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課堂密碼》讀後感範文

《課堂密碼》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7W 次

《課堂密碼》讀後感範文

《課堂密碼》讀後感範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課堂密碼》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課堂密碼》讀後感1

十月底,我帶教師去上海培訓時聽了周彬教授的一次講座。整場講座都在講公開課上發生的課堂教學故事,加上週彬教授獨特的演講風格,所有老師都聽得十分投入。整場講座結束,周教授的ppt依舊顯示在首頁,上面只有四個字:課堂密碼。這四個字加上他的講座喚醒了我對課堂的覺知。

回想起我自己站在講臺、站在學生面前的場景,我總覺得教學是一件摸捉不透卻又習以爲常的事情。課,按照傳統的方式繼續下去,似乎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多關注一下學生就會覺得有些無助。學生學到了何種程度,掌握了多少學科知識?說實話,心裏真沒底。不斷地操練又怕陷入題海戰術,無法啓迪學生的心智,同時又給學生帶來學習壓力。不操練又怕學生沒有掌握,因此操練多少學生才能掌握?其實,自己心裏也沒底。想必一個教師自己心裏沒底,稀裏糊塗將課上下去,那麼學生也就只能稀裏糊塗地學下去了。久而久之,教師和學生可能就會走散,再想回歸到課堂也就更難了。

培訓結束後,我爬樓看完了周彬教授的公衆號文章,但是碎片化的閱讀依舊無法讓我對課堂教學形成完整的理解。於是,我便將周彬老師課堂教學的系列叢書淘了回來。周彬教授的課堂教學系列共有三本,《課堂密碼》只是其中的一本。這本書共分爲兩個部分,第一部分重點在課堂:打造“有效課堂”、營造“有趣課堂”、塑造“有序課堂”;第二部分重點在課堂中的人:課堂中的“學生”和課堂中的“教師”。

每一部分都探討了教學中最習以爲常卻又常常被教師忽視的案例。每一節開頭都以故事或是案例的形式開始,引讀者進入情景,而後轉入課堂教學,讓讀者學會將身邊的事物與教育進行關聯,從而獲得啓發。

如果說課堂教學是一場迷宮遊戲,那麼《課堂密碼》這本書就是一份帶有障礙物的迷宮地圖,每一個通往出口的路徑中都有無數的障礙物。它沒有詳細地指示教師課堂教學如何去設計,從哪個點切入且如何在教學中去推進。但是它將教師課堂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做出了標識,讓老師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得到警醒,在課堂教學中能夠留心。想必,如果每一位教師都能掃除迷宮中的障礙物,那麼終有一天會走出迷宮。這時再回過頭來看迷宮,可能對這幅迷宮地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這場迷宮遊戲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當然,迷宮地圖也不是萬能的,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遇到的障礙物可能會更多,這就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去觀察,去做標識。當遇到的問題多了,經驗也就多了,處理課堂問題的態度也就更加坦然和從容了。

  《課堂密碼》讀後感2

《課堂密碼》是對課堂教學的深度思考。走近課堂,既不遠離課堂,也不走進課堂,才發現課堂遠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簡單。我們需要成績,但卻不能從學生身上搶成績;我們需要趣味,但又不能偏離學科來討好學生;我們需要有序,但又不能用權力和體力去管制學生。當我們不再用要什麼就取什麼,看不慣什麼就改什麼的心態來行事,而是尊重學生,尤其是學生的生活,尊重同事,尤其是同事的課堂時,纔可能在有序的課堂中獲得樂趣,在有趣的課堂中獲得成績。

“向課堂45分鐘要效率”,這已經成爲大家耳熟能詳的教育口號。《課堂密碼》的有效性向我們揭示了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只有教師的教學進度與學生的學習接受度步調一致,纔可能做到教學相長,從而提高課堂效率。至於那些多姿多彩的教學技巧,只有在教學進度與學習步調一致的情況下,纔可能真正起到提高課堂效率的作用。

