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三國演義》後有感大綱

讀《三國演義》後有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2W 次

讀《三國演義》後有感1

縱觀歷史風雲,三國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一樣,諸葛亮巧答隆中對讓人讚歎不已,赤壁之戰曹操80萬大軍被施連環計,最後只剩27騎險逃虎口,整本三國演義蕩氣迴腸,讀後給人英武豪邁的感覺。

讀《三國演義》後有感

劉備從一開始的賣草鞋,變成了後來的一國之君,與他的仁德有很大關係,劉備從新野敗兵到江陵時,帶着全城的百姓逃走,結果錯過了逃跑的時機,險些折了常山趙子龍,但是他贏得了百姓的稱讚,可是日後也留下了不少禍害,關羽要殺曹操,被劉備輕輕一個眼色擋下了,可是曹操後來成了劉備的死敵,張飛要殺呂布,被劉備拼死擋下,結果呂布忘恩負義,和曹操裏外夾擊,把劉關張三人弄的顛沛流離,一系列的慘劇告訴我們,對於那些日後忘恩負義還能成氣候的人,還是早做打算的好。

劉備能夠登上寶座,與他的任用聖賢也有聯繫,在這一點上,曹操就和他產生了鮮明的對比,曹操和劉備都是求賢若渴的人,可是對待聖賢的態度完全不一樣,劉備得到諸葛亮時,天天和諸葛亮吃在一起,住在一起,並把國家交給諸葛亮,讓他大膽管理。而曹操則不然,荀彧進諫讓曹操收斂一點,曹操非但不聽,而且還讓荀彧服毒自盡,爲了讓徐庶來曹營,他綁架了徐庶的母親,最後適得其反,徐庶只給曹操出容易被接受的歪點子,使得曹操在長阪坡和赤壁大敗,而劉備則不然,他對謀士言聽計從,火燒新野,博望坡,使得劉備能夠在給予敵人致命一擊的同時撤退,這纔是讓謀士能夠全心全意輔佐的路子,像曹操那樣的人,要不是兵多將廣,早就和袁紹一個下場了。

天欲人亡,必令其狂,這句話在三國演義中也被寫得淋漓盡致,官渡之戰,袁紹不聽謀士勸說,不僅導致自己80萬大軍全軍覆沒,而且還家破人亡,夏侯惇對劉備十分輕狂,韓浩和于禁、李典多次提醒狹處需防火攻,可是夏侯惇自認爲埋伏也傷不了自己,結果被孔明一把火燒得乾乾淨淨,赤壁之戰,曹操不思考,就貿然相信敵人的話,結果80萬大軍只剩27騎,彝陵之戰中,劉備不把陸遜看在眼裏,結果被殺的片甲不留,自己不久後也死了。這一切都告訴我們,即使勝局已定,也不能小看敵人,否則會遭到致命的打擊。

《三國演義》不僅給我們展示了那段蕩氣迴腸的歷史,而且告訴了我們許多道理,是本古今中外的好書。

讀《三國演義》後有感2

《三國演義》是我百看不厭的一本書,不同的時期讀它,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幼兒園的時候,看的是連環畫《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個傳奇故事,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赤壁之戰……..我還明白了個俗語“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肚子裏唱空城計” 的含義……。

在中低年紀,我看的是青少年版的《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長篇歷史小說,它不僅使我懂得了許多歷史知識,更讓我記着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鮮活人物:足智多磨的諸葛亮,忠膽俠義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陰險狡詐的曹操……

在小學高年級,再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經是一本包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義的鴻儒鉅作。對裏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我最崇拜的諸葛亮,從火燒新野,空城計中顯示了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並非神仙,如他讓馬謖去守街亭,導致丟了街亭,柳列城兩個軍事重鎮。料事如神的諸葛亮也會犯錯,何況我呢,人無完人,我們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實改進的地方。

而我最喜歡的三國猛將張飛,長阪橋單騎救主,家人總說有時候就像個張飛,真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只可惜關羽一死,他便失去理智,不務正業。可見遇見悲傷、痛苦、氣憤的事情時,應該理智地控制情緒,用樂觀的態度去戰勝它。

