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花》有感大綱

讀《花》有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7W 次

讀《花》有感1

花,給人的感覺是美麗的,因爲它在豔麗中交織着清秀,令人歎爲觀止。但即便如此,花也難逃宿命的安排——從含苞到舒展,由綻放至凋零——花在生命中經受過無數次風雨的磨練,時間的考驗……花的一生,也許只綻放在美麗的一瞬間……

讀《花》有感

——題記

《花》一文中,假花雖比真花要豔麗百倍,但是,假花始終是假花,它永遠不能與真花相媲美。晴天,假花拼命地向人們展示着它的美麗,賣力地炫耀着它的窈窕。但當決定命運的傾盆大雨落下來時,假花就不堪一擊了,它只能依靠命運,乞求上天讓這場大雨快點停下。真花雖嬌嫩,它卻能抵住狂風暴雨的襲擊;而那些浪得虛名、徒有其表的假花,卻在這場雨中敗下陣來:被雨淋溼了花瓣,被當做垃圾扔在了院子裏……

讀完這篇文章後,我想,不只是花,人也一樣。生活中,那些真正有才華、有能力的人往往更能博得別人的喜愛,得到器重和提拔;而且那些有才能的人,都能經受得住生活中的“風雨”、困難、挫折與失敗,就像課文《桃花心木》中寫的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真花好比那些有實力的人,他們不會害怕“下雨”,反而笑着去面對;而假花就是那些毫無真才實學的人,就好比有依賴性的樹苗,“根會浮在地表上,無法深入地下”。

假花,沒有真花色豔,也沒有真花芬芳,它的美浮在表面,缺乏內涵。而真正的美,是生長在大自然中的真花,哪怕它們是綻放在風雨之中,也顯得那麼自然,那麼靈氣,那麼生機勃發……

讀《花》有感2

這段時間,我讀了法國小說家、劇作家小仲馬的代表作《茶花女》,這是一部法國文學名著,自1848年問世以來,產生了強烈的社會反響,成爲一部廣受好評的著作。小仲馬是作家大仲馬的私生子。他7歲時大仲馬才認其爲子,但仍拒不認其母爲妻。這種痛苦境遇對他的一生產生了深刻影響,使他在走上文學創作道路之後,就以探討社會道德問題作爲自己作品的主題。小仲馬的成名作是小說《茶花女》。描寫的是一女人的愛情悲劇。取材於當時巴黎一個女人的真事故事。

我認爲瑪格麗特是一朵在黑暗中盛放的雪蓮,潔白無瑕,透着光亮,但是這光卻那麼微弱,漂涉渺。最終還是被黑暗,這般強大的力量吞食掉,她也是一張弓,外表被剝食得一無所剩,而內心卻是堅固、聖潔的。但是她爲了能將箭射得更遠、更準,她在不斷崩累自己,直到自己被毀滅掉。瑪格麗特是女人,雖然她放棄了一切,但是仍無法改變現實,在那裏沒有人能接受,也不用說相信,一個女人會從良,她永遠活在女人的陰影裏。最終還是爲了阿爾芒,又淪落了。同時也爲了他的妹妹。

《茶花女》中的主人翁瑪格麗特。戈蒂埃那種敢於追求和無私的精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我懂得了不少的人生道理,真是受益匪淺呀!

讀《花》有感3

一個午後,看着窗外毒辣的太陽,我懶懶地嘆了口氣,決定不外出。無所事事地走近書架,目光突然被一本書所吸引,也不知是哪來的興致,我取下書,倒了杯綠茶,開始在安靜的茶香中閱讀。

這本書的書名“茶花女”我早在小時侯就聽說過,印象中是描述一個做作下作且放蕩不羈的美麗女人。但在真正閱讀之後,我才意識到我印象中的僅僅是一個表面,而真實真切的瑪格麗特(即茶花女)正在暗處,等着我漸漸地去發覺。

