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蕭紅作品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大綱

蕭紅作品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6W 次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蕭紅作品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蕭紅作品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

  蕭紅作品讀後感1

《呼蘭河傳》是著名作家蕭紅的一部小說,這本書講述了作者童年的故事。通過回憶家鄉的各種人物和生活場景,讀者可以看到一種悲傷壓抑的社會現象,引發我們的思考。在這本書中,最打動我的是祖父對這位作家的愛。

“我”走了,爺爺帶着“我”走了,爺爺和孫子相互依存,有着無盡的幸福。

作者的祖父快七十歲了,他是一位和藹可親的老人,在家只有祖父最關心作者。所以,作者每天都呆在祖父的身邊。祖父經常教作者讀詩,帶作者到後花園玩耍。當作者走不動了,祖父就會抱着作者,如果可以走路,祖父就會拉着作者。作者和祖父相互依靠,有着許許多多的快樂。

想想自己,在學習困難的時候,爸爸媽媽會幫我分析問題,指導我解決問題。有時候,爲了激發我的學習熱情,他們會故意說一些我聽不懂的話,讓我給他們解釋,逼我查字典。有時我們聽“喜馬拉雅”的故事,分享其中的樂趣和感悟,讓我懂得了很多關於生存、勤奮、良好的知識,懂得了努力學習、自力更生、和睦相處帶來的好處,也提醒了我自己盲目衝動,不考慮後果,不問“爲什麼”等一些壞習慣。

這本書講述了很多很多的人物和故事,雖然我不理解他們的很多想法和做法,但我仍然看到了希望、幸福、社會的複雜性和生活的困難。

  蕭紅作品讀後感2

作者蕭紅出生在黑龍江省呼蘭城一個具有維新傾向的鄉紳地主家庭,和祖父一起生活,祖父老去,她也在長大。

本文是作者對幼年開始有記憶後,對自己、對祖父、對鄰里四舍和呼蘭城的回憶錄。其中對東二道街上大泥坑的描述和因這大泥坑而發生一系列的故事及呼蘭城百姓的生活方式、心性進行了畫面感很足的精彩上演。呼蘭城人的封建迷信,對女人不公平的對待,人性的冷漠和無知。

如此,一批批悲慘人物從出生到死亡喜劇般呈現着,團圓媳婦只是其中一個。有二伯、馮歪嘴子、王大姐這樣的小人物,代表着底層社會的真實性。有二伯性情古怪,一輩子一心爲東家做事,內心覺得東家應該對他好,又明白自己的身份,他也像個高貴的人一樣,想要的是尊重和價值的認可。

對於王大姐和磨倌在一起的前後,鄰里截然相反的態度,更讓人覺得當時人性的無知和世俗。馮歪嘴子是本文中我相對喜歡的一個人物,他認真努力的活着,並知足而快樂着,一份簡單的生活似乎正適合一個低層平凡的人。

作者是以一個小人的眼光看待周遭,語言中不帶任何或評判或揭露的偏向性,只留給讀者體味。因此,本文充滿了幼童的好奇心和單純的理解力,講述着留在記憶深處的童年時光。

相比作者電視劇般的童年,我的童年就是個簡單的PPT,童年(我媽說我小時候),都是這樣弱弱地講述着。

  蕭紅作品讀後感3

第一次翻開蕭紅作家的書,我是帶着崇敬的,崇敬裏還夾雜着一絲喜悅。當看到第一行字時,我便被這高妙的文筆深深吸引。我看的《呼蘭河傳》是分兩大事件的。《生死場》便把我引進了我從未經受過的地方。

