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破解幸福密碼》讀後感範文(通用3篇)

《破解幸福密碼》讀後感範文(通用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4W 次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破解幸福密碼》讀後感範文(通用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破解幸福密碼》讀後感範文(通用3篇)

  《破解幸福密碼》讀後感1

閒暇時,我有幸拜讀了畢淑敏老師的《破解幸福密碼》,使我對幸福有了新的認識。

本書主要是圍繞心理學來展開進行的,幾乎所有人都會在某個場合提到心理學,比如說:某個平時技能不錯的員工去參加技術比武,結果卻輸給比自己技能差的員工,我們會說:“他心理素質不行。”再比如說:平時很能說的員工去參加面試卻支支吾吾,我們會說:“他太緊張了。”這還是心理問題。

人的積極與消極也是心理的一種外在表現。積極或消極,全看他心理是否健康,心理不健康的人看問題容易鑽牛角尖,並且不接納他人的意見,認爲別人反饋意見是攻擊、是別有用心、是雞蛋裏挑骨頭,而心理健康的人遇到類似的情況就會勇敢的接受,並在以後的工作中吸取教訓,避免類似的錯誤發生,這樣的人在其整個人生體驗的外在表現上是幸福的。

什麼是幸福?有人說幸福是個人感覺,有人說幸福是物質的滿足,有人說幸福就是沒有痛苦、沒有挫折。其實,真正幸福的人,即便在經歷痛苦的時候內心也是樂觀向上的,因爲他們明白這些痛苦的意義,甚至可以說:痛苦也是幸福的一部分。

記得剛學電焊時很痛苦,整天拿着手錘、鏨子、砂輪機給師傅們清渣打磨,搞得灰頭土臉。趁師傅喝水休息時我找來廢鐵板自己練習,脾氣好點的師傅過去給指點指點,脾氣不好的師傅過去說:一邊去,瞎焊啥!但是當我保持好的心態,不斷地去努力嘗試,最終得到師傅們的認可:焊縫成型不錯啊!那一刻我充滿了自豪與幸福。同樣的事情,如果那時候我沒有調整好心態,活又髒又累,師傅又沒個好話,要麼不幹了,要麼消極對待敷衍了事,那麼走到哪裏我都學不會電焊。

其實,只要我們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敢於面對生活中的困難,相信我們都可以去大膽地擁抱幸福。

  《破解幸福密碼》讀後感2

《破解幸福密碼》是畢淑敏老師的'一本關於幸福的書。全書共六章,分別是《有意義的快樂就是幸福》《放下包袱》《持花而行》《從自卑走向幸福》《封印悲傷,再建自我》《適當應激,緩解焦慮》《幸福不是奢侈品》。在書中,畢淑敏老師從心理學、醫學、人文科學的角度,通過案例,爲我們詳細解答如何破解自卑、抑鬱、焦慮、悲傷、死亡、恐懼等這些潛藏在意識深層的創傷,思考與探索和諧平衡的心靈藝術。書中還講述了許多人遭遇過的心靈痛苦,以及許多人正在經歷着的現實痛苦。

在當代社會,物質條件好了,卻有許多人覺得不幸福(和好友閒聊時,常聽到一些嘆息:“越過越沒勁,一點兒幸福感都沒有”、“幸福離我越來越遠了”等)。那麼,幸福究竟是什麼?我們要如何才能得到幸福?畢淑敏老師認爲,幸福首先是一種情緒,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幸福是一種感覺。其次,幸福不是電光石火般的短暫之旅,而是要持續相當長的時間甚至一生。生命中溫暖的瞬間、美妙的時刻,那種在我們心中可以久久去體味的真情,就是幸福最樸素的東西。所以,她特別強調:“一個人如果心理不健康,他是無法體會到幸福的。”這不禁使我想到了現實生活中的一些人。有一種人,他們放縱自己的生理本能,享受模擬幸福而成癮,如購物癮、結婚癮、攀比癮、網絡癮、吸毒癮等,但這個本能很快會枯竭,最後遭遇更大的困苦。還有一種人,貪多多的錢就認爲獲取了幸福,自然最後就毀滅了自己。而也有一種人,他們在做平凡的、正面的工作中享受着人生的幸福,他們的幸福是持久的,甚至是一生的!

所以,“有一個良好的社會支持網絡,有值得信賴的人,能有效抗擊焦慮和危機”。當我們因爲家庭瑣事欲罷不能深感滄桑之時,當我們遭遇挫折淚如雨下之時,是身邊的親人、朋友,他們爲我們擺脫煎熬的依靠,成爲我們傾訴和依靠的臂膀——這就是我們幸福的最大源泉!

  《破解幸福密碼》讀後感3

最近,讀了畢淑敏的《破解幸福密碼》一書,心中略有所感。

以前也看過畢淑敏的書,主要是小說,比如《血玲瓏》《生生不息》等,感覺她雖然是寫小說,卻不僅僅是講故事,而是一直執着於對於生命意義的探討。《破解幸福密碼》這部書,更是直麪人的心靈深處。在這部書中,畢淑敏以簡潔清新的文筆,溫暖的哲思,再加上富有情趣的小故事,把幸福的內涵解剖得淋漓盡致。

隨着年歲逐增,我也在經常思索,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幸福是什麼?相信不同的人,對於幸福會有不同的理解。畢淑敏認爲,幸福是一種感覺,是靈魂的成就,而不是任何物質的東西。幸福就是我們的生命存在的理由。畢淑敏還說,長久以來,人們以爲幸福就是物質。時至今日,如果沒有愛情,有再多的配偶,都和幸福無關,因爲人畢竟不是動物;有再多的金錢,也和幸福無關,因爲幸福是一種精神境界。

那麼,怎樣才能走上幸福的康莊大道呢?畢淑敏說,最重要的,是要有目標感。她說,目標感必定是某種崇高的東西,是在一己生命之外,對整個族羣和更大範圍內的他人有所幫助的期翼。

結合個人的實際情況,我覺得,我所做的工作,就是一種具有崇高的目標感,能帶來幸福感覺的事情。精心認真地備課,是很辛苦的,但是,當我在課堂上感受到學生的喜愛與認同的時候,我就不再感覺到勞累,而是感覺到幸福。作爲教師,能夠做到像畢淑敏說的“對他人有所幫助”,所以這是一種距離“幸福”很近的職業。

畢淑敏所講的“目標感”以及她所講到的幸福的感覺,歸結到一點,就是“愛”。在給學生講授周國平的《面對苦難》這篇散文的時候,我就提到,什麼能夠給予我們戰勝“苦難”的力量?什麼能讓我們體會到幸福?是“愛”。我們追求人類的幸福,這是“大愛”;我們追求個人家庭的幸福,這是“小愛”,不管是“大愛”還是“小愛”,所有幸福的感覺,都和“愛”有關。就像刀郎在《愛是你我》這首歌裏所唱的:“真心的愛的承諾/讓我看到了陽光閃爍/愛擁抱着我/我能感覺到她的撫摸/就算生活給我無盡的苦痛折磨/我還是覺得幸福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