故事發生在法國巴黎這美麗的城市。

翩翩青年阿爾芒?;迪瓦爾一次在交易所廣場絮斯商店――當時一家高級有名的時裝商店門口遇見了如被衆星捧月般的名妓瑪格麗特?;戈蒂埃,並對她一見鍾情,不斷打聽其情況。在幾年後,他們再次相遇,這回一切都隨之改變。阿爾芒不顧身份地位甚至一切與瑪格麗特相愛,而這位名妓也爲阿爾芒――一個沒有財產和豐厚年薪的癡情青年放棄了在巴黎花紅酒綠的物質生活,與他在鄉村開始了一段美妙的時光。但這美麗可愛的光景並不長,阿爾芒的父親找上了門。他爲了他兒子的未來前途與其女兒的幸福生活,不顧這對情人的反對,不管他們愛得多深多真,揹着阿爾芒,連哄帶騙地使瑪格麗特離開了他兒子。又過了幾年,阿爾芒再次回到巴黎,對這可憐的女人因愛生恨,用殘忍的手段報復着她的離去。當一切明晰,這癡情青年意識到茶花女仍深愛着他時,一切已結束。煙霧散去之後,只留下阿爾芒深深的悔恨與愧疚。

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阿爾芒之父勸瑪格麗特離開他兒子的那一段。那父親說阿爾芒的準妹夫鄙視他家的長子不學無術並深愛着一女人,希望瑪格麗特離開他兒子,給他女兒幸福、還他兒子自由。瑪格麗特聽着這似乎誠懇的請求,看着這老人滄桑的面容,感受着這屬於父親的愛,她心底那純真的善良被深深地觸動了。她淚如雨下地同意了,但她的心卻如刀割一般。看到這兒,我停了停,深深地嘆了口氣。

瑪格麗特她美麗、她聰明,雖然淪落風塵之中,卻出污泥而不染,依舊保持着一顆純潔高尚的心。她不同於一般的煙花女子,她有着愛心、有着善良,她有着希望、有着夢想,甚至還閃爍着聖潔的光輝,比大家閨秀小家碧玉更惹人憐惜、疼愛。

瑪格麗特無疑是熱情的,因爲她一直在追求這人世間的真愛。當她認識了阿爾芒時,她決定爲了他而改變自己的一切。她爲他付出,、爲他流淚,甚至與公爵伯爵斷了來往,失去了還債的錢及幾十萬法郎的年開銷;她爲他賣了那豪華的馬車與做工精美的開司米披肩,當了那些另人垂涎三尺愛不釋手的首飾,這是因爲她不想讓阿爾芒揹負沉重的開銷負擔,這難道還不夠證明嗎?瑪格麗特對阿爾芒的愛情並非是玩弄或手段,而是一種真切的感情。

瑪格麗特更是善良的,當她得知她與阿爾芒不能在一起、她追求愛情的希望破滅時,她選擇了放棄,她選擇了離開。她犧牲了自我,用自己的離去換來了阿爾芒妹妹的幸福及阿爾芒可能成功的未來,但同時,她失去了真愛與她最後的快樂。在我們之中,有多少人會選擇這樣做?這樣犧牲自我去成全他人,這樣寧願折磨自己只爲還更多人幸福,這樣果斷堅決儘管心如刀割?有多少人能這麼做?

如今我不禁想讚歎瑪格麗特戈蒂埃。可能她仍有放蕩的一面,可能她這樣犧牲並不值得,但我們又怎能否認她?她的勇氣、善良、愛心、美貌、智慧,有那一樣不另我們心折?“茶花女”這三個字在人們心中不該是放蕩下作的標誌,反而可能還留有聖潔光輝,因爲茶花女她有一顆純潔高尚寬容的心、一顆善良的心。

讓我們高聲讚揚茶花女瑪格麗特戈蒂埃吧!

讓我們都擁有一顆像瑪格麗特戈蒂埃的善良的心吧!

