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苦難的歷程讀後感大綱

苦難的歷程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4W 次

每個絢爛的生命都是在其代表民族精神,參與創造中綻放出異彩。每部傳世名着都是社會激烈變動的縮影。《苦難的歷程》就是這樣一部由其作者阿·托爾斯泰歷時二十年創作出的傳世佳作。

苦難的歷程讀後感

阿·托爾斯泰是蘇聯傑出的語言藝術大師,曾三次榮獲斯大林獎金。他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曾被選爲最高蘇維埃代表、科學院院士。他在文學上的光輝成就與他一生積極探索人生價值並長期筆耕不綴是分不開的。

阿·托爾斯泰出生於薩馬拉省的一個貴族家庭。早年就讀於彼得堡學院,中途退學,開始轉向現實主義創作。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以戰地記者的身份上前線,到過英、法等國家。他擁護二月革命,對十月革命感到困惑,一度在白軍任職,一九一八年流亡國外。大部分時間他住在巴黎,在柏林時開始創作《苦難的歷程》的第一部《兩姊妹》。和高爾基的交往堅定了他回到祖國的信念,一九二三年,他返回莫斯科,開始了新的創作階段,完成了一系列有影響的作品:《糧食》、《伊凡雷帝》、《苦難的歷程》後兩部《一九一八》、《陰暗的早晨》等。他把自己毫無保留地獻給了蘇聯的無產階級文學事業。他也獲得了蘇聯人民的認可,獲列寧勳章。

《苦難的歷程》是托爾斯泰用了二十年時間精心構思和反覆修改所完成的三部曲長篇小說《兩姊妹》、《一九一八》、《陰暗的早晨》。它也是作者本人“良心所經歷的.一段痛苦、希望、喜悅、失望、頹廢和振奮的辛酸歷程”的結果。

小說以第一次世界大戰、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國內戰爭等重大歷史事件爲背景;故事的發展從彼得堡到外省,從荒僻的鄉村到硝煙瀰漫的戰爭前線,從伏爾加河到庫班,從烏克蘭到莫斯科,畫面廣闊;以四個性格不同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爲主人公;情節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主人公各奔東西,他們的個人幻想破滅開始,他們在動盪的年代裏各自有着曲折複雜的探索和追求,在接近並融合到歷史與民族的行列過程中終於跳出個人感情和願望的狹隘圈子,在一九二○年國內戰爭將結束時,他們四人在莫斯科幸福團聚,在莫斯科大劇院中個人和集體、俄羅斯和蘇維埃,愛國主義和共產主義高度地結合在一起。也令人信服地表明瞭:個人只有在同國家、民族的結合中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真正的幸福。

這部小說還多方面顯示出很高的藝術技藝。作者善於結合波瀾壯闊的歷史事件展示人物的心理狀態和性格發展。驚心動魄的鬥爭場面和表現愛情、歡樂、痛苦、探索的情景交錯出現,主人公隨着情節的發展逐步豐滿,人物的深層心理刻畫細膩而清晰。倒敘、插敘的恰當運用,書信、筆記、歷史資料的適當安排,使這部小說的結構顯得輕鬆自如。

儘管《苦難的歷程》中(尤其是後兩部)不時表現出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但瑕不掩瑜,《苦難的歷程》仍是托爾斯泰一生中重要的作品,也是蘇聯文學最優秀的長篇巨着之一。更重要的是它還是一部人生的哲理教師!