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關於《讀懂課堂》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關於《讀懂課堂》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5W 次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讀懂課堂》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讀懂課堂》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讀懂課堂》讀後感1

不斷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增強自身的專業水平,是對一個人民教師能保障教學質量的基本要求,也是肩負起培育祖國花朵重任的必要前提。

華東師範大學的鐘啓泉教授所著《讀懂課堂》,豐富了我的寒假生活。“讀懂課堂”是教師成長的標誌。鍾老師在引言中提綱挈領地提出了這個中心思想,包含着對中國教育和教師向上發展的無限期望。

該書共分五輯,從課堂革命的挑戰到課堂研究的理論視野,系統地論述瞭如何才能“懂”課堂,並重點要求教學優秀傳統的傳承和新形勢下對課堂教學的創新。整本書醍醐灌頂、振聾發聵。其中第二部分——傾聽兒童的聲音尤其重要,也彌補了我日常教學工作中的欠缺。

兒童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儲備軍,是國家未來的希望,如何傾聽兒童的聲音,和他們進行情感和心靈的溝通,是培育好新一代祖國花朵的必要前提。

兒童也有情感思維和萌芽階段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然而在我國的教育實踐中,兒童並沒有發言權,兒童的聲音是被遮蔽和忽視的。所以,傾聽兒童的聲音正在成爲學校和教育界的共同訴求。

文章首先提到人類的幼兒期相對其他動物很漫長,但同時也造成了人類幼兒期的可塑性相當之強。但從中世紀至今,兒童教育從開放的社會自然交際逐步演變爲封閉式的在學校中被動學習,原本被視爲夥伴的教師,也被逐漸拉開了距離。要解除這個危機,首先還要從兒童權利說起。

“學生”是兒童在學校的一種身份,他們負有學習的責任、義務和權利。但在現代學校制度的規訓下,只體現出了學習的責任和義務,而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發展的權利被抹殺掉了。“學校和教師的責任並不在於上好課,而在於實現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權,提供學生挑戰高水準學習的機會。”佐藤學在《學校的挑戰:創建學習共同體》中如是說。

要實現兒童學習的權利,就必然要面對“發展優先”和“教育優先”的二元對立的問題。其實無論是發展優先還是教育優先,都不能全面地回答和解決整個問題。首先要認清學生是教育和發展的主體,那麼就意味着教育本身不能強加性地直接提升兒童的發展,而兒童的主體性發展還是起着重要作用。

要保障兒童的學習權,就要培養他們的創造性和實踐能力。無論是語言、邏輯優秀,還是音樂、運動優秀,學生的智能沒有尊卑貴賤之分,它們是等價的,不能說體育好、藝術類成績好而其他成績不好的學生是差生。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本來就是兩種不同的教育價值取向。每一個兒童都擁有潛在的創造能力,“淘氣包”腦袋也是可以向積極的方向激發和引導的。

激發和引導每一位兒童,兒童語言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兒童語言是兒童潛在的內心世界的表露。通過這個途徑,我們便可以很好地傾聽兒童的聲音,要站在兒童的立場上去體會他們的心情和情緒表達,從而對兒童的問題可以做出仔細的分析和正確的引導。

  《讀懂課堂》讀後感2

鍾啓泉老師的《讀懂課堂》讓我們以課堂爲場域去詮釋課堂,讀懂課堂、讀懂孩子,超越偏見,實現成長。在書中談到“單元設計”這一章節時,更讓使我停下來吸引了我的眼球,讓我停下來仔細閱讀、領會作者的思想。他對“單元設計”的定 義以及分類使我有較爲直觀的理解和清晰的認識。對我們進行“單元設計”有較好的指導意義。“ 單元”是基於一定的目標與主題所構成的教材與經驗的模塊、單位, 可以大體分爲給予學術與藝術等文化遺產的、以系統化的科學爲基礎所構成的“教材單元”和以學習者的生活經驗作爲基礎所構成的“經驗單元”兩種。

“經驗單元”是以主題—探究—表達的方式來設計的活動課程的單元編制,它把活動性、協同性、反思性學習作爲一個單元來組織。通過師生的合作或者兒童自身的雙手,打破學科的框架,作爲兒童自身的經驗活動模塊來計劃於組織的。這一點讓我感受深刻,我在平常備課中運用頗多。比如在備七下“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課時,要從單元整體出發,瞭解掌握整章的知識點,類比七上學過的“一元一次方程”,從情境探究開始,一步步由學生引入主題,學生學習起來也很自然輕鬆。

《讀懂課堂》讓我認識到單元”不是把教學內容碎片化地當作“知識點”來處置,而是有機地、模塊式地組織與構成的。“單元設計”不是單純指試點傳輸與技能訓練的安排,而是教師基於“學科素養”,思考怎樣描繪基於一定的目標與主題而展開探究活動。

  《讀懂課堂》讀後感3

鍾啓泉先生在《讀懂課堂》一書中談到板書的教育功能。他認爲有效板書的藝術是“第一要有一個板書計劃,其次要以視覺上容易理解的方式來整理板書內容,最後要關注其他教具組合運用的有效性。”

“板書最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爲學習者提供了學習的要點和結構,是課堂教學內容的一個“腳手架”,是所學內容的核心和實質所在。難點一目瞭然,學生看得明白、記得扼要,學得精當。”

“教學板書具有很強的示範性特點,好的板書對學生是一種藝術薰陶,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在板書時的字形字跡、書寫筆順、演算步驟、解題方法、製圖技巧、板書態度與作風、習慣動作與語言等,往往成爲學生模仿的對象,留下深刻入微的印象。”我們的板書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書寫能力,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如果我們示範的不到位的話,學生們學的也可能不到位。

板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完成課堂教學的有效手段,是教師語言藝術的書寫形式。好的板書能提煉出一堂課的精華,可以配合教學突出重點,加深印象,增強效果。一副獨具匠心的板書,就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一件精美的藝術品,更是學生認知的“腳手架”、教師教學的“導遊圖”、師生互動的卷軸。

從自己個人的教學實踐來談,多媒體用多了,黑板上的板書少了,甚至懶得寫了,其實這不利於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形成,不利於學生對文本的深度理解,不利於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對話。好的板書就像是北京奧運開幕的卷軸,教師與學生正是卷軸上的舞者。今後個人要在板書藝術的有效性方面多作努力,寫出美觀大方、實用有效、有藝術美感的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