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陳鶴琴文集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陳鶴琴文集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2W 次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陳鶴琴文集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陳鶴琴文集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陳鶴琴文集讀後感1

初讀《陳鶴琴文集》是通過爺爺。我大學的專業是教育學,爺爺得知後很開心,因爲,爺爺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家中上上下下只有我繼承了爺爺的衣鉢。臨行之前,爺爺送了我一本《陳鶴琴文集》,他對我說:“但凡是搞教育的,都應該有一本《陳鶴琴文集》,這是我最喜歡的書,希望你也喜歡。”那時候,我並不知道陳鶴琴先生是何許人也,信手翻看這本書,便被裏面生動簡潔的語言吸引住了。兒童心理學、幼稚園課程和活教育等等理論,經陳鶴琴先生一介紹,便不那麼晦澀難懂了。現如今,我已然成爲一名教育工作者,再品《陳鶴琴文集》,心中裝載着滿滿的感動,感謝,共鳴與思考。

一、感動。

陳鶴琴先生是我國現代著名的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是“中國幼兒教育之父”。後人給予陳老如此高的榮譽,可見大家對陳老的尊敬。陳老不僅在學術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詣,在人格方面,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潘菽先生用“不失赤子之心”來形容陳鶴琴先生,潘菽先生說,陳鶴琴同志是一個很真誠的人,一個很純樸的人,一個熱情洋溢的人。我想只有這樣一個“富有赤子之心”的人,才能全心全意撲在孩子身上,才能爲我國教育事業做出如此大的貢獻。陳鶴琴先生病危時,已不能說話,但他用筆寫下了這樣幾個字:“我愛兒童,兒童也愛我。”當我看到這裏時,閉上雙眼,想象着一名老者病臥於牀榻,提筆顫顫巍巍寫下幾個勉強辨認的字,心中的感動滿溢於懷。獻身教育事業對於陳鶴琴先生來說,已然成爲一種信仰,成爲了他生命的一部分,在那個戰火紛飛、百業待興的年代,陳鶴琴先生盡其一生爲教育事業奔走東西。、在21世紀這樣一個和平安定、欣欣向榮的時代,我們不更應該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去,爲國家的教育事業、爲孩子們的健康成長貢獻自己微薄之力麼!

二、感謝。

如果說曹雪芹寫《紅樓夢》是“十年辛苦不尋常”,那麼《陳鶴琴文集》則耗盡了陳老的畢生心血。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真的非常感謝陳鶴琴先生給我們留下了這樣一本“神乎其技”的教育專著。我是一名新教師,雖然在大學讀了四年學前教育專業,但真正進入幼兒園,所有事情都是從零學起,由於缺乏經驗,我碰到了許多問題。每當困惑不解時,我便會去翻閱《陳鶴琴文集》,總能受到啓發。特別是《怎樣做人民的幼稚園教師》一文,從政治思想、業務修養、教學技術和優良品質四個方面詳細介紹瞭如何做幼兒園教師。就保護幼兒健康來說,陳鶴琴先生細化了十一點,包括了培養習慣、身體鍛鍊、合理營養、預防疾病等多個方面,全面而具體,一目瞭然,實用性很強。陳鶴琴先生通過實踐,歸納、總結了這些理論知識,現在已然成爲我們實踐的指南針。

陳鶴琴先生的造詣不僅體現在學術上,在做人方面同樣給我們留下許多懇切的建議。在《生活的哲學》一文中,陳鶴琴先生提出十個“經常”、一個“假如”與三個“當”,透過這些,我們看到了陳鶴琴先生的風骨與豁達:經常記住別人是對的、經常保持樂觀、經常注意去交好朋友、經常要自我剋制……這幾句話看似平常,實則飽含做人的道理,爲我們學做人、做好人點燃一盞指路明燈。