剛開始上課時,學生都還樂意聽老師講課,過了二十分鐘後,還能夠聚精會神的學生就越來越少了。學生的學習態度之所以會發生這麼大的轉變,我相信並不是因爲學生天生就不想學習,而是因爲學生的學習接受度無法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就像孩子的步伐無法跟上父母的步伐一樣。因此課堂效率=教學進度x學習接受度。我們要努力打造“有效課堂”。效就是效率。課堂效率是指學生在單位學習時間裏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在此過程中獲得的良好的學習體驗。可以說,時間、結果和體驗都是考量課堂教學效率的必不可少的指標。所以,課堂教學是否有效並不在於教師有無完成教學內容或者完成多少,而是學生有無從中學到知識、技能和方法以及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的教學。可是,現實教學中卻有很多教師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往往僅以教了多少來衡量課堂的`效率和質量,認爲只要加大投入,搞“大運動量”訓練就能取得好成績。

其實,“課堂效率等於教學進度與學習接受度的乘積。兩個因數都達到最大的時候,乘積就是最大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一定要相互照顧對方的進度,將過量的教學進度用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接受度,或者將過量的學習接受度用於促進教師的教學進度,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效率。教師要確立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的思想。教師要有時間與效益的概念,在教學時既不能跟着感覺走,也不能簡單地把“效率”理解爲“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教師還要具備反思的意識,持續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爲:“我今天的課堂教學是有效的嗎?學生和我在這40分鐘裏學到了哪些知識或技能?哪些方面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了發展和提升?”如此“各取所需,各有所得”的課堂纔是真正有效的課堂。

如何營造有趣課堂呢?筆者以爲,教師除了在課前做好充分的預設以外,課堂上還要善於創設良好的學習心理氛圍:用教師的親近感帶引學生求知的潛動力,用新奇多變的教學設計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用情激情促使學生產生主動體驗的需要,用巧設問題來激活學生的思維,用成就感來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試想,教師微笑的表情、溫和的語言,怎不牽引學生輕鬆愉悅地就學?教師信任、期待的目光,怎不驅動得學生積極思考,努力探求?教師飛揚的激情,怎不讓學生被深深感染?……這樣,“當我們着力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通過科學方法來幫助學生應對考試時,學生不但贏得了好成績,還體驗到了學習過程中的樂趣,這就是素質教育。”

塑造有序課堂就意味着教師既要“通過課堂管理來避免或消除影響班級有序學習的事件”,又要“通過合作學習凝聚班級合力,在整體上提高課堂效率”。這是教師實施課堂管理的兩個核心目的,也是有序課堂的兩個基本要求。所以,不要以爲靠教師威嚴命令乃至訓斥獲得的安寧就是有序的課堂,因爲“這種依靠‘威逼利誘’創造出來的教學氛圍,它的持久性是值得懷疑的”。也不要以爲學生正襟危坐、豎耳傾聽、沒有題外語言題外動作的課堂就是有序的課堂。

事實上,“課堂的動與靜本身,並不是評價課堂教學有序與否的標準,而是要看它們是否有助於教學目標的達成。”因此,對課堂動與靜的調控,需要教師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教學過程進行智慧的設計,而不能僅依靠其個人權威。作爲學校一方要安排足夠的讓學生動起來的課程,如體育課、探究課、勞動課,以此消耗或過濾學生動起來的本能,只有這樣,纔可能讓學生在需要靜的課程中靜下來。而課堂教學中教師也要允許學生有適度的運動,只是運動的幅度可以小一些,比如讓學生笑一笑,讓學生有適當走動的機會,或者師生一起做做與教學內容有關的遊戲等等。

總之,“高效、有趣、動靜有序”就是理想的好課堂。尊重學生,鼓勵學生,幫助學生在有序的課堂中獲得樂趣,在有趣的課堂中獲得成績,就是我們課堂成功教學的祕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