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讀後感範文6篇

《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讀後感範文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18K 次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讀後感範文6篇

  《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讀後感範文1

《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書中通過一個神話故事,給我們講述關於心想事成的提示、探索、引導等。故事大致內容是關於一個農夫阿南爲迎娶公主踏上了一段尋求“祕密”的旅程,在一個神祕學院學成“心想事成”,之後又遇見了“心想事成”的創始人“王子”,在“王子“的指引下,他最終學會了心想事成的真正的祕密,而他也明白了,其實他真正所愛的人其實並非公主,而是那個對他無微不至的宮女。

心想事成,我想是每個人的願望吧。要如何使人相信,真的可以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呢?我帶着這個問題看完了全書以後才知道,這個心想事成的方法,是不能轉讓的,要本人親自去實踐。一邊看,我一邊將這本書與我自己所有的知識(包括宗教、哲學,甚至武學等知識)融合貫通在一起,用多個不同的角度去聯想和分析,嘗試以自己最易接受的途徑去理解這裏所闡述的觀點。

一、認同的觀點:

書中從科學的角度講到萬物之間頻率共振和宇宙中正負能量的吸引原理,這是很容易理解的:有形的世界也受到無形的世界的掌控,這個無形的世界,有其內在的運作規律。因爲宇宙萬物都有各自不同的頻率,頻率相近的事物就會產生共振,正面的能量能聚集吸引過來,負面的能量也互相吸引,所以掌握了這個規律,我們就可以“趨吉避凶”了。

對於張德芬老師的這一觀點我很贊同。

二、聯繫實際:

我們的思想影響我們的行爲,行爲影響我們的結果,所以心想事成就要先改變我們的思想,更深刻地說應該是先形成我們強烈的信念。這個信念必須是正面的積極的,正面的東西才能產生正面的能量,向宇宙不斷地發放這個強烈的信息,將美好的事物吸引過來,通往心想事成之路。

凡是我們所關注的,一定會因我們所聚焦的能量而擴大、增強,凡是我們所抗拒的,亦會更加地持續,因爲抗拒而賦予了它能量,它的能量會因我們的抗拒而增強,形成一個像鉤子一樣的東西,從周圍招引這些事物來到我們的生命中。這就是爲什麼我們明明很不喜歡某種負面情緒,但卻一直在生活中招惹到它的原因。嫉妒、怨恨、怒氣等都是負面的能量,當我們升起負面能量時,其實會讓我們想要的東西離自己更遠。消極負面的思想只會吸引到不良的人和事到我們的身邊,我們身上積壓的情緒是一種堵塞的能量,它們會阻礙宇宙的能量流向自己,因此,我們要關注所有正面的事物,時刻保持積極的思想。

  《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讀後感範文2

在讀《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的時候有很多種情緒此起彼伏,有驚喜,有領悟,也有迷惑不解。

驚喜的是發現自己以前的很多想法都和作者一樣。原先這種想法是普遍存在的,不是自己的腦袋出了問題。

記得小時候就有過這樣的想法:如果存在一個世界,所有的力量都是由意志力控制的就好了。只要你的意志力比別人更加強大,你就是戰無不勝的,自然也是心想事成的了。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爲當時我覺得自己的意志力比同齡的小孩要堅定,只要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必須會堅持下去。這有好的一面——從不半途而廢;也有壞的一面——倔強,不知變通。

真正開始嘗試“心想事成”是在我上初中的時候。那時我的姨姥姥入了基督教,去她家玩的時候就常常藉機薰陶我們這些孩子們,帶我們去教堂,教我們唱聖歌。那個時候不懂什麼是信仰,更多的是好奇。只明白如果你有什麼願望能夠向神祈禱。於是我就開始在期末考試的時候偷偷的向神祈禱能得到好成績。結果自然是有的時候靈驗,有的時候不靈驗。