三、共鳴。

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有一定的教育理想和抱負。當看到《對於兒童年實施後的宏願》一文時,我滿心激動,因爲我強烈地感受到:對於幼兒教育,自己有許多看法是和陳鶴琴先生一樣的,特別是有關教育公平的願景。教育公平一直是關係到民生的大問題。在舊中國,教育的不公平不言而喻,現如今,剝削階級早已不復存在,隨着義務教育的實施,孩子們受教育的情況不斷改善。但是由於經濟發展不平衡、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等原因,事實上的教育不公平現象仍然存在。據調查,教育部發布的《2010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0年我國學前教育毛入園率僅達56.6%,說明我國還有近一半的適齡幼兒上不了幼兒園,這個情況不得不令人擔憂。我與陳鶴琴先生一樣,“願全國兒童從今日起,不論貧富、不論智愚,一律享受相當教育,達到身心兩方面最充分的可能發展。”

四、思考。

陳鶴琴先生爲我們留下的精神碩果,幾乎可以運用到平日裏遇到的所有教育問中去,但是,如果忽略幼兒的實際情況,生搬硬套書中理論,則是暴殄天物了。陳老提出的“活教育”理論是他的思想精髓。21世紀的今天,我們如何以做帶學、以做促教,將孩子們引領入大自然、大社會,幫助他們健康成長、學會做人,這是需要認真思考的。比如陳鶴琴先生強調“做中國人”的愛國主義教育在當今社會如何實施?戰火和動亂離和平年代的孩子很遙遠,對於抽象思維能力較弱的他們,愛國主義教育需要換一種方式,我們班級嘗試了這樣一種方法:班上幼兒都有出去旅遊的經歷,我們便以“我去過的地方”爲中心,通過談話活動和照片展示,在幼兒心中埋下熱愛祖國的種子。

我以爲,想要活學活用陳鶴琴先生提倡的“活教育”,成功的關鍵是立足幼兒實際的思考,因此,不論何時,瞭解孩子是我們的首要任務。《教師歌》中這樣寫道:“來來來,來到小孩子的隊伍裏,變成一個小孩子。你不能教導小孩子,除非是變成了一個小孩子。”這首歌是陳鶴琴先生兒童觀與教育觀的真實寫照,我要以陳鶴琴先生爲榜樣,懷着一顆赤子之心,紮根兒童,“變成小孩子”,在自己的崗位上盡一份綿薄之力,成爲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不求富貴,但求問心無愧。

  陳鶴琴文集讀後感2

陳鶴琴先生是我國現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兒童心理學、兒童教育專家。他創辦了我國第一個幼教試驗中心—南京鼓樓幼稚園,是中國現代幼兒教育的奠基人。他的.著作《兒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幼稚教育概論》等書,在幼教界有着深遠的影響。陳鶴琴先生提出了一套“活教育”的理論,他認爲傳統的“死教育”只讓兒童死讀書本,而“活教育”最主要的特徵是強調教育和生活現實、社會現實緊密相聯。並告訴我們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工作之後,重拾《陳鶴琴文集》這本書,溫故而知新,對他的教育思想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與感悟。

一、兒童玩具與教育

我們從小玩着各種各樣的玩具,卻從沒有想過玩具有什麼樣的意義。而它卻真真實實的交給了我們無數的沒能從課本,老師那裏學到的知識。各種手邊能拿到的東西都會成爲孩子們的玩具。由此可見,玩,對於孩子而言是多麼重要。陳鶴琴在文中說“小孩子很少空着手玩,必須有很多玩的東西來幫助,才能滿足玩的慾望。”而這些玩的東西,就是我們所說的玩具了。可我們到底應該怎樣寓教育於遊戲呢?孩子究竟要怎樣玩才能玩出意義呢?教師以及家長怎麼才能做好孩子“玩”的支持者、幫助者、保護者和遊戲的夥伴呢?