讀《花》有感4

荷花,有令人一見傾心的美貌;有清新淡雅的芳香;還有色彩繽紛的美麗。

《荷花》這篇文章既寫出了荷花的美麗,還寫出了作者思鄉的心情,“在初識的那一次就是一見傾心,不忍離去”作者的這種感受,我們又怎麼會沒有呢?那種純潔,彷彿荷花就像仙女一樣,十分神聖。

讀到這裏,我覺得荷花很幸福,因爲它做出了奉獻,爲人們帶來愉快的心情與美麗的環境,我還想到了河流、小鳥、蜜蜂、粉筆和落葉等爲人們做出的奉獻,它們也是幸福的。

河流的幸福,在於提供水源,進行水力發電,輸送到千家萬戶。洗滌衣物,爲人們帶來美好的生活。所以,河流歡樂地向前奔跑。

小鳥的幸福,在於每天歡快地歌唱,爲大樹消除害蟲,給美麗的大自然帶來生機。所以,小鳥在枝頭放聲高歌。

粉筆的幸福,在於讓老師在黑板上寫下清楚的筆跡,讓同學收穫更多的知識。所以,粉筆與黑板談心事。

落葉的幸福,在於當秋姑娘來臨時,投入大地的懷抱,化爲營養,滋養大樹。所以,落葉在風中歡快地歌唱。

蜜蜂的幸福,在於每天辛勤地勞動,努力採集花粉,釀出香甜可口的花蜜。所以,蜜蜂歡快地在花叢中翩翩起舞。

……

所以,幸福,不在於取得,而在於奉獻。奉獻,方使心靈豐滿而充實。我們應該學習它們,在學習、生活中做到爲他人無私的奉獻,這樣才能使自己更加幸福。

讀《花》有感5

薄薄的一本書,一個美好的名字,立刻讓我們的教育生活變得優美靈動起來。據作者說,這本書的名字來源於《風姿花傳書》——一本美學經典,風的姿態要讓風中的花去傳達——那麼這本《教師花傳書》就是專家型教師成長的教育理念這朵曼妙花,從作者之心,傳到所有的教師心中。

雖已從教二十餘年,但慚愧的很,一直也沒有把教師這個職業進行深度系統的研究,只是機械的把自己要傳授的知識教給學生,雖然也在實踐中摸索出一些經驗,但是始終不明白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到底專業在何處。

聽過很多精彩的公開課、優質課,一提起這些課,很多老師卻是嗤之以鼻,認爲大多都是在作秀,甚至還有說這些示範課是“衆人扶他在舞臺上做了個側手翻”。原因不外乎這些課是團隊一遍遍精心打磨出來的,課前對學生熟悉滲透好,甚至師生課堂上每句話都要背熟。這的確更像是演員的表演,應該不能算作專業化吧。

印象中最深刻的一節課,是浙江的一位老師講的水墨畫課,我們山東的一年級小學生怯生生到了舞臺上,老師問,“用過毛筆嗎?”大家紛紛搖頭。我暗自想:這可壞了,從沒用過毛筆,水份和墨都不會掌握,這課怎麼上啊!這位老師也是有些驚訝,略略沉思片刻,繼續問,“你見過誰用毛筆寫過字或畫過畫嗎?”有幾個小朋友舉起了手,“見爺爺寫過毛筆字。”“那爺爺是怎麼用毛筆的呢?”課堂氣氛漸漸活躍起來。

我目瞪口呆的看着一羣從沒有用過毛筆的.一年級小朋友,在這位老師的指導下,用一節課的時間完成了一幅幅精彩美妙的水墨畫,不僅如此,老師還在課堂中恰到好處的進行了德育:“你看這一棵棵樹,高矮姿態各不相同,但每棵樹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就像我們同學一樣……”這節課,我心中對這位老師充滿了景仰。

現在看來,對相關的專業知識、教育哲學都瞭如指掌,又有啓發、促進兒童學習的技法,這妙花一般的課堂,就是老師的專業化的體現吧。

沒有誰是天生的專家,所有的人都是在實踐中反思、感悟、學習,然後才能成長,我們這些肩負着“教的專家”責任的教師們,要向“學的專家”轉型,不但從書本上學,更要從現實中學,知行合一;不但要有深厚的學科素養,教育學、家庭教育學、發展教育學更要涉獵。和周圍的老師們一起結成成長共同體,成長的將會更迅速!