隨着我的成長,每次研究《三國演義》都有不同的感受,《三國演義》真是伴我成長的一本好書。

讀《三國演義》後有感3

今天,我第四次合上了《三國演義》這本書,這是一本流芳數百年的好書,是元末明初大文學家羅貫中的著作。我對這本書百看不厭,因爲我很喜愛書中的蜀國丞相諸葛孔明,他胸藏戰將,腹有奇兵。有一副對聯概括了他一生的功績:“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爲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裏,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水攻”。他還創造了木牛流馬、連環弓弩,八陣圖。他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風亮節,讓我由衷地欽佩。

對《三國演義》這本經典書籍褒揚的聲音固然是一大片,但不和諧的聲音也有很多,有人說《三國演義》是一個撕碎的藝術,寫的是魏、蜀、吳三國對峙鼎立,而結果他們都舉白旗而降,這個可歌可泣的故事竟用一個悲劇結尾,這不是太可惜了?我覺得這些對《三國演義》不和諧的聲音跟兩個故事有關。

故事一,赤壁之戰。曹操親征劉表,劉表勢單力薄,獻城而降。但曹操貪得無厭,率荊州降兵和從北方帶來的兵力共八十三萬,欲殺劉備和孫權,奪江東,統一天下。因爲北方人雖擅長於陸戰,卻不識水戰,闞澤獻詐降書,黃蓋詐降,龐統巧用連環計,火燒連環船,再加上瘟疫盛行,最後曹操的八十三萬大軍只剩下二十七人逃了回來,通過這一仗,曹魏再也不能圖天下,爭天下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不能貪得無厭。

故事二,猇亭之戰。在這個戰爭之前,蜀國文有臥龍、鳳雛、法正,武有五虎、魏延、張苞、關興,可謂兵多將廣,糧草充足。219年,東吳派大將陸遜和呂蒙取荊州,殺關羽。劉備與張飛大怒,在221年,劉備親自統領精兵七十五萬,派黃忠、關興、張苞、張飛等大將殺入東吳。可是,東吳大將陸遜火燒連營,七十五萬精兵死於這場戰爭,張飛被部將張達、範疆所殺,黃忠被箭雨所射傷,後來也病亡。蜀國經過這場戰爭造成兵力不強,再也不能爭天下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誰說《三國演義》是悲劇,是撕碎的藝術?我認爲《三國演義》是經典中的經典,值得大家反覆研讀,我還要進一步閱讀這本書,仔細理會其中的深刻道理。 聯繫地址:湖南省祁陽縣龔家坪鎮大坪鋪完小 龍小林 收

讀《三國演義》後有感4

三國是一個風雲變幻,滄海橫流,英雄輩出,令人神往的時代,不知多少蓋世英雄在那裏大顯身手,叱吒風雲,正可謂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羣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但不論是曹操還是劉備,他們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個呂韋,祭奠時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獨哭呂韋。他的謀臣郭嘉死後,他也十分痛心。劉備則更重視人才了,起初趙雲並不是劉家的將軍,但他十分器重趙雲,幾次留他,後來終於歸到了劉門下,才使得那個扶不起的阿斗兩次脫險。徐庶被曹操“拐騙”到那邊,在送別時,劉備哭着送別,還要砍掉擋在前面的竹林,後來徐庶才又回來推薦了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更是成爲聘用人才的典範。我喜愛的三國猛將張飛,長坡橋單騎救主,智奪瓦口,義釋嚴顏,可謂功不可沒,只可惜關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務正業,無故鞭打士兵,導致自己被手下兩名小將刺殺,還陪上了黃忠、劉備和蜀國七十五萬大軍的性命,使蜀國狀況一落如果說魏國在三國裏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爲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嫺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爲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爲都不如孔明。吳,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

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着成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要忠義,也應該要有誠信吧。如果一個人把現實生活中最爲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麼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後指指點點,你一定會覺得非常難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所以,我們要打開誠信的大門,要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面對人生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三國演義還讓我學到:要善於聽取好的意見,忠言逆耳。曹操赤壁之戰爲什麼會敗?我覺得還是因爲沒有聽信好的意見,面對新來的龐統這個外人,他卻毫不猶豫地相信了他的“連環計”,而面對另一個臣子對他的忠言,那位臣子大致說的是:“若敵人用火攻,如之耐何?”曹操答的大致意思是:“現在這個季節,不會刮東南風,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燒他們自己的營了”。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這個氣象專家能知風雨。但既然有人提了建議,曹操也應該有所警覺呀,不然也不會敗了。另外一次就是劉備在一片靠近水的樹林中安七百里連營,早有臣子向他提出建議,說敵人如果用火攻怎麼辦?但他沒有接受,致使後來真的被陸遜七百里火燒連營。所以,能否正確聽取他人的意見,往往決定着事情的最終成敗。