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有一年的盛夏深夜,狂風夾着暴雨,姥姥突然心臟病發作,狀況十分危急。爸爸把姥姥從樓上背到車裏,打算送她去醫院。我一向在後面扶着她,當時慌忙之間根本顧不上換衣服拿雨具。坐在車裏,我的睡裙都溼透了。看着奄奄一息的姥姥,我當時個性的無助。很自然地,我開始祈禱,全神貫注的祈禱,我在心裏默默的說:神阿,只要姥姥能好起來,我願意付出任何代價!之後姥姥就真的被搶救過來了,但是我不明白我爲此付出了什麼代價。從那以後我就確定這世界上是真的有神存在的,他也能聽到我們的聲音。

但是到目前爲止,我並不是任何宗教的信徒。雖然我相信神的存在,但是我並不能確定他是基督還是佛祖。有的時候我就在想也許他們說的都是同一個神,只但是理解的方式不一樣罷了。

自那件事情之後,我發覺只要把注意力全力地集中在一點上,想着自己要實現的願望。它就很可能被實現。

但是之後我漸漸地停止了這樣去做。因爲當發願的時候我就會個性緊張,個性在意這個結果,反而沒法把這個事情做好。最鬱悶的時候轉成越在意一件事情就越事與願違。我怕這樣會轉成強迫症,於是就有意識的不讓自己發願。

我是一個很愛幻想的人,一不留神就會神遊太虛。上學的時候同學都以爲我愛沉思,其實我是在發呆。對於任何一件事情我很容易的就會開始幻想後面發生的一系列事情,而且十分的具體。這些幻想似乎是無意識的,不知不覺就開始了。但讓我不解的是事實卻往往和我幻想的不一樣,甚至相反。這是爲什麼呢?難道我的這些幻想是沒有任何好處的嗎?

在“心想事成”的嘗試過程中,我還漸漸發現一個規律:當你有兩個願望想要實現時,如果你選取實現你認爲最重要的而放棄另一個,往往這個對你來說最重要的願望會某種程度的實現。今年年初,我在等清華MBA筆試的成績,並且在緊張的準備面試,就在這個時候父親查出了癌症,當時情緒十分的沉重。很想父親的病趕緊好,也很想考上MBA。最後我默默的發願:如果父親的病能好起來,我願意放棄這次MBA。到此刻爲止,父親的放療和化療都結束了,醫生說各項指標都很不錯,以後定期複查就能夠了。雖然此刻說治好了還爲時尚早,但畢竟闖過了一大關。而我因爲筆試成績差了2分沒能參加面試,今年清華的分個性高,比北大高出十幾分,因爲往年他們兩所校園分數都差不多。如果我報的北大的話,也許就考上了。所以我寧願相信是我的願望成真了。

說到MBA我又想起書中提到的另一個資料:找到你真正想實現的願望。就像書中所說的,很多人追求的未必是自己想要的。但是怎樣才能明白什麼是自己想要的呢?我還沒有找到答案。就拿MBA來說,當初考是覺得這個方面很有發展,但是當我真正接觸這方面的知識和這方面的人的時候,我卻發現自己的很多觀點跟他們格格不入。記得當時一個輔導班的女老師,在這個圈裏小有名氣。她說她就是喜歡強者,她認爲搞藝術的都是弱者。從她的語氣上能感覺出來她很看不起弱者。對於她的這些觀點我很不能理解。雖然我也承認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但是我一向認爲人類最終極的目標就應是追求心靈上的昇華。作爲心靈層面的一種反映,藝術一向是我所喜歡和追求的。這使我開始思考MBA是不是我想要的。從小我就很喜歡畫畫,周圍的人都認爲我有必須的天賦。但是當時由於家裏條件不好沒能系統的學習。上大學的時候也是思考到好找工作而學了理科。我一向想從事和藝術、設計、文化相關的工作,但是身邊的人都說這樣不太現實。作者說鼓勵身邊的人“做夢”,這也算是給我的一種鼓勵吧^_^

很佩服像作者這樣丟棄浮華而潛心靈性修爲的人。我也期盼着自己有這樣的覺悟。以前讀過一篇文章這樣說,女人的面容30歲之前是父母給的,30歲之後就是自己修來的。我很期望我能有容納天地的心胸和平和的笑臉,但我明白我此刻還遠遠沒有做到。自從接觸瑜伽之後我就覺得這就應是一條引領我到達我所期盼的目的地的路,只可惜由於種種原因我都沒能堅持不懈地習練。