這本書很薄,可是分享給我們的理念很多,需要慢慢讀,細細品,在工作中去實踐。相信作者心中的妙花,會隨着分享,越傳越多;隨着感悟,越傳越美!

讀《花》有感6

六月,和敘事者一起遇見《教師花傳書》,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

《教師花傳書》這本書主要闡釋了教師的教學技法及其學習方法。對教師的轉型有莫大的幫助。它提到:教師必須是“工匠性”與“專家性”兼備的專家。教師的工作既有匠人的一面,又有專家的一面。作爲匠人,教師的世界是由“熟練的技能”、經驗、“直覺或祕訣”構成的;而作爲專家,教師的世界則是由“科學的專業知識”、技術、反思與創造性探索構成的。另外匠人是通過模仿與修煉來學習的,專家則是通過反思和研究來學習的。這也是專家型教師的特點之一:技術性的熟練者向反思性的實踐者轉變。反思對於一位青年教師來說無疑是重要的,也是成長的關鍵要素。因爲反思,可以使教師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不驕不躁,並對自己有一個客觀的自我認知,這樣,成長的前提就具備了。因爲教師自己很清楚自己缺少什麼,要往什麼方向努力。再加上專業領域書籍等的幫助,專家型教師指日可待。

這本書還提到:所謂好教師,不是沒有問題的教師,而是敢於挑戰的教師,僅僅具有豐富經驗的教師莫不是教育實踐家;僅僅有空洞理論的教師,不是教育實踐家;僅僅靠單打獨鬥的教師,不是教育實踐家;僅僅靠自上而下規劃或指標的設計,難以造就教育實踐家。這也是專家型教師的特點之二空洞的理論家向理論的實踐家轉變。優秀的教師一定是自下而上、基於草根改革而成長的。只有當教師學會將理論融於自己的教學實踐,才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教學風格,才能對教學實踐有所創新,教師與學科教學領域才能達到雙贏。這裏特地指出了敢於挑戰,就是因爲創新的路上困難重重,大多時候困難會多於成就,這個時候,教師就要保有一顆年輕的敢於不斷嘗試的心。要知道越努力,越幸運。成功從來都只垂青於有準備的人,努力就是在積累幸運。只有量的積累才能達到質的飛躍。

在未來的教學日子裏,尊重每一位我所教的孩子,對我所任教的教材多一分關注,多思考其在教學過程中的可能性和發展性,多涉獵一些書籍,讓自己的教育理念更豐富,可以更好地爲自己的教學創新實踐提供支持。我想,只要能堅持,何愁不能成爲一名專家型教師?期待遇見更好的自己,遇見自己獨具特色的教學風格。

讀《花》有感7

“假如我變成一朵‘金色花’,只爲了好玩,長在那高枝上,笑哈哈地再風中搖擺,又在新生的樹葉上跳舞,母親,你會認識我嗎?”

在母親沐浴後,母親嗅到這金色花的芬芳,然而“卻不知道這香氣是從我身上來的”。更奇妙的是,當母親午飯後坐在窗前讀書時,“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書頁上,正投在你所讀的地方。但是你會猜的出這就是你孩子的小影子嗎?”

當母親黃昏時拿了燈到牛棚裏去,這孩子終於變回來了,又成了母親的孩子,聽母親講故事。

這是一代宗師,一代文學大家泰戈爾用他神奇的想象力寥寥幾筆就把母子之間的親情描繪得淋漓盡致,出神入化,讀了這篇文章我深深的被這種母子之間的親情所感染,人與人之間需要友情、戀情、親情。

我想,假如我是百靈鳥,在朋友憂傷的時候,我會爲他獻上一首歌;假如我是一臺空調,在炎熱的夏天我會爲媽媽送去一陣涼風,在寒冷的冬天我會爲媽媽送去一陣暖風;假如我是一隻雄鷹,爲了千家萬戶的幸福、祥和我會晝夜在祖國的天空中翱翔;假如我是孫悟空,我就要剷除所有壞人……