細膩的文筆勾勒出一個又一個人物。醜陋卻樸素的面婆,粗使卻善良的二里半,美麗卻可憐的月英……太多的人物了,有些人的性格特點並不突出,但卻無疑是最真實人的寫照。最使我感慨的還是月英。她是村裏最美麗的女人,她家也最窮,她是如此溫和,生就是一雙多情的眼睛,每個人接觸她的目光,好比落在棉絨中那樣愉快和溫暖。可是上天卻賜給了她最悲慘的命運,她患上了癱病,並且一個月比一個月重。起初丈夫還爲她燒香拜佛,悉心照料。但漸漸的卻不在管她,她就像患病的貓兒,孤獨而無望。她瘦弱柴,甚至臀下都腐了,小蛆蟲在那裏活躍,她的身體變成了小蟲們的洞穴!讀到這時,我曾潸然淚下,這些鄉村的女人哪個不是命苦,可怎麼會僅僅只有這些呢!日本鬼子的來臨使她們雪上加霜,最後,這村裏的人們戰死的戰死,慘死的慘死,只剩下幾個風燭殘年的老人漸漸走遠……這些看似虛幻的故事有哪個不是舊社會真實的寫真?蕭紅,你以細膩的文筆像我們展示了歷史的長河,怎能不令人敬佩!現在的我們翻閱歲月的史書是何等慚愧!

很難以置信的是第二篇《呼蘭河傳》,你卻以另一幅新面孔展現在我們眼前。童年的你任何人都不疼愛,卻偏偏祖父對你疼愛有加。你在世外桃源裏是玩得如此愉悅,令我看着也深深被感染。最吸引我的是你摘玫瑰和祖父開玩笑的故事。童年想必是任何人都愛的吧,你真大膽,摘了幾十朵玫瑰花悄無聲息的插在了祖父的帽子上,於是便不斷笑。祖父也是童心未泯啊,竟還傻傻地說:“今年春天雨水大,咱們這棵玫瑰開得這麼香。二里路也怕聞得到。”我看着也笑得合不攏嘴。“呼蘭河這小城裏邊,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現在埋着我的祖父。”快樂的日子總是不長久的,祖父去了,快樂也去了,那些難忘的往事只能成爲回憶,離別總是痛苦的,正如她所寫:“只因他們充滿我幼年的記憶,忘卻不了,難以忘卻,就記在這裏了。”

彷彿上天真的是不盡人意的,蕭紅還這麼年輕卻已去了,也許人們都在惋惜,但我認爲,她是快樂的,她此時定然在和祖父玩耍,她是毫無憂愁的。

人生會有那麼多往事莫過於那些難忘的人。

  蕭紅作品讀後感4

讀過的第一部蕭紅的作品是她的《呼蘭河傳》。講述的是發生在呼蘭河邊的故事。通篇文字透着一種洗盡鉛華的平淡,又因爲在寫作過程中融入了詩歌的特點,使整部作品更具藝術的魅力。被譽爲詩化小說。在那些看似尋常的文字下,隱藏着女作家對生命獨特的感悟和體認。有人評價這是一部不會隨歲月老去、永遠年輕的作品。

最近只偶爾翻過些散文,想寫寫看過《蹲在洋車上》、《失眠之夜》和《同命運的小魚》後的感想。

蕭紅是那種以全身心投入寫作的女性,文字便是她靈魂的自傳。在她的作品裏,看不到炫耀、賣弄、製造的成分。有的是一種與大地相連的美好品性。創作的素材也大多來源於她的真實生活體驗。

《蹲在洋車上》講述的是一個童年的故事。作者以樸實細膩的筆法,描繪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對兒時的生活流露出一種牧歌式的情調。

“我眼看着那個驢子飄飄地不見了!我的心魂也被引了去。等我離開窗子,祖母的斗篷已經脫在炕的中央,她嘴裏叨叨地講着街上所見的新聞。可是我沒有留心聽,就是給我吃什麼糖果之類,我也不會留心吃,只是那夜的車子太吸引我了!太捉住我小小的心靈了。”

在《失眠之夜》中,女作家對自然的那種樸素的穎悟,使得文字中充滿了許多細緻優美的抒情。“在家鄉那邊,秋天最可愛。藍天藍得有點發黑,白雲就像銀子做成的一樣,就像白色的大花朵似的點綴在天上;又像沉重得快要脫離開天空而墜了下來似的。而那天空就越顯得高了,高得再沒有那麼高。”

