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荀子勸學篇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

荀子勸學篇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4W 次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荀子勸學篇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荀子勸學篇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

  荀子勸學篇讀後感 篇1

今天,一時興趣起,拿起《讀點經典》便讀起來,當讀到勸學篇時,不禁思緒萬千。平常的我總是抱怨沒有時間學習,抱怨自己技不如人,抱怨自己的遇事缺乏機智,不能妥善處理。當學完《荀子勸學篇》時,纔有所悟,這一切的抱怨都是徒勞,沒有找到問題的關鍵: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我就是典型的,不學習,不知道天高地厚。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當我們遇事時,要善於借用別人的智慧,學習別人的長處,增長自己的見識,豐富大腦,結合實際加以運用,這樣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處理事情的過程中,要善於動腦,換一個角度思考,正所謂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故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能急於求成,要慢慢地學習積累,天才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形成的,我不是天才,但我相信,只要努力,永不放棄,自身的能力會與時俱增。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一點也不假,一篇文章能打開我多年的心結,在今後的日子裏,努力學習,完善自我將是我奮鬥的一大目標。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只有長期的努力學習,才能最大限度的彌補自身的缺陷!

  荀子勸學篇讀後感 篇2

《荀子》全書三十二篇,而以《勸學》爲首,非常符合修道的次第。《勸學》又以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開篇。學習是貫穿修道始終的。沒有正確的見地只能是盲修瞎煉。然而學習又得先有目標。應該始乎爲士,終乎爲聖人,這也是教育的根本方向。這種聖賢教育與功利教育的區別就是爲之,人也;舍之,禽獸也。

《勸學》這篇最重要的就是講到了明心見性的方法。這個方法就是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有德才能明道。但德是一切衆生所共有的,謂之性德。然而僅有性德是不行的。因爲衆生的性德被無明給矇蔽了,無法顯示其光明清淨的妙用,反而顯示出污濁的身心世界,令衆生枉受輪轉六道的痛苦。

只有依靠修德才能使性德的清淨光明顯示出來。修德就是積善,積善即是明道的資糧。善法有世出世間的不同。這種不同固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行者自己的心志之強弱。所以即使儒家的道,也並不是侷限世間的,這種理解是非常膚淺的。儒家之道行之極處也是可以出世的。當然,在一切出世法中,佛教是最爲高超圓滿的。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這絕非凡夫之境界。衆生本來是神而明之的,之所以會變成愚昧,實在是性德被障礙的緣故。因爲修德而顯出性德,神明不過是性德之用而已,荀子知曉其是自得,非從外來。聖心備焉,聖心即是真心,備者恢復也,去妄顯真。荀子所在的時代,佛教尚未傳入中國,但絕不可說中國即無悟道者,佛經亦云一切賢聖皆以無爲法而有差別。

  荀子勸學篇讀後感 篇3

《勸學》以君子曰:學不可以已、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開篇。是戰國時期傑出思想家荀況的上乘之作。它告誡世人要將學習作爲人生的羅盤、燈塔。

做一個刻苦學習的人,善於學習的人,要像思想家那樣去行動,像實幹家那樣去思考。在讀書的過程中強調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帶着目的、帶着思想、帶着問題去學習,自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讀書還貴在學以致用。在日常生活中要把努力學習和獨立思考相結合,學習前人的智慧,思考自己進步的方法,記錄自己的心得,用行動來實踐。

荀子所云鍥而不捨,朽木不折,鍥而舍之,金石可鏤。學習的態度需要達到堅持不懈的精神,可並不是所有的學子都意識到這一點,即使心知肚明,也未必能落到實處。有的人還未領略到真諦,就半途而廢,豈不惜哉!也有的人虎頭蛇尾,而忽視了另一半的孜孜不倦,到頭來種的是西瓜,得到的是芝麻,豈不惜哉!

《勸學》讓我讀懂了粗實的鐵棒能磨成纖小的繡花針,憑的是一股堅韌不拔的氣概,涓涓細流能穿透剛硬的石塊,憑的是一種不折不撓的精神。正如:勤能補拙是良訓,一份耕耘一份收穫。

  荀子勸學篇讀後感 篇4

君子曰:學不可以乎。

的確,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知識是無止境的。只有堅持不懈努力學習,才能獲得更多的知識。學習就是提高自己,改變自己的一種方式。學習是一種彌補自己缺陷的一種途徑。通過學習,你纔可能不斷完善自我,不斷取得新進步。

學習貴在你有一份端正的態度。在端正了學習態度後,你會在學習中更好的把握學習方法技巧。學習,貴在你能夠有一個堅定的信念,並努力把它實現。

堅持就是勝利,多堅持一刻就會有更多的收穫。駿馬跳躍一次,不能超過十步,而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走的很遠。這就是堅持的結果,學習貴在堅持。

知道“灑”與“酒”的區別嗎?不知道是祖先的先知,先覺還是後人聰明的創意,認字“灑”與“酒”的區別只在於一橫。相傳很久以前,有兩個人釀酒,只需等待那個時候的到來。可是其中一人忍不住那一刻的等待而打開酒罈。裏面的.水和醋一樣又黑又酸,酒未釀成,他失望的把酒灑在地上。另一個人雖然也迫不急待地想要打開,但他還是忍住了。最後他品嚐到了甘甜清澈的美酒。只因爲他多堅持一刻而已。從此就有了“灑”與“酒”的那看似非常普通而簡單的一橫。

學習也是一樣的,只要多堅持一刻,你就會多一份收穫。

這就是我從《勸學》中所學習到的,我從中受益匪淺,這種難得可貴的堅持精神不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的嗎?你說呢?

