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親愛的愛麗絲》讀後感大綱

《親愛的愛麗絲》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W 次

《親愛的愛麗絲》讀後感1

《親愛的愛麗絲》是程瑋《週末與愛麗絲聊天》系列中的一書。讀了這本書以後,我很訝異於中國的小姑娘米蘭居然和德國的老太太愛麗絲締結了深厚的友誼,彼此的交往是那麼自然、順暢,簡直成了忘年交。如果說,愛麗絲家的花園能夠吸引米蘭、她的愛心打動了米蘭,那麼又是一種怎樣的魅力,可以吸引一大羣中國孩子紛紛寫信,要結識一個素未謀面的德國老太太呢?

《親愛的愛麗絲》讀後感

實際上,在現代通信技術全面普及的今天,人們已經很少採用書信的方式進行交流了。可是,偏偏有這樣一羣中國孩子不僅把心裏的祕密通過書信告訴異國他鄉的愛麗絲,還熱切期盼着她的回信。可能,信中所述的種種情狀,這些孩子的父母還不知曉。甚至,親子間心靈溝通的缺失也發生在我們周圍,只是爲人父母的我們還沒有意識到。

由於時間關係,我還沒來得及閱讀愛麗絲系列的其他幾本書,不能一探其中的深層次原因。僅就孩子們書信的內容看,我覺得親子間的交流存在着三方面的問題。

首先,交流地位的不平等,容易造成交流過程的心理障礙。

父母大多會認爲子女是附屬於自己的,很難把他們完全當作獨立的個體與之交流。因此,子女與父母對話的時候會有一定的壓抑感,隨着年齡的增長,在和父母交往的時候會顯得有些不自在。有時,爲了迴避父母的斥責,他們會刻意隱瞞一些事情,甚至會撒謊。

再者,交流時機的不合宜,容易引起交流對象的情緒牴觸。

很多時候,出於對子女的愛,父母會針對子女出現的問題第一時間與之交流。但是,我們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感受。或許他們也在因爲自己的失誤而暗自後悔,又或者爲自己的言語行爲在自責反思……如果爲人父母能夠換個角度,設身處地爲孩子想想,找個更合適的時間與孩子交心,也許孩子的反應不會那麼激烈,才能達到交流的目的。

第三,交流方式的不恰當,容易導致交流的途徑日益狹窄。

孩子年齡小的時候,往往是有什麼說什麼,會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父母;待到年齡稍大些,便會有選擇地說;再大些,會隱含着說,有時還需要父母去意會。面對這樣的變化,父母應該看到的是孩子長大了,有了自主的考量。如果在與孩子的對話中表現急躁,還想打破沙鍋問到底,往往會招致孩子內心的牴觸,長此以往,孩子與父母的交流就不再主動,呈現被動應答的狀態,彼此交流的途徑也就日益狹窄。

讀着書中孩子充滿童真的來信,我的內心被深深地震撼,原來,每個孩子的心中都有一些不輕易言說的祕密,對父母也不例外。爲人父母,我們希望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可是捫心自問,我們用什麼守護了孩子幼小的心靈?在和孩子對話的時候,我們自己的心扉打開了嗎?當孩子還願意和我們聊天、談心的時候,我們都認真面對了嗎?我想,只要我們對孩子始終保持一顆真誠而寬容的心,就會贏得他們的信任。那麼,孩子不僅願意與我們書信交流,也一定能坦然地和父母進行面對面溝通。唯有有效的溝通,才能營造更美好的人際關係,讓親子關係更加和諧。

《親愛的愛麗絲》讀後感2

平時難得有讀一本書的心情,不是因爲忙於雜務,而是沉下心來與智者交流的慾望隨着年歲的增加愈發地弱化了。孩子的老師推薦了“親子閱讀”,因爲自己從小受到的教誨便是師命不可違,何況老師還承諾“讀好了”可以給孩子加分,所以我帶着“功利心”認真讀了這本《親愛的愛麗絲》。哪曾想,打開書沒幾頁就被書中人物精彩的對話吸引住了,以致於顧不上吃午飯一氣呵成地讀完。掩卷長思,作者想告訴我什麼呢?