可又有誰知道,出生苦難的蕭紅,在她的內心深處,深藏着難以排解的無家的悲涼感。她將自己浸透着個人身世之感的悲劇感,與生活中瀰漫着、浮蕩着的悲戀劇氣氛相融合,從而傳達出深遠的人生悲涼感。

所以在《失眠之夜》中她這樣說道:“家鄉這個概念,在我本部甚切的,但當別人說起來的時候,我也就心慌了。雖然那塊土地在沒有成爲日本的之前,“家”在我就等於沒有了。”

蕭紅寫出的都是生活,她筆下的人和事都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她非常懂得人性中的貪婪和漠不關心,也懂得人間的愛與溫暖。

由此我便明白了,爲何有人評價說蕭紅的作品永遠不老,永遠年輕的真正涵義。

  蕭紅作品讀後感5

《手》是蕭紅1936年3月創作,主人公是農村娃去縣城求學的王亞明,她的手是“藍的,黑的,紫的”是冬天沒手套凍腫,因爲特殊的手在點名時被同學取笑,因爲特殊的手在上英語課被老師點名批評,因爲特殊的手而沒有跑操機會。她父親將肥大的手套給她,但是仍舊被同學嘲笑,帶上手套遮住“特殊的手”也無法參加晨操。

“特殊的手”背後特殊的農村背景讓王亞明的求學之路異常艱辛。因爲“特殊的手”讓她格格不入,她內斂羞澀,分宿舍時候輾轉幾個宿舍也沒有一個人願意與她一起,再加上不知情下在同學煮飯的鍋裏煮襪子,讓王亞明求學之路舉步維艱。不斷“衝突”下,校長取消了她的考試資格,說:“考也是考不上的。”如此輕巧冷不丁的一句話斷送一個人的夢想,父親寄予的希望瞬間破滅,可悲在於連考試的門票都沒有。

作者討厭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階級禁錮,現在的時代相對而言是幸運的。高考公平和你可以很有能力也可以去展現你的能力,在相對公平的社會的大背景下,更深的體會是王亞明求學之路適應新環境整個事件,我能從她的言行舉止看到些許影子-內斂羞澀與內心的自卑。

如果從王亞明與其他同學存在不同而言。

在王亞明身上發現最深的一點是貧窮下的自卑,看慣了別人臉色說話,以至於想過得瀟灑一下都會有些不習慣。

  蕭紅作品讀後感6

這個暑假我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它讓我瞭解到了作者小時候的快樂和小鎮上的人與景的美。

這本書的第一章節寫的內容,讓我感覺到呼蘭河的冷。從地裂了,水缸被凍破了,讓我有一種涼絲絲的寒意滲入我的骨髓。天冷的時候是灰色的,鎮上的人們幾乎是不會出門的,馬兒也都待在家裏防寒。它還讓我瞭解到呼蘭河鎮上的淒涼景象,它只有兩條大道,一條是從南到北,另一條是由東到西,只有在十字路口處,才能看到最繁華的景象,也集中了全城的精華。

第二章主要講解了小鎮上的一些節目,例如:跳大神,扭秧歌,放河燈,野臺子戲,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這些節目讓我對其充滿了好奇,想去親自感受一下那裏的風俗人情與熱鬧的氣息。

第三章作者說了他最喜歡的兩個地方:家裏的花園和儲藏室。花園是他夏天最愛去的地方,儲藏室是他冬天最愛去的地方。我知道了作者的.童年是非常快樂的,一年四季都有玩的地方。

第六章介紹了古怪的二伯,你要是買了花生桃之類的東西不給他吃,他會罵你,你如果給他吃,他卻不吃讓給我們。二伯還不允許別人喊他的乳名,只有祖父可以。

《呼蘭河傳》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童年時的快樂,小鎮上人們的歡樂,鄰居之間的快樂與憂傷。