讀《花》有感8

不記得是什麼時候開始喜歡上看小說的了,又多是那些情節曲折,人生經歷顛沛起伏的那種。但其實大多文筆不錯,引人入勝。也就是這些所謂能讓我虐到心底的東西,也曾經溫柔了我的歲月。

是的,我曾停止不住的羨慕那放蕩不羈而又風吹雨打的人生。我從來就不喜歡也不想擁有一輩子平淡無味的生活,總幻想着自己的人生能變得有趣一些,再有趣一些。

也以至於,在日後的漫漫時光裏,我不止一次的在書中尋求答案,但終是無所濟濟。

其實真正讓我深刻認識到自己的人生究竟要如何的,是一《生如夏花》。

那雅美的詩句,似乎流淌着生命的旋律,振顫我那久置未彈的關於人生的琴音。它往返飄蕩在靈魂的空間裏,“空谷傳響,哀轉久絕”少去了那一份哀,多的是那份渴求真相的慾望罷了。畢竟我也追隨着書本,追隨着巨人的萍蹤去根究人生真意。

我並不奢望能有多少人記住我的名字,也不渴求此段風風雨雨的人生多有戲劇性。有時我也在想,自己能不能擁有這樣一段故事。不需要華麗,不需要轟轟烈烈,只求內心的悸動,和那回憶起的淚水。我希望的,不過是讓人生不愧對曾經年少無知的自己。浮光在瀲灩,消不過流年,但總是往事如煙,依然感謝生命裏的曇花一現。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我只要活得好比夏日的花朵般耀眼,那麼死去的寧靜,不在乎也是一種讓我欣欣然然的美。

既然活着,那麼煩惱再多,儘可放置一邊,我自遵從內心,賞花,賞日,賞天;人生再亂,靜守初心,我自可逍遙,快樂,自在中。人生是否快樂,全憑一顆心。違背自己的存活的意義,那來到這世間又有何居心?一輩子短,所以纔要好好面對,不然泰戈爾爲何要寫這《生如夏花》來證實自己對人生的價值觀呢?

我喜歡這本書,因爲它神奇,它震撼。那些平常看似普通常用的文字拼湊在一起,卻又那麼的讓人心曠神怡。“請看我頭置簪花,一路走來一路盛開,頻頻遺漏一些,又深陷風霜雪雨的感動”是啊,請看我,看我頭置簪花,堅定無比地踏上人生這條千百年來,從未有人看破的的道路。哪怕在途中,我們會失去一些,但終會有遇見的那一天,我們失去了一些,但不也得到了一些麼。我們被人生戲弄,但不怨恨。如果沒有這些失去,又如何深陷風霜雨雪的感動?正因爲那些錯過,這些失去,讓我們更加珍惜現在,而憧憬着未來。

或許也是人生的這些諸多不順心,不如意,才正刺中我們老去,死去時,秋葉般安逸的幸福吧。

“般若波羅蜜,一聲一聲,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般靜美,還在乎擁有什麼”有花開的地方,就有蜜蜂飛來飛去,有芬芳的地方就有粉蝶的輕盈曼舞。每一個人不都有自己的夢,就是讓生活充滿美好的希望的夢。但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沒那麼多心想事成,不管人窮人富,最終還是終於零。我赤裸裸地來到這個世界,又赤裸裸地回去。我們在這裏由小變老,最終還是像種子一樣回到大地深處去。

但,只要我曾經活過,並相信自己。只要我來時絢爛,去時安逸。

那麼誰還在乎擁有什麼呢?

讀《花》有感9

她,靜靜地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的大千世界,眼神裏充滿了迷茫和憤恨。多少次牀上肉體的掙扎使她逐漸麻木,爲了金錢可以不惜一切代價。在這個煙雨淅瀝的傍晚,也許她,依舊靜靜地坐在窗前。太多的喧囂使她逐漸忘卻了平靜的滋味,而今晚,不同於任何一個瘋狂之夜。她手執一朵白色的山茶花,望眼欲穿,盼着他心愛的阿爾芒……

《茶花女》是小仲馬最富盛名的代表作,他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愛情悲劇。女主人公是個純潔高尚的風塵女子,作者通過她的經歷揭示了造成這個悲劇的社會根源。作者抒情色彩濃厚,筆觸細膩,令人對人物命運產生強烈的同情,也對黑暗社會有了清醒的認識。