  荀子勸學篇讀後感 篇5

讀了荀子的《勸學》,我不僅被文中優美的語言和生動而深刻的比喻而深深吸引,更重新思索了“學”所蘊含的豐富內容。就像文章開篇所談到的:“學不可以已”,無數句古語在鞭策着我們去學習。“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是一個漫長而終身需肩負的使命,又需要點點滴滴積累的堅持。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不付出努力與汗水的人,即使擁有方仲永一樣的天資,也終將一事無成,而許多天資平平卻在後天懸樑刺股、堅韌不拔地奮鬥、學習的人,也獲得了他們的努力應得的成就

古人勸學的例子數不勝數。"昔孟母,擇鄰處。"孟母三遷,只爲孟子能有一個優越的學習環境,至此專心致志不受干擾:斷織勸學,只爲兒子明白“駑馬十駕,功在不捨”的道理:樂羊子妻,引刀趁機,只爲證明學習與織布一樣,需日積月累,“遂成丈匹”。無數個千古流傳的故事告訴我們——學習,不是一件可以速成的事,需要堅持不懈,需要腳踏實地,需要付出艱辛,需要矢志不渝。

我們作爲學生,學習是我們的天職。雖然我們每天都在學習,但是我們中的大多數並沒有達到“學習”二字真正的要求。學習不僅僅是不遲到不早退,不僅僅是守紀律做作業,學習是一種無時無刻不虛心上進的態度,學習是一種永無止境不懈怠的追求。想到平時的我們,把寫作業、背課文當成一種壓力和任務,應付差事,草草完成,不琢磨也不深究,這樣的我們永遠難以取得長足的進步!讀完這篇課文後,我決定樹立一個新的學習態度,嚴格要求自己,注重細節,勤學好問,不斷進取,將“學習”當成一種樂趣,一種使命,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一個合格的學生,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爲自己的理想和人生負責。

  荀子勸學篇讀後感 篇6

今天我學習了《勸學》這篇文章。文章裏的一句“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讓我倍感深思。

生活如此,學習又何嘗不是同一個道理呢!要想在學習上取得好成績絕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靠的是長年累月的不懈努力。《勸學》讓我明白“學有成,需千滴汗”。

你如果想學習成績好,卻又不想爲之付出一滴汗水,整天只想着臨時抱抱佛腳算了。這樣你永遠也不會成功。也有可能上天垂憐你,給你一次下的收穫但那只是臨時的,如果你依然不努力,那麼連那點勝利的滿足也會裏你而去。

堅持不懈的學習的確很累,而且不能馬上就看到成果。但那並不代表你的努力是白費的,長此以往你會發現你的能力正在無形之中茁壯成長。也許有一天你會被自己“下筆如有神”的能力嚇一跳,其實那些不是偶然,是必然。這些是你堅持不懈的收穫。

  荀子勸學篇讀後感 篇7

《勸學》是戰國時期傑出的思想家,荀況的上乘之作。顧名思義,勸學,即勸勉、鼓勵學習。這篇寫於兩千多年前的佳作,至今讀起來仍令人回味無窮,給人以啓迪。

一提到“學”這個字,就不禁令人想起“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無止境”、“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些激人奮進的千古名句,以及“鑿壁偷光”、“畫灰練字”、“頭懸樑,錐刺股”的動人場面。古之聖人尚且如此,何況今之衆人乎?

學習,最重要的是端正學習態度。正如荀子如言:“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學習的確需要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可並不是所有的學子都意識到這一點,即使心知肚明,也未必然落到實處,有的人淺嘗輒止,遠未領略到真諦,就半途而廢,豈不惜哉!有的人一曝十寒,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結果光陰搭上去,知識未獲得,豈不冤哉!也有的人虎頭蛇尾,過分沉湎於“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忽視了另一半的孜孜不倦,到頭來種的是西瓜,得的是芝麻,豈不悲哉!“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要想達到勝利的彼岸,貴在持之以恆。對待學習,一知半解就自以爲是,稍遇挫折就頹唐不振,持這種態度的人是無法成大器的。德國化學家李比希研究海藻時未能鑽研到底,結果與新元素失之交臂;已年過半百的談遷在27年心血一夜間化爲烏有後,並沒有一蹶不振,反而以超人的毅力重振旗鼓,歷經艱辛11載,完成了鉅著《國榷》。粗的鐵棒能磨成纖小的繡花針,靠的是一股堅韌不拔的氣概;涓涓細流能穿透剛硬的石塊,憑的是一種百折不撓的精神。

倘若你有了這堅持不懈的毅力,再用以專一的態度,就如虎添翼了。“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你若今天立志做畫家,明天發憤當詩人,後天又刻苦練鋼琴,鴻鵠之志倒是有了,但這朝三暮四,不專心致志的態度,到頭來怕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當然,“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專一”並不值得肯定。當今社會,一日千里,瞬息萬變,不僅要求人們精通數理化,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而且對於時事動態,乃至琴棋書畫,足球、電腦也不可忽視,這就需要我們在一技之長的基礎上,全方位地學習,全方位地獲取能量。

人的一生是在不斷學習和積累中度過的。同樣是忙碌的一世,結果有的人收穫甚微,一事無成;而有的人卻碩果累累,功成名就。這些都和學習態度密不可分。前者或如不能一躍十步的騏驥,或如六跪二螯的螃蟹;後者則似十駕的駑馬,似一心一意的蚯蚓。究其原因,如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