讀《三國演義》後有感5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頓時有感於懷。

人們都認爲三國是在公元190年到公元280年這90年裏,實際上真正的"三國是在"三分天下吳蜀魏"那個時候,但要是隻寫真正的三國,那麼曹操和其他三國名人就沒有出場的機會了,《三國演義》也就沒有那麼好看了。

梟雄,也就是兇猛的英雄,最先想到的就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更令他威風八面,加上他平時南征北戰,在人們心中自然會成爲梟雄,讀後感《《三國演義》讀後感作文大全(300字400字500字600字)》。他的基本策略是招降納叛,因此他得到了人才和武將還有許多他想要的東西,但是,曹操隨着自己的發展,野心也開始膨脹,從梟雄搖身一變成奸雄,從騎都尉升到丞相,就差沒當皇帝了。當我看完曹操的事蹟後,再回顧他以前的事,不得不承認他很了不起,是一個真正的梟雄。

很多人都說劉備是梟雄,我卻不這麼認爲,曹操每次打仗都是衝在前面,劉備就很少出馬,但他戰黃巾,鬥呂布時,他打的很英勇。劉備是靠着諸葛亮和那一羣大將奪得了一片天地,皇叔的稱號和攜民渡江的事再加上他的武將豐功偉跡,在人們心中真不知道他的人氣和地位飆升到什麼層度。

孫權是個好皇帝,可"藉兄父之基業"這幾個字使他很難堪,但他帶兵打和政治方面都很卓越。在《三國演義》裏孫權既沒有曹操那麼兇猛,也不像劉備那麼懦弱,因此名聲比較好,活得比曹操和劉備長,使得吳國的壽命長。

讀《三國演義》後有感6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每每響起這一段激情澎湃的歌曲時,我總能夠感受到《三國演義》的豪情壯志。這一首《三國演義》的主題曲成了我兒時耳邊最熟悉的聲音,像一股涌泉一般深深地注入了我的心裏。

翻開《三國演義》的篇章,有着各種各樣的偉大英雄人物,對於《三國演義》裏的英雄人物,我總是懷着一種敬仰的態度去看待,然而,在衆多的人物,羣雄逐鹿於亂世中,哪一位偉大的人物才稱得上英雄呢!這一個疑問,一直在我腦海裏思索着。

有人說諸葛亮就是《三國演義》中真正的英雄。許多人的觀點一樣,諸葛亮一貫被人們稱之爲正義的英雄人物。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諸葛亮是一位堂堂正正的英雄,他不僅足智多謀,處事果斷,上通天文,下曉地理,而且還是一位忠忠實實的賢才,可謂是千年難見的一代賢相。正是因爲諸葛亮有如此正直的特點,纔會受到如此多讀者們的敬仰和愛戴,讀者們也順理成章地稱諸葛亮爲真正的英雄。能夠體現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真正的英雄的事例就多了,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火燒新野、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六出祁山等一些傳奇的事例,這一些活靈活現的事例無不體現了諸葛亮的神奇。他非常人,但卻有着常人不可多得的智慧。雖然諸葛亮有着如此高明的智慧,但他卻太守原則了,完完全全被自己的忠誠所拌倒。要不是諸葛亮忠誠於劉備,我相信諸葛亮一定會有一番屬於自己的更大的作爲。在劉備去世後,蜀國就讓劉備的兒子劉禪接位了,劉備在臨死之前叮囑諸葛亮一定要好好輔助劉禪,讓他做一個像劉備的國君,正是諸葛亮答應了劉備的這一要求,諸葛亮就把自己的一生綁在了蜀國這一輛毫無希望的破車上。劉禪無能,整天只懂得吃喝玩樂,不把國家大事放在心上,最後只能讓蜀國被侵佔,最終蜀國就從此滅忙了。諸葛亮這麼要求的軍事人才,卻因爲自己的忠心而讓他失去了勇攀高峯的機會,難道說諸葛亮是真正的英雄嗎?