  蕭紅作品讀後感7

呼蘭河常年都被冰覆蓋着,它在黑龍江,天氣似乎只有冬天和夏天,而夏天也很短。儘管大半年被大雪封鎖着,但是呼蘭河依然是蕭紅的故鄉,她非常熱愛呼蘭河。蕭紅讀完小學後就離開了呼蘭河,一直到她三十二歲離世的時候都沒有再回到故鄉了。所以她把她對呼蘭河的熱愛和懷念都寄託在這本書裏,也把當時的世態炎涼寫進了裏面。

蕭紅的祖上是張岱,她的母親很早就死了,而她的父親也對待她很冷淡,所以蕭紅一直都是和祖父生活的,她寫的《呼蘭河傳》就是寫和祖父生活的時候。蕭紅在呼蘭縣第二小學女生部讀書,她的作文成績十分突出,大概這就是蕭紅後來成爲作家的原因之一吧!

呼蘭河和南方城市,比如深圳、廣州、海南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每年的廟會和拜神會,就是一個典型了。蕭紅的《呼蘭河傳》把它描寫得十分真切,彷彿親身體會到那裏的寒冷。

我最感興趣的地方是呼蘭河的廟會,那裏有賣不倒翁的和賣“雞哨”的,那裏有一曲歌謠,上面說:小大姐,去逛廟,扭扭搭搭走的俏,回來買個搬不倒。這首歌謠多好玩啊,裏面的“搬不倒”說的就是不倒翁。可是如今深圳都沒有廟會了,廣州和香港的廟會演變成了購物。逛廟會不就是購物嗎?那不是沒有什麼區別嗎?我想道,但很快就被另一個“新思想”打敗:逛廟會賣的東西,購物商城沒有;購物商城賣的東西,廟會沒有。所以,它們還是很有些地方又是不同的。蕭紅所在的年代正在民國時期,中國還保留着許多現在沒有的習俗。好看的“野臺子戲”如今都差不多沒有了!野臺子戲就是在露天的廣場上唱戲。社會發展了,儘管多了新的好東西,卻丟了以前的好習俗。現在,人們看京劇都在商城或戲場裏,這些丟失的東西只存在了老人的回憶裏,蕭紅把它們講給了看過《呼蘭河傳》的人聽。

蕭紅家裏有一個大花園,很漂亮。她去雜物室裏探險、去李子樹、櫻桃樹上爬啊爬、去牆洞裏捉蛐蛐……蕭紅在花園裏進行各種自己喜歡的活動,好像怎麼玩也玩不完。雜物室裏有很多年代久遠的東西,清朝的官帽,繡花鞋,絲線……蕭紅都會一一把這些拿起來玩一玩,把官帽扣在腦袋上,穿一會兒繡花鞋。不過,再怎麼樣也沒有和祖父在花園裏好,那時候的蕭紅真是無憂無慮。

第五章裏講的是命運悲慘的團圓媳婦,年齡才十二歲。團圓媳婦在八歲時就被奶奶婆婆花了幾十兩銀子訂下了婚姻,她長得很高,別人都說她十四,其實她只有十二歲,按現在來說,她才六年級。

蕭紅總是聽見東屋那裏有哭聲,後來才知道是老胡家在打團圓媳婦,幾年後打着打着,瘋了。於是她的婆婆給她跳了好幾次大神,簡直是開創了跳大神的新紀元。他們還燒了替身,總不見好。最後沒有了辦法,就請了一個很厲害的大神來占卦,大神叫它們給團圓媳婦洗澡,要當衆洗,婆婆就洗了。結果滾燙的熱水把小團圓媳婦燙暈了,大神卻忽然說:“一共要洗三次,還有兩次要洗呢!”這回團圓媳婦的反應是很嚇人的,她暈了以後,臉如火炭般熱,眼睛半睜着,翻着白眼,露着一點白眼珠。大家都以爲她死了,但是沒有斷氣,沒幾天,她就死了。這個女孩的童年就這樣結束了。我覺得團圓媳婦是被封建社會弄死的,看完了這一章可以想象得到以前呼蘭河人的封建習俗是很強大的,團圓媳婦就是受害者之一。