茶花女,顧名思義,講的是一位漂亮得像茶花一樣的女子的感情歷程。遺憾的是,在天使般美貌下是無奈的命運——她是一位風塵女子,有着不一般的美,引得多少滿身銅臭的人拜倒在其石榴裙下。不管是高貴的闊太太,還是平凡的女子心中總會對這些煙花女子心存芥蒂。當然女主人公——瑪格麗特,不可能這樣一輩子,因爲出現在作家筆下的人總有一段傳奇色彩或不平凡的經歷——她與男主人公的悽美愛情。這是一個感人的故事,當然,它由眼淚、憂愁和笑臉給成,和其他愛情故事一樣。但它的確真實。他們曾一度拋開塵世中的一切煩惱,在清幽、說和的鄉下過着天倫般的生活,拋開錢財,無憂無慮地過了一段日子。我敢說,這是瑪格麗特最開心的一段人生,但好景總是不長,被男主人公父親由於階級觀念而活活拆散。但是,這也是瑪格麗特不想的呀!爲什麼人性就不能再寬容一點,一點就好!最終瑪格麗特因遭受身心重大創傷,鬱悶而死,更諷刺的是,在她死後,她的全部財產都拿去變賣,這真是莫大的傷哀!

瑪格麗特小姐,具有一副美麗的外表,卻只能成爲人們想要索取尊嚴的犧牲品。此時金錢又充當着什麼角色呢?精神上的慰籍品還是一個沒有生命的伴侶?可內心深處是否真的快樂過?

她遇到了阿爾芒,愛上了他,這份愛是那麼純潔寧靜。於是,她跟隨着阿爾芒逃離了那個煙霧迷茫的城市,到鄉村過起了美滿的田園生活。然而,這只不過是一個很長很長,很美很美的夢。瑪格麗特把這個社會想得太簡單了。當瑪格麗特心靈的創傷剛剛開始癒合的時候,阿爾芒的父親無情地再一次撕碎了瑪格麗特的美夢,揭開了她的傷疤。現實社會的虛僞,金錢,權力再一次把瑪格麗特推入茫茫無邊的災難之中。她被迫離開了阿爾芒,受盡了阿爾芒的誤解與屈辱,最終含恨黃泉。當阿爾芒被瑪格麗特“拋棄”的時候,首先,他就想到了要報復,雖不知瑪格麗特的難言之隱,但也許這就是人性醜的一面吧。但是瑪格麗特面對種種精神與肉體的折磨的時候,卻只能吞聲飲泣。可是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爲了阿爾芒的未來啊!

瑪格麗特就是一朵在黑暗中盛放的雪蓮,雪白無瑕,透着光亮,但是這光卻那麼微弱,漂涉渺。最終還是被黑暗,這般強大的力量吞食掉,她也是一張弓,外表被剝食得一無所剩,而內心卻是堅固、聖潔的。但是她爲了能將箭射得更遠、更準,她在不斷崩累自己,直到自己被毀滅掉。

美麗的瑪格麗特,我願在你的脣旁啜飲你的淚水,讓你不再悲傷;我願牽起你可愛的小手,拉住你去尋找阿爾芒;我願觸碰你的心靈,輕輕爲你撫平創傷;我願在你的墓旁,放上一朵你最愛的白色山茶花,因爲,你是最聖潔的姑娘。若要有人將你中傷,那他一定是世界上最蠢的阿爾芒。安息吧,瑪格麗特,最美的白色山茶花,你看,你看,這裏的天空多麼明亮,多麼富麗堂皇……

讀《花》有感10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聽到了茶花女這個名字。心中猜想這位女主人公的模樣,她會是純潔、高貴的吧?否則怎麼會與潔白的茶花有關呢?在讀過後才明白其中的真諦。