首先要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環境來玩,要有好的玩具。這些玩具要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滿足孩子的需要,與他們的愛好興趣相一致,更要安全,耐用。而孩子玩的場地,例如房間、公園的草地、兒童遊樂場等,也都要仔細選擇,找到最適合的。再有就是成人的幫助與指導,激發他們玩的興趣,教會他們怎麼去思考,或者如何讓遊戲更加好玩等等。此外我們還要細心的觀察幼兒,及時發現他們在遊戲中所表現出的不良行爲,再給予正確的指導,教會孩子從正確積極的一面來玩遊戲。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所以我們更要努力去做的是教會孩子怎樣玩,而不是帶領孩子玩。

二、做中學、做中教、做中求進步

“做中學,做中教,做中求進步”是活教育的方法論,包括十七條教學原則,而這些都是以幼兒爲主體的。其中第一條原則是這樣說的:“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他向我們提倡鼓勵在教學中讓孩子在做中學,在做的過程中去取得直接經驗,去獲取新的知識,從而使孩子進步。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在活動設計時也儘量讓孩子多參與,多動手。孩子自己動手,就可以得到肌肉運動的快感。自己動手即是做,做了就與事物發生直接的接觸,就得到直接的經驗,就知道做事的困難,就認識事物的本質,這條原則在如今依舊非常的適用。

如在幼兒園每天的區域活動和角色遊戲中,孩子能通過自己的意願選擇活動的區域,並在各個區域中做他們想做的事,而教師要做的就是觀察幼兒的活動情況,對於有困難的孩子,給與他們積極的鼓勵和暗示,讓他嘗試自己解決,這類活動都是以幼兒爲主體,突出了“做”字和“活”字,使幼兒能夠在一個處於主動學習的環境下進行學習。兒童的操作活動即“做”正是獲得直接經驗的最佳途徑。

時至今日,陳鶴琴先生的教育思想,對於我們的工作和學習仍然有着很大的幫助和啓迪。他的理論主張是深刻的,闡述又通俗易懂。時代變了,教育的一些因素也變了,但是熱愛兒童、尊重兒童、一切爲了兒童的教育理念是不變的。陳鶴琴教學法的內容還有很多,我們要虛心的學習,用他們優秀的觀點來指導自身的教學實踐,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成爲一個優秀的幼兒教師。

  陳鶴琴文集讀後感3

作爲我國新教育事業的先驅者、現代幼兒教育的奠基人,有着“中國幼教之父”的陳鶴琴先生,他的思想理論是我們幼教工作者必須要了解和學習的。在讀書時,就瞭解過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這次又拜讀了他的《陳鶴琴文集》後,溫故而知新,再加上自己工作後的一些實踐和經驗,我想來談談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

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的理論有三大目標:

1、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

2、大自然、大社會是知識的主要源泉。

3、做中學,做中教,做中求進步。

這三條不僅對當時,乃至對今天的幼兒園教育,都有着很大的指導和借鑑作用。我們應把握好這三大目標,對幼兒進行教育。

一、我是中國人

愛國主義教育是一個我們長久以來一直在做,也是當下必須要做的一項工作,對於一個人來說,“愛國”這一意識如果是從小就有的,那對他今後良好的人格、修養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幫助。陳鶴琴先生在提到“做現代中國人”中提出:要有強壯的身體;有創造能力;有合作的精神;有爲社會服務的熱情;心胸開闊和目光遠大。

大班主題活動中,就有“我是中國人”這一主題,除了一些即有的活動以外,我們也抓住了最近的許多時事,以此爲切入點,對幼兒進行教育。大家都知道2008年中國發生了兩件大事,前有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後有北京2008奧運會,前者是讓全中國甚至全世界都爲之悲痛和惋惜的,後者則讓世界看到了一個“精彩”的中國。我們就結合這兩件事,開展了一些“我們一起關注災區”,“小小奧運會”等活動。通過關於四川地震的一系列活動,孩子們瞭解到了只有中國人團結合作起來,才能戰勝災難;知道了要爲災區人民儘自己的微薄之力,萌發了一定的合作精神和爲社會服務的熱情。通過關於奧運會的各項活動,孩子們更明確了有一個強壯的身體的重要性;知道了團體比賽中,只有大家默契合作才能獲得勝利;瞭解了志願者叔叔阿姨們爲奧運會做出的貢獻,自己以後也要像他們一樣;同時孩子們也通過奧運親子製作比賽,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孩子們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正在向陳鶴琴先生的“做現代中國人”靠近,與此同時,也不斷地增強了自己的愛國意識。