蕭紅有一位親戚,名叫有二伯,他似乎是沒有名字的,而名字,就叫有二伯。有二伯總是把“這個”說出“介個”。有二伯的性格有些古怪,很多地方都會體現他是古怪的:他和老廚子吵架時會莫名其妙的哭起來;老廚子明明看見他要跳井,結果他安安穩穩得在井邊坐着;別人在吃東西,他就罵:怎麼不給我?給了他,他又說:你有二伯不吃介個。這不是古怪的體現麼?有二伯就是那麼奇怪的。

小小的磨房裏住着馮歪嘴子,呼蘭河長年都是寒冷的,而磨房又四壁透風,所以馮歪嘴子總是住得不是很舒服。儘管住在窄小的磨房裏子依然結了婚、生了孩子。結了婚以後,她的妻子有一天死了,別人都替他難過,而他自己也很難過,但是在這個孤單的世界裏,馮歪嘴子依然做着他的切糕,我行我素。

蕭紅的童年是快樂的,她的祖父教給她許多東西,使她得到良好的教育;蕭紅的童年是有趣的,大花園裏的花依然開得鮮豔,一直開到天邊。

《呼蘭河傳》中的人物是鮮活、真切的,直到今天我還能感到他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懷着這樣的心情,我讀完了《呼蘭河傳》。

  蕭紅作品讀後感8

蕭紅是我國著名的現代女作家。她是一位體驗型、情緒型的極富才華的現代女作家。她的一生顛沛流離、短促悲涼,飽受被放逐的寂寞、孤獨和痛苦。蕭紅的小說創作正是她的悲劇人生的真實寫照。她的小說名篇如《生死場》,《馬伯樂》、《呼蘭河傳》、《牛車上》、《小城三月》等等都聞名於世。同樣,她的散文創作也具有很高的成就。她的散文悽切憂婉,在情感濃度和抒寫張力上都較深刻強烈,刻畫人物注重心理深層的挖掘,文字優美。

蕭紅是那種以全身心投入寫作的女性,文字便是她靈魂的自傳。在她的作品裏,看不到炫耀、賣弄、製造的成分。有的是一種與大地相連的美好品性。她的遭遇、情愛與她的文字如同呼吸。創作的素材大多來源於她的真實生活體驗。蕭紅寫出的都是生活,她筆下的人和事都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她非常懂得人性中的貪婪和漠不關心,也懂得人間的愛與溫暖。在她的筆下經常出現的不是她自己,也非狹隘的權利富貴階層。而是那些被忽視的涌動在社會最底層的話語缺席者。那些飽受磨難、犧牲的靈魂。並“與歡樂的人同歡樂,與憂傷的人同憂傷”,設身處地地與對方享有同樣的感情。

一個真正優秀的作家與他筆下的人物應該是一種化入的“同情”的關係。蕭紅做到了。寫自我卻能超越自我,不侷限於自憐自哀。蕭紅是一個身心俱受摧殘的不幸女性,一個被家庭、愛情和社會所放逐的靈魂。但她依然“向着溫暖和愛的方面,懷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來寫作。她以自已悲劇性的生命體驗,以一個現代人的眼光,冷靜地觀照自已熟悉的生存環境,把個人的命運納入人類的命運之中。探入了中國人的生存、文化和民族心理的最深處,對生存的原生態和大苦難的揭示,對人自身命運的正視和清醒體味,使蕭紅的作品意蘊具有了普遍的意義。這種慨嘆和蒼涼感又不僅僅是她個人的,而是超越自我屬於時代的。這使得她的作品透着一種獨特的寧靜,實際上是一種瀰漫着生命的肅穆的熱情,這種肅穆因其超越了世俗的空虛和表層的喧鬧而益發顯得難得和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