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影響力讀後感精選:成功的祕訣

影響力讀後感精選:成功的祕訣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4W 次

導語:影響力是用一種以別人所樂於接受的方式,改變他人的思想和行動的能力。小編整理里社會學經典著作《影響力》的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影響力讀後感精選:成功的祕訣

  【讀後感一】

不可否認,這是我看過的又一本經典的書,對得起我兩天的伙食費了。這本書談到了潛藏在各種社會現象背後的社會心理學原理,雖然只是講到了互惠、喜好、承諾與一致、權威、稀缺、社會認同等六條常見的心裏學原理,但是已經足以讓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如果能夠在生活中用上其中一兩條的話,那就更加不得了了。讀老外的書,最大的感覺就是寫得很詳細,細節很充分,而且還有大量的案例支撐,具有很大的說服力。這本書也不例外,每一條原理說得極爲詳細,每章中穿插的案例也比較多,而且大多數例子都是作者在社會上親身的經歷,最重要的是我們也有過相似的經歷,、使讀者不得不信。

本書的前面就專門設置有一頁內容結構圖,在閱讀之前瞧一眼,可以減少閱讀過程中迷航的麻煩,當然我們也不必再花另外的時間來整理內容結構。首先來解釋下書名,如果不仔細閱讀書裏的內容,很少有人會想到作者談的主題的是社會心理學。大多數時候我們的行爲都是收到了心理的驅使,而我們渾然不知,隱藏在行爲背後的心理學原理就是一件強大的武器,對社會有着很大的衝擊力和影響力,這些武器即可以給我們思考問題帶來捷徑和便利,也可以被商家、政治家或者聰明人利用謀取私利。作者總共用了六章來講述這六條心理學原理,每一章均從四個方面展開,分別是心理基礎、案例、應用和對策。書中的內容都讓人信服,上面已經說過了。這本書彌補了我心理學知識方面的欠缺,讓我明白了爲何我要做出這樣或者那樣的行爲,行爲背後的動機是什麼,我如何避免做出一些不好的決定等等。閱讀一本書最大的滿足感,就是將書中的知識應用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去,帶給你不同以往的結果,提升和改善生活的品質,我想這本書給予了我這種感受。

現在用社會認同原理來解釋下我爲什麼買下了這本書。社會認同原理指出,在判斷很爲正確時,我們會根據別人的意見形式,它尤其適用於我們對正確行爲的判斷,在特定情形下判斷某一行爲正確與否時,我們的看法取決於其他人是怎麼做的。在噹噹網上瀏覽這本書時,光看標題的話我是不能確定是否買這本書的,這就是不確定性的表現,一般說來,在我們自己不確定、情況不明或含糊不清、意外性太大的時候,我們最有可能覺得別人的行爲是正確的。在這種猶豫不定的狀況之下,我就去看關於別人對於這本書寫的評價和評分,如果得到的評價高的話,我就可能買,這就是在爲自己的行爲尋找社會證據,想要看下其他人的意見,是不是應該要買。這個過程就體現出了社會認同原理另外一個條件——相似性,當我們覺得其他人跟我們相似的時候,我們就會根據他們的行爲來判斷自己應該怎麼做才合適。因此,作爲噹噹網的網友,我有理由相信他們的評論,因爲給這本書的評價很高的網友很多,所以我就決定把它買下來。當然,我們得考慮下可能僞造的證據,也許這些評價是專門的託寫的呢?那麼,我們覺得是不是上當了呢。還好,我沒有掉入這個陷阱,沒有被人騙。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行爲都值得我們去思考,因爲水平問題,只能講下個人的簡單行爲。

  【讀後感二】

作爲營銷系的學生,我一直想找真正適合自己的營銷管理的書籍來讀,但翻遍圖書館,即使找到滿滿幾書架的書,裏面的很大多數都是講述着很晦澀難懂或實踐性不高的知識,讀起來乏味得很。直到老師給我推薦<影響力>這本書,抱着看看的心態看完了這本書,我才發現原來營銷的道理就在於這些生活中的小事情上。這本書給我帶來的啓發太多了,有必要也記錄下來勉勵下自己。

