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沉默的告白讀後感

沉默的告白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1W 次

讀完某一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沉默的告白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沉默的告白讀後感

“走向遠方,走向幸福。”正是這句話扣緊了我的心絃,讓我在層層疊疊的書堆中選擇了他,或許只是他選擇了我。翻開畫着玉蘭的黃玉色封面,映入眼簾的是人生這一欄目,彷彿是歷經了一輪輪迴,我原有的思想模式已是煥然一新,餘傑的思想如雷霆般貫穿全書切入我的大腦。這本書正是珠海出版社20xx年出版的餘傑的散文集《沉默的告白》。

“誰是白癡”使我感觸最深的一節,在追求真理,追求科學的歷史道路上,許多作出偉大貢獻的人成了“白癡”,像伽利略、雨果、馬克思等等的一生不正是徘徊於“天才”與“白癡”之間嗎?不是有人說過:“在所有人都在沉睡中時,第一個醒來的人不是衆人口中的白癡”是的。正如餘傑所說的“誰離真理最近,誰就是白癡。”二十一世紀確實是一個對待白癡比任何時候都要殘酷的世紀,在衆望所歸的“真理”面前,人的想法便顯得薄弱。從小老師的“真理”,學生必須服從,就似乎事物的.真相永遠只有一個;到了決定人生方向的時候,還是要遵從“真理”的制約,例如世俗的評語、上司的命令、金錢美女的誘惑、自身利益最大化等等一大堆的社會、自然因素。腳像纏了繃帶、拴了鉸鏈,走不遠,一直困在窩頭一角。一輩子反被“真理”誤了正果。

我想餘傑曾經就是那白癡的一員,而且還是“白癡”中的“白癡”。但我卻無比的喜愛這個白癡,我因爲他覺醒了,令世人懂得自己原來比“白癡”更不如。如果讓我選擇當“俗人”還是“白癡”,那麼我寧可自己是一個白癡,起碼我的一輩子是那麼的真切,我的人生由我去選擇,由我去思尋;而不是被矇在鼓裏卻不知,被錯誤引導卻不改,被剝奪了思考卻不覺;我寧可自己是清清楚楚的“白癡”。

其中的“牽手”也是令我深思的一節,每個人都應該察覺到隨着二十一世紀科技越來越發達,人們的生活也不斷趨向於前衛,人們的追求也是越來越多,像無法填補的黑洞。什麼同居生活、未婚先孕等等在報上已是屢見不鮮了,人心也逐漸麻木,儘管我只是一個十七歲的少年兒,但目視之處卻是無幸福的存在,漸漸發現心靈的每一面正被逐漸腐蝕,恰好窺得這本《沉默的告白》,我開始明白,原來真情是真的存在,而不只是活在歷史裏,發生在童話裏。餘傑的“牽手”在我看來是單純裏透着真意,呆傻中藏着可愛。餘傑所說的牽手是在早期古人猿時代母系社會中,父母會爲未出嫁的女兒建一屋子,女孩子在覓得喜愛之人前要守在屋子裏,知道在窗前看到喜愛一人的出現,然後女孩會把喜歡的人迎到屋裏同居,直到有孕才向父母報備,算是正式的夫妻。試問如今不論任何條件,只是單純的因爲愛而結婚的有幾個?現代人的擇愛的標準不外乎是一要有樓、二要有車、三要有廠,這樣才符合女孩子擇偶的條件。所以我偏愛餘傑所說的“牽手”,世上還是曾經有爲愛而愛,不及貧富差距,而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爲連理枝的偉大卻簡單的愛。

在這本書中,無論是母愛、父愛、愛情,還是激越的愛戀,絕望的愛戀,醜與美等各章節,我都能找到真情的存在,我想或許人心的確是容易遭受金錢、美色、利益的誘惑,但人心有那麼一處還是存在着光明,記得潘多拉的盒子嗎?在打開潘多拉的盒子後,嫉妒、貪婪、自私、慾望等邪惡的魔物飛向人間,但希望始終被留在盒底,這不正是人性的希望之光。

我如今依然記得那些在晨曦微現、餘霞散綺的小公園裏,互相依偎攙扶的老太太、老公公,我不禁想起辛棄疾那句“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這便見證,世上不全是陳世美,世上不盡是愛情保質期,過了便忘……

又再看看題目——沉默的告白,究竟是向什麼告白,而我想總會有向自己的愛情、事業、人生、靈魂告白的一日,總會有那麼一天到來……我想到那一天,我定會是那一葉扁舟,平靜地流淌於阡陌交錯的流水中隨風而逝;我定會是那水壺中的開水,持續升溫而不幹枯,我會爲自己的水壺不斷加水,使它不會燒乾。我也願像魯迅先生所說的“沉靜下去”,死水微瀾無濟於事,沉靜是爲了大波大浪的到來。這些固然是好,但所有的一切卻比不上真切的活下去,我會永遠說真話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