一開始覺得,這是寫給孩子看的書。語言溫潤,通俗易懂,沒有說教的痕跡,很容易引致孩子的共鳴。通過場景的鋪陳,父母與女兒的親情、孩子間的友情、特別是米蘭和愛麗絲跨越代際的忘年之交躍然紙上,令讀者印象尤深。不過,正如老師精心選擇的“親子閱讀”書目,這本書更適合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原因在於,大多數家長未必在讀它之前都懂得愛麗絲告訴我們的道理。

書中的對白,看似平敘淡然,實則蘊含豐富的歷史、文學信息和深刻的哲理。

無需強記,我們知道了郵票的由來;知道了郵政制度的改革者羅蘭。希爾;知道了世界上第一張郵票的模樣以及它的價格。明白了書信不僅成爲人與人溝通、交流的方式,而且也是人間至情至性的獨特印記。既拉近了人與人之間心靈的距離,又可以當作歷史的信物見證書寫者的情感。當年,若非席勒信文的勸說,《浮世德》將永沉歌德的心底,幾張信箋改變了德國文學史的走向,可見通過信件所展現的友情的力量。

帶有點中國傳統意味的米蘭媽媽,是位聰穎的中國文學史專家。她對“青鳥”典故的解讀,通過與女兒的對話,讓我們領會了唐朝詩人李商隱《無題》中“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真意,對當下理解、引用中的錯謬進行了糾偏。藉着“青鳥”引申,米蘭媽媽還讓我們知道了“青鳥探看”、“鴻雁傳書”、“驛寄梅花”、“魚傳尺素”四個關於通信的中國故事。對信使的幾處着墨喚回了我們曾經的記憶,在沒有現代通訊手段的時代,信紙負載着情思、關切、惦念、牽掛甚或思想的獨白奔赴另一處等待的心靈。

而現在,網絡便利了人們之間的交往,你表達的信息可以瞬間被你指定的人接收,與從前冗長的寄送過程相比優勢明顯。然而,愛麗絲說了,科技文明的進步儘管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便捷,可是它的代價也絕非低廉。電子郵件、微信或其他網絡交流工具的使用,並非如人們想象的那樣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迅捷的特點往往使書寫者的思考失去了深度,相同制式的字體感覺不到表意人的親近感從而喪失了私人性,甚至虛擬空間裏傳來信息的真實性都可能會存疑,這些反而讓人們的交往出現了新的隔閡。

在愛麗絲招待來自中國夏令營孩子們的那個夜晚,她仰望星空,對孩子們說:“夜空中的這些星星,就像我們現實中的人一樣,總是隔着距離。有的距離很近,有的距離很遠,它們各自在自己的軌道上運行,可能永遠不會相遇。但從人類文明歷史開始的那一天起,人們就在想盡一切辦法,做一件很重要而美好的事。你們沒猜錯,就是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能夠互相理解,互相溝通。”

哦!我彷彿就在那羣孩子們中間,默不作聲聆聽着愛麗絲意味深長的話語。

終於明白了作者的意圖,她借愛麗絲的言說和她的小花園告訴讀者,合美的世界應該是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環境平等、和諧地相處;甄別傳統中優良的部分,傳承它,不要在科技進步帶來的便利中迷失人的靈性、遺落人的情感。

《親愛的愛麗絲》讀後感3

寒假裏,我和孩子讀了一本書,名叫《親愛的愛麗絲》。

它講了一個神祕的孩子頻繁出現在德國老太太愛麗絲的小屋外和中國女孩米蘭的家,給她們捎來中國孩子寫給愛麗絲的各種各樣的信件。

還講了愛麗絲和米蘭聊關於書信的一些話題,讓我懂得了書信是珍貴的,書信是使人與人的思想交流有了一種安靜從容的方式。

這本《親愛的愛麗絲》我們一口氣讀了兩遍。我們反覆地讀,反覆地想:書信爲什麼這麼重要呢?後來,我們終於找到了答案:書信從被髮明的那一天起,就被人們用來向朋友和親人傾訴內心,它比直接用對話來得更委婉、更溫情、更私密。

當前社會隨着信息化的快速發展,書信早已被我們遺忘,人們更習慣於手機、電話、網絡的聯繫與溝通方式,由此,相互之間的書信往來越來越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越來越微妙,但書信這種應用文文體,在人與人的溝通中進行文化上與文字上的情感交流,卻是手機及電腦上的語音及視頻交流中幾乎無法替代的。書信是傳統的實質性的東西,你可以看的見摸得着,在對方的字裏面你可以看到很多東西。

書信也是一種正式的交流方式,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俗語說“距離產生美”,有些不便直面溝通的語言可以信函書寫,有些不便當場表達的情感可信箋流露,就是諸多書信美文產生的原因。願在當今建設和諧社會的過程裏,在人與人的交往時,能借助於書信這種應用文體的溝通方式,使社會交往中少一點世俗,多一些真誠,使情感表達時少一點直白,多一種溫情,使緊張的生活節奏少一點喧囂,多一份安寧。

《親愛的愛麗絲》讀後感4

寒假裏,孩子讀了一本書,名叫《親愛的愛麗絲》,孩子建議我也讀一讀。

這本書主要講了暑假中,小米蘭和娜塔麗、愛麗絲等人遇到的一些有趣的事情。比如那個窗前的小腳印,還有娜塔麗給米蘭解夢,以及一大羣中國孩子到米蘭家做客等等,這些情節對孩子來講都十分有趣,所以我們一口氣就看完了這本書。