這本書克服了教材普遍通篇大論原理性很強讀起來令人乏味的缺點,以通俗易懂的例、妙趣橫生的語言向我們傳達能包羅萬象的六條基本的心理學原理:互惠、投入和一致、社會認可、喜好、權威、匱乏。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互惠原理。互惠原理認爲,我們應該儘量以相同的方式回報他人爲我們所做的一切。由於互惠原理的影響力,我們感到自己有義務在將來回報我們收到的恩惠、禮物、邀請等等。因爲這一類東西的接受往往與償還的義務緊緊聯繫在一起。互惠原理以及與之行影相隨的負債感給人印象最深刻的一點就是,它們在人類文明中幾乎無處不在。不僅如此,這條原理在每一個社會組織中都運用得非常普遍,以致於幾乎每一種形式的交換都滲透了它的影響。一個廣爲接受而又堅不可摧的面向未來的價值趨向在人類社會的進步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因爲這意味着人們在與別人分享某些東西的時候,可以確信這一切都不會被遺忘。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終於達到了這樣一種文明程度:當一個人將財物等資源分給他人時,其實並沒有真正地將這些東西失去。這種現象的結果就是,那些以一方向另一方提供資源爲開端的交易邊的容易起來,錯綜複雜而又井然遊有序的援助、送禮、防禦和貿易體系也成爲可能,給社會帶來了極大的利益。既然互惠原理對人類文明的積極意義是這麼顯著,它在我們社會化的過程中變成一種深深植根與我們心目中的價值觀也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了。

互惠原理常常會把償還的義務強加到我們頭上,但我們從互惠原理中得利的時候還是佔多數的。正因爲如此,篤信並且服從這個原理也就成了我們生活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行爲規範。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遵守這個原理合乎社會給我們定立的行爲規範,而違背了它卻會遭到無情的唾棄和嘲弄,甚至會被戴上像乞討賴帳、忘恩負義之類的帽。因爲對那些只知索取不知償還的人有一種普遍的厭惡感,我們往往都會極力避免與他們爲伍。雖然在特殊情況下,比如說由於條件或能力不允許而不能回報人家的恩惠,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得到大家的諒解,但一般說來,整個社會對不遵守互惠原理的人的確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厭惡。爲了避免被貼上像乞討賴帳、忘恩負義這一類的標籤,即使是不公平的交換我們有時候也是願意接受的。因此,一方面是發自內心的強烈不安,一方面是來自外部的巨大羞辱,兩者結合在一起,便造成了一付十分沉重的心理負擔。瞭解了這一點,對於人們在互惠的名義下會心甘情願地付出比自己得到的多得多的東西就不會感到太難以理解了。而且,即使人們的確有某種需要,如果感到自己難以回報,往往也會盡量避免向他人尋求幫助。這並不奇怪,以爲儘管物質上的損失是人們不想看到的,但與心理上的重負一比也就不算什麼了。而恰恰是這種狀態給一些想要利用互惠原理獲利的人提供了機會。

互惠原理之所以可以成爲如此有效的說服他人的工具,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它所蘊藏的極大力量。在它的影響下,人們很輕易地就會答應一個在沒有負債心理時一定會拒絕的請求。即使是一些平時頗具影響力的因素,與它一比也會相形見絀。

一個老師想測驗一下學生們對過去時、現在時和將來時的掌握程度。有一個問題是?我給予?的將來時是什麼?結果有一個學生信心十足地答道,?我索取?。雖然他可能犯了一個語法錯誤,但他對一條更博大的社會原理卻掌握得完全正確。