對於“心想事成”我並沒有很大的野心,想如何的功成名就。我只想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走在這條路上我天天都是開心的,天天都覺得有期望。

  《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讀後感範文3

我用三天的時間就看完了《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主要是因爲想和書中的主人公阿南一樣,儘早找到心想事成的祕密,可以早日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吧。

全書以對自己的能力有了懷疑的阿南爲線索,因爲見到美如天人的月葉公主,一心想得到她而走上了尋找可以讓人得到永恆幸福的鎮國祕密爲引線。

德芬老師依次安排了各個人物出場,逐漸引導阿南找到心想事成的法則。無論《遇見未知的自己》還是《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德芬老師想闡述的理論條理清晰地逐步鋪展在我們眼前,讓我們更好地瞭解自己,看清小我,進而在生活中練習,讓自己活得更加自在、快樂。勿容贅敘,書中充滿了睿智,充滿着正能量,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好好閱讀、認真思索的兩本書。

世上的萬事萬物都是由能量組合而成,我們的思想、意念也一樣是有能量的,當它們發生振動的時候,根據吸引力法則:振動頻率相同的東西,會互相吸引引起共鳴。我們的正能量振動頻率很高,當我們把它散發到宇宙之後,就會吸引振動頻率相同的充滿正能量的人、事、物來到身邊,反之亦然。

因此,我們所思所想這些無形的東西就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了日常的情緒,以致於進一步影響我們採取的行動,最後導致了結果。但我們不應該糾結於結果,而是讓一切自然而然地發生,所做的只要感恩就好。

但在看完之後,回過頭去看第二遍的時候,卻變得越來越混亂,有時候甚至像亂麻一樣,沒有半點頭緒。難道真的因爲心想事成的後面藏着祕密的祕密嗎?

我覺得不是,而是因爲人生有許多的無奈,並不是因爲你努力了,你做得有多麼好,就會有成功有收穫,也因此纔會說不應該糾結於結果,讓一切自然而然地發生吧!

我理解的是真正讓自己得到心想事成的結果就是做最好的自己,然後把成敗都付與笑談中,成亦感恩,敗亦感恩。只有經過不同的結果我們才能真正地成長起來,堅強起來,睿智起來,我們的人生纔會像陳年的醇酒一樣發出醉人的芬芳。

看過漁夫的心想事成,就覺得很費人思量,其實,我們很多人都像漁夫一樣活着,我也一樣。漁夫原本很滿意他的生活,每天早上在湖邊和朋友聊天、打漁;中午回家吃飯,和老婆睡個午覺,曬曬太陽,做做家裏的事;傍晚孩子放學回來,全家享受天倫之樂。但卻因陌生人的一番展望而動了心,求教於王子,王子問:“那樣的生活和現在的生活有什麼區別呢?你辛苦了半天,兜了一個大圈,還不是回到原點。”於是就把他打回了原形,依然過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這樣滿足於現狀就算達成心想事成了嗎?

但在若干年後,當他老了,回過頭來不會因爲年輕時沒有奮鬥卻甘於平庸而留下遺憾嗎?

如果陌生人點燃了他的夢想,並且付諸於行動,雖然會辛苦,而且也不一定會成功。但我卻認爲他若成功,生活環境會得到質的變化,最重要的是孩子可以到更好的教育,實是可喜可賀;但若沒成功,身爲父親,已經盡力,儘管事與願違,畢竟努力過,奮鬥過,也給孩子做了榜樣。

確實,心想事成必須腳踏實地,而不應該好高騖遠,異想天開,否則也不會有“不配得的情結”,但也不該緊抓不放原有的人生模式,必須重新設定自己的信念。無論如何,社會都是因爲一羣“不滿足於現狀的人”而在飛速發展中。

既然心想事成是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爲什麼我們不去努力達成呢?雖然真正能夠達到的又有幾人?

