沒有書讀而抄書,不用擔心沒有好的老師,不用在寒風中跑好幾十裏山路去求學……可是,我們卻把這些優越的學習條件當成了揮霍的資本,坐在明亮的教室裏卻不認真聽課;面前擺放着一本本飄着墨香的書卻不認真讀;做作業時總想一天拖一天……

比起宋濂,我們這些現代有着優越環境學習的學生是多麼慚愧呀!

我們要學習宋濂這種勤奮刻苦的精神,雖然沒有必要“頭懸樑,錐刺股”,但也要從現在做起,好好學習,不要辜負了家長、老師的一片期望1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讀完《送東陽馬生序》,我深刻意識到,只有勤奮學習,日記月累,才能積累知識,獲得成功!

讀《東陽馬生序》有感13

我讀了一篇《送東洋馬生序》的,這次給我了很多回憶,很多想法。

讀了這篇後,我回想了自己是否像他一樣能刻苦讀書嗎?能像他一樣捱餓挨凍嗎?還能像他一樣求師艱難嗎……所有8ttt8。com的答案只是一樣的,一個字,是“不”字,我很像文中第二段的“諸生”那樣的人。

又回想一下,我爸爸呢?我媽媽呢?對,沒錯!他們曾經介紹過,他們年輕時,家庭經濟非常貧困,連一隻布鞋、草鞋都買不起,學校遠,只能赤腳走去,應有多麼痛楚!但他們不放棄,他們認真學習,結果有一個這麼好的家庭,他們還能把我養得白白胖胖。

讀了這篇後,我心裏只有慚愧,我有這麼好的頭腦,我讀了九年,唉!一點沒有進步,真遺憾!我現在dddtt。com已是高中了,我能否在三年內努力改變嗎?那就看我的信念吧?

讀《東陽馬生序》有感14

我讀罷此文,感觸頗深。不只因此文言辭精闢,道理明瞭,更因內容極爲生動,毫無自詡之言,感情摯深,言辭樸實無華,此皆本文之大成也。

讀罷此文,對宋濂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古時求學艱難,衣食無保,一覽無餘。濂置身其中,仍可自律自檢,自強自愛,實屬不易.求學艱難之路上,先是手自筆錄,計日而還.而後千里求學,拜讀與飢寒交迫之際,求學於寒風凜冽之間,勤勤懇懇,幾十年如一日,手不釋卷,廢寢忘食,終有成就,實屬難能可貴。

而今之人,不學無術,凡有小之得則自詡於衆人,毫無濂之自謙也,更無需徒步數十里拜讀,只需知其然而不能知其所以然,實屬可悲,然惰之心人皆有之,非獨賢者有是心也,賢者能勿喪爾。

今世之人,何等舒適,應道是高枕無憂.食有山珍海味,行有高級轎車,住有高樓公寓,本應刻苦自勵然,那知古人大智大慧頹廢至此!悲矣!羞矣!

讀《東陽馬生序》有感15

  宋濂從小勤奮好學,家裏貧窮,沒錢買書來看,就常常向藏收的人家借,親手抄錄,和他們約定日期歸還。在非常冷的冬天裏,硯臺都結了堅固的冰,手指凍得沒法屈伸,他仍然不敢懈怠、偷懶。當他出外去追隨老師的時候,揹着書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中。酷寒的冬天、凜冽的冷風,大雪積了好幾尺深,腳、皮膚都凍裂而不知道。他博覽羣書,最終成爲明代的大學士。

時光過去了600餘年,今天我們的生活、學習條件與600餘年前相比,發生了不可同日而語的變化。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老師和顏悅色地爲我們傳道授業解惑;我們不需要抄書、不需要長途跋涉,也沒有寒凍之苦,可是,我們真正像宋濂那樣用心求學了嗎?

有時候我坐在窗明几淨的教室裏,心卻飛到了窗外;對老師苦口婆心的教誨,我缺乏應有的興趣和激情;父母不惜自己省吃儉用,爲我提供便利的學習條件,我卻不知心存感激……與宋濂相比,我自感有相當的距離。正如宋濂所言,我的學業沒有大的進步,如果不是因爲我的天資不夠聰明的話,只能歸因於不如宋濂專心和勤奮了。

我曾經看過標題爲《要“窮”孩子不要“富”孩子》這樣一篇文章,印象很深。這是一篇關於澳大利亞父母教育孩子的文章。文章介紹說,澳大利亞是一個發達國家,每個家庭都相當富裕。但是,父母卻讓孩子們過着清貧的生活。冬天父母讓孩子穿很薄的衣服,磨鍊他們的意志;從小讓他們到大海中衝浪、冒險,鍛鍊他們的膽量。我想,也許這就是澳大利亞之所以成爲發達國家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