在我看來,真正的英雄是需要一顆野心來作爲支配的,擁有一顆想統一全國的心的人那纔是真正的英雄,因此,《三國演義》中真正的英雄非曹操莫屬。曹操擁有一般人沒有的領袖氣質,他的聰慧不比諸葛亮差,甚至超過了他。在《三國演義》中,曹操雖然扮演着反面的人物,大逆不道,奸詐多疑成了他的標籤,他雖"挾天子以令諸侯",但他能者居上,也可以充當一位國君,爲何劉備就能做皇上,曹操卻不被人看好呢!曹操作爲一位出色的政治家,把天子控制於他的手中,因此讓他做任何事都變得名正言順。作爲一位優秀的軍事家,曹操從來都不計前嫌,還大量地招納賢士,在官渡一戰中,他用自己聰慧的智慧,創造了以少勝多的奇蹟,改變了怎個局勢的壯況。作爲一個文學家,曹操有壯志的雄心,爲此寫下"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膾炙人口的詩句。雖然這樣一位出色優秀的英雄,但他卻有着多疑的心計,導致於剛腹自用。雖然如此,但我還是覺得曹操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他那雄心壯志的人生態度是最讓我值得欽佩的地方。

孫權,作爲一位國君,他只不過是仰仗父兄,基業建功甚少;關弱,因過於驕傲,終難成大事;呂布,只不過是功夫了得,而且見利忘義;張飛,有勇無謀之夫,毫無智慧…………

曹操,三國之英雄,是一位雄心壯志的偉大英雄。

讀《三國演義》後有感7

書是人的營養品,書是人的工具,書是一位老師。高爾基曾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在暑假裏我認識了一位"朋友".它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羅慣中的習作,它使我意味深長。《三國演義》這本書裏刻畫了200多個人物形象,把形象鮮明人物寫得淋漓盡致。比如:關羽、曹操、張飛、諸葛亮、周瑜……這本書主要寫魏、蜀、吳三國之間發生的鬥爭。從東漢末年到晉朝那個朝代。

《三國演義》是我看得最投入的一本書,那驚心動魄的場面,引人入目的情節,時時牽動着我的心。首先是劉備,從一開始的桃園三結義這個故事就讓我對劉備產生印象,他非常重情義,也非常顧全大局,當劉備三顧茅廬終於打動諸葛亮時,也爲他得到知己而高興;當週瑜和黃蓋巧施苦肉計時,我既感慨周瑜機智過人,又爲那一鞭鞭拍打在黃蓋身上而感到於心不忍;當諸葛亮鎮定自若地坐在城牆上悠然自得地撫琴時,我嚇出一身冷汗,生怕司馬懿識破他的計謀;當趙雲在曹操的千軍萬馬中自如其來,我不禁爲趙雲的勇氣而感到自豪。三國的故事道不完,說不盡,一個又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故事讓我欲罷不能。真佩服古人的智慧、勤奮、忠誠、勇敢……

不知不覺,我也走進了三國,來到三國的帳營裏,與三國的人物推杯換盞。真心希望更多的人與我一起讀《三國》、品《三國》、悟《三國》、一起進入《三國》,讓我們把這部名著傳承下去。

通過這本書,讓我學到了很多:劉備教我什麼事都要冷靜;曹操教我做什麼事情都不要多疑。我們只要取長補短,就能戰勝一切困難。

讀《三國演義》後有感8

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國演義》,是集政治,軍事,民生與一體,文字色彩特別濃郁的一部長篇小說.