確實,很多人都困在自己設置的陷阱中。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中,我們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外界各種各樣的思想、言行的影響,經年累月的集聚,不知不覺中影響着我們的反應和行爲,從而形成很多錯誤的人生模式。我們應該從迷霧般的思緒中明白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才能找到真心想要的,從而付諸於行動。

很多時候,失敗和平庸也不過是一種習慣,常常會制約着我們,讓我們甘於平庸,屢遭失敗。因此要想達到心想事成的彼岸,必須破繭而出,重新審視,塑造新的人生模式,建立新的信念,這是尋求心想事成的第一步,其實這也是最痛的一步。

  《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讀後感範文4

生命現象是一個很奇特深奧的現象,有時閱讀報章雜誌,常常讀到一些感嘆生命的篇章。例如:在幾千米的高空上,都可以發現蝴蝶;在幾乎接近沸點的溫泉裏,也有生命在活動;深深的大洋底層,有水生動物在繁殖;南冰洋零度下的冰水裏,也有不少的水族等等。由此可知,我們的生命是很奇妙的。因此,我們要珍愛生命,學會快樂成長。

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則小故事:在喜馬拉雅山谷裏有許多蝴蝶撲打着翅膀向高空衝去。一次又一次,儘管屢次失敗,它們仍然奮鬥不懈,雪地上終於覆蓋着大量蝴蝶的黃翅膀……這些蝴蝶用極不平常的行動譜寫着生命的壯歌。和這類事情異曲同工的數不勝數,它們在生活中的那種不畏困苦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但是,生命又是脆弱的,不可複製。所以我們要保護好自己,同時讓自己快樂的生活,讓生命有價值。

暑期,我閱讀了中國心理諮詢師張徳芬創作的《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它給我的啓發很大。

書是從一個遙遠的故事開始的。我真爲書中的主人公而高興,他一路上通過不斷努力,尋找心想事成的祕訣,並靠着小王子等人的提示與幫助,克服種種困難,成功到達心想事成的彼岸。從中我知道了真正心想事成的境地,是在處理了自己的人生模式,知道自己真心向往的是什麼,而且對阻撓的信念,連接上你的源頭之後,自然而然發生的狀態。

看完這本書,我爲自己選了一個遠大的夢想,然後照着心想事成的步驟,一步一步地向着目標邁進。當然,我還是會記住:生命是如此巨大的一條河流,我們要做的是在生命之河中愉快徜徉,順流而行,而不是辛苦地用各種手段要求河流以我們想要的方式流動。

夢想是人的翅膀,有了它,人才能飛翔;夢想是最溫暖的光芒,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候,他也能把前方的路照亮。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要明白,什麼纔是真正的夢想,我們的夢想是否符合實際,是否是我們真心想要的,這一點很關鍵。當然,在生活中,在心想事成的過程中,是不能沒有快樂的,就像大地上不能沒有陽光。快樂在哪裏?快樂在讀書明理的過程中,快樂在追求事業的旅途中,快樂在拋卻物慾後的淡泊恬靜中,快樂在心底無私天地寬的從容境界中,快樂在奉公守法本分做人的平凡人格中……總的說,快樂就在生命的成長中。

在成長的過程中,在心想事成的過程中,我們總要有許多支撐,少年的理想,青春期的戀情,事業和友情,許許多多。然而這一切都有隨時失去的可能。人生中總有幾段黑暗的隧洞要我們獨自穿行,這些路上沒有樂隊和鮮花,這時,我們需要學會爲自己伴奏,高歌向前。

我成長,我快樂!我們要真心悅納生命,呵護生命的成長。

  《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讀後感範文5

讀了張德芬的《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一書,對我以前所學的心理學知識有一個系統的總結。好比原先所學的NLP,身心靈知識,佛學,國學知識都是縱向的,這本書就是一條條橫線,進而織網,有一個體系,只是這個網還是要透過時間的累積,不斷的學習,不斷的修行,不斷的覺察自身,加強其密度。全書分爲兩個大塊,第一塊是一些基本理論,第二塊講的是去應用這些知識的時候產生的一些問題,疑惑的解決方法。此刻的我可能是在第一個階段,慢慢的也要更加深刻的去覺察自己,發現自己,找出一套適應自己的方法來。