讀完這本書令我印象最深的不是米蘭,也不是娜塔麗,而是愛麗絲。愛麗絲美麗、溫柔、善良、和藹可親願意聽別人訴說心事,願意做一碗碗心靈雞湯。我在想我們做家長的就要像愛麗絲一樣能夠走進孩子的內心,成爲孩子的朋友。要做孩子的朋友,就要放棄用家長的,來改變控制孩子的意願。儘可能避免使用一些如“應該”“不要”等命令式的詞語。同時要尊重孩子,在態度上以朋友相待,才能更好地瞭解孩子的感受和思想。要像愛麗絲一樣和藹可親與孩子聊天,因爲聊天是和孩子交流最簡單、最有效的辦法,通過聊天我們可以隨時掌握孩子的思想動態,可以讓我們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同時還可培養孩子完整、有序地敘述事情的習慣,提高他們語言的表達能力。聊天的內容,要以孩子爲中心,選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如談談學校中、同學間發生的事,並讓孩子說出自己的`看法,以便提高他們的分析能力和識別能力。

書中的愛麗絲又是那麼睿智,那麼博學,那麼樂於助人,米蘭可以與她無話不談,我們爲什麼不可以呢?我們做家長的要做孩子生活中的愛麗絲,要像愛麗絲那樣傾聽孩子的心事,做出一碗碗溫熱的“心靈雞湯”。

《親愛的愛麗絲》讀後感5

讀完《親愛的愛麗絲》這篇文章後,給我的感受是生活中處處充滿溫情和愛,而其中的教育如婉轉動聽的歌曲,滋養着我們的心田。

家庭是愛的溫牀,她讓每個成員和睦相處,恬淡從容地面對生活的每一天。看,廚房裏飄着收音機傳出的音樂和煎蛋、咖啡的香味。爸爸媽媽準備了豐盛的早餐,全家人在週末不緊不慢的吃着,隨意地聊着天。在這樣輕鬆的家庭環境裏,小孩可以隨口說出自己心中的所想,爸爸媽媽與之交流的口吻也是帶着平等和尊重的。當米蘭抱怨說爸爸媽媽沒有陪她去度假時,爸爸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自己的頭說:“對不起了,米蘭。不是我們不願意,這次實在是時間不湊巧,明年暑假我們一定提早安排。”我們從爸爸這樣的態度和說話的語氣,完全感受到他不是一味的妥協,而是從平等的角度道歉般的說明原因,並不像我們的生活中某些家庭,居高臨下的命令或拒絕小孩。我想,平等和相互尊重是我們應該學習的。作爲家長,有時與其空洞的說教,不如投入到孩子的行動當中,幫助他完成小的“理想”甚至是“惡作劇”。米蘭家的小花園出現了可疑的小腳印,爸爸媽媽不放心小米蘭,要她睡到父母的房間,但米蘭堅決不聽。在這樣的情況下,爸爸媽媽並沒有橫加干涉,相反卻與米蘭站到一起,幫他挖弄陷阱。爸爸積極抱來了一堆樹枝,再在上面鋪上一張報紙,然後和米蘭一起用碎土和草根把報紙蓋起來。媽媽也沒閒着,從放聖誕樹裝飾品的大盒子裏找出幾個小鈴鐺,用毛線把它們串起來,然後系在花園的小門上。在類似這樣的活動中,既鍛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又活躍了家庭氛圍,更增強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親情,何樂而不爲?

因爲有了爸媽的支持,米蘭才與愛麗絲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纔有機會了解愛麗絲神祕的小花園。花園裏有星星點點的花朵和輕柔的風,空氣裏充滿了青草和花朵溼潤的香氣,更讓米蘭親切的是坐在長椅上和愛麗絲聊天的感覺。愛麗絲溫和而平靜的語氣,親切而真誠的笑臉,有時是位慈祥的家長,有時是位尊敬的老師,有時是位可愛的朋友。在這看似平常的聊天過程中,讓米蘭學到了待人的禮節,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的尊重,諒解和寬容。如何尊重自己,尊重夢想,尊重生活,要學會愛,並學會表達愛。在輕鬆的聊天中,讓米蘭學到了更多的知識,這一切過程都是那麼的輕鬆自然,娓娓道來。從自己在等一封信開始講起,講到書信的起源,運送書信的方式,一直講到書信體裁的作家,裏面還穿插一些有趣的人和事,當然也有米蘭同學有趣的提問和自己的見解。這一切都像春雨,潤物無聲,更像一首動聽婉轉的歌曲,令我們鼓舞,讓我們從容面對生活。

感謝父母,感謝愛麗絲,感謝生活中的你我。因爲有愛,我們的生活才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