這是法國著名作家小仲馬筆下的一部愛情悲劇。瑪格麗特·戈蒂耶是十九世紀巴黎上流社會的社交明星,擁有超凡美貌與非凡智力的她是富貴子弟們追逐的對象。自從與青年阿爾芒相識後,阿爾芒的真誠與專一令她深深感動,兩個人傾心相愛。隨後他們遠離巴黎,在郊區過起了樸實無華的生活。這時阿爾芒的父親爲了家庭的聲譽請求瑪格麗特離開阿爾芒。爲了成全阿爾芒家庭的幸福,她選擇了離開。而不知內情的阿而芒卻一再給瑪格麗特種種侮辱。面對愛情與生活的沉重打擊,她對人生更加心灰意冷。當阿爾芒得知真相後趕到瑪格麗特身邊時,她因爲貧病交加,身心俱傷,孤獨的死在樂自己的家中。

在人們眼中,她的生活是糜爛的,整日過着放蕩的生活。她可以被稱爲是卑微的、放蕩的,“ji女”這個字眼充斥着大家對她的排擠與偏見。

但在另一方面,瑪格麗特卻是無助的,她本是一位貧窮的鄉下姑娘,來到巴黎謀生卻不幸落入風塵,染上了揮金如土的惡習。所以她不停的尋歡作樂麻痹自己。我想,她的內心也是厭惡這種生活的,只是由於種種原因無力自拔,無法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在當時,法國社會中的婦女是受壓迫的,所以說她是無助的。

而她心中那片僅存的淨土,在認識阿爾芒後,真真正正的被愛情所開墾。過慣了奢侈生活的她爲了自己嚮往與追求的愛情不惜放棄名利,與心上人過起了平靜的日子。她也是個普通的女孩,擁有自己的夢想,想得到屬於自己的愛。但這份愛不多久又給她以沉重的打擊,當阿爾芒的父親讓她離開阿爾芒時,我可以想象到她會是多麼痛苦啊!她還是犧牲了自己,成全了別人的幸福。因爲善良,註定了她的悲劇性結局。在阿爾芒不知內情時,他誤認爲瑪格麗特背叛了他,所以找來新的情婦並對瑪格麗特百般諷刺與侮辱,而爲了守住諾言,瑪格麗特忍受着難以想象的痛苦也不願說出真相。

在我看來,只有擁有無限博愛、寬容無私的人才會這麼做,瑪格麗特做到了。我敬佩她的堅韌與無私。

這部作品中最讓我難忘的就是在臨死前的日子裏瑪格麗特所寫的日記了。那是她在書寫自己的心情,其中有這樣幾句:難道在我死以前您就不會回來了嗎?我們之間的關係就如此永遠完了嗎?我似乎覺得只要您來了,我的病就會好的。可是病好了又有什麼用呢?

這無疑是最悲苦的呻吟了,在貧病之時,是需要人照顧與安慰的,她卻得不到這種關懷,唯一使她支撐着活下去的是她對往事的回憶與對阿爾芒至死不渝的愛。

瑪格麗特·戈蒂耶這個癡情的可憐的姑娘死了,在那個寒冷的冬季,無情的城市。一直到死,她也沒有得到片刻的自由與安寧。我深切的同情她。

集快樂、憂鬱、純真、無私、放蕩於一身的瑪格麗特,帶給我強烈的震撼。我認爲,我們不能僅從某個方面去判斷一個人的本性。瑪格麗特確實是個值得人們去追憶的女子,爲了維持奢侈的生活,她不惜犧牲了自己的自由;爲了純潔的愛情,她不惜犧牲了自己優越的生活;爲了阿爾芒及他家庭的聲譽她又犧牲自己的愛情。正像書中所說:她的生命已經不屬於她自己了。

瑪格麗特沒有純潔的身體,卻有一顆純潔的心靈。而在現實社會中,那些身份顯赫,被我們認爲“值得尊重”的人,卻缺少一顆純潔的心靈。即使是這樣一位淪落風塵的女子,也顯示出了人性的高潔。就如同那陽光中潔白耀眼、釋放着濃郁香氣的茶花,瑪格麗特散發着她人格的魅力、生命的光輝。

我在這裏對她表示真摯的憐惜與崇敬,願她在遙遠的天國中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