書中第八十六回,難張溫秦宓逞天辯,破曹丕徐盛用火攻一回寫着:權從其言,——何其局量.之不能容物那權聞惶愧,——"孤意已決,先生勿疑."卻說吳見張溫入蜀未還,——自此吳蜀通好.在這段中主要說明了現存國爲了自存自強,進而爭霸天下,智謀之徒運籌帷幄,善辯之士奔走呼號.利用各國的勢力消長和矛盾間隙,的確常能憑藉計謀策劃"口頭"外交,達到解危救急,不戰而勝的目的.在這次外交活動中等芝以其善辯言詞的口才,正確的見識,勇敢而不失氣節的外交魅力取得締結通好的勝利.注重目的,有的放矢.今天我們的人在外交活動中要象鄧芝那樣用要有針對性和知識性,曉之以理;要有鼓動性和哲理性,導之以行的方法進行外事活動.而且作爲一個外交家應該博學多才,有勇有謀,知人識人.要有好的口才,還要有勇敢無謂的不怕死的精神.有了這許許多多的忘我的勞動,捨生的奉獻,我們的民族才能夠挺起自己的脊骨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此時秦宓語言清朗,——望東吳而來.這兩段不僅是秦宓和張溫鬥智鬥勇,還提出了天文的啓蒙思想.豐富的天象變化當然會引起人類強烈的興趣,企圖瞭解這些變化的根據和理由.即使在遠古時代,一方面用神話來解釋,另一方面也在探求物質方面的解釋.爲了制定曆法和觀測記錄天象,觀測儀器的研究製造從古至今在天文學的發展上,都佔有重要地位.我國東漢的張衡還首創了"水運渾象",用來演示天球的運轉,可以說是近代天文館演示用的天象儀和鐘錶的前身.後來近現代天文學在古代天文成就的基礎上誕生和發展起來,從哥白尼的革命開始,天文學的發展逐步擺脫了神學和占星術的影響.越來越明確地與物理學相結合,從而誕生了近代天文學.20世紀初,物理學在理論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在經典力學,電磁學,熱力學等無法解釋的宏觀和微觀事實面前,物理學內部孕育並誕生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基本粒子理論等現代物理學理論.這些都已廣泛滲透到天體物理學裏面.由於這種滲透,形成了現代完整的,系統的和宇宙理論體系.今天我們對宇宙的認識已不僅僅侷限於地球,太陽系了,已經發展至銀河系.甚至更遠的宇宙裏面去了.天文學的發展還帶動了航天和星際旅行事業的發展.比如將來人類一定會登上火星,我們在登上火星的時候,要選擇對人類沒有危險又可能存在生命的地方着陸,還要有能在太空生活2——3年的條件,還要準備"火星車":不但要具有類似人和高等動物的感官功能,最好還有"感覺"紅外線,紫外線,超聲波,磁場和放射線的能力.這樣,機器人就能更好地在一個未知的行星世界上進行活動.安裝着小型自指令計算器,有着多種功能能力的機器人就會在星球表面協助人類進行科學考察.今天人類已經可以進行短距離的宇宙航行.今後航行的距離會逐漸加長,這一點也是不容懷疑的.

卻說魏國細作深知此事,——不在話下.這幾段主要寫了,曹丕進攻東吳,最後失敗而返.東吳君臣奮力抗曹,最後取得勝利.曹丕其人偏不深思慎行,只想絲毫力氣也不投入,在利益上卻"立竿見影".這種人,充其量只是一個"嶗山道士",他們投機心理的深刻跟源在於剝削階級不勞而獲的腐朽世界觀.隨意揮霍勞動人民的汗水,就顯得氣派嗎如此奢華,必然會導致家敗國衰的悲劇,而陸納式的"小氣",倒恰恰是了國富民強的"大度".今天我們也只有艱苦奮鬥,勤儉建國,才能使現代化建設有強大的後勁.要把握勝和敗的辯證法,必須首先使自己具備辨證唯物主義的正確世界觀.這樣,看問題才長遠,才透徹.今天我們的人不要象曹丕那樣:愚昧者的存在,就是各種懲罰接踵而至的原因.由此可見,要加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步伐,就必須極大地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以文明代替愚昧.莎士比亞說:"智慧是命運的征服者".騰飛的祖國需要更多的知識,更多的智慧來征服愚昧,踏向未來.難道我們當代的中國青年不應該更多地索取知識來報效祖國嗎吳王孫權面對曹丕三十餘人馬,大膽啓用徐盛,最後取得戰爭勝利.這說明我們面對挫折,應奮力超越.那麼,我們一定會通過不泄的攀登達到光輝的頂點.首先,徐盛其人有勇有謀,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有敢打勝仗的精神.今天我們在黨的領導下,要經濟實現跨越式的發展,就要發揮出我黨的凝聚力,戰鬥力,創造力;發揮黨員同志的先鋒模範作用.需要的就是這種敢打勝仗的精神.所立之志應符合自然規律,符合社會發展規律.這樣,就會在全體人民的集體奮鬥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就會有歷史前進的巨大"合力"幫助你披荊斬棘,奮勇前進.所立之志必須有"力","物",即自身條件和客觀物質條件相佐才能成功.其次,徐盛其人治軍甚嚴.孫韶後輩無知輕狂;面對曹丕三十萬水陸軍馬,從水路進攻東吳,用寡戰計破曹丕是不切合實際的.而且孫韶態度惡劣.徐盛要將其軍法處治.辛得孫權說情救下.現在我們治軍的要求也是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再其次,徐盛足智多謀.先給曹丕用了一招空城計;兵力空虛再故意顯示出不加防守的樣子,使敵人難以揣度;在敵衆我寡的情況下,這種用兵之法顯得更加奇妙.這是一種心理戰術.它不是用實力戰勝敵人,而是通過研究敵人主帥的心理活動,以謀勝敵,驚退敵兵.在現代條件下,偵察技術和功防火器高度發展,作戰樣式有了根本改變,"空城計"已難以使用.但是,這種心理戰術仍應汲取和重視.而後又以弱戰技爲主:凡與敵戰,若敵衆我寡,敵強我弱,須多設旌旗,示強於敵,使彼莫能測我衆寡強弱之形,則敵必不輕與我戰.法曰:強弱形也.以虛戰計,疑戰計爲輔大破曹丕.今天我們的將帥也應該把各種兵法戰術融會貫通,靈活運用.