二、讓孩子走進大自然、走進社會

陳鶴琴先生認爲,學前兒童是在周圍的環境中學習的`,而學前兒童周圍的環境不外乎兩個方面:大自然和大社會。我在實踐過程中,也確確實實地感受到,讓孩子走進大自然和大社會的教育不僅孩子會樂意接受,而且教育效果也非常好。由於學齡前幼兒年齡的限制,他們比較容易接受較爲直觀的事物,如果我們多帶他們到外面大自然中走走,他們的收穫通常都比在幼兒園的教室裏看着掛圖或是多媒體要多。

就如在“我愛家鄉”的主題活動中,我帶幼兒去看了天馬山上的斜塔,一路上,他們看到了天馬老街的風貌;一步步爬上了天馬山,在爬山的過程中,他們又領略到了山上秋天的美景;終於到達了目的地,看到了斜塔,孩子們的興奮之情溢於言表,紛紛觀察起了斜塔,有的思考着爲什麼斜塔不會倒,有的在數斜塔有幾層,有的要求要和斜塔拍照,有的則提醒其他小朋友不要爬到斜塔的護欄裏去……回去之後,孩子們又開始了自己的探索,蒐集各種關於斜塔的資料,這樣的學習是因爲幼兒“親眼所見”、“親身體驗”後自發產生的,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由於我園關愛教育的特色,在加上我們也一直提倡幼兒能夠走進社區,走進社會,所以我們一直讓幼兒定期去參加“雛鷹敬老”和“陽光之家”的活動,孩子們通過這些活動,瞭解到了一些與他們不一樣的人羣,從開始的有些害怕、不願靠近,到後來的每次都會爲爺爺奶奶準備水果、節目,爲他們捶背捶腿,和陽光之家的哥哥姐姐們一起做遊戲……這些都體現了幼兒關愛情感的萌發和提升,而這也是在教室中無法達成的一種真實的情感體驗。社會是個大課堂,我們要引領孩子們在這個大課堂裏學習更多、實踐更多。

三、在做中學、做中教、從做中求得進步

杜威就曾經提出過要在做中學,而這裏陳鶴琴先生還提出了一個做中教,並在此過程中求得進步,教師和孩子都來做,必要時給孩子提供幫助。“做中學,做中教,做中求進步”這是活教育的方法—論,共有十七條教學原則,而這些都是以幼兒爲主體的。

舉例來說:就像在區域活動中,孩子能通過自己的意願選擇活動的區域,並在各個區域中做他們想做的事,而教師要做的就是觀察幼兒的活動情況,對於有困難的孩子,給與他們積極的鼓勵和暗示,讓他嘗試自己解決,這就遵循了“凡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凡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的原則,如不能解決的,教師就要提供幫助。又如“教學遊戲化”、“教學故事化”、“兒童教兒童”等原則,都是以幼兒爲主體,突出了“做”字和“活”字,使幼兒能夠在一個處於主動學習的環境下進行學習。

從陳鶴琴先生文章的字裏行間裏就可以看出他對孩子那份喜愛,對教育事業的那份熱愛。時至今日,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對於我們的工作和學習仍然有着很大的幫助和啓迪。我也將不斷地學習吸收各種有益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斷求索,不斷實踐,“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有了理論和實踐經驗的積累,才能爲我熱愛的幼教事業貢獻自己的光和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