著名法國人類學家馬塞爾。毛斯在描述人類文明中的送禮過程以及與此有關的社會壓力時說古這樣的話:給予是一種義務,接受是一種義務,償還也是一種義務。儘管回報的責任感是互惠原理的核心所在,但互惠原理之所以那麼容易被人利用,卻還是由於上面提到的'接受的義務。我們接受恩惠的義務感削弱了自己的選擇能力,把決定我們會對誰負債的控制權交到了他人的手中。

相互退讓是利用互惠原理來使他人答應自己的請求的另一種方式。與給人一點好處然後要求他們回報的直截了當的方式相比,這種方式比較微妙,但有時候卻更加致命和有效。妥協也可以是一個互惠的過程,因此人們可以先主動做出一個讓步,以迫使對方也做出讓步,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個簡單的技巧可以稱爲?拒絕?退讓?策略。

營銷是一門學問,而學好營銷,就在於注意身邊的這些看不起眼的原理,成功的營銷就在於這些小小的積累。

  【讀後感三】

在沒看<影響力>這本書之前,我對影響力的見解很簡單。以爲就是個人魅力。在這裏,我想舉一個對我影響很深的事例。

小時候,我有個小夥伴,長得很靈氣,樣樣事情都很強,玩耍也不例外。我雖然跟她很要好,但這並不能減弱我對她的羨慕跟嫉妒。當時有段時間流行玩公仔紙,有點類似於賭博,我在那一段時間,費盡心思從別的夥伴那裏賺了很多,當寶貝似的。

我找來她跟我一起玩,可是我從頭輸到尾,我的心裏越來越生氣,臉色也越來越難看,簡直到了崩潰的邊緣,最終我無比沮喪地把這幾天賺到的全部家當都輸給她了,就在她贏完我最後一張的時候,她慷慨地把賺我的全都還給了我,還把她自己所有的都送給了我。這些公仔紙在當時那段時間對小孩來說是很重要的,而且我輸了,雖然心裏極度不舒服,但我並沒有無理取鬧,還是相當淡定的。

不可否認,還是一個孩子的她,是多麼聰明,在我面臨失去一切的時候給了我兩倍,即將討厭她的時候,成功地轉化成死心塌地的感動。

沒看<影響力>之前,對影響力的理解是很感性的,以爲特定的人,特定的情境,影響特定的人。

<影響力>把你對影響力感性的思考轉變成了理性的理論指導。它克服了教材普遍通篇大論原理性很強讀起來令人乏味的缺點,以通俗易懂的例。、妙趣橫生的語言向我們傳達能包羅萬象的六條基本的心理學原理:互惠、投入和一致、社會認可、喜好、權威、匱乏。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互惠原理。

互惠原理認爲,我們應該儘量以相同的方式回報他人爲我們所做的一切。由於互惠原理的影響力,我們感到自己有義務在將來回報我們收到的恩惠、禮物、邀請等等。互惠原理常常會把償還的義務強加到我們頭上,但我們從互惠原理中得利的時候還是佔多數的。

互惠原理之所以可以成爲如此有效的說服他人的工具,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它所蘊藏的極大力量。在它的影響下,人們很輕易地就會答應一個在沒有負債心理時一定會拒絕的請求。即使是一些平時頗具影響力的因素,與它一比也會相形見絀。

相互退讓是利用互惠原理來使他人答應自己的請求的另一種方式。與給人一點好處然後要求他們回報的直截了當的方式相比,這種方式比較微妙,但有時候卻更加致命和有效。妥協也可以是一個互惠的過程,因此人們可以先主動做出一個讓步,以迫使對方也做出讓步,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個簡單的技巧可以稱爲?拒絕?退讓?策略。

如同我上面所說的事例正是影響力中互惠的結果,這是一種共贏的智慧

心理學是博大精深的,同時它不是工具性的東西,見效的時間沒那麼快,影響力也並不是一種技巧性的東西,有很深的內涵和複雜性,需要人慢慢地揣摩領會,在運用中得到深切體會,一旦熟能生巧時你就可信手拈來運用自由,那時的感覺是很美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