此刻對每一章都表述一下自己的想法。主宰一切的無形世界,這個我一向很認可的,世界上很多有行,無形的東西,往往是有形的東西被無形的所控制。譬如IT界內,我們前幾年一向會強調自己的技術方面的發展,學習什麼新的技術,語言之類的,到了3到5年左右的時間後,你將轉行到管理或者構架方面來,強調的就是一個softskill,有20年工作經驗的領導跟初級技術人員的區別就是這個無形的softskill的區別。所以無形主宰着有形,領導着有形的萬物。那裏提及到一個共振原理,不禁想到滑鐵盧大戰那個被馬蹄震垮的橋,萬事萬物都是由能量組成的,在總個宇宙中像風一樣的流動,能量就是一種振動頻率,你自己的思想和情緒也會產生必須的頻率,同時你會把與這個頻率相同的東西吸引過來。自身的經歷就是,我很上進,去年就見識了很多上進的人,並和他們交流,吸取其中對我有益的知識,如海綿吸水,貪婪的吮吸着養料。我對財富渴望,去年就學會了用心的`投資,看《窮爸爸富爸爸》的書,玩現金流遊戲,炒股,學習財務知識,贏得了將近20%的收益率,對於一個新手來說,可謂壯哉,給自己的成功鼓掌,喝彩。

之前讀過李開復的《做最好的自己》一書,Follow My Heart這句話一向印象個性深,但終究不得其深意。直到上NLP課的時候,邱老師指導我,與感覺同在跟跟着感覺走是兩碼事。當時也還只是停留在理論階段,之後在實際的生活中我體會到了。譬如有很多時候,在茫茫人海中迷路了,之前我會慌,但是此刻我會在那刻靜心的感覺自己的感覺,那裏我就應往左拐,就應直走,上地鐵的時候,就應是這個方向,只要心如止水的狀況下,一般感覺會幫我找到方向。譬如前天在俏香閣吃飯,帶了兩瓶西鳳酒,服務員跑過來要收我開瓶費100元,哈哈,笑話,要是以前我可能會拍桌子,去大聲的威懾他之類的。但是那刻,我心平靜,思維高速運轉,不急不慢的跟他理論,最後一分錢也沒給。就在那刻,我感覺我的五官全副武裝,注意力高度集中,明顯的捕獲到他每句話,沒給動作,沒給字體語言,觀察到他跟我說話的時候嘴脣在顫抖,但是我就肯定,我肯定會贏他,不會出一分錢。要是以往,可能就會因爲有人厭惡而導致我喝酒的雅興,此刻還懷念前天的美酒,酒香情重,我的好兄弟。這個就是我靜心察覺自己感受的經歷。

思考過很久的問題,我到底想要什麼?健康,自由,家庭,事業,財富。找到想要的之後,就要發願,最好是把你想要的東西寫在你的願景板上面。是要得比較多,但是我確實想要這麼多,我把找些逐步的落實到我的年計劃裏面,20xx年年計劃,我基本上完成了80%,用二八原則來說,這個就是相當成功的事情了。20xx年主要關注事業上面了,我的衝刺年,來吧!我相信總個宇宙都會幫忙我,我將遇到很多貴人。想要什麼啓示就是給自己的人生找到靶子,沒有這個靶子,就沒有方向。那裏書中提及到兩個心想事成的陷阱,甚爲經典:我們想要的東西,最終可能轉成我們想象不到的痛苦,或是,從一個更長遠的角度來看,他未必適合我們。第二給陷阱,你不明白你要付出什麼代價?我們有的時候只一心追逐自己的目標,卻沒有想到,也許我們渴望的東西最終會得到手,但是卻有必須的代價要付出。甚至最後失去的比得到的多多了,得不償失。至於此刻訂下的目標是否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要慢慢透過靜坐,觀想之類的方法去發現自己,一步步的改變自己的人生模式,調整自己的BVR,書中提及到的重新設定信念的一些方法,“阻止我們成功的,並不是我們不懂的事,而是我們深信不疑,但其實不然的事情,那是我們最大的阻礙”這句話對我衝擊力很大。我用MPP整理了下:

書中還提到怎樣處理“不配得”的情緒,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先泄後補,全然理解自己的負面情緒,自問自答等方法,我想NLP裏面學習到的知識完全能夠利用上了。

本書融匯了NLP,心理學,佛學,吸引力法則,心想事成,用心思考,身心靈知識,心裏創富的思想,是一本不得不讀的好書。

  《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讀後感範文6

前幾天,我閱讀了張德芬的《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故事講述了遙遠大陸的神祕傳說:神祕國擁有一個祕密,所以人民的生活都很美好。公主招親宣佈:只要有人可以找到那個祕密,公主就跟他結婚。阿南一心想娶公主,他懂得遇到事情要沉着冷靜,所以能夠在旅途中克服重重困難,也從中學會了心想事成的祕密,並收穫了真愛。故事給了我很大的啓發。

我覺得,很多人都沒有想清楚,那是否是自己真的想要的,所以當他們達成了自己的目標時,發現失去了很多,而變得不快樂。其實追求自己想要的沒有錯,但追求任何一個目標時,要明白自己爲什麼想要,要想到任何事情都會有一些得失,要明白什麼是自己不能失去的。只有這樣,纔不會在一開始出發的時候,就錯了方向。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有一盞阿拉丁的神燈,心裏想着什麼,吹一下神燈,結果就會如願以償。這是多麼美妙的好事情啊!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這樣一盞神燈,那就是我們的信念,是內心真正迫切渴望實現的願望。我們有了堅定不移的信念,內心纔會生出源源不斷的力量,指引着我們的方向,我們要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這樣我們纔有勇氣克服各種困難,最終能夠心想事成,得到內心真正想要的。

誠如書中所言“心想事成”確實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但爲什麼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我們並不能事事都“心想事成”呢?最主要是我們沒有聽到來自心靈深處的吶喊,心靈的力量是不可忽視的。但他們又是如此脆弱,外界的太多想法遏制了他們的吶喊。我們從一生下來,耳邊充斥的就是父母教我們爲人處事的道理,再大一點,是老師的諄諄教導。我們到底有沒有停下來,好好想想,我們沒有自己的想法,父母老師的話已經進入了我們的潛意識裏,成了那所謂的信念。影響了我們的一生。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我國古代的陋習——纏足。纏足始於隋,也源自民間傳說。相傳隋煬帝東遊江都時,徵選百名美女爲其拉縴。一個名叫吳月娘的女子被選中。她痛恨煬帝暴虐,便讓做鐵匠的父親打製了一把長三寸、寬一寸的蓮瓣小刀,並用長布把刀裹在腳底下,同時也儘量把腳裹小。然後又在鞋底上刻了一朵蓮花,走路時一步印出一朵漂亮的蓮花。隋煬帝見後龍心大悅,召她近身,想玩賞她的小腳。吳月娘慢慢地解開裹腳布,突然抽出蓮瓣刀向隋煬帝刺去。隋煬帝連忙閃過,但手臂已被刺傷。吳月娘見行刺不成,便投河自盡了。事後,隋煬帝下旨:日後選美,無論女子如何美麗,“裹足女子一律不選”。但民間女子爲紀念月娘,便紛紛裹起腳來。至此,女子裹腳之風日盛。

白天一雙腳痛得寸步難行,到了晚上一雙腳放在被子裏不但痛,而且蒸熱燠悶,有時簡直像炭火燒着一樣痛苦,睡覺時只能把腳放在被子外,半夜起來捱着腳痛哭是常有的事。如此陋習,在當時竟如此風行,這恰恰就是我們忽視了心靈的吶喊,我們聽不到那悲涼的哭聲,聽不到女子在被裹時的痛呼。

我們要正視自己的心靈,傾聽心靈深處的呼喊,讓自己時刻都能“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