第一百二回之諸葛亮造木牛流馬.這幾段主要寫了,諸葛亮製造木牛流馬運糧草,後又搶回司馬懿仿製的木牛流馬及軍中許多資助.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人類的誕生是和勞動聯繫在一起的,勞動是從製造和利用工具開始的,製造和使用工具又是和獲得創造能力不可分割的.如果沒有這種創造力,創造性的勞動,而是象蜘蛛結網,蜜蜂築巢那樣,就只有代代相傳永遠不變的'本能,怎麼能從動物活動轉變爲勞動,在物種關係方面把人類從其餘動物中提升出來呢!人類歷史表明,一個國家的人民創造才能得不到充分發揮,這個國家就不可能生氣勃勃,繁榮昌盛.要有發明創造的意識和精神,要有這種思維和實踐.找到知識的裂縫和知識的疊加.這在當今的科學發展中,是一個及其重要的規律——科學的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的規律.知識有了裂縫,就開始分化,形成了當今的兩千多個邊緣學科;知識的疊加,既綜合,又使科學向整體化方向發展.大自然本來是一個整體,分化是現象,綜合纔是本質.分化中有創造,綜合中也有創造,掌握了這條規律,即使才能並非出衆的人,同樣可以進入創造的宮殿.從而不斷提高生產力,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物資和文化需要.現代科學的飛速發展,使當今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永久發亮蛋白體,用電流刺激它發光,用這些材料可以做成一毫米厚的液晶顯示屏,還可以彎曲.現代化的手機象一部可以隨身攜帶的電腦,可以打字,還可以上網.現在發明出各種類型的機器人和會教英語的電子寵物.多事故的礦井及核工廠中的危險崗位,以及深海海底或外層空間,……更有機器人的用武之地.還發明出太陽能自動化,智能化,現代化房屋.不斷提高的這些發明成果,又不斷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爲更好地維護和平與發展爲人類將來征服太陽系,銀河系,做出貢獻!

讀《三國演義》後有感9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那是個動盪的年代,戰爭猶如家常便飯,誰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見到明天的太陽。

於百姓而言,顛沛流離民不聊生;於幼帝而言,孰忠孰奸尚未分明;而對英雄們來說,這無疑是的時代!

也許在《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最深入人心的角色無非就那麼幾個——義薄雲天的關羽,百戰百勝的趙雲,神機妙算的諸葛亮,霸道多疑的曹操……

這些人物我自然很是喜歡,但我尋思良久,最終寫下的名字卻是“貂蟬”。

是的,這是一個女子的名字,有詩云“星掩愁雲夜露寒,斂容拜月玉香殘”說的就是四大美人之一的貂蟬。

在一個幾乎是清一色男人爭霸的世界裏,她顯示出了一個絕色女子的膽量與智慧。她周旋在衆人之中,又能進退自如。她遊走在財富和權勢裏,又不深陷其中。她沒有孫尚香的貞烈英武,也沒有張春華的腹黑鐵腕,她只是一個弱女子。

可正是這個弱女子,不惜犧牲自己傾國之色,遊離與董卓與呂布之間,巧妙的施下離間計。

她表面上嬌媚無比,嬌媚到爲人所不齒。可在她的溫柔鄉里,深藏着那一顆爲國忍辱負重的心,我似乎能夠看到她眼中含着的淚與她足以讓人迷戀到瘋狂的淺笑一起融入黑夜,一點一點地被吞噬,再不復存。她只是一個弱女子。

月夜,她立於冷風中,靜候她的命運。紅顏消逝在刀下,可她不後悔,她就是一個這樣有情有義,敢愛敢恨的人。可她,只是一個弱女子。

和她相比,我不禁臉紅了。

不可否認,我的生活環境比她好得多,幾乎可以說是在蜜罐裏泡大的。也正是這樣,我的銳利和堅毅漸漸地被磨鈍了。體育課上,每次老師要跑步,我總會找盡各種理由來推脫,即使跑了,也沒有堅持到最後;平時,要是遇到了困難,我總想着逃避,而不是去解決它,直到有一天,壓在我身上的東西越來越多,越來越重,壓得我快喘不過氣來,我纔想起來振作起來,把困難擊垮。

明明可以做到,卻不敢去嘗試,比起貂蟬,我少了的是那一份堅持和勇敢,多了的是那一份懶惰和怯懦。

我該怎麼辦?與其放任自我,不如咬緊牙關,和生活戰個痛快,贏個青春無悔!

我雖然學不到她的大智大勇,但我至少能在學習上,在生活中,迎難而上,勇往直前!可以流淚,但不可以放棄。一旦認定方向,跪着也要走完!

讀《三國演義》後有感10

三國啊,一個讓人魂牽夢縈的時代,是一個盛世,也是一個亂世。是中華民族由盛轉衰的時代。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東漢末年分三國,這是一個需要領袖的時代,也是一個誕生領袖的時代。在董卓廢帝時,有多少人的野心重新復活,還有多少自持世家貴族的大夫欣喜若狂,覺得亂世來了,也意味這機遇到來。“這江山,有能者居之。”也催生了戰爭。

在三國裏,我要敬佩的是劉備的堅毅性格。堅毅的性格讓劉備每逢絕境都不放棄,是什麼支撐這劉備呢?我想也有這那爭霸一方的志氣吧。還有曹操和孫權,這二人皆有相同之處,就是厚黑。其實在這三人之中,我最敬佩的是曹操。在曹操一生中,能夠以中華民族的利益爲大局,在對待異族的態度是無情,不講什麼聖人道理。雖然說曹操做過很多人神共憤的事情,但是曹操是一個真性格的人。“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不足二十歲卻執掌一方,可以說年少有爲,雖然不是自己打的基業,但也是子承父業。只是守成之君而已。

剛看三國時,看到貂蟬一個弱女子讓董卓屍首分家是,也沒什麼了不起,在上高中以後,仔細研究了一下三國曆史,卻猛然發現貂蟬的捨身爲國的勇氣是那麼的讓人敬佩,那麼的讓人慚愧,讓那些自以爲是的士大夫一個響亮的耳光,巾幗不讓鬚眉,只是伊人已逝,我們只能緬懷,讓這一事蹟永遠的流傳下去。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魏,蜀,吳三國。從來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統一天下,只能不斷的內耗,不斷的消耗中華民族的底蘊,以至於,在晉連滅三國後,卻發生了五胡亂華的悲慘事件,只能躲在南方苟延殘喘。幸運的是出現了

冉閔大帝,發出着名的殺胡令。“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凡我漢人,皆可殺胡人”這不得不說是中華民族的悲哀。

三國有太多的着名武將和文臣。武將如呂布,趙雲,關羽,張飛,張遼,甘寧,顏良,文丑。典韋,夏候淵等。文臣如諸葛亮,郭嘉,龐統,荀攸,田豐,周瑜,法正,鍾繇,賈詡,張昭,魯肅,陸遜等。三國的人才太多了,導致三國的局面始終不能打破。

三國啊,你讓人着迷,卻讓人熱血沸騰,恨不得重回三國。三國時一個盛世,也是一個亂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