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200字(精選10篇)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200字(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7W 次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二十四孝圖》讀後感200字(精選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200字(精選10篇)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1

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是傳統的中國文化;孝是奠定和諧社會的基礎之一。從古至今,五千年的中國長史上,留下了多少孝子的身影,他們感天動地的故事流傳後代,萬古長青!

暑假裏,漫遊在社區圖書館的我被一本《二十四孝圖》吸引了。翻開書,一個個耳熟能詳的故事映入眼簾,一句句發人深省的話語在耳畔響起,頓時令我百感交集!其中的《孝感動天》和《齧指痛心》最讓我感動。

在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學會多孝順父母。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2

孝道,自古以來就是貫穿於國人倫理和美德的精髓。

閒暇的一個人去鄭州城隍廟轉了一圈,這是第三次來。第一次和同事,第二次和我弟。總覺得這個地方,有塵世難得的清淨,總之,我鍾愛那裏。如果說前兩次是看熱鬧的話,這一次就應是看到了門道。留心看了正殿兩側的垂直坡面上畫的就是二十四孝彩圖。想起了小時候,父親常常給我講這樣的故事。

常言道,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兒不知父母恩。最近細細品味了儒家的經典著作,元代郭居敬的《二十四孝》,感觸良多。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3

東漢時期,有一個人名叫黃香,他在九歲時母親就去世了,所以黃香對父親就更加孝順、關愛了。嚴冬時,黃香就在父親睡覺之前先鑽進被子,用自己的身子把被子捂熱,爲的是讓父親能溫暖舒適的睡個好覺;酷暑時,黃香就用扇子將枕蓆扇涼,爲了讓父親睡的涼快,自己不惜累的滿頭大汗。親朋鄰居知道後,都稱讚黃香是個孝順懂事的好孩子。

品讀完《二十四孝圖》後,我不禁從內心深處發出感慨:“孝”,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古以來,“孝”就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最基本的道德規範,孝是做人的根本。因此,古人常說“百善孝爲先”。從古到今,關於孝的感人事蹟一直髮生,件件都令我們深受震撼。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4

關於鹿乳奉親,講的是春秋時郯子身披鹿皮去去山中,混入鹿羣中取鹿乳侍奉雙親的故事。

我看着不覺得不佩服他,有點滑稽,十分敬佩。爲什麼呢,你看,如果他了解鹿羣的生活習性又怎樣會混入鹿羣呢。體現了他能和自然很好的融爲一體。

當然二十四孝,遠不止上方我所提到的這些。每一個,看後都會有莫名的感動。敢問,看了這樣,你覺得你對自我的父母親做的夠嗎,不說想這些人一樣。起碼,你不讓父母擔心,常常給予必要地問候了嗎?都捫心自問一下吧!

做一個孝順的人,正因你也會有老去的一天。常懷感恩之心,不讓二老再爲咱們把心操碎。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5

魯迅先生本人極爲孝順,他並非反對孝,而是反對殘害人性的封建主義孝道。

本文重點寫了“老萊娛親”,一個老頭子躺在父母跟前,拿着搖“咕咚”裝樣,裝孝順父母,這東西不該拿在老萊子手裏,他應該扶一根柺杖。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虛僞。“郭巨埋兒”,貧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故埋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殘酷。本文通過描寫魯迅在青年時代對於《二十四孝圖》的理解,揭示了當時中國社會思想的封建。

身爲孩子要孝敬父母,要對父母實實在在孝敬;身爲父母要關心、疼愛自己的孩子,並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6

“孝”是華夏文明的不可或缺的必要組成部分,更是中華兒女恪守的人生準則。《孝經》上說:“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就是說,如果一個人能真正做到敬愛自己的親人,那麼他必定會以同樣的心態去對待別人。正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由此可見,孝的傳統美德意識已經似樹根一般,牢牢地紮在中國人民的心中,絲毫不可動搖。

我們中有誰知道,在美國人眼裏,中國人尊老愛幼、贍養父母是全世界做的最好的,而在美國是不可想象的,聞者感嘆:我們自己丟掉、忽視的,發達國度的人卻要拾起來。對此,我們是否應該反思?是否應該好好地珍惜古人爲我們留下的這寶貴的精神財富?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7

看了魯迅先生所著的`《二十四孝圖》,我對“孝”字有了毛骨悚然之感,先不說別的,單言《郭巨埋兒》一章,就不禁讓我生出可憐、可笑、又可怕的心情。

想象着一個可愛的孩童,正在母親懷中嬉笑,殊不知他的父親卻在荒野中挖了個深坑,要將他埋葬,還美其名曰:爲了你的母親有吃的,你必須這樣,這纔是“孝”!多麼可笑又荒誕,這難道不是愚孝嗎?更關鍵的是,可憐的孩童什麼都不明白就被冠以“孝名”埋在了地下!

當然並不是說不該孝,孝順父母、孝敬長輩不僅應該,而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萬萬不是“郭巨埋兒”中的不可理喻的“孝道”!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8

《二十四孝圖》從當時的兒童讀物談起,憶述兒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虛僞和殘酷。

作品着重分析了“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爲倫紀,誣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

作品對當時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銳的抨擊。

《二十四孝圖》中那些孝子們的故事,原本該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們給它披綾掛彩,塗脂抹粉,將感人的真實塗抹成了讓人反感的矯情。

《二十四孝圖》對荒謬愚昧的封建孝道進行了抨擊。

讓我們唱起普通人的讚歌吧,讚美那些挺立於平凡身軀中的錚錚傲骨。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9

《二十四孝圖》圖文並茂,非常感人。我發現,百事孝爲先,小時候那些孝順的人,長大都有了很大的成就

雖然這篇文章裏木頭人的手指會流血不現實但古代人真的是孝順。

現在有很多人特別是我們這代人一天到晚都是在想自己該怎麼樣,自己吃的好不好,玩得好不好,向父母要這要那,達不到要求就發脾氣,有時對父母和長輩說話、行爲很不禮貌。和前人相比我真的對“孝順”二字沒有做好。讀了這本書,我以後一定要孝順父母,尊敬老人,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美德。讓我們從點滴做起吧!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10

對於《二十四孝圖》,魯迅是不認可並堅決反對的。我也認爲,這種所謂的“孝”,實際上是愚蠢至極的。

最讓我覺得不可思議的是“老菜娛親”和“郭巨埋兒”這兩個故事。它們都用了一種偏激的辦法來成全所謂的“孝”。一個是裝小孩,一個是埋兒子,試問這真的是“孝”嗎?還是說這是爲了達成“孝”而不假思索、不找其他辦法的愚孝呢?魯迅在前文說,要詛咒一切妨害白話者,其實就是對這種“愚孝”背後的封建思想作抨擊。

所以,我覺得《二十四孝圖》是不可取的,是會帶壞古代、乃